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上冊同步學與練(統(tǒng)編版)03《師說》(第一課時)(教師版)_第1頁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同步學與練(統(tǒng)編版)03《師說》(第一課時)(教師版)_第2頁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同步學與練(統(tǒng)編版)03《師說》(第一課時)(教師版)_第3頁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同步學與練(統(tǒng)編版)03《師說》(第一課時)(教師版)_第4頁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同步學與練(統(tǒng)編版)03《師說》(第一課時)(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2課師說(第一課時)課程標準/素養(yǎng)目標學習目標重點難點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2、能力目標:以誦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3、德育目標:認識“學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在誦讀中落實本文的文言語法知識教學。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1.掌握文言文基礎知識。2.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1、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籍河北昌黎,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作品收錄于《昌黎先生集》。宋代蘇軾稱他為“文起八代之衰”,這是對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人為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2、“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與“論”相比要隨便些,像《捕蛇者說》、《馬說》都屬“說”一類文體。說”是古文中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范圍,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如《馬說》、《捕蛇者說》、《愛蓮說》、《師說》等都屬于這一種文體。《師說》選自《昌黎先生集》。本文闡述的是作者對從師問題的看法。與“論”相比較,“說”較偏重于說明(始自唐宋,明清時尤甚),而且往往帶有雜文、雜感的性質;同時,“說”的內容、寫法和風格較為靈活多樣,所以后世對于論說文中的“說”,又有所謂“雜說”的稱呼。本文標題“師說”不是“說說老師”之意,“說”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即“解說……的道理”之意?!皫熣f”的意思應為“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3、六藝,即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4.“古文運動”“古文運動”是唐代文學史上的一次文學革新運動。它是針對六朝以來泛濫的浮靡文風而發(fā)起的。韓愈和柳宗元是這場運動的主將。他們主張文章要像先秦兩漢散文那樣言之有物,要闡發(fā)孔孟之道;反對六朝以來單純追求形式美而內容貧乏的駢儷文章;主張語言要新穎,對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師其意,不師其辭”“言貴創(chuàng)新,詞必己出”。經過這次古文運動,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的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代實用散文的基礎。譯文一、通假字(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同“授”(2)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二、古今異義(1)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指有專門學問的人。(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古義:用來……的(方式、工具、依據(jù)等);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今義:不需要。(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古義:無論今義:沒有。(5)吾從而師之古義:兩個詞。跟隨,而且今義:連詞,表目的和結果。(6)今之眾人古義:一般人今義:許多的人。(7)小學而大遺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三、詞類活用(1)君子不齒(名作動,值得一提)(2)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3)而恥學于師(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恥)(4)孔子師郯子(名詞意動用法,以……為師)(5)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名詞作動詞,低于)(6)小學而大遺(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見其明也(形容詞作名詞,高明的地方)(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詞作名詞,圣明的人、愚昧的人)四、文言句式1.判斷句(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2.介詞結構后置(1)而恥學于師(2)師不必賢于弟子3.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4.被動句不拘于時(介詞“于”表被動)五、一詞多義(一)實詞師1、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2、吾師道也(動詞,學習)3、吾從而師之(意動用法,以……為師)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5、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名詞,有專門技藝的人)6、十年春,齊師伐我(名詞,軍隊)傳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2、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動詞,傳授)3、六藝經傳皆通習之(zhuàn,名詞,古代解釋經書的書)道吾師道也(名詞,道理)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名詞,風尚)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策之不以其道(名詞,規(guī)律)何可勝道也哉(動詞,說)惑惑之不解(名詞,疑難問題)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涂)惑而不從師(動詞,遇到疑難問題)(二)虛詞乎(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介詞,相當于“于”,前一個是“在”的意思;后一個是“比”,表比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語氣助詞,表反問,譯為“呢”)(3)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吧”)(4)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語氣助詞,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連詞,表承接)(2)惑而不從師(連詞,表轉折)(3)吾從而師之(連詞,表承接)(4)擇師而教之(連詞,表承接)(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連詞,表并列)(6)小學而大遺(連詞,表轉折)(7)則群聚而笑之(連詞,表修飾)之(1)古之學者必有師(助詞,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助詞,的)(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6)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7)圣人之所以為圣(助詞,無實意,和“所以”一起表達之所以的意思)(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助詞,的;代詞,指代童子)(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10)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這一類)(11)郯子之徒(代詞,這,這一類)(12)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這,這一類)(13)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其(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5)其可怪也歟(語氣副詞,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6)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表領屬關系,他的,他們的)(7)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詞,前指老師的;后指學生的)(8)其出人也遠矣(代詞,指圣人)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詞,比)(2)而恥學于師(介詞,向)(3)于其身也(介詞,對于)(4)皆出于此乎(介詞,從)(5)不拘于時(介詞,表被動,被)也(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乃不知有漢(竟然)六、重點句子翻譯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譯文:老師是用來(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譯文: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3.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譯文: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哪里用得著知道較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小呢?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譯文:所以無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5.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譯文:不理解文句(不明句讀),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卻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明智的地方。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足以感到羞恥;以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被認為近于諂媚。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譯文: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強,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專門研究,如此而已。一、文言句子翻譯四步驟:1.讀:句子大意通讀全文,領會大意。重點疏通要求翻譯語段的上下文。2.審:文言現(xiàn)象審清句中的文言現(xiàn)象(關鍵詞語、特殊句式),用筆將這些語法要點一一圈注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3.切:拆分詞語文言文多單音節(jié)詞,且文言翻譯要求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所以拆分詞語是準確翻譯語句的最直接方法。將文言文句以詞(字)為單位,表達意思完整的詞語切分為一塊,然后逐詞對譯。4.連:連詞成句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將逐詞(字)解釋出來的詞義連綴成句。二、文言文翻譯的方法1.換文言文中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又有許多古今說法不同的詞,及一些通假字、偏義復詞、活用的詞等,要將這些詞語變換成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用法。例如:學:學習師:老師日:太陽走:跑目:眼睛妻子:妻子兒女晝夜勤作息:日夜不停地辛勤勞作短屈原于頃襄王:在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小結:①將古代單音節(jié)詞換成對應的現(xiàn)代雙音節(jié)詞;(組詞翻譯法)②將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③將通假字換成本字;=4\*GB3④將古今異義詞換成古代漢語中的意思;2.留思考:請對照檢查譯文中保留了原文中哪些詞語?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譯:趙惠文王十六年(帝號、年號),廉頗(人名)擔任趙國的將領征討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地名),被封為上卿(官職名),他憑借勇氣(古今同義)在各國諸侯間聞名。小結: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詞和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國名、官職、年號、某些典章制度名稱、度量衡以及物品名稱等,這些不必翻譯。對點練習1:下面哪些詞語需要“留”?①慶歷四年春,藤子京謫守巴陵郡。②日行千里。③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④范曄字蔚宗,順陽人,車騎將軍泰少子也。3.刪思考:請檢查譯文刪去了原文哪些詞語?例:夫趙強而燕弱譯文:趙國強大,燕國弱小宋何罪之有譯文:宋國有什么罪呢?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小結:刪,去掉那些沒有意義的詞語句首發(fā)語詞:夫、蓋主謂取獨:之句中表停頓:也倒裝句式的標志詞:之、是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之、其偏義復詞中的襯字4.補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譯時也應增補出來。如:①于是秦王不懌,為(趙王)一擊缶。譯文:在這種情況下,秦王才很不高興的給(趙王)敲了一下瓦盆。②翱翔(于)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譯文:(在)蓬蒿叢中盤旋,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5.調思考:請檢查譯文與原文句子順序有何變化?①夫晉,何厭之有?譯:晉國,有什么能讓他滿足的呢?②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譯:計策還沒確定,想找一個可以出使回復秦國的人,沒能找到。小結:將倒裝句中(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詞短語后置句)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調整。6.借善于借助課內或成語,巧解疑難。例如: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①而已矣。”注:①運:轉去。①

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課內知識:旬有五日而后反,旬,十日上下語境及課內推斷:舉:南取漢中,西舉巴蜀翻譯:五十天就攻下它,光憑人力是不能夠到達這樣的地步的。②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借助課內或所積累的文言知識:是: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翻譯:古人有這樣做的,武王就是這樣。③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借助成語:簞食瓢飲: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飲:水。一簞食物,一瓢水。形容貧苦的生活。借助課內或所積累的文言知識:師: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翻譯:用竹筐裝著飯,用酒壺盛著酒漿(用壺乘著飲料),來迎接大王您的軍隊。[參考譯文]齊國人攻打燕國,大獲全勝。齊宣王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占領燕國,,有人又勸我占領它。我覺得,以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去攻打一個同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來了,光憑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們不占領它,一定會遭到天災吧。占領它,怎么樣?孟子回答說:占領它而使燕國的老百姓高興,那就占領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領它而使燕國的老百姓不高興,那就不要占領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齊國這樣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去攻打燕國這樣一個同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燕國的老百姓卻用飯筐裝著飯,用酒壺盛著酒漿來歡迎大王您的軍隊,難道有別的什么原因嗎?不過是想擺脫他們那水深火熱的日子罷了。如果您讓他們的水更深,火更熱,那他們也就會轉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題組A基礎過關練課文挖空訓練1.解釋加點的詞語第1段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敬鸢浮竣偎?用來……的)②受(同“授”)③惑(疑惑)④聞(知道,懂得)⑤固(本來)(第2段)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答案①猶且(尚且,還)②益(更加,越發(fā))③所以(……的原因)④其(大概)⑤惑(糊涂)⑥族(類)⑦不齒(不與同列,看不起)⑧乃(竟)(第3段)圣人無常師??鬃訋?)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答案①師(以……為師)②徒(同類的人)第4段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答案①嘉(贊許)②貽(贈送)2.翻譯畫線的句子①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④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答案①因此,無論地位顯貴還是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在的地方。(得分點:是故、無,判斷句)②不明句讀,不能解決疑難問題,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沒看出這種人是明智的。(得分點:或、遺,賓語前置句)③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超過學生,懂得道理的時間有早有晚,學術技藝(各)有(各的)專門研究,如此罷了。(得分點:不必、于、攻)④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不受時俗的限制,跟我學習。(得分點:經傳、通,被動句)題組B能力提升練一、單項選擇(基礎過關)1.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特點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A.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B.大王來何操? 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不拘于時,學于余【分析】例句:賓語前置句,“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譯為:不懂得如何斷句,不能解決疑惑;A.狀語后置句,“于師”為后置狀語,譯為:他們跟圣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習為羞恥;B.賓語前置句,“何”為“操”的前置賓語,譯為:大王來時拿的什么啊;C.定語后置句,“之”為定語后置的標志,譯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D.被動句,“于”表被動,譯為:不被時俗約束;狀語后置句,“于余”為后置狀語,譯為:向我學習;故選:B。2.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B.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C.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 D.擇師而教之吾從而師之【分析】A.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代詞,代指“道”。B.其:代詞,那些/語氣詞。C.乎:介詞,相當于“于”,可譯為“比”/句末語氣助詞,呢。D.而:都是連詞,表順承。故選:D。3.下面對加線的“師”字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古之學者必有師②吾從而師之③道之所存,師之所存④則恥師焉⑤孔子師郯子⑥吾師道也⑦師道之不復,可知矣⑧不恥相師⑨或師焉,或不焉A.①②④/⑤⑥⑨/⑦⑧ B.①③/②⑤/④⑦⑨/⑥⑧ C.①②③/④⑤⑦/⑥⑧⑨ D.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⑨【分析】①“師”,名詞,老師;②“師”,意動用法,以……為師;③“師”,名詞,老師;④“師”,動詞,從師學習;⑤“師”,意動用法,以……為師;⑥“師”,動詞,學習;⑦“師”,動詞,從師學習;⑧“師”,動詞,學習;⑨“師”,動詞,從師學習。故選:B。4.下列各組詞語中加線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A.鞭笞(chī)師襄(xiānɡ)嗟乎(jiē)甕牖繩樞(yǒu)B.召滑(zhào)郯子(tán)近諛(yú)比權量力(liànC.崤函(yáo)老聃(dān)貽誤(yí)亡矢遺鏃(zú)D.隳名城(tuī)萇弘(chánɡ)句讀(dòu)一夫作難(nàn)【分析】A.正確;B.“召滑”中的“召”應讀作“shào”;C.“崤函”中的“崤”應讀作“xiáo”;D.“隳名城”中的“隳”應讀作“huī”。故選:A。5.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師襄(xiāng)嗟乎(jiē)或不焉(bù) B.郯子(tán)句讀(dòu)阿諛(yú) C.老聃(dān)諂媚(xiàn)經傳(chuán) D.李蟠(fán)萇弘(chánɡ)貽誤(yí)【分析】A.“或不焉”中的“不”應讀作“fǒu”;B.正確;C.“諂媚”中的“諂”應讀作“chǎn”,“經傳”中的“傳”應讀作“zhuàn”;D.“李蟠”中的“蟠”應讀作“pán”。故選:B。二、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材料一身體為抵抗病原體,具有“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兩階段防御系統(tǒng)。病原體侵入體內的最初數(shù)小時,非特異性免疫最先迅速作用,各種免疫細胞展開對病原體的攻擊。隨后,特異性免疫開始作用?!癟細胞”作為特異性免疫中一種特殊的免疫細胞,能獲取病原體的信息并激活同為免疫細胞的“B細胞”,下達使其合成“抗體”的指令。接收到指令的B細胞大量產生抗體,借助抗體破壞病原體。另外,部分T細胞等免疫細胞能夠通過破壞感染病原體的細胞,阻止感染的擴大。特異性免疫就是借助這樣的機制,發(fā)揮強大作用,消滅病原體的。由于部分T細胞和B細胞能夠存儲病原體的特征信息,因此,當曾經感染過的病原體再次侵入時,人體能夠迅速殺滅該病原體,這被稱為“免疫記憶”。疫苗,就是利用了這一免疫機制,將病原體的特征信息提前儲存到T細胞和B細胞這些免疫細胞中,成為人類用來抵抗病毒、細菌等病原體的有力武器。(摘編自《面對疫苗,我們在猶豫什么》,《科學世界》2020年第1期)材料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fā),多個國家不同研究團隊有不同的技術方案,有的傳統(tǒng),有的新銳。主要有以下五種:第一種減毒活疫苗,采用的是活性病毒,經改造使其毒性減弱失去致病性。該疫苗免疫效果好,生產成本不高,但研發(fā)時間長,還有低概率致病風險。第二種是滅活疫苗,又叫死疫苗,同樣是最傳統(tǒng)的疫苗。該疫苗采用的病原體已失去活性,但表層蛋白仍可觸發(fā)免疫反應。這兩種疫苗的研發(fā)及生產涉及病毒培養(yǎng),生物安全要求較高。重組蛋白疫苗安全性好,不需要分離獲得病毒毒株,只要根據(jù)病毒的序列,表達出大量的病毒抗原蛋白,制成疫苗即可。簡單點講就是“給人打病毒表面S蛋白”。而核酸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則是給人體注射病毒抗原蛋白的編碼核酸,利用人體細胞自己去合成病毒的抗原蛋白而產生免疫應答。這種開發(fā)技術新穎,目前全球尚無一款獲批上市。陳薇院士團隊正在做二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屬病毒載體疫苗,他們將改造后的無害腺病毒作為載體,裝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疫苗。無害的腺病毒戴上S蛋白的“帽子”,假裝自己很“兇”,讓人體產生免疫記憶。所以,打個比方,如果減毒活疫苗是“將野獸馴化為坐騎”,那么滅活疫苗就是“①”;重組蛋白疫苗是“②”,核酸疫苗就是“③”,病毒載體疫苗則是“④”。(摘編自果殼網《新冠疫苗到底多久才能面世?》2020年4月21日)材料三DeepTech:目前各國都在加速疫苗研發(fā),據(jù)說最快只要12或18個月,但大部分已有疫苗研發(fā)都是幾十年才獲得成功,請問新冠病毒疫苗能這么快成功嗎?張林琦:確實可以這么快。因為傳統(tǒng)技術的平臺很成熟了,新技術應用如mRNA技術可以加速開發(fā)。再加上在社會需求急切的情況下,各方面都會加倍努力來縮短這個開發(fā)時間,所以一定會沖破一些過去的慢節(jié)奏。DeepTech:也有權威專家說,不排除疫苗開發(fā)會失敗。您覺得會有這種可能嗎?張林琦:會有這種可能。新生事物,沒有誰能保證百分百會成功。但我們一直在全力以赴。我國為增加勝算幾率,同時展開了五條研發(fā)路線。針對這五條路線,還設疫苗開發(fā)專班負責協(xié)調研發(fā)單位,組織相關的專業(yè)人員,早期介入,全程參與,研審聯(lián)動,全力推動疫苗研發(fā)工作。DeepTech:新冠病毒疫苗研發(fā)上有什么特別注意的嗎?張林琦:首先要安全,其次要誘導出可以阻斷病毒進入細胞的抗體,第三要避免出現(xiàn)不利的免疫反應或者副作用。除此之外還要考慮疫苗成本和可及性。(摘編自《專訪清華大學張林琦》,《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文網2020年5月7日)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我國在較短時間內就完成了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分離出病毒毒株,并在第一時間提交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序列信息。早在1月22日,科技部第一批啟動的“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應急攻關”項目里,快速研發(fā)疫苗就是其一。雖說疫苗從研發(fā)到生產是個長鏈條,但我國有整合全鏈條資源的優(yōu)勢,可同步推進研發(fā)、審批、生產各個環(huán)節(jié)。所以,新冠病毒疫苗研發(fā)工作預估會比SARS疫苗進展順利。(摘編自《科學看待新冠病毒疫苗研發(fā)》,《人民日報》2020年4月20日)(1)下列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疫苗成為人類對抗病原體的有力武器,利用的是人體的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機制以及細胞的“免疫記憶”功能。B.T細胞作用不可小覷,它能獲取病原體的信息,激活B細胞并對其下達合成抗體的指令,有些甚至能阻止感染擴大。C.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是采用傳統(tǒng)研發(fā)技術方案的疫苗,它們都需要培養(yǎng)并獲取病毒毒株,有一定生物安全風險。D.安全、有效、無害、低成本、可及性等都是疫苗研發(fā)必須考慮的因素,一般來說,疫苗的研發(fā)耗時較長。(2)材料二①~④空缺處依次填入短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將野獸制成標本”“人工合成野獸皮毛”“直接使用野獸皮毛”“披著羊皮的狼”B.“讓野獸進入昏睡”“直接使用野獸皮毛”“人工合成野獸皮毛”“披著羊皮的狼”C.“讓野獸進入昏睡”“人工合成野獸皮毛”“直接使用野獸皮毛”“披著狼皮的羊”D.“將野獸制成標本”“直接使用野獸皮毛”“人工合成野獸皮毛”“披著狼皮的羊”(3)結合材料三和四,請概括我國有可能較短時間內研發(fā)成功新冠疫苗的依據(jù)。【解答】(1)A.“利用的是人體的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機制以及細胞的‘免疫記憶’功能”的說法,曲解了文意。原文是說,“就是利用了這一免疫機制,將病原體的特征信息提前儲存到T細胞和B細胞這些免疫細胞中,成為人類用來抵抗病毒、細菌等病原體的有力武器”。這句話的關鍵是對“這一免疫機制”的理解,從原文可知,“這一免疫機制”指的是當曾經感染過的病原體再次侵入時,人體能夠迅速殺滅該病原體,這被稱為“免疫記憶”。即疫苗主要是利用“免疫記憶”這個功能,而不包括“人體的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機制”。故選A。(2)根據(jù)材料二,第二種是滅活疫苗,又叫死疫苗,同樣是最傳統(tǒng)的疫苗。“死疫苗”顯然就是被制成標本似的疫苗,故第一處選“將野獸制成標本”,從而排除BC;根據(jù)原文“而核酸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則是給人體注射病毒抗原蛋白的編碼核酸,利用人體細胞自己去合成病毒的抗原蛋白而產生免疫應答”,可知這種疫苗的關鍵是“人工合成”,故第三處填“人工合成野獸皮毛”,從而排除A項。最后一處,根據(jù)原文,病毒載體疫苗是指無害的腺病毒戴上S蛋白的“帽子”,假裝自己很“兇”,讓人體產生免疫記憶。從假裝很“兇”,可知這種疫苗其實不兇,其實像綿羊一樣,所以最后一空填“披著狼皮的羊”。故選D。從材料三,“我國為增加勝算幾率,同時展開了五條研發(fā)路線。針對這五條路線,還設疫苗開發(fā)專班負責協(xié)調研發(fā)單位,組織相關的專業(yè)人員,早期介入,全程參與,研審聯(lián)動,全力推動疫苗研發(fā)工作”,可時間和參與范圍角度歸納出:多線路聯(lián)動開發(fā),介入早,參與面廣。從材料四,“雖說疫苗從研發(fā)到生產是個長鏈條,但我國有整合全鏈條資源的優(yōu)勢,可同步推進研發(fā)、審批、生產各個環(huán)節(jié)”,可概括出:同步推進,全鏈條整合的要點題組C培優(yōu)拔尖練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中晚唐時期的儒學復興運動影響深遠,其代表人物是韓愈、柳宗元和劉禹錫。此時,一種理性的態(tài)度正在醞釀成型。比如柳宗元“疑《國語》”“辯《論語》”。歷史上一般都講《論語》是孔子弟子所作,柳宗元對此就提出了明確的懷疑:《論語》里面清楚記錄了曾參臨終前的遺言,而曾子在孔子晚期弟子中也算比較年輕的,既然記錄了曾子的臨終遺言,怎么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所作呢?這樣的話當然是曾子的弟子記錄下來的。如這與我們今天的觀點就非常接近了。柳宗元他們對所有問題都抱有一種特別有意思的懷疑精神,與之相伴隨的是一種理性探索的態(tài)度。這種理性的態(tài)度,在一組有趣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這組文章源自韓愈、柳宗元、劉禹錫他們幾個圍繞天人問題的一場思想對話。韓愈先寫了一篇文章叫《天說》,柳宗元在韓愈《天說》的基礎上又寫了一篇《天說》,這篇文章在完整引用了韓愈的《天說》之后,對《天說》里面的思想做了全面的反駁。而劉禹錫讀到柳宗元的《天說》以后,覺得柳宗元說得也不好,就又寫了一篇《天論》。這組文章都收在《柳宗元集》里。韓愈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文章主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人們一般都質問,老天為什么不保佑善人呢?為什么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呢?為什么一個個壞人都活得那么好,而正直的人卻活得那么委屈?韓愈在這里提出了一個特別有趣的論辯,他說你看,人與元氣(天地就是元氣)的關系就像蟲子跟樹的關系。樹壞了就生蟲,蟲對樹是一種傷害;元氣壞了就生人,人對元氣也是一種傷害。那你就能理解為什么上天總是保佑惡人了。因為惡人幫天地元氣殺滅人,相當于我們人為樹殺滅害蟲。所以凡是能夠為樹殺滅害蟲的,樹會感謝他;凡為天地殺滅人的,正如惡人所做的,天地也會感謝他。我很想知道韓愈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篇文章的?柳宗元讀到這篇文章后,就說:“子誠有激而為是耶?”你韓愈大概是受了什么刺激才故意這么說的吧,這跟你平時倡導的東西可不太一樣。雖然你講得非常巧妙,但這個講法跟歷來人們主張上天福善禍淫的方向正相反。漢代儒者強調福善禍淫之說,強調天人有感應關系,人做得對,上天會給好的征兆,人做得不對,上天會給懲罰,這在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觀中體現(xiàn)得非常充分。韓愈的講法和董仲舒的講法就不一樣了。柳宗元說你韓愈這是“有激而發(fā)”,就是你說話故意說得這么偏激,沒必要。柳宗元說,其實你應該這么去思考,就是天跟人之間是沒有關系的。天沒有福善禍淫的意志,沒有懲惡揚善的意志,所以人的善與惡、福與禍都是自己的行為所致。柳宗元的這個說法比較接近于儒家所講的“無責于人,必求諸己”的態(tài)度,而人之所以應該“不怨天、不尤人”,也是同樣的道理。至于劉禹錫對柳宗元的質疑,則又開出了另個脈絡。劉禹錫主張“天人交相勝”,也就是說,在有些領域人的行為、人類的努力是勝天的,而在另外一些領域,天的所為是勝人的。就是“天人交相勝”的觀點。僅從這組文章的對話關系來看,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時期的士大夫成長的基本精神風格。即理性化的特征和普遍懷疑的態(tài)度,一種理性的、平實的態(tài)度。(摘編自楊立華《古文運動和儒學復興運動》)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柳宗元“辯《論語》”,對典籍進行了明確的質疑,這是當時士大夫理性態(tài)度醞釀成型的表現(xiàn)。B.韓愈、柳宗元、劉禹錫圍繞天人問題進行了一場思想對話,使得儒家天人問題的觀念逐步成熟。C.韓愈認為人與元氣(天地就是元氣)的關系就像蟲子跟樹的關系。蟲子對樹的傷害,就像惡人傷害人類。D.柳宗元既批駁了韓愈的天人觀念,也不贊成歷來人們主張的“天人感應”上天福善禍淫之說。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柳宗元說“子誠有激而為是耶”,強調了韓愈的言論過于偏激,與人們歷來的觀點正相反。B.文章用“無責于人,必求諸己”“不怨天、不尤人”佐證了柳宗元主張的天沒有懲惡揚善的意志。C.劉禹錫主張的“天人交相勝”既否定了柳宗元的天跟人之間是沒有關系的觀點,也不承認韓愈的天人關系。D.作者用中晚唐時期的一場辯論來展示當時士大夫成長的基本精神風格理性、平實的態(tài)度。3.下列選項中,與韓愈天人問題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

)A.天與人的意志是截然對立的,根本利益是相反的,由此決定二者的善惡標準也必然是根本相反的。B.被人們認為是“昏君”“庸臣”的“殃民者”通過其暴虐行為,導致人口下降,天所受到的損害就會輕一些。C.天與人之間的感應方式是天帝根據(jù)統(tǒng)治階級的表現(xiàn)對之加以賞罰。天根據(jù)人的民意是否符合理(天理)來決定其能否實現(xiàn)。D.天與人之間有感應,相互聯(lián)結,相互依賴,二者之間既有統(tǒng)一性也有對立與斗爭,二者的統(tǒng)一是建立在“天人相乖”的基礎上。4.請簡要說明文本中柳宗元的理性態(tài)度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5.韓愈的天人感應觀對我國實施的環(huán)境保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決策有什么樣的理論指導意義?請結合文章內容闡釋。二、文學類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讀韓愈梁衡①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寫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讀韓愈其人是從讀韓愈其文開始的,但由文而讀其人卻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韓公祠,祠依山臨水而建,氣勢雄偉。祠后有山曰韓山,祠前有水名韓江,當?shù)厝苏f此皆因韓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韓愈一介書生,怎么會在這天涯海角霸得一方山水,享千秋之祀呢?②原來有這樣一段故事。唐憲宗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迎佛骨活動,就是將據(jù)稱是佛祖的一塊朽骨迎到長安,修路蓋廟,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勞民傷財,一場鬧劇。韓愈憤而上《諫迎佛骨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凜然大氣和獻身精神。但是,韓愈越是肝腦涂地陳利害表忠心,憲宗就越覺得他是在抗龍顏,揭龍鱗,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聲把他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去當?shù)胤叫」?。③韓愈這一貶,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為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順,比之李白的懷才不遇、柳永的屢試不第要嚴重得多。他們不過是登山無路,韓愈是已登山頂,又一下子被推到無底深淵,其心情之壞、心境之冷可想而知。他在過藍關時給前來看他的侄孫寫了那首著名的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④但是,當他到了潮州后,發(fā)現(xiàn)當?shù)氐那闆r比他的心境還要壞。由于地處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習極多極重。農耕方式原始,鄉(xiāng)村學校不興,有錢人養(yǎng)奴成風。見此情景韓愈大吃一驚,同為大唐圣土,同為大唐子民,何忍遺此一隅,視而不救呢?他覺得自己的知識、能力還能為地方百姓做點事,覺得比起百姓之苦,自己的這點冤、這點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連續(xù)干了四件事。一是驅除鱷魚,大除其害。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耕作技術。三是贖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用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后不得蓄奴。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甚至還“以正音為潮人誨”。當其獲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難能可貴了。⑤一個人為文不說空話,為官不說假話,為政務求實績,這在封建時代難能可貴。應該說韓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舉儒家旗幟,是個封建傳統(tǒng)思想道德的維護者。傳統(tǒng)這個東西有兩面性:當它面對革命新潮時,表現(xiàn)出一副可憎的頑固面孔;而當它面對逆流邪說時,又表現(xiàn)出撼山易撼傳統(tǒng)難的威嚴。韓愈也是這樣,他一方面反對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對當時最尖銳的兩個社會問題,即藩鎮(zhèn)割據(jù)和佛道泛濫,深惡痛絕,堅決抨擊。他親自參加平定叛亂,到晚年時還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馬到叛軍營中去勸敵投誠,其英雄氣概不亞于關云長單刀赴會。他出身小戶,考進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進士,考官時又三次碰壁,烏紗帽得來不易。按說他該惜官如命,但是他犯上直言,被貶又繼續(xù)盡其所能為民辦事。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tǒng),以國為任,以民為本,不違心,不費時,不浪費生命。他又倡導古文運動,他要求“文以載道”“陳言務去”,開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駢文這個重形式求華麗的節(jié)外之枝,而直承秦漢。他既立業(yè)又立言,全面實踐了儒家道德。⑥當我手倚韓祠石欄、遠眺滾滾韓江時,我就想,憲宗佞佛,滿朝文武,只有韓愈敢出來說話。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上書直諫呢?如果在韓愈被貶時又有人出來為之抗爭呢?歷史會怎樣改寫?韓愈到來之前潮州買賣人口、教育荒廢等四個問題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馬燈似的換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職超過八個月的也大有人在,為什么沒有誰去解決呢?如果有人在韓愈之前解決了這些問題,歷史又將怎樣寫?但是沒有,什么都沒有。歷史終于等來了一個衰朽的書生,他長須弓背,雙手托著一封奏折,一步一顫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單人瘦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⑦面對人生的逆境,韓愈既見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腳踏實地,盡力去為。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顯,只是奉獻于民,求成于心。有人研究,韓愈之前,潮州只有進士三名,韓愈之后,到南宋時,登第進士就達一百七十二名,這是他大開教育之功。所以韓祠中有詩曰:“文章隨代起,煙瘴幾時開。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一個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歷史絕不會陪你哭泣,而它只認你的貢獻。悲壯二字,無壯便無以言悲。這宏偉的韓公祠,還有這韓山韓水,不是紀念韓愈的冤屈,而是紀念他的功績。⑧李淵父子雖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沒有聽說哪山哪河易姓為李,倒是韓愈一個罪臣,在海邊一塊蠻夷之地施政八月,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這是人民對辦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紀念。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時就價值無窮,就被社會所承認。于是,我心中也漸漸泛起這樣的四句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有刪改)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段由潮州的山水人文都姓“韓”而設疑,引發(fā)對韓愈“霸得一方山水”的思考。B.“韓愈也是這樣”指出韓愈既有反對革命新潮的頑固,也有對逆流邪說的堅決抨擊。C.“歷史絕不會陪你哭泣,而它只認你的貢獻”一句,回應開篇時的疑問,警示深刻。D.尾段借“山河易姓”點明李淵父子雖得天下,但不為百姓做實事,沒有得到百姓認可。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③段以李白、柳永作比較來突出韓愈仕途所受打擊之大,襯托其精神的偉大。B.第⑥段借助豐富的想象力,連用多個假設,凸顯出韓愈人品與貢獻的難能可貴。C.第⑥段尾句通過動作和肖像描寫,形象地表現(xiàn)了韓愈從政路上默默無聞的孤寂。D.第⑦段引用韓祠中的詩,意在贊美韓愈大開教育之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8.作者在文中引用了韓愈寫給侄孫的詩,請簡述其在全文中的作用。9.文章結尾說“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時就價值無窮,就被社會所承認”,請結合全文加以理解。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而孤養(yǎng)于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洎舉進士投文于公卿間故相鄭余慶頗為之延譽由是知名于時。尋登進士第。宰相董晉出鎮(zhèn)大梁,辟為巡官。府除,徐州張建封又請其為賓佐。愈發(fā)言真率,無所畏避,操行堅正,拙于世務。調授四門博士,轉監(jiān)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門,宰相不專機務。宮市之弊,諫官論之不聽。愈嘗上章數(shù)千言極論之,不聽,怒貶為連州陽山令。愈自以才高,累被擯黜,作《進學解》以自喻,執(zhí)政覽其文而憐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逾歲,轉考功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俄有不悅愈者,摭①其舊事,言愈前左降為江陵掾曹,荊南節(jié)度使裴均②館③之頗厚,均子鍔凡鄙,近者鍔還省父,愈為序餞④甲鍔,仍呼其字。此論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jié)度使,請愈為行軍司馬。淮、蔡平,十二月隨度還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詔愈撰《平淮西碑》,其辭多敘裴度事。時先入蔡州擒吳元濟,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訴碑辭不實,詔令磨愈文,憲宗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與人交,榮悴不易。少時與洛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稱薦于公卿間,而籍終成科第,榮于祿仕。后雖通貴,每退公之隙,則相與談宴,論文賦詩,如平昔焉。而觀諸權門豪士,如仆隸焉,瞪然不顧。而頗能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大抵以興起名教,弘獎仁義為事。凡嫁內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節(jié)選自《舊唐書·韓愈傳》)【注】①摭:拾取。②裴均:宦官的養(yǎng)子,名聲不好,人所不齒。③館:供給食宿。④餞:設酒食送行。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愈生三歲而孤/養(yǎng)于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洎舉進士/投文于公卿間/故相鄭余慶頗為之延譽/由是知名于時/B.愈生三歲而孤/養(yǎng)于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洎舉進士/投文于公卿間/故相鄭余慶頗為之延譽/由是知名于時/C.愈生三歲而孤/養(yǎng)于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洎舉/進士投文于公卿間/故相鄭余慶頗為之延譽/由是知名于時/D.愈生三歲而孤/養(yǎng)于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洎舉/進士投文于公卿間/故相鄭余慶頗為之延譽/由是知名于時/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出”指離京外任,“辟”指官署征聘,“調”“轉”指調動官職,“拜”指授予官職。B.字,又稱“表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C.元和,是年號;年號,是中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個年號。D.談宴,指邊宴飲邊敘談;與曹操《短歌行》“契闊談讌,心念舊恩”句中的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生性直率,敢于直言。他曾上過幾千言的奏章把宮市的弊端毫無保留地講了出來,皇上不聽取,他就大為生氣,因而被貶到邊遠的陽山做縣令。B.韓愈很有才能,史才突出。他仕途不順,多被貶黜,就寫《進學解》自明心志,受到執(zhí)政者憐惜;又因史學才能被委任為比部郎中、史館修撰。C.韓愈很重感情,記人恩情。他曾受到裴均照顧,裴均雖為人不齒,但他在贈序中仍尊稱其字;做裴度的行軍司馬,撰寫《平淮西碑》時多記裴度的事跡。D.韓愈寬宏通達,待人如一。與他人交往,不論人家地位如何變化,他待人總不改變態(tài)度;他跟孟郊、張籍交往的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愬妻出入禁中,因訴碑辭不實,詔令磨愈文。(2)而頗能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聽穎師彈琴韓愈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起句不同一般,它沒有提及彈琴者,也沒有交代彈琴的時間和地點,而是緊扣題目中的“聽”字,單刀直人把讀者引進美妙的音樂境界里。B.全詩分兩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寫聲音。后八句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yōu)美動聽。“嗟余”二句為自慰之辭,表明自己因懂音樂而能深諳穎師所彈琴聲的奧妙。C.末二句進一步渲染穎師彈琴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爐,但琴聲就好比同時把冰炭投入聽者的胸中,使人經受不了這種感情上的激烈波動。D.韓愈在詩中為讀者展示了兩個大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二是曲外的境界。兩者亦分亦和,猶如影之與形,從而使詩歌的意境顯得深閎雋永,饒有情致。15.清代方扶南說:“白香山‘江上琵琶’(《琵琶行》),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引》,皆暮寫聲音之至文”。請比較三首詩在音樂描寫手法上的相同之處。五、材料作文1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盾髯印氛f:“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表n愈在《師說》中說:“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敝袊袀€成語叫做“一代不如一代”,意思是下一代人不如上一代人,后輩比前代差。以上材料中,《荀子》和韓愈認為后人可以超越前人,學生可以勝過老師,而成語“一代不如一代”所批評的“后人不如前人”的現(xiàn)象卻常常存在。對于以上說法和現(xiàn)象,你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你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D2.B3.C4.①大膽質疑歷史上一般認為《論語》是孔子弟子所作的定論,并用《論語》中記錄了曾子的臨終遺言進行證明。②雖承認韓愈的《天說》講得非常巧妙,但還是寫了一篇《天說》對韓愈的思想做了全面的反駁。5.①這種“天人相乖”的思想促使人們理性地反思自身對自然的掠奪性開發(fā)給自然造成的危害與破壞。②使人們自覺克服以“人”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狹隘意識,正確處理好尊重自然的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人“戰(zhàn)天斗地”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③使人們在實踐中既能按照價值原則,又能按照真理原則,將開發(fā)利用自然與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對典籍進行了明確的質疑”錯誤,柳宗元是對“歷史上一般都講《論語》是孔子弟子所作”提出質疑。B.“使得儒家天人問題的觀念逐步成熟”屬強加因果,文中強調的是當時士大夫具有理性態(tài)度,并未對天人問題進行評論。C.“蟲子對樹的傷害,就像惡人傷害人類”錯誤,惡人傷害人類并不等同于蟲子對樹木的傷害,而是相當于人幫助樹木殺滅蟲子。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中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B.“佐證了柳宗元主張的天沒有懲惡揚善的意志”錯誤,文章只是陳述柳宗元的觀點與儒家態(tài)度相同,無意肯定柳宗元的觀點。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認為天對人的感應是“獎善罰惡”,依舊是堅持“福善禍淫”的基本觀點,與韓愈“天人相乖”的觀點不同。故選C。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jù)“歷史上一般都講《論語》是孔子弟子所作,柳宗元對此就提出了明確的懷疑:《論語》里面清楚記錄:了曾參臨終前的遺言,而曾子在孔子晚期弟子中也算比較年輕的,既然記錄了曾子的臨終遺言,怎么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所作呢?這樣的話當然是曾子的弟子記錄下來的”可知,大膽質疑歷史上一般認為《論語》是孔子弟子所作的定論,并用《論語》中記錄了曾子的臨終遺言進行證明。根據(jù)“韓愈先寫了一篇文章叫《天說》,柳宗元在韓愈《天說》的基礎上又寫了一篇《天說》,這篇文章在完整引用了韓愈的《天說》之后,對《天說》里面的思想做了全面的反駁”可知,雖承認韓愈的《天說》講得非常巧妙,但還是寫了一篇《天說》對韓愈的思想做了全面的反駁。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jù)“人們一般都質問,老天為什么不保佑善人呢?為什么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呢?為什么一個個壞人都活得那么好,而正直的人卻活得那么委屈?韓愈在這里提出了一個特別有趣的論辯,他說你看,人與元氣(天地就是元氣)的關系就像蟲子跟樹的關系。樹壞了就生蟲,蟲對樹是一種傷害……”可知,這種“天人相乖”的思想促使人們理性地反思自身對自然的掠奪性開發(fā)給自然造成的危害與破壞。根據(jù)“因為惡人幫天地元氣殺滅人,相當于我們人為樹殺滅害蟲。所以凡是能夠為樹殺滅害蟲的,樹會感謝他;凡為天地殺滅人的,正如惡人所做的,天地也會感謝他”可知,使人們自覺克服以“人”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狹隘意識,正確處理好尊重自然的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人“戰(zhàn)天斗地”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一般人都認為“人做得對,上天會給好的征兆,人做得不對,上天會給懲罰”,所以人們在實踐中能按照價值原則行事,但是韓愈的“天人相乖”思想讓人們也可以按照真理原則,將開發(fā)利用自然與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6.D7.C8.①突出韓愈被貶的原因和為國為民興利除弊反被貶黜至遠方、難以生還的悲憤心境;②與下文韓愈被貶官后仍心系百姓、為民造福的高尚情懷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韓愈崇高的精神境界;③與結尾處的詩句相互照應,使得文章渾然一體,同時表達了作者對韓愈遭遇的同情和對韓愈高尚人品的推崇。9.①面對憲宗迎佛骨的鬧劇、貶到潮州當?shù)胤叫」?、藩?zhèn)割據(jù)嚴重、文壇重形式求華麗,韓愈勢單力薄,微不足道;②但他心系百姓,以國為任,以民為本,憤而上書直陳利害,在潮州施政八月,辦了四件興利除弊的大事,親自平定叛亂,倡導古文運動,既立業(yè)又立言,全面實踐了儒家道德。③因此山河因其而易姓,成就了“一片江山盡姓韓”的偉業(yè)?!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點明李淵父子雖得天下,但不為百姓做實事,沒有得到百姓認可”錯。原文第八段“李淵父子雖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沒有聽說哪山哪河易姓為李,倒是韓愈一個罪臣,在海邊一塊蠻夷之地施政八月,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這是人民對辦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紀念”,據(jù)此看出,并未提出李淵父子不為百姓做實事,沒得到百姓認可的內容,而是為了突出韓愈的功績。故選D。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表現(xiàn)了韓愈從政路上默默無聞的孤寂”錯。原文“歷史終于等來了一個衰朽的書生,他長須弓背,雙手托著一封奏折,一步一顫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單人瘦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是用細節(jié)描寫來凸顯韓愈崇高偉大的精神境界。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文中引用了韓愈寫給侄孫的詩的作用:這一首詩是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前往潮州,他的侄孫韓湘趕來同行,韓愈揮淚寫下的詩篇。潮州在今廣東東部,距當時京師長安卻有八千里之遙,路途的困頓不言而喻。首聯(lián)“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寫自己獲罪被貶的原因。他很有氣概地說,這個“罪”是自己主動招來的。就因那“一封書”之罪,所得的命運是“朝奏”而“夕貶”。且一貶就是八千里。頷聯(lián)“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直書“除弊事”,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申述了自己忠而獲罪和非罪遠謫的憤慨,富有膽識。頸聯(lián)“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上下句各含兩個子句,前面的子句寫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橫秦嶺”,遮天蔽日,回顧長安,不知“家何在”?“雪擁藍關”,前路險艱,嚴令限期趕到貶所,怎奈“馬不前”!韓愈為上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淚和憤怒。尾聯(lián)“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化用典故,《左傳·停公三十二年》記老臣蹇叔哭師時有“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之語,韓愈用其意,向侄孫從容交代后事,語意緊承第四句,進一步吐露了凄楚難言的激憤之情。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概括出:作用一,在內容上,突出韓愈被貶潮州的原因和為國為民興利除弊反被貶黜偏隅,抒發(fā)了韓愈凄楚難言的悲憤心境;作用二,此詩在結構上承上啟下,上承韓愈被貶前的主要經歷,下啟韓愈被貶后的心靈歷程(精神世界),詩歌銜接了韓愈被貶前的主要經歷和被貶后的心靈歷程的描寫,據(jù)此可分析出,與下文韓愈被貶官后仍心系百姓、為民造福的高尚情懷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韓愈崇高的精神境界;作用三,結尾作者的詩句“我心中也漸漸泛起這樣的四句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據(jù)此看出此詩也與文末的詩句相呼應,使得文章結構嚴謹,渾然一體,同時表達了作者對韓愈遭遇的同情和對韓愈高尚人品的推崇。9.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能力。結尾說“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時就價值無窮,就被社會所承認”,主要體現(xiàn)在:①第二段“韓愈憤而上《諫迎佛骨表》,……把他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去當?shù)胤叫」佟?,第五段“韓愈也是這樣,他一方面反對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對當時最尖銳的兩個社會問題,即藩鎮(zhèn)割據(jù)和佛道泛濫,深惡痛絕,堅決抨擊。他親自參加平定叛亂,到晚年時還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馬到叛軍營中去勸敵投誠,其英雄氣概不亞于關云長單刀赴會。他出身小戶,考進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進士,考官時又三次碰壁,烏紗帽得來不易”。據(jù)此可看出,面對憲宗迎佛骨的鬧劇、貶到潮州當?shù)胤叫」?、藩?zhèn)割據(jù)嚴重、文壇重形式求華麗,韓愈勢單力薄,微不足道;②第四段“于是他到任之后,連續(xù)干了四件事。一是驅除鱷魚,大除其害。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耕作技術。三是贖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用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后不得蓄奴。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甚至還“以正音為潮人誨”。當其獲罪海隅,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難能可貴了”,第五段“他親自參加平定叛亂,到晚年時還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馬到叛軍營中去勸敵投誠,其英雄氣概不亞于關云長單刀赴會”“他又倡導古文運動,他要求‘文以載道’‘陳言務去’,開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駢文這個重形式求華麗的節(jié)外之枝,而直承秦漢。他既立業(yè)又立言,全面實踐了儒家道德”。據(jù)此可分析出,但他心系百姓,以國為任,以民為本,憤而上書直陳利害,在潮州施政八月,辦了四件興利除弊的大事,親自平定叛亂,倡導古文運動,既立業(yè)又立言,全面實踐了儒家道德。③第七段“一個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歷史絕不會陪你哭泣,而它只認你的貢獻。悲壯二字,無壯便無以言悲。這宏偉的韓公祠,還有這韓山韓水,不是紀念韓愈的冤屈,而是紀念他的功績”,第八段“李淵父子雖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沒有聽說哪山哪河易姓為李,倒是韓愈一個罪臣,在海邊一塊蠻夷之地施政八月,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這是人民對辦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紀念。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時就價值無窮,就被社會所承認”。據(jù)此可分析出,因此山河因其而易姓,成就了“一片江山盡姓韓”的偉業(yè)。10.B11.C12.A13.(1)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宮,于是(向憲宗)訴說碑文失實,(憲宗)下詔派人磨掉韓愈所寫的碑文。(2)(韓愈)卻很能引導鼓勵后輩,后輩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雖然有時弄得他自己早飯也供應不上,但(韓愈)仍然和顏悅色不介意?!窘馕觥?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韓愈三歲時喪父,寄養(yǎng)在堂兄家中。韓愈自認為是孤兒,所以從小就刻苦學習儒家經典,不需要別人獎勵督促。等到應舉進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間,前任宰相鄭余慶很是為他宣揚美名,由此在當代知名?!坝卓炭鄬W儒”中“幼”作時間狀語,表明“刻苦學儒”的時間,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C。“進士”作“舉”的賓語,二者意義相連,中間不可斷開,排除D。故選B。11.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C.“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個年號”說法錯誤,一位皇帝可以有多個年號。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A.“他就大為生氣”說法錯誤,原文為“愈嘗上章數(shù)千言極論之,不聽,怒貶為連州陽山令”,選項張冠李戴,應該是皇帝大為生氣。故選A。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禁中”,皇宮;“因”,于是;“訴”,訴說;“磨”,磨掉(也可以翻譯成改掉、除去)。(2)“誘厲”,引導鼓勵;“后進”,后輩;“館”,招待……吃?。弧扳弧?,和顏悅色。參考譯文: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親名叫韓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韓愈三歲的時候成了孤兒,被同族的堂兄撫養(yǎng)。韓愈因為自己是孤兒,小時候學習儒家經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還需要獎勵來督促。在考進士的時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間投送,曾擔任過宰相的鄭余慶很欣賞他,積極地稱贊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韓愈就考中了進士。宰相董晉出京鎮(zhèn)守大梁,請韓愈作他的巡官。董晉的職員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張建封又請他去做佐官。韓愈說話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諱什么,他的品德專一而正派,不擅長處理一些世俗事務。后來調他去做四門博士,再后來升為監(jiān)查御史。德宗晚年的時候,朝廷中分了好幾派,宰相也不好好負責。宮市的弊端很明顯,但諫官們反復提意見皇帝也不接納。韓愈曾經寫了幾千字的文章極力批判這件事,皇帝不聽反而很生氣,把他貶到陽山縣做縣令。韓愈自己覺得自己很有才,但卻常被朝廷排擠貶黜,就寫了一篇《進學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為韓愈很有史學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館修撰(編寫史書)。過了一年,又提升為考功郎中(大概是負責績效考評的人力資源部官員)知制誥(起草政令的人),然后封為中書舍人。不久又有看著韓愈不順眼的人,翻出他以前的舊事,說韓愈曾經降職到江陵府期間,荊南節(jié)度使裴均用比較優(yōu)厚的條件招待韓愈,裴均的兒子裴鍔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親,韓愈寫了一篇序文為裴鍔送行,稱呼裴均的字。這種言論在朝廷傳播開來,因為這個韓愈又被貶為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擔任淮西宣慰處置使,兼任彰義軍節(jié)度使,請韓愈作他的行軍司馬?;次骱筒踢@兩個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韓愈隨裴度返回首都長安,憑借功勞授予他刑部侍郎,還下詔命韓愈撰寫《平淮西碑》,碑文中韓愈多處記述裴度的事跡。而當時最早進入蔡州捉拿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