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試題文言文訓(xùn)練經(jīng)典題型帶答案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C/0B/wKhkGWbCyYiAKllVAAIBHItnjRQ975.jpg)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試題文言文訓(xùn)練經(jīng)典題型帶答案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C/0B/wKhkGWbCyYiAKllVAAIBHItnjRQ9752.jpg)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試題文言文訓(xùn)練經(jīng)典題型帶答案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C/0B/wKhkGWbCyYiAKllVAAIBHItnjRQ9753.jpg)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試題文言文訓(xùn)練經(jīng)典題型帶答案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C/0B/wKhkGWbCyYiAKllVAAIBHItnjRQ9754.jpg)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試題文言文訓(xùn)練經(jīng)典題型帶答案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2C/0B/wKhkGWbCyYiAKllVAAIBHItnjRQ975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人教部編版六年級語文試題文言文訓(xùn)練經(jīng)典題型帶答案解析
一、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
1.讀《書戴嵩畫牛》,完成練習。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
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
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
也。
(1)本文的作者是代的,我們還讀過他的詩《》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一日用書畫曝:
②附掌大笑拊掌:
③今乃掉尾而斗乃:
④尾搔入兩股間搐:
(3)這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文中的""這句話說明了這個道理。
2.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入木三分
晉王羲之,字逸少,曠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②其父枕中竊而讀之。
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父見其小,恐不能秘
之。語羲之曰:"待爾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請:"今日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兒之幼令③
也。"父喜,遂與之。不盈期(ji)月,書便大進。
衛(wèi)夫人④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日:
"此子必蔽吾名!”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①曠:王曠,王羲之的父親。②《筆說》:論書法的書。③幼令:幼年時美好的
才華。④衛(wèi)夫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少時,曾經(jīng)跟她學習書法。⑤祝版:祭神的木
板。
(1)解釋下列劃線詞的意思。
①七歲登書
②恐不能秘之
③造太常王策曰
(2)結(jié)合語境,寫出下列劃線的"之"指代的對象。
①竊而讀之________
②今日用之________
③工人削之________
(3)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一處)
十二見前代《筆說》其父枕中竊而讀之
(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5)"入木三分”已成為一個成語,請你說出它現(xiàn)在的含義。
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①難之②。朗日:"幸尚寬,何為不可?”后
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③。既已納其自托④,寧可以急相
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注】①輒:就。②難之:對這件事感到為難。③耳:罷了。④既已納其自托:既然已
經(jīng)接納了他來船上托身。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字。
①俱乘船避難
②幸尚寬
③后賊追至________
④攜拯如初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一句的意思。
(3)從文段內(nèi)容看,你認為華歆和王朗誰優(yōu)誰劣?寫寫你的理由。
4.閱讀理解。
孟母戒子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fù)進。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何為中
止?"對曰:"有所失,復(fù)得。"其母引刀裂其織,曰:"此織斷,能復(fù)續(xù)乎?"(以此戒
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復(fù)渲矣。
(1)這篇短文主要講的重要。
(2)孟母剪斷正在織的布匹,是為了告誡孟子。
(3)"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之。"這句話中,"其母"的"其"指,"其織"的"其"
是指。
5.提高題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
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
信也?!?/p>
(1)解釋"度"字。
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寧信度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②何不試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現(xiàn)五次,它們的意思一樣嗎?任意選擇三句,說說句中的"之"
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許回答三個。)
而置之其坐________至之市而忘操之反歸取之何不試
之以足________
(4)《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6.閱讀課外詩文,完成練習。
憶昔8去年春,江邊曾會君②。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杯③土,慘然傷我
心!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
琴為君死!
[注釋]①昔:以前,從前。②君:對對方的尊稱。③杯():量詞,把,捧。
P6u
(1)詩文中最能表達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詩文中與"伯牙破琴絕弦,
終身不復(fù)鼓琴"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寫一寫你讀了本詩文后的感受。
7.課內(nèi)閱讀。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
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日:“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
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辈豢筛?/p>
也。
(1)這篇古文的題目是《》,我還可以自己來寫題目,從"牧童"的角度可以這樣
來寫《》,從“處士"的角度可以這樣來寫《》。
(2)選擇下劃線字的意思。
①好書畫。()
A.認為......好。B.喜歡。C.優(yōu)良。
②處士笑而然之。()
A.認為......說得對。B.然而。C.然后。
(3)解釋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4)判斷對錯,用"正確""錯誤"表示.
①"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這句話寫出了杜處士對《斗牛
圖》的珍愛。
②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抓住了牧童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表現(xiàn)出他的天真可愛。
③“笑而然之?!边@里的笑是杜處士譏笑牧童年幼無知。
(5)寫出選文說明的道理。
8.古文閱讀。
孟母三遷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處吾子②也。"遂遷居
市旁,孟子又嬉為賈③人炫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fù)徙居學宮④之
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
【注釋】①所以:用來。②處吾子:安頓兒子的地方。③賈人:商人。④學宮:學含。
⑤揖讓進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制
(1)解釋下列句中下劃線的字。
①其食近墓舍:。
②遂居焉居:。
③遂遷居市旁遷:。
④此可以處吾子矣處:。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孟子幼時,其舍近,常嬉為墓間之事。
②此可以處吾子矣。
(3)本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9.課內(nèi)閱讀。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
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日:"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
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
也。
(1)下列劃線詞語解釋正確的是()。
A.所寶以百數(shù)(寶貝)
B.批掌大笑(拍手)
C.今乃控尾而斗(翹起尾巴)
D.處士箋而然之(認為......是錯的)
(2)翻譯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有()和()。
A.藝術(shù)也是源于生活的,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
B.藝術(shù)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實際
C.不能迷信權(quán)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D.知錯就改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zhì)
10.讀下面一則文言文,回答問題。
矛與盾
韓非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
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釋】①鬻(yu):出售。②譽之:夸耀(他的)盾。譽,稱贊,這里有夸耀、吹噓的意
思。③堅:堅硬。④陷:這里有"刺穿"的意思。⑤利:鋒利。⑥或:有人。⑦以:用。
⑧子:你。⑨弗:不。⑩應(yīng):
回答。
(1)翻譯畫線的句子。
(2)這個故事給你的啟示是什么?
11.課文理解。
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p>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一個小孩認為:
他的理由是:
(2)另一個小孩認為:
他的理由是:
(3)兩小兒"辯日”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12.先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練習。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此不為?”
一兒日:“日初出,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
孔子不能決也。
(1)按原文填空
(2)解釋下列字詞。
及;探湯:
(3)用現(xiàn)代漢語替第一個小孩兒說明他的理由。
(4)兩個小孩兒各持己見,是因為第一個小孩兒是從的角度判斷的,第二個小孩
兒是從的角度判斷的。
A.觸覺B.視覺C.嗅覺D.聽覺
(5)科學證明,兩個小孩兒的觀點都是錯的,因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與太陽看起來的大小
和日出、中午時感受到的溫度無關(guān)。"孔子不能決也”正應(yīng)了《論語》中的名句()。
A.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B.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3.文言文閱讀。
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于師曠日:"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暮,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
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o
A."臣聞之"與"如日出之陽"中的"之"意思相同。
B."恐已暮矣"的"暮"是傍晚的意思。
C."吾年七十,欲學"中"欲"的意思是想要。
D."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的意思是:為人臣子可以戲弄自己的國君。
(2)少年兒童的學習正處在()的階段。
A.如日出之陽
B.如日中之光
C.如炳燭之明
(3)師曠用(a.比喻b.擬人c.夸張)的方式向已經(jīng)歲的晉平公說明
了自己對晉平公想再學習的看法。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4.根據(jù)文言文,并完成練習。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問。
一兒曰:“,而.”
一兒以,而。
一兒曰:",及日中,此不為?”
一兒曰:",及其日中,此不為?”
孔子不能o兩小兒笑曰:"?"
(1)根據(jù)原文填空。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問O
—兒曰:",而,"
一兒以,而。
一兒曰:",及日中,此不為?”
一兒曰:",及其日中,此不為?”
孔子不能。兩小兒笑曰:"?"
(2)兩個小孩各是根據(jù)什么來判斷太陽離人的遠近的?
(3)從兩小兒的辯論中可以看出什么?
(4)"孔子不能決"說明了什么?
(5)你感覺下列哪幅圖中的太陽大一些?請動手量一量,看哪一幅大,并說說這是怎么回
事。感覺第一幅大一點,實際一樣大。因為這可能是眼睛受到了外界的影響,造成了視覺
上的差異。
15.文言文閱讀
伯牙鼓琴,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錘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少選之間
而志在流水,錘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
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
(1)在短文中的橫線上按原文填空。
(2)中畫線句子的意思是:。
(3)下面的句子停頓正確的是()
A.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
B.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
1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
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學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
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1)對牧童的性格特點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知識豐富,見聞廣博。
B.勤于思考,知錯能改。
C.善于觀察,率真活潑。
D.勇敢果斷,活潑可愛。
(2)對選文蘊含的道理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
B.知錯能改,才能獲得真知。
C.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D.不能迷信權(quán)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
(3)下列詩文名句與選文表達的道理最相近的一項是()
A.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B.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C.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D.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17.文言文閱讀
方鼓琴而,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II少選之間而
,鋪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1)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2)語段用"II"分成了兩層,兩層的關(guān)系是()。
A.并列
B.轉(zhuǎn)折
C.因果
D.遞進
(3)你想到了哪些關(guān)于知音的名言?請寫出其中的一兩句。
18.文言文閱讀
①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②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
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1)這個故事后來演化為一個成語,這個成語是。
(2)先解釋句中加點的字,再寫出句意。
①子無敢食我也!食:。句意:。
0)虎不知獸畏己而本也,以為畏狐也。
走:。句意:。
(3)這篇文言文講了狐貍和老虎的故事,你會怎么評價這只狐貍?
19.文言文閱讀
懷素寫字①
懷素居零陵②時,貧無紙可書,乃種芭蕉萬余株,以蕉葉供揮灑③,名④其庵⑤日:
"綠天"。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之再三,盤板皆穿。
注釋:①本文選自《書林紀事》;懷素是我國唐朝的書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
③【揮灑】揮毫寫字。④【名】命名,起名。⑤【庵】住所。
(1)下列說法中有2項是正確的,分別是()和()。
A.在讀"貧無紙可書"時,可以這樣停頓:"貧/無紙何書
B.懷素在芭蕉葉上練字,是為了親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來自《書林紀事》這個故事。
D.從"盤板皆穿"可以看出懷素練字的時間很長。
(2)從這個故事中我得到的啟示是。
我還知道古代的其他書法家有、。
(3)懷素為住所起了個雅號叫"綠天",真有意思!請你模仿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給你的書
房也取一個雅號。
名吾堂曰:"",理由是:。
20.小古文閱讀:
《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錘子死,,,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
者。
(1)把原文補充完整。
(2)《伯牙鼓琴》這篇古文,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成語的來歷?,F(xiàn)在用這個成語來
比喻。
(3)根據(jù)文中第2、3兩句仿寫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鋪子期曰:"善哉乎鼓琴,?!?/p>
21.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華亭人。其父文榮,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華亭,客死歸州官舍矣。芳
容十四歲,祖父母相繼死,臨終撫芳容嘆曰:"安得汝為尋親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
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負骨歸葬之念。芳容自顧年已及壯,可跋涉險阻,乃自奮日:"天下
豈有無父之人戰(zhàn)!”乃焚香告家廟曰:"此去不負骨,誓不歸矣。"自出,芳容日行風霜雨露
中,寒^失度,饑飽無時。投止旅店,頭暈?zāi)垦?,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p>
見芳容病狀,懼不敢留,欲徙只鄰廟。芳容乃曰:"吾病雖劇,心實了然,藥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為吾招里正,當告以故。"”未幾里正至,聞言色動,邀醫(yī)至。直至六月
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蝻L雨驟至,往往淋漓達旦。或赤腳行山溪中,
踵決膚裂,流血不已。終至歸州,賴老役指迷,獲父骸。芳容負骨登舟,半月余竟達里
門。葬父于祖墓旁,得報祖父母遺命于地下。
【注】①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
(1)下列語句中下劃線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其父文榮,弱冠游楚弱冠:二十歲
B.客死歸州官舍矣客死:死在異鄉(xiāng)
C.寒^失度,饑飽無時寒螟:極其寒冷
D.直至六月初始能現(xiàn)步履:行走
(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吾病雖劇,心實了然,藥之可以即愈。
②或風雨驟至,往往淋漓達旦
(3)全文表現(xiàn)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請概括作答。
22.文言文閱讀
公儀休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
何也?"對曰:"夫唯魚,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
枉于法,則免于相。免于相,則雖皆魚,此必不能致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
不免于相,雖不受魚,我能常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為己者,不如己
之自為也。
(1)對下劃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將在于法枉:白白地
B.則里嗜魚雖:雖然
C.我又不能自給魚給:供給
D.此明夫恃人不如自使也恃:依靠
(2)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不受.
②夫唯嗜魚,故不受也。
(3)公儀休"不受魚"的目的只是“能常自給魚”嗎?請談?wù)勀愕目捶ā?/p>
23.閱讀拓展。
兩小兒辯日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日:"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日:"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給加下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盤盂________(yuyu)孰為汝多知乎(shushu)
(2)解釋文中加下劃線的詞。
①及:②滄滄涼涼:
③探湯:④決:
⑤孰:⑥汝:
(3)"孰為汝多知乎?"你覺得這能怪孔子嗎?這說明了什么?
24.課內(nèi)閱讀。
兩小兒辯日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p>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日:“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為下列加下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盤盂________(yuyii)孰為汝多知乎(shushu)
(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及:②滄滄涼涼:
③探湯:④決:
⑤孰:⑥汝:
(3)"孰為汝多知乎?"你覺得這能怪孔子嗎?這說明了什么?
25.閱讀文言文,完成習題。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_,
一心以為一,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一。為是其智弗若與?EI:—。
(1)把小古文補充完整。
(2)請你分別用一個成語形容學弈的兩個人:、。
(3)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文中兩個條件差不多的學生跟隨一個老師學習,效果卻不同?
(4)本文通過學弈這件小事,意圖說明什么道理?
(5)為是其智弗若與?
①句中"為"的意思是,"智"的意思是。
②"為是其智弗若與?”的意思是。
③這句話的斷句為:。(用"/"標出)
26.課內(nèi)閱讀,回答問題。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錘子期死,伯牙破琴
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
(1)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伯牙/鼓琴,錘子期/聽之
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
D.伯牙/破琴絕弦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②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
(3)伯牙絕弦的原因是什么?從文中找出原句寫下來。
(4)請寫出兩個形容伯牙琴技高超的四字詞語:、。
(5)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用""比喻知音難覓或
樂曲高妙。
(6)伯牙善鼓琴,錘子期善聽,善聽者可以說是善奏者的知音。
詩句:________
名言:________
27.課外閱讀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識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③殼入口?;颌苋眨?食菱須去
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
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⑤菱生于水而日土產(chǎn),此坐⑥強⑦不知以為知
也。
[注釋]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并:連同。④或:有的人。⑤夫:語氣
詞,放在句首,表示將發(fā)議論。⑥坐:因為,由于。⑦強(qiJng):本文中指"勉強"。
(1)用停頓符號"/"給下面這句話斷句。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產(chǎn),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并殼者,欲以清熱也。
(3)請用寫出畫出文中兩處可以看出北人真的不識菱的句子。
(4)仔細閱讀下列句子,與《北人食菱》文意不相符的一句是()。
A.不要"強不知以為知"。
B.說話做事應(yīng)該要實事求是。
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D.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8.完成文言文閱讀
一軸鼠畫
東安(a)一士人善畫,作鼠一軸(b),獻之邑令(c)。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旦
(d)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令怪之,黎明物色(e),軸在地而貓蹲其旁。逮
(f)舉軸,則踉蹌(g)逐之。以試群貓,莫不皆然者,于是始知其畫為逼真。
注釋:a東安,縣名,現(xiàn)在湖南省衡陽一帶。b一軸:畫用軸裝,一軸就是一幅的意思。c
邑令:縣令。漫:漫不經(jīng)心,隨意。d旦:早晨。e物色:察看。f逮:等到,及。g踉
蹌:形容貓?zhí)S捕鼠的樣子。
(1)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①東安一士人普畫②謾懸于壁________
(2)縣令因為什么感到奇怪?(用原文回答)
(3)翻譯: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
29.讀課文,完成練習。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富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為兩股間。今
用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只當問婢."不可改也。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好書畫_日嚶書畫
處士笑而然之古語石
(2)下列句子中,括號里補出的省略,成分錯誤的兩項是。
A、(杜處士)所寶百數(shù)B、(戴嵩)尤所愛
C、(牧童)拊掌大笑。D、(杜處士)不可改也。
(3)翻譯句子。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頭,謬矣!
(4)最后引用古語的作用是什么?
30.課內(nèi)閱讀。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
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
日:非然也。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選出每句中"之"字的含義。
之:A.弈秋的教導(dǎo)B.天鵝C.他,這里指前一個人D,的
①通國Z善弈者也。②一人雖聽三。
③思援弓繳而射之。④雖與之俱學。
(2)朗讀"為是其智弗若與"應(yīng)該讀出的語氣。朗讀"曰:非然也"應(yīng)該讀出
________的語氣。
A.疑問B.反問C.否定D.肯定
(3)用橫線在文中畫出描寫兩個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句子。
(4)讀完這個故事,你受到怎樣的啟示?
【參考答案】***試卷處理標記,請不要刪除
一、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
1.(1)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題西林壁
(2)曬;拍手;去|1;抽縮
(3)我們做事要聯(lián)系客觀實際,不能迷信權(quán)威;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解析】【分析】(1)文學常識的信息點有:作者名(
解析:(1)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題西林壁
(2)曬;拍手;去[I;抽縮
(3)我們做事要聯(lián)系客觀實際,不能迷信權(quán)威;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解析】【分析】(1)文學常識的信息點有:作者名(字、號)、稱謂、生活時代、作品
名、體裁、書中人物、主要情節(jié)、作品主題及風格等,閱讀作品時要注意記憶,根據(jù)考試
的要求作出相應(yīng)的解答。(2)這是對文言實虛詞考點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
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
積累,應(yīng)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3)本題考查概括文章給人的啟示和道理。學生通
過感知文本內(nèi)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題以及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感情。
故答案為:(1)1、宋2、蘇軾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4、題西林壁(2)①曬②
拍手③卻④抽縮(3)1、我們做事要聯(lián)系客觀實際,不能迷信權(quán)威2、耕當問奴,織當
問婢
【點評】(1)主要考查學生對文化常識的掌握,要求學生平時多記多積累。(2)此題考
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3)只要
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2.(1)擅長;恐怕,擔心;告訴,對……說
(2)指《筆說》;指《筆說》;指王羲之寫字的祝版
(3)十二見前代《筆說》其父枕中/竊而讀之
(4)他天資聰穎、洗好書法、自己認真努力,同時長輩教導(dǎo)有方。
解析:(1)擅長;恐怕,擔心;告訴,對??????說
(2)指《筆說》;指《筆說》;指王羲之寫字的祝版
(3)十二見前代《筆說》其父枕中/竊而讀之
(4)他天資聰穎、洗好書法、自己認真努力,同時長輩教導(dǎo)有方。
(5)用來形容書法剛勁有力,也用來形容議論、見解深刻。
【解析】【分析】(1)詞語理解的考查。認真閱讀短文,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詞義。
(2)這是一道“一字多義"的練習題。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
要把字放在語境中去理解。
(3)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在于讀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義劃分節(jié)奏。
(4)考查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帶著問題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再用簡
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即可。
(5)理解文章語句的含義,一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二要結(jié)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據(jù)詞句
原本意義,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分析、推斷詞句的不同含義,去深入理解詞句的真正含
義。
故答案為:(1)①擅長。②恐怕,擔心。③告訴,對??????說。
(2)①指《筆說》。②指《筆說》。③指王羲之寫字的祝版。
(3)十二見前代《筆說》其父枕中/竊而讀之
(4)他天資聰穎、洗好書法、自己認真努力,同時長輩教導(dǎo)有方。
(5)用來形容書法剛勁有力,也用來形容議論、見解深刻。
【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短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可結(jié)合語境、課后注釋或查字典
理解詞義。
(2)主要考查學生對多義字的理解,正確理解字的語境意義需要在積累的基礎(chǔ)上仔細揣
摩。
(3)此題考查文言文停頓的能力。平時注意多讀多練,養(yǎng)成熟練地語感。
(4)此題考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篩選相關(guān)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題主要考查對詞語的理解能力。
3.(1)一同、一起;還;至!J;當初
(2)世人通過這件事來評定華歆、王朗的優(yōu)劣。
(3)華歆優(yōu)、王朗劣。王朗顧眼前做好人,稍有危險就要拋棄別人,或許有助
人之心,但禍及自身便未能擔當。華歆已經(jīng)考慮到危險
解析:(1)一同、一起;還;至U;當初
(2)世人通過這件事來評定華歆、王朗的優(yōu)劣。
(3)華歆優(yōu)、王朗劣。王朗顧眼前做好人,稍有危險就要拋棄別人,或許有助人之心,但
禍及自身便未能擔當。華歆已經(jīng)考慮到危險,但沒有堅持自保,遇險之后還一力幫助,可
以說性格中偏仁義,但并不愚昧。
【解析】【分析】(1)詞語理解的考查。認真閱讀短文,聯(lián)系上下文、注釋,正確理解詞
義。
(2)文言句子,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字字落實,準確理解關(guān)鍵字詞,翻譯后疏
通語句。
(3)談自己的看法時需注意兩點:一要聯(lián)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結(jié)合個人的認識。
故答案為:(1)①一同、一起。②還。③到。④當初。
(2)世人通過這件事來評定華歆、王朗的優(yōu)劣。
(3)華歆優(yōu)、王朗劣。王朗顧眼前做好人,稍有危險就要拋棄別人,或許有助人之心,
但禍及自身便未能擔當。華歆已經(jīng)考慮到危險,但沒有堅持自保,遇險之后還一力幫助,
可以說性格中偏仁義,但并不愚昧。
【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短文中重點詞語的理解,可結(jié)合語境、課后注釋或查字典
理解詞義。
(2)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
譯,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最后
根據(jù)上下疏通句子。
(3)此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和個人的認識,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4.(1)熟讀成誦。
(2)只有達到熟練,才不會像裂織一樣前功盡棄。
(3)孟子;孟母
【解析】【分析】(1)這篇短文主要講(熟讀成誦)的重要性。方法父母教育孩
子要用適當?shù)姆绞剑詡魃斫?,事半?/p>
解析:(1)熟讀成誦。
(2)只有達到熟練,才不會像裂織一樣前功盡棄。
(3)孟子;孟母
【解析】【分析】(1)這篇短文主要講(熟讀成誦)的重要性。方法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適當
的方式,言傳身教,事半功倍。
(2)這道題是對課文主題的考查。分析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耍聯(lián)系整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
容,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了布,以這件事作為警告。從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
遺忘書中的內(nèi)容了。啟發(fā)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能半途而廢,學習必須全神貫注,專心
致志,不應(yīng)當因環(huán)境嘈雜而分散注意力。故事也同時告訴我們:作為小輩要善于理解長輩的
教導(dǎo),因為長輩總是為我們好。
(3)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
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yīng)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
合具體語境。
故答案為:(1)熟讀成誦。
(2)只有達到熟練,才不會像裂織一樣前功盡棄。
(3)孟子、孟母
【點評】(1)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2)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3)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其義自
現(xiàn)。
5.(1)dUo量(長短);四尺寸、尺碼;戊尺寸、尺碼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經(jīng)散了,(他)最終也沒有買到鞋。為什么不用腳
去試試呢?
(3)腳的尺寸;至I」、往;腳的尺寸;腳的尺寸;鞋子
(4)這
解析:(1)diio量(長短);dO尺寸、尺碼;dO尺寸、尺碼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經(jīng)散了,(他)最終也沒有買到鞋。為什么不用腳去試試呢?
(3)腳的尺寸;至?。?、往;腳的尺寸;腳的尺寸;鞋子
(4)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于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
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
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yīng)
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
(2)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
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3)一詞多義指的是同一個詞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意義。要求在不同語境中辨析
詞語的含義。
(4)這道題是對課文主題的考查。分析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要聯(lián)系整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
容
故答案為:(1)dUo量(長短):a尺寸、尺碼;dU尺寸、尺碼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經(jīng)散了,(他)最終也沒有買到鞋。為什么不用腳去試試
呢?
(3)腳的尺寸;到、往;腳的尺寸;腳的尺寸;鞋子
(4)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于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
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
其義自現(xiàn)。
(2)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
譯,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最后
根據(jù)上下疏通句子。
(3)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中一詞多義的辨析能力。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并做
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4)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6.(1)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
死!
(2)我體會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絕的心情。
【解析】【分析】(1)考查對詩句理解及運用,答題時注意題目提供的信息篩
選
解析:(1)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我體會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絕的心情。
【解析】【分析】(1)考查對詩句理解及運用,答題時注意題目提供的信息篩選符合要求
的詩句即可。
(2)談自己的感受時需注意兩點:一要聯(lián)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結(jié)合個人的認識,言之有
理,沒有語病。
故答案為:(1)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淮饲K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我體會到了伯牙失去知音后悲痛欲絕的心情。
【點評】(1)要求學生要理解詩句的含義。
(2)此題屬于開放性試題,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和個人的認識,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7.(1)書戴嵩畫牛;牧童評畫;杜處士好畫
(2)B;A
(3)牛在爭斗的時候,力量集中在牛角,尾巴夾在兩條后腿之間,現(xiàn)在搖擺著
尾巴爭斗,真是不合理呀!
(4)正確;正確;錯誤
(5)古語有云:“耕當
解析:(1)書戴嵩畫牛;牧童評畫;杜處士好畫
(2)B;A
(3)牛在爭斗的時候,力量集中在牛角,尾巴夾在兩條后腿之間,現(xiàn)在搖擺著尾巴爭斗,
真是不合理呀!
(4)正確;正確;錯誤
(5)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解析】【分析】(1)考查擬定標題。閱讀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內(nèi)
容,再進一步提煉標題。
(2)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
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yīng)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
合具體語境。
(3)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
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4)解答此類題目關(guān)鍵是抓住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nèi)容,比較判斷正誤。
①、②、正確③錯誤,杜處士笑了,認為牧童說得對。
(5)考查對段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帶著問題細讀段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就能
找到答案。
故答案為:(1)書戴高畫牛、牧童評畫、杜處士好畫
(2)B;A
(3)牛在爭斗的時候,力量集中在牛角,尾巴夾在兩條后腿之間,現(xiàn)在搖擺著尾巴爭
斗,真是不合理呀!
(4)正確;正確;錯誤
(5)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點評】(1)此題主要考查提煉文章標題的能力。
(2)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其義自
現(xiàn)。
(3)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
譯,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最后
根據(jù)上下疏通句子。
(4)此題考查學生對短文內(nèi)容的理解的能力。
(5)此題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礎(chǔ)上篩選相關(guān)信息的能力。
8.(1)住處;居??;搬遷;安頓。
(2)孟子小的時候,他的住處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喪葬之類的事。這
里可以用來安頓我兒子了。
(3)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
【解析】【分析】(
解析:(1)住處;居?。话徇w;安頓。
(2)孟子小的時候,他的住處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喪葬之類的事。這里可以用來
安頓我兒子了。
(3)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實虛詞考點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
義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
應(yīng)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
(2)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
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3)本題考查概括文章給人的啟示和道理。學生通過感知文本內(nèi)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心
主題以及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感情。
故答案為:(1)住處、居住、搬遷、安頓。
(2)孟子小的時候,他的住處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喪葬之類的事。這里可以用來
安頓我兒子了。
(3)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
其義自現(xiàn)。
(2)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
譯,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最后
根據(jù)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9.(1)B
(2)牛爭斗時,力氣用在角上,尾巴抽縮在兩腿間,現(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擺
動著尾巴在斗,錯了。
(3)A,C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
詞語
解析:(1)B
(2)牛爭斗時,力氣用在角上,尾巴抽縮在兩腿間,現(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擺動著尾巴在
斗,錯了。
(3)A,C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
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yīng)
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A:所寶以百數(shù):為求得一件寶貝花了數(shù)百的錢(寶貝改珍藏
的畫)B:正確。C:今乃掉尾而斗(翹起尾巴改搖著尾巴。改大笑)D:處士笑而然之
(認為……是錯的)
(2)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
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3)解答此類題目關(guān)鍵是抓住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nèi)容,比較判斷正誤。
故答案為:(1)B
(2)牛爭斗時,力氣用在角上,尾巴抽縮在兩腿間,現(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擺動著尾巴
在斗,錯了。
(3)AC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
其義自現(xiàn)。
(2)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
譯,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最后
根據(jù)上下疏通句子。
(3)此題考查學生對短文內(nèi)容的理解的能力。
10.(1)有人問:"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么樣呢?”
(2)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夸大其詞往往會難以自圓其說,
【解析】【分析】(1)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
文要通暢.注意
解析:(1)有人問:“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么樣呢?”
(2)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夸大其詞往往會難以自圓其說,
【解析】【分析】(1)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
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
為輔。(2)這道題是對課文主題的考查。分析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要聯(lián)系整篇課文的主
要內(nèi)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題以及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感情?!睹c盾》說的是一個人同
時夸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
是。常用來諷刺那些言過其實,自相矛盾的人(或現(xiàn)象)?!睹c盾》的寓意是說話辦事
要一?致,不能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自己也說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矛
盾或抵觸。
故答案為:(1)有人問:"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么樣呢?"(2)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
夸大其詞往往會難以自圓其說。
【點評】(1)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
譯和意譯,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
來。最后根據(jù)上下疏通句子。(2)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11.(1)早上的太陽離人比較近,到了中午太陽離人比較遠。;早上的太陽看
起來比較大,而中午的太陽看起來比較小。
(2)早上的太陽離人比較遠,到了中午太陽離人比較近;早上的時候很涼爽,
中午比較熱。
(3)
解析:(1)早上的太陽離人比較近,到了中午太陽離人比較遠。;早上的太陽看起來比
較大,而中午的太陽看起來比較小。
(2)早上的太陽離人比較遠,到了中午太陽離人比較近;早上的時候很涼爽,中午比較
熱。
(3)我要學習古人努力認識自然、探求客現(xiàn)事理,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
【解析】【分析】(1)考查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帶著問題讀課文整體感知文
章內(nèi)容,再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即可。(參見譯文)(2)考查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時要帶著問題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再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即可。(參見譯
文)(3)這道題是對課文主題的考查。分析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要聯(lián)系整篇課文的主要
內(nèi)容,繼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題。
故答案為:(1)1、早上的太陽離人比較近,到了中午太陽離人比較遠。2、早上的太陽
看起來比較大,面中午的太陽看起來比較小。(2)1、早上的太陽離人比較遠,到了中午
太陽離人比較近2、早上的時候很涼爽,中午比較熱。(3)我要學習古人努力認識自然、
探求客現(xiàn)事理,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的精神。
【點評】(1)此題考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篩選相關(guān)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此題
考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篩選相關(guān)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
理,文通句順即可。
譯文
一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子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
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
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12.(1)如盤盂;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滄滄涼涼;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2)至U,到了;把手伸到熱水里去。這里指天氣很熱
(3)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盂,這不是遠的時候
看起來小,而近的
解析:(1)如盤盂;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滄滄涼涼;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2)至!到了;把手伸到熱水里去。這里指天氣很熱
(3)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盂,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
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4)B;A
(5)C
【解析】【分析】(1)這道題是按課文原文填空,平時要做到熟讀并背誦課文,答題時注
意題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書寫時注意字跡清楚,不要出現(xiàn)多字、少字、錯別字的情況。
(2)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
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yīng)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
合具體語境。(3)句子的翻譯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
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4)了解常用的觀察方式(A.視覺:物體的影像刺激眼睛所產(chǎn)生的感覺B.聽覺:由耳朵
對聲音的感受,聽神經(jīng)的傳遞,聽覺中樞的整合共同完成的。C.嗅覺:鼻腔粘膜對氣味的感
覺。D.觸覺:皮膚、毛發(fā)等與物體接觸時所產(chǎn)生的感覺。)做題多讀,細讀句子,理解句
子意思,進步去分析判斷。(5)此題要在理解名句的基礎(chǔ)上解答。A:"名不正則言不順,
言不順則事不成"意思: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
B:"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币馑迹菏窃S多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當我老師的人。三,泛指
多數(shù)。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
才謂知道也可以理解為有自知之明不能不懂裝懂。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
思: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故答案為:(1)如盤盂: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滄滄涼涼:近者熱而遠者涼乎(2)
1、至U,到了。2、把手伸到熱水里去。這里指天氣很熱。(3)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
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盂,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4)B、A(5)C
【點評】(1)主要考查學生對課文的背誦情況。書寫時要注意區(qū)別同音字和形近字。
(2)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其
義自現(xiàn)。(3)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
直譯和意譯,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
來。最后根據(jù)上下疏通句子。(4)考查學生對觀察方式的掌握。要求學生能判斷,會應(yīng)
用。(5)此題主要考查對名句的理解及運用能力。
13.(1)C
(2)A
(3)a;七十
(4)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yīng)該抓緊時間學習。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
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
解析:(1)C
(2)A
(3)a;七十
(4)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yīng)該抓緊時間學習。
【解析】【分析】(1)這是對文言詞語理解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
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匯的理解、識記和積累,應(yīng)
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A:錯"臣聞之"中的"之"意思這件事。"如日出之陽"中的"之"
意思是的。B:錯。"恐已暮矣"的"暮"是晚的意思。C:正確。D:錯。"安有為人臣而戲其
君乎”的意思是:哪里有為人臣子而戲弄自己的國君的呢?(2)解答此類題目關(guān)鍵是抓住
各項表述的要點,仔細閱讀短文內(nèi)容,比較判斷正誤。(3)把“少而好學"比作"如日出之
陽";把"壯而好學"比作"日中之光";把"老而好學"比作"炳燭之明"是比喻。(4)這道題是
對課文主題的考查。分析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要聯(lián)系整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繼而理解文
本的中心主題。
故答案為:(1)C(2)A(3)a、七十(4)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yīng)該抓緊時間學習。
【點評】(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熟讀百遍,
其義自現(xiàn)。(2)此題考查學生對短文內(nèi)容的理解的能力。(3)考查學生對比喻修辭手法
的掌握。要注意本體和喻體特點的一致性。要求學生能判斷,會應(yīng)用。(4)只要觀點正
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防治老鼠服務(wù)合同協(xié)議書
- 建筑樁基工程施工合同
- 電熱水器維修合同
- 法律行業(yè)智能訴訟輔助工具研發(fā)方案
- 地暖承包合同
- 教育行業(yè)管理與教學實踐指南
-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保護與管理指導(dǎo)書
- DeepSeek簡單版使用指南
- 店面承包合作協(xié)議合同
- 集裝箱活動房租賃合同樣本
- 校園安全派出所
- 餐廳值班管理培訓(xùn)
- XXXX無線維護崗位認證教材故障處理思路及案例分析
- 2024年浙江省自然資源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酒店春節(jié)營銷方案
- 營銷管理方案中的定價策略與盈利模式
- 2024年西寧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shù)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臨沂市高三一模(學業(yè)水平等級考試模擬試題)物理試卷
- 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2教材習題答案
- 我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臨床診療指南2022解讀
- 高級茶藝師技能鑒定(協(xié)會版)備考題庫-下(多選、判斷題匯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