河南省部分地區(qū) 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河南省部分地區(qū) 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河南省部分地區(qū) 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河南省部分地區(qū) 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河南省部分地區(qū) 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河南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对姟吩疲骸?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于物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稖摹吩唬骸畷r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材料二: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孟軻,騶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騶子之屬。(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退而A與萬章之徒B序《詩》《書》C述D仲尼之意E作《孟子》F七篇G其后H有騶子之屬。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萬乘之國”與“千乘之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兩句中“乘”的意思相同。B.“萬取千焉”與“將焉取之”(《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焉”的意思不同。C.“時日害喪”與“日與子弟角”(《促織》)兩句中“日”的意思不同。D.“道既通”與“家中諸母皆通文”(《與妻書》)兩句中“通”的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覲見梁惠王,梁惠王問孟子,孟子不遠千里而來,是不是將給他們國家?guī)砝妗.孟子說,如果從君王到百姓都只追逐私利,不顧仁義,那么個人會喪命,國家會滅亡。C.孟子認為,周文王有德行,能享受欣賞鳥獸的快樂,夏桀沒有德行,無法享受這種快樂。D.太史公讀《孟子》,每當讀到梁惠王說的那句話“何以利吾國”時,總會有所感嘆。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2)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14.孟子游歷諸國,為什么未獲重用?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簡要說明。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書;漢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孫勝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齊,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于是舉酒于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則無麥?!薄笆詹挥昕珊??”曰:“十日不雨則無禾?!薄盁o麥無禾,歲且薦饑,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節(jié)選自蘇軾《喜雨亭記》)材料二: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璟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夫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節(jié)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為亭A于堂之北B而鑿池C其南D引流種樹E以F為休息G之所。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部分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予,指我,與《齊桓晉文之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中的“予”含義相同。B.材料一中“始治官舍”與材料二中“修既治滁之明年”兩句中的“治”含義相同。C.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與《答司馬諫議書》“而天下之理得矣”中的“而”用法不同。D.“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與《庖丁解?!贰凹冀?jīng)肯綮之未嘗”使用的文言句式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周公為書命名、漢武帝為年號命名、叔孫為兒子命名,古人面臨的喜事大小不同,但都喜歡以所喜之事命名,這對蘇軾產(chǎn)生了影響。B.蘇軾到任扶風的第二年,在已經(jīng)建好的亭子里擺設(shè)酒宴,與朋友相聚宴飲,一問一答之間,可見作者心憂天下蒼生的情感。C.歐陽修發(fā)現(xiàn)滁州城南一百步的地方山水風景優(yōu)美,十分歡喜,于是讓人拓出空地,修建一座亭子,此后常與百姓在此游玩。D.滁州在五代混戰(zhàn)時曾是兵家爭奪之地,宋太祖領(lǐng)兵平定滁州。到歐陽修在滁州時,滁州已成為一個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地方。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2)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欲求暉、鳳就擒之所。14.請簡要概括蘇軾、歐陽修為自己建的亭子所命之名的緣由。河南省南陽市六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天下事有見以為緩,而其實不可不蚤為之計者,此狃目前者之所狎視,而深識玄覽之士之所蒿目而憂也,則今之備荒弭盜是已。嘗觀《周禮》,以荒政十二聚萬民,而除盜賊即具于中,何者?國富民殷,善良自眾;民窮財盡,奸宄易生。昔人謂“圣王之民不餒,治平之世無盜”,此篤論也。今上統(tǒng)馭方內(nèi),仁懷義震,靡所不至,宜民生阜康,暴民不作矣。乃吳楚之東西,大江之左右,近而宛洛,遠而閩蜀,饑饉頻仍,群不逞之徒鉤連盤結(jié),時戢而時動,此非盛世所宜有也。愚以為備荒弭盜,皆今急務。古今備荒之說,不可縷數(shù),總之,修先王儲偫①之政,上也;綜中世斂散之規(guī),次也;移粟移民,裒盈益縮,下也。咸無焉,而孳孳糜粥之設(shè),是激西江之水,蘇涸轍之魚,蔑有及矣。試詳論之?!吨芏Y》既有荒政,為遇兇救濟之法矣,而又遺人所掌收諸委積,為待兇施惠之法。廩人所掌歲計豐兇,為嗣歲移就之法。未荒也,預有以待之;將荒也,先有以計之;既荒也,大有以救之。故上古之民災而不害。中世斂散之規(guī),皆師其遺意??梢娛┬姓?,如李悝之平糴,中饑則發(fā)中熟之所斂,大饑則發(fā)大熟之所斂;耿壽昌之常平,谷賤則增價以糴,谷貴則減價以糶;隋長孫平令民家出石粟輸之當社,以備兇年。此所謂中世斂散之規(guī),今之所當亟于修舉者也。(節(jié)選自焦竑《備荒弭盜議》)材料二:豐世無盜者,足也;治世無賊者,均也;化世無亂者,順也。今不務衣食而務無盜賊,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務化盜而務禁盜,是縱焚而救以升龠②也。且律:使竊財者刑,傷人者死,其法重矣;而盜不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無以生,以謂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圖生也。然則盜非其自欲為之,由上以法驅(qū)之使為也。其不欲出③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恥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齒良人何敢然哉?故懼之以死而不懼,勸之以生而不勸,則雖煩直指之使④,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節(jié)選自劉敞《患盜論》)【注】①儲偫:儲備,存儲物資以備需用。②龠(yuè):古代量器。③出:脫離。④直指之使:即直指使,文中指朝廷派往地方專管盜賊的官吏。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若夫A衣食素B周其身C廉恥夙D加其心E彼唯恐F不得齒良人G何敢然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備荒弭盜”中的“備”,與《勸學》“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中的“備”含義不同。B.“除盜賊即具于中”的“除”,與《答司馬諫議書》“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中的“除”含義相同。C.“不可縷數(shù)”中的“數(shù)”,與《諫逐客書》“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中的“數(shù)”含義不同。D.“不若起而圖生也”中的“若”,與《燭之武退秦師》“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中的“若”字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焦竑看來,那些缺少遠視而只顧眼前的人是不易產(chǎn)生“備荒弭盜”主張的。B.焦竑為論證“備荒弭盜”的觀點,既結(jié)合百姓的現(xiàn)狀,又聯(lián)系《周禮》中的內(nèi)容。C.在劉敞看來,如果政治修明、教化盛行、百姓貧富差距不大,可有效減少盜賊產(chǎn)生。D.從具體途徑來看,焦竑與劉敞都主張通過借助法律的手段來落實“備荒弭盜”的觀點。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未荒也,預有以待之;將荒也,先有以計之。(2)則雖煩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14.焦竑為何視備荒弭盜為當務之急?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杜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曾參軍。數(shù)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竊恐轉(zhuǎn)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jīng)》,至沉郁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與房琯為布衣交,以客董延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钡叟?,詔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钡勰私?。甫謝,然帝自是不甚省錄。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流落劍南,結(jié)廬成都西郭。會嚴武節(jié)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舊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一日欲殺甫,集吏于門。武將出,冠鉤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大歷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數(shù)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云。(《新唐書·杜甫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B.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C.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D.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六經(jīng),是指中國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后人稱之為“六經(jīng)”。B.“會祿山亂,天子入蜀”中的“會”,同“會天大雨,道不通”(《史記·陳涉世家》)中的“會”含義相同。C.行在,亦稱“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指皇帝行幸所至的地方。D.“絕言者路”中的“絕”,同“而絕江河”(《勸學》)、“不絕如縷”(《赤壁賦》)中的“絕”含義都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甫多次向皇上進獻文章,還常自己夸耀自己,說自己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光大《六經(jīng)》,但還是可以比得上揚雄、枚皋的。B.杜甫和房琬曾是貧賤之交,房琯被罷免了宰相后,杜甫上奏章為房琯說情,惹得皇上大怒,皇上讓三司會審他。C.杜甫流落劍南,于是依附世交節(jié)度使嚴武,嚴武對他非常親善。但杜甫性格有時褊狹浮躁,經(jīng)常酒醉登上嚴武床,嚴武懷恨在心。D.杜甫和李白、高適交往頗深,曾經(jīng)相伴旅行,一起在汴州,酒酣后登臺懷古,抒發(fā)慷慨之志,人們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憤之情。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竊恐轉(zhuǎn)死溝壑。(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14.請結(jié)合文本及教材中《登高》一詩,簡要概括杜甫五十九歲時去世的原因。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凡興兵伐敵,所戰(zhàn)之地,必預知之。師至之日,能使敵人如期而來,與戰(zhàn)則勝。知戰(zhàn)地,知戰(zhàn)日,則所備者專,所守者固。法曰:“知戰(zhàn)之地,知戰(zhàn)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zhàn)?!睉?zhàn)國,魏與趙攻韓,韓告急于齊。齊用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孫臏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曰: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趨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变缸啡眨笙?,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精銳騎兵倍道兼行逐之。孫臏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木,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樹下。”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斫木下,期曰:“夜見舉火即萬弩俱發(fā)?!变腹怪粒⒛鞠乱姲讜?,乃鉆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fā),魏軍大亂。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刎。(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材料二:魏伐趙,趙急,請救于齊。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余之人不可?!庇谑悄艘蕴锛蔀閷?,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坐為計謀。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于外,老弱罷于內(nèi)。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jù)其街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于魏也?!碧锛蓮闹汗ズ惻c齊戰(zhàn)于桂陵大破梁軍。(節(jié)選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田忌從A之B魏C果去邯鄲D與齊戰(zhàn)E于桂陵F大G破梁軍。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去,文中指離開,與曹操《短歌行》中“去日苦多”“去”意思不同。B.固,文中指本來,與《阿房宮賦》中“日益驕固”的“固”意思相同。C.度,文中指推測、估計,與《鴻門宴》中“度我至軍中”的“度”意思相同。D.解,文中指解開,與《庖丁解牛》中“庖丁為文惠君解?!钡摹敖狻币馑疾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的作者認為,凡是興兵打仗,一定要做到了解對方,這樣才能很好地預判,進而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B.孫臏和龐涓都熟讀兵法,但是孫臏最終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這說明孫臏比龐涓更能活用兵法。C.材料一中,孫臏用兵打敗龐涓,主要原因一是利用了地利,地形狹窄;二是利用了天時,夜間天黑。D.材料二中,孫臏因為懂得解開糾纏絲線不能硬拉、勸架不能參與其中的道理,才能抓住本質(zhì),迂回取勝。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之。(2)乃棄其步軍,與精銳騎兵倍道兼行逐之。14.兩次戰(zhàn)爭中,魏國失敗的原因分別是什么?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括。答案河南省新鄉(xiāng)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答案】10.CEG11.D12.B13.⑴假若他把義拋諸腦后而事事利字當先,那他不把國君的一切都剝奪,是不會滿足的。⑵唉,謀利的確是一切禍亂的開始呀!孔夫子極少講利益的問題,其原因就是經(jīng)常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14.孟子學習的是孔道,主張仁義,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而戰(zhàn)國時期各國兼并攻伐,需要的是能攻善伐的人才,孟子的主張被認為不切實情,遠離實際,因此孟子未獲重用?!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于是就回到家鄉(xiāng)與萬章等人整理《詩經(jīng)》《書經(jīng)》,闡發(fā)孔丘的思想學說,寫成《孟子》一書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現(xiàn)了學者鄒子等人。“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中,主語承前省略,是孟子,“序”是謂語,“《詩》《書》”是賓語,本句是完整的主謂賓結(jié)構(gòu),應在C處斷;“述”是動詞,作謂語,其賓語是“仲尼之意”,句意完整,應在E處斷;“作”是動詞,作謂語,其賓語是“《孟子》篇”,句意完整,應在G處斷。故選CE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和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俺恕?,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句意:在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B.正確。語氣助詞;/兼詞,相當于“于之”,從哪里。句意:在一萬輛里頭,他就擁有一千輛。/將從哪里得到它所貪求的土地呢?C.正確。太陽/名詞作狀語,天天。句意:這太陽什么時候消亡呢?/天天和其他年輕人斗蟋蟀。D.“意思不同”錯?!巴ā保〞?。句意:當通曉孔道之后。/家中的各位長輩都通曉文字。故選D。【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那么個人會喪命,國家會滅亡”錯。結(jié)合材料一第二段“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可知,原文只是說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國家會陷入危險的境地,沒有說國家會滅亡和個人會喪命。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⑴“茍”,假若;“后”,意動用法,以……為后;“先”,意動用法,以……為先;“饜”,滿足。⑵“利誠亂之始也”,判斷句;“罕”,很少;“原”,根本原因、根源。【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結(jié)合材料二“孟軻,騶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和“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可知,當時各諸侯國正在致力于“合縱連橫”的攻伐謀略,需要的也是能攻善伐的人才,而孟子學習的是孔子之道,主張仁義,稱述的是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國家的需要。參考譯文:材料一:孟子覲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不遠千里長途辛勞而來,是不是將給我國帶來利益呢?”孟子答道:“王何必非要說利呢?也要有仁義才行呢。如果王只是說:‘怎樣才有利于我的國家呢?’大夫也說:‘怎樣才有利于我的封地呢?’那一般士子和老百姓也都會說:‘怎樣才有利于我自己呢?’這樣,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國家便危險了!在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國家里,殺掉它的國君的,一定是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殺掉它的國君的,一定是擁有一百輛兵車的大夫。在一萬輛里頭,他就擁有一千輛,在一千輛里頭,他就擁有一百輛,這些大夫的產(chǎn)業(yè)不能不說是夠多的了。假若他把義拋諸腦后而事事利字當先,那他不把國君的一切都剝奪,是不會滿足的。沒有以仁存心的人是會遺棄他的父母的,沒有以義存心的人是會怠慢他的君王的。王只要講仁義就可以了,為什么一定要講利呢?”孟子覲見梁惠王。王站在池塘邊,一邊欣賞著鴻雁、麋鹿,一邊說:“有德行的人也享受這種快樂嗎?”孟子答道:“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體會到這種快樂,沒有德行的人即使有這一切,也沒法享受。(怎么這樣說呢?我拿周文王和夏桀的史實為例來說說吧。)《詩經(jīng)·大雅·靈臺》中說:”開始筑靈臺,勘測又標明,百姓都來做,慢慢就完成。王說才開始,不要太著急,百姓如兒子,都來出把力。王到鹿苑中,母鹿正棲息,母鹿肥又亮,白烏毛如雪。王到靈沼上,滿池魚跳躍。,雖然周文王用了百姓的力量筑高臺,挖深池,但百姓樂意這樣做,他們管這臺叫‘靈臺’,管這池叫‘靈沼’,還樂意那里有許多麋鹿和魚鱉。古時候的圣君賢王因為能與老百姓同樂,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夏桀卻恰恰相反,百姓詛咒他死,他卻自比太陽:“太陽什么時候消亡,我才什么時候死亡。')《湯誓》中便記載著百姓的哀歌:“這太陽什么時候消亡呢?我寧肯和你一道去死!,老百姓恨不得與他同歸于盡,即使有高臺深池、珍禽異獸,他又如何能獨自享受呢?”(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材料二:太史公說:我讀《孟子》,每當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時,總不免放下書本而有所感嘆。說:唉,謀利的確是一切禍亂的開始呀!孔夫子極少講利益的問題,其原因就是經(jīng)常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所以他說“依據(jù)個人的利益而行動,會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么不同呢?孟軻,是鄒人。他曾跟著子思的弟子學習。當通曉孔道之后,便去游說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國,梁惠王不但不聽信他的主張,反而認為他的主張不切實情,遠離實際。當時,(各諸侯國都在實行變革,)秦國任用商鞅,使國家富足,兵力強大;楚國、魏國也都任用過吳起,戰(zhàn)勝了一些國家,削弱了強敵;齊威王和宣王舉用孫臏和田忌等人,使各諸侯國都東來朝拜齊國。當各諸侯國正致力于“合縱連橫”的攻伐謀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賢能,孟子卻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國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鄉(xiāng)與萬章等人整理《詩經(jīng)》《書經(jīng)》,闡發(fā)孔丘的思想學說,寫成《孟子》一書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現(xiàn)了學者鄒子等人。(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答案】10.BDE11.B12.D13.(1)憂愁人因此而高興,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2)我曾經(jīng)考察過滁州的山水,查核過滁州的圖籍,想尋找皇甫暉、姚鳳被擒獲的地方。14.蘇軾因久旱逢雨,感到優(yōu)樂,故命名為“喜雨”;歐陽修因為當?shù)匕傩斋@得豐收,生活快樂美滿,自己又與民同樂,故命名為“豐樂”。

【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開鑿了一口池塘,引來流水,種上樹木,把它當做休息的場所?!盀橥び谔弥薄笔菭钫Z后置句,其后斷句,所以B處斷開;“而鑿池其南”,也是狀語后置句,“其南”前省略了介詞“于”,其后斷句,所以D處斷開;“引流種樹”“以休息之所”中間停頓,“引流種樹”包含“引流”“種樹”這兩個動賓結(jié)構(gòu),聯(lián)系緊密,所以E處斷開。故選BDE。【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句意:我到扶風的第二年。/別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夠揣摩得到。B.錯誤,不同,修建;/治理、管理。句意:才開始造官邸。/我擔任滁州的太守(治理滁州)后的第二年夏天。C.正確,表轉(zhuǎn)折;/表承接。句意:可是當時的人都已經(jīng)不在了。/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可以認識清楚了。D.正確,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既于山谷之間得斯泉”;/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未嘗技經(jīng)肯綮”。句意:既已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宰牛刀)連經(jīng)絡(luò)相連和筋骨結(jié)合的地方都沒有碰到過。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滁州已成為一個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的地方”錯,根據(jù)“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等內(nèi)容,可知現(xiàn)在的滁州,也是乘船坐車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不知道外面的事情,不能算是“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因;“愈”,痊愈;“適”,恰好。(2)“嘗”,曾經(jīng);“考”,考察;“按”,查核?!?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yōu)游而樂于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可知:蘇軾因久旱逢雨,感到優(yōu)樂,所以把亭子命名“喜雨”。由“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夫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可知:歐陽修因民眾和自己都為豐收而感到快樂,所以把亭子命名為“豐樂”。參考譯文材料一:古時候有了喜事,就用它來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賞賜的稻禾,便用“嘉禾”作為他文章的篇名;漢武帝得了寶鼎,便用“元鼎”稱其年號;叔孫得臣打敗敵人僑如,便用僑如作為兒子的名字。他們的喜事大小不一樣,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卻是一樣的。我到扶風的第二年,才開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開鑿了一口池塘,引來流水,種上樹木,把它當做休息的場所。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麥雨,占卜此事,認為今年有個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百姓才因此憂慮起來。過了三個月,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們認為下得還不夠;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連三天才停止。官吏們在院子里一起慶賀,商人們在集市上一起唱歌,農(nóng)夫們在野地里一起歡笑,憂愁的人因此而高興,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于是我在亭子里開酒宴,向客人勸酒而告訴了這件事,問他們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嗎?”他們回答說:‘五天不下雨,就長不成麥子了?!庇謫枴笆觳幌掠昕梢詥幔俊彼麄兓卮鹫f:“十天不下雨就養(yǎng)不活稻子了?!薄皼]有麥沒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訴訟案件多了,而盜賊也猖獗起來。那么我與你們即使想在這亭子上游玩享樂,難道可能做得到嗎?現(xiàn)在上天不遺棄這里的百姓,剛有旱象便降下雨來,使我與你們能夠一起在這亭子里游玩賞樂的,都靠這雨的恩賜?。∵@難道又能忘記的嗎?”材料二:我擔任滁州的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向滁州人訊問泉水的發(fā)源地,就在距離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處。它的上面是豐山,高聳地矗立著;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潛藏著;中間有一股清泉,水勢洶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愛這里的風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鑿開石頭,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這美景中往來游樂。滁州在五代混戰(zhàn)的時候,是個互相爭奪的地區(qū)。過去太祖皇帝曾經(jīng)率領(lǐng)后周兵在清流山下?lián)魸⒗罹暗氖迦f軍隊,在滁州東門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將皇甫暉、姚鳳,就這樣平定了滁州。我曾經(jīng)考察過滁州地區(qū)的山水,查核過滁州地區(qū)的圖籍,想尋找皇甫暉、姚鳳被擒獲的地方??墒钱敃r的人都已經(jīng)不在,因為天下太平的時間長久了。如今,滁州處在長江、淮河之間,是乘船坐車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飯,歡樂地過日子,一直到死。我來到這里,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民風安恬閑適。既已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游玩,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下乘涼,秋迎風霜,冬賞冰雪。秋冬草木凋零,山巖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民眾也為年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于是便寫下“豐樂”二字來給這座亭子命名。河南省南陽市六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題【答案】10.CEG11.D12.D13.(1)在未發(fā)生荒災時,預先做好準備;在荒難即將來臨時,先制定計劃。(2)那么即使煩勞專管捕逐盜賊的官吏,加重督促逮捕盜賊的科條法令,原本就沒有太大的作用。14.①重視“備荒弭盜”古以有之,今時應繼承之。②當下饑荒頻發(fā),不逞之徒勾結(jié)煽動,非盛世所應有景象,不能彰顯皇帝的“仁懷義震”?!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衣食向來能滿足他們自身需求,禮義廉恥早就充滿內(nèi)心,他們就會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圍,哪里還敢如此呢?“衣食素周其身”“廉恥夙加其心”兩句均為主謂結(jié)構(gòu),結(jié)構(gòu)相同,句式一致,語意完整,中間要斷開,故C處斷開。“廉恥夙加其心”主謂結(jié)構(gòu),語意完整,其后要斷開;“彼”,代詞,為下句主語,之前要斷開,故E處斷開?!氨宋植坏谬X良人”為主謂賓結(jié)構(gòu)完整的句子,語意完整,之后要斷開;“何”,疑問詞,引起下文的內(nèi)容,之前要斷開,故G處斷開。故選CEG。【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皞洹?,防備。/具備。句意:防備饑荒和消除盜賊。/自然就會達到最高的智慧,具備圣人的精神境界。B.正確。“除”,均為除去。句意:除去盜賊的方略包含在其中。/實行古代賢明君主的政策,用它來興辦對天下有利的事業(yè)、消除種種弊病。C.正確?!皵?shù)”,計數(shù)。/幾個,若干。句意:多的數(shù)不過來。/這些寶貴之物,沒有一種是秦國產(chǎn)的。D.錯誤。含義不同?!叭簟保?,比得上。/如果。句意:不如鋌而走險另找生路。/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都主張通過借助法律的手段”錯誤。根據(jù)材料二“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恥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齒良人”可知,劉敞主張通過滿足衣食,重視禮義廉恥教化來落實“備荒弭盜”觀點。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荒”,發(fā)生荒災;“預”,預先、預備;“計”計劃,謀劃。(2)“雖”,即使;“煩”,煩勞;“科”,法律條文;“固”,本來。【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材料一第二段“嘗觀《周禮》……而除盜賊即具于中”可知,古人即重視“備荒弭盜”,今時應繼承之。根據(jù)材料一第二段“饑饉頻仍,群不逞之徒鉤連盤結(jié),時戢而時動,此非盛世所宜有也”可知,當下饑荒頻發(fā),不逞之徒勾結(jié)煽動,并非盛世所應有的景象,不能彰顯皇帝的“仁懷義震”,故應“備荒弭盜”。參考譯文:材料一:天下有些事情,人們往往認為可以緩一緩處理,但實際上卻不可以不早早籌劃。這些事務常常為目光短淺的人所忽視,卻讓有遠見卓識的人極目遠望憂慮不已。當今的防備饑荒和消除盜賊的問題,就屬于這類事務。我曾閱讀《周禮》,其中描述了通過十二項荒政措施來聚集萬民,除去盜賊的方略包含在其中,為何如此?因為國家富強、人民殷實,善良的人自然眾多;而民窮財盡,則奸邪之徒容易滋生。古人曾說“圣明君主的子民不會饑餓,太平盛世沒有盜賊”,這是非常正確的論斷。當今皇上統(tǒng)御天下,仁義的恩德救濟,沒有地方不到的,理應使百姓生活富足安康,暴民不再興起作亂。然而,從吳楚之地到大江兩岸,從近處的宛洛到遠處的閩蜀,饑荒頻發(fā),那些心懷不滿的人勾結(jié)在一起,時而收斂時而煽動,這并非盛世所應有的景象。我認為,備荒和弭盜都是當今的緊急任務。關(guān)于古今關(guān)于備荒的方略,多的數(shù)不過來??偟膩碚f,效仿古代圣王儲備物資的政策是上策;綜合中世時期收斂與發(fā)散的規(guī)律是中策;通過移民移粟方法,拿多余的一方增加給缺少的一方是下策。如果都沒有這些(措施),而只是忙于設(shè)置粥場來賑濟饑民,那就像是用西江之水來拯救干涸車轍中的魚,沒有能夠有效果的。讓我詳細論述一下。《周禮》中既有荒政的規(guī)定,作為遭遇災難時的救濟之法,同時也有遺人負責收集剩余物資,作為等待災難發(fā)生時的施贈之法。廩人則負責計算每年的收成豐歉,為來年儲備糧食做好準備。在未發(fā)生荒災時,預先做好準備;在荒難即將來臨時,先制定計劃;在災難已經(jīng)發(fā)生后,大量采取措施進行救濟。因此,上古時代的民眾即使遭遇災難也不會受害。中世時期的收斂與發(fā)散的規(guī)律,都是遵循了《周禮》的遺意。我們可以看到,如李悝的平糴之法,中度饑荒時就發(fā)放中度豐收時所儲存的糧食,大饑荒時則發(fā)放大豐收時所儲存的糧食;耿壽昌的常平之法,在糧價低廉時提高價格收購,糧價昂貴時降低價格出售;隋代長孫平讓每家每戶按規(guī)定的數(shù)量繳納糧食到本鄉(xiāng),以備兇年之用。這些都是中世時期的收斂與發(fā)散的規(guī)律,是當今應當急切修復和實行的政策。材料二:富足的年代沒有盜賊,是生活無憂;政治修明的年代沒有盜賊,是貧富差距不大;教化盛行的年代沒有大的社會亂子,是人心順暢。如今不致力于人人豐衣足食卻致力于天下沒有盜賊,就像堵住水流卻不去堵住它的源頭;不致力于“教化”的方法使盜賊受到“感化”卻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盜賊。這是縱火燃燒卻要用杯水去撲滅大火。說到法律的作用:是讓偷東西者受刑,將傷人者處死,其懲罰的力度夠重了;但是盜賊卻沒有因此而平息,并不是不害怕處死,只因想到無法生活下去,以為(與其)眼睜睜等待死亡,不如鋌而走險另找生路。然而不是人民愿意做強盜,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逼出來的。盜賊不來自首,也并非他們不想自首,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讓他們不愿悔過自新。如果衣食向來能滿足他們自身需求,禮義廉恥早就充滿內(nèi)心,他們就會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圍,哪里還敢如此呢?所以用死威脅他們卻不能讓他們害怕,用活命勸勉他們卻不能使他們感激奮發(fā),那么即使煩勞專管捕逐盜賊的官吏,加重督促逮捕盜賊的科條法令,原本就沒有太大的作用。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題【答案】10.A11.D12.D13.①臣依賴于祖業(yè),從七歲開始寫文章,將近四十年,私下?lián)钠炊涝诼吠緶羡?。②(杜甫)游覽岳祠(南岳廟),大水突然而至,過了十天他沒找到食物,(耒陽)縣令備船來迎接他,(杜甫)才得回來。14.①國家動蕩,漂泊難歸,體弱多?。虎趹巡挪挥?,貧病交加,饑寒交迫;③暴食牛肉,飲酒大醉,傷害身體?!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當時叛軍到處搶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長年生活貧寒困苦,幼弱的甚至要被餓死了,于是朝廷允許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來杜甫隨朝廷遷回京城,又出京任華州司功參軍?!皧Z”是“寇”的謂語,“寇奪”意思是“叛軍到處搶掠”,主謂結(jié)構(gòu),意思完整,中間不可斷開,可排除BC;“省視”作“甫”的謂語,意思完整,在其后斷開,可排除D。故選A?!?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和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B.正確。意思都是“恰逢、正趕上”。句意:恰逢安祿山叛亂,玄宗入蜀。/恰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暢。C.正確。D.錯誤。與“不絕如縷”中的“絕”含義相同。三處“絕”的意思分別是:斷;橫渡;斷。句意:就不會有人再提意見了。/卻能夠橫渡江河。/像一根絲線那樣的連著,沒有斷絕。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人們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憤之情”錯誤,由原文“慷慨懷古,人莫測也”可知,人們不能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憤之情。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緒業(yè)”,祖業(yè);“屬”,寫、連綴;“且”,將近;“轉(zhuǎn)死”,漂泊而死。(2)“遽”,突然;“涉旬”,過了十天;“具”,準備;“乃”,才?!?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概括要點的能力。由原詩“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可知,杜甫去世的原因是國家動蕩,漂泊難歸,體弱多??;由原文“甫謝,然帝自是不甚省錄”“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等信息可知,他懷才不遇,貧病交加,饑寒交迫;由原文“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可知暴食牛肉,飲酒大醉,傷害身體,這也是他去世的原因之一。參考譯文:杜甫,字子美,杜甫年輕時家貧不能維持生活,就漂泊在吳、越、齊、趙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謁見他。杜甫考進士落榜,困處長安城中。天寶十三年,玄宗到太清宮朝獻,祭祀宗廟,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獻上賦頌三篇?;噬嫌X得他很有才能,就讓他在集賢院待詔,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為河西縣尉,尚未到職就任,又改授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杜甫多次獻上賦頌,稱揚自己,并且說:“從先臣杜恕、杜預以來,我家傳承儒業(yè)保持官職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審言時,以文章稱顯于世。我依靠祖宗所傳的事業(yè),從七歲起開始作詩,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棄尸山谷。(向您)伏拜懇請?zhí)熳影z我。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揚《六經(jīng)》,至于深沉蘊積、抑揚有致,順應時勢、思維敏捷,達到揚雄、枚皋的水平是沒有問題的。有這樣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棄不用嗎?”恰逢安祿山叛亂,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難。肅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舊衣衫,從鄜州想要投奔肅宗所在之地,被叛軍俘獲。至德二年,杜甫逃到鳳翔,呈上名貼,被任命為右拾遺。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時的朋友,房琯因窩藏琴師董廷蘭之故被撤了宰相職。杜甫呈上奏章說:“罪行輕微,不應該免去大臣的職務?!泵C宗大怒,下旨讓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張鎬說:“杜甫如果被治罪,就不會有人再提意見了?!泵C宗才平息了怒氣,不再追究。杜甫向皇帝謝罪,然而皇帝此后也就不再起用他了。當時叛軍到處搶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長年生活貧寒困苦,幼弱的甚至要被餓死了,于是朝廷允許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來杜甫隨朝廷遷回京城,又出京任華州司功參軍。流落到劍南,在成都西郊建筑茅舍。適逢嚴武統(tǒng)轄劍南、東西兩川兵馬,杜甫前往歸附他。嚴武再次統(tǒng)領(lǐng)劍南時,上表推薦杜甫為參謀,擔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嚴武因為與杜甫是世交老友,對待杜甫非常友好,親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見嚴武,有時竟不戴頭巾,而性格狹隘急躁傲慢,曾經(jīng)酒醉登上嚴武的坐床,瞪著眼說:“嚴挺之竟然有這樣的兒子!”嚴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內(nèi)心卻恨杜甫。一天想殺死杜甫,集合官吏到門前。將出去的時候,帽子被簾子鉤住好幾次,左右的人(把這件事)告訴嚴武的母親,嚴武的母親跑去相救,嚴武才作罷。嚴武死后,崔旰等作亂,杜甫往來于梓州、夔州之間。大歷年間,杜甫出了瞿塘峽,順流而下到江陵,又從長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客居耒陽。(杜甫)游覽岳祠(南岳廟),大水突然而至,過了十天他沒找到食物,(耒陽)縣令備船來迎接他,(杜甫)才得回來。當?shù)乜h令送給他牛肉和白酒,一天杜甫大醉后死去,享年五十九歲。杜甫為人曠達放蕩不能自我約束,喜好談論天下的大事,高談而不貼合實際。年輕時與李白齊名,當時號稱為“李杜”。杜甫曾經(jīng)隨同李白和高適從卞州路過,飲酒醉了登上歌舞臺,情緒激昂地寫懷古的詩歌,人們不能猜測他。多次飽嘗寇賊作亂的痛苦,堅持自己的氣節(jié)不被玷污,做詩歌,感傷世事同情弱者,忠誠不忘君主,人們愛他的忠義。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答案】10.BDF11.B12.C13.(1)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就應根據(jù)它發(fā)展的趨勢來向有利的方向引導。

(2)于是丟下他的步兵,率領(lǐng)精銳騎兵每天加倍行進地追趕齊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