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冠縣武訓高級中學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新高考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據清末某官員記述,自1888年漠河金礦創(chuàng)辦運行,“時不過二年,驟能如此其盛,若沿邊一帶,礦務漸次開拓,商務即可漸飲騰茂,星羅棋布。邊境雖虛,何嘗不可借開礦招商而實之哉。”這表明了當時A.鼓勵實業(yè)的政策成效顯著B.官辦企業(yè)促進了商業(yè)繁榮C.民族工業(yè)有了進一步發(fā)展D.開辦漠礦有利于鞏固邊防2.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奉命留在南方八省的部分紅軍和游擊隊,在項英、陳毅等的領導下,充分依靠人民群眾,開展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zhàn)爭。下列關于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對中國革命的歷史作用,說法正確的是A.支援了其他革命根據地的游擊戰(zhàn)B.擴大了革命根據地C.在戰(zhàn)略上策應了主力紅軍的長征D.保存了原中央蘇區(qū)3.“在‘新政’期間,國家不再干預勞資糾紛,而是以‘總資本家’的身份,在激進勞工運動的配合下,迫使壟斷資產階級承認勞工組織工會、進行集體談判的權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勞工處境?!泵绹母灸康氖茿.擺脫經濟大危機的困境 B.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C.挽救壟斷資本主義制度 D.緩和資本主義勞工矛盾4.有人說:19世紀德意志的統(tǒng)一實質上是一場對“諸侯君主專制的革命”,主要指A.統(tǒng)一的實質是德國走上民主政治道路B.德意志的統(tǒng)一是結束封建割據的革命C.德意志境內的所有諸侯國被武力消滅D.統(tǒng)一宣告了德國的君主制度最終結束5.斯賓塞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論》的課程設置方案。該課程設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成熟B.社會分裂對立的現(xiàn)實C.日益工業(yè)化的社會需要D.近代自然科學的獨立6.在封建傳統(tǒng)社會中,安土重遷、戶籍嚴密、士農工商各安其位的“官”“民”二元制組織系統(tǒng)中,縣以下的各種家族社會進行自我管理,而對于流動的農工商,封建政府在絞盡腦汁尋求管理辦法時,地域商人建立的會館在依靠官方支持構建自身合法性的過程中,實際彌補了官方管理機構在這一界域的薄弱控制。這主要說明商人會館的建立A.承擔封建政府基層管理職能 B.有效保障商人群體的合法權益C.保障商人政治地位的合法性 D.利于構建商人群體的國家認同7.北宋名臣李沆曾當著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詔燒掉,并讓使者回話“但道臣沆以為不可”;另一名臣韓琦曾對神宗皇帝說:“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兒子,做得好,臣便面闊;做得不好,臣亦負慚愧?!鄙鲜霈F(xiàn)象說明宋代A.君主權力受到了威脅 B.士大夫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C.士大夫參與政治決策 D.重文輕武的國策被嚴格執(zhí)行8.為了爭奪歐洲霸權,拿破侖一世對英國采取大陸封鎖政策,先后頒布“柏林敕令(1806年)”“米蘭敕令(1807年)”,規(guī)定法國控制下的一切國家不得與英國進行貿易,違者懲,之后大陸各國的出口受到限制。這一政策A.利于法國工業(yè)革命開展 B.英國海上霸主地位動搖C.背離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 D.重商主義思想方興未艾9.從當時的形勢看,新的人民革命正在醞釀。而英國革命的任務僅僅是掃除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阻礙,一旦出現(xiàn)新的人民革命,雖然可以解決詹姆士二世統(tǒng)治的問題,但將會導致新的社會沖突和動蕩,危及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材料意在說明A.宮廷政變方式的明智性 B.“光榮革命”改變了國王權力來源C.“光榮革命”具有不徹底性 D.代議制民主體現(xiàn)了人民的利益10.下表是美國二戰(zhàn)后不同時期實際GDP及其他若干經濟指標的統(tǒng)計數(shù)據。影響美國戰(zhàn)后經濟波動的因素主要有時期實際GDP(年均復合增長率)私人國內總投資(年均復合增長率)勞動生產率(年均復合增長率)失業(yè)率(年平均失業(yè)率)1950~19734.25.72.84.81974~19822.00.50.97.21983~20073.44.72.35.8①信息技術的發(fā)展②殖民體系的變化③經濟政策的調整④霸權地位的喪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前者史家,不過記述人間一二有權力者興亡隆替之事,雖名為史,實不過一人一家之譜牒”。此處梁啟超批評了我國的傳統(tǒng)史學的缺點是A.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家 B.知有個人而不知有群體C.知有事實而不知有理想 D.知有陳跡而不知有今務12.在古希臘,“智慧”一詞原意為“實踐的技藝”,后隨著歷史的演變,詞義逐漸豐富為“熟諳日常事務、能做出健全的判斷、聰明、具有實踐的智慧”?!爸腔邸痹~義的豐富反映出古希臘A.注重勞動實踐 B.理性占據主導 C.強調人的價值 D.民主政治發(fā)達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以下材料,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但它要解決的問題卻不同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同一轍——這就是一個絕對君主制的國家內部通過對政治的民主化改造來實現(xiàn)社會的現(xiàn)代化轉型?!锩c美國革命是對現(xiàn)代民主政治的創(chuàng)新具有重大意義?!▏蟾锩侨蛐哉蚊裰骰绷鏖_啟的標志。——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問題:(1)從現(xiàn)代化視角看,美國革命要完成哪兩個主要任務?為什么說“法國大革命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美國革命的一個直接后果”?(2)材料中作者認為“法國大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開啟的標志”,你同意這種評價嗎?為什么?14.(20分)材料一:2010年1月5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任仲平的署名文章《迎戰(zhàn)國際金融危機的“中國答卷”》,以下是文章摘選:國家能力是國家將自己的意志、目標轉化為現(xiàn)實的能力。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個政黨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標準。對危急情況的應對水平,往往更能直觀地呈現(xiàn)“國家能力”的高下?!v觀歷史,每次大的經濟危機都曾重創(chuàng)世界經濟,同時又催生新的發(fā)展機遇。在危機中抓住機遇的國家,通常率先復蘇并占據新一輪發(fā)展的制高點。……金融危機重塑了世界經濟版圖。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上升,造就了中國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的聲音被世界認真傾聽,社會主義中國的“國家力量”舉世矚目。這樣的場景令人感慨萬千。有學者提出,中國近代的衰落,并非完全源于經濟與科技的落后,直到18世紀末中國的GDP仍占全球的1/3。老大帝國實力不衰,余威仍在,卻終至山河破碎、備受凌辱,最重要的原因,是“國家能力”的持續(xù)下降。當政者對人民凝聚力的喪失、國家對社會組織動員能力的衰退,讓偌大的中國一盤散沙,這才會在列強環(huán)伺中一觸即潰。材料二:山東航空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張幸福2009年5月赴美國哈佛大學學習考察,在此期間寫下了3萬多字的學習筆記和考察有感,取名為《哈佛日記——學習與思考》,以下為日記片斷:5月30日,星期六,晴,57-66F,游覽萊克星頓、康拉德鎮(zhèn)。第一次聽美國人看中國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事,那時候我在煙臺市芝罘區(qū)工作,接待美國紐約州一個專業(yè)協(xié)會組織的中小企業(yè)訪問團。訪問團團長告訴我,他是第一次到中國來,這次他們去過北京、上海、西安、煙臺,感觸很大。他過去了解的中國主要是從電影中了解的,大草原、大馬、大辮子。從紐約出發(fā)前,他做好了從北京下飛機后騎馬到煙臺的準備,他專門帶了騎馬的衣服和鞋。想不到,煙臺與北京直通飛機,而且城市也這么漂亮,這么現(xiàn)代。我問隨團的一個團員,他關于中國知道多少,他說他知道中國有孫子兵法和古老的關于性保健方面的一些辦法。我當時感到不可思議,如果說他知道孔子和中國功夫還好理解,偏偏他知道不是這些。在哈佛的課堂上,我感到現(xiàn)在的美國人更關心中國的有三大問題:……三是中國崛起的問題,特別是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同一個傳統(tǒng)的大國的關系問題。講課的老師反復講的是這三個問題,在這三個問題上,美國人看到了中國的作用,看到了中國發(fā)生的變化?!谌齻€問題,美國人認為,從世界發(fā)展史上,一個新興國家的崛起必然會同原來的傳統(tǒng)大國發(fā)生矛盾,甚至有的美國人認為,兩次世界大戰(zhàn)都與此有關?!瓘拿绹丝粗袊淖兓?,我感受到了祖國發(fā)生的變化,感受到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感受到了中國正在積極地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問題:(1)以美國為例說明材料一中的“在危機中抓住機遇的國家,通常率先復蘇并占據新一輪發(fā)展的制高點”觀點。(2)導致材料二中美國紐約訪問團團長對中國誤解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二中作者為何會發(fā)出“如果說他知道孔子和中國功夫還好理解,偏偏他知道不是這些”的感嘆?(4)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1840年以來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的看法。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從材料信息“邊境雖虛,何嘗不可借開礦招商而實之哉。”可知當時開辦漠河金礦有利于鞏固邊防,更是直接針對沙俄的侵略,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沙俄率先開采同漠河金礦同屬一脈的黑龍江左岸的礦產,造成壓迫我方的形勢,故答案選D;鼓勵實業(yè)的政策是清末新政時期才出現(xiàn),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A;漠河金礦是清政府洋務運動時期興辦的官督商辦性質的民用企業(yè),BC排除。點睛:抓住關鍵信息“清末某官員記述”“1888年”“邊境雖虛,何嘗不可借開礦招商而實之哉?!本o扣材料并結合所學洋務運動的知識分析解答。2、C【解析】試題分析:支援了其它革命根據地的游擊戰(zhàn)對材料的過于寬泛理解,故A項錯誤;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紅軍開始長征,根據地大幅度的縮小,故B項錯誤;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和南方八省游擊隊的抗爭交相呼應共同反抗國民黨武裝壓迫,故C項正確;中央蘇區(qū)因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而陷落,故D項錯誤。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國共十年對峙·長征3、C【解析】
注意題干中的限定詞“根本目的”,美國國家改善勞工的處境,表面看是緩和階級矛盾,根本目的在于維護“總資本家”的利益,維護壟斷資本主義制度,C正確;AD是目的之一,但其根本目的是雛護資本主義制度,排除;B是為達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排除。故選C。4、B【解析】
19世紀德意志的統(tǒng)一之前是四分五裂邦聯(lián)制狀態(tài),經過三次王朝戰(zhàn)爭實現(xiàn)了德意志統(tǒng)一,結束封建割據的局面,B正確;德意志最后走上的是專制主義道路,A錯誤;C中所有說法絕對。D中君主制并沒有結束。5、C【解析】
根據材料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時期,隨著英國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設置了生理學、解剖學,促進了人類進一步了解自己;邏輯學、理學、數(shù)學和光學的設置體現(xiàn)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涉及到撫養(yǎng)子女的問題方面設置了生理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維持人際關系方面的課程是歷史、政治、社會等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工業(yè)化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故C選項正確;英國19世紀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成熟體現(xiàn)在1832年的議會改革,材料內容集中體現(xiàn)了教育課程的設置方面內容,無法體現(xiàn)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成熟,故A選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xiàn)了19世紀英國的課程設置方案,沒有體現(xiàn)社會分裂對立的現(xiàn)實,故B選項錯誤;材料內容是19世紀英國教育課程設置,無法得出近代自然科學獨立,并且材料內容沒有涉及到自然科學的問題,故D選項錯誤。6、D【解析】
地域商人建立的會館彌補了官方管理機構對流動商人的管理,從而強化了商人的家鄉(xiāng)認同和國家認同。因此,這說明商人會館的建立利于構建商人群體的國家認同,故D正確;會館沒有基層管理職能,故A錯誤;材料主旨不是強調保障商人群體的合法權益,故B錯誤;材料體現(xiàn)不出商人政治地位,故C錯誤。7、B【解析】
通過材料信息“李沆將皇帝的手詔燒掉”“韓琦對宋神宗的談話”結合所學知識可以看出,宋朝時期官員對政治行為的態(tài)度,說明士大夫具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B正確;宋代加強了皇權,皇權并未受到威脅,排除A;題干主旨是對官僚對皇權的限制,而非士大夫參與決策,排除C;重文輕武與題無關,排除D。8、C【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拿破侖一世的大陸封鎖政策背離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因此C選項正確;大陸封鎖政策不利于法國工業(yè)革命的開展,也并未動搖英國的地位,A、B選項錯誤;重商主義思想此前早已出現(xiàn),D選項錯誤。故選C。9、A【解析】
依據材料“一旦出現(xiàn)新的人民革命,雖然可以解決詹姆士二世統(tǒng)治的問題,但將會導致新的社會沖突和動蕩,危及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來看,材料表明了光榮革命對英國的保護,因此該方式是明智的。A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國王權力來源的改變,B排除;材料主旨是表達光榮革命的積極之處,而不是不徹底性,C排除;材料信息表明光榮革命維護了資本主義的利益,D排除。故選A。10、C【解析】
二戰(zhàn)后美國通過對經濟的干預,促進了美國的經濟發(fā)展。但是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經濟進入滯脹,里根政府通過放松對經濟的干預,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因此體現(xiàn)的是經濟政策調整對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③正確;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到新經濟時期,主要是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①正確,因此C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殖民體系的變化,②錯誤,AB排除;美國的霸權地位并未喪失,④錯誤,D排除。故選C。11、B【解析】
根據材料“雖名為史,實不過一人一家之譜牒””結合所學可知,梁啟超旨在批評以王朝更替為主題的史實敘述,而忽略了社會群體,故B項正確。A項,材料未強調國家,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理想,排除。D項,材料未強調陳說今務,排除。12、C【解析】
題干材料強調人在有實踐技能的同時,還強調人的思考、判斷,突出體現(xiàn)人的價值,故C正確;智慧一詞的原意即注重勞動實踐,設問“詞義豐富"不僅限于此,非材料強調重點,排除A;“健全的判斷”能體現(xiàn)理性,但“理性占據主導”說法錯誤,希臘社會并非理性占據主導的社會,排除B;民主指人民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材料并未體現(xiàn)民主政治,排除D。故選C。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國家統(tǒng)一、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美國獨立戰(zhàn)爭受啟蒙思想影響,其《獨立宣言》要求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民主在直接體現(xiàn)在法國《人權宣言》中。另外法國大革命也受到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推動。(2)同意,法國大革命的狂風暴雨摧毀了禁錮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封建制度,《人權宣言》闡述了天賦人權學說,體現(xiàn)了要求摧毀君主專制和等級制度思想,把人類求平等、自由、民主和法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對民主思想的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拿破侖統(tǒng)治時期頒布的《法國民法典》,從法律上鞏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秩序?!窘馕觥?/p>
(1)主要任務:依據材料一“政治的民主化”和所學獨立戰(zhàn)爭以及1787年憲法可知是國家統(tǒng)一、政治民主化以及法制化;原因:依據材料一和所學從美國獨立戰(zhàn)爭受法國啟蒙思想影響以及法國大革命受到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推動等回答。(2)第一小問,依據材料和所學可知“法國大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開啟的標志”符合事實;第二小問,原因:依據材料和所學可知法國大革命摧毀封建制度、《人權宣言》推動民主思想的傳播以及拿破侖頒布的《法國民法典》,從法律上鞏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秩序回答。14、(1)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中,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采取國家干預經濟、采取提高國民消費能力的方式,改造了近代資本主義制度,從而使美國走出危機,率先復蘇。(也可以回答二戰(zh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地產七夕活動營銷方案范文
- 消防工程課程設計cad圖紙
- 電信網絡優(yōu)化與覆蓋提升技術考核試卷
- 電感器在無線充電傳輸效率優(yōu)化中的研究考核試卷
- 2024年新材料產業(yè)招商引資合作協(xié)議范本3篇
- 電機直流課程設計
- 電力系統(tǒng)電力系統(tǒng)微網技術考核試卷
- 病床呼叫系統(tǒng)plc課程設計簡單
- 《基于DSP的液位檢測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
- 渦輪蝸桿減速器課程設計
- 75t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設計說明書
- JT∕T 1443-2022 冷鏈運輸監(jiān)控管理平臺技術要求
- 2021-2022學年安徽省銅陵市銅官區(qū)八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題及答案解析
- QC080000-2017內審員測試題及答案
- 群耀實業(yè)蘇州有限公司員工宿舍
- 企業(yè)技術中心成立文件
- 西方二十世紀文論
-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作文歸納整理總復習課件
- 配電項目工程重點、難點及解決措施
- 充氨安全安全操作規(guī)程20某0310
- 側支架鉆孔組合機床總體設計【帶圖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