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創(chuàng)建民主制度的斗爭》新授課課件2_第1頁
《近代中國創(chuàng)建民主制度的斗爭》新授課課件2_第2頁
《近代中國創(chuàng)建民主制度的斗爭》新授課課件2_第3頁
《近代中國創(chuàng)建民主制度的斗爭》新授課課件2_第4頁
《近代中國創(chuàng)建民主制度的斗爭》新授課課件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四新知預習·巧設計名師課堂·一點通高頻考點·巧解密教材問題解答[主旨概括]民主思想的發(fā)展與成熟引導著政治變革。本專題主要概述英、法、美三國在近代將民主思想法制化和形成具體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歷程。在世界近代發(fā)展的大背景下,中國也開始了民主道路的探索。由于各國的發(fā)展狀況、文化傳統(tǒng)的差別,各國的發(fā)展道路、制度形式也各有特色。但有兩點是共同的:一是都強調法律的至高無上,并以法律的形式確定民主的原則;二是都以代議民主的政治組織形式否定了個人的專制獨裁。各國的民主化進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民主制度的最終確立則體現(xiàn)了人類政治文明的發(fā)展趨勢。

[學法指導]1.學習本專題要把握的基本線索是:“寫進法律文獻的民主”是英、美、法通過《權利法案》《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將民主意識上升為國家意識,讓更多的人認可和遵行,體現(xiàn)了從理論到實踐的民主進程;“實現(xiàn)民主的政治構建”“美國式的資產階級民主”和“近代中國創(chuàng)建民主制度的斗爭”則體現(xiàn)了從實踐到制度的民主政治實現(xiàn)的一般流程。這些國家走向民主的歷史步伐在很大程度上規(guī)范了各國民主政治的走向,是近代民主進程中的豐碑。2.應突出的重點是:《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三個法律文獻的思想淵源、體現(xiàn)的民主思想及在反對專制斗爭中發(fā)揮的作用。3.要注意的核心問題是:(1)縱向把握英、法、美代議制政體的形成過程與意義影響;還要注意結合國情對三國政體作橫向聯(lián)系比較。(2)以全球史觀審視百日維新、《臨時約法》對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的影響。一、“公車上書”1.背景(1)19世紀末,列強加快了瓜分中國的步伐,民族危機加劇。(2)民族資產階級要求建立適合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政治、經濟環(huán)境。(3)英國式的政治制度的影響,尤其是

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事實的影響。(4)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把以

、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推到了政治制度變革的最前沿。(5)1895年4月,《

》的簽訂。明治維新康有為馬關條約2.內容(1)拒和、遷都、練兵三項屬于權宜之計,

才是立國自強的根本。(2)治國之法:仿行西方

制度。(3)強國之法:推行有利于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各項政策。(4)教民之法:改革教育制度、科舉制度。3.影響(1)沖破了清政府“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2)使資產階級維新運動由思想理論傳播發(fā)展為政治實踐。變法君主立憲二、“百日維新”1.背景(1)“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2)維新人士積極行動,通過創(chuàng)辦報紙、組織學會、開辦

等方式把維新運動逐步推向高潮。(3)1897年11月,德國強占

,民族危機加劇。(4)1898年初,康有為上《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1898年6月光緒帝下《

》,宣布變法。學堂膠州灣定國是詔2.主要內容(1)人事方面:破格召見新人,詢問變法事宜,并酌授官職,令參與變法。(2)政治方面:許天下

上書言事;裁撤閑散機構;澄清吏治。(3)經濟方面:設立

;設立農工商總局;獎勵發(fā)明創(chuàng)造;改革財政。(4)文教方面:改科舉,廢

;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堂。(5)軍事方面:裁撤

;精練陸軍,改習洋操;增設海軍;實行團練。士民國家銀行八股取士綠營3.評價(1)進步性:①政治上:它給予了資產階級一定的言論、出版、結社等自由。②在經濟上:承認、鼓勵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③在文化上:提倡興西學、廢八股。④有利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資產階級文化思想的傳播。參政議政(2)局限性:①沒有觸動封建體制和

的在華特權。②沒有實行維新派所倡導的定憲法、設議院和實行

等主張。[特別提醒]

維新派不主張廢除君主制,而僅僅是在保留君權的前提下給予人民一定的參政權利,其主要理由是中國“民智未開”。為開民智,維新派非常注重設立學校,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民主啟蒙的實踐努力。帝國主義君主立憲三、推翻帝制1.背景(1)戊戌變法開闊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眼界,在中國起到了較為廣泛的

作用。(2)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對中國出路的進一步探索。2.過程

(1)1894年11月,孫中山創(chuàng)建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

。目的是要建立美國式的民主共和政府。(2)1905年,孫中山組建

,并在其機關刊物《

》上將革命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確立了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奮斗目標。興中會思想啟蒙中國同盟會民報(3)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辛亥革命埋葬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4)1912年元旦,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5)1912年3月,頒布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主憲法——《

》。①內容:規(guī)定了國家主權歸屬;統(tǒng)治權分配原則,人民自由平等及應履行的義務。②意義:第一次以憲法的形式提出了主權在民的思想,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反對專制的

武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法律3.影響(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成立,標志著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由理想變?yōu)榱爽F(xiàn)實。(2)《臨時約法》使

的觀念深入人心,為捍衛(wèi)民主共和制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法律依據(jù)。[特別提醒]

《臨時約法》制定于南京臨時政府準備將大總統(tǒng)職位讓于袁世凱之時,表現(xiàn)出革命黨人既希望借袁世凱之力使清帝退位,又對袁世凱忠于共和的許諾表示懷疑的矛盾心理。為防止袁世凱專權,故將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初的總統(tǒng)制改為責任內閣制,這與其說是制度上的選擇,不如說是斗爭的需要,這種因人設法的做法后來產生了不良影響。民主共和四、捍衛(wèi)共和1.背景(1)帝國主義失去了清政府這個統(tǒng)治工具后,便積極在中國物色和扶植新勢力來維護其在華利益,掌握北洋新軍的袁世凱便成為帝國主義的代理人。(2)1912年,清帝退位,袁世凱就任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落入袁世凱之手,中國開始進入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3)袁世凱依靠帝國主義的勢力對外賣國,對內肆意踐踏民主,積極謀劃復辟

。臨時大總統(tǒng)帝制2.捍衛(wèi)共和(1)1913年7月,孫中山為了捍衛(wèi)共和,高舉討袁旗幟,號召、發(fā)起了

。(2)1917年,孫中山組織了

,幻想依靠南方軍閥去打擊北方軍閥。護法運動失敗后,孫中山重新去探索救國救民的新道路。3.影響(1)袁世凱復辟失敗再一次證明,

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2)反對專制、倡行民主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二次革命民主共和護法運動一、為什么說《定國是詔》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向西方學習的重要性?“百日維新”有何進步性和局限性?1.《定國是詔》肯定了向西方學習的重要性(1)1898年6月,光緒帝下《定國是詔》,宣布變法。詔書強調練兵以強國,興學以勵才。指出以圣賢義理之學為根本,博采西學以挽救瓜分危機。(2)《定國是詔》頒布的目的是“以變法為號令之宗旨,以西學為臣民之講求,著為國是,以定眾向,然后變法之事乃決,人心乃一,趨向乃定”。(3)《定國是詔》中沒有提到政治改革,但是它以皇帝的名義、以詔書的形式倡導西學,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向西方學習的重要性。2.“百日維新”的進步性和局限性(1)進步性:①變法運動是在中華民族遭遇空前危機的情況下開始的,《馬關條約》簽訂時出現(xiàn)的“公車上書”成為變法的開始。所以變法圖強、救亡圖存是變法的直接目的。從這個意義上看,變法是愛國的。②從變法的內容看,政治上要求實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度、經濟上要求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無論是政治主張,還是改良實踐,既符合當時中國歷史發(fā)展趨勢,又順應當時世界發(fā)展的大趨勢。從這個意義上看,變法是進步的。③從變法運動的過程看,上書、演講、辦團體,宣傳變祖宗之法,興民權,學西學,這樣必然要和封建思想文化進行斗爭。宣傳資產階級文化,就是促進近代思想的啟蒙,就是思想解放運動。從這個意義上看,變法是思想啟蒙運動。(2)局限性: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加之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只采取改良的辦法;對封建反動勢力和列強寄予幻想,不敢發(fā)動民眾,只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來進行變法,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最終失敗。1.為詳細了解康有為等維新派的政治主張及實踐情況,小明特地到圖書館查閱“百日維新”期間光緒帝頒布的一系列“諭旨”。他不可能查到的是(

)A.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制B.設立國家銀行,保護農工商業(yè)發(fā)展C.改科舉,廢八股取士D.力行保甲、實行團練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B、C、D三項分別是百日維新期間在經濟、文化、軍事方面采取的措施;A項是維新派的政治主張,但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與妥協(xié)性,在百日維新期間并未實施。答案:A二、1913~1919年,中國國內政治斗爭的焦點及其主要表現(xiàn)1.焦點共和與反共和的斗爭。2.表現(xiàn)(1)資產階級革命派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但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大搞獨裁,刺殺宋教仁,孫中山領導二次革命。(2)袁世凱復辟帝制、賣國,革命黨人進行護國運動,袁世凱帝制夢破滅。(3)1917年張勛復辟,孫中山發(fā)表《討逆宣言》,在全國人民的反對下,張勛復辟失敗。(4)段祺瑞重新掌握北京政權后,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為維護共和制度,孫中山發(fā)起護法運動,但最終失敗。2.孫中山發(fā)表《第二次討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國,以一姓之尊而奴視五族,此所以認為公敵,義不反顧。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厲進行,無遺一日縱敵之患,國賊即去,民國始可圖安……”該宣言旨在(

)A.揭露袁世凱刺殺宋教仁的陰謀B.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C.號召徹底推翻袁世凱的統(tǒng)治D.反對袁世凱解散國會解析:“國賊即去,民國始可圖安”,反映出孫中山要求徹底推翻袁世凱的統(tǒng)治,以維護民主共和。答案:C[示例]

(2012·山東高考)以下是選自1911年11月2日《神州日報》的一段文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救亡之策,惟泯漢滿,和革黨,調新舊,速建聯(lián)邦共和大國。……務乞億兆同胞,軍民一心,速迎天機,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憲國。袁世凱資格,適于總統(tǒng),外論亦協(xié),方不可折入滿洲,存帝自擾。——《倫敦華僑致全國同胞電》高頻考點考查民國時期袁世凱的獨裁統(tǒng)治(1)據(jù)材料,概括指出倫敦華僑支持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的理由。(2)結合史實,說明倫敦華僑建立“共和立憲國”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實現(xiàn)。[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問注意從材料中提取華僑支持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tǒng)的原因“外論亦協(xié),方不可折入滿洲”等。第(2)問要求從政治角度,如袁世凱的反動措施等方面回答原因。[答案]

(1)他們認為袁世凱做臨時大總統(tǒng),有利于調和矛盾,穩(wěn)定局勢,有利于推翻帝制,實現(xiàn)民主共和,可以避免外國干涉。(2)沒有真正實現(xiàn)。袁世凱踐踏民主,實行獨裁,中華民國名存實亡;(或答出兩條具體史實也可)袁世凱取消共和,復辟帝制。圖文探究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及失敗探究目的(1)知識層面:考查“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戊戌政變維新變法運動失敗(2)能力層面:培養(yǎng)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解答問題的能力[探究示例]《又一次的幻滅——曇花一現(xiàn)的“現(xiàn)代化”》圖1:千余名為求官而來的“三分鐘慷慨派”(史學家胡繩語),在已成定局的悲劇面前,以“成事不說”為由紛紛散去。但是,他們共同簽名的激揚文字卻流傳甚廣,以致成為一場“現(xiàn)代化”運動的先聲。圖2:在“憂時七上皇帝書”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時的年輕國君在頤和園行宮(而非紫禁城內正式議政的勤政殿)與一位“秀才”共謀國事,開始了一場“現(xiàn)代化”運動。圖3:但是,這場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現(xiàn)代化”運動,卻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場上畫上了“休止符”……[問題生成](1)圖1中“已成定局的悲劇”指的是什么?簡要說明圖1所示歷史事件及其影響。(2)為什么說圖2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一場“現(xiàn)代化”運動?這場“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現(xiàn)代化’運動”失敗的原因何在?(3)圖3釋文沒有用“畫上了句號”,而是酌字“畫上了‘休止符’”,這里的深層次含義何在?[探究思路]本題以現(xiàn)代化(又稱近代化)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維新變法背景、失敗原因、影響等內容的分析。第(1)問獲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千余名為求官而來”“共同簽名的激揚文字”,可判斷圖1反映的是“公車上書”,結合其歷史背景回答“已成定局的悲劇”所指的事件。第(2)問考查學生對維新變法運動性質的理解,可從背景、措施、領導者等方面去分析,失敗原因可根據(jù)所學知識從主客觀方面分析。第(3)問從字面意思入手,舉例回答。[嘗試解答](1)悲?。呵逭黄群炗喠恕恶R關條約》。事件:“公車上書”。影響:推動了當時維新運動的興起。(2)是“現(xiàn)代化”運動的原因:背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目的: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經濟上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挽救民族危機等。變法內容:政治、經濟、軍事、文教。變法性質:資產階級改革。失敗原因: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且依靠了沒有實權的皇帝;變法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3)中國的現(xiàn)代化并未終止,如后來有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等。點此進入一、學習思考1.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中,哪些體現(xiàn)出了政治近代化的趨向?(教材P36)提示:提倡官民上書言事和改革上諭及各部行政命令的傳達方式。這主要體現(xiàn)了興民權、反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