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高中歷史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時規(guī)范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學高中歷史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時規(guī)范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學高中歷史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時規(guī)范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學高中歷史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時規(guī)范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學高中歷史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課時規(guī)范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基礎鞏固1.孔子主張“克己復禮為仁”,他所指的“禮”是指()A.周禮 B.和諧的人際關系C.禮貌待人 D.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秩序答案A解析“克己復禮為仁”指儒家提倡的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遵循)周禮。本題選A項,容易錯選為D項,孔子的思想代表的是奴隸主階級的利益。2.孔子政治主張中的核心內容在其教育思想上的最主要體現(xiàn)是()A.“中庸之道” B.有教無類C.因材施教 D.創(chuàng)辦私學答案B解析“仁”是孔子政治主張的核心,分析各選項,正確的應是B項“有教無類”,認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資格,打破了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3.儒家學說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主義思想。以下言論能體現(xiàn)這一思想的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C.“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D.“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答案C解析“民為貴”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濃重的等級觀念,A項顯然不合題意;“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就是要“存天理,滅人欲”,B項不合題意;D項反映了心學的“致良知”思想,也是不合題意。4.某班同學在對孟子和荀子的思想進行比較時,提出了以下觀點,其中明顯不正確的是()A.二人所代表的階級利益相同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C.二人對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D.二人的主張都體現(xiàn)了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孟子認為人性“善”,荀子認為人性“惡”。因此,C項的敘述是不正確的。5.提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一觀點的思想家還主張()A.民貴君輕B.無為而治C.以法治國D.兼愛非攻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可知,該觀點是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在政治上還主張“無為而治”。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B項。6.韓非子主張“法不阿貴”“以法為本”。對他這種思想理解不正確的是()A.仍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B.與當今依法治國有本質的區(qū)別C.符合當時社會發(fā)展的潮流D.強調法律的至高無上地位答案D解析韓非子的主張是建立在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之上的,故君權高于法權。能力提升7.“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边@一主張屬于()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A解析題干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對百姓殘暴太厲害,就會自身被殺、國家滅亡;即使不太厲害,也會自身危險、國家削弱。這是孟子的仁政思想,A項正確。8.墨子主張“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反對“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這表達了手工業(yè)者()A.懷念“小國寡民”的社會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統(tǒng)一的中央政權D.要求為新興地主階級選拔人才答案B解析題干中兩句引文的大意是:百姓中有才能的,就舉薦他們?yōu)楣?,授予厚祿;君主的親屬沒有功勞的不能獲得富貴。因此引文體現(xiàn)了墨子“尚賢”的思想,說明希望提高自己政治地位的主張。A項為道家思想,C、D兩項為法家思想。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仁學產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潰、氏族統(tǒng)治體系徹底瓦解時期,它無疑帶有那個時代氏族貴族的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禮儀)崩潰以后,孔子是提出這種新的模式的第一人。盡管不一定自覺意識到,但建立在血緣基礎上,以“人情味”(社會性)的親子之愛為輻射核心擴展為對外的人道主義和對內的理想人格,它確乎構成了一個具有實踐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鬃油ㄟ^教誨學生,“刪定”詩書,使這個模式產生了社會影響,并日益滲透在廣大人們的生活、關系、習慣、風俗、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中,通過傳播、熏陶和教育,在時空中蔓延開來……它終于成為漢民族的一種無意識的集體原型現(xiàn)象,構成了一種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結構?!顫珊瘛吨袊糯枷胧氛摗凡牧隙适У蓝蟮隆JУ露笕?。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独献印さ?8章》材料三孔子學院在全球開設的速度,引發(fā)了世人包括中國人自己的驚奇。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學院,覆蓋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從“2013年度孔子學院獎學金項目工作會”上獲悉,據最新數(shù)據統(tǒng)計,目前已有410所“孔子學院”在110個國家“開花結果”,同時,還有74個國家的266個機構在排隊申辦孔子學院。——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概述孔學產生的時代背景、主要內容、傳播方式和歷史地位。(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老子反對仁義禮樂的理由是什么?與之相對應的治國理念是什么?(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明孔子學院在全球廣泛開設對中國和世界的發(fā)展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答案(1)時代背景:奴隸制崩潰。主要內容:仁;禮;實用;中庸。傳播方式:辦私學,編刪詩書為教材,教導學生。地位:中華民族文化的標志(或代名詞)。(2)原因:仁義禮樂是道德墮落后的無奈選擇;禮樂制度維護了等級制,是社會動亂的根源。治國理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3)積極影響:有利于中國國際地位的進一步提高,有利于中國文化在全球的廣泛傳播,有利于當前和諧世界的構建。解析第(1)問,“背景”根據題干中“孔子仁學產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潰、氏族統(tǒng)治體系徹底瓦解時期”歸納;“主要內容”根據“仁學”“禮”“實踐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中庸”等回答;“傳播方式”根據孔子生平的相關史實回答;“歷史地位”根據“構成了一種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結構”分析。第(2)問從材料中歸結理由:是道德失落后的選擇,是社會動亂的根源。治國理念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是無為而治,順應自然。第(3)問考查儒學在現(xiàn)代社會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據史實回答即可。【學思之窗】提示①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基本思想主張是一致的,但在對人性的認識方面卻大相徑庭,這反映出思想認識的復雜性。②“人性”本身并沒有絕對的善惡之分。③思想認識的“相同”與“不同”是相對的。【探究學習總結】一、本課測評提示①經濟上: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漸發(fā)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③階級關系上:“士”在社會、政治活動中活躍起來,受到各諸侯國統(tǒng)治者的重用;④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領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