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程溪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程溪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程溪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程溪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程溪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程溪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觀察“1894年中國產業(yè)工人地域分布情況表”,下列對表中反映的情況表述不正確的是地域工人數(shù)(單位:個)占工人總數(shù)的%上海3622047.75—46.40漢口12850—1335016.94—17.10廣州1030013.58—13.20天津3080—41804.06—5.35其他7630—767010.06—9.83A.近代產業(yè)工人在地域上高度集中B.是近代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反映C.中國近代工業(yè)主要集中于輕工業(yè)D.中國近代工業(yè)力量薄弱2.隋唐君主為加強統(tǒng)治,致力于削弱門閥勢力,唐初曾將民間聲望最高的崔氏降格為第三等姓氏,武則天提高進士科地位以打擊擅長明經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時,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給門閥世族時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這反映出隋唐時A.宗法制與封建專制互為表里B.科舉制對士族產生的影響很小C.社會結構的改變十分緩慢D.九品中正制與科舉制并行3.如圖為敦煌第61窟的唐代壁畫《耕獲圖》,壁畫題記的大意是:只要人們信仰佛教,不須勤苦耕種,就能過上幸福生活。結合圖片和題記可以得出的正確認識是A.佛教已經成為麻痹民眾工具 B.唐代農業(yè)注重精耕細作C.只有勤勞耕作才會有好收成 D.當時生產工具較為先進4.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區(qū)的礦冶、造紙、紡織、陶瓷、造船等私營手工業(yè)部門后來居上,在社會生產中超過了官營手工業(yè),居于主導地位。這反映了A.私營產品生產質量超過官營手工業(yè) B.封建政府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C.官營手工業(yè)走向衰落 D.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5.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貴族組成的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經過近年的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觀的民主,實質的獨裁”。這種說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種直接民主制B.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C.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shù)奴隸主手中D.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6.下列美術作品,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是A.耶穌像 B.圣母圣子像 C.拿破侖像 D.紅罐子7.1954年1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討論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后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任務,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章程》。該會議A.標志政治協(xié)商制度正式確立B.說明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進入了一個新階段C.討論確立了新型國家的架構D.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方針8.據(jù)統(tǒng)計,僅1937—1938年,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到延安去的知識青年就達2萬多,先后經各種途徑奔赴解放區(qū)的大學生、學者、文學家和藝術家以及外國專家華僑等共有6萬多,遠超1937年初中共黨員的總數(shù)(4萬)。這反映出當時A.抗日救亡成為國民的普遍追求B.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明顯擴大C.中共的先進性得到空前的認同D.馬克思主義成為主流的教育思想9.1947年美國提出的“歐洲復興計劃”為西歐14個國家所接受。雙方約定,美國提供的美元必須用來購買美國的援歐物資,所有受援國應對美國在關稅、貿易限制和國內市場方面給予一定的優(yōu)惠。從材料看,美國這樣規(guī)定的出發(fā)點是A.恢復西歐經濟B.穩(wěn)固資本主義C.打開西歐市場D.遏制共產主義10.明大學士李東陽疏言“內閣與瑾(宦官劉瑾),職掌相關,凡調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徑自竄改,或持歸私室,假手他人。臣雖委曲匡持,而因循隱忍,所損已多。”李東陽所述主要是由于A.內閣只是內侍機構B.宦官職掌裁定權C.皇帝專制皇權至上D.丞相制度被廢除11.漢武帝時,桑弘羊主持財政,首次實行平準政策,“大農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如此,萬物不得騰躍,故抑天下之物。番貨長財,以佐助邊費”。材料表明漢代平準政策A.使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B.導致百姓賦稅負擔更加沉重C.為解決邊患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D.政府專賣抑制富商大賈勢力12.最早溝通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工運河開鑿于A.戰(zhàn)國時期 B.秦朝 C.漢朝 D.隋朝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1500年以后的世界歷史1500年以后,歐亞大陸的這種平衡狀態(tài)逐漸為由新興的西方促成的全球性一體化狀態(tài)所取代,這種一體化狀態(tài)在19世紀時發(fā)展到頂點,轉而導致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霸權。20世紀的歷史,實質上是日甚一日地反對世界霸權的歷史,是西方的技術與思想的迅速傳播迫使人們冒險探索一條通向新的世界平衡的道路的歷史?!度蛲ㄊ贰穯栴}(1)新興的西方如何促成“全球性一體化狀態(tài)”?(2)你如何理解“20世紀的歷史,實質上是日甚一日地反對世界霸權的歷史”?14.(20分)(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材料朝鮮半島是整個東北亞的地理要沖,是世界上大國利益影響最為深刻的地區(qū)之一。根據(jù)雅爾塔協(xié)議,美蘇軍隊于1945年分別進駐朝鮮半島南北。朝鮮、韓國成立之后,美國和蘇聯(lián)相繼撤軍。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美國以聯(lián)合國軍名義出兵朝鮮。1953年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美韓雙方簽署《共同防御條約》,美國取得在韓國長期合法駐軍權。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朝韓關系總體趨向緩和,韓國人民反對美國駐軍的呼聲日益高漲。此時,美國的戰(zhàn)略中心轉向亞太地區(qū),故堅持在韓國駐軍,并不斷要求韓國增加駐軍費用。朝鮮多次呼吁美國撤走部署在韓國的核武器、停止美韓聯(lián)合軍演,美國以朝核問題為由拒絕撤軍?!幾岳钊A《從威懾、遏制到制衡——論駐韓美軍歷史角色的轉換》等(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50年代美國在韓國駐軍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堅持在韓國駐軍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數(shù)據(jù)沒有體現(xiàn)輕工業(yè)發(fā)展情況,故C選項符合題意;據(jù)材料數(shù)據(jù)可知,這時期中國產業(yè)工人集中在上海,說明地域上高度集中,也體現(xiàn)了近代被西方侵略后沿海地區(qū)較開放的半殖民地化的反映,故A、B選項不符合題意;據(jù)材料可知,除上海地區(qū)外的產業(yè)工人比例較少,體現(xiàn)了中國近代工業(yè)力量的薄弱,故D選項不符合題意。2、C【解析】

中國古代政治發(fā)展是一個由貴族政治向成熟官僚政治制度演化的過程,也是一個社會結構緩慢變化的過程,材料反映了隋唐時期對門閥勢力的打擊,但從“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可知這一變化過程是十分緩慢的,故答案選擇C項。魏晉南北朝時宗法制與門閥制度相聯(lián)系,隋唐時期興科舉,廢除九品中正制,沉重打擊了門閥制度,故A項不正確;科舉制的實施打擊了士族勢力,故B項不正確;隋唐時期實施科舉,廢除九品中正制,故D項不正確。3、C【解析】

圖片反映了當時的農民從犁地、收割到打場,直至顆粒歸倉的農耕狀況,每個過程都有勞動人民的參與,表明只有勤勞耕作才會有好收成。C正確;題記內容明顯與現(xiàn)實相違背,其做法只是為了宣傳佛教思想,不能反映佛教對人民的麻痹,A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勤勞耕作的結果,重視精耕細作不符合材料主旨,B錯誤;材料中只涉及中國人民,沒有對比其他地區(qū),不能得出工具較為先進的結論,D錯誤。故選C。4、D【解析】

民營手工業(yè)在社會生產中超過了官營手工業(yè),居于主導地位,這是商品經濟和生產力進步的結果,故D正確;私營手工業(yè)部門“在社會生產中超過了官營手工業(yè),居于主導地位”不等于私營部分產品生產質量超過官營手工業(yè),A錯誤;明朝中后期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這與史實不符,B錯誤;地位的變化不等于官營手工業(yè)的衰落,C錯誤。5、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實質是少數(shù)奴隸主階級的民主。材料“外觀的民主,實質的獨裁”是對雅典民主實質的描述,C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屬于雅典民主的方式,與材料無關,排除;BD選項體現(xiàn)的是雅典民主范圍的狹小,與材料無關,排除。6、B【解析】

圣母圣子像反映出人間母子的親情,沐浴著人性的光輝,符合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特點,故B正確;耶穌像充滿著呆板拘謹?shù)淖诮虤庀?,排除A;拿破侖像屬于新古典主義美術,排除C;紅罐子是現(xiàn)代主義美術,排除D。故選B。7、A【解析】

1954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說明政協(xié)代行人大職能結束,標志著政治協(xié)制度正式確立,故A項正確。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是1956年“長期共存,榮辱與共”方針提出,故B項錯誤。討論確立了新型國家的架構是1949年新政協(xié)會議,故C項錯誤。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方針是1956年,故D項錯誤?!军c睛】(1)新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不是政治協(xié)商會議,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2)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不是國家權力機關,有參政議政的權力,但無決策權。(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政權的組織形式,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8、C【解析】

本題考查抗日戰(zhàn)爭中中共根據(jù)地建設。從材料時間信息可知,與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或者汪偽政權相比,抗戰(zhàn)時期中共的全面抗戰(zhàn)路線,根據(jù)地的民主建設等因素吸引了大量到延安和解放區(qū)的學生、學者,故C項符合題意;“普遍”表述太絕對,故A不符合題意;到延安和解放區(qū)的學生學者并非都加入了中共,故B項不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教育在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故D不符合題意。9、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jù)“購買美國的援歐物資”“對美國在關稅、貿易限制和國內市場方面給予一定的優(yōu)惠”可知馬歇爾計劃強調的是美國在西歐的商業(yè)利益,材料沒有涉及恢復西歐經濟的信息,故A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美國從穩(wěn)固資本主義出發(fā),故B項錯誤;根據(jù)“對美國在關稅、貿易限制和國內市場方面給予一定的優(yōu)惠”看出美國是為了打開西歐市場,故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美國遏制共產主義的意圖,故D項錯誤。所以答案選C??键c: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歐洲復興計劃【易錯警示】所謂“極”,指的是綜合國力強、對國際事務影響大的國家或國家集團。所謂“化”,是指一種發(fā)展趨勢,并非指現(xiàn)實,表明在多極格局形成之前有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期(或叫轉換期)。多極化是一個漸進的、曲折的過程,多極世界的最終建立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10、C【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宦官專權的現(xiàn)象,內閣的地位、性質與宦官專權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故A錯誤;宦官沒有裁定權,裁決權屬于皇帝,故B錯誤;宦官專權是皇帝專制皇權至上的產物,故C正確;丞相制度被廢除與宦官專權之間也沒有因果關系,故D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材料關鍵信息“宦官劉瑾……職掌相關,凡調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徑自竄改,或持歸私室,假手他人”,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宦官專權的根源出發(fā),即可得出“君主專制”的結論。11、C【解析】

材料中“番貨長財,以佐助邊費”明確說明桑弘羊平準政策的作用,即為解決邊患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C正確;平準物價,與商民爭利,是重農抑商的表現(xiàn),排除A;平準政策涉及商業(yè),百姓賦稅負擔主要是農業(yè),兩者不存在因果聯(lián)系,排除B;漢代專賣主要是鹽鐵官營,平準政策不屬于專賣政策,排除D。12、B【解析】

最早溝通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工運河是靈渠,是秦朝開鑿的,B正確。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促成:15、16世紀,隨著資本主義萌芽和封建制度的解體,西歐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領域都產生了重大變化。英法等國民族國家的形成和君主專制取代等級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新航路的開辟和西歐海外殖民擴張,推動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漸向整體的現(xiàn)代世界演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沖擊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統(tǒng)治??傊Y本主義世界體系開始形成。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末,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專制王權成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的障礙。歐美大陸新生的資產階級在政治和思想領域向封建專制統(tǒng)治發(fā)起了猛烈的沖擊,先后爆發(fā)了英國革命、啟蒙運動、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在歐美主要國家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有力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為工業(yè)革命的到來創(chuàng)造了條件。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在英國率先發(fā)生,并迅速擴展到西歐、北美及其他地區(qū),人類進入了工業(yè)文明時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19世紀中后期,資本主義工業(yè)化浪潮從西歐推向北美、中東歐和亞洲。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在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的同時,也推動了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向壟斷過渡,并掀起了列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2)理解:19世紀的歐洲霸權:19世紀末20世紀初遭到美日挑戰(zhàn):巴黎和會美國帶來稱霸世界的十四點原則,華盛頓會議《四國條約》、《五國海軍軍備條約》、《九國公約》的簽訂使得美國成為最大贏家,英國喪失海上霸主地位,英日同盟遭肢解。19世紀的英法霸權:19世紀末20世紀初遭到德國挑戰(zhàn):英德之間在全世界爭奪世界霸權,最終以二者為核心拼湊了兩大軍事集團,1914年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導火線一戰(zhàn)爆發(fā)。一戰(zhàn)后英法遭到削弱,英國由英帝國蛻變?yōu)橛⒙?lián)邦。20世紀上半葉的英法霸權:遭到德國、日本的挑戰(zhàn):一戰(zhàn)后英法掌控國聯(lián)來掌控世界霸權、維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結果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德日破壞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并對外擴張(日本對中國的擴張)。20世紀中葉以來的美蘇霸權:遭到多方力量的挑戰(zhàn):西歐一體化進程、日本崛起;中國崛起;殖民體系的崩潰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二戰(zhàn)后民族解放運動與不結盟運動,南南合作與南北對話)。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加速發(fā)展?!窘馕觥?/p>

(1)本題要以西方為視角,從不同歷史階段,分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角度說明西方推動世界一體化進程。15、16世紀,經濟上,新航路的開辟和西歐海外殖民擴張,推動古代世界向整體的現(xiàn)代世界演進;政治上,英法等國民族國家的形成和君主專制取代等級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思想文化上,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沖擊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統(tǒng)治。總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始形成。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末,專制王權成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的障礙。英國革命、啟蒙運動等有力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為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