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_第1頁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_第2頁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_第3頁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_第4頁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第一篇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第一篇沙漲的元代墓葬等足以證明溧陽歷史悠久,充分反映了溧陽史前文化及文明時代物質(zhì)文化。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對于教育全市人民認識家鄉(xiāng)歷史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提高市民文明素質(zhì)將起到積極作用。溧陽的文物古跡主要有如下幾處:

一:淳化閣帖石刻

溧陽甓橋鎮(zhèn)虞氏的一間平房墻壁上,鑲嵌著舉世聞名的《淳化閣帖》刻石。宋太宗淳化三年,出秘閣所藏歷代書法,并派人到民間購摹古帝王名臣手跡,再命侍書學士王著將所有名跡編次,摹勒于棗木板上,拓賜大臣,這就是《淳化閣帖》的由來。共十卷。第一帖為歷代帝王書法,第二至第四卷為歷代名臣書法,第五卷為諸家古法帖,第六卷至第八卷為王羲之書法,第九、第十卷為王獻之書法。到了明代,原拓本大都殘佚,而甓橋虞氏珍藏本保存完好。明神宗萬歷四十三年,通令全國殘存的閣帖拓本送京會審,重新摹刻上石,史稱“肅-

本”。清咸豐年間,太平軍四起,虞氏族人將刻石分而護之。之后返回者十不到

五。現(xiàn)存刻石刻石完整者47塊,破損的71塊。共118塊。分上下六層??淌繅K均高米,長~1米不等?!按净晔辉滤娜辗钍ブ紮M勒上石”等原題刻五處仍在。

二:高靜御石

“高靜御石”正對高靜園大門,巍然屹立。高靜園的園名就因“高靜石”而得之。據(jù)溧陽地方志記載,相傳是“愛石成癖”的宋徽宗,一生搜集民間各種奇石怪巖,數(shù)量之多,不可估量,待宋高宗繼位,遷都臨安時,就把徽宗最愛之三塊湖石,親筆題詞后御賜給丞相趙

癸,一是“蒼云”,二是“高靜”,三是“忠義”。“蒼云”此石象一朵灰白色厚云,姿態(tài)柔軟,潤光,有飽經(jīng)滄桑,圓潤老成之象征;“忠義”此石厚實、穩(wěn)重,千瘡百孔,有忠臣義士之象征,這兩石都在時代變遷過程中遺失,有人謂在運輸途中翻入長江中沉沒,有人謂日本侵略-

中國時被毀了,甚至也有謂之在政治運動中被敲碎,埋入地下等,唯有“高靜”而尚存,多經(jīng)移置,流傳至今,仍完好無損。“高靜”形似烏云密布,黑壓壓之勢,呈萬般俱寂狀。象征深靜無底,深不可測的功底。高靜石重達噸,高米,寬米,厚米,可謂一枚巨石,真乃形態(tài)奇特,洞壑怪異,能充分體現(xiàn)出太湖石之四大特征:通、透、皺、漏,是園林界不可多得的一塊“寶石”。

三:伍員山

又名伍牙山、護牙山,位于溧陽天目湖風景度假旅游區(qū)的最南端,海拔440米。傳說伍員有一口漂亮牙齒,逃避楚軍追捕到此地,恐被人識破,打算碎牙,后因受山神保護而把牙齒保護下來。山上伍相寺只剩下遺址與斷垣殘壁。

四:投金瀨

史貞女義救伍子胥遺址在溧陽南渡鎮(zhèn)西南三里。伍子胥伐楚得勝后于此投金瓜子入瀨水以示報答。溧陽文物展覽中可見金瓜子之貌。史貞女墓在鎮(zhèn)北的-

木杓兜村,已湮沒。

五:孟郊迎母處

唐代著名詩人孟郊,字東野,淅江德清人,進士,晚年任溧陽縣尉。唐貞元十七年,孟郊到溧陽任縣尉。他一到溧陽就把母親裴氏迎來奉養(yǎng)。慈母三次送他赴京應考的情景為《游子吟》詩中所述。

游子吟

——迎母溧上作

慈母手中絲,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孟郊迎母處在南渡古城村,晉朝時為平陵縣治所在地。孟郊曾三次赴長安應試,前兩次都名落孫山,直到公元795年他45歲時才榜上有名。他欣喜若狂,當即寫下

《登科后》

昔日齷齪不足夸,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六:侯廟

溧陽埭頭的侯廟,始建于漢朝,為史崇墓地。史崇投入光武帝軍中,破王尋,打敗趙王,降伏劉盆子,立有殊功,被授為右將軍,青冀二州剌史,人文文遺加驃騎將軍,封溧陽侯。史崇到溧陽后,“問百姓疾苦,治尚寬簡,注重教化,發(fā)展農(nóng)桑,兼顧漁獵”。史崇的教化,對溧陽地區(qū)文明發(fā)展極有影響。現(xiàn)侯廟建筑已基本被毀,僅剩廟前一支華表、儀門的四支石柱和南、西兩側(cè)圍墻。

七、唐代石刻井欄

溧城鎮(zhèn)鳳凰公園內(nèi)的亭子里,有一個石井欄,井欄外側(cè),分18行,豎刻著91個字:維唐元和六年歲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戍申,沙門澄觀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欄并石盆,永充供養(yǎng)。大匠儲卿郭通以偈贊曰“此是南山石,將來造井-

欄,留傳千萬代,各結(jié)佛家緣,盡意修功德,應無朽萬年,同沾勝福者,超于彌勒前?!边@是我國唯一留存至今的唐代石刻井欄。

八:狀元閣

狀元閣是國內(nèi)唯一的以宣傳狀元文化為主題的建筑物,座落在湖里山巔,外觀雄偉,富麗堂皇,建筑面積350平方米,高22米,有24個樓角,凌空飛翔,走進樓閣,仿佛來到了溧陽歷史的文化長廊,這里濃縮著溧陽1300年的文化史。全閣共分三層。第一層記吉化狀元,第二層展出了當代溧陽籍專家的事跡,第三層的書架上安插了歷代溧陽籍

高等院校生的名冊。登樓遠眺,天目湖的美景盡收眼底。狀元閣正呼喚當今莘莘學子,攀登科學的高峰,正謂“閣的重量就是知識的重量”。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quán)、顏真卿、歐陽洵、張旭等大書法家的作品仍可一睹。

通過這次調(diào)查,我對家鄉(xiāng)的歷史文化以及文化遺產(chǎn)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

也發(fā)現(xiàn)了遺跡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在修復遺跡時造成的破壞,以及對遺跡的保護沒有到位等。

對此我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文化遺產(chǎn)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納入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以及城鄉(xiāng)規(guī)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chǎn)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二:加強文化遺產(chǎn)保護法律法規(guī)建設,推進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

三:最好能原封不動的保存,保持歷史文化的原真性,而對于一些十分重要的歷史建筑物因故被毀的情況,則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重建;

四:營造保護文化遺產(chǎn)的良好氛圍。認真舉辦“文化遺產(chǎn)日”系列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chǎn)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文化遺產(chǎn)保護意識。

雖然,我國在遺跡保護方面技術還不夠熟練,整體上有較大提升空間,但-

遺跡保護更是每一個人的事情,同樣的,對于這些歷史賜予給溧陽人民的珍寶,溧陽人民更是要懂得珍惜。低頭族的調(diào)查報告

關于校園“低頭族”的調(diào)查報告

調(diào)查時間:

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年級班級:生科

指導老師:石瑞紅

小組成員:梁智杰

20165年4月10日—5月10日

121班

梁薇黃孝杰

吳榮華

關于校園“低頭族”的調(diào)查報告

高科技在給人們帶來便捷溝通的同時,也將“手機依賴癥”帶給

了現(xiàn)代人。我們小組采取了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對玉林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

次初步的調(diào)查,本次研究通過調(diào)查研究大學生“低頭族”現(xiàn)象,了解其帶來的負

面影響,并就此問題提出可行性的-

解決策略,幫助“低頭族”抬頭。這一研究有

利于了解“低頭族”為何低頭,了解“低頭”之后對學習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大

學生認識這一現(xiàn)狀的危害與隱患,慢慢抬頭,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提高學習

的效率,豐富生活的內(nèi)容。同時,通過“低頭族”現(xiàn)象的研究,也可以為教育教

學帶來思考,如何改進課堂教學,吸引學生抬頭。同時,經(jīng)過這次調(diào)查實踐,同

學們學會了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察分析各種社會現(xiàn)象,提高了分析解決問

題的能力。

大學生

低頭族

一、前言

﹙一﹚調(diào)查目的

本學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課開展了分小組進行社會調(diào)查的實踐活

動。目的是讓同學們通過調(diào)查實踐深入了解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學會運用馬克思

主義基本原理觀察分析各種社會現(xiàn)象,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玩手機。”

——這句話聽起來也許有些好笑,但是當你笑過之后再細細琢磨一下字語間的含

義,你會發(fā)現(xiàn)這并不好笑,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不正是我們的真實寫照嗎?無所不在

的強大社交通訊,仿佛讓人與人變得更近,其實卻離得更遠。坐車玩手機,開會

玩手機,吃飯玩手機,睡覺也玩手機,本來應該是用“碎片時間”拿手機學習與

放松,現(xiàn)在卻讓手機把生活“碎片化”了。由此,一個頗為耐人尋味的問題-

了——究竟是我們在玩手機,還是手機在玩我們?電子產(chǎn)品的最大特點就是上癮,

看看“癮”這個字,它是屬于病字旁的,可見,“癮”本身就是一種病態(tài),就是

一種無法抑制的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習慣,這不,有些“低頭族”已形成了自

我傷害,不小心掉到了深溝里,甚至造成車禍,丟了性命?!懊课迕腌?,就會查

看手機”,這種癮就是事實上的“電子xxx”,對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形成

了嚴重的麻痹和干擾。

﹙二﹚調(diào)查時間地點及對象

時間:2016年4月10日—2016年5月10日

地點:玉林師范學院校園內(nèi)

對象:玉林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

﹙三﹚調(diào)查方法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第二篇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家族史)

學院:文學分院專業(yè):英復151姓名:陳向進學號:201530960520

授課教師:胡曉飛

上交時間:2016年6月聯(lián)系方式681324

消費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jīng)濟領域與日常生活領域進行交換和溝通的渠道。一個家族消費觀的變化可以看出這個家族的經(jīng)濟能力的變化以及家族成員消費觀念的變化。我通過與奶奶、父母的溝通與對自己的剖析,概括出家族成員消費觀念的變化,了解不同年代人的消費心理以及影響消費觀念的因素。從三代人的消費觀中總結(jié)出比較合理的消費方式。

第一章

家庭消費觀的演變

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消費的觀念自然也有了轉(zhuǎn)變。通過與家人的面對面交流以及后期的電話溝通,總結(jié)概括出三代人之間的消費觀的不同以及原因,從三代人的消費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闡述合理的消費觀念。

關鍵詞:消費觀;比較;原因;合理消費

消費觀念的不同

(一)40后——奶奶的消費觀

奶奶出生的年代是50年代,可以說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條褲子穿九年,你沒錢,我沒錢,社會主義不談錢的年代”。等到奶奶長大差不多也就是60年代,是“副食品,糧布票,它比生命都重要,半斤肉,二兩油,有錢沒票你別想求”的年代。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也造就了奶奶這一輩人如下的消費觀:

第一,勤儉節(jié)約,杜絕浪費。勤勞而節(jié)儉,是中國農(nóng)民的典型特點,具體表現(xiàn)為自給自足,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能不消費就不進行購買消費,能節(jié)省就節(jié)省?!八记邦櫤?,吃穿常有”,“精打細算,油鹽不斷”,“糧收萬旦,也要粗茶淡飯”?這些俗語就是用來描述奶奶這一輩人的消費現(xiàn)象。雖然現(xiàn)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節(jié)省已經(jīng)成為奶奶的一種習慣,剩菜剩飯要吃,電要省,生病有時候也不會去看醫(yī)生,買菜的時候也會“斤斤計較”,充滿了小農(nóng)式的樸實與精明。

第二,消費觀念簡單并且保守,不懂得理財。這個特點與農(nóng)村的傳統(tǒng)習慣有很大關系,即使有錢也是存在家里或銀行,很少去投資,直接享受銀行利息。我的奶奶就是這樣的,她現(xiàn)在的個人存款都放在銀行。奶奶的文化素質(zhì)不高,這可能也是老一輩人不愿意主動去投資的原因之一。

第三,發(fā)展型消費比重過大。在農(nóng)村,住房消費(給我們的父親一輩蓋房子娶媳婦)比重大。奶奶說當年家里蓋房子花掉了她和爺爺一輩子的積蓄。

第四,消費品牌固定。奶奶平時買的東西品牌比較固定,很少使用新的牌子,特別是在生活用品這一方面,比如肥皂、牙膏等。這與老年人的守舊思想有關系,即使現(xiàn)在的社會有很多新鮮的玩意,她也不會主動去嘗試。

(二)60后——父母的消費觀

我的父母都出生在60年代,60后的這代人,尤其是我父母這樣有著鄉(xiāng)村背景的70年代人而言,他們的童年時期基本上是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穿著過失的打著補丁的黑色或藍色的布衣在田野上尋找快樂,他們的童年沒有任何高檔的玩具,聽爸爸說泥巴、石塊、玻璃球就是他的玩具,這些也伴他度過了快樂的童年。60后的消費觀一般是這樣的:

第一,量入為出,專款專用。父母這樣的60后大都是奮斗的一代,他們的爸爸媽媽也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幾乎沒有什么財富可以留給他們,一切需要赤手空拳打拼。財富來之不易,他們多會量入為出。我的媽媽掌管家里的經(jīng)濟大權(quán),現(xiàn)在這個年紀的她不會“賺多少花多少”,她要為老人、孩子和所有可能的意外做好準備。

第二,傳統(tǒng)消費心理與超前消費心理交織。父母通常會有意識的控制大手大腳的沖動而攢一些錢。家里的第一臺冰箱是2010年買的,價格是3000元左右,處于中等水平。但是當面對汽車等這種現(xiàn)代化高科技商品誘惑時,卻又蠢蠢欲動。當初家里要買車的時候,父母也是糾結(jié)了好久。與我這樣的90后相比,他們的超前心理往往都是大打折扣的,最后還是沒買。

第三,發(fā)展型消費比重過大。這與奶奶那輩有點相似又有不同。相同的是,他們需要為下一代也就是我考慮,包括之后的買車甚至是買房。不同的是,發(fā)展型消費中教育消費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從我幼兒園到我大學畢業(yè)將近20年的學費他們需要承擔。這是一筆不可小覷的數(shù)目。

(三)90后——我的消費觀

個性、求新、追求時尚似乎是我們90后的標簽。90后的我們有的剛踏入職場,但多數(shù)還處于學生時代。我們的消費理念可大致分為狂熱的吃貨,喜愛新穎事物的萌物、追求別致物品、追求時尚品牌,以自己為例,90后的消費觀是這樣的:

第一,喜歡的就是最好的,看上了就買。就我自己而言,我喜歡的東西常常沒有理由,只要喜歡的就是最好的。品牌對我來說并不是那么重要,比如衣服,今年買的衣服或許明年我就不喜歡了,品牌不是那么重要,關鍵看衣服的樣式、色調(diào)與風格是否符合自己。

第二,超前消費。我和大多數(shù)90后一樣對數(shù)碼產(chǎn)品的誘惑是難以抵擋的,手機、電腦等成為我不可缺少的消費。特別是在這個電子產(chǎn)品更新速度飛快的時代,更是刺激了我的消費欲望。所以這學期我新買了一款手機,在我的舊手機還是很新的情況下。第三,發(fā)展型消費比重大。這里的發(fā)展型消費與50后,70后有著很大的不同了。我是一個資深的吃貨,每個月花在美食上的錢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加之小長假、寒暑假等喜歡出去旅游有事一筆開銷,偶爾去聽一場明星的演唱會也是一筆開銷。所以我自己的發(fā)展型消費在我的日常消費中占據(jù)了很大的一部分。

第二章

消費觀念改變的原因

40后吃肚飽,60、70后吃味道,80.90吃品質(zhì)。這一句話體現(xiàn)了人們飲食習慣的不斷變遷,同時也折射出了經(jīng)濟社會不斷發(fā)展下人們隨之改變的消費觀。從老一輩人的勤儉節(jié)約,認為“錢就是用來儲蓄的”,到70后的量入為出,理性消費,再到90后的張揚個性、超前消費,我們能看到消費觀念的不斷變化與多元化發(fā)展,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生活水平提高,有很多人已經(jīng)達到了小康水平,不用再過老一輩人那么節(jié)儉的生活了。所以經(jīng)濟方面是主要原因。

第二,到西方教育文化的影響,生活觀念有所改變。第三,消費觀念深受廣告媒介的影響。當代廣告媒介是消費主義文化傳播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工具,是消費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現(xiàn)在的年輕人是喜歡追星的一群人,所以廣告商也越來越熱衷于請明星進行代言活動。所以年輕人的消費意識也越來越強烈。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第三篇活動開始了,今天活動名稱是——我是蘭臺小令史,講完標題以后老師開始了今天的課程。

首先老師問我們:“你們知道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檔案是什么嗎?”“對了,就是甲骨文,甲骨文除了檔案還有很多東西,中國最著名的檔案是石室金匱,他把檔案固定在墻上,再把銅固定在檔案上,就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檔案。我國珍貴檔案有來氏家譜等,遺憾的是來氏家譜原來有六十卷,現(xiàn)在只有五十卷了,來氏家譜原來也沒有被朝廷重視過,只是被一個農(nóng)民收藏過……”

老師對我們講解了有關檔案的知識以后,又帶我們還去了一樓展覽館關于檔案的展覽。我們看了許多其他被檔案館收藏的檔案。

這次的小記者活動又讓我學到了有關檔案的知識,我很開心。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第四篇“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國才有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秉承著家里的習俗,每年都要回老家過年,因為爺爺說只有回老家一家人團團圓圓才更有年味兒。而今年的年卻過得十分有意義,讓我深刻的領悟到了我們家的家風家訓。

我出生在一個教師世家,從小便感受著濃濃的書香氣息,自然家里對我的管教也十分的嚴苛。爺爺奶奶告訴我團結(jié)、和睦、勤奮、節(jié)儉便是一個家溫馨的奏鳴曲;爸爸媽媽告訴我積極、上進、勇敢、進取就是一個家常響的主題歌。謹記他們的囑托,我漸漸成長為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我和剛放假的爸爸媽媽照例來到了農(nóng)村的爺爺奶奶家,陪著他們一起歡渡新年。讓我沒想到的是在那里我竟然第一次聆聽了“鄒氏家族”特有的家風、家訓。也真正明白了我們這個家族之所以越來越壯大,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激勵,督促家人奮進的家規(guī)、家風、家訓。

大年三十,和爺爺一起貼對聯(lián),看著那些出自爺爺之手的紅紅火火的對聯(lián),我不禁詢問起了家里的家訓,沒想到爺爺竟跑回了屋里,不一會兒只見爺爺手里拿著一本厚厚的“書”。我迫不及待的走上前,原來是我們鄒家的“家譜”。爺爺說,以前因為我太小不懂事,現(xiàn)在我長大了,可以和我講講了。翻看那本家譜,每一頁都記錄著世世代代的“鄒氏家人”。聆聽著爺爺?shù)闹v述,我知道了家譜也不是爺爺一個人完成的,很多內(nèi)容的記載都是祖祖輩輩所遺留下來的,里面還有我的老爺、姥姥呢!爸爸媽媽在大家族中排第17代,而我在我們的鄒家大家族中排第18代,而且家譜中居然詳細地將幾代人的背景、職業(yè)等都記錄的十分清楚。讓人一目了然,并且爺爺還告訴我,我們家的家訓是“光明磊落做人,扎實敬業(yè)工作。謙虛謹慎處世,勤儉節(jié)約持家?!蔽衣犃酥蠡腥淮笪?,原來爸爸媽媽也一直都是按照爺爺?shù)募矣柸プ鍪履?,仔細地聽著爺爺?shù)闹v解,我不禁想起了一件往事。

我剛上小學的時候,一直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愛攬占,尤其是在吃的方面上。記得爸爸媽媽第一次帶我出去吃自助餐,看到那些美味的食物,我恨不得將它們都全部吃掉,于是我拿著餐盤不到兩分鐘,我的盤子上已經(jīng)成了一個小山堆,我?guī)缀醢阉械氖澄锒挤胚M了我的盤子里,還自信地跟爸爸媽媽夸口,我一定會消滅干凈的??蓻]過多久,我沒吃幾口便飽了,還剩下了半盤的食物,我望著那些食物還打了一個飽嗝。媽媽那嚴厲的臉色仿佛要穿透我的心,我低下了頭。真后悔自己加這么多菜,明知吃不完,還要攬占,不僅浪費了錢,還浪費了糧食。回家后媽媽語重心長地教育我“無論干什么都不能多貪,要量力而行,要學會節(jié)約,不能浪費糧食……”,并且讓我長記性,再也不能貪多攬占?,F(xiàn)在回想起這件事情,怪不得媽媽批評我,不僅是為了讓我改掉壞毛病,更是讓我傳承我們家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家風呢!

手里捧著爺爺親自為我們精心制作的“家風家訓”,我的心里涌動著一股家的獨特的情感,并在心里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會傳承“好好做人,虛心學習,謹慎處世,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家風,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少年。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第五篇“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這句話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名人孟子,孟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我是孟茹菲,也姓孟,我和孟子有何關系呢?我懷揣著好奇和憧憬的心情開啟了家族的尋根之旅。

爸爸的祖籍河南省永城市,從爺爺那里得知,孟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第七十三位,屬于大姓系列。孟氏起源于春秋時期魯國公族,孟氏應該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是孟子的祖先?,F(xiàn)如今孟氏后裔主要聚集在河南、山東等地。爺爺告訴我,以前家里珍藏著一本《孟氏家譜》,只是后來遺失了,有點遺憾!爺爺還說:“這本孟氏家譜是以表譜形式記載孟氏家族的書,書中要求孟氏起名要嚴格遵照字輩。孟氏家譜第一世是孟子,到現(xiàn)在共有七十五世。我爺爺?shù)臓敔斒钦炎州叄敲献拥牡谄呤淮鷮O,我爺爺?shù)陌职质菓椬州?,我爺爺是慶字輩,我爸爸是繁字輩,我則是祥字輩,是孟子的第七十五代孫。以前我爸爸遇到同姓的陌生人,總會先問你是孟氏里那個字輩的?感覺這個問候好奇怪,現(xiàn)在聽了爺爺?shù)拿枋?,終于明白怎么回事了。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已不在世,目前爺爺奶奶八十多歲,身體健康,耳不聾眼不花,是我家的長著。我爺爺是單傳,爺爺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大伯伯、二伯伯、我爸和四叔叔。大伯伯有三個兒女,二伯伯有一男一女,我爸就我一個女兒,四叔有一男一女,所以我的堂兄妹共有八個,都是祥字輩,我也是堂兄妹中最小的。

老家的春節(jié)很特別,初一早上全家一定要吃餃子,新年的第一頓飯,代表新的一年團團圓圓。飯后,晚輩們要先去本村里孟氏最高輩分長者家里拜年,然后按照輩分高低所有的門戶都要拜一遍,我們孟氏在村里是大戶,有一百多人。所以輩分最高長者家里拜年的最多,從堂屋客廳能排到院子大門口,長者看著大家族人丁興旺,非常開心,廳堂里擺放著很多好吃的糕點和干果供晚輩們分享,大家喜氣洋洋,場面很是熱鬧,平輩們就不需要拜年,農(nóng)村成群結(jié)隊拜年的這一大熱鬧場景,在城市是見不到的,讓我大開眼界。

孟氏家訓有很多條,爺爺說目前傳下來最重要的幾條就是孝老,勤儉持家,注重學習,遇事先責己。這幾點我從爸爸的言行中深有體會。我爸爸對爺爺奶奶的孝順和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春節(jié)在家里的幾天,爸爸幾乎一直陪著爺爺奶奶,為他們做飯,洗衣,剪指甲,散步聊天。盡力在短暫的相聚中,讓幸福和快樂溫暖著爺爺奶奶。勤儉在我們家就更不用說了。爸爸媽媽除了在我的教育投資上從不吝嗇,其他方面決不允許我浪費。比如我平時的衣服鞋子都是以舒適,漂亮,質(zhì)量好為標準購買,從不讓我跟別人攀比名牌。爸爸媽媽在生活中簡樸的作風,已經(jīng)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用實際行動給我做好勤儉不跟風的榜樣。而學習上,古有孟母“三遷擇鄰,”“斷機教子”引導孟子成才的故事,今有爸媽憑借自己努力奮斗在杭州扎根的經(jīng)歷。讓我自然也不敢松懈,以免丟了孟姓的臉面。我從小就學鋼琴,畫畫,聲樂和主持,只要是我喜歡的愛好,爸媽會百分百支持,才有了今天樂觀開朗,興趣廣泛的我。每當我考試沒考好,找各種理由辯解時,我爸媽一定會說:“不要為錯誤找借口,先從自身找問題?”在一次次的自省反思中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也在穩(wěn)步提高,并逐漸學會了擔當。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事而做!孟氏家訓就在潤物細無聲中指引我前進。

通過這次的春節(jié)尋根之旅,我對孟氏的起源、孟子文化、孟氏家族有了深入的了解,為自己是孟氏子孫感到自豪,以后我會嚴格要求自己,銘記孟氏祖訓,努力學習,做一名優(yōu)秀的孟氏傳承人。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第六篇70年前的10月1日,偉大的xxx領袖在**前正式宣告一個國家的成立——xxx。而70后的10月1日,全國人民一同慶祝xxx的70的華誕。70年的風雨征程,歷經(jīng)艱難險阻,打破外部對中國抱有的主觀偏見,一次又一次的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篇章上的奇跡,帶來了祖國的繁榮強大,如同陽光照亮了我們的前程,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帶領全國人民從貧窮走向富強,從勝利走向輝煌。這些祖祖輩輩們艱苦的奮斗史是我們所不能忘記的,需銘記心中并世代流傳下去。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正是因為他不斷吸取前人的經(jīng)驗教訓,總結(jié)出其中的道理并善于運用,他才是一個為后人所贊頌的明智的領導者。歷史并不只是寫在紙上冷冰冰的文字,從筆墨紙硯還沒有發(fā)現(xiàn)的時候,從結(jié)繩記事還是家常便飯的時候,歷史就已經(jīng)被銘記,它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是因為每一代的中國人都深知歷史的價值。

我們這個家族沒有驚天動地的光輝事跡,但是相信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經(jīng)歷,有一定共性也有特殊之處,既有社會大背景下的奮斗拼搏,又有社會底層的無助感,幾代人一個世紀的悲歡離合,時事所逼,人世無常,多少風雨,一家人走到現(xiàn)在,總有值得回憶的事。

我出生于南方的一個村莊,世代都是農(nóng)民出身,因為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緣故,對于他們的長輩們的記憶很少,所以基本都來源于兒時他們的口中的“傳奇”故事和大人們嘮嗑時瑣碎的話語中。

爺爺奶奶都出生于40年代初,建國成立之時還是少年,但大概那時起他們大多都已經(jīng)開始學著負擔家里的生活了,跟隨他們的父母們?nèi)ヌ锢飫谧?,正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那時,對于他們來說讀書是件困難的事情,家庭經(jīng)濟條件無法承擔,因此他們基本都是只讀了小學,(而且當時的小學沒有六年級),就要開始全面投入到家里的農(nóng)活工作當中來,更甚的是,在老家的小村莊里有許多老人大字不識一個,所幸我的爺爺奶奶都識字。

爺爺排行第三,上面還有我的大爺爺和二爺爺,大爺爺在我的印象里是個有點嚴肅的老人。二爺爺駝背很嚴重,年紀大了耳朵也有點聾,但他一直未婚,也沒有子嗣,小時候?qū)τ谶@點我一直比較好奇,后來我問奶奶,她說二爺爺因為年輕時沒有同意和說媒的女方結(jié)婚,就一直這樣沒結(jié)婚到老。

我的爺爺育有三女二男,最小的是我的爸爸,而爸爸有哥哥和我一子一女,在他20歲左右時就分了家,爺爺奶奶和我的爸爸住在一起,聽媽媽說起,在我還沒出生的時候,住的還是泥巴搭建的房子,因為是密封的,冬天里面住的很暖和,但一到夏天就受不了,又悶又熱。所幸隨著國家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在黨的經(jīng)濟發(fā)展策略領導下,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漸漸的提升,后來就能力建一棟自己的房子,一磚一瓦凝聚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據(jù)媽媽說,當時建房子花了幾萬塊錢,在當時鎮(zhèn)上都能買一套房子,但現(xiàn)在買房子沒個百來萬是不太可能了,這也能看出國家的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之快,短短20年左右的時間就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媽媽有時也會開玩笑說后悔當初沒買房子,否則不至于現(xiàn)在壓力這么大。隨著我和哥哥的長大,也到了要讀書的年紀,一年級的時候是在家鄉(xiāng)的村里的小學讀的,那是村里的教育水平非常落后,學校也很簡陋。后來就去到了鎮(zhèn)上讀二年級,哥哥讀的是四年級,在我們村上是最早先出來讀書的,那時爸媽騎著電動車來接送我和哥哥上下學,不管風吹雨打還是下雪結(jié)冰,他們都能準時的到達,正是因為爸媽的長遠想法與不辭艱辛,讓我和哥哥有機會接觸不同于小村莊里外面不一樣的世界,也懷著感恩父母的心一路走下去。

那時,還沒有搬到鎮(zhèn)上,一直住在鄉(xiāng)下,現(xiàn)在都還記得,小時候放寒暑假和小伙伴們一起在秋收后的稻田里捉迷藏,過家家,有時也會和媽媽一起去菜園里拔草,澆水,施肥,或是撒開腳丫子去田里全家人一起插秧,真正體會到了書中所學到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意義。每次勞作完時爺爺每次都會順手從旁邊的荷塘

里摘一捧荷葉的蓮蓬給我和哥哥

吃,有時我倆還會因為一個蓮蓬爭的不亦樂乎,爺爺奶奶也會在一旁和藹的笑著看我們打鬧,那是簡單而純粹的快樂。對比現(xiàn)在,時代更新了,科技越來越發(fā)達,人民的生活水平確實是不一樣了,但童年時那種最初的快樂的感覺卻很難再體會到了。

70年來,從以前的諾基亞到現(xiàn)在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部,從以前的老式二八自行車到現(xiàn)在轎車堵滿街頭,從以前結(jié)婚彩禮三轉(zhuǎn)一響的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到現(xiàn)在的房子,車子,票子。這些轉(zhuǎn)變都是歷史的印記,見證著我們的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見證著祖國一步一步蛻變成如今的世界強國。有大家才有小家,正因為祖國的不斷強大,小家才能跟著國家的步伐一起進步。

流逝的是時間,沉淀的是歷史,不變的是中華民族的奮斗精神,追求的是全體人民的共同的幸福美好生活,要做的是銘記歷史,創(chuàng)造祖國更美好的未來。回首祖國成立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第七篇今天我和小記者們來到了一個很陌生的地方-蕭山檔案館;起初以為檔案館是抓小偷的,因為有個案字。可是今天真正到了檔案館,和我想象的一點都不一樣。

首先感覺檔案館的建筑很特別,大門前寫著大大的-蕭山檔案館。我興奮了,連蹦帶跳的跑進去,發(fā)現(xiàn)很多大的陳列,不巧要先聽老師給我們普及檔案知識,我了解了檔案的由來,最覺得可惜的是來氏的姓氏家譜有一卷丟失了,現(xiàn)存只有59卷;同時也看到了每個人其實都有檔案,每個家庭都可以分類建立檔案。我回去一定和媽媽爸爸一起建。

后來,我們參觀了蕭山的歷史檔案,有古老的縣城圖,帶領我們參觀的老師介紹了蕭山的歷史、名人。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這艘古木船,以前聽媽媽說木船有八千年歷史……

偉大的蕭山有這么多的歷史檔案,我似乎有點記錄不過來,短暫的參觀后我們離開了,下次一定帶好筆,記住這一切。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第八篇今年春節(jié)我是在農(nóng)村的老家度過的,老家過年除了有許多風俗習慣,還有許多注意事項,熱鬧極了!

大年三十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在殺雞宰鴨,有的還殺年豬,大家都忙忙碌碌準備著,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下午爸爸準備了許多物品,帶上我一起出發(fā)去祭祖,祭祖的東西也十分有講究,必須帶上鞭炮、蠟燭、紙錢、長塊肉、整只雞、餅干、水果等。我們首先來到祖廟,把祭祖物品放在地上,點上蠟燭,燒上紙錢,每人點上三根香;對著東西南北依次鞠躬。放一個一千響的鞭炮,灑點酒,放上餅干,就算完成了,然后我們再上祖墳,也是按照這樣的規(guī)矩做一遍。晚上長輩都要給我壓歲錢,所以我收到的紅包也不少。

正月初一我起了個大早,和爸爸在家門口放起了開門鞭炮。開門鞭炮也是有講究的,比如“有誰家放的早、放的鞭炮大、放的時間久之說?!背赃^早飯爸爸帶我來到了村里的祠堂,祠堂里面聚集了不少男女老少,有的在互相拜年、有的在交流情感、有的小朋友在互相玩耍,還有的在準備上家譜儀式。爸爸領著我向村里的每位長輩拜年。然后對著桌上的一堆本子說:“這些本子就是家譜,里面記錄著所有村里周姓男人的名字輩分。”我在本子里翻來翻去,都找不到我的名字,爸爸走過來告訴我說:“你要找輩分、名字才能找到?!痹瓉砦以诩易V上的名字叫魁昊,已經(jīng)是第十一代了。

家譜儀式開始了,桌上擺滿了祭祖物品和花生、瓜子、水果等。輩分最高的坐在祠堂大廳中央,其他按照輩分高低依次就座,男的坐中堂,女的只能坐在副堂。聽爸爸說以前女的是不能就座的,我感到十分的奇怪!首先舉行的是去年出生男孩上家譜,由文采好的司儀在家譜上寫上小孩的名字,也叫添丁。接著上香、燒紙錢、放鞭炮。最后大家坐在一起,歡聲笑語,飲酒喝茶,恭祝春節(jié)。我看見許多好吃的,心里早就等不及了,立即拿起幾個橘子,不到一分鐘就解決了。我繼續(xù)歡快的吃著喝著,把我的小肚子吃的飽飽的,心情是多么的快樂,開心啊!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第九篇“游太白山,爰山水之勝,因家焉。以山乃剡水濫觴,猶河之于昆侖,遂名其為小昆。”我的祖籍就在美麗富饒的小昆村,它猶如世外桃源,坐落在嵊州長樂,西白山南側(cè)。

村莊被群山環(huán)繞,一眼望去滿是郁郁蔥蔥的樹木。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溪貫穿全村,溪上跨著歷史悠久的石橋。走在村子里,平坦光滑的青石板路,斑駁陸離的墻面,古樸整齊的房屋,悠閑自在的村民。

漫步其中,我看到一座肅穆的宅子,寫著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馬氏宗祠。走進去,正中是戲臺。朱欄顏色已改,上面不知上演了多少喜怒哀樂。精致的雕刻栩栩如生,雖經(jīng)歲月的洗滌仍那么美麗。

暖暖的陽光下,有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正小心翼翼地翻閱著一本厚厚的書。我湊過去一看,第一頁,泛黃的紙上寫著馬嵩兩字。老人給我講了他的故事。南宋末年,馬嵩是一位英俊瀟灑,年輕有為的讀書人。不經(jīng)意間來到這里,發(fā)現(xiàn)這兒山清水秀,美得讓人流連忘返,就舉家定居,給村莊改名為小昆。再往下看,密密匝匝有好多名字。老爺爺指著名字告訴我,他是個抗日英雄,他是個司令,他開了個大廠子……再往下,我看到了爺爺?shù)拿?,爸爸的名字還有我的名字!書合上,我看到封面上赫然寫著——馬氏家譜。

就這樣,我遇見家譜。在秋日的午后,仿佛穿越了八百多年的時光。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第十篇家譜,是我們中國人對家族歷史的傳承。從中能看出歷史前進的步伐和社會發(fā)展的變遷。

我家也有家譜,那是薄薄的一本。中間那小小一段,足以印證了社會的發(fā)展腳步。

先說說我的太爺爺,他出生在遙遠的新加坡。在七多年前回國探親,不幸遭遇太平洋戰(zhàn)爭,不能再回新加坡,在顛沛流離中度過了他的童年,直到戰(zhàn)爭結(jié)束,定居到了寧波。我想太爺爺?shù)耐?,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個詞就是:戰(zhàn)爭。

到了我爺爺這一代,戰(zhàn)爭雖然已經(jīng)過去,但xxx剛成立不久,還是很貧窮。爺爺?shù)耐?,正好在“xxx”的時代,天天飯也吃不飽,靠吃糠咽菜充饑。他沒讀幾年書就輟學了,要放牛,下地賺工分來補貼家用,辛苦極了。我想,爺爺?shù)耐暌部梢杂靡粋€詞來說明:饑餓。

爸爸的童年趕上了改革開放,沒有了戰(zhàn)爭也沒有饑餓,日子開始變的好起來了,但還談不上富足。他的童年,沒有各種玩具,也沒有旅游。他小時候喜歡買書來看,但是要得到一套他喜歡的《封神演義》,要期末考試考兩個滿分來換。我想,真是不容易??!爸爸的童年,也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貧乏。

而進入新世紀的我們,生活就精彩了。在美麗的校園里,我們無憂無慮地學習;在富足的社會中,我們快快樂樂地成長;我們有看不完的書,玩不完的玩具,可以憑自己的興趣,學各種各樣的技能,節(jié)假日還能出去旅游,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甚至,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我想,用一個詞來概況就是:精彩。

一本家譜四代人,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了。在這個美好的時代,我們難道不應該努力學習,為這個時代添磚加瓦嗎?

吳氏家史范文1500字第十一篇一、家族史、宗族史研究的發(fā)端時期

我國關于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20年代。但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兩宋時期專題研究家族、宗族情況的論著未見.論文亦極罕見,而貫通研究中國古代家族、宗族史的著作有一些。

(一)較早開始研究我國歷史上家族、宗族問題的是呂思勉先生,其所著《中國宗族制度小史》(上海中山書局,1929.)是第一部有關家族、宗族問題的專門史。論著從人類社會由“渾然一大群”到母系社會、父系社會的演進談起,談及其產(chǎn)生、宗與族的關系、宗法的產(chǎn)生與廢弛、譜學的興衰、宗法與封建的相輔相成關系。談及累世同居與析居問題以及立嗣意圖的前后變化等等。大凡家族、宗族史研究的主要問題都已涉及.帶有論綱性質(zhì),影響深遠。后來在其《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等4部斷代史中。論述社會組織時都專設《族制》一節(jié),其篇幅較《小史>有所增加,對宗族制度的若干問題的看法亦較深入。此著收集了正史中許多有關家族、宗族的材料,對后人研究很有啟發(fā)性。陶希圣在《婚姻與家族>(商務印書館,1934.)一書中提出了農(nóng)民家族、豪商地主家族、士族家族等概念,就家族的范圍、族居問題、宗法及宗法制的變遷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高達觀的\n

(二)從法制或禮儀角度研究中國古代家族、宗族制度的也有一些。如諸橋轍次《支那之家族制》(日本大修館書店,1940.)一書就是以家族儀制為基礎來考察中國社會的一面,其中一些內(nèi)容如九族范圍、宗法、宗廟制度等與家族、宗族有著比較密切的關系;瞿同祖的《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商務印書館.1947.)是一部較早從法律角度研究社會的專著。他對于家族范圍的概括較為全面而準確。又較為深入地論述了歷史上法律制度與封建家族制度的密切關系,所舉事例多宋元明清時期之事。

二、家族宗族史研究停滯階段

20世紀5¨70年代.由于“左”傾思潮的錯誤干擾,大陸社會學、社會史的研究完全停頓,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也不例外。這30年.沒有出版過系統(tǒng)的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專著。所有通史及斷代史著作.也幾乎沒有涉及這方面的內(nèi)容。

三、家族宗族史研究t生復興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后。家族史、宗族史的研究又開始煥發(fā)勃勃生機。

(二)通論性著作有徐揚杰的(人民出版社,1992.)是一部篇幅較大的中國家族通史專著。從宏觀上把中國家族制度分為先后承繼、遞相蟬聯(lián)的四種不同形式。

他對中國家族制度的形態(tài)作了一個整體把握.認為唐末五代世家大族式家族組織瓦解.宋以后近代封建家族制度形成。并從聚族而居的封建家族組織、累世同居共財?shù)拇蠹彝?、近代封建家族制度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作用方面進行分析。馮爾康等合著的《中國宗族社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是又一部中國宗族通史著作。該書根據(jù)宗族領導權(quán)的變化、宗族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及其成員的民眾性、宗族生活中宗法原則的變化,將中國宗族發(fā)展史劃分為五個階段。即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間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間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紳衿宗族

四、近年來宋代家族史研究蓬勃發(fā)展時期

(一)近幾年,家族的個案研究成果顯著。在宋代家族研究方面,多關注于官僚家族的個案研究,及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相對繁榮的江南地區(qū)。以家族成員之研究為主,以隱惡揚善為敘述方式,側(cè)重單個著名家族的成功或衰微因素探詢??讝|的《宋代東萊呂氏之望族及其貢獻》(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蔡東洲《宋代閬洲陳氏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分別以專著的方式對這兩個詩書類世家大族的科舉仕宦、文化成就及興盛歷程作了論述。胡昭曦先生的《宋代“世顯以儒”的成都范氏家族》(《胡昭曦宋史論集》,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分析了四川成都范氏家族的“世顯以儒”的社會特征。王智勇《南宋吳氏家族的興亡》(巴蜀書社,1995.)、楊倩描《吳家將——吳蚧吳磷吳挺吳曦合傳》(河北大學出版社,1996.)均以敘述吳氏家族精英人物作戰(zhàn)事跡為主。戴應新編著的《折氏家族史略》(三秦出版社。xxx.)敘述了折氏家族的武功和人物事跡.收錄了較多的墓志資料,李裕民的《折氏家族研究》(《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98.2.)也對折氏家族進行了探討。馬斗山《宋代眉山蘇氏家族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對眉山蘇氏家族的教育、家法、經(jīng)濟生活等多個側(cè)面進行了敘述。

(二)宋代家族研究中對名門望族、世家官僚的個案研究相當豐富。其中不乏涉及帝后之家之作。王曾瑜《宋朝相州韓氏家族》(《錙銖編》,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王善軍《武功與外戚的結(jié)合——真定曹氏》(《宋代世家大族:個案與綜合之研究》,四川大學博士后研究工作報告.2003.5.).何成、王育濟的《宋代王審琦家族興盛原因述論》(《甘肅社會科學》,2001.6),馬玉臣、楊高凡《宋代畢氏家族論略》(《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