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單元過關測試4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立與東西方的實踐含解析岳麓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單元過關測試4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立與東西方的實踐含解析岳麓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單元過關測試4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立與東西方的實踐含解析岳麓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單元過關測試4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立與東西方的實踐含解析岳麓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單元過關測試4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立與東西方的實踐含解析岳麓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單元過關測試(四)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立與東西方的實踐(時間:75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一部歷史改變的產物,一部新世界觀歷程的產物,一部工人實踐呼喊的產物,是創(chuàng)始人在遭受社會物質利益難題后,在借鑒與批判資本主義理論家論證時代課題的理論素材基礎上,為解決自身理論困惑……應托付而起草的綱領性文件?!痹摗熬V領性文件”()A.領先提出志向社會的奇妙設想B.闡明白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C.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D.將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變?yōu)楝F實B[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可知,該“綱領性文件”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發(fā)表的《共產黨宣言》,它是在批判地繼承德意志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礎上,總結工人運動的閱歷,創(chuàng)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闡明白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B項正確。]2.馬克思說:“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爭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是殲滅不了的?!边@里的“原則”主要是指()A.建立能夠代表人民利益的新型國家政權B.無產階級用革命暴力打碎舊的國家機器C.沒收逃亡資本家工廠由工人合作社管理D.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B[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用暴力革命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宏大嘗試,為后世無產階級斗爭留下原則性閱歷,故選B項。]3.列寧的話使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到震驚,因為沒有人曾經預料到這一點。相反,人們倒曾希望列寧的歸來會勸服中心俄羅斯局遵守秩序,特殊是對臨時政府持不調和立場的莫洛托夫同志。人們的震驚最有可能是由于列寧()A.提出支持資產階級臨時政府B.堅持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觀點C.主見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D.強調兩個政權的并存不行避開B[材料反映的歷史事務是俄國二月革命后,列寧回到國內發(fā)表《四月提綱》。材料“列寧的話使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到震驚”“人們倒曾希望列寧的歸來會勸服……對臨時政府持不調和立場的莫洛托夫同志”說明列寧同莫洛托夫一樣對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持反對看法,A項錯誤;列寧在《四月提綱》中明確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钡目谔?,B項正確;《四月提綱》提出要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yōu)樯鐣髁x革命的任務,C項錯誤;列寧支持莫洛托夫對臨時政府持不調和立場,事實上就是主見推翻臨時政府,D項錯誤。]4.(2024·武漢武昌區(qū)調研)1920年,上海成立共產主義小組,國民黨人即誠邀陳獨秀擔當廣東政府教化委員長;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協(xié)作共產國際代表,主動邀請國民黨人與中共等組成代表團前往莫斯科策劃東亞的反帝革命運動。這反映了()A.國共合作有肯定歷史基礎B.共產國際發(fā)揮重要的作用C.國人的民族意識漸漸覺醒D.統(tǒng)一戰(zhàn)線有利于革命成功A[依據材料可知,第一次國共合作之前,國共兩黨已經有肯定的交往,故選A項。材料沒有體現共產國際的作用,解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國人的民族意識,解除C項;此時國共尚未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解除D項。]5.五四運動具有辛亥革命時期不具備的社會條件。一戰(zhàn)的發(fā)生使歐洲各國產業(yè)無力東顧,中國的工商業(yè)獲得很大的發(fā)展,參與工商業(yè)的人口持續(xù)增加。民族工業(yè),尤其是輕工業(yè)得到巨大發(fā)展,城市中的工商階層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也更顯重要,在五四運動中,他們成為聲援愛國學生的主要力氣。據此推斷五四運動成功的緣由是()A.民族資產階級力氣的發(fā)展和壯大B.無產階級發(fā)揮了主力軍的作用C.清末以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D.一戰(zhàn)創(chuàng)建了寬松的國際環(huán)境C[五四運動參與工商業(yè)的人口既包括無產階級,也包括民族資產階級,還包括眾多的市民階層,他們都是五四運動的參與者,據此解除A、B兩項;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發(fā)生是中國工商業(yè)發(fā)展的一個因素,但不是五四運動成功的緣由,D項錯誤;故選C項。]6.下表為1921—1927年中國共產黨黨員發(fā)展狀況表。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緣由是()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共四大中共五大50多人195人420人994人57967人A.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B.民主革命運動的發(fā)展C.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D.中國共產黨黨組織不斷完善B[依據題干表格信息可知,中國共產黨人數從中共一大到中共五大持續(xù)增長,正是因為此時國內民主革命運動的發(fā)展,有更多的人投身革命事業(yè),故選B項;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的意義,但是國民黨一大并不能干脆使中國共產黨人數不斷增長,解除A項;“馬克思主義實現中國化”是指1927年后“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開拓,解除C項;D項不是主要緣由,解除。]7.(2024·蚌埠質檢)黃埔軍校在初次招生時,即確定按省區(qū)安排招生名額,第一期畢業(yè)生來自22個省份,涵蓋了大半個中國,這和當時很多軍隊乃至軍校以地方集合的形式形成顯明對比。當軍校出現同鄉(xiāng)會小組織時,遭到嚴令禁止。這種做法()A.推動了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B.有利于樹立統(tǒng)一完整的國家意識C.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D.表明革命首要目標是實現統(tǒng)一B[依據題干內容可知,黃埔軍校依據省區(qū)來安排招生名額,并且假如在軍校中出現同鄉(xiāng)會小組織時,會遭到“嚴令禁止”,體現了黃埔軍校在學校中培育學生完整統(tǒng)一的國家意識,故選B項;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于抗日斗爭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解除A項;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新三民主義,而不是題干中所提及的黃埔軍校,解除C項;題干主要述及黃埔軍校著重培育學生完整統(tǒng)一的國家意識,而不是革命的首要目標,解除D項。]8.據統(tǒng)計,“八七”會議后的三個月內,各地爆發(fā)的武裝起義多達22次,但唯獨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獲得了成功,這一成功代表了中國革命斗爭的發(fā)展方向。這主要是因為湘贛邊秋收起義()A.提出了土地革命策略方針B.首創(chuàng)了一支新型人民軍隊C.打破了蘇聯(lián)革命道路束縛D.建立了井岡山革命依據地C[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可知,在湘贛邊秋收起義遭到嚴峻挫折后,剛好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起先了把革命力氣引向農村的宏大實踐,從而打破了蘇聯(lián)“城市中心論”,C項正確;1927年八七會議上提出了開展土地革命的方針,A項錯誤;首創(chuàng)新型人民軍隊的是古田會議,B項錯誤;井岡山革命依據地是在秋收起義后建立起來的,D項錯誤。]9.1934年,川陜省工農銀行銅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歸農夫”“政權歸蘇維?!笨谔枴1趁嬗∮小叭澜鐭o產者聯(lián)合起來”“堅決保衛(wèi)赤區(qū)”口號和列寧像。由此可見,這一時期()A.“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得以踐行B.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正走向高潮C.“農村包圍城市”成為全黨共識D.農夫的政治主體地位得到廣泛認可A[材料“土地歸農夫”“政權歸蘇維?!薄皥詻Q保衛(wèi)赤區(qū)”說明“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在川陜地區(qū)得到實踐,故選A項;1934年國民黨集中兵力對紅軍進行“圍剿”,新民主主義革命處于低潮階段,解除B項;1934年黨內對于中國革命的道路仍有分歧,解除C項;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并不認同農夫的政治主體地位,解除D項。]10.下圖為胡烈在1933年10月所創(chuàng)作的漫畫《選舉運動》(被掃帚掃出的人身上標有“官僚”“貪污”字樣)。該漫畫反映出當時()A.土地革命取得顯著成效 B.國民黨殘余勢力強大C.蘇區(qū)政權建設重視民意 D.急須要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C[漫畫中“蘇維埃政府”領導的工農群眾在選舉運動中革除“官僚”作風,打擊“貪污”行為,反映出蘇區(qū)的政權建設符合人民的意志,故選C項;土地革命指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農夫階級殲滅封建性質的土地全部制的革命,解除A項;在土地革命時期,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駕馭政權,解除B項;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主要沖突是階級沖突,統(tǒng)一戰(zhàn)線不行能建立,解除D項。]11.抗戰(zhàn)時期,敵后依據地依據普遍、干脆、同等、無記名的原則進行選舉。選出的議員中,既有共產黨員和工農群眾,也有不少開明的地主、士紳和國民黨員。這些做法()A.開創(chuàng)了政治協(xié)商民主的新形式B.適應了全民族抗戰(zhàn)的須要C.緩和了依據地嚴峻的經濟形勢D.動搖了依據地的政治基礎B[材料中民主選舉體現了階級的廣泛參與,有利于動員各個階層共同抗日,故選B項;開創(chuàng)政治協(xié)商民主的是抗戰(zhàn)成功后的重慶談判,解除A項;材料中措施不涉及經濟問題,解除C項;材料中措施有利于鞏固依據地的政治基礎,解除D項。]12.1937年8月22日,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8軍少將旅長的蔡炳炎從常州奔赴前線前,寫信給妻子:“殊不知國難至此,已到最終關頭,國將不保,家亦焉能存在?”此時()A.日軍進攻上海,威逼南京國民政府B.武漢會戰(zhàn)結束,中國丟失大半國土C.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國共合作抗日D.抗日斗爭爆發(fā),日本正在籌建“偽滿洲國”A[1937年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威逼南京,國民政府殊死反抗,故選A項;武漢會戰(zhàn)結束是在1938年10月,解除B項;1937年9月,國民政府正式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標記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解除C項;“偽滿洲國”成立是在1932年,解除D項。]13.1946年4月頒行的《陜甘寧邊區(qū)憲法原則》規(guī)定:“邊區(qū)、縣、鄉(xiāng)人民代表會議(參議會)為人民管理政權機關”,各級人民代表會議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此后,各解放區(qū)的政權組織形式起先由參議會向人民代表會議過渡。這一政策調整()A.適應了民主革命發(fā)展新形勢B.擴大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C.推動了各黨派聯(lián)合政府的建立D.標記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A[由材料可知,解放斗爭時期,將國家權力下放給民眾,有利于樹立人們的主子翁意識,適應了民主革命發(fā)展的新形勢,故選A項;抗日斗爭在1945年已經結束,解除B項;材料未涉及黨派問題,解除C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才確立,解除D項。]14.1942年10月,美、英兩國通知國民政府,情愿自動放棄19世紀以來在中國獲得的多項特權。1943年1月,國民政府分別與美、英兩國簽訂歸還兩國在華租界,取消在華領事裁判權的條約。這一結果的出現主要得益于()A.國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B.中國參與了其次次世界大戰(zhàn)C.中國以重大貢獻贏得敬重D.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空前提高C[二戰(zhàn)期間,中國戰(zhàn)場抗擊了大部分的日本海外駐軍,大大緩解了太平洋戰(zhàn)場美英軍隊的壓力,這是美、英兩國放棄在華特權的主要緣由,故選C項;A項是緣由,但不是主要緣由,解除;B項沒有指明中國在二戰(zhàn)中的貢獻,解除;抗戰(zhàn)成功后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升,1943年抗戰(zhàn)還在進行中,解除D項。]15.毛澤東在《關于重慶談判》一文中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條山的中間,有一個腳盆,就是上黨區(qū)。在那個腳盆里,有魚有肉,閻錫山派了十三個師去搶。我們的方針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庇纱丝梢姡敃r()A.中國布滿國共內戰(zhàn)陰霾 B.國民黨丟失了軍心民心C.暴力革命觀念深化人心 D.美國大力支持國民政府A[材料說明國共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軍隊進攻上黨區(qū),我們人民軍隊針鋒相對,中國布滿國共內戰(zhàn)陰霾,A項正確。]16.毛澤東說:“從中國革命的將來看,假如我們把現有的一切依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么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當然,其他依據地沒有丟而我們又有了東北,中國革命的基礎就更鞏固了。”這一戰(zhàn)略思路的提出()A.適應了國民革命的須要 B.促進了土地革命的結束C.推動了抗日斗爭的反攻 D.有利于解放斗爭的成功D[國民革命的波及范圍并沒有到達東北地區(qū),故A項錯誤;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力和勢力范圍主要是在南方的湘贛地區(qū)和西北的陜甘寧地區(qū),同樣在東北沒有依據地,故B項錯誤;抗日斗爭時期,我們黨的限制范圍同樣沒有到達東北地區(qū),故C項錯誤;解放斗爭時期,東北地區(qū)是我們黨在兵力和實力上唯一超越國民黨的戰(zhàn)區(qū),并以東北解放區(qū)為戰(zhàn)略基地逐步實現了全國的統(tǒng)一,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湘贛邊界的秋收暴動是在共產黨的旗幟下進行武裝斗爭的宏大嘗試,它在起先時也是以攻占大城市為目標的,在暴動遭到嚴峻挫折時,毛澤東能夠堅持從實際動身,實事求是……在實踐中起先闖出一條與農夫相結合,在農村建立革命依據地以保存和發(fā)展革命力氣的道路。這條道路代表了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的發(fā)展方向?!幾浴睹珴蓶|與中心早期領導人》材料二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心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作出《中國現狀與共產黨的任務決議案》,強調了“暴動”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動的發(fā)動特別之重要;輕視城市工人,僅僅當作一種響應農夫的力氣,是很錯誤的……城市工人的暴動是革命的成功在巨大暴動內得以鞏固而發(fā)展的先決條件……當然,最激烈地主見暴動的,是共產國際新任全權代表羅明納茲。會后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國共產黨新中心,向各地黨組織發(fā)出了一系列要求組織暴動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敗?!幾浴稓v史選擇了毛澤東》材料三遵義會議集中全力訂正了當時具有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是完全正確的。這次會議起先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心的新的領導,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遵義會議后,黨中心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的政治路途,是完全正確的?!白蟆眱A路途在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都被漸漸地克服了?!幾浴吨袊伯a黨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依據材料一、二及所學學問,概括分析當時黨內在探究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樣的分歧,并分析產生分歧的緣由。(5分)(2)依據材料三及所學學問,概括分析遵義會議召開的背景、特點。(4分)(3)結合三則材料和所學學問,概括分析黨在探究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中所體現出的特點和歷史作用。(5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在實踐中起先闖出一條……保存和發(fā)展革命力氣的道路”、材料二“城市工人的暴動是革命的成功在巨大暴動內得以鞏固而發(fā)展的先決條件”分析概括;其次小問,從革命所處的環(huán)境、黨自身錯誤和共產國際的指示等方面分析。第(2)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學問回答即可;其次小問,依據材料三“遵義會議集中全力訂正了當時具有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進行概括。第(3)問第一小問,從理論與實踐漸漸相結合的角度分析;其次小問,從革命成果、黨的建設等方面概括。[答案](1)分歧:是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道路,還是走城市中心道路。緣由:國民革命失敗后,革命面臨嚴峻危機,而八七會議沒有指明革命的道路;缺乏革命理論的指導和實踐閱歷的借鑒,照搬了蘇聯(lián)革命道路;黨的主要領導人犯了“左”傾錯誤,對國情缺乏科學相識;共產國際錯誤的指示。(2)背景: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迫使紅軍進行長征,由于“左”的錯誤仍在黨內居于統(tǒng)治地位,革命處于緊急時刻。特點:集中全力訂正了當時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3)特點: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不斷吸取成功與失敗的閱歷教訓;黨在不斷與右和“左”的錯誤斗爭中探究出正確的革命道路。歷史作用:使中國革命多次轉危為安,黨由無趣走向了成熟,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心的正確領導,指明白中國革命前進的方向,妥當處理了黨內的分歧,為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礎。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7年7月,隨著國共合作的完全裂開,中共中心明確提出“中國革命已經進入土地革命時期”。之后,中國共產黨從理論和政策上逐步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土地革命路途——依靠貧農、雇農,聯(lián)合中農,限制富農,愛護中小工商業(yè)者,殲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全部制為農夫的土地全部制。但到了1937年2月,中國共產黨在致國民黨三中全會電中保證“停止沒收地主的土地”,確定以減租減息作為解決農夫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國共產黨在抗日依據地“減輕地主的封建剝削,實行減租減息,借以改善農夫的生活,提高農夫抗日與生產的主動性”,“減租減息之后又實行交租交息,借以聯(lián)合地主一樣抗日”,并進一步提出了“嘉獎富農發(fā)展生產和聯(lián)合富農”的基本原則。——摘編自王檜林主編《中國現代史》材料二1946年,其次次國共合作徹底裂開,中國共產黨再次變減租減息政策為沒收地主土地安排給農夫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心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要求“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全部制,實行農夫的土地全部制”。建國后,黨和政府接著推動這一政策,使億萬農夫分到了土地,真正實現了孫中山“平均地權”和“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953年到1956年底,在經驗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三個階段后,我國廣闊農村基本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運動,由此步入了長期的土地公有制時代?!幾越滦兄骶帯吨腥A人民共和國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斗爭時期實行的土地政策與土地革命時期相比有何調整,并分析中國共產黨此次土地政策調整的主要緣由。(7分)(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進行土地政策調整的主要特點,從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啟示?(7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土地政策的調整,由“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全部制為農夫的土地全部制”到“停止沒收地主的土地”,可得出由沒收地主土地實行農夫土地全部制調整為接著保留地主土地全部制;由“殲滅地主階級”到“減輕地主的封建剝削”,可得出由廢除封建地主剝削調整為減輕地主對農夫的封建剝削。其次小問緣由,材料一土地政策的調整起先于1937年,主要是由于社會主要沖突的改變,調整的目的是為了聯(lián)合地主階級和農夫階級,擴大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實現全民族抗戰(zhàn)。第(2)問,第一小問主要特點,從背景、全部制、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其次小問啟示,聯(lián)系所學學問可知,土地政策的調整適應了時代和國情,通過解決農夫的土地問題,推動國家和社會的健康發(fā)展。[答案](1)調整:由沒收地主土地實行農夫土地全部制調整為接著保留地主土地全部制;由廢除封建地主剝削調整為減輕地主對農夫的封建剝削。主要緣由:隨著日本侵華不斷加劇,中日民族沖突漸漸上升為主要沖突,國共兩黨由對峙轉向再次合作;為了團結包括地主階級、農夫階級在內的一切可以團結的力氣,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從而實現全民族抗戰(zhàn)。(2)主要特點:土地政策的調整與社會主要沖突(或國共關系)的改變親密相關,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土地全部制經驗了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演化;土地政策的調整始終關注農夫的切身利益。啟示: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須要政策的適時調整;政策調整應結合本國國情,做到實事求是;科學合理的政策調整有利于解決社會突出問題,推動國家和社會的健康發(fā)展。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漢娜·阿倫特“革命這一現代概念與這樣一種觀念是休戚相關的,這種觀念認為,歷史進程突然重新起先了,一個全新的故事,一個之前從不為人所知、為人所道的故事將要綻開”[意]薩托利“只有人們在革命之前就明白革命之后做些什么,革命才能創(chuàng)建一個更好的政體。革命的創(chuàng)建性有賴于對一個合理或至少是有利的替代世界的展望”[美]邁克爾·羅斯金等“革命是一種快速的、猛烈的系統(tǒng)變革。變革在這里意味著將舊體系與它的精英一起拋棄”——摘編自陳家剛《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邏輯及其后果》依據材料并結合中國近代史的相關史實,就“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邏輯”自擬論題,并進行闡述。(要求:“論題”要從材料中提煉,“闡述”須史論結合、條理清楚)(12分)[解析]“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邏輯”可以從材料里的內容進行提煉。如依據“革命是一種快速的、猛烈的系統(tǒng)變革。變革在這里意味著將舊體系與它的精英一起拋棄”可得出革命是對前一種制度的否定,即批判性;依據“只有人們在革命之前就明白革命之后做些什么,革命才能創(chuàng)建一個更好的政體。革命的創(chuàng)建性有賴于對一個合理或至少是有利的替代世界的展望”可得出革命總是在繼承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前進的觀點,然后聯(lián)系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相關史料對論題進行說明即可。[答案]示例一:論題:中國民主革命歷程體現了批判(或創(chuàng)新)的邏輯。闡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南京國民政府的一黨獨裁統(tǒng)治。因此,在對原有政體的批判基礎上中國民主革命不斷向前發(fā)展。示例二:論題:中國民主革命歷程體現了繼承的邏輯。闡述:太平天國運動以推翻清政府為主要目標,最終以失敗告終;后來的辛亥革命則推翻了清政府,但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這一任務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才完成。因此,中國民主革命在繼承前面革命成果基礎上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示例三:論題:中國民主革命歷程體現了批判(或創(chuàng)新)與繼承共存的邏輯。闡述:略。(提示:可結合示例一與示例二的“闡述”)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熱詞,作為一種詞匯現象,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在一個時期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和事物,具有時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時期的主要熱詞匯編。年頭主要熱詞1949年10月至20世紀50年頭中期新中國、當家做主、五年安排、蘇聯(lián)老大哥、中山裝20世紀50年頭中期至60年頭中期右派、“大躍進”、公共食堂、票證、雷鋒20世紀60年頭中期至70年頭中期奪權、紅衛(wèi)兵、知青、乒乓外交、兩彈一星、綠軍裝20世紀70年頭末期至80年頭末期法制、大包干、萬元戶、“五講”“四美”、高考、銀河—Ⅰ、喇叭褲20世紀90年頭海選、下海、菜籃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網、休閑裝21世紀初期小康社會、新農村建設、科學發(fā)展、“八榮八恥”、短信、楊利偉、入世、博客、上合組織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夢、新時代、“四個全面”、供應側改革、精準扶貧、人類命運共同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購依據上述材料,從不同時期若干有關聯(lián)的熱詞所反映的歷史信息中提煉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學問加以論述。(要求:任選一個角度確立論題,論述要史實精確,史論結合)(12分)[答案]示例一:論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民主政治在探究中曲折發(fā)展。論述: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歷程。六十多年來,我國建立并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然而,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歷經坎坷和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踐踏,民主政治制度遭到嚴峻破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撥亂反正,依法治國,民主法制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尤其是進入新時代后,“四個全面”進一步推動我國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