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全冊)_第1頁
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全冊)_第2頁
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全冊)_第3頁
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全冊)_第4頁
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教科版物理八年級上冊教案

1.走進實驗室:學習科學探究

學習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是要找出產(chǎn)生物理現(xiàn)象的原因及淇規(guī)律。

2.能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重點)

3.會認識實驗室的一些測量工具。(重點)

4.能動手建立自己的家庭實驗室,體驗生活中物理現(xiàn)象的奇妙。

★學習準備

1.觀察身邊的有趣的生活現(xiàn)象。

2.器材準備:飲料瓶、飲料管、氣球、紅色的液體等。

★我能自學

閱讀教材P1-2后填空

3.物理學不但是的科學,而且還是的科學。

物理學是產(chǎn)生科學思想、和一

—的科學。

4.物理學使人類.認識了物質(zhì)世界的各種運動。物理學主要研究的是_

等運動和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

5.閱讀教材P7:認識以下實驗器材。

其中:測量長度的儀器是,:測量質(zhì)量的儀器是

測量時間的儀器是;測量溫度的儀器是

電的測量儀器是;體積的測量儀器是

力的測量儀器是o

6.閱讀教材P8:科學家不僅為后人留下了知識的寶藏,而且創(chuàng)建了科學探究方

法??茖W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制定計劃和—

、進行實驗與、分析論證、、

等七個環(huán)節(jié)。

★我能探究

用家庭中現(xiàn)有的儀器為測量工具,用身邊的器材作為實驗器材,建立自己

的家庭實驗室。在家庭經(jīng)濟條件允許,自己有興趣的情況下,可適當購買一些實

驗儀器和器材,充實自己的家庭實驗室。

展示P9“動手試一試”

★自我評價(每題2分,總分10分。)

1.晚自習時,教室內(nèi)燈火通明,坐在窗戶旁邊的王剛正在擺弄小制作,站在漆

黑窗外的老師突然教導了一句,王剛被嚇了一跳。原來,教室內(nèi)的王剛—

老師,站.在漆黑窗外的老師王剛。(選填“看得見”或“看不

見”)

2.你在水中游泳有這樣的體驗嗎?

(1)在水中搬動一塊,大石比岸上搬動同樣一塊大石_________一(選填“輕”或

“重”)

(2)將耳朵浸沒在水中聽其他人擊水產(chǎn)生的聲音,比在空氣中聽到的聲音要

o(填“強”或“弱”)

3.王剛同學根據(jù)石頭在水中下沉的現(xiàn)象想到石頭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

設(shè)計和進行了實驗,上述過程中“石頭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屬于科學探

究中的()

A.提出問題B.猜想與假設(shè)C.進行實驗D.分析與論證

4.下列測量工具中,屬于測量時間的工具的是()

A.秒表B.托盤天平和祛碼C.量杯D.游標卡尺

5..下列關(guān)于實驗儀器的用途說法不正確的是()

A.天平是測質(zhì)量的儀器B.溫度計是測量溫度的儀器

C.秒表是測時間的儀器D.測力計是測體積的儀器

我會小結(jié)

知識和方法學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困惑是:5

第一章走進實驗室

2.測量:實驗探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本節(jié)三維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了解統(tǒng)一計量標準的意義。熟悉長度的國際單位制單位,以及與

其他單位的換算。

學習使用刻度尺,了解零點(零刻度線)、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了解誤差,練習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的方法。學習記錄、分析、

表達數(shù)據(jù)和結(jié)果。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一些實例練習測量長度的方法。訓練使用測量工具的規(guī)范操作。

通過測量活動,從中體會、練習靈活運用知識的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

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行為,培養(yǎng)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訓練實驗技能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實驗習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長度的測量是本課時的重點,理解長度測量的基礎(chǔ)性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器材:

示教刻度尺、方體木塊、學生自備透明三角尺

四、課時安排:2課時

五、教學過程

1.本節(jié)分為四個教學板塊:(1)計量的重要性;(2)測量長度的要點;(3)

了解誤差的概念;(4)綜合的測量活動。教師講述計量的重要性

第1課時

一、從木工尺到米原器

1.引入:測量是科學實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物理量的測量首先要規(guī)定它的標準

量,并以之作為單位,將待測物理量與它的標準量進行比較。以魯班制定中國木

工尺為例,說明了統(tǒng)一計量標準的重要性:國際單位制是進行科學、科技、貿(mào)易

交流的保障。測量本質(zhì)上是比較,是將被測物和標準物做比較。

“如果不許使用尺子,你怎樣測量教室的長和寬?”學生可能提出各種各樣

的測量方法,選其中之一進行實際測量,比如請一高一矮兩位同學用步來量教室

的寬,必然得出不同的結(jié)果。教師就此向?qū)W生指出,同一長度的測量得不出統(tǒng)一

的結(jié)果是沒有意義的。然后讓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得出統(tǒng)一的結(jié)果呢?通過這個活

動和魯班的故事,啟發(fā)學生認識建立長度標準的必要性,同時認識長度單位以及

國際單位制。中國古代在計量方面有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秦始皇統(tǒng)一度

量衡,適當介紹,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信心。

2.長度的單位(SI):

1)基本單位:米(m)

2)常用單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它們的代表符號分別

是km,dm,cm,mm,um,nm。(通??潭瘸叩膯挝粯俗⑹怯梅柋硎荆?/p>

通過列舉事例使學生對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單位長度能心中有數(shù),有個

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鉛筆筆芯直徑大約1毫米,小姆指寬約有1厘米,手掌

的寬大約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長大約1米左右。

3)單位換算:lkm=1000m;lm=1000mm;lmm=1000um;lum=1000nm;

lm=10dm=100cmo

例:下列各式中表達正確的是:(C)

A.7.2m=7.2X100=720cm

B.7.2m=7.2mX100=720cm

C.7.2m=7.2X100cm=720cm

D.7.2m=7.2mX100cm=720cm

二、測量長度:邁開科學測量第一步

1.長度測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2.正確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讓學生觀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課本上的問題。關(guān)于量程

和分度值,應(yīng)給學生以簡單的解釋。零刻度有磨損的刻度尺,可用沒磨損的其他

刻度作為測量的起點,這時末端讀數(shù)與起點刻度之差,才是被測物體的長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學生對刻度尺比較熟悉,自認為都會使用,實際上在使用

中經(jīng)常出錯。因此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現(xiàn)的錯誤,自覺地糾正,養(yǎng)

成按規(guī)則要求操作的習慣。

讓學生用透明三角板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

后要求學生把三角板反著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學生在測量時,故意讓學

生身體向左偏、向右偏,讓學生回答兩次讀數(shù)是否一樣?(不一樣,且尺子越厚,

兩次讀數(shù)差別越大)。這兩個讀數(shù)哪一個對?(都不對)。怎樣讀才能得到正確的數(shù)

值?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讀數(shù)的視線規(guī)則: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可參照課本圖

1-2-7),在將零刻度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時,也要按這一規(guī)則去做。

讓學生把三角尺翻過來,重復上面的測量,這時身體偏左、偏右的兩次讀

數(shù)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測量時刻度尺的正確放置方法是:讓刻度尺刻度緊貼被

測物體的始、末兩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鋼尺、木尺)應(yīng)怎樣放置?利用課本

圖1-6總結(jié)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規(guī)則:刻度尺應(yīng)〃立''著放正,不能歪斜。(應(yīng)

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測物體表面,學生還不理解這些立體幾何術(shù)語,改用''立〃著的

說法??赏ㄟ^示范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

要求學生按上述放置和視線規(guī)則,正確放置刻度尺,并將零刻度對準課本的

一個邊,看課本的另一條邊靠近那一條刻度線,讀取這一刻度的數(shù)值,就是課本

的寬。如果要求測量更精確些,則應(yīng)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這就是刻度尺

使用時的估讀規(guī)則。

4.正確記錄測結(jié)果

列舉幾個無單位數(shù)字,說用這組數(shù)是無用的。測量結(jié)果的記錄應(yīng)由數(shù)字和單

位組成。對于任何物理量的測量結(jié)果,只有標明單位數(shù)據(jù)才有意義。

5.誤差

測量時,要用眼睛估讀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字,是估讀就不可能非常準

確,測量的數(shù)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著差異,這個差異就叫誤差。

誤差跟錯誤不同。測量中,由于視線的偏斜而導致測量的錯誤,這是由于沒

有按規(guī)則去做而造成的。錯誤是應(yīng)該而且可能避免的。

測量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讀的誤差外,還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誤差。

如儀器本身不準確,環(huán)境溫度、濕度變化的影響等,這都是造成誤差的原因。誤

差不可能消除,只能盡量的減小。減小誤差的措施比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

簡單而有效。

測量中有時估計偏大,有時會偏小,這樣多次測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實

值。

小結(jié):(從板書中小結(jié))

刻度尺正確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認清零刻線、量程、分度值

②使用時,尺要沿所測直線,并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不利用磨損的零

刻線(一沿二貼)。

③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一

垂二估)。

@測量結(jié)果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

課堂練習:

用刻度尺測量一木板的長度如圖所示,木板的長度應(yīng)記為cm。

o13cm

3.實驗活動一一“建立你的信息檔案”。(課后完成)

要求通過測量,認識自己,認識同學,學生會很感興趣。老師應(yīng)注意引導學

生,利用學生自己的身體練習估算能力,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測量物理量的

具體觀念。

六、作業(yè):

第2課時

1.引入:上一節(jié)課學習了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來練習使用

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

2.復習:

(1)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2)練習讀數(shù)

3.測量長度的幾種方法:

(1)直接測量

測量作業(yè)本和物理課本的長和寬,并把數(shù)據(jù)填入課本表格中。

(2)特殊測量

(1)累積法

測細銅絲的直徑。把細銅絲緊密地排繞在鉛筆上若干圈,測出這個線圈

總長,計算出細銅絲的直徑,并填入實驗報告表格中。

(2)平移法:測乒乓球直徑。

(3)替代法:測曲線的長度。

(4)輪轉(zhuǎn)法:用輪子的滾動來測長度,如利用自行車輪測出弧形遺跑道的

長度。

長度=輪子周長X輪子轉(zhuǎn)動的圈數(shù)。

4.課堂小結(jié)

1)減小誤差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結(jié)果的平均值。

2)在用常規(guī)方法測量有困難時,可采用今天學習到的一些特殊方法進行測量。

5.課后思考:

(1)怎樣測量出一頁紙的厚度;

(2)怎樣測出10層樓的高度

(3)怎樣測出學校到你家的距離。

四、作業(yè):

3.活動:降落傘比賽

一、目標要求

1.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知道長度、時間與面積測量的基本原理。

2.體驗學生自主探究活動過程,領(lǐng)悟“控制變量”等科學研究方法。經(jīng)歷長度、時間與面

積測量過程,體會物理測量的基本方法,會根據(jù)測量對象選擇適當?shù)膬x器。

3.通過經(jīng)歷探究過程,樹立善于參與討輪與交流,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成果的意識。

通過參與探究活動,培養(yǎng)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善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激發(fā)學

生對科學探究活動的熱情,以及通過科學探究解決生活實際中的物理問題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展示“通知”,學生閱讀過后,教師:同學們,高不高興?生:高興。師:想

不想在比賽中獲勝?生:想。師:為了在明天的比賽中獲勝,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

準備好不好?生:好!

二、引導研究:

1.材料的準備:

不論做什么事,我們都要先寫好計劃,為了明天的比賽,我們先應(yīng)干什

么?(制降落傘),,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做材料?(讓學生舉手回答,如紙、

布、塑料等,然后綜合得出最好的),還要什么?繩子。

2.儀器的擇:

①對降落傘還有什么要求?教師用手在通知書上指出。(20g),

20克究竟是多少?我們用什么來稱?磅秤?桿秤?案秤?(讓學生回

答),為什么.?(因為它們的分度值不同,應(yīng)該選擇分度值較小的天平秤),你

們會使用天平嗎?過一會兒大家一起研究研究。

②我們再看一看,還有什么要求?(指出3米)。

怎樣測出高度是3米?需要什么儀器?(刻度尺.)

③比賽是比什么?(時間長為勝).,那么這又要什么儀器?(秒表)

3.天平的使用

我們準備了所需的器材,下面一步就是要會使用這些儀器了,上節(jié)課就

布置了,要求同學們在圖書室或上屆初二學生的物理書上自己找一找有關(guān)天

平使用的方法,你們找了嗎?有誰會使用天平,請給同學們說一說。學生說

后,教師再邊演示邊講解。

4.秒表的使用

我們一開課就講了怎樣學好物理,請同學說一說?教師再復述一次,秒

表如何使用,現(xiàn)在就要用上這一方法。我們先要猜一猜:上面一些按鈕是干

什么的,然后試一試。證明自己的所想是否正確。(讓學生,討論、試一試),

然后讓學生演示,教師綜合。

5.我們即準備了所需的儀器,又會使用?,F(xiàn)在我們應(yīng)該考慮什么?(怎樣讓

“降落傘,,在空中停留時間最長,哪些因素影響下降的速度?),這一問題、

也需要自己猜想、實驗,我想:由于時間和環(huán)境有限,現(xiàn)在大家自己想一想,

課后再試一試,剩下的時間我們就一起來熟練一下天平、秒表.的使用。

三、比賽活動。

1.認識運動

一、本節(jié)三維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

認識運動的普遍性,知道物質(zhì)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

了解物質(zhì)世界常見機械運動方式。

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組成、知道微觀世界也存在運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回憶、聯(lián)想生活中的大量運動,觀察圖片、多媒體展示等,經(jīng)歷觀察、

認識不

同形式物質(zhì)運動的過程、知道研究不同物體的運動要用不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對物質(zhì)世界產(chǎn)生神秘感,對物理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認識

“沒有物理學就沒有現(xiàn)代文明”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節(jié)重金是讓全生了解物理學的三大社會功能。難點是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

在素質(zhì)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學器材:

教學掛圖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宏觀物體的運動

1.情景創(chuàng)設(shè)

利用教材的彩圖,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結(jié)合學生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通過自

學、討論交流,認識宏觀物體的運動。

2.歸納:

宏觀物體的運動--機械運動.

(1)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簡稱為運

動.

(2)宇宙中沒有不動的物體,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運動是絕對的,

靜止是相對的。

(3)機械運動是我們見到的各種運動中最簡單的、最普遍的一種運動形

式.車、船的運動都是機械運動.

(二)、微觀世界的運動

1.利用教學掛圖和課本彩圖講解:通過人類對微觀世界的探究史實可知:

(1)宇宙是由物質(zhì)組成的,物質(zhì)是一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原來性

質(zhì)的微小粒子”.

(2)分子不是靜止的,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運動。

(3)物質(zhì)分子相互進入對方時的現(xiàn)象叫擴散。擴散是分子在不停運動的有

力證明.

(4)分子又是由原子組成的.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由多原

子組成.

(5)原子也具有結(jié)構(gòu):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圍,有一定數(shù)目的

電子在圍繞原子核不停地運動著。

(6)原子核還有自己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原子核由質(zhì)子和中子構(gòu)成.原子內(nèi)部存

在兩種不同運動:一種是核外電子的運動,與導體的導電、材料的發(fā)光、燃燒有

關(guān)。另外一種是核內(nèi)的運動,如原子彈爆炸、核電站里的核反應(yīng)等。

(7)這些運動與光現(xiàn)象、電磁現(xiàn)象、核反應(yīng)等有著緊密聯(lián)系。

六.課堂練習

1.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物質(zhì)是由和組成。

2.不同的物質(zhì)互相接觸時,彼此進人對方的現(xiàn)象叫做,

它表明構(gòu)成物質(zhì)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3.下列變化中可稱為機械運動的是

A.物體溫度從15℃升高到25CB.電燈從亮到不亮的過程

C.小剛同學做100米短跑D.指南針指向南方

4.地震災(zāi)后,災(zāi)區(qū)容易產(chǎn)生大量的致病菌感染人體。關(guān)于原子、電子、病菌

(直徑為微米級)的大小,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是()

A.原子、電子、病菌B.電子、原子、病菌

C.電子、病菌、原子D.原子、病菌、電子

1.認識運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

(2)了解微觀世界的運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與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經(jīng)歷探究過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

(2)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機械運動。

【教學難點】對微觀世界運動的認識。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學法。

【實驗教具】兩只空廣口瓶,玻璃板,二氧化氮氣體;兩個鉛塊(事前用小刀刮

亮)鐵架臺,鉤碼;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運動是個多義詞,物理學中所說的運動主要指宏觀運動和微觀運

動兩大方面。

一、宏觀物體的機械運動:

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運動世界。觀察畫面(或者動畫)。

畫面上的內(nèi)容有:神舟號升空、車輛行駛、大雁南飛、雨從天降。

提出問題:運動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學生討論得出結(jié)果:它們的位置都發(fā)生了變化。

你們還能舉出哪些這樣的運動?

學生再舉出一些運動現(xiàn)象:天體運動(如地球圍繞太陽轉(zhuǎn)動)、大氣和水的

流動、人跑步……

通過觀看圖片和動畫以及學生討論發(fā)言,使學生明白物質(zhì)世界的運動是多種

多樣的,整個世界都在運動。

而最簡單又最基本的運動就是物體位置的變化,這種運動就叫機械運動,簡

稱運動。

1、機械運動: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運動。

提問并組織學生回答:舉例說明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

對于回答中所舉機械運動實例,教師要明確指出是哪個物體相對什么物體有

位置的改變。

組織同學看課本圖,提問:圖中的哪些物體在做機械運動?

問:鐵軌、地球上的樹木、高山,我們教室中的課桌和椅子是運動的嗎?

答:它們都在跟隨地球自轉(zhuǎn),同時繞太陽公轉(zhuǎn),它們也在做機械運動。

小結(jié):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板書:“1.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二、微觀世界的運用:

我們周圍充滿著物質(zhì):水、空氣、石頭、金屬、動物、植物等等,物質(zhì)是怎

樣構(gòu)成的呢?早在公元前希臘科學家德漠克利特當他看見魚在水里可以游動時,

提出物質(zhì)是由很小的微粒組成的,看起來連成一片的水,實際上是由微小的粒子

組成的,魚可以在水中游動,就好像人的手可插進米缸里來回移動一樣。

現(xiàn)在我們知道,物質(zhì)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極小的微粒,不僅肉眼看不到,

即使用現(xiàn)代的顯微鏡也看不到。由于分子很小,所以物體含分子數(shù)目大得驚人。

物質(zhì)由分子構(gòu)成,分子由原子構(gòu)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構(gòu)

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構(gòu)成;(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在通常

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在數(shù)量上相等,整個

原子呈中性。)

1、一切物質(zhì)都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

大量分子在物質(zhì)里處于什么樣狀態(tài)呢?我們在教室前面噴香水,為什么后面

的同學也會聞到香味?

演示實驗:

器材:兩只空廣口瓶,玻璃板,二氧化氮氣體。如圖。

抽去玻璃片,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注意:二氧化氮氣體密度大于空氣。)

指出固體之間也會發(fā)生擴散現(xiàn)象??偨Y(jié)歸納如下: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不停

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

固體、液體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板書:“2、一切物質(zhì)都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構(gòu)成,而原子核又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

構(gòu)成,它們都在不停地運動?!?/p>

【布置作業(yè)】

2.運動的描述

一、本節(jié)三維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

會根據(jù)物體運動路線把運動進行分類。

知道描寫運動必須要有參照物、學會根據(jù)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參照物。

能用事例解釋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生活中物體的運動情況和教科書中的圖片,來認識機械運動及其分

類。通過

交流知道選定參照物來確定物體的運動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知道探尋物質(zhì)世界的奧秘,要從研究物質(zhì)的運動開始,而研究運動,

要從最

簡單的機械運動開始學習o形成學生對物質(zhì)世界的正確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用參照物來確定物體的運動,認識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三、教學器材:

多媒體網(wǎng)絡(luò)教室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宏觀世界物質(zhì)的運動:機械運動指物體位置的變化,宇宙

中一切物體都在運動。

(二)新課講授

1.導入:

學生通過本節(jié)2-2-1,2看圖學習,知道了人們用不同的方式描述運動的世

界,同時也認識到物質(zhì)世界的運動形形色色。

科學家是怎樣描述運動的呢?

物理學上,用物體位置的變化來描寫物體的運動。

一、參照物

1、問題:小朋友在路邊看見路上汽車飛快的從他們面前駛過,小朋友說乘

客是運動的,而車上的司機卻說乘客是靜止的?

學生回憶類似的場景:乘坐在公共汽車上時,看路邊同方向行駛的自行車,覺得

它們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車的乘客都覺得他們沒有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呢?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要描述物體的運動,要確定一個標準,與這個標準比較,描

述物體怎樣運動。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人們把它叫做參照物。

2、學生自己舉例描述某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看看各是以什么物體作為參照

物。

3、讓學生做下面的實驗:把課本平放在桌上,課本上放一個筆盒,推動課

本使它沿桌面緩緩移動,讓學生思考問題:

(1)選取課桌作標準,橡皮擦和課本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橡皮擦和課本都是運

動的)

(2)選取課本作標準,橡皮擦、課桌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橡皮擦是靜止的,課

桌是運動的)

⑶選取橡皮擦作標準,課桌和課本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課桌是運動的,課本

是靜止的)

討論:描述物體的是運動和靜止,與所選擇的參照物有關(guān)。參照物可以根據(jù)

需要來選擇。如果選擇的參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時,結(jié)論也不一樣。

由以上討論我們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為了方便,我們常用地面作

參照物。

4、讓學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問題:

⑴小朋友說乘客是運動的,通常是以路面或路邊不動的建筑物為參照物,相對

于參照物,汽車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所以小朋友就覺得汽車在運動;

(2)車上的司機看乘客覺得他不動,是以汽車為參照物,乘客相對于汽車,位置

沒有發(fā)生變化,因此覺得乘客不動。

組織學生看課本P23,討論:小明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讓學生充分說明自己

的看法。

小結(jié):首先明確本問題中研究對象是火車中的小明,小明是靜止的還是運動

的。其次根據(jù)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火車、火車旁的三位同學和小明都

在做機械運動。但是小明和火車旁男孩所說的靜止或是運動的說法都有道理。因

為他們在研究火車旁的同學和小明的運動情況時,選定的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

問:小明看到火車旁的三位同學在后退,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以車廂為標準,火車旁的三位同學相對于車廂的位置的發(fā)生了改變,所

以說三位同學是運動的。

!!問:男孩看到火車運動了,他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車站為標準,火車相對于路面有位置的改變。所以他說火

車是運動的。

課堂練習:

K位于市中心的商業(yè)大樓建有觀光電梯,乘客在隨電梯豎直上升的過程中,

可以欣賞到樓外美麗的城市景色。分析這一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以地面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的B、以電梯為參照物,乘客是靜止

C、以地面為參照物,電梯是靜止的D、以乘客為參照物,地面是靜止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第1句以岸為參照物:第

2句以自己(竹排)為參照物。

3、我國詩人曾寫下這樣一首詩:“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

看山山不動,是船行?!?/p>

這里“看山恰似走來迎''選擇的參照物是_船_,而“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

行”則是選擇_山_為參照物。

4、跳傘表演時,甲、乙兩個跳傘員手拉手從飛機上一起跳下,在下降時,

如果以飛機為參照物,他們是(運動)的;以地面為參照物,甲運動員是(運動)

的;以乙運動員為參照物,甲運動員是(靜止)的。

5、坐在汽車里的乘客、司機和路旁的學生有如圖的對話,以下分析正確的

是(C)

A、學生認為汽車前進得快,是以汽車為參照物隊

B、不論選擇什么為參照物,乘客都是不動的

C、司機說乘客沒有動,是以汽車為參照物

D、畫面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為參照物判斷物體是運動的

6、一人騎車由東向西行駛,這時有輛汽車從他后面向西疾駛而過,若以這

輛汽車作為參照物,此人(A)

A、向東運動B、向西運動C、不運動D、運動方向

無法判斷

7、兩輛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若在某段時間內(nèi)它們的距離保持不變,則在

這段時間內(nèi),若以—其中一輛汽車—為參照物,這兩輛汽車是靜止的;若以一

地面—為參照物,它們都是運動的。

8、在平直軌道上行駛的一列火車中,放在車廂小桌上的蘋果相對哪個物體

是運動的?C

A.這列火車的機車B.關(guān)著的車門

C.在旁邊走過的列車員D.坐在車廂椅子上的乘客

二、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學生看書2-2-5a、b、c、d圖,要求學生用相對靜止的道理予以解釋。教師

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

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舉例說明當所選的參照物不同時,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

相同。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

三、小結(jié)

(一)、參照物:

1、定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

2、參照物選取是任意的,具體選擇應(yīng)根據(jù)需要和方便來確定。

3、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通常把地面和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作為參照

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略去不提。

(二)、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

的參照物;就是說運動和靜止具有相對性。

四、作業(yè)

3.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2)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3)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進行簡單的運算;

(4)通過對物體運動快慢的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

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應(yīng)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實例分析、對比、討論;

(2)初步體會雙元相關(guān)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維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結(jié)合劉翔獲得奧運會冠軍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方法】啟發(fā)、講解、討論。

【實驗教具】電腦多媒體、投影。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觀看錄像,問:大家看哪個動物跑得快呢?學會回答

要知道哪個動物跑得快,我們必須要比較。如何比較運動的快慢呢?本節(jié)課

我們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進行新課

1、怎樣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學校的運動會上,田徑賽跑正在進行.,你怎樣判斷誰跑得快呢?讓兩學生分

角色來作判斷。

(1)假如你是觀眾,你怎樣判斷誰跑得快呢?

學生回答:看誰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樣判斷誰跑得快呢?

學生回答:看誰先到達終點。

教師總結(jié):上面的從兩個不同角度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都是正確的,只是

比較的方法不一樣,第一種是用“相同時間比路程”,第二種是用“相同路程比時

間”。

(1)比較方法:①相同時間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時間。

兩種方法,在物理學中我們采用觀眾的方法,即用“相同時間比路程同時

引入一個物理量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①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義:在物理學中,把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轡如果用符號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則上

時間

面的公式可寫成

計算公式:

單位:米/秒(m/s),、千米/時(km/h)

知道了公式,我們還需要知道速度的單位。速度的單位是由路程和時間的單

位合成的。如果路程的單位用米,時間單位用秒,速度的單位就是“米/秒”,這

是速度的主單位。在交通中還有一個單位“千米/時”

讀法:如汽車1秒內(nèi)通過10米的路程,記作“10m/s”讀作10米每秒。

提問:反過來,如果知道一物體的速度是500m/s,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這個物體1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500米。

算算看:1m/s的速度與1km/h的速度比較哪個大?

所以1m/s>lkm/h

提問:如果各個速度的單位不同時,如何比較它們的大???

學生回答:換算為同樣的單位比較。

【例題1】1992年,第25屆奧運會上,我國選手楊文意以24.79s的成績,奪得

50m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紀錄。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

少?

通過本題,我們要知道物理計算題的解題過程及要求.

己知:s=50m,t=24.79s?

求:v=?

解:根據(jù)題意,

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約是2.02m/s。

注意解物理計算題的四項:已知,求,解,答。

復習提問:

機械運動:〈1)直線運動:①勻速直線運動.

②變速直線運動:a.勻加速直線運動;

b.勻減速直線運動;

,c.無規(guī)律的變速直線運動.

(2)曲線運動:(較復雜)

物理學里研究問題總是從最簡單的情況著手,勻速直線運動就是最簡單的機械運

動.下面我們首先研究勻速直線運動.

2、勻速直線運動

下面看兩個動畫,多媒體演示“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通過觀察大家知道了什么?

學生回答:

比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結(jié)論呢?

學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

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

特點: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相等的。

生活中你見到有什么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學生回答:

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

特點:速度大小經(jīng)常變化。

小結(ji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路程都相等,這種運

動就叫做勻速直線運動,簡稱勻速運動。

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路程不相等,這種運動叫做

變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

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通過的路程叫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

度”用符號“V”表示.

公式:V=S/t

對于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來講,它的速度恒定,不隨時間改變。

【例題2】一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8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20米,那么,它在前

5秒內(nèi)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分析:因為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前8秒的速度和前5秒的速度是

相等的,因此本題只需要求前8秒的速度即可。

解:根據(jù)題意,得

答:它在前5秒內(nèi)的速度是2.5米/秒。

剛才我們研究的是勻速直線運動,但在實際中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是不多

的,絕大多數(shù)的物體都在做變速運動,請看一位同學百米賽跑時的記錄:

第1秒3.7米;第2秒6.3米;第3秒7.7米;

第4秒8.0米;第5秒8.1米;第6秒8.2米。

顯然,這位同學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并不相等,他做的是變速直線運

動。

又如,平時說某輛汽車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速度是50千米/時,是每時每刻的速

度都這么大嗎?不是的,遇到行人過馬路,司機要臨時剎車,速度要減小。無人

時可能速度又大些,這個速度就是指汽車在這段時間內(nèi)大概的快漫程度。實際上

是用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去觀察汽車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運動的,我們算出了汽車1

小時內(nèi)通過的路程是50千米,就是說汽車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

時。

(二)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

對于變速直線運動通常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它運動的快慢.

(1)平均速度的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的定義: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通過的總的路程,除以通過

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這樣計算所求得的速度,就

叫做變速運動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的公式:v=s/to

v—.表示平均速度,單位:米/秒。

s—表示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t秒內(nèi)通過的路程。

說明:

①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②計算哪段路程內(nèi)的平均速度,一定要用這段路程除以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

時間去計算。

【例題3】某汽車沿直線運動時,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駛,后半段路

程用30m/s速度行駛,在整個路程中,汽車的平均速度多大?

分析: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可得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運動時間,再利用平

均速度公式即可得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設(shè)全路程為s,前半段運動時間ti,后半段運動時間t2.則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答:全程平均速度為24m/s.

平均速度是指物體通過某段路程共花費了多少時間這樣一種平均快慢的

概念,而花費的時間并不一定是“運動”的時間。如:某物體在10s內(nèi)從甲地運動

到乙地,經(jīng)過路程50m,.接著在乙地停留10s.若求前10s內(nèi)平均速度則是5m/s;

求20s內(nèi)平均速度則是2.5m/s.

2.測平均速度:

(實驗步驟)

a.按圖示要求將斜槽固定;

b.分別測出乒乓球通過前一半路程和通過整個路程所用的時間,并記入表

中。

c.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出乒乓球運動全程,前半程,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v2>v3o

記錄:

路程段路程長(米)運動時間(秒)平均速度(米/秒)

全程S1tl*

前半程S2t2

v2

t3=tl-t2|來

后半程S3

(三)速度公式的變形及其應(yīng)用

①速度公式:V=s/t

②路程公式,S=vt.它表明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的路程與其時間成正

比.

③時間公式:t=s/v.它表明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的時間與其通過的

路程成正比.

,【例題4】光的速度是300000km/s,光從太陽到地球需時間為8min20s,試

求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

解:根據(jù)v=s/t得,

s=vt=300000knVsx8min20s=3x10snYsx(8x60s+20s)=1.5x10"m

答: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為1.5xl0"m。

結(jié)合例題說明解物理題的一般步驟:

(1)寫出己知條件,并統(tǒng)一單位;

(2)要求的物理量;

(3)解:a:寫出依據(jù)的基本公式;

b:導出要求的物理量;

c.:代入數(shù)值和單位;

d:得出結(jié)果。

(4)答。

[例題5]王寧的家到學校的路程是1.5km,他騎自行車的平均速度是

15km/h,他騎車上學路上成需的時間為多少?

解:根據(jù)v=s/t得,

答:他騎車上學路上成需的時間為O.lh。

【例題6]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條92cm長的導火索來使裝在鉆孔里的

炸藥爆炸,導火索燃燒速度是0.8cm/s,點火者點著導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

跑開,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離爆炸地點500m的安全區(qū)?

解法一:

已知:vi=0.8cm/s,V2=5m/s,si=92cm,S2=500m,

求:tl、t2o

解:由得,

Vtl>t2,人能跑到安全區(qū)。

解法二:

己知:vi=0.8cm/s,V2=5m/s,S2=500m,

求:Slo

解:由得

si=viti=0.8cm/sxl00s=80cm,

Vsi<96cmr,人能跑到安全區(qū)。

解法三:

已知:vi=0.8cm/s,V2=5m/s,si=96cm,

求:S2o

解:由得

S2=V2t2=r5m/sx120s=200m

'/S2>500m能跑到安全區(qū)。

解法四:

己矢U:si=96cm,V2=5m/s,S2=500m,

求:vi=?

解:由得

Vvi>0.8cm/s人能跑到安全區(qū)。

解法五:

已知:si=96cm,S2=500m,vi=0.8cm/s

求:V2=?

解:由得

Vv2<5m/s,人能跑到安全區(qū)。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

4.能量

【教學目標】

1、了解幾種最基本的能量形式;

2、知道不同能量可以互相轉(zhuǎn)化;

3、了解如何利用能量。

【重點難點】知道經(jīng)常應(yīng)用的能量;能量的概念。

【教學方法】啟發(fā)、講解、討論。

【實驗教具】電腦多媒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言:

什么是能量?下面先請同學們看一段影片(插播汽車運動具有機械能的視頻

文件)。然后指出:能量是物質(zhì)運動的一種量度。我們知道物質(zhì)世界的運動

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機械運動,分子熱運動,電磁運動,化學運動,原

子核運動和基本粒子的運動等。所以能量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那么,我

們經(jīng)常應(yīng)用的能量都有哪些呢?

二、講授新課:

下面請同學們討論、思考一下,看看你能說出幾種能量?

師生討論,交流,然后一起歸納總結(jié)幾種最基本的能量形式。

1.基本能量形式:光能,機械能,內(nèi)能,電能,化學能,核能。

2.能量的轉(zhuǎn)化:

自然界中的能量不僅多種多樣,而且當物質(zhì)運動形式發(fā)生轉(zhuǎn)變時能量的形式也同

時發(fā)生轉(zhuǎn)變。

如:①太陽輻射使大氣運動,太陽能轉(zhuǎn)化為風能。

②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

③蒸汽機車,將蒸汽的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④電爐通電后,將電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

⑤電風扇通電后,將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和內(nèi)能。

小結(jié):能量轉(zhuǎn)化過程就是從一種運動形態(tài)轉(zhuǎn)變成另一種運動形態(tài)。

3.能量的利用:

能量的利用,就是把某種形式的能量按人們的需要有控制的加以轉(zhuǎn)化的過程。如:

⑴利用各種能量發(fā)電

①火力發(fā)電廠把燃料的化學能轉(zhuǎn)化成電能。

②水電站把水的機械能轉(zhuǎn)變成電能。

③太陽能電池直接把光能轉(zhuǎn)化成電能。

⑵電能的利用

①電車將電能轉(zhuǎn)變成機械能。

②電弧爐把電能轉(zhuǎn)變成內(nèi)能。

③電燈照明把電能轉(zhuǎn)變成光能。

⑶內(nèi)能的利用

①利用內(nèi)能來加熱:燒水做飯、取暖等。

②將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蒸汽機車,火箭等。

大自然提供的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總量是有限的,而且,這些能源的

大量使用,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導致氣候和生態(tài)變化。為了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目

前正在開發(fā)和利用新的環(huán)保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地熱能和核能。

如:①利用風能發(fā)電。

②利用核能發(fā)電。

【布置作業(yè)】

1.上網(wǎng)查資料通過因特網(wǎng)查找有關(guān)節(jié)能燈方面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

節(jié)電意識。

2.寫一篇有關(guān)能源利用方面的調(diào)查報告。

【板書設(shè)計】

學科物理年級八年級班級授課人

教學授課時

1.認識聲現(xiàn)象1課時

內(nèi)容間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發(fā)生的,聲的傳播必需依靠介質(zhì),聲具有能量。了解

在不同介質(zhì)中聲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快。

過程與方法

教2.通過觀察發(fā)聲現(xiàn)象,能簡單地描述所觀察到的發(fā)聲體的共同特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

學觀察、對比和概括能力。通過聲傳播的實驗探究,讓學生初步學習在觀察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

目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初步學習實驗探究的方法,體會科學探

標究的重要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通過本節(jié)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在聲的廣袤空間中,聲可以表達豐富多彩的情

感,通過聲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使學生初步領(lǐng)略聲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從而

引起對聲的好奇,激發(fā)求知的欲望。

教學

重點聲音發(fā)生的條件。

重點

難點聲波。

難點

教具

音叉,乒乓球,抽氣盤,抽氣機,電鈴

準備

1.情景創(chuàng)設(shè)、提出問題個性

展示教材中圖3-1-1、圖3-1-2、圖3-1-3讓學生看圖后,進行思考,討論一修改

些問題,動物都能發(fā)聲嗎?舉例說出各種動物(狗、貓、鳥、蟬等)是怎么發(fā)出聲

教的?你是怎么會聽到聲音的?聲音是什么?聲音有什么作用?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把

學生帶入聲的世界,在討論中切入本節(jié)主題:聲的產(chǎn)生和傳播。

2.過程展開

(1)觀察發(fā)聲體在振動。

讓學生根據(jù)身邊的器材例如刻度尺、橡皮筋、紙、塑料薄膜等發(fā)出聲音,

學進行體驗,當物體振動時可以聽到什么?當物體停止振動還能發(fā)出聲音嗎?讓學

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物體發(fā)聲時的共同特征,總結(jié)出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

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這一結(jié)論。

對于發(fā)聲時,振動不明顯的現(xiàn)象比如音叉發(fā)聲,可用實驗進行演示。將懸

掛的乒乓球接觸音叉,讓學生觀察音叉發(fā)聲和不發(fā)聲時乒乓球的情況,判斷音

過叉是否在振動。進而提出問題:乒乓球在什么時候被彈起跳動?也可以讓學生用

手觸摸喉頭進行發(fā)聲,感覺聲帶在振動。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舉P36動物與聲音中的例子,著重指出哪個部

位在發(fā)出聲音,引出聲源的概念。

(2)聲波

程與水波相比較引出聲波。進行如下描述:”……這樣空氣中就形成密疏相間

的波動,以鼓面為中心向遠處擴展……”可以以鼓心為中心,用兩種不同顏色的

圓,把空氣的密和疏向四周傳播形象地畫出來。

通過對兩種現(xiàn)象進行比較,引出聲波的概念。鼓面振動使周圍空氣振動,

并且這個振動由近及遠地傳播,聲波是聲源的振動在空氣(或其他物體)中的傳

播。振動的傳播,實質(zhì)是能量的傳播,就像小石子在水面激起水波,水波使小

紙片上下運動。因為聲波有能量,所以聲波傳入耳中會使耳膜振動,我們就感

覺到了聲音。

(3)聲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

聲在空氣中能傳播,在固體和液體中也能傳播。為什么運動員在水下能聽

到音樂進行花樣游泳?或讓學生自己舉例說出固體和液體也能傳聲。

聲在真空中能傳播嗎?學生可進行猜測,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提出證明猜測正

確性的方法。學生可能提出許多方案,只要學生說出把聲源放到真空中和不在

真空中所產(chǎn)生的情況進行比較,都是正確的,并對其進行鼓勵。

像教材中一樣安排“聲的傳播”的實驗探究,讓學生通過探究初步認識聲不

能在真空中傳播,聲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電磁波可在真空中傳播,電磁波傳播不

需要介質(zhì)。

實驗過程中啟發(fā)學生不斷提出問題并思考問題,比如罩內(nèi)手機的應(yīng)答聲是

怎么傳到耳中的?當抽氣機抽去罩內(nèi)的空氣時手機的應(yīng)答聲音變小,讓空氣重新

進入罩內(nèi)時,聲又變大,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始終能看罩內(nèi)手機屏上信號的顯示?

鼓勵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對探究過程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可進行猜測與討論,然

后再得出結(jié)論。如玻璃罩內(nèi)手機的應(yīng)答聲變化說明聲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聲波不

能在真空中傳播。雖然聽不到真空中的手機的應(yīng)答聲,但能看到顯示,說明了

電磁波可在真空中傳播。

船上的人是怎么會聽到遠處船只航行的聲音的?暖氣管是怎么把敲擊聲傳

遍樓內(nèi)各處的?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能聽到聲音所需

要的條件。

觀察教材上的圖3-1-9、圖3-1-10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并讓學生領(lǐng)會到振動

并不一定能感到聲音;要感到聲音,必須要有聲源,介質(zhì)和接收器。

(4)聲速

提問:田徑比賽時發(fā)令槍的煙霧和槍聲應(yīng)是同時發(fā)生的,為什么遠處先看

到煙霧后聽到槍聲?

在討論交流中讓學生知道光和聲的傳播都需要時間,從而引出聲速的概念。

但光比聲傳播的速度快得多,因此遠處的觀測者先看到煙霧后聽到槍聲。估測

聲速時可忽略光傳播所需要的時間。測出從看見發(fā)令槍冒煙到聽到槍聲所需要

的時間,就可估測出的聲速。這種估測可能會有較大的誤差。再讓學生想出其

他測聲速的方案。只要學生說出要測出聲速,必需測出聲源到接收器的距離和

聲源振動到被接收器接收所需要的時間,利用v=s/t就可。

聲的傳播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可讓學生進行猜測,然后引導學生看聲速表,

并對各種不同介質(zhì)進行比較,知道聲速與溫度和介質(zhì)有關(guān),在常溫下空氣中的

聲速為340m/s。認識到固體中的聲速最大,其次是液體,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

速度最小。

(5)人耳的聽聲能力

在學生認識了聲音和物體振動的關(guān)系的基礎(chǔ)上,提出頻率的概念。只要學

生知道人耳對聲的感覺有上下限(20HZ-20000Hz),在此基礎(chǔ)上,對超聲和次

聲下定義,然后對耳朵的構(gòu)造進行介紹,并教育學生不要損害耳朵,保護自己

的聽力。

學科物理年級八年級班級授課人

教學授課時

2.樂音的三個特征1課時

內(nèi)容間

知識與技能

1.能從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樂音有音調(diào)、響度和音色的區(qū)別。常識性知道音

調(diào)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guān),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離聲源的遠近有關(guān),

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的音色不同。

過程與方法

2.通過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