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診療方案(2024年版)_第1頁
登革熱診療方案(2024年版)_第2頁
登革熱診療方案(2024年版)_第3頁
登革熱診療方案(2024年版)_第4頁
登革熱診療方案(2024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2

登革熱診療方案(2024年版)(Dengue(DengueDENV)引起,經(jīng)媒介伊蚊叮咬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突起發(fā)熱、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細胞減少等,(20142版一、病原學登革病毒屬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病毒顆粒呈球形,直徑45~55nm4個血清型、、流行株血清型與境外輸入病毒相關聯(lián),以型、37NS1抗原是非結304℃條件下其-70℃或冷凍干燥狀態(tài)下可長期存活。超聲波、紫外線、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錳酸鉀、龍膽紫均可滅活病毒。二、流行病學(一)傳染源。登革熱患者、隱性感染者和帶病毒的非人靈長類動物。(二)傳播途徑。(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部分人發(fā)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對相同血清型病毒產(chǎn)生持久免疫力,但對不同血清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護。(四)流行特征。100三、發(fā)病機制-巨噬細胞系統(tǒng)Kupffer細胞內(nèi)復制,再次進入血液循環(huán),感染所致的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ADE)、細胞因子風暴、病毒毒力變異等因素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四、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一般為1~14天,多為5~9天。(一)急性發(fā)熱期。小時內(nèi)體溫可達9℃~51~天后再度上升,稱為“雙峰熱”(也稱“馬鞍熱”)。發(fā)(3~7天。(二)極期。4~8天。部分患者高熱持續(xù)不退,或嚴重者可發(fā)生休克、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和重要臟器損傷等并發(fā)癥。少數(shù)患者可繼發(fā)細菌或真菌感染。(三)恢復期。五、并發(fā)癥(一)休克。20mmHg,血壓下降甚至不能測出等。(二)DIC。DC00×09/LFB)低于1.5g/L或進行性下降;D-二聚體升高;凝血酶原時間(PT)延長3秒以上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延長10秒以上。(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以腦病、腦炎為主,表現(xiàn)為嗜睡、煩躁、行為異常、譫妄、昏迷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和腦膜刺激征。(四)急性肝損傷。PTAPTT時間延長等,個別病例進展為肝衰竭。(五)心臟受累。坐呼吸等。(六)急性腎損傷。主要表現(xiàn)為少尿或無尿、腰痛,蛋白尿、血尿、血清肌酐及尿素氮顯著升高等。(七)呼吸系統(tǒng)受累。可出現(xiàn)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和胸腔積液甚至血性胸水等,表現(xiàn)為咳嗽、胸痛、呼吸急促、鼻翼扇動、發(fā)紺。(八)其他。六、實驗室檢查(一)一般檢查。1.4~5天降2.尿常規(guī):可見蛋白、紅細胞、管型等。3.生化檢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AST(BilDH、(K(K-B(NP、等可升高。重癥患者血清白蛋白明顯降低。4.FIBAPTT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FDP)、D-二聚體升高,重癥患者凝血因子Ⅱ、Ⅴ、Ⅶ、Ⅸ和Ⅹ減少。(二)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查。1.抗原檢測:急性發(fā)熱期血液中采用膠體金法或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登革病毒NS1抗原陽性。2.核酸檢測:血液、腦脊液等標本中登革病毒核酸檢測陽性。3.病毒培養(yǎng)分離:從血液等標本中培養(yǎng)分離到登革病毒。4.血清抗體檢測:初次感染患者,發(fā)病后3~5天可檢出IgM22~3IgM抗體檢測陽性提示新近感染登革病毒,適用于登革熱早期診斷,1IgG抗體,IgG1周內(nèi)檢出高水平IgG抗體,提示二次感染。(三)影像學及心電圖檢查。1.超聲檢查:腹部超聲可見肝脾腫大,膽囊壁增厚、腹2.XCT3.心電圖檢查:可見心律失常、傳導阻滯、非特異性ST段抬高及T波倒置等。七、診斷(一)疑似病例。發(fā)病前14天內(nèi)曾到過登革熱流行區(qū),或居住地或工作場所周圍1月內(nèi)出現(xiàn)過登革熱病例,符合登革熱臨床表現(xiàn)。(二)臨床診斷病例。疑似病例血清標本登革病毒IgM抗體檢測陽性或NS1抗原檢測陽性。(三)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或臨床診斷病例符合以下之一者:1.登革病毒核酸檢測陽性;2.培養(yǎng)分離到登革病毒;3.血清登革病毒IgG抗體陽轉或恢復期較急性期滴度呈倍及以上升高。八、重癥登革熱有下列情況之一者:1.嚴重出血:如皮下血腫、嘔血、黑便、陰道出血、肉眼血尿、顱內(nèi)出血等。2.休克:心動過速、肢端濕冷、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大于3秒、脈搏細弱或測不到、脈壓差減小或血壓低于90/60mmHg或較基礎血壓下降20%以上。3.嚴重器官損害,符合以下任一項指標:(1)和/AST>1000IU/L或總膽紅素>85.5μmol/L;176.8μmol/L或高于正常值上2持續(xù)至少24h;(3)心臟受累: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等;(4)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腦病、腦炎、脊髓炎、吉蘭-巴雷綜合征等;(5)其他:橫紋肌溶解、急性胰腺炎等。九、重癥登革熱高危人群和早期預警指標(一)重癥高危人群。1.年齡>65歲;2.晚期妊娠女性;3.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慢性腎病、慢性肝病和地中海貧血等基礎疾病者;4.肥胖或嚴重營養(yǎng)不良者;5.二次感染者。(二)重癥早期預警指標。PAGEPAGE101.臨床預警指標:高熱時間>1周或熱退后病情加重,0.5ml/(kg·h)。2.實驗室預警指標:發(fā)病早期血小板快速下降(<50×109/L),低白蛋白血癥(<30g/L),肝酶、膽紅素、心肌酶、腦鈉肽、D-二聚體、乳酸等明顯升高。3.影像學及心電圖等預警指標:漿膜腔積液、心律失常等。十、鑒別診斷登革熱臨床表現(xiàn)多樣,應注意與下列疾病相鑒別。發(fā)熱十一、治療524小時及以上可解除隔離。(一)一般治療。1.臥床休息,避免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2.清淡飲食。3.監(jiān)測神志、生命體征、液體入量、尿量、血小板、紅細胞壓積、電解質(zhì)等,極期患者密切監(jiān)測重癥早期預警指標。4.對血小板明顯下降者,慎用有創(chuàng)檢查,進行動靜脈穿刺時要防止出血、血腫發(fā)生。5(二)對癥治療。1.退熱:以物理降溫為主。高熱不退者可使用對乙酰氨-6-磷酸2.補液:輕癥患者口服補液為主。適當進流質(zhì)食物,對頻繁嘔吐、進食困難或血壓低的患者,應及時靜脈輸液。3.鎮(zhèn)靜止痛:予對癥處理。(三)重癥登革熱的治療。1.容量管理。動力學等隨時調(diào)整補液的種類和量,在尿量達約0.5ml/(kg·h)時,應控制靜脈補液量和速度,避免輸液過量、過快。當血漿滲漏較少且病情改善時,應逐步減少靜脈補液。2.抗休克治療。晶體液為主(如生理鹽水等),3h內(nèi)輸注30ml/kg的晶體溶液進行初始復蘇;完成初始復蘇后,3.DIC的治療。4.出血的治療。(1)出血部位明確者,如嚴重鼻衄給予局部止血。胃腸道出血者給予抑酸藥、生長抑素等藥物治療。(3)嚴重出血伴血小板計數(shù)低于30×109/L,應及時輸注新鮮血小板。5.重要臟器支持治療。(1)心臟損傷。應臥床休息,保持大便通暢。存在嚴重心律失常時,可激素(1mg/kg/d~2mg/kg/d,或氫化可的松0.2或丙種球蛋白治療。(2)腦病和腦炎。激素(1mg/kg/d~2mg/kg/d,或氫化可的松3mg/kg/d~5mg/kg/d,或地塞米松0.2mg/kg/d~0.5mg/kg/d)減輕腦組織炎癥和水腫。出現(xiàn)中樞性呼吸衰竭應及時給予輔助通氣支持治療。(3)嚴重腎損傷??山o予血液凈化等治療,避免使用腎損害藥物。(4)嚴重肝損傷??捎杩寡鬃o肝藥物治療,肝衰竭可給予人工肝等治療,避免使用肝損害藥物。(四)中醫(yī)治療。登革熱病屬于中醫(yī)學的“疫病”范疇,病因為感受疫毒之邪,核心病機是熱毒夾濕,擾營動血,耗氣傷陰。臨床可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階段和分期,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1.發(fā)熱期:濕熱郁遏,衛(wèi)氣同病。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初期,發(fā)熱,惡寒,無汗,乏力,倦怠,治法:清暑化濕,解毒透邪。推薦方劑:甘露消毒丹合達原飲加減。15g15g15g、青蒿(后下)10g15g10g10g、滑包煎15g15g10g5g。1~2100ml~200ml,2~4加減:初起邪在衛(wèi)分為主,伴頭痛身痛甚者,可加荊芥15g,薄荷10g(后下);邪入氣分,高熱明顯者,加生石膏30g10g30g,黃15g15g。2.極期:毒瘀交結,擾營動血。臨床表現(xiàn):高熱遷延,或熱退病進,煩躁不寐,口渴,治法:解毒化瘀,清營涼血。推薦方劑:清瘟敗毒飲加減。常用藥物與參考劑量:生石膏30g、生地黃15g、水牛先煎15g10g15g15g、10g15g10g10g5g。加減:熱盛動風,出現(xiàn)驚厥或抽搐者,加鉤藤15g,僵蠶10g。3.恢復期:余邪未盡,氣陰兩傷。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后期,多見乏力倦怠,惡心,納差,口渴,大便不調(diào),多見皮疹瘙癢,舌淡紅,苔白膩,脈虛數(shù)。治法:清熱化濕,健脾和胃。推薦方劑:竹葉石膏湯合生脈散加減。15g15g30g、20g10g10g15g20g、20g10g(后下)15g5g。加減:低熱遷延者,加入生石膏20g、青蒿15g;大便爛、納差乏力者,加茯苓20g、廣藿香15g。推薦中成藥:參麥注射液、生脈注射液。4.變證。(1)疫毒傷陽,氣不攝血。見暗色瘀斑,或無皮疹,多伴鼻衄,或牙齦出血,咯血、便血、尿血、陰道出血,舌暗苔膩,脈細弱無力。治法:溫陽益氣攝血。推薦方劑:附子理中湯合歸脾湯加減。10g(先煎15g、10g15g10g20g30g、10g(烊)10g。推薦中成藥:參附注射液。(2)內(nèi)閉外脫證。治法:益氣回陽固脫。推薦方劑:參附湯送服安宮牛黃丸或蘇合香丸。30g先煎、30g10g。推薦中成藥: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5.隨癥用藥。0.52~41.5~3g,每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