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上海市嘉定區(qū)封浜高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聯(lián)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上海市嘉定區(qū)封浜高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聯(lián)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上海市嘉定區(qū)封浜高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聯(lián)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上海市嘉定區(qū)封浜高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聯(lián)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上海市嘉定區(qū)封浜高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聯(lián)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上海市嘉定區(qū)封浜高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聯(lián)考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學者指出:如果說文藝復興為人本主義者們“清理了場地”,那么啟蒙運動則是“大興土木”。這里的“大興土木”是指A.摧毀蒙昧和專制主義B.建設工業(yè)文明國家C.弘揚理性和科學思想D.創(chuàng)立民主法治社會2.史料對比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王同學在研究先秦農業(yè)發(fā)展時,摘錄了下表材料。比較表格內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論是A.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的出現(xiàn) B.廣泛使用了鐵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現(xiàn)和逐漸確立 D.農民在田間集體耕作3.毛澤東在給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的指示信中,要求各地各級政府發(fā)布命令。規(guī)定“過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這田由分得田的人私有,別人不得侵犯……田中出產,除交土地稅于政府外,均歸農民所有;吃不完的,任憑自由買賣”。這一指示A.為大革命贏得了農民的廣泛支持B.沿襲了太平天國的土地分配制度C.保護了農民自由支配土地的權利D.使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迅速確立4.1958年7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訪問巴黎。他與戴高樂的會談圍繞東西方關系、法國大國地位、北約、法國發(fā)展核武器、黎巴嫩問題、最高級會談、歐洲等眾多話題展開,但總的基調是分歧大于一致。這一狀況的出現(xiàn)反映出A.兩極格局下政治力量的變化 B.歐洲已成為美蘇爭霸的重點C.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發(fā)生動搖 D.法國利用強大的歐盟作后盾5.名字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符號,有時還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在《宋史》中大量出現(xiàn)了如:“焦守節(jié)、李克讓、陳從信、趙安仁、張忠恕”等名字。這一現(xiàn)象產生的思想根源是A.宗法思想 B.法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理學思想6.地圖改變世界。15世紀末,哥倫布遠航時相信的世界地圖最有可能是A. B.C. D.7.新聞圖片和文字說明構成的有機整體,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請為下列一組新聞圖片選擇一個最貼切的主題A.二戰(zhàn)后世界經濟的區(qū)域化 B.二戰(zhàn)后世界經濟的一體化C.二戰(zhàn)后世界經濟的制度化 D.二戰(zhàn)后世界經濟的多極化8.2012年7月7日,成都人民公園“川軍抗日將士陣亡紀念碑”前,幸存川軍老兵及川軍后人在紀念某事件75周年,這一事件是A.盧溝橋事變 B.皖南事變 C.徐州會戰(zhàn) D.武漢會戰(zhàn)9.清代后期所辦廠礦組織形式有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官辦招商集股四種:有些是同一時期的不同企業(yè),有些是同一企業(yè)組織形式的演變,如少數“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yè)發(fā)展為獨立經營的商辦企業(yè)。甲午戰(zhàn)后清政府又放開民間開辦企業(yè)。這反映了A.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的程度加深 B.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C.清政府壟斷工業(yè)生產的力量衰落 D.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10.據統(tǒng)計,1970年全1979年,美國農業(yè)人口從占人口總數的5%下降到3%,從事制造業(yè)的人口從30%下降到13%,從事服務和信息行業(yè)的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5%,上升到72%。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加大經濟干預的力度 B.經濟滯脹影響人口的就業(yè)分布C.新經濟促進經濟持續(xù)發(fā)展 D.科技進步推動產業(yè)結構的變化11.下圖為美國某一時期的宣傳海報,海報所要表達的意圖是A.支持中國反抗法西斯侵略 B.幫助蔣介石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C.推動中美兩國關系的改善 D.加強交流適應經濟全球化12.影響如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國共產黨黨員構成比例變化的共同因素是A.中國共產黨工作重心轉移 B.工農聯(lián)盟的發(fā)展壯大C.中國民主革命任務的變化 D.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鞏固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周初分封以后,周朝將國家分為一系列政治單元,包括王畿和被分封的各諸侯國。在每個單元中,又有國與野之別。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達封地后,要建立一個名為“城”的軍事?lián)c(后來通常成為封國的都城),逐漸由點向面擴展,完成對封地的控制,這種城(包括其近郊)也被稱為“國”,“國”以外的廣大田土則稱作“野”。國、野的居民分別稱為國人、野人。國人是以周部族為主體的統(tǒng)治部族成員,其上層即貴族。占國人大多數的下層成員皆屬于平民,他們被置于宗法制控制之下,有自己的職業(yè)并承擔軍賦和當兵作戰(zhàn)的義務。遇有“國危”“國遷”和“立君”等重大問題,國君要征詢國人的意見。野人是被征服地區(qū)的傳統(tǒng)居民,包括殷商等古老部族的后裔、周邊民族成員及流亡人口等,他們原有的社會組織得到了保留,在貴族統(tǒng)治下雖受到較強的人身束縛,但身份不同于奴隸。作為井田制下的農業(yè)勞動者,野人以助耕公田的方式為國家負擔勞役。從春秋時期開始,國野制出現(xiàn)破壞跡象,國人和野人逐漸合二為一,成為專制政權下的編戶齊民——據趙世超《周代國野制度研究》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周國野制度的主要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周國野制度的積極作用。14.(20分)不論是尋求富國強兵,還是挽救統(tǒng)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結果是如愿以償,抑或是事與愿違,改革都是改革者應對時局訴求的回應。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昔同治初年,德相畢士麻克語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yè),講求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原,其在此乎?”嗚呼,今雖不幸而言中矣,懲前毖后,亡羊補牢,有天下之責者,尚可以知所從也?!簡⒊墩撟兎ú恢驹Α凡牧隙?895年“公車上書”事件標志著維新派正式形成。他們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國建立立憲政治?!熬c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主張在中國實現(xiàn)三權分立,擬訂憲法,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的富強指日可待……——張豈之《中國文明十五講》材料三論者曰:中國之當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無操之過蹙;失于急激,以自貽蹉跌之憂乎?辯曰:中國之言改革,三十年于茲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舊布新,兩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茍不務除舊而言布新,其勢必將舊政之積弊,悉移而納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簡⒊段煨缯冇洝凡牧纤奈煨缇S新,雖時日極短,現(xiàn)效極少,而實二十世紀中國史開宗明義第一章也?!簡⒊犊涤袨閭鳌罚?)依據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學習西方的特點有何不同。(2)依據材料二分析維新派在制度設計上有何創(chuàng)新。又有哪些保留?(3)材料三中關于戊戌變法失敗原因的爭論,論者和辯者的主要觀點各是什么?(4)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戊戌變法“實二十世紀中國史開宗明義第一章”的理由。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歐洲啟蒙運動知識點,旨在考查知識遷移.準確判斷的的能力。文藝復興運動沖破了基督教神學束縛,喚醒了人的自我意識,促進歐洲人民的思想解放;啟蒙運動強調“理性”,要求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照資產階級利益建構政治制度,為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綜上可知,D項符合史實和題意,正確;A項錯誤,不僅僅是“摧毀專制主義”的問題,排除;B項提及的是工業(yè)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以后,與題干信息明顯不符,排除;C項與“大興土木”寓意,即確立資產階民主政治不符,排除。故選D??键c: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啟蒙運動·啟蒙思想2、C【解析】

表格信息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確立并取代井田制。由此可知,最合理的推論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現(xiàn)和逐漸確立,故C正確;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基本特點是男耕女織,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故A錯誤;漢代開始廣泛使用鐵犁牛耕,故B錯誤;井田制是集體耕作,故D錯誤。3、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對農民土地所有權和產品支配權的肯定,保護了革命根據地農民的利益。C正確;這一指示是在土地革命期間發(fā)出的,時間不符,A排除;中共的土地革命不同于太平天國的絕對平均分配方式,B排除;1956年底三大改造結束,中國才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D排除。故選C。4、A【解析】

據材料中關鍵信息“1958年”“法國大國地位”“北約、法國發(fā)展核武器”“歐洲”“但總的基調是分歧大于致”可知,當時戴高樂總統(tǒng)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試圖擺脫美國的控制,這反映了兩極格局下政治力量的變化,故選A項;美蘇爭霸的重點始終在歐洲,故排除B項;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歐和日本經濟的崛起,沖擊了美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霸主地位,故排除C項;D項中“歐盟”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排除D項。5、D【解析】

“守節(jié)、克讓、從信、安仁、忠恕”都與儒家的仁、義、禮、智和信有關。材料中的名字受到理學思想的影響,故D正確;宗法講究的是血緣繼承關系,排除A;法家主張依法治國和法制等思想,排除B;佛家講究生死輪回和報應等思想,排除C。故選D。6、B【解析】

哥倫布之所以向西航行是因為他相信地球是圓的,認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達印度。而那時人們知道只有亞洲、非洲、歐洲,還不知道有美洲,故哥倫布一直認為其到達的美洲就是印度,B正確;A是平面圖,圖中已經有美洲,說明其是在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之后,故A排除;C、D倆圖明確的標出了南北美洲,因此其應是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之后,故排除。7、C【解析】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貨幣體系,關貿總協(xié)定和世界貿易組織是貿易體系,這些組織的建立都有利于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發(fā)展,故C正確;布雷頓森林體系是國際貨幣體系,關貿總協(xié)定和世界貿易組織也是國際性的貿易組織,都不是區(qū)域集團,故A錯誤;布雷頓森林體系、關貿總協(xié)定以及后來的世貿組織都有利于世界經濟一體化,但世界經濟一體化至今未實現(xiàn),故B錯誤;材料中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關貿總協(xié)定和世界貿易組織建立,并不能反映出世界經濟的多級化,故D錯誤。8、A【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題目的“2012年7月7日...紀念某事件75周年”即可判斷出是1937年的“七七盧溝橋事變”。A正確??键c: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盧溝橋事變的爆發(fā)【詳解】9、C【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清代后期民用企業(yè)發(fā)展較快,而官辦企業(yè)相對衰落,強調的是清政府壟斷工業(yè)生產的力量衰落,C正確;洋務運動主要學習的是西方的先進技術,材料未涉及其它方面的學習,A排除;B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排除。故選C。10、D【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國第一、第二產業(yè)人數下降,而第三產業(yè)人數大幅度上升。依據信息革命的知識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國民經濟比例發(fā)生變化,第一、第二產業(yè)比重下降,第三產業(yè)比重上升,與美國各行業(yè)人口變化相符,表明科技進步推動產業(yè)結構的變化。D正確;據所學可知,美國在70年代經濟滯漲時期,采取了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A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科技進步對產業(yè)結構變化的影響,而不是經濟滯脹對人口就業(yè)分布的影響,B錯誤;美國的新經濟出現(xiàn)在20世紀90年代,時間不符,C錯誤。故選D。11、A【解析】

圖片中的信息表明當時中美國之間正在合作互助,共同抗擊法西斯,故A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整個中國,并不是特指蔣介石,排除B項;圖片中涉及的是戰(zhàn)爭的場景,與CD所述內容不符合,排除。12、A【解析】

1927年至1928年中共黨員中農民的比重較多,這主要和共產黨重心由城市轉入農村有關;1949年至1956年中共黨員農民比重開始下降,工人比重開始上升,這主要和共產黨的重心由農村轉入城市有關,因此A正確;BCD不屬于共同的原因,排除。故選A。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點:國人和野人的權利與義務不同(因類而治);行政管理與軍事控制相結合;帶有集體統(tǒng)治和濃厚的部族色彩;以分封制、宗法制為基礎;與井田制相結合。(2)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國人和野人各安其分、各司其責,維系了西周的長久統(tǒng)治;促進了土地開發(fā)和經濟發(fā)展;擴大了周文化的影響;推動了中國早期國家的發(fā)展。【解析】

(1)特點:根據材料中“王畿和被分封的各諸侯國……有國與野之別”,“(城)軍事?lián)c(后來通常成為封國的都城),逐漸由點向面擴展,完成對封地的控制”,“城(包括其近郊)也被稱為‘國’,‘國’以外的廣大田土則稱作‘野’。國、野的居民分別稱為國人、野人”,“國人……被置于宗法制控制之下,有自己的職業(yè)并承擔軍賦和當兵作戰(zhàn)的義務”,“國君要征詢國人的意見”,“野人是被征服地區(qū)的傳統(tǒng)居民”,“作為井田制下的農業(yè)勞動者,野人以助耕公田的方式為國家負擔勞役”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國和野的主要區(qū)別、管理方法、等級劃分、與分封、宗法和井田制的關系等方面,概括西周國野制度的主要特點。(2)作用:根據材料中“被封者率本族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