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izzi綜合征的腹腔鏡診治體會_第1頁
Mirizzi綜合征的腹腔鏡診治體會_第2頁
Mirizzi綜合征的腹腔鏡診治體會_第3頁
Mirizzi綜合征的腹腔鏡診治體會_第4頁
Mirizzi綜合征的腹腔鏡診治體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Mirizzi綜合征的腹腔鏡診治體會臨床醫(yī)學論文-Mirizzi綜合征的腹腔鏡診治體會【摘要】目的:

探討Mirizzi綜合征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的特點及處理措施。

方法:

回顧分析7例Mirizzi綜合征患者行LC的臨床資料。

結果:

5例中轉開腹置T管引流,2例順利完成腹腔鏡手術,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

結論:

Mirizzi綜合征I型行LC、II型行膽總管T管引流+保留部分膽囊壁縫合瘺口的手術安全可行。

【關鍵詞】Mirizzi綜合征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診斷治療結果DiagnosisandtreatmentoftheMirizzisyndromewith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haracteristicsandmeasuresof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intreatmentofMirizzisyndrome.Methods:TheclinicaldataofsevenpatientswithMirizzisyndromewhoweretreatedbyLC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FivepatientswereconvertedtoopenoperationwithTtubedrainage.TwopatientsunderwentLCsuccessfully.Therewerenoseverecomplicationsoccurredafteroperation.Conclusions:TypeIMirizzisyndrometreatedwith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andtypeⅡwithcholedochotomyandTtubedrainage,suturingfistulaandretainingpartialgallbladderwallissafeandfeasible.【Keywords】Mirizzisyndrome;Cholecystectomy,laparoscopic;Diagnosis;TreatmentoutcomeMirizzi綜合征是由膽囊結石引起的一種少見并發(fā)癥,臨床以阻塞性黃疸為主要癥狀,因其臨床癥狀無特殊性,診斷較困難,有時術中損傷了膽管才發(fā)現(xiàn),目前不少學者和醫(yī)院仍將其視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的禁忌證。

我科1993年至今診斷此綜合征7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1.1臨床資料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59~77歲;術前腹部B超均示膽囊結石和(或)頸部結石",患者有2個月至30年的反復右上腹疼痛病史。

術前均出現(xiàn)一過性皮膚鞏膜黃染,經(jīng)消炎、解痙、利膽治療后,黃疸緩解或消失,肝功能酶譜正?;蜉p度升高,所有患者均未行CT、MRCP檢查。

1.2手術方法患者取平臥位,建立CO2氣腹后改頭高腳低,稍左傾位;用4孔法操作。

7例患者膽囊均不同程度的萎縮,膽汁少,充滿型結石,膽囊三角與周圍臟器、組織粘連,肉眼不能清楚分辨三管一壺腹"結構。

鈍性分離膽囊三角,膽囊管、膽囊壺腹、肝外膽管之間沒有能安全分離的間隙,慢性炎癥造成術區(qū)滲血多,我們用吸引器和紗布邊壓迫止血邊鈍性分離[1],盡可能不用電凝鉤分離。

三角區(qū)沒有安全的分離間隙時不強行操作,而是用順、逆相結合的方法逐步分離,靠近三角重要結構時分離尤其小心,膽囊動脈炎性纖維化粘連,管壁增厚,失去彈性,要與纖維組織束帶相鑒別,術中不輕易離斷辨認不清的管狀結構,尤其是進入肝臟的管狀結構,如不妨礙手術操作不一定切斷。

術中見7例膽囊管內均有結石嵌頓壓迫肝總管,1例經(jīng)分離鉗擠壓結石入膽囊內完成LC,1例術中電鉤切開膽囊管取盡結石完成LC;其余5例術中發(fā)現(xiàn)膽汁滲漏,誤認為損傷膽管,中轉開腹探查見形成膽囊管、肝總管瘺,瘺口直徑均小于肝總管的50%,行膽囊切除術+膽總管放置T管引流,同時保留部分膽囊壁修補瘺口,7例均于術中診斷為Mirizzi綜合征。

2結果完成LC的2例患者住院3d,無不適后順利痊愈出院;放置T管引流的5例患者術后4~8周拔除T管,住院期間2例放置負壓引流管,引流出少量膽汁,患者無腹痛、發(fā)熱、皮膚鞏膜黃染,復查腹部B超未見明顯腹腔內積液,保持引流通暢,未予以特殊治療。

所有患者均獲長期隨訪,術后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3討論Mirizzi綜合征的發(fā)生率較低,占同期膽囊切除術的1.0%~2.7%[2]。

Mirizzi綜合征術前不易診斷,術中處理困難,極易引起膽管損傷,一旦損傷修復困難且后果嚴重。

與肝總管平行走向且長膽囊管存在或膽囊管在低位匯入膽總管也增大了發(fā)生此綜合征的可能性。

膽囊管內或Hartmann袋內的巨大結石或多發(fā)小結石壓迫肝總管以兩種方式形成Mirizzi綜合征:

(1)慢性和(或)急性炎癥改變導致膽囊萎縮,后與肝總管粘連并引起繼發(fā)性的肝總管狹窄;(2)巨大結石直接壓迫造成膽囊管和肝總管管壁壞死,進而形成膽囊肝總管瘺。

Pemberton等[3]指出,臨床上不能將此兩步進程分開,不應看作是獨立的分期。

結石嵌頓引發(fā)炎癥改變,膽囊管和膽管管壁由于炎癥侵蝕,最終導致膽囊膽管瘺。

有的學者制定了一種Mirizzi綜合征的分類方法,1982年Mcsherry等[4]根據(jù)ERCP和PTC檢查提出兩階段分類方法:

I型:

僅有結石壓迫膽管;II型:

有膽囊膽管瘺形成。

在初步清楚認識Mirizzi綜合征的基礎上,為更好的指導臨床治療,臨床醫(yī)師提出了更加細致的分類。

Csendes等[5]提出下列分類方法:

(1)I型:

無瘺形成,Ia:

長膽囊管存在,Ib:

膽囊管(結石)阻塞;(2)II~IV型:

有瘺形成,II型瘺的直徑小于膽總管周長的33%,III型瘺直徑是膽總管直徑的33%~66%,IV型瘺直徑大于膽總管直徑的66%。

并對219例患者進行了研究,指出Mirizzi綜合征患者中11%屬Ⅰ型分類,41%屬II型,44%屬III型,4%屬IV型損傷。

楊俊濤等[6]則分為3型,Ⅰ型:

膽囊頸部或膽囊管結石嵌頓壓迫肝外膽管;II型:

結石致膽囊管瘺;III型:

膽囊管瘺伴膽管纖維瘢痕性狹窄及明顯的肝內膽管擴張。

Mirizzi綜合征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阻塞性黃疸通常情況下不能僅通過物理檢查確診,因此,術前診斷率僅為19%~26%[7],因B超無創(chuàng)和廉價易行可作為首選的物理檢查。

超聲圖像表現(xiàn)為膽囊結石位于膽囊頸部或膽囊管,肝總管擴張及肝內膽管擴張。

以往認為,B超見擴張的膽囊管、膽總管與門靜脈呈三管征"時有確診價值,但陽性率低。

CT檢查因掃描橫斷面,一般無法顯示膽囊頸部或膽囊管結石嵌頓壓迫肝總管的征象,臨床意義不大。

臨床超聲檢查典型診斷結果包括:

(1)膽管系統(tǒng)擴張,包括肝總管,擴張的膽管在膽囊頸部以上;(2)膽囊頸部充滿結石;(3)萎縮性膽囊;(4)結石以下存在正常直徑的膽總管;(5)有黃疸病史和(或)膽總管擴張。

在B超檢查的基礎上,有必要行ERCP和(或)MRCP檢查,ERCP檢查可以作出診斷,放置支架可取出膽總管內的結石。

1992年一項研究表明,肝亞氨基二乙酸-二異丙基亞氨基二乙酸鹽閃爍法檢查有助于診斷Mirizzi綜合征[8],下列3項癥狀在診斷過程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征性:

(1)膽囊看不清楚;(2)肝總管中度擴張;(3)膽囊管低位匯入膽總管。

多數(shù)學者同意Mirizzi綜合征需要手術治療[9]。

手術方法取決于此綜合征的臨床分類。

以往術前膽囊管如有結石,先將結石回納入膽囊,也可在膽囊底部切開膽囊取出結石。

如果結石取出后有大量膽汁涌入膽囊,提示膽囊管膽管瘺形成。

用弗雷氏導管插入膽囊頸部可以證實瘺的存在。

目前LC已成為治療膽囊良性病變的金標準,Mirizzi綜合征可否行腹腔鏡治療存有爭議[10]。

目前I型Mirizzi綜合征(膽管受壓但無瘺形成)一般可行LC,無太大爭議;Baer等[11]提倡部分膽囊切除術,保留膽囊頸部,因為長期的炎癥反應和纖維化很可能使膽囊管閉塞,術后無膽汁漏出。

II~IV型Mirizzi綜合征(瘺形成)則需較復雜的手術。

II型綜合征可行膽囊切除術,膽總管放置T管引流[3]。

有學者[5,12]提倡用血運很好并且抗膽汁的膽囊壁來修補大的瘺口,此方法簡單且效果頗佳。

有專家建議[11],膽腸旁路通過RouxenY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或膽總管空腸吻合術來減少膽總管狹窄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本組2例I型Mirizzi綜合征完成LC,5例行膽囊切除+膽總管放置T管引流術,同時保留部分膽囊壁修補瘺口,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1]印慨,鄭成竹,柯重偉,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紗布壓迫止血法[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3,8(4):

247248.[2]RedaelliCA,BuchlerMW,SchillingMK,etal.HighcoincidenceofMirizzisyndromeandgallbladdercarcinoma[J].Surgery,1997,121(1):5863.[3]PembertonM,WellsAD.TheMirizzisyndrome[J].PostgradMedJ,1997,73(862):487490.[4]McsherryCK,FerstenbergH,VirshupM.TheMirizzi’ssyndrome:suggestedclassificationandsurgicaltherapy[J].SurgGastroenterol,1982,1(2):219225.[5]CsendesA,DiazJC,BurdilesP,etal.Mirizzisyndromeandcholecystobiliaryfistula:aunifyingclassification[J].AmJSurg,1989,76(11):11391143.[6]楊俊濤,顧紅光,周日慶.37例Mirizzi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J].消化外科,2004,3(1):3133.[7]RedaelliCA,BuchlerMW,SchilingMK,etal.HighcoincidenceofMirizzisyndromeandgallbladdercarcinoma[J].Surgery,1997,121(1):5863.[8]AlarconA.PalmaJP,MenesesM,etal.Mirizzisyndrome:scintigraphicdiagnosis[J].BrJSurg,1992,79(suppl):517520.[9]StrugnellNA,SailA,NelsonT,etal.Choledochoplastyforchol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