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文言文考點梳理_第1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文言文考點梳理_第2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文言文考點梳理_第3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文言文考點梳理_第4頁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文言文考點梳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文言文考點梳理

【原文及譯文】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d)

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苞)船,從口入。初

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埃▂dn)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qiGnm6)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

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tid。),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d。)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

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人來此絕境,不復

出焉,遂(su1)與外人間(jiCin)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

人一一為(w。i)具言所聞,皆嘆惋(wdn)。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

日,辭去。此中人語(yCi)云:"不足為(w8i)外人道也?!?/p>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jDn)下,詣(y〕)太守,說如

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l),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

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

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

有別的樹,花草鮮嫩而美麗,墜落的花瓣繁亂交雜,他對此感到非常詫異,繼續(xù)

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

好像有光。漁人便下了他的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

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土地平坦

寬廣,房屋排列整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

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

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孩子們都神情愉快,自

得其樂。

(那里的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作

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又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

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同縣的人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

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xiàn)在是第幾世皇帝,竟然不知道

漢朝,(至于)魏國、晉朝就更不用說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

了他們。(聽罷),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

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后,向村里人告辭。(臨別時)村里

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

號。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

前所做的記號,終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

但未能實現(xiàn)。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

文學常識: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號靖節(jié)先生,別號五柳

先生。生于東晉末期,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

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過幾任小官,由于不滿官場丑

惡,41歲時棄官回鄉(xiāng),歸隱田園,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傳世美談。他是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其詩自然質(zhì)樸,意味雋永。代表作有《歸去來兮

辭》《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

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公元421年,當時政治黑暗,軍閥割據(jù),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當

時陶淵明已歸隱多年,對于戰(zhàn)亂造成的苦難,有著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無法改

變現(xiàn)狀,也不愿干預這種現(xiàn)狀,只好借助創(chuàng)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一個與污濁黑暗

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短一ㄔ从洝肪褪?/p>

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

文言知識

1、同義詞

(1)、緣溪行、便扶向路:沿著,順著

(2)、便要(ydo)還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請。

(3)、悉如外人、咸來問訊、皆嘆惋、并怡然自樂:都

(4)、此中人語(yu)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說

(5)、便扶向路、遂與外人間隔:于是,就

2、古今異義

(1)、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

而結果不變,表示條件關系的連詞)

(2)、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對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稱呼)

(3)、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4)、水源(古義:溪水發(fā)源的地方;今義:指人們飲用的水)

(5)、鮮美(古義:鮮嫩美麗;今義:指食物新鮮美味)

(6)、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7)、不足(古義:不值得、不必;今義:不夠“注:今義也有不值得的意

思,例如:不足掛齒”)

(8)間隔(古義:隔絕;今義:兩個地方分隔開)

(9)、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

(10)、緣(古義:沿著;今義:緣故,緣分)

(11)、津(古義:渡口。指訪求、探求的意思。今義:唾液)

(12)、外人(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義:指沒有親友關系的人)

(13)、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14)、仿佛(古義: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今義:似乎,好

像)

(15)、開朗(古義:土地開闊;今義:樂觀,暢快多形容性格)

(16)、扶(古義:沿、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按著或把持著)

(17)、志(古義:做標記;今義:志氣,志向)

(18)、延(古義:邀請;今義:延伸,延長)

(19)、悉(古義:全,都;今義:熟悉)

(20)、咸(古義:全,都;今義:一種味道)

(21)、既(古義:已經(jīng);今義:關系連詞,既然)

(22)、尋(古義:隨即,不久;今義:尋找)

(23)、向(古義:以前的,舊的;今義:方向,對…)

(24)、果(古義:實現(xiàn);今義:果實,結果)

(25)、要(古義:邀請;今義:表示意愿)

3、詞類活用

(1)、盡(林盡水源):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失。

(2)、異(漁人甚異之):形容詞用為動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詫異。

(3)、前(復前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4)、窮(欲窮其林):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5)、焉(不復出焉):兼詞,“于之”,即“從這里”。

(6)、志(尋向所志/處處志之):做標記,名詞作動詞。

(7)、果(未果):名詞作動詞,實現(xiàn)

4、一詞多義

(1)、尋:①尋向所志(動詞,尋找)②尋病終(副詞“不久”)

(2)、舍:①便舍船(舍(sh3),動詞,離開。)②屋舍儼然(舍(sh

e),名詞,“房屋”)

(3)、中:①中無雜樹(“中間”)②晉太元中(“年間”)③其中往來

種作(“里面”)

(4)、志:①處處志之(動詞,“做記號”)②尋向所志(志,獨字譯為

做標記。與所連用,譯為:所做的標記。)

(5)、之:①忘路之遠近(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可譯為“的”)

②聞之,欣然規(guī)往(代詞,“這件事”)③處處志之(助詞,補足音節(jié),無意

義)④漁人甚異之(代詞,”這種景況〃)

(6)、為:①武陵人捕魚為業(yè)(讀w6i,動詞,作為)②不足為外人道也

(讀wei,介詞,對,向)

(7)、遂:①遂迷,不復得路(“最終”)②遂與外人間隔(“于是”)

(8)、向:①尋向所志(原來)②眈眈相向(對著)

(9)、得:①便得一山(得到,引申為看見)②得其船(得到,引申為找

到)

(10)、聞:①雞犬相聞(聽見)②聞有此人(聽說)

(11)、窮:①欲窮其林(形容詞做動詞,走到???盡頭)②窮冬烈風

(深)③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貧窮)

(12)、屬: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②神情與蘇、黃不屬(類似)③

屬(zhti)引凄異(連續(xù))④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咐)

(13)、其(1)欲窮其林:這(2)其中往來種作:代詞,代桃花源(3)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代詞,代自己

5、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熬摺蓖ā熬恪?,完全,詳盡。

文本探究

1.課文以什么為線索?怎樣劃分結構?

明確:課文以武陵漁人的行蹤為線索,按照發(fā)現(xiàn)桃林,進入桃源,出而復尋

的時間順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林的經(jīng)過。(開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的見聞。這是全文的重點部分,作

者正是借此寄托社會理想。第2段寫桃花源中寧靜安樂的生活環(huán)境。第3段寫

桃花源中淳樸的社會風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結局和尾聲。

2.作者為什么開頭結尾寫得簡略,中間寫得詳細?

明確:文章的詳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達的中心來決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

是通過桃花源的生活情狀來表現(xiàn)他的社會理想。反映廣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

活愿望的。所以中間部分要詳寫。開頭和結尾只跟故事的傳奇性質(zhì)有關,所以寫

得簡單。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

作者筆下的桃花源,虛構了這樣一種理想社會:這里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

資源豐富,風俗淳樸;這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社會平等,和平安寧。

4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樣的理想?

這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zhàn)爭的愿望,也是對當時社會

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但他又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只能是一種空想,

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5課文小結: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

在桃源的所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故事曲折

回環(huán)。它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內(nèi)容理解

1、第一段: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和沿途所見的美景第二段:總寫漁人的感

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社會風尚第三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家里做

客以及辭去的經(jīng)過第四段: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復得第五段:

寫桃花源無法找到

2、作者的愿望: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yè),彼此和睦相處

3、中心思想:表達作者對沒有剝削、沒有動亂、和平生活的向往,對平等和諧自

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4、桃花源是理想社會的原因:景色優(yōu)美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風俗淳樸,人人各

盡所能的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友好。

5、發(fā)現(xiàn)桃花源一一訪問桃花源一一離開桃花源一一再尋桃花源

【例題精講】

一、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第9課桃花源記

1.緣溪行:2.芳草鮮美:

3.漁人甚號之:—____4.欲去其林:__________

5.仿佛若有光:6.才通人:

7.屋舍儼然;8.桑竹之屬:

9.阡陌交通:10.悉如外人:

11.黃發(fā)垂髯:12.乃大驚:

13.便要還家]4.咸來問訊:

15.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6.遂與外人間隔______17.乃不知有漢;___________

18.無檢魏晉;__________19.為具言所聞:___________

20.延至其家:_______21.此中人t營云:_________________

22.不足為外人道也:23.便扶向路:

24.處處志之:25.及郡下:

26.詣太守:27.欣然規(guī)往:

28.未果;29.尋病終:

30.無問浮者:

一、文言文字詞翻譯

第9課桃花源記

1.沿著,順著2.新鮮美好3.對……感到驚異4.盡5.隱隱約約,形容看不

真切6.僅僅、只7.整齊的樣子8.類9.田間小路10.全,都H.老人小孩

12.于是,就

13.同“邀”,邀請14.全,都15.妻子兒女與人世隔絕的地方16.于是、

就隔絕、不通音訊17.竟然,居然18.不要說,更不必說19.對、向20.邀請

21.告訴22.值得23.沿著、順著先前的24.做記號25.到26.拜訪

27.打算,計劃28.實現(xiàn)29.隨即,不久30.渡

二、??颊骖}

2021楊浦

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6—9題(12分)

【甲】飲酒(其五)

結廬在入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記(節(jié)選)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

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

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

其往,尋向所志,遂謎,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6.下列選項錯誤的一項是()。(3分)

A.甲詩乙文的作者均為東晉大詩人陶淵明。

B.陶淵明,一名侃,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

C.陶淵明有“田園詩人”之稱,也是田園派鼻祖。

D.甲詩乙文均有感而發(fā),寫于作者辭官歸隱之后。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下面選項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

A.甲詩中的“心遠”“悠然”等詞語表現(xiàn)出詩人心境高遠、超凡脫俗的恬淡心境。

B.甲詩結句言盡而意無窮,隱約流露出作者歸隱后淡淡的悵惘與迷茫,令人回味。

C.乙文中“不足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謙虛低調(diào),不希望外人打擾的心理。

D.乙文末段劉子驥探尋未果的描述,更顯桃花源亦真亦幻,文章主旨也朦朧隱晦。

9.作者借甲詩表達對______生活的熱愛:借乙文表達對的理想社會的憧

憬,兩詩文都含蓄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3分)

【答案】

6.B

7.(源中人)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8.A

9.寧靜淡泊的田園和平安寧不滿

【解析】

6.B選項中,陶淵明,一名潛。

7.注意補充主語一一源中人,重點實詞“乃”譯為“竟然”。

8.選項B“悵惘與迷?!北硎鲥e誤。陶淵明寫作《飲酒》時的心境應是悠閑自得和寧靜

安詳。選項C“謙虛低調(diào)”表述有誤。選項D“劉子驥探尋未果”,表述有誤,應為“規(guī)

往”。

9.甲詩表現(xiàn)了作者悠閑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抒發(fā)了作者寧靜安

詳?shù)男膽B(tài)和閑適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乙文反映了人民厭惡戰(zhàn)爭的態(tài)

度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現(xiàn)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

2021虹口

(二)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第6—9題(12分)

【甲】桃花源記(節(jié)選)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

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乙】醉翁亭記(節(jié)選)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

之心而寓之酒也。

6.甲文作者是(朝代)的陶淵明,乙文的作者是宋朝的0(2分)

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

8.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描寫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淳樸的社會風尚。

B.【乙】文交代了滁州地理環(huán)境后,由遠及近,逐步推出主景醉翁亭。

C.【甲】文是作者被貶時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提拔擔任滁州太守時的作品。

D.【甲】【乙】兩文都是作者意外發(fā)現(xiàn)的美景,都展現(xiàn)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9.【甲】【乙】兩段選文都提到的“樂”,含義是否相同?請具體分析。(4分)

【答案】

6.東晉歐陽修(1+1分)

7.一眼望去,樹木茂盛而幽深秀麗的,是瑯珊山。(3分,關鍵詞“蔚然、深秀、

者……也”)

8.B(3分)

9.不一樣。甲文是指桃花源中的人對于寧靜、幸福的生活感到快樂。(2分)乙文是指

作者寄情山水的快樂。(2分)

【解析】

6.本題是對課內(nèi)重點文言文的文學常識的考查,難度系數(shù)不高,重點記憶課內(nèi)文言文

的作者的字、號、朝代以及作品。

7.本題是對課內(nèi)文言文的重點語句的翻譯,要注意重點實詞的翻譯、句式,重點把

“蔚然、深秀以及者……也”翻譯出來,課下把文言文翻譯好好記憶。

8.本題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的考查,重點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細節(jié)分析。A選項中的“淳樸

的社會風尚”是后文桃花源人“各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體現(xiàn)出來的,選文并

沒有體現(xiàn),所以錯誤。C選項中【乙】文中作者是被貶謫并不是被提拔,所以錯誤。D

選項中【甲】文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而【乙】文中是作者所處的真實的社會,并

不是理想的,所以錯誤。所以選項選B。

9.本題是對文章中心的考查,結合文章內(nèi)容可以看出【甲】文中的樂是“怡然自樂”,

是對寧靜、幸福生活的快樂。【乙】文中的樂是“山水之樂”,是作者寄情山水的快

樂。

[三](15分)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陶淵明《桃花源記》(節(jié)選)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

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節(jié)選)

14.解釋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豁然開朗豁然:(2)阡陌交通交通:

(3)悉如外人悉:(4)泉香而酒冽洌:

(5)雜然而前陳者陳:

15.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桃花源記》選段已用“〃”分為兩個層次,請分別概括其內(nèi)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兩段選文分別反映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請簡要概括。(4分)

《桃花源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14.(5分)(1)開闊敞亮的樣子(2)交錯相通(3)完全,都(4)清

澈(5)擺開,撰放,陳列(共5分。每小題1分)15.(4分)(1)土地平坦空闊,

房屋整整齊齊。(2)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共4分。每小題2分。意思對

即可)16.(2分)①漁人發(fā)現(xiàn)并進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共2分。每點1

分)17.(4分)《桃花源記》:生活和平安寧,百姓怡然自樂?!蹲砦掏び洝罚禾较?/p>

和,與民同樂。(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靜安(青浦)區(qū)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8-9題(8分)

桃花源記(節(jié)選)

①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

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

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②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

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

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8.桃花源是(姓名)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選文主要表現(xiàn)了它作為理想社會的以下

特點:

(1)(2)(5分)

9.下列語句中不能反映出“桃花源與世隔絕”的是()(3分)

A.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B.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C.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三)閱讀下文,完成8-9題(8分)

8.陶淵明(1分)

⑴生活環(huán)境寧靜幸福(2)社會風尚淳樸/人們熱情好客,和睦相處(4分)

9.B(3分)

奉賢區(qū)

(三)閱讀下文,完成8——10題(8分)

桃花源記(節(jié)選)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

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

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

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

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8、本文的作者是東晉大詩人(人名)。初中階段我們還學過與本文文體相同

的課文《》。

9、從引文看,漁人的經(jīng)歷是:(2分)

進入桃花源一一————辭別村中人一一臨別受叮囑

10、本文描繪了一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表達了作

者o

8陶淵明(1分)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登泰山記等)(1分)

9.見源中美景(1分)受熱情招待(1分)

10.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4分)

《小石潭記》

【原文及譯文】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

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崛,為巖。青樹翠

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

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

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參考譯文】

從小山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成林的竹子,聽到了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

玉佩、玉環(huán)碰撞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很喜歡它??撤ブ褡娱_出道路,往下見到了

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

卷過來露出水面,形成了小石礁,小島嶼,小石壘,小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

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托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

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

捷,好像和游覽的人逗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長蛇爬行那樣彎

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

不能知道它(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邊上,四下里竹子和樹木包圍著,靜悄悄得沒有其他人,(令人

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由于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呆

得太久,于是記下了這番景致離開了。

同游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guī)е煌サ?,有姓崔的兩個年輕

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作家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一公元819年H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xiàn)山西運

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

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

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

【寫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

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后,為排解內(nèi)心的憤懣之情,

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fā)自己的不幸遭遇,

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記》中作者這

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余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寫成。

【文章主題】

本文通過對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的細致描寫,借景抒情,抒發(fā)了作者因被

貶官后內(nèi)心產(chǎn)生的無法排遣的憂傷、憤懣之情,以及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文言現(xiàn)象】

★重點實詞

(1)隔篁竹篁竹:竹林⑵水尤清冽尤:格外

(3)為抵±£:水中的高地(4)潭中魚可百許頭可:大約許:用在數(shù)

詞后表示約數(shù)

(5)怡然不動怡然:呆呆的樣子(6)俶爾遠逝俶爾:忽然

(7)往來翕忽翕忽:輕快,敏捷(8)悄愴幽邃幽邃:幽深極了

(9)崔氏二小生小生:年輕人(10)蒙絡搖綴蒙:覆蓋絡:纏繞綴:下

(H)參差披拂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披拂:隨風飄蕩的樣子

(12)日光下澈澈:穿過、透(13)明滅可見明滅:或隱或現(xiàn)

(14)不可久居居:停留

★一詞多義

(1)樂:①心樂之以……為樂②似與游者相樂逗樂

⑵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②不可久居能夠

(3)清:①水尤清冽清涼②以其境過清凄清

⑷環(huán):①如鳴珊I環(huán)玉環(huán)②四面竹樹環(huán)合環(huán)繞

(5)從: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②隸而從者跟從

(6)以:①以其境過清因為②卷石底以出而③全石以為底

★詞類活用

⑴使動用法

凄神寒骨:凄,在文中意思為使……感到凄涼;寒,在文中意思為使……感到寒

(2)意動用法

心樂之:樂,在文中意思為以……為樂

(3)形容詞作動詞

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在文中意思為靠近

(4)名詞作狀語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在文中意思為向西

②下見小潭:下,在文中意思為向下

③皆若空游無所依:空,在文中意思為在空中

④日光下澈:下,在文中意思為向下

⑤俶爾遠逝:遠,在文中意思為向遠處

⑥潭西南而望:西南,在文中意思為向西南

⑦斗折蛇行:斗,在文中意思為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在文中意思為像蛇(爬行)

那樣

⑧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在文中意思為像狗的牙齒一樣

★句子翻譯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珊I環(huán),心樂之。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像掛在身上的玉琳I、

玉環(huán)相互碰撞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很是高興。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

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中游魚大約有一百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有。陽光直照水底,

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游去了,來來往往,輕

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樂似的。

3.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四下里竹子樹林包圍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徹骨,寂

靜極了,幽深極了。

4.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因為這地方過于凄涼,不能長時間地停留,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

5.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

[拓展探究]

1.說說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點,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

感受是什么?

答:課文是按照游覽的順序來寫的,依次是:發(fā)現(xiàn)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一一小潭源流

——潭中氣氛。小石潭的特點:幽靜。作者對小石潭的整體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

涼。

2.文章通過描寫小石潭的景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游覽小石潭,觸景生情,由樂轉(zhuǎn)悲,表現(xiàn)被貶后孤寂、悲涼的思想感情。

3.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從哪幾個方面寫小石潭的特點?

答: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從四個方面寫小石潭的特點:(1)水特別清澈;(2)以

整塊的石頭為底;(3)潭岸巖石形狀各異;(4)岸邊綠樹翠蔓極其茂盛,秀麗多姿。

4.文章第二段對游魚進行了描寫,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答: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潭水的清澈,表現(xiàn)出作者愉悅的心情。

5.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從哪些內(nèi)容可以看出來?

答:由樂到憂,從“心樂之””似與游者相樂”可以看出樂;從“凄神寒骨,悄愴幽

邃”可看出憂。

6.如果要開發(fā)小石潭作為旅游景點,請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抓住景物特點,為小石潭寫一

個簡介。

答:全石為底、潭水清澈、游魚活潑、源流曲折、環(huán)境凄清。

7.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樂而悲,你如何看待他這種以物喜,以己悲的憂樂觀?

答:我認為作者的這種憂樂觀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心胸豁達,樂觀向上,積極面對

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示例二:我能夠理解作者的這種憂樂觀。人生遭遇挫折,加上

外圍環(huán)境的凄涼,難免會產(chǎn)生悲傷的情緒,這是人之常情。(表明觀點,言之有理即

可)

8.閱讀第一段,說說“伐竹取道”對表現(xiàn)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點的作用。

答:①表明作者被悅耳水聲吸引,產(chǎn)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內(nèi)心之“樂”;②表

明小石潭無路可通、人跡罕至,側(cè)面寫出其環(huán)境幽僻的特點。

9.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

解?

答: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

苦是他感情的主調(diào),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

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10.結合選文,談談你對“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理解。

答:“一切景語皆情語”即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寫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選文中作者

眼前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為其內(nèi)心“悄愴”。

【例題精講】

二、相關閱讀訓練

(-)基礎鞏固練習

【文學常識】

1.填空題:本文作者,代家、家,改革失敗后,

被貶為永州司馬,所作八篇山水游記,合稱《》。

柳宗元;唐;文學;思想;永州八記

【積累運用】

1.解釋句中加粗的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走)(2)伐竹取道(砍伐)

(3)水尤清冽。(格外)(4)近岸(靠近)

(5)為抵,為嶼(水中高地)(小島)(6))青樹翠蔓(藤蔓)

(7)蒙絡搖綴(纏繞)(連接)(8)參差披拂(隨風瓢散)

(9)下見小潭,(通“現(xiàn)”露出)(10)皆若空游無所依(在空

中)

(11)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左右)(12)日光下澈(照射)

(13)怡然不動(呆呆的)(14)俶爾遠逝(忽然)

(15)往來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16)斗折蛇行(前行)

(17))其岸勢犬牙差互(形狀)(18)不可知其源(源頭)

(19)四面竹樹環(huán)合(環(huán)繞包圍)(20)悄愴幽邃(憂傷的樣子)

(21)以其境過清(冷清)(22)不可久居(停留)

(23)乃記之而去(離開)(24)隸而從者(跟著)

2.結合語境,解釋多義詞。)

清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清澈)樂聞水聲,如鳴珊I環(huán),心樂之。(以…為

樂)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冷清)似與游者相樂。逗樂)

可潭中魚可百許(大約)游皆若空游無所依。(游動)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能)同游者:吳武陵(游玩)

為全石以為底(當作)以卷石底以出(而)

為抵,為嶼(成為)以其境過清(因為)

或異二者之為(兩種行為)全石以為底(把)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是)從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介詞)

為天下唱(替)隸而從者(跟從)

乃乃記之而去(于是)差參差披拂(長短不一)

乃不知有漢(竟)岸勢犬牙差互(交錯)

3.詞類活用詞解釋: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2)聞水聲,如鳴珊I環(huán),心樂之(以……為樂)

(3)皆若空游無所依。(在空中)

(4)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像北斗一樣,像蛇一樣)

(5)其岸勢犬牙差互(像狗牙)

(6)寂寥無人,凄神寒骨(使…凄涼)(使…寒冷)

4.通讀全文后,選用原文中的相關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與上文的“隔篁竹,四面竹樹環(huán)合”呼應,又為下文的“寂寥無

A_"埋下伏筆。

②既表現(xiàn)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語句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

依”。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東岸來觀賞景物的,這可從文中“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和“潭西南而望”兩個句子得到印證。

5、把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⑴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譯句:(潭邊)青翠的樹木藤蔓,(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

飄拂。

⑵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譯句:小石潭中大約有魚一百條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依靠。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譯句: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見)小溪像北斗星那樣曲曲折折,像蛇那樣蜿蜒前

行,忽明忽暗,忽隱忽現(xiàn)

(4)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譯句: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三、??颊骖}

2020遼寧

小石潭記

柳宗兀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琳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詆,為嶼,為螟,為巖。青樹翠蔓,蒙絡

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

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

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1)日光下撤(2)俶爾遠逝

12.下列句中加點的“為”與“為詆,為嶼,為噂,為巖。”的“為”意思相同的一項

是()(2分)

A.為宮室之美(《魚我所欲也》)

B.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C.行拂亂其所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D.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河中石獸》)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14.作者的情感由快樂變?yōu)槠嗫嗟脑蚴鞘裁矗浚ㄓ米约旱脑捀爬ǎ?分)

答案:

11.(1)穿透(2)忽然

12.D(句中的“為”指“作為”,A項中指“介詞,為了”;B項中指“向”;C項中指“行

為";D項中指“作為”,故選D項。)

13.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前行,時隱時現(xiàn)。

14.柳宗元遭貶,寄情山水,看到小石潭的美景,心情愉悅,但這種快樂是短哲的,一

經(jīng)小石潭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回答問題。(15分)

小石潭記/

柳宗兀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詆,為嶼,為嵋,為巖。青樹翠蔓,蒙絡

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動;,

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

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補寫出文中畫“”上的一句話。(1分)

11.解釋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水尤清冽冽:(2)斗折蛇行斗折:

(3)日光下澈澈:(4)悄愴幽邃悄愴:

12.疏通文中劃橫線句子的大意。(3分)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3.作者在第二段中寫游魚“皆若空游無所依”的作用是什么?(3分)

14.結合全文內(nèi)容,說說作者發(fā)現(xiàn)小石潭時的心情怎樣?游覽到最后心情又是怎樣?為

什么心情會有這樣的改變呢?(4分)

答案:

10.俶爾遠逝H.(1)寒冷;(2)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3)穿過,透,這

個意義現(xiàn)在寫作“徹”。(4)寂靜的讓人感到憂傷。

12.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冷清,不適合長時間停留,于是就記下了這里的景色離開了。

13.側(cè)面烘托潭水的清澈透明。

14開始心情愉悅(心樂之),被小石潭的美景所陶醉;最后心境仍然感到孤寂、悲涼。

因為美景只能取悅于一時,而作者被貶官的抑郁苦悶始終難以排遣,所以最終難免會落

寞、悲涼。(意思對即可)

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完成后面題目。(14分)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源I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詆為嶼,為崛為巖,青樹翠蔓,

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

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

記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記》)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

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橫,

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9.下面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2分)()

A.工見小潭日光王徹B.潭中魚亙百許頭明滅亙見

C.水尤清洌以其境過港D.噠其境過清卷石底以出

20.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稱贊《記承天寺夜游》是神品,寫景最妙,試作簡要的分

析。(2分)

21.甲文中,作者起初是“心樂之”,心情非常愉快,為什么在結尾卻說“不可久居”,

矛盾嗎,為什么?(3分)

22.甲乙兩文都寫于作者被貶期間,分別表達了柳宗元和蘇軾怎樣復雜的心情?(3

分)

【答案】

19.B

20.“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個字,

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感;用“藻谷交橫”四個字,來

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