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內鄉(xiāng)縣2023-2024學年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學期期中試卷(解析版)_第1頁
河南省內鄉(xiāng)縣2023-2024學年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學期期中試卷(解析版)_第2頁
河南省內鄉(xiāng)縣2023-2024學年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學期期中試卷(解析版)_第3頁
河南省內鄉(xiāng)縣2023-2024學年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學期期中試卷(解析版)_第4頁
河南省內鄉(xiāng)縣2023-2024學年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學期期中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春期期中八年級歷史鞏固與練習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兩大部分,滿分50分,考試時間50分鐘。請用鋼筆或圓珠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答在試卷上不得分。2.答卷前請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3.閉卷考試。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共20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代號涂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上。(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共20分)1.1949年6月19日毛澤東親筆致信著名愛國人士宋慶齡:“茲者全國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特派鄧穎超同志趨前致候,專誠歡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駕蒞平,以便就近請教,至祈勿卻為盼!……”這一舉動主要是為了()A.徹底打敗國民黨反動派 B.恢復新三民主義的主張C.團結民主派籌建新中國 D.實現向社會主義的過渡【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召開,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解放軍、各人民團體、各地區(qū)、各民族以及海外華僑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會議,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召開,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團結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籌建新中國,材料中的舉動主要是為了團結民主派籌建新中國,C項正確;1949年,毛澤東與朱德發(fā)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全軍“奮勇前進,堅決、干凈、徹底全部消滅一切敢于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徹底打敗國民黨反動派”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新三民主義是新三民主義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恢復新三民主義的主張”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為新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創(chuàng)造了條件,“實現向社會主義的過渡”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2.歷史名城北京見證了中國近代的枯榮興衰。下列重大事件發(fā)生在北京的是()①孫中山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②新文化運動時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③國民黨傅作義將軍率部接受和平改編④中國人民政協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解析】【詳解】解放戰(zhàn)爭時期平津戰(zhàn)役中,國民黨傅作義將軍在北平率部接受和平改編,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在北平召開,通過了《共同綱領》。③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孫中山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是在南京,新文化運動時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①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B和D項。故選C項。3.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的長津湖戰(zhàn)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極寒嚴酷的環(huán)境下,中國人民志愿軍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扭轉戰(zhàn)場態(tài)勢,為長津湖戰(zhàn)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材料反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是()A.志愿軍不畏強敵、英勇作戰(zhàn) B.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C.美國作戰(zhàn)方針的失誤 D.抗美援朝戰(zhàn)爭正義的性質【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在極寒嚴酷的環(huán)境下,中國人民志愿軍憑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扭轉戰(zhàn)場態(tài)勢,為長津湖戰(zhàn)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可知,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是志愿軍不畏強敵、英勇作戰(zhàn),A項正確;抗美援朝戰(zhàn)爭進行時,中國綜合國力并不強大,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美國作戰(zhàn)方針失誤,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正義戰(zhàn)爭,排除D項。故選A項。4.1952年6月6日,蘇南松江縣一互助組完成稻田插秧工作,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到半個月時間…而且還向全國發(fā)起了愛國增產競賽……縣、區(qū)領導組織各區(qū)農民到這一互助組來學習,推廣他們的插秧經驗。這反映出當時A.土地改革激發(fā)了農民的創(chuàng)新意識 B.全國掀起農業(yè)合作化高潮C.抗美援朝勝利鼓舞著國人團結奮斗 D.為保衛(wèi)革命果實農民努力發(fā)展生產【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1952年6月,我國正在新解放的農村地區(qū)進行土地改革,題干中的互助組完成稻田插秧工作的效率比往年明顯提高,說明得到土地后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提高,創(chuàng)新勞動方法,A項正確;農業(yè)合作化開始于1953年三大改造開展后,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是在1953年,也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項;1949年新中國成立已經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農民努力發(fā)展生產是因為土地改革激發(fā)了農民的創(chuàng)新意識,并不是為了保衛(wèi)革命果實,排除D項。故選A項。5.1953年至1965年,我國基本建設投資不斷加大。如表表明我國()我國各部門基本建設投資情況部門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重工業(yè)38.7%54.9%48.0%輕工業(yè)6.8%6.5%4.1%農業(yè)7.6%11.4%18.4%A.國民經濟結構趨向合理 B.經濟建設在探索中前進C.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已完成 D.國企改革轉向市場經濟【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信息,1953到1965年間我國經濟各領域基本建設投資結構表中的數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在重工業(yè)部門的投資由升到降,輕工業(yè)不斷下降,農業(yè)穩(wěn)中有升等,反映了當時我國經濟建設在探索中前進,B項正確;僅從國家對各領域基本建設投資比例變化不能說明當時我國國民經濟結構趨向合理,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我國初步奠定了工業(yè)化的基礎,排除C項;1984年國家對國有企業(yè)進行改革,時間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6.在新中國成立前,貧農陳友漢家沒有耕牛、農具,每年只收谷350千克,一年中吃野菜、麥皮、雜糧達8個月,吃油2干克、鹽3.5千克。土地改革后,農具齊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收谷1600千克,一年吃油24千克,鹽14千克。這一變化說明,土地改革給農民帶來的好處是()A.徹底結束了分散經營 B.合作化運動助推生產C.集體化幫助農民致富 D.農民的收入大大提高【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在新中國成立前,貧農陳友漢家沒有耕牛、農具,每年只收谷350千克,一年中吃野菜、麥皮、雜糧達8個月,吃油2干克、鹽3.5千克。土地改革后,農具齊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收谷1600千克,一年吃油24千克,鹽14千克?!笨芍?,材料中貧農陳友漢家土地改革前后的情況對比說明土地改革的作用,農民獲得了土地,農業(yè)生產獲得發(fā)展,物質生活質量大大提升,收入大大提高,D項正確;土地改革改變的是土地所有制,并沒有結束分散經營,且“徹底結束”說法過于絕對化,排除A項;土地改革時還沒有開展合作化,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土地改革改變的是土地所有制,還沒有開始集體化,集體化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排除C項。故選D項。7.1954年,北京同仁堂的經理樂松生順應歷史潮流,帶頭進行公私合營。公私合營后,同仁堂在生產、銷售規(guī)模和開發(fā)新藥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發(fā)展。這充分體現了()A.社會主義改造的先進性 B.個體私營經濟的落后性C.國家宏觀調控的優(yōu)越性 D.贖買政策執(zhí)行的滯后性【答案】A【解析】【詳解】據題干“1954年,北京同仁堂的經理樂松生順應歷史潮流,帶頭進行公私合營。公私合營后,同仁堂在生產、銷售規(guī)模和開發(fā)新藥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發(fā)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描述了北京同仁堂經過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后得到發(fā)展,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先進性,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公私合營,不能說明個體私營經濟的落后性,排除B項;題干反映的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先進性,不是國家的宏觀調控,排除C項;題干未涉及贖買政策執(zhí)行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8.1958—1961年,我國財政赤字達172億元,到1965年,我國財政收入大于支出7億元,并且還清了外債,國內日用品充足。導致這一變化的直接原因是()A.蘇聯對華經濟援助 B.國家工業(yè)化的完成C.國家調整國民經濟 D.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1958-1961年,我國財政赤字達172億元,到1965年,我國財政收入大于支出7億元,并且還清了外債,國內日用品充足?!苯Y合所學可知,1958年我國開始進行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到1961年,加上自然災害,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為了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錯誤,1961年開始,我國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C項正確;材料內容與蘇聯幫助無關,排除A項;B項表述錯誤,排除B項;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排除D項。故選C項。

9.中國人起名往往追逐時代潮流,帶有時代烙印。莫言的小說《生死疲勞》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住在東廂房里的一戶人家,在這段時間里的一個狂風驟雨日,生了一對雙胞胎。這兩個女孩,長名互助,幼名合作?!庇纱伺袛啵@段描述最有可能與下列哪一選項處于同一個時代背景()A.1951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了1.4363億噸,比1949年增長了26.9%B.1956年,我國國民經濟公私經濟呈現巨大變化,如工業(yè)總產值,公有經濟約占100%C.從1974到1976年,全國工業(yè)總產值損失約1000億元D.到1987年,全國80%的國有企業(yè)實行了各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互助”“合作”從這些名字的特點來看,應該與1953-1956年三大改造有關,三大改造是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實行合作化,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實行公私合營,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分為互助組、初級合作社、高級合作社三個階段,B項正確;1951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了1.4363億噸,與1950年開始的土地改革相關,排除A項;從1974到1976年,全國工業(yè)總產值損失約1000億元,主要是1966-1976年“文革”時期的影響,排除C項;到1987年,全國80%的國有企業(yè)實行了各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與80年代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相關,排除D項。故選B項。10.下圖所示為蘇州市簽發(fā)的一份女性選民的選民證。這張選民證直接見證了()A.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 B.生產關系發(fā)生深刻的變革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D.婦女成為民主建設的主力【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該選民證的時間是1953年,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力,A項正確;1956年,三大改造后,生產關系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排除B項;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排除C項;材料無法說明婦女成為民主建設的主力,排除D項。故選A項。11.漂浮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其自身重力小于浮力時,就會上浮,反之則會下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出現下圖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C.“一五”計劃超額完成 D.掀起“大躍進”運動【答案】D【解析】【詳解】據圖片信息可知,新中國成立后某段時期,我國社會出現了下降情況,即出現了探索失誤,結合所學可知,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忽視了客觀規(guī)律,屬于探索失誤,D項正確;三大改造的完成促進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屬于浮力,排除A項;土地改革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屬于浮力,排除B項;“一五”計劃時期,我國取得一系列成就,屬于浮力,排除C項。故選D項。12.有同學整理學習筆記“a實施一五計劃提高生產力水平,b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c頒布憲法確立根本政治制度,d三大改造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依此制作的結構圖符合史實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a實施一五計劃提高生產力水平,b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c頒布憲法確立根本政治制度,d三大改造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和所學知識可知,b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作為結構的主題,a實施一五計劃提高生產力水平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經濟基礎,c頒布憲法確立根本政治制度提供了憲法保證;d三大改造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即三大改造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B項正確;一五計劃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無法構成因果關系,排除A項;憲法的頒布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無法構成因果關系,排除C項;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屬于并列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13.老照片折射著歷史,下面這幅老照片中人們在瘋搶刊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的報紙。圖中的現象說明()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改革開放的決策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B.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國家大事日益關心C.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報紙不出售,而是散發(fā)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黨的歷史上重要的大會【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人們在瘋搶刊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的報紙”結合所學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所作出的改革開放的決策得到了人民的熱烈擁護,A項正確;照片內容體現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所作出的改革開放的決策得到了人民的熱烈擁護,人們是因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而歡呼,不僅僅是關心國家大事,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所作出的改革開放的決策得到了人民的熱烈擁護,和“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報紙不出售,而是散發(fā)”無關,排除C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黨的歷史上重要的大會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14.《人民日報》新年社論的高頻詞匯反映當年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主題。1979年新年社論《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的高頻詞匯包括A.中國人民侵略中國美帝國主義 B.合作改造贖買先進C.技術現代化先進科學 D.城市穩(wěn)定企業(yè)改革【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1979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產建設上來》”等信息可知,這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這次會議上中國做出了改革開放和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決策,所以這一階段的高頻詞匯應該是技術、現代化、先進和科學,C項正確;侵略、美帝國主義應該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高頻詞匯,排除A項;改造、贖買應該是20世紀50年代三大改造時期的高頻詞匯,排除B項;企業(yè)、改革應該是80年代國企改革時期的高頻詞匯,排除D項。故選C項。15.1991年首都鋼鐵公司的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實現利潤分別是1978年的6.3倍、6.72倍7.9倍。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經濟特區(qū)的推動B.企業(yè)分配制度改革C.市場經濟的建立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首鋼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因為1985年,我國城市改革全面展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增強企業(yè)活力。通過改革,企業(yè)有了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企業(yè)的經濟利益、職工的經濟收入與企業(yè)經營成果相聯系,大大調動了企業(yè)、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yè)的活力。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6.中國經濟中的周期性變化并非是線性單調的趨勢。通過下面的中國經濟GDP增長率變化圖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曾幾次出現了短暫的觸底反彈后重新高速增長。出現第二個快速增長期(1990—1993年)的原因是()A.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 B.實行國有企業(yè)改革C.實施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A項正確;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排除B項;到1983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排除C項;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排除D項。故選A項。17.如表所示為2004-2006年國企、民企和外企單位的繳稅貢獻率(應納所得稅款÷主營業(yè)務收入額錯誤100%)。據表可知,這一時期我國()年份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外資企業(yè)年度平均20043.2%4.07%2.71%3.33%20053.48%4.41%2.82%3.57%20063.65%4.61%3.06%377%A.國有企業(yè)收入呈減少趨勢 B.外資企業(yè)喪失了競爭優(yōu)勢C.經濟改革釋放了發(fā)展活力 D.所有制結構發(fā)生徹底變革【答案】C【解析】【詳解】據表格數據可知,2004-2006年國企、民企和外企單位的繳稅貢獻率呈上升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我國經濟改革進一步深化,釋放了發(fā)展活力,促進了國民經濟快速發(fā)展,C項正確;據表格數據可知,2004-2006年國企、民企和外企單位的繳稅貢獻率呈上升趨勢,說明國企收入呈增加趨勢,排除A項;據表格數據可知,2004-2006年國企、民企和外企單位的繳稅貢獻率呈上升趨勢,說明外資企業(yè)仍具有競爭優(yōu)勢,排除B項;D項中的“徹底變革”說法過于絕對化,排除D項。故選C項。18.鄧小平1992年視察南方時說道:“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yōu)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這一講話的背景是()A.“左”傾思想仍然占統(tǒng)治地位B.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改革進入關鍵期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步伐加快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鄧小平南方講話的國際背景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遇到空前挫折,同時中國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遇到了姓“資”還是姓“社”等問題的困擾,B項正確;文革結束是在1976年,題干是1992年,“左”傾思想仍然占統(tǒng)治地位不是這一講話的背景,排除A項;1984年10月,十二屆三中全會以后,加快了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題干是1992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步伐加快不是這一講話的背景,排除C項;十四大召開是在鄧小平南方講話之后,排除D項。故選B項。19.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yè)的必然要求。為了更好地了解黨的幾次重要會議,某同學制作了如下表格,其中序號對應正確的是()會議名稱關鍵詞中共十二大①中共十三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中共十五大②中共十六大③中共十八大科學發(fā)展觀中共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A.①鄧小平理論②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③科學發(fā)展觀B.①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③鄧小平理論C.①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②鄧小平理論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D.①鄧小平理論②科學發(fā)展觀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答案】C【解析】【詳解】1982年,中共十二大會議上鄧小平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共十三大系統(tǒng)論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闡發(fā)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中共十五大會議上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進黨章。2002年中國十六大在北京召開,在中共十六大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C項正確;綜合上述分析,排除ABD項。故選C項。20.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qū)建設,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先后來到河北雄安新區(qū)、滄州市、石家莊主市考察調研,一路上滿懷深情的指引與囑托,讓7400多萬燕趙兒女倍感親切,雄安新區(qū)是繼深圳經濟特區(qū)和上海浦東新區(qū)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qū),從深圳經濟特區(qū)到上海浦東新區(qū)再到河北雄安新區(qū)()A.新中國經濟建設成就顯著 B.一國兩制的正確性C.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 D.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答案】D【解析】【詳解】據材料“雄安新區(qū)是繼深圳經濟特區(qū)和上海浦東新區(qū)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qū)”及所學可知,雄安新區(qū)的建設是我國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表現,所以,從深圳經濟特區(qū)到上海浦東新區(qū)再到河北雄安新區(qū)說明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D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新中國經濟建設成就顯著,排除A項;材料與一國兩制無關,排除B項;材料并不是強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排除C項。故選D項。二、材料解析題(共5小題,共30分)21.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終于成立了新中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材料二材料三新中國誕生剛一年,就和朝鮮人民一道,用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zhàn)、迫使美國在停戰(zhàn)協定上簽字,使舉世為之震驚……從此,帝國主義再也不敢輕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國的嘗試,保證中國的經濟建設得到了一個長時間內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幾越饹_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材料一的會議上通過了什么文件起臨時憲法的作用?(2)材料二的圖片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毛澤東這一莊嚴的宣告有何標志性意義?(3)材料三中在“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zhàn)”中,請列舉涌現出的兩位戰(zhàn)斗英雄。根據所學,概述“激戰(zhàn)”的勝利對中國產生的積極影響?!敬鸢浮浚?)共同綱領。(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國大典);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人民翻身解放,當家做主,實現民族獨立)。(3)黃繼光、羅盛教(符合題意的其它答案也可);積極影響:偉大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wèi)了新中國安全,保衛(wèi)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wěn)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姑涝瘧?zhàn)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窘馕觥俊拘?詳解】作用:根據材料一出處“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9月,在北京召開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拘?詳解】事件:根據材料二圖片結合所學可知,圖片反映的是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隨后,盛大的閱兵式開始。閱兵式結束后,舉行了盛大的群眾游行。意義:結合所學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國大典),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拘?詳解】英雄:根據材料三“新中國誕生剛一年,就和朝鮮人民一道,用兩年零九個月的英勇激戰(zhàn)、迫使美國在停戰(zhàn)協定上簽字,使舉世為之震驚……”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姑涝瘯r期的英雄人物黃繼光、邱少云、羅盛教、毛岸英等。積極影響:結合所學可知,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尊敬;打破了美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wèi)了新中國安全,保衛(wèi)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wěn)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2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表11953-1957年我國農業(y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產值增長速度和比重變化表變化行業(yè)1953年農輕重比例(%)1957年農輕重比(%)1953-1957年平均增長速度(%)農業(yè)52.843.54.5輕工業(yè)29.629.212.8重工業(yè)17.627.325.4表21952—1956年我國國民收入結構表(單位%)年份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公私合營經濟個體經濟資本主義經濟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趨于零——《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材料二(1954年確立的)這一制度能夠在中國成為適宜的政治制度,是因為它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經常……參加國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權力,從而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中國人民正是用這樣的根本政治制度來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的道路前進?!吨袊伯a黨的九十年》請回答:(1)據材料一,表1數據顯示了哪一行業(yè)發(fā)展最快?這種現象的出現源于黨和政府的哪一舉措?表2數據反映了1952年至1956年我國經濟成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該變化與哪一事件的完成有關?此后,我國進入哪一發(fā)展階段?(2)材料二中的“這一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它是通過哪次會議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下來的?據材料概述這一制度的優(yōu)勢。(3)綜上所述,概括20世紀50年代中國共產黨做出一系列努力的共同目的。【答案】(1)行業(yè):重工業(yè)。舉措:一五計劃。變化:私有制經濟變?yōu)楣兄平洕?。事件:三大改造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會議: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優(yōu)勢: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了社會主義方向。(3)目的:鞏固人民政權?!窘馕觥俊拘?詳解】行業(yè):根據材料一表1“1953—1957年我國農業(yè)、輕工業(yè)和重工業(yè)產值增長速度和比重變化表”分析可得出,重工業(yè)發(fā)展最快。舉措:結合所學一五計劃可得出,得益于一五計劃的開展,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變化:根據材料一表2“1952—1956年我國國民收入結構表(單位%)”數據的變化,分析可得出私有制經濟為主變?yōu)楣兄平洕鸀橹鳌J录航Y合所學三大改造相關知識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從私有制向社會主義的改變。階段:結合所學三大改造完成影響,可得出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小問2詳解】制度:根據材料二“(1954年確立的)這一制度能夠在中國成為適宜的政治制度,是因為它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并結合所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分析可得出“這一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會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優(yōu)勢:根據材料二“是因為它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經常……參加國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權力,從而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中國人民正是用這樣的根本政治制度來保證國家沿著社會主義的道路前進”分析可得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了社會主義方向。小問3詳解】目的:根據上述材料涉及的一五計劃、三大改造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并結合所學新中國政權的鞏固,可得出共同目的是鞏固人民政權。23.2023年是祖國74周年華誕,走過“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跨越“人間正道是滄?!钡慕裉欤爸袊鴫簟闭敢敶袊蛑伴L風破浪會有時”的明天邁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歷史學家費正清說:“中國的革命正是由這樣兩種夢想推動著:一是愛國主義者想看到一個新中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處于社會底層的農民的地位,消除古代舊有的……社會差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一種夢想變?yōu)楝F實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之后又是通過哪一事件實現了第二種夢想?材料二:工業(yè)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負,不再過窮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證,因為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猯953年1月1日《人民日報》社論(2)材料二中“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為此,黨和政府為實現這個“最高利益”制定了哪一發(fā)展計劃?并寫出此計劃中取得的一項成就。材料三:l958年,幾千萬人開始了大煉鋼鐵,不僅鋼鐵廠開足馬力,土高爐也遍地開花,到了l0月底就達到了幾百萬座?!贝骱訒h后,全國農村一哄而起,大辦人民公社。沒有經過試驗,只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基本實現公社化。(3)材料三反映了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出現嚴重失誤,給我們帶來的教訓是什么?【答案】(1)標志性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土地改革。(2)“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工業(yè)化。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或“一五”計劃)。成就: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3)教訓: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緊密結合國情,實事求是;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遵循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必須反對個人崇拜,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依法治國。【解析】【小問1詳解】標志性事件:根據材料一信息“一是愛國主義者想看到一個新中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結合所學可知,這反映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壓迫的歷史,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了國家的主人。標志:根據材料一信息“二是提高處于社會底層的農民的地位,消除古代舊有的……社會差別”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拘?詳解】“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根據材料二信息“工業(yè)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實現工業(yè)化是這一時期“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計劃: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實現工業(yè)化,我國編制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的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成就: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期,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拘?詳解】啟示:根據材料三信息“1958年,幾千萬人開始了大煉鋼鐵,不僅鋼鐵廠開足馬力,土高爐也遍地開花,到了10月底就達到了幾百萬座……全國農村一哄而起,大辦人民公社。沒有經過試驗,只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基本實現公社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的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按筌S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忽視了客觀的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過分夸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它啟示我們: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fā),緊密結合國情,實事求是;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遵循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必須反對個人崇拜,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依法治國。24.宣傳畫是反映時代特征一種形式,請欣賞下列宣傳畫,回答問題。(1)宣傳畫一中的“大會”的出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發(fā)生的什么歷史事件有關?(2)宣傳畫二中的歷史事件完成后我國農村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3)宣傳畫三、四分別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產生了怎樣的后果?(4)宣傳畫五中的場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實施?(5)綜合上述材,認為農村政策調整應遵循哪些原則?【答案】(1)土地改革;(2)由生產資料農民所有制變?yōu)樯a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3)宣傳畫三:“大躍進”;宣傳畫四:人民公社化運動;國民經濟發(fā)生嚴重困難;(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要尊重客觀經濟規(guī)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急于求成;;要調動人民的生產積極性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詳解】(1)根據圖片“斗地主分田地大會”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宣傳畫一反映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的完成,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yè)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為國家的工業(yè)化建設準備了條件。(2)根據圖片“農業(yè)合作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宣傳畫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起來。(3)根據圖片“豬養(yǎng)肥大賽黃?!薄叭嗣窆纭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宣傳畫三、四反映的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20世紀50年代中國錯誤發(fā)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國民生產遭到嚴重破壞,這是黨在探索建設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