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節(jié)常見地貌類型第二課時風沙地貌與海岸地貌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1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節(jié)常見地貌類型第二課時風沙地貌與海岸地貌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2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節(jié)常見地貌類型第二課時風沙地貌與海岸地貌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3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節(jié)常見地貌類型第二課時風沙地貌與海岸地貌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4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節(jié)常見地貌類型第二課時風沙地貌與海岸地貌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其次課時風沙地貌與海岸地貌基礎練學問點1風蝕地貌風蝕殘丘是風蝕谷經(jīng)長期外力作用不斷擴展,使風蝕谷之間的地面不斷縮小而形成的島狀高地或孤立小丘。下圖為風蝕殘丘地貌景觀圖。據(jù)此完成1~2題。1.該地貌在我國較常見的地區(qū)是()A.內(nèi)蒙古高原東部B.東北平原地區(qū)C.黃土高原地區(qū)D.塔里木盆地東部2.該地貌的成因是()A.流水積累B.風力侵蝕C.冰川積累D.風力積累學問點2風積地貌下圖為某地貌等高線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3.圖示地貌的名稱為()A.戈壁B.雅丹C.沙漠D.沙丘4.圖示四個箭頭中,能正確表示風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學問點3海蝕地貌野柳地質公園位于臺灣新北市,野柳是一個長約1700m的突出于北海岸的海岬。這里的巖岸地形也曾見識過驚濤駭浪,后因上升運動形成海岸平臺。平臺上有蕈狀巖、蜂窩巖、燭臺石、風化紋、溶蝕盤及各種奇形怪狀的巖石。蕈狀巖外觀似蘑菇,細細的頸部頂托著一個“大腦袋”,“頭顱”較為完整,而細細的頸部大都不堪重負。其中最聞名的為“女王頭”,其頸部修長,臉部線條美麗,神態(tài)像極了昂首靜坐的尊貴“女王”。下圖為蕈狀巖群及“女王頭”景觀圖。據(jù)此完成5~6題。5.長達1700m的野柳海岬屬于()A.海水積累地貌B.海水侵蝕地貌C.風力侵蝕地貌D.河流沉積地貌6.“女王頭”將來可能()A.頭部很快被雨水侵蝕消逝B.頸部因汲取水分變粗C.頭部很快被海風侵蝕消逝D.頸部受侵蝕斷裂學問點4海積地貌北海銀灘由高品位的石英砂積累而成,在陽光的照耀下,雪白、細膩的沙灘會泛出銀光,故稱銀灘。北海銀灘以其“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松軟、無鯊魚”等特點,而被稱為“中國第一灘”。如圖為北海銀灘景觀圖。據(jù)此完成7~8題。7.北海銀灘屬于()A.海岸積累地貌B.海岸侵蝕地貌C.河流積累地貌D.河流侵蝕地貌8.依據(jù)顆粒物大小可知,北海銀灘屬于()A.礫灘B.泥灘C.沙灘D.海灘易錯練易錯點1不能依據(jù)地貌特點判讀風向雅丹地貌指干旱地區(qū)的一種風蝕地貌,是河湖相土狀積累物經(jīng)風化、風蝕等作用,形成與盛行風向平行、相間排列的風蝕土墩(壟脊)和風蝕凹地(溝槽)的地貌組合。下圖示意我國甘肅敦煌(40°N,93°E)某地雅丹地貌景觀照片。據(jù)此完成9~10題。9.圖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氣候條件是()A.高溫B.干旱C.洪水D.潮濕10.由圖可知,圖示地區(qū)的主導風向最可能為()A.東北風B.西北風C.正北風D.西南風易錯點2不能結合外力作用對地貌的影響分析地貌的改變特點恐龍?zhí)胶>坝^(下左圖)位于大連市金石灘國家地質公園景區(qū)內(nèi),周邊的海岸線具有獨特的山形地貌、奇絕的礁石形態(tài)、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巖層。下右圖為海壇島某處海岸地貌剖面圖,③地分布有較多沙丘。據(jù)此完成11~13題。11.左圖中示意“恐龍?zhí)胶!本坝^進一步演化,向陸一側可能演化為右圖中的()A.①B.②C.③D.④12.目前規(guī)模仍在不斷擴大的地貌有()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3.海壇島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A.海浪積累和風力積累B.流水積累和海浪積累C.海浪侵蝕和海浪積累D.海浪侵蝕和風力積累[答題區(qū)]題號1234567答案題號8910111213答案實力練昌黎七里海海岸沙丘帶是在七里海澙湖外側的濱海沙壩基礎上發(fā)育形成,經(jīng)驗了盾形沙丘、雛形新月形沙丘、成熟新月形沙丘。下圖為昌黎七里海地區(qū)新月形沙丘發(fā)育過程平面圖。據(jù)此完成1~2題。1.昌黎海岸新月形沙丘形成的主導作用是()A.海水積累B.流水積累C.風力積累D.風力侵蝕2.昌黎海岸的盛行風向為()A.東北風B.西南風C.西北風D.東南風沙漠中樹立著多數(shù)塔狀孤立的石灰?guī)r,稱為塔巖荒漠。如圖為塔巖荒漠景觀。據(jù)此完成3~4題。3.形成塔巖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別是()A.風力侵蝕、風力積累B.流水侵蝕、流水積累C.風力侵蝕、流水積累D.流水侵蝕、風力積累4.該地形成塔巖和荒漠的條件有()①氣候潮濕②氣候干旱③光照強,晝夜溫差大④植被茂密⑤多大風天氣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⑤海蝕凹槽是指基巖海岸下部的巖石在遭遇海水侵蝕后形成的凹槽。芬迪灣位于加拿大東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灣,海灣旁邊有大片的海蝕柱群。下圖為芬迪灣好望角海蝕柱分布示意圖。據(jù)此完成5~7題。5.圖示四座海蝕柱中,形成海蝕凹槽最早的是()A.a(chǎn)B.bC.cD.d6.e海蝕柱不存在海蝕凹槽的緣由是()A.受海水侵蝕嚴峻,基部之上石柱坍塌B.海蝕柱基部較低,出露海平面較少C.終年被海水沉沒,受海水侵蝕作用弱D.海蝕柱基部光滑,海浪摩擦力較小7.推想芬迪灣好望角海岸帶()A.積累物粒徑小B.礫石分布較多C.潮差改變較小D.淤泥層較厚位于青島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巖海岸典型的海蝕柱景觀,巖石表面有大片燒焦樣蜂窩狀石孔。2024年10月2日晚,青島遭遇數(shù)小時的雷雨大風天氣,次日早晨人們發(fā)覺“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經(jīng)坍塌。下圖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區(qū)海蝕地貌景觀。據(jù)此完成8~9題。8.“石老人”與海蝕崖之間距離的改變趨勢是()A.漸漸變近B.漸漸變遠C.先變遠,后變近D.先變近,后變遠9.“石老人”形成與消亡過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A.海蝕柱—海蝕懸崖—碎屑積累物B.海蝕柱—海蝕拱橋—碎屑積累物C.海蝕拱橋—海蝕柱—碎屑積累物D.海蝕拱橋—碎屑積累物—海蝕柱[答題區(qū)]題號123456789答案10.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北昌黎黃金海岸是我國海岸沙丘分布最為集中和典型的區(qū)域,有雛形前丘、橫向沙脊、新月沙丘以及丘鏈、海岸沙丘等,沙丘類型多、形態(tài)典型、規(guī)模較大。其中尤其以海岸橫向沙脊在國內(nèi)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探討表明沿岸沙脊的沙源主要為灤河入海泥沙,海岸橫向沙脊移動與形態(tài)改變的季節(jié)性明顯。(1)描述該沙脊的地貌特征。(2)說出該沙脊的形成過程。(3)簡述沙脊顆粒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并說明緣由。(4)近年來受游客眾多的影響,該沙脊形態(tài)和顆粒物分布出現(xiàn)改變,說出其改變有哪些?其次課時風沙地貌與海岸地貌基礎練1~2.答案:1.D2.B解析:第1題,圖示為風蝕殘丘的地貌,圖示中裸巖廣布,應位于風力強勁的地區(qū)。因此分布在我國西北干旱地區(qū)。第2題,依據(jù)材料“風蝕殘丘是風蝕谷經(jīng)長期外力作用不斷擴展,使風蝕谷之間的地面不斷縮小而形成的島狀高地或孤立小丘”可知,該地貌的成因主要是風力侵蝕。3~4.答案:3.D4.B解析:第3題,讀圖可知,圖示地貌的形態(tài)為新月形,故該地貌為沙丘。第4題,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稀疏,坡度?。坏雀呔€密集,坡度大。沙丘的迎風坡坡度和緩,背風坡坡度陡。依據(jù)圖中等高線疏密可知,②箭頭正確。5~6.答案:5.B6.D解析:第5題,海岬是指深化海中的尖形陸地,經(jīng)驗過驚濤駭浪的侵蝕,形成海水侵蝕地貌。第6題,“女王頭”由常年的風力侵蝕和海浪沖擊形成,不會很快消逝,與海浪同高度的頸部巖石磨蝕較快,因此下方的頸部易因侵蝕作用而斷裂。7~8.答案:7.A8.C解析:第7題,北海銀灘位于沿海地區(qū),是聞名的海灘,屬于海岸積累地貌。第8題,結合圖文資料可知,北海銀灘由細小的沙粒組成,故屬于沙灘。易錯練9~10.答案:9.B10.B解析:第9題,由材料“雅丹地貌指干旱地區(qū)的一種風蝕地貌”可知,圖示雅丹地貌形成的最主要氣候條件是干旱。第10題,由圖可知,該地雅丹地貌的壟脊和溝槽呈西北—東南走向,而溝槽、壟脊是風力侵蝕的結果,其走向應當和主導風向一樣。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地區(qū),而我國西北地區(qū)的主導風向是西北風,因此圖示地區(qū)的主導風向最可能為西北風。11~13.答案:11.A12.D13.A解析:第11題,讀圖依據(jù)所學,圖中顯示的海岸地貌,①是海蝕崖,②是海蝕洞窟,③是海灘,④是海蝕柱。圖中“恐龍?zhí)胶!本坝^屬于海蝕拱橋,當它進一步演化,應當是拱橋橋面受長期風化會坍塌掉落,向陸一側可能演化為海蝕崖,即右圖的①。第12題,隨著海浪沖刷侵蝕和風化作用加劇,④海蝕柱可能會倒塌,規(guī)??s小;②海蝕洞窟會擴大,①海蝕崖下部會坍塌掉落而變??;而隨著海蝕洞窟擴大、海蝕崖坍塌以及海浪積累作用影響,③處積累物會因此增多。綜上所述,②③規(guī)模擴大。第13題,由于海壇島③處分布有較多沙丘,因此可能是當?shù)貛r石風化后變成碎屑物質,進而形成沙粒物質,這樣在海浪和風的作用下,經(jīng)過搬運積累最終形成③地沙丘。實力練1~2.答案:1.C2.A解析:第1題,由圖文材料可知,海岸新月形沙丘是經(jīng)風力搬運—積累形成的風積地貌。第2題,由圖可知,沙丘東北方向坡度緩,為迎風坡,因此該地盛行風向為東北風。3~4.答案:3.A4.C解析:第3題,由圖文可知,該地區(qū)為干旱的沙漠,流水作用較弱;該圖地貌為風成地貌,既有風力侵蝕而成的風蝕地貌(塔巖),又有風力積累形成的風積地貌(沙漠)。第4題,該地為風成地貌,其形成受風力、水分、地面物質組成、植被、人類活動等條件的影響;一般來說,風力越大,水分越少,光照足夠,地面物質越破裂疏松、植被越少等,風成地貌越簡單發(fā)育形成。5~7.答案:5.D6.A7.B解析:第5題,結合材料讀圖分析,海蝕凹槽是指基巖海岸下部的巖石在遭遇海水侵蝕后形成的凹槽,越深化海洋的位置受海水侵蝕越劇烈,因而形成海蝕凹槽的時間越早。由此可推斷圖中四座海蝕柱海蝕凹槽形成的時間先后為dcba。第6題,結合上題分析,e深化海洋的位置最遠,因此受海水侵蝕最劇烈,海蝕凹槽形成的時間也應最早;但由于長期受海水侵蝕,海蝕凹槽漸漸變深,最終切穿海蝕柱,導致基部之上的海蝕柱坍塌。第7題,結合材料分析,芬迪灣好望角海岸帶屬于基巖海岸,海水侵蝕劇烈,導致巖石不斷分解破裂,并在海岸帶積累,因此礫石分布較多,積累物粒徑大。8~9.答案:8.B9.C解析:第8題,海水不斷侵蝕,海蝕崖不斷后退,漸漸向北推移,與海蝕柱“石老人”的距離增大,漸漸變遠。第9題,海水不斷侵蝕相對松軟的巖層,使巖石表面出現(xiàn)石孔,這些石孔不斷被侵蝕變大,發(fā)展成海蝕拱橋,在外力作用下拱橋門最終倒塌;海蝕拱橋外側的部分形成形態(tài)各異的巖石柱,并從海岸巖石體分別出去,隨著侵蝕作用的進行,使“石老人”不斷坍塌,形成碎屑積累物。10.答案:(1)大體與海岸線平行,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坡較緩西坡較陡。(2)灤河挾帶泥沙入海,流速減慢泥沙積累,海平面下降導致泥沙露出水面,經(jīng)迎岸風侵蝕、搬運、積累形成沙脊。(3)特征:從沙脊頂部究竟部沙粒漸漸增大。緣由:風力積累具有分選性,沙粒隨著風速下降,顆粒物大的先積累在底部,顆粒物小的后積累在頂部。(4)高度降低,坡度變緩,顆粒物分選性變差。解析:第(1)題,由材料供應的沙脊的等高線圖可知,沙脊大體與海岸線平行,呈東北—西南走向;由等高線密集程度可知,東坡較緩西坡較陡。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