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三區(qū)工程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計算書_第1頁
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三區(qū)工程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計算書_第2頁
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三區(qū)工程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計算書_第3頁
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三區(qū)工程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計算書_第4頁
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三區(qū)工程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計算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萬州區(qū)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三區(qū)工程

施工圖設計階段結構計算書

目錄

1工程概述.....................................................................1

2設計依據及采用的技術標準、規(guī)范...............................................2

2.1設計依據...................................................................2

2.2設計采用的技術標準、規(guī)范...................................................2

3工程地質概況(摘錄自地勘報告)...............................................3

3.1地形地貌...................................................................3

3.2地層巖性...................................................................3

3.3地質構造與地震.............................................................4

3.4水文地質...................................................................4

3.5地震效應評價...............................................................5

3.6軟土不均勻沉降及變形.......................................................6

4場地穩(wěn)定性評價...............................................................6

5巖體設計參數................................................................14

6.邊坡防護設計方案...........................................................15

6.1擋墻類型分布..............................................................15

6.2擋墻設計說明..............................................................15

7擋墻穩(wěn)定性驗算..............................................................16

7.1路肩衡重式擋墻驗算........................................................16

7.2路堤式衡重式擋墻驗算......................................................34

7.2.1最高斷面處衡重式擋土墻驗算..............................................34

7.2.2巖土界面較陡處衡重式擋土墻驗算..........................................49

7.3懸臂式(扶壁式)擋墻驗算..................................................66

7.3.1懸臂式擋墻..............................................................66

7.3.2扶壁式擋墻..............................................................85

7.4路堤重力式擋墻............................................................97

7.4.1土層段路堤重力式擋墻....................................................97

7.4.2巖層段路堤重力式擋墻...................................................105

7.5邊坡折線滑動驗算.........................................................115

7.6邊坡圓弧滑動驗算.........................................................125

7.7格架式錨索擋墻...........................................................131

7.7.1穩(wěn)定性計算..............................................................131

772錨索框格梁計算..........................................................132

7.8結論.....................................................................137

1工程概述

1.1項目區(qū)位

萬州區(qū)位于長江中上游結合部,重慶市東部,三峽庫區(qū)腹心,四川盆地東部邊緣。地處

東經107°52'22"至!|東經108。53'25",從北緯30。24,25"到北緯31。1中58"。東與云陽相連,南鄰

石柱和湖北利川,西連梁平、忠縣,北倚開縣和四川省開江縣。北有大巴山,東鄰巫山,南

靠七曜山。主城區(qū)上距重慶水路327公里,陸路328公里,下至宜昌321公里,距三峽工程

三斗坪大壩283公里,位于三峽庫區(qū)中部,是長江沿岸十大港口之一。萬州具有山城和江城

雙重特色。

項目所在區(qū)域位于萬州區(qū)天城組團萬州北站南側,其中天子湖大道為萬州北站南側一條

進出通道,高鐵一路為連接站前大道和天子湖大道的重要縱向道路。萬州北站是渝萬鐵路的

終點站,目前正在建設中,預計2016年10月建成通車,通車后從重慶主城到萬州僅需1個

小時。因此,本項目所在區(qū)域為萬州區(qū)的對外窗口,重要性不言而喻。

項目所在區(qū)域主要以居住、商業(yè)和防護綠地為主。本工程包含以下道路:天子湖大道,

位于整個片區(qū)邊緣,是一條交通功能為主的主干路,同時還是萬州高鐵車站的一條主要出站

通道,交通功能十分重要;高鐵一路,交通功能為主,縱向連接站前大道、二號路以及天子

湖大道;三號路,高鐵還房東側支路,服務于兩側地塊。

1.2項目概況

本次萬州區(qū)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三區(qū)工程位于萬州區(qū)天城組團萬州北站南側,本

工程包含天子湖大道、縱一路和半環(huán)路。三條路具體概況如下:

天子湖大道,設計速度40km/h,道路路幅寬度36米,雙向六車道,為城市主干路。本

次設計起點為天子湖大道與站前大道立交節(jié)點,終點為縱一路交叉口東側,工程范圍樁號:

K0+407.975?K1+340,道路實施長度932.025米。

半環(huán)路,設計速度30km/h,道路路幅寬度24米,雙向四車道,為城市次干路。本次設

計起點位于高鐵站車庫入口,分別在K0+022.855和K0+775.294與站前大道相交,終點止于

站前大道。半環(huán)路全長約798.137m,本次工程范圍樁號:K0+050.734?K0+749.882,道路實

際實施總長度699.148mo

縱一路,設計速度30km/h,道路路幅寬度24米,雙向四車道,為城市次干路。本次設

計起點位于天子湖大道與縱一路交叉口,終點止于天子湖大道與半環(huán)路交叉口??v一路全長

約190.337m,本次工程范圍樁號:K0+029.952-K0+161.952,道路實際實施長度132m。

2設計依據及采用的技術標準、規(guī)范

2.1設計依據

1)設計合同;

2)區(qū)域1:500地形圖;

3)《重慶萬州城市總體規(guī)劃》(2003-2020);

4)《萬州城市綜合交通規(guī)劃》(2003-2020);

5)《重慶市萬州區(qū)天城組團I、II管理單元(塘坊、董家片)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2014.12);

6)《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37-2012);

7)《萬州區(qū)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三區(q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B版)》(林同根國

際2015.8);

8)《萬州區(qū)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一區(q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B版)》(林同樓國

際2015.8);

9)《萬州區(qū)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二區(qū)工程方案設計》(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

任公司2015.4);

10)《萬州區(qū)塘坊新城區(qū)主干道工程方案設計》(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5.4);

11)重慶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萬州區(qū)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三區(qū)工程可行性研

究報告的批復(渝發(fā)改地[2015]1335號);

12)《萬州區(qū)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三區(qū)工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

(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2015.12)

13)《萬州區(qū)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一區(qū)、三區(qū)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補充說明》

(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2016.05)

14)業(yè)主提供的其他相關資料。

2.2設計采用的技術標準、規(guī)范

2.2.1.《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O-2O15)

2.2.2.《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JTJ004-89)

2.2.3.《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

2

2.2.4,《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規(guī)范》(DB50/5029-2004)

2.2.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U)

2.2.6.《建筑邊坡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T50-100-2010);

3工程地質概況(摘錄自地勘報告)

3.1地形地貌

擬建場地屬丘陵剝丘陵地貌,地形上東北高西南低,地形坡度角一般5?30°,北側山

體局部分布陡崖,地形坡角70~80°,擬建場地地面高程258.20m?376.80m之間,相對高

差約118.60m。擬建場地北側為高鐵施工區(qū)的及棄土場,外國語學校學生宿舍北側為一處廢

棄采石場及一處棄渣場,兩處地形已完全改變;場地內的居民點已全部已搬遷或拆除。

3.2地層巖性

擬建線路區(qū)內出露的地層有第四系人工素填土、殘坡積粉質粘土及沖洪積粉質粘土、卵

石土和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泥巖、砂巖。各地層巖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統(tǒng)

①人工填土層(Q4ml):黃褐色、褐色,少數黑褐色,顏色較雜,主要由人工堆積的

粉質粘土、砂巖塊(碎)組成。硬質物含量10?30%,粒徑一般5?200mm,可見最大直徑

可達360mm,干?稍濕,結構松散,為修建其它工程的大量棄硝,部分為及修建魚塘和民房

拆遷堆填而成,厚度差別大,均勻性差,多為近期棄填,鉆孔揭露厚度0.30(XK175)?29.70

(SK149)m,主要分布于場平地塊1內。

②粉質粘土(Q4el+dl):褐黃色、紅褐色,主要呈可塑。切面稍具光滑,手可搓成細條,

干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鉆孔揭露厚度0.20(SK149)~8.73(SK156)m,表層土

0.0?0.5m植物根系較發(fā)育。在魚塘、溝槽等地勢地洼處分布由厚度約0.40?2.0m軟土或淤

泥。

2、侏羅系中統(tǒng)上沙溪廟組(J2s)

①泥巖:紫色、褐紅色,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偶見灰綠色斑團塊,主要由粘土

礦物組成。巖層局部含砂較重,并間斷夾砂巖薄層及透鏡體。強風化巖體較破碎,中等風化

泥巖巖體較完整。整個場地皆有揭露。

②砂巖:灰色、淺灰色、細?中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主要由長石、石英、云母及

3

少量暗色礦物組成。巖層局部含泥較重,并間斷夾有少量泥巖夾層及透鏡體。強風化巖體較

破碎。中等風化砂巖巖體較完整。整個場地皆有揭露。

基巖面埋深一般0.2?30.0m,基巖面與地形坡度基本一致,基巖強風化帶,巖石風化裂

隙發(fā)育,巖石破碎,巖芯多呈碎塊狀、餅狀、少數柱狀,巖質較軟,強風化厚度為0.30?7.2m;

中風化帶偶見裂隙,裂面傾角較陡,巖芯多呈短柱狀、長柱狀,巖質較硬。

3.3地質構造與地震

1、地質構造

根據地表地質調繪成果,擬建場地處于萬縣向斜北西翼,無大的斷層發(fā)育。出露基巖為

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砂巖、泥巖等,巖體結構類型為中厚?厚層狀。

在基巖露頭處測得該段巖層產狀傾向152°?165,傾角15-17,優(yōu)勢產狀160°

Z160,巖層面在砂巖內部多呈閉合狀,在泥巖內部和砂泥巖分層處一般夾有泥化層。一般

情況下無水,雨后有少量滲水,結合程度很差,為軟弱結構面。主要發(fā)育二組裂隙:

裂隙J1:傾向為330°?349°,傾角75?84°,優(yōu)勢產狀:340°Z80°,呈閉合狀,

無充填,裂面較粗糙,裂隙間距2?6m,延伸長度2?5m,結合差,屬硬性結構面。

裂隙J2:傾向270°?284°,傾角67°?79°,優(yōu)勢產狀:275°Z70°,多呈閉合狀,

大部分無充填,裂面較平直、光滑,裂隙間距1?4m,延伸長度2?8m,結合很差,屬軟弱

結構面。

2、地震

工程區(qū)地質構造簡單,未發(fā)現較大斷層及活動斷裂。據記載,以萬州區(qū)為中心的50km

范圍內歷史上沒有震級MsB4.5級的地震和4級以上有感地震記載,工程區(qū)屬弱震區(qū),構造

穩(wěn)定。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18306-2001),工程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

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o

3.4水文地質

3.4.1地下水類型及富水性

勘察區(qū)范圍內地下水賦存形式主要為上層滯水、風化帶網狀裂隙水和基巖裂隙水。

(1)上層滯水:上層滯水賦存于北岸人工填土的孔隙中。填土由砂巖、泥巖碎塊石和

4

粉質粘土組成,隨意堆填,松散,孔隙發(fā)育,利于地表水、雨水入滲,但填土所處地勢較高,

部分位于水溝或魚塘附近,臨空條件好,有利于地下水向地勢較低一側排泄,在雨季,填土

底部可能短時間內賦存上層滯水,但降雨停止后,填土中的上層滯水將在較短時間內向地勢

較低處排泄而出,故填土中地下水貧乏。

(2)風化帶網狀裂隙水:主要賦存于基巖強風化帶網狀裂隙中,受降雨和上層滯水補

給,水力聯系差,經風化裂隙向低處排泄,具就近補給就近排泄的特點。由于該區(qū)基巖風化

深度不大,故該區(qū)分化帶網狀裂隙水水量微弱。

(3)基巖裂隙水勘察區(qū)基巖為侏羅系沙溪廟組泥巖、砂巖互層,不利于大氣降水的匯

集。場地巖體完整性較好,裂隙不發(fā)育,地下水賦存條件總體較差。但水溝、河流附近區(qū)域,

地下水較發(fā)育,局部低洼溝槽處周圍雨水匯集,部分形成水溝,地下水較發(fā)育。

3.4.2水土腐蝕性評價

根據臨近項目《萬州區(qū)塘坊新城區(qū)場平及基礎設施三區(qū)工程土樣腐蝕性分析報告》:場

地所測土樣按I類環(huán)境對混凝土結構均有微腐蝕;在A類條件下對混凝土結構均有微腐蝕(微

pH腐蝕)。

3.5地震效應評價

3.5.1場地土類型

根據臨近項目《萬州區(qū)塘坊新城區(qū)主干道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及地區(qū)工程經驗:場地內

粉質粘土等效剪切波速Vse=160?170m/sW250m/s,為中軟土;人工素填土等效剪切波速

Vse=148m/sW150m/s,屬軟弱土;風化基巖剪切波速范圍值取500m/s,屬軟質巖石;中風化

基巖剪切波速大于800m/s。屬巖石。

3.5.2場平部分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4.1.6條并結合鉆探揭示,場平1號地塊

地表主要覆蓋層位素填土及粉質粘土,且1號地塊東側為填方區(qū),最大填方高度25.60m,因

此1地塊場地土類型為軟弱土,場地類別為III類,抗震地段為不利地段(南側分布有陡坡及

陡崖),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設計地震分為第一組,III類場地設計特征周期值取0.45s。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4.1.6條并結合鉆探揭示,場平2號地塊

地表主要覆蓋層位素填土及粉質粘土,最大填方深度17.80m。因此2地塊場地土類型為軟弱

土,場地類別為III類,抗震地段為不利地段(場地北側山體地形陡峻,并分布有陡崖),基

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設計地震分為第一組,III類場地設計特征周期值取0.45s。

5

3.5.4巖土的地震穩(wěn)定性評價

擬建場地土層以殘坡積粉質粘土和人工素填土為主,下伏基巖為侏羅系泥巖和砂巖,擬

建場地基巖穩(wěn)定,不存在液化、震陷等現象。

由于擬建道路多數為填方路段,并且陡坡路堤較多,若未采取有效的支護措施,在地震

效應的作用下,可能加速坡體的局部垮塌。

3.6軟土不均勻沉降及變形

線路穿過區(qū)局部有水田、溪溝、魚塘等,其巖性主要為流塑狀淤泥質粉質粘土,處理不

當亦會產生不均勻沉降或路堤變形破壞。軟土分布及評價見表2-3,具體位置見平面圖。

表2-3軟土分布及評價表

土地設計

里程基本地質情況處理措施建議

現狀概況

表層為淤泥質粉質

建議放干水后清除淤泥質粘質粘土層

半環(huán)路粘土,厚度一般

或拋石擠淤,路堤底部選用不易風化的

K0+600~K0+620魚塘1.0~3.0m,下為軟填方

片石、塊石或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材

左側塑狀-可塑狀粉質

料,做好排水設施。

粘土。

表層為淤泥質粉質

建議放干水后清除淤泥質粘質粘土層

半環(huán)路粘土,厚度一般

或拋石擠淤,路堤底部選用不易風化的

K0+500~K0+520魚塘0.5-2.0m,下為軟填方

片石、塊石或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材

右側塑狀-可塑狀粉質

料,做好排水設施。

粘土。

表層為粉質粘土,

場平地塊內大建議清除淤泥質粘質粘土層,做好排水

水田軟塑~可塑狀,厚

部分地區(qū)設施。

1.2~4.3m0

4場地穩(wěn)定性評價

4.1天子湖大道

天子湖大道勘察范圍為K0+407.975?K1+340,道路實施長度932.025米,最小圓曲線半

徑150m,最小緩和曲線長度40m。標準路幅寬度36m,設計為城市主干道。

1、K0+407.975?K0+520填方段:

該段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位于斜坡地帶。根據設計方案,該段設計標高為296.90~

306.34m,地面標高272.80?294.40m,為填方路基段,最大填方高度31.50m,位于K0+400,

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

6

該段線路覆蓋層為殘坡積粉質粘土,斜坡處較薄,溝谷處厚度較大,溝谷底部水田、水

溝處表層存在厚度約0.5m?1.8m過濕土,下伏基巖為侏羅系沙溪廟組砂巖、泥巖。沿線未發(fā)

現滑坡、崩塌、危巖、泥石流、地下采空區(qū)等不良地質現象。

道路沿線多為斜坡地形,南側地勢較低,地面坡度較大,地形坡角5°?20°,若按設

計坡率放坡可能會發(fā)生滑移破壞,威脅擬建道路的安全。在外部條件的影響下可能會滑移破

壞或者邊坡變形導致道路裂縫破壞,建議按設計方案在坡角設置擋墻支擋,以中風化基巖作

基礎持力層,設計參數建議參考表4.1-1。

路基回填前應對清除至基巖中等風化層,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作為填料,建議選用不

易風化的片石、塊石或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材料作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時建議分層鋪筑,

分層夯實碾壓,壓實度在0.95以上,同時滿足規(guī)范規(guī)程和設計要求。路基坡腳位置應設置排

水溝。對在道路運行期間可能出現的路面不均勻沉降問題,建議對其進行長期監(jiān)測。

道路北側為場平地塊1場平標高與道路設計標高基本一致,建議道路與場平同步進行。

2、K0+520?K0+850填方段:

該段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位于斜坡地帶。根據設計方案,該段設計標高為285.40-

296.90m,地面標高261.30?297.40m,為填方路基段,最大填方高度22.10m,位于K0+680。

該段線路覆蓋層為殘坡積粉質粘土、素填土,下伏基巖為侏羅系沙溪廟組砂巖、泥巖。沿線

未發(fā)現滑坡、崩塌、危巖、泥石流、地下采空區(qū)等不良地質現象。

①K0+520?K0+680段(代表剖面6-6'?7-7'):該段線路覆蓋層為殘坡積粉質粘土,

土層較薄,地形較陡,地形坡角10°?20°。若按設計坡率放坡可能會發(fā)生滑移破壞,威脅

擬建道路的安全。在外部條件的影響下可能會滑移破壞或者邊坡變形導致道路裂縫破壞,建

議按設計方案在坡角設置擋墻支擋,以中風化基巖作基礎持力層,設計參數建議參考表4.

由于道路回填高度較高,回填前應對清除至基巖中等風化層,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作

為填料,建議選用不易風化的片石、塊石或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材料作為路基底部;路基

施工時建議分層鋪筑,分層夯實碾壓,壓實度在0.95以上,同時滿足規(guī)范規(guī)程和設計要求。

路基坡腳位置應設置排水溝。對在道路運行期間可能出現的路面不均勻沉降問題,建議對其

進行長期監(jiān)測。

道路北側為場平地塊1場平標高與道路設計標高基本一致,建議道路與場平同步進行。

②K0+680?K0+800段(代表剖面9-9'?10-10'):該段線路覆蓋層為殘坡積粉質粘土

及素填土,填土土層較厚,地形較平緩,地形坡角2°?16°,且局部地形呈“凹”狀,因

此按設計方案放坡,即進行分階放坡回填,第一階坡率1:1.5,臺階高度為8.0m;第二階坡率

7

1:1.75,臺階高度為10.0m;第三階及以上坡率1:2.0,臺階高度為10.0m,臺階邊坡之間設置

寬度不小于2.0m的平臺,并對邊坡坡面采取格構護面,坡角設置矮擋墻,植草綠化。回填后

邊坡整體穩(wěn)定。同時建議由于道路回填高度較高,回填前應對清除至基巖中等風化層,選用

級配較好的粗粒土作為填料,建議選用不易風化的片石、塊石或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材料

作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時建議分層鋪筑,分層夯實碾壓,壓實度在0.95以上,同時滿足規(guī)

范規(guī)程和設計要求。路基坡腳位置應設置排水溝。對在道路運行期間可能出現的路面不均勻

沉降問題,建議對其進行長期監(jiān)測。

道路北側為場平地塊1場平標高與道路設計標高基本一致,建議道路與場平同步進行。

③K0+800?K0+850段(代表剖面11T1'):該段主要位于一處棄土場范圍內,現堆填

最大高度約26m,填料為粉質粘土及砂巖碎塊石,為隨意堆填,未進行任何夯實或底部清淤

處理,由于該棄磴場的填土邊坡高度較高且坡度較陡,易發(fā)生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破壞。由

于該棄土在回填時未進行任何夯實或底部清淤處理,因此建議對該部分填土進行強夯處理,

壓實度在0.95以上。

擬建道路在該段為半挖半填地段,道路右側為填方段,由于地形較平緩,按設計方案回

填后,邊坡整體穩(wěn)定;道路左側為挖方段,且整體位于填土范圍內,建議按1:1.50的坡率開

挖。

3、K0+850?K0+950挖方段:

該段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地面高程293.456-316.805m,設計高程288.865-297.653m,

為挖方段,最大挖方高度15.48m,位于K0+900處。

該路段按設計標高場平后,將在道路兩側形成挖方邊坡,邊坡為巖質邊坡,巖體以泥巖

為主,按巖體結構類型、結構面發(fā)育特征、主要結構面與邊坡坡向組合關系及巖體完整性,

并結合《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確定該邊坡巖體類型為III類,邊坡安

全等級為一級。該段邊坡巖體等效內摩擦角建議55°。

由于道路先于場平施工,因此道路右側邊坡為永久邊坡,按設計方案分臺階放坡,邊坡

每階高8m,坡率為1:1.0;道路左側與場平相接,邊坡為臨時邊坡,按直立開挖計算。

對該段挖方邊坡進行赤平投影圖分析如下:

8

1,巖層產狀:160。46。1.裳層產樹16爐46。

2」螺睇產於3付280°2.1曼襄僚面產狀:3儼280。

3,破顛鏟狀;275sN7『3.n螂髓產狀:275s/秒

4.獻產於53。Z4f《邊財狀:233。Z9『

圖2.7-4K0+850-K0+950段挖方邊坡赤平投影圖

右側邊坡:根據巖質邊坡赤平投影圖分析5.1-4可知:II組裂隙傾向與邊坡相反,對邊

坡穩(wěn)定性影響??;I組裂、巖層傾向與邊坡大角度相交,對邊坡穩(wěn)定性小。邊坡穩(wěn)定性主要

受自身強度控制,因此邊坡開挖后邊坡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道路放坡開挖后將會最高約1548m的

巖土質混合邊坡,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巖體類型為III類,等效內摩擦角暫取55。,巖體破裂

角取理論破裂角60。和外傾面較小值,即60%

左側邊坡:根據巖質邊坡赤平投影圖分析5.1-4可知:II組裂隙與邊坡垂直,對邊坡穩(wěn)

定性影響??;1組裂隙、巖層傾向與邊坡大角度相交,對邊坡穩(wěn)定性小。邊坡穩(wěn)定性主要受

自身強度控制,因此邊坡直立開挖后邊坡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左側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巖體類

型為III類,等效內摩擦角暫取55。,巖體破裂角取理論破裂角60。和外傾面較小值,即16。。

該路段兩側挖方邊坡可采用分階放坡處理,第一階0?8m,坡率1:1.0,第二階8?15m,

坡率1:1,每階之間設置2m平臺,坡面采用格構護坡,坡頂修建截水溝,坡腳修建排水溝

及矮擋墻。

4、K0+950?K1+020填方段(代表剖面15T5'?16-16'):

該段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位于斜坡地帶。根據設計方案,該段設計標高為295.62?

300.06m,地面標高286.40?306.60m,為填方路基段,最大填方高度19.1m,位于K1+180右

側。

該段線路覆蓋層為殘坡積粉質粘土,斜坡處較薄,下伏基巖為侏羅系沙溪廟組砂巖、泥

巖。沿線未發(fā)現滑坡、崩塌、危巖、泥石流、地下采空區(qū)等不良地質現象。

該段道路左側地形較平緩,地形坡角一般2°?18°;右側較陡,坡角20°?25°,因

此按設計方案回填后,若按設計坡率放坡可能會發(fā)生滑移破壞,威脅擬建道路的安全。在外

部條件的影響邊坡易發(fā)生滑移破壞。建議在坡腳原始地面開挖成臺階狀,采用擋土墻支擋,

9

以中等風化基巖為持力層。

路基回填前應對清除至基巖中等風化層,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作為填料,建議選用不

易風化的片石、塊石或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材料作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時建議分層鋪筑,

分層夯實碾壓,壓實度在0.95以上,同時滿足規(guī)范規(guī)程和設計要求。路基坡腳位置應設置排

水溝。對在道路運行期間可能出現的路面不均勻沉降問題,建議對其進行長期監(jiān)測。

道路北側為場平地塊1場平標高與道路設計標高基本一致,建議道路與場平同步進行。

5、K1+020?K1+340填方段(代表剖面17-17'?21-21'):

該段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位于斜坡地帶。根據設計方案,該段設計標高為306.60?

309.29m,地面標高288.20?313.30m,為填方路基段,最大填方高度20.1m,位于K1+160。

該段線路覆蓋層為殘坡積粉質粘土,斜坡處較薄,下伏基巖為侏羅系沙溪廟組砂巖、泥

巖。沿線未發(fā)現滑坡、崩塌、危巖、泥石流、地下采空區(qū)等不良地質現象。

該段道路左側地形較平緩,地形坡角一般2°?15°,局部地形較陡,地形坡角約20°,

按設計方案分臺階放坡后在坡角采用擋土墻支檔,建議在坡腳原始地面開挖成臺階狀,擋土

墻以中等風化基巖為持力層。

路基回填前應對清除至基巖中等風化層,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作為填料,建議選用不

易風化的片石、塊石或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材料作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時建議分層鋪筑,

分層夯實碾壓,壓實度在0.95以上,同時滿足規(guī)范規(guī)程和設計要求。路基坡腳位置應設置排

水溝。對在道路運行期間可能出現的路面不均勻沉降問題,建議對其進行長期監(jiān)測。

道路北側為場平地塊1場平標高與道路設計標高基本一致,建議道路與場平同步進行。

2.7.3半環(huán)路

半環(huán)路位于整個萬州北站的正對面,起終點均接高鐵站車庫入口,道路呈半圓環(huán),道路

全線長823.995m,最小圓曲線半徑80m,最小緩和曲線長度25m。標準路幅寬度24m,設計

為城市主干道。

1、K0+000?K0+400填方段:

根據設計方案,該段設計標高為319.497?335.545m,地面標高307.59?325.80m,為填

方路基段,最大填方高度30.8m,位于K0+160。該段線路覆蓋層為殘坡積粉質粘土,土層較

薄,下伏基巖為侏羅系沙溪廟組砂巖、泥巖。沿線未發(fā)現滑坡、崩塌、危巖、泥石流、地下

采空區(qū)等不良地質現象。

該段道路整體地形較平緩,地形坡角一般2°?15°,除K0+200?K0+320段為一處山

體,地形較陡,地形坡角10°?20°。由于該段道路兩側與場平1、2號地塊相接,且道路

10

高程與場平設計高程相差小,形成的邊坡高度在1.0?2.0,建議采用矮擋墻支護,以壓實填土

為持力層。

由于道路先于場平施工,因此道路兩側會形成高填方臨時邊坡。由于道路沿線多位溝谷

地形,中間低,兩側高,回填邊坡產生整體滑動的可能性較小。建議采用分階放坡回填,每

階高8m,第一階坡率1:1.5;第二階坡率1:1.75;第三階及以下坡率1:2.0,兩階邊坡之間設

置寬度不小于2.0m的平臺。

路基回填前應對清除至基巖中等風化層,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作為填料,建議選用不

易風化的片石、塊石或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材料作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時建議分層鋪筑,

分層夯實碾壓,壓實度在0.95以上,同時滿足規(guī)范規(guī)程和設計要求。路基坡腳位置應設置排

水溝。對在道路運行期間可能出現的路面不均勻沉降問題,建議對其進行長期監(jiān)測。

2、K0+400?K0+630填方段:

根據設計方案,該段設計標高為319.497?330.295m,地面標高307.60?323.30m,為填

方路基段,最大填方高度13.4501,位于1(0+440。該段線路覆蓋層為殘坡積粉質粘土,土層較

薄,下伏基巖為侏羅系沙溪廟組砂巖、泥巖。沿線未發(fā)現滑坡、崩塌、危巖、泥石流、地下

采空區(qū)等不良地質現象。

由于擬建道路左側為場平2號地塊,右側為一區(qū)、二區(qū)的場平1號地塊,且場平高程與

道路高程相近,形成的邊坡高度小,一般1.0~3.0叫建議采用矮擋墻支護,以壓實填土為

持力層。

該段道路整體地形較平緩,地形坡角一般2°?5°,按設計方案回填邊坡整體穩(wěn)定。由

于道路先于場平施工,因此道路兩側會形成高填方臨時邊坡。建議采用分階放坡回填,每階

高8m,第一階坡率1:1.5;第二階坡率1:1.75;第三階及以下坡率1:2.0,兩階邊坡之間設

置寬度不小于2.0m的平臺。并對邊坡坡面采取格構護面,坡角設置矮擋墻,植草綠化。同時

由于道路回填高度較高,回填前應對清除至基巖中等風化層,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作為填

料,建議選用不易風化的片石、塊石或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材料作為路基底部;路基施工

時建議分層鋪筑,分層夯實碾壓,壓實度在0.95以上,同時滿足規(guī)范規(guī)程和設計要求。

3、K0+630-K0+765.200挖方段:

該段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地面高程293.456-316.805m,設計高程288.865?297.653m,

為挖方段,最大挖方高度15.48m,位于K0+900處。

該路段按設計標高場平后,將在道路兩側形成挖方邊坡,邊坡為巖質邊坡,巖體以泥巖

為主,按巖體結構類型、結構面發(fā)育特征、主要結構面與邊坡坡向組合關系及巖體完整性,

11

并結合《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確定該邊坡巖體類型為III類,邊坡安

全等級為一級。該段邊坡巖體等效內摩擦角建議55°。

由于道路先于場平施工,因此道路兩側邊坡為臨時邊坡,按直立開挖考慮。

對該段挖方邊坡進行赤平投影圖分析如下:

圖2.7-6K0+630-K0+765.200段左右兩側挖方邊坡赤平投影圖

右側邊坡:根據巖質邊坡赤平投影圖分析5.2T可知:II組裂隙傾向與邊坡呈小角度

相交,對邊坡穩(wěn)定性影響大;I組裂、巖層傾向與邊坡大角度相交,對邊坡穩(wěn)定性小。邊

坡穩(wěn)定性主要受H組裂隙面控制,因此邊坡開挖后邊坡易發(fā)生掉塊現象。道路放坡開挖后

將會最高約15.48m的巖土質混合邊坡,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巖體類型為HI類,等效內摩

擦角暫取55。,巖體破裂角取理論破裂角60。和外傾面較小值,即60。。

左側邊坡:根據巖質邊坡赤平投影圖分析5.2T可知:II組裂隙傾向與邊坡方向相反,

對邊坡穩(wěn)定性影響??;I組裂隙、巖層傾向與邊坡大角度相交,對邊坡穩(wěn)定性小。邊坡穩(wěn)定

性主要受巖體自身強度控制,由于邊坡開挖高度較高,因此邊坡直立開挖后邊坡可能出現掉

塊現象。左側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巖體類型為III類,等效內摩擦角暫取55。,巖體破裂角取

理論破裂角60。和外傾面較小值,即60°o

該路段兩側挖方邊坡可采用分階放坡處理,第一階0?8m,坡率1:1.0,第二階8?15m,

坡率1:1,每階之間設置2m平臺,坡面采用格構護坡,坡頂修建截水溝,坡腳修建排水溝

及矮擋墻。

2.7.4場平地塊1

由于本次平場后于周邊道路的建設計劃,土石方應扣除道路侵入平場的邊坡土方量,即

扣除挖方28442m3,填方48085711?,減去扣除的土方后,本次設計1#地塊面積73170n?,

挖方量16693m3,填方量286460m3。地面有一定起伏,表層覆蓋層較薄,無滑坡等不良地質

現象,整體穩(wěn)定。

計算地塊1的土石比:

12

土體平均厚度:2.0m,地表面積72197m:挖方體積9737m土方體積=72197*2.0=144394

m3,石方體積=144394-9737=134657m3,土石=144394/134657=0.50:0.50。

場平1號地塊北側與站前大道相接,東側及南側與天子湖大道相接,西側與半環(huán)路相接,

由于本次平場后于周邊道路的建設,按設計標高長坡后,場地四周形成的邊坡高度均較小,

一般在L0~3.0m,可按放坡處理或采用矮擋墻支檔,以壓實填土或基巖為持力層。由于場地

1#地塊的整平坡坡較陡且回填高度較高,在剖面41-4「附近,由于該段南側天子湖大道為挖

方區(qū),道路整平后直接位于基巖面上,且北側都是填方區(qū)。高回填,并且?guī)r土界面較陡,填

方前緣無阻滑土體,因此該部分易發(fā)生沿巖土界面的滑移破壞。本次計算沒有考慮時間、施

工及未來車核載等因素,在外部條件的影響邊坡易發(fā)生滑移破壞。建議對該區(qū)域內的場平邊

坡,采用擋土墻支擋,以中等風化基巖為持力層。

按設計場平標高整平后,場平1號地塊的填方高度為25.60m,由于填方高度大,建議回

填前應對清除至基巖中等風化層,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作為填料,建議選用不易風化的片

石、塊石或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材料作為路基底部;施工時建議分層鋪筑,分層夯實碾壓,

壓實度在0.95以上,同時滿足規(guī)范規(guī)程和設計要求。建議對場地現有的高填方地區(qū)的土體做

強夯處理,要求壓實度在0.95以上。

4.7.5場平地塊2

由于本次平場后于周邊道路的建設計劃,土石方應扣除道路侵入平場的邊坡土方量,即

扣除挖方52467m3,填方65621m3,減去扣除的土方后,本次設計2#地塊面積43525m2,

挖方量117586m3,填方量158716m3。地面有一定起伏,表層覆蓋層較薄,無滑坡等不良地

質現象,整體穩(wěn)定。

計算地塊2的土石比:

土體平均厚度:2.0m,地表面積46645m2,挖方體積142109m3,土方體積

=46645*2.0=93290m3,石方體積=142109-93290=48819m3,土石=93290/48819=0.65:0.35□

場平1號地塊北側與站前大道相接,東側、南側及西側與半環(huán)路相接,由于本次平場后

于周邊道路的建設,按設計標高長坡后,場地四周形成的邊坡高度均較小,一般在1.0~3.0m,

可按放坡處理或采用矮擋墻支檔,以壓實填土或基巖為持力層。

按設計場平標高整平后,場平1號地塊的填方高度為17.80m,由于填方高度大,建議回

填前應對清除至基巖中等風化層,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作為填料,建議選用不易風化的片

石、塊石或砂、礫等透水性較好的材料作為路基底部;施工時建議分層鋪筑,分層夯實碾壓,

壓實度在0.95以上,同時滿足規(guī)范規(guī)程和設計要求。

13

5巖體設計參數

根據本次試驗結果,并參考鄰近場地的巖、土測試資料,本工程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

參數建議值見表4.141。

表4.1.4-1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

強風

素填土中風化強風化中風化

巖土名稱粉質粘土化砂

(壓實填土)砂巖建泥巖

石M-I

天然*2019.5/25.20/25.0

重度KN/m3

飽和*2219.9/25.50/25.20

抗壓強度標準天然///28.92/6.38

值(MPa)飽和///22.13/3.95

巖體抗拉強度KPa///448/160

地基承載力特征

KPa/*150(可塑)*4009543.6*3002105.4

*5(天然)*27.39(天然)

內聚力KPa/1368/516

*3(飽和)*17.55飽和)

*25(天然)*14.57(天然)

內摩擦角o/36.90/30.88

*23(飽和)*11.73(飽和)

巖體理論破裂角o///63/60

變形模量MPa2809.251027.47

彈性模量MPa///3232.43/1248.83

泊松比(M)///0.21/0.35

基底摩擦系數/*0.25*0.25*0.30*0.55*0.30*0.40

M30砂漿與巖石

極限粘結強度標KPa///*800/*360

準值

水平抗力系數MN/m3///*380/*60

水平抗力系數

MN/m4*6*14*180*100/

的比例系數

巖層層面內摩擦角標準值:①=*11°;巖層層面粘聚力標準值:C=*18Kpa;

I組裂隙面內摩擦角標準值:①=*20°;I組裂隙面粘聚力標準值:C=*55Kpa;

II組裂隙面內摩擦角標準值:①=*18°;II組裂隙面粘聚力標準值:C=*40Kpa;

基坑臨時開挖坡率值:填土按1:1.25(高寬比),強風化基巖按1075(高寬比),中等風化

基巖按1030(高寬比)

備注:表中帶“*”者為經驗值

根據地勘補勘說明,場平及基礎設施三區(qū)工程按設計方案采用逆向臺階放坡回填的施工

14

方式,則壓實填土與基巖面參數取C=3KPa,6=23°。

6.邊坡防護設計方案

6.1擋墻類型分布

本工程邊坡支擋結構類型有懸臂式擋墻、扶壁式擋墻、衡重式擋墻、重力式擋墻、及板

肋式錨桿擋墻等六種類型。各擋墻選用型式如下表:

表6-1擋墻結構型式

編號樁號范圍長度(m)擋墻類型

1#擋墻天子湖大道K0+407.975-K0+557.1左側138.6懸臂(扶壁式)擋墻

2#擋墻天子湖大道K0+407.975?K0+560右側162.9懸臂(扶壁式)擋墻

3#擋墻天子湖大道B匝道K0+082.1-K0+228.32右側216.8路堤衡重式擋墻

4#擋墻天子湖大道K0+575-K0+680右側106護腳墻

5#擋墻天子湖大道K1+040-K1+092.5右側52.5路肩衡重式擋墻

6#擋墻天子湖大道K1+105-K1+320右側235.2衡重式路肩墻

9#擋墻半環(huán)路K0+050.734?K0+212.6左側161.9懸臂(扶壁式)擋墻

10#擋墻半環(huán)路K0+050.734?K0+212.6右側161.9懸臂(扶壁式)擋墻

11#擋墻天子湖大道K0+906-K0+966右側61.2路堤重力式擋墻

衡重式+仰斜式擋墻

12#擋墻天子湖大道K1+320-K1+340右側22

基礎+錨索框格梁

6.2擋墻設計說明

(1)懸臂(扶壁式)擋墻:擋墻高度大于6m采用扶壁式擋墻。擋墻為C30鋼筋混凝土

結構?;茁裆?.5m。擋墻臨時開挖坡比為土層1:1。擋墻基底1m范圍內采用級配碎石換填。

擋墻坡腳設置排水溝。擋墻墻頂設置護欄。

(2)衡重式(重力式)擋墻:擋墻為C20混凝土結構。基底埋深不小于1m,且應滿足

襟邊寬度下置于中風化基巖0.5m。擋墻坡腳設置排水溝。擋墻墻頂設置護欄。(其中11#重

15

力式擋墻:基底位于土層時,采用級配碎石換填至管線底標高。施工時,先施工管線,在施

工擋墻;基底位于土層時,基底為管線開挖底標高下0.5m。)

(3)衡重式+仰斜式擋墻基礎+錨索框格梁:

邊坡采用上部衡重式擋墻,下部采用仰斜式擋墻+錨索框格梁支護。上部衡重擋墻中錨

入2$28的HRB400錨桿鋼筋,長度為錨入中風化巖層不小于6m,錨入巖層中不小于1.5m,擋

墻與現狀地面線欠挖處采用C20碎原槽澆筑。錨孔孔徑130mm。錨桿位于土層段時外套6130mm

壁厚5mm的鋼管,且鋼管兩端伸入擋墻內1.5m、巖層各0.5m;錨桿位于土中段采用除銹、刷

瀝青船底漆、瀝青玻纖布纏裹其層數不少于二層方式進行防腐處理;對仰斜式擋墻采用錨索

框格梁加固措施,錨索為10束7束如15.2的HRB400預應力鋼絞線,間距為3.0(水平)*3.0(垂

直)m,錨索錨入破裂角內穩(wěn)定中風化巖層內不小于10m;錨桿錨入擋墻內長度不計彎折段長

度,彎折段長度為0.32m。錨孔直徑200mm。土層段采用鋼套管,鋼套管外徑197mm內徑180mm

壁厚6.5mm。施工時序:先施工下部錨索,再實施仰斜式擋墻及上部衡重式擋墻。仰斜式擋

墻與衡重式擋墻間采用植筋處理。

錨桿采用全粘結錨桿,錨孔用M30水泥砂漿注漿封閉,注漿壓力0.5Mpa。施工中應使錨

桿位于錨孔中部,砂漿保護層不少于25mm。錨孔水平方向孔距誤差不應大于20mm,垂直方

向孔距誤差不應大于20mm;錨桿孔深不應小于設計長度;宜超過設計長度0.5m;鉆孔后應將

孔清理干凈,并用壓風機吹干,成孔后及時放置錨桿、灌漿,間隔時間不得大于6天。

本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