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探險家的故事剖析_第1頁
新建-探險家的故事剖析_第2頁
新建-探險家的故事剖析_第3頁
新建-探險家的故事剖析_第4頁
新建-探險家的故事剖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探險家的故事張騫簡介張騫(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14年)字子文,中國漢代旅行家,外交家,與卓越的探險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西漢成固人(今陜西城固縣)。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張騫是西漢時偉大的探險家。他自請出使西域,歷經13年,足跡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亞、西亞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諸國的第一人。當時,漢朝正在準備進行一場抗擊匈奴的戰(zhàn)爭。一個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從一個匈奴俘虜口中了解到,西域有個大月氏,其王族被匈奴單于殺死了。于是漢武帝想聯合大月氏,以“斷匈右臂”,決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沙漠、雪山、綠洲,時而長風漫卷、飛沙走石,時而萬里寂靜。牧人的炊煙裊裊升起,直接云天,駝鈴響過,這片大地又復天地開辟時的蒼涼。這就是古代中國的西域:新疆及與之山水相連的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西,直到中亞的巴爾喀什湖一帶。然而,要越過西域7000多千米流沙與荒漠,絕非小可,橫越西域,既要有外交家的辯舌,又要有探險家的膽魄。宮廷用招賢榜的方式,想全國招募賢能之士。張騫義無返顧地應招了。張騫以郎官身份應招,肩負出使大月氏的任務。公元前139年,張騫由匈奴人堂邑父做向導,率領100多人,浩浩蕩蕩從隴西(今甘肅一帶)冒險西行。張騫一行一路逐水草、簧野火,躲避一切可疑的亂蹄蹤跡,提防著隨時可能發(fā)生的明攻暗襲??墒羌幢闳绱诵⌒?,他們還是一出甘肅臨挑就與一隊匈奴馬隊遭遇。除張騫和堂邑父被俘外,其他人無一幸免。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張騫和堂邑父被迫分開去放羊牧馬,并由匈奴人嚴加管制。他們還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jiān)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整整過了11個春秋。一個月黑之夜,張騫帶上匈奴妻子和向導堂邑父,趁匈奴不備,逃離了匈奴。

大驚初定,張騫依然初衷不改,又繼續(xù)起“出使西域”的重大使命。由于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干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只能忍饑挨餓,干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好在堂邑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饑,才躲過了死神之手。他們沿天山南麓,經過焉耆、龜茲、疏勒,終于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盆地)。這里是中亞的一個富裕之邦,人口數十萬,有70余城鎮(zhèn),盛產“天馬”。大宛王早有通漢之念,所以欣然派出向導、翻譯,護送張騫來到大月氏國,但是,此時大月氏的國情已發(fā)生很大變化。大月氏已在大夏建立了新王朝,改稱“小月氏”,事農耕,國富民強,時過境遷,對匈奴已無圖報之志。張騫仔細考察了西域諸國的山川地理、城網市鎮(zhèn)和民風民俗。他還來到這一帶的大邦大夏國都藍氏城,發(fā)現這里有高度集權的王室,民多事商賈,兵弱怯戰(zhàn)。這些情況,張騫一一記在心上。張騫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多后啟程回國。歸途中,張騫為避開匈奴控制地區(qū),改道向南。他們翻過蔥嶺,沿昆侖山北麓而行,經莎車(今新疆莎車)、于闐(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進入羌人居住地區(qū)。途中又為匈奴騎兵所獲,被扣押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等3人乘機逃回漢朝。漢武帝詳細地聽取了他對西域情況的匯報后,十分高興,封他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他又率隊從四川出發(fā),對中國西南地區(qū)進行了大規(guī)模探險活動,但因蠻人阻殺而失敗。之后,他又以中郎將身份,第二次出使西域,取得了外交進展。公元114年,也就是二次出使西域后一年,張騫病逝于長安。人們以“張騫鑿空”四字概括了他出使西域的貢獻和傳奇的一生。張騫出使西域后15年,漢朝軍隊在西域大敗匈奴,控制了張掖、酒泉等關口,疏通了西域交通線。約公元前105年,漢朝派出了一個絲綢商隊到達安息,使邊境出現了中國與西域間的物產大交流。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徐霞客簡介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是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tǒng)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徐霞客生平事跡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中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散文家。中國以旅行為畢生事業(yè)的第一人。萬歷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出生在南直隸江陰(今屬江蘇)馬鎮(zhèn)南旸岐一個沒落士紳家庭。祖父以上四世均有文名,父親徐有勉隱跡田園,母王氏豁朗節(jié)儉,能“貿布以易糈”。徐自幼聰慧過人,好讀書。15歲博覽祖遺“絳云樓”藏書,特好古今史籍、地志圖經,萌遠游五岳之志。18歲,父親受群豪欺侮,憂憤而死。他決意不應科舉,不入仕途,遍游名山大川。萬歷三十五年徐21歲,辭別母親和新婚的妻子開始出游。初期旅行以登名山、訪勝跡為主,因老母在黨,每年春天外出,秋冬計程以歸。他“游山川如會知己,探窮凹如掘至寶”,47歲以前,游歷了北方的泰山、嵩山、華山、恒山、五臺山;南方的黃山、廬山、普陀山、天臺山、雁蕩山,最遠至福建的武夷山。曾于天啟元年(1621),為紀念母病痊愈,蓋“晴山堂”,搜求先世遺墨、題贈,為之刻石。天啟四年,因母已屆80高齡,打算暫緩遠行。母不以為然,特命他陪同母親作宜興、句容之游,以示激勵。翌年9月母病逝,在家守廬。崇禎元年(1628年)服喪期畢,乃放志遠游。他有感于“山川面目多為圖經志籍所蒙”,以更多的精力,對地理現象作考察研究。4月,去福建漳州看望好友黃道周。遠抵廣東羅浮山。崇禎二年,由南轉北,人京師,游盤山。崇禎三年,再南游漳州。五年,重游天臺山、雁蕩山。六年,出南京,再北上京師,游五臺山、恒山,又南下三游漳州。他身體健壯,攜一杖,一仆被,登山捷如猿。能忍數日饑,逢食即飽,旅泊巖棲,游行無所礙。崇禎九年,徐霞客年屆50。立志考察西南地貌,跋涉“蠻荒”。于九月十九日深夜,辭別親友,大笑出門,放舟作萬里遐征,同行有靜聞和尚和顧姓仆人。靜聞系江陰迎福寺僧,刺血寫成法華經1部,愿供于云南的雞足山。一行取道浙江,越江西、湖南、廣西、貴州去云南。十年二月二十日夜泊湘江新塘,遇盜舟焚,靜聞、顧仆受傷,行李財物盡失。徐沒有為之卻步,設法取得友人資助后,重新上路。九月,靜聞病死于廣西南寧崇善寺。他背負靜聞遺骨,與顧仆分行李,歷時1年余,經貴州于十一月底到達云南的雞足山悉檀寺。十二年,顧仆卷包潛逃,他在僧人們的幫助下繼續(xù)考察,主要活動于重山峻嶺。山中無糧,就吃野菜野果為生;無處投宿,就以山洞樹林為家。攀絕壁,涉洪流,探歷100多個石灰?guī)r溶洞,認真記載。徐霞客是世界上對石灰?guī)r地貌(又稱喀斯特)進行大規(guī)??疾?,并作詳細記錄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他橫穿云南,對金沙江、瀾滄江、麗江等諸水流實地調查勘測,寫成《溯江紀源考》和《盤江考》,詳細論證長江和盤江的水源,肯定金沙江為長江上源,糾正了儒家經典《禹貢》以岷江為江源之謬。此外,徐霞客還遠抵云南邊陲騰沖,對有地下熱能表現的地區(qū)進行訪。直到患了足疾,還應麗江知府木生白之請,留修《雞足山志》4卷,歷3月告成。后“因病不良于行,于十三年坐船東歸”,六月抵家,此次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5月8日)與世長辭。徐霞客一生足跡遍及今華東、華北、東南沿海和云貴地區(qū)計16個省的無數山川。在旅途中,總要把當天的經歷與觀察所得記錄下來。有時日行百里,露宿殘垣,寄身草莽,仍堅持燃枯草照明,走筆為記。這些游記涉及所到之處的地理、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植物、農業(yè)、礦業(yè)、手工業(yè)、交通運輸,以及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等,文筆優(yōu)美。經后人編輯成約60余萬字的《徐霞客游記》,不但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譽為“千古奇書”。麥哲倫簡介麥哲倫(全名費南多·德·麥哲倫;葡萄牙文:Fern?odeMagalh?es;西班牙文:FernandodeMagallanes;1480年春-1521年4月27日),葡萄牙探險家,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1519年-1521年率領船隊首次環(huán)航地球,死于與菲律賓當地部族的沖突中。雖然他沒有親自環(huán)球,但他船上余下的水手卻在他死后繼續(xù)向西航行,回到歐洲。麥哲倫探險故事

公元1480年,麥哲倫誕生在葡萄牙一個沒落的騎士家庭里,小麥哲倫在8歲時被送進王宮,做了一名侍童,在那里,他開始接受一些教育。麥哲倫在宮中生活了將近5年,他曾經做過王后的侍童,深受王后的喜愛。從宮中出來以后,麥哲倫繼續(xù)學習,他很快對航海發(fā)生了興趣。18歲那年,麥哲倫進入航海事務廳工作。在那里,他了解到了哥倫布和達·迦馬的偉大航行,并開始研究當時最為先進的地理學說和航海技術。不久,他的研究被中斷了。1505年,麥哲倫應征入伍,參加了葡萄牙對東印度和馬六甲的軍事征服,直到1511年戰(zhàn)爭結束。幾年的航海和戰(zhàn)爭使麥哲倫獲得了大量航海知識和經驗,這為他偉大的環(huán)球航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511年,從馬六甲返回不久的麥哲倫被派往北非戰(zhàn)場,回國后他繼續(xù)在航海事務廳工作。這時候,麥哲倫的腦海中已經在構思一次宏偉的探險歷程。他堅信,從葡萄牙出發(fā),向西航行,繞過哥倫布發(fā)現的“新大陸”的南端,一定可以到達摩鹿加群島。他查閱了有關的資料,參考了許多別的航海家的經歷,提出了一份完整的計劃,他渴望這個計劃能為國王所接受,然而葡萄牙國王把麥哲倫的計劃視為一種幻想。麥哲倫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他憤然離開了祖國,前往西班牙,他要為自己的計劃找一個支持者和贊助者。

麥哲倫到達西班牙不久,遇到了和自己有著同樣遭遇的天文學家路易·法萊魯。路易·法萊魯也是葡萄牙人,他找到了準確測定經度的方法,但在葡萄牙卻無人理睬。麥哲倫和路易·法萊魯一見如故,麥哲倫向法萊魯闡述了自己的計劃,法萊魯表示贊同并愿意幫助麥哲倫實現自己的理想。麥哲倫和法萊魯來到塞維利亞的印度委員會,他們宣稱:葡萄牙財富最重要的源泉,“香料之國”摩鹿加群島應當歸屬于西班牙,因為這個群島位于西部的西班牙一邊的半球上(根據1494年的世界分界線)。然而西班牙人要到達“香料之國”須向西航行,以便不引起葡萄牙人的注意和懷疑。麥哲倫雄辯地論述道:在大西洋和巴爾菩亞發(fā)現的南海(太平洋)之間必然存在一個海峽,這個海峽位于圣十字架地區(qū)以南的地方。從西班牙出發(fā),向西穿過這個海峽,便可進入南海,繼續(xù)向前便可到達摩鹿加群島。麥哲倫的計劃和論述讓在座的人感到信服,西班牙國王派代表召見了他們。最后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答應動用國庫資金裝備五艘船,并提供探險隊兩年的糧食和給養(yǎng)。物質條件已經具備,接下來的便是招募船員了。由于法萊魯在啟航前夕拒絕參加這次探險,麥哲倫便成了這只探險隊的惟一的領導。招募船員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船隊的全部乘員包括雇傭的225名船員、26名志愿者以及西班牙國王任命的四名船長和麥哲倫本人,共計256人。哥倫布簡介

哥倫布(約1451~1506)Colombo,Cristoforo意大利航海家。生于意大利熱那亞,卒于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后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遠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后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疾炝酥忻乐藓槎祭沟竭_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fā)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他誤認為到達的新大陸是印度,并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哥倫布探險故事

哥倫布出生于意大利熱那亞一個紡織工人家庭。青年時代讀過《馬可·波羅游記》,向往東方的富庶。1474~1475年在熱那亞的船隊工作。1476年移居葡萄牙里斯本,后到馬德拉群島和圣港島,從事航海生涯,先后航行至英國、冰島和幾內亞等地。他刻苦學習天文、地理,受P.德埃利地理著作《世界圖志》和意大利地理學者P.托斯卡內利影響,深信“地圓說”,想尋找一條從西方通向印度、中國和日本的新航線,并草擬了從歐洲西行至東方的航海計劃。

約在1484年,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提出他的航海計劃,尋求財政支持,未成功。1485年移居西班牙,向伊莎貝拉一世女王求助。1492年4月,他的計劃終為西班牙國王所接受,同他簽訂航海協(xié)議,授予海上大將稱號,任命他為所發(fā)現的島嶼和陸地的總督,準其從這些地方的產品和投資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并答應給予必要的財政和物質支持。

第一次航行(1492~1493)1492年8月3日,哥倫布攜帶西班牙王室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圣瑪麗亞”號、“平塔”號和“尼尼亞”號3艘船、船員90人,從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啟航,經加那利群島西駛,歷盡艱險,終于在10月12日發(fā)現巴哈馬群島中的瓜納阿尼島(即今華特林島。當時哥倫布把這個島定名為圣薩瓦爾多,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接著發(fā)現古巴的東北海岸。繼轉東航,又發(fā)現海地島,并稱之為“埃斯帕尼奧拉”意為“小西班牙”。他在海地島尋找黃金,筑納維達德堡,派人駐守,旋即返航。1493年4月15日返抵帕洛斯。

第二次航行(1493~1496)1493年9月25日,他在西班牙國王資助下,懷著在新發(fā)現地區(qū)殖民和尋找黃金的目的,率領約1500人分乘17艘船只,滿載牲畜、農具、種子和糧食,從加的斯出發(fā),第二次前往美洲。11月3日發(fā)現多米尼加島,接著又發(fā)現瓜德羅普島和波多黎各等島,然后駛抵海地島。因納維達德堡已為當地印第安人夷平,于是另筑伊莎貝拉堡,建立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塊殖民地。印第安人被課以黃金重稅,或被驅使到金礦從事奴隸勞動,有的被捕捉運回歐洲販賣。1496年,哥倫布返回西班牙,其弟B.哥倫布留在海地島,另建圣多明各城作為西班牙新的殖民據點。

第三次航行(1498~1500)1498年5月30日,哥倫布率領由6艘船只和200人組成的船隊,分兩組從圣盧卡爾啟錨,3只船直駛海地島,另3只船由哥倫布率領,經佛得角群島向西航行,于8月1日發(fā)現特立尼達島。8月5日在委內瑞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