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針灸學》筆記:任脈_第1頁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針灸學》筆記:任脈_第2頁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針灸學》筆記:任脈_第3頁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針灸學》筆記:任脈_第4頁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針灸學》筆記:任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XX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針灸學》筆記:任脈

任脈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jīng)》,為人體經(jīng)脈之一,屬于奇經(jīng)八

脈,有”陰脈之海"之稱。任脈起于小腹,止于眼眶,共有關元、

氣海等24月俞穴。

(一)經(jīng)脈循行

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

喉,上頤,循面,入目。

(二)與臟腑器官聯(lián)系:胞宮,會陰,口唇、眼、咽喉

(三)主治概要

少腹,臍腹,胃月完,胸,頸,咽喉,頭面等局部病證和相應的內臟

病證,部分月俞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病。

(四)本經(jīng)月俞穴:24個起穴:會陰止穴:承漿

歌訣:十四任脈走腹胸,起于會陰承漿停,強壯為主次分段,

泌尿生殖作用宏。

1.中極(RN3)膀胱募穴,足三陰與任脈的交會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

【功能】益腎氣,助氣化,調經(jīng)血。

【主治】

①泌尿系病證:遺尿、小便不利、癮閉等;

②生殖系病證:遺精、陽痿、不育等;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盆腔

炎、帶下等。

【操作】直刺1?1.5寸,針前必須排尿;治尿潴留要對恥骨聯(lián)

合內側緣斜刺,孕婦禁針,可灸。

2.關元(RN4)別名:丹田小腸募穴,足三陰與任脈的交會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功能】溫腎壯陽,培補元氣,調節(jié)腸腑。

【主治】

①“強壯保健要穴”、“壯陽要穴”:

主治元氣虛損諸證:中風脫證、虛勞冷憊、

羸瘦無力等證;

②泌尿生殖系統(tǒng)病證:尤長期的、慢性的、陽虛等所致者-遺

尿、尿頻;遺精、陽痿;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經(jīng)閉等。

③腸腑病證:腹痛、腹瀉、痢疾、便血等;

④減肥:腹部肥胖三大穴:天樞2、關元1。

【操作】直刺1?1.5寸,針前排尿,孕婦禁針。

減肥時不需深刺,針至脂肪層即可。

關元是臟腑虛憊、諸虛百損常用穴,虛則補之,故臨床多用灸

法。

3.氣海(RN6)“氣病要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

【功能】培補元氣。

【主治】

①“補氣要穴”、“氣病要穴”-----切氣證:

氣虛、氣滯皆可,更偏于補氣。

②“強壯保健要穴”:可培補元氣常灸氣海、關元補先天;灸

三里補后天

③泌尿生殖系統(tǒng)病證:小便不利、遺尿;

遺精、陽痿;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經(jīng)閉、

崩漏、帶下、陰挺、胞衣不下等。

【操作】直刺1?1.5寸,孕婦禁針。多灸。

4.神闕(RN8)回陽救逆要穴

【定位】臍窩中央。

【功能】溫陽救逆,回陽固脫,調理腸胃。

【主治】

①回陽救逆:虛脫、中風脫證、四肢厥冷等元陽暴脫證;重

灸,至肢溫脈復為止。

②強壯保健穴:

③腸腑病證:腹痛(繞臍腹痛),腹脹,腹瀉等;

④泌尿生殖病證:水腫,小便不利;不孕等;

⑤座瘡、黃褐斑,尊麻疹等。

【操作】只灸不針,多用艾條灸或艾炷隔鹽灸、隔姜灸。

5.中脫(RN12)胃募,腑會,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與任脈交

會穴“健脾和胃要穴”

【定位】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或臍與胸劍聯(lián)合連線的中點

處。

【功能】健脾和胃,化痰安神。

【主治】

①脾胃病證:胃痛、腹脹、納呆、嘔吐等;胃病基本方一一中

脫、內關、足三里

②神志病:陽明腑實之神昏澹語、登高而歌、棄衣而走;或者

痰蒙心竅之癲狂,臟燥,失眠,頭痛等證。

【操作】直刺1?1.5寸。過飽者慎針??删摹?/p>

6.膻中(RN17)心包募穴,氣會

【定位】前正中線,平第4肋間隙;或兩乳頭連線與前正中線的

交點處。

【功能】寬胸理氣,寧心通乳。

【主治】

①“氣會膻中”-----切氣?。簹馓?、氣滯、氣逆皆可:咳

嗽、氣喘、胸悶、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氣機不暢的病證;

②心包(心)的病證:胸痛、心悸等;

心包(心)常用方一一膻中、內關、三里

③乳房病證:產(chǎn)后乳少、乳癰、乳癖等。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7.天突(RN22)

【定位】胸骨上窩正中。

【功能】止咳平喘,化痰利咽。

【主治】

①止咳平喘一一咳嗽、氣喘(尤急性突然的

氣喘)、哮喘、呃逆、胸中氣逆等;

②化痰利咽—咽喉腫痛、暴喑、瘦氣、梅

核氣、急慢性咽炎、假球麻痹等。

【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轉針尖向下,緊靠胸骨柄后

緣、氣管前緣緩慢刺入1T.5寸,一般不留針。不可左右斜刺,也

不可深刺,以防刺傷肺和有關動、靜脈。禁用過細毫針,一般選

26-28號針。

附:璇磯(RN21)

【定位】天突下1寸。

【主治】止咳平喘——咳嗽、氣喘等胸肺疾患;

8.廉泉(RN23)陰維、任脈之交會穴

【定位】微仰頭,在喉結上方,當舌骨體上緣的中點處。

【功能】利咽喉,通舌絡。

【主治】

①舌咽病證:中風失語、暴喑、吞咽

困難、舌緩流涎、舌下腫痛、口舌

生瘡、喉痹等咽喉;

②消渴、口干、口渴欲飲等癥。

【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寸,或向咽后壁方向深刺2-3

寸,不留針。

9.承漿(RN24)任脈、足陽明經(jīng)交會穴別名“鬼市”

【定位】須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功能】祛風通絡。

【主治】①神志?。喊d狂等,十三鬼穴之一;②口部病證:口

歪、齒齦腫痛、流涎等。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刺灸法注意事項:

1.針刺胸腹部穴,應避免誤傷內臟,下腹部穴針刺前應排空小

便,孕婦禁針;

2.胸前各穴,一般由上向下平刺,一般不用電針,防止電流通

過心臟造成心臟停搏;

3.天突應先直刺0.2寸,后將針尖轉向下方,沿胸骨后緣刺入,

不宜過深,也不宜向兩側刺,以防刺傷鎖骨下動脈及肺尖;

4.神闕多用灸法,一般禁針。

Lxx執(zhí)業(yè)醫(yī)師《內科學》考點:支氣管哮喘

2.xx年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重點必做題

3.xx執(zhí)業(yè)醫(yī)師《醫(yī)學微生物學》熱點: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4.xx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針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