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陰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入學考試生物(解析版)_第1頁
湖南省湘陰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入學考試生物(解析版)_第2頁
湖南省湘陰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入學考試生物(解析版)_第3頁
湖南省湘陰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入學考試生物(解析版)_第4頁
湖南省湘陰縣第二中學2025屆高三入學考試生物(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高三年級入學考試生物學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人教版必修1、2,選擇性必修1、2、3.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細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組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與膜脂和膜蛋白有關B.磷脂的親水性使脂溶性小分子不易透過膜C.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通常都是跨膜蛋白D.細胞膜表面的糖被具有信息識別、傳遞的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細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的。磷脂雙分子層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內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離子不能自由通過,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蛋白質分子以不同方式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貫穿于整個磷脂雙分子層。這些蛋白質分子在物質運輸?shù)确矫婢哂兄匾饔?。【詳解】A、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為磷脂和蛋白質,膜的選擇透過性特點與膜脂、以及膜蛋白的種類有關,A正確;B、磷脂分子具有親水的頭和疏水的尾,脂溶性小分子容易透過細胞膜,B錯誤;C、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通常都是跨膜蛋白,C正確;D、細胞膜表面的糖被具有信息識別、傳遞的功能,D正確。故選B。2.實驗操作順序直接影響實驗結果。下表中實驗操作順序有誤的是()選項教材實驗內容實驗操作順序A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向待測樣液中先加斐林試劑的甲液,再加乙液B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的流動先用低倍鏡找到葉綠體或黑藻葉肉細胞,再換高倍鏡觀察C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將淀粉溶液與淀粉酶溶液在設定溫度下保溫后再混合D觀察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的有絲分裂將根尖解離、漂洗后,再用甲紫溶液染色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檢測方法: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淀粉遇碘液變藍;還原糖與斐林試劑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產生磚紅色沉淀;觀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綠吡羅紅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綠染成綠色,RNA可以被吡羅紅染成紅色,脂肪需要使用蘇丹III(蘇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橘黃色(紅色)的脂肪顆粒?!驹斀狻緼、在鑒定蛋白質時要先加2ml雙縮脲試劑A液,再向試管中加入3-4滴雙縮脲試劑B,而在鑒定植物組織中的可溶性還原糖時,需要向待測溶液中加入現(xiàn)配制的斐林試劑(即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的混合液),A錯誤;B、在觀察細胞質流動的實驗中應該先用低倍鏡找到黑藻葉肉細胞,然后再換用高倍鏡觀察,即需要在低倍鏡下找目標,高倍鏡下細觀察,B正確;C、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時,應將淀粉溶液與淀粉酶溶液分別在設定溫度下保溫一段時間,待淀粉溶液與淀粉酶溶液都達到設定溫度后再混合,這樣可以避免酶與底物混合過程中溫度發(fā)生變化對酶活性造成影響,C正確;D、觀察根尖分生區(qū)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時,將解離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除去解離液后,再用堿性染料甲紫溶液染色,這樣可以避免解離液對染色造成影響,D正確。故選A。3.漢坦病毒主要由野生動物傳播給人類,侵入人體后,病毒顆粒可感染血液和神經(jīng),最終導致出血和休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避免接觸野生動物能減少病原體的感染B.高溫或酒精處理能使?jié)h坦病毒滅活C.漢坦病毒的核酸復制要在細胞內進行D.機體依賴免疫自穩(wěn)功能清除入侵的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人體內的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主要有:防御功能——保護機體不受損害,幫助機體消滅外來的細菌、病毒以及避免發(fā)生疾?。磺宄粩嗲宄ダ纤劳龅募毎?,保持體內的凈化更新;監(jiān)控功能——及時識別和清除染色體畸變或基因突變的細胞,防止癌瘤的發(fā)生?!驹斀狻緼、避免接觸野生動物減少接觸傳染源,可以減少病原體感染,A正確;B、高溫或酒精處理能夠使蛋白質變性,使病毒滅活,B正確;C、漢坦病毒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只能在宿主細胞中生存,所以核酸復制要在細胞內進行,C正確;D、清除體內病毒屬于機體的免疫防御功能,D錯誤。故選D。4.電子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原核生物轉錄時常出現(xiàn)羽毛狀結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RNA聚合酶催化脫氧核苷酸相互連接B.RNA聚合酶從圖中的右側向左側移動C.DNA的兩條鏈同時作為模板合成RNAD.DNA發(fā)生甲基化可能會直接影響RNA聚合酶的移動【答案】D【解析】【分析】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該過程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需要RNA聚合酶參與。【詳解】A、RNA聚合酶參與轉錄過程,催化核糖核苷酸連接形成RNA,A錯誤;B、圖中右側的RNA較長,轉錄的方向為圖中的左側到右側,即RNA聚合酶從左側向右側移動,B錯誤;C、轉錄時,以DNA的一條鏈作為模板,C錯誤;D、DNA甲基化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方式,DNA甲基化是指在DNA分子的特定位置添加甲基基團,可能會直接影響RNA聚合酶的移動,D正確。故選D。5.芽殖酵母通過出芽形成芽體進行無性繁殖的過程如圖1所示,出芽生殖屬于有絲分裂。出芽與核DNA復制同時開始。一個母體細胞的出芽次數(shù)達到最大后就會衰老、死亡??蒲腥藛T探究了不同因素對芽殖酵母最大分裂次數(shù)的影響,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酵母菌的遺傳物質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B.芽殖酵母進入分裂間期后開始出芽C.基因甲超量表達能延長芽殖酵母的存活時間D.酵母菌自發(fā)的衰老和死亡不受基因的控制【答案】D【解析】【分析】由圖1可知,芽殖酵母以出芽方式進行增殖,其增殖方式是無性增殖,屬于有絲分裂;由圖2可知,基因甲和基因乙可提高芽殖酵母的最大分裂次數(shù)。【詳解】A、酵母菌為真核生物,遺傳物質為DNA,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A正確;B、分裂間期主要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出芽與核DNA復制同時開始,即芽殖酵母在分裂間期開始出芽,B正確;C、母體細胞出芽次數(shù)達到最大后就會衰老、死亡,基因甲超量表達能提高芽殖酵母的最大分裂次數(shù),因此能延長其存活時間,C正確;D、酵母菌自發(fā)的衰老和凋亡是程序性的,都受基因的控制,D錯誤。故選D。6.科研人員測定了中華鱘、長江鱘等的線粒體基因組,結合已有信息將鱘科分為尖吻鱘類、大西洋鱘類和太平洋鱘類三個類群。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這三類鱘魚屬于同一個種群,基因能自由交流B.線粒體基因組信息為鱘魚進化提供個體水平的證據(jù)C.鱘魚與生存的無機環(huán)境、鱘魚與其他物種之間協(xié)同進化D.鱘魚穩(wěn)定的形態(tài)結構能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答案】C【解析】【分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①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②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③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詳解】A、這三類鱘魚之間存在地理隔離,基因不能自由交流,A錯誤;B、線粒體基因組信息為鱘魚進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證據(jù),B錯誤;C、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協(xié)同進化,C正確;D、可遺傳的有利變異是適應變化環(huán)境的必要條件,穩(wěn)定的形態(tài)結構不能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D錯誤。故選C。7.某人頭部受傷后出現(xiàn)食欲不振、乏力等癥狀,經(jīng)檢查后被診斷為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失調綜合征,其部分化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有關推測不成立的是()項目名稱結果參考值血漿ADH7.9pmol·L-12.3~7.4pmol·L-1血漿Na?125mmol·L-1137~147mmol·L-1血漿K?4.2mmol·L-13.5~5.3mmol·L-1A.血漿滲透壓降低,紅細胞吸水增多B.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異常C.尿量增多,尿液濃度有所降低D.垂體可能受損,膜的通透性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人體水鹽平衡的調節(jié):1、體內水少或吃的食物過咸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多→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減少,同時大腦皮層產生渴覺(飲水);2、體內水多→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下丘腦感受器受到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少→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減少→尿量增加?!驹斀狻緼、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血液中的紅細胞可能會吸水漲大,A正確;B、細胞外液的滲透壓90%以上來源于Na?和Cl?。該患者血漿Na?濃度降低,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增多(異常),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以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B正確;C、血漿ADH增多會引起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分增多,導致尿量減少,尿液濃度升高,C錯誤;D、該患者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多,可能是垂體受損,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大所致,D正確。故選C。8.研究發(fā)現(xiàn),給患有社交障礙的實驗小鼠飼喂某種益生菌(L)后,催產素合成增多,從而緩解其社交障礙相關癥狀。催產素能增強小鼠之間的信任感、親密感等,作為神經(jīng)遞質能促進突觸后神經(jīng)元釋放多巴胺。多巴胺有助于小鼠產生愉悅感和滿足感,從而激勵小鼠重復這些行為。若阻斷小鼠腸道到腦干的傳入神經(jīng),則飼喂L將不再促進催產素的合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催產素發(fā)揮作用后能促進Na?大量內流B.飼喂L有助于小鼠的社交行為形成正反饋C.腸道到腦干的傳入神經(jīng)屬于外周神經(jīng)D.抑制催產素受體能緩解小鼠的社交障礙相關癥狀【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題干信息:益生菌(L)刺激促進下丘腦中催產素的合成,催產素增強突觸后神經(jīng)元的興奮性并促進多巴胺釋放,從而緩解社交障礙的癥狀?!驹斀狻緼、催產素作為興奮性神經(jīng)遞質能促進Na+大量內流,引起突觸后神經(jīng)元產生興奮,A正確;B、飼喂L后催產素合成增多,催產素能促進小鼠社交,能促進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有助于產生愉悅感和滿足感,從而激勵小鼠重復這些行為,因此飼喂L有助于小鼠的社交行為形成正反饋,B正確;C、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包括傳入神經(jīng)和傳出神經(jīng),小鼠腸道到腦干的傳入神經(jīng)屬于外周神經(jīng)的范疇,C正確;D、催產素能促進小鼠社交,抑制催產素受體導致催產素不能發(fā)揮作用,不能緩解小鼠的社交障礙相關癥狀,D錯誤。故選D。9.植物固定的能量除去被自身呼吸消耗的部分外,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被稱為凈初級生產量(ANPP)。研究者檢測了某地區(qū)不同林齡的高山針葉林群落的ANPP,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群落有機物的量隨林齡的增加而增加B.ANPP會流向分解者,不會流向消費者C.ANPP可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中循環(huán)利用D.在群落的演替晚期,亞高山冷杉可能占有優(yōu)勢【答案】D【解析】【分析】1、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叫作群落演替。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稱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3、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詳解】A、依題意,植物固定的能量除去被自身呼吸消耗的部分外,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被稱為凈初級生產量,即ANPP。這部分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故群落有機物的量可用ANPP衡量。據(jù)圖可知,白皮松群落ANPP的量隨林齡先增加后減少。因此,白皮松群落有機物的量隨林齡先增加后減少,A錯誤;B、依題意,植物固定的能量除去被自身呼吸消耗的部分外,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被稱為ANPP,這些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這些有機物可被消費者獲取,其中能量流向消費者。這些有機物也有可能死亡后被分解者分解,其中能量流向分解者,B錯誤;C、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因此,ANPP不能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中循環(huán)利用,C錯誤;D、據(jù)圖可知,在群落的演替晚期,白皮松群落有機物的量隨林齡先增加后減少,亞高山冷杉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則亞高山冷杉在演替的晚期可能占有優(yōu)勢,D正確。故選D。10.巴氏芽孢桿菌是一類具有較高脲酶活性,能夠分解尿素的細菌,能改善土壤肥力。研究人員從土壤樣品中分離該細菌的流程如圖所示,①~⑤表示操作步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步驟②富集培養(yǎng)時以尿素為唯一氮源B.步驟③④采用了稀釋涂布平板法C.步驟⑤接種時,接種環(huán)至少要灼燒5次D.若可用于計數(shù)的平板菌落數(shù)平均為163個,則錐形瓶中菌液細菌數(shù)為1.6×105個·mL-1【答案】D【解析】【分析】1、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待測樣品制成均勻的系列稀釋液,盡量使樣品中的微生物細胞分散開,使成單個細胞存在,再取一定稀釋度、一定量的稀釋液接種到平板中,使其均勻分布于平板中的培養(yǎng)基內。2、平板劃線法:把混雜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體中的不同細胞,用接種環(huán)在平板表面上作多次由點到線的劃線稀釋而獲得較多獨立分布的單個細胞,并讓其成長為單菌落的方法?!驹斀狻緼、步驟②富集培養(yǎng)的目的是增加培養(yǎng)液中巴氏芽孢桿菌的濃度,所使用的培養(yǎng)基應以尿素為唯一氮源,A正確;B、根據(jù)菌落的生長形式,步驟③④的接種方法分別是稀釋涂布平板法,B正確;C、步驟⑤分離純化巴氏芽孢桿菌采用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圖中劃線區(qū)域共4個,所以該操作過程中接種環(huán)至少要灼燒4+1=5次,C正確;D、若可用于計數(shù)的平板菌落數(shù)平均為163個,則菌液細菌數(shù)為1.6×106個·mL-1,D錯誤。故選D。11.弗蘭克氏菌能夠與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進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進植物根系生長,增強其對旱、寒等逆境的適應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在西北荒漠區(qū)域進行生態(tài)修復時,可選種沙棘B.弗蘭克氏菌能將氮氣轉變?yōu)楹酿B(yǎng)料,屬于生產者C.弗蘭克氏菌與沙棘之間彼此有利,為互利共生的關系D.在荒漠草原上放牧考慮環(huán)境承載力,遵循了生態(tài)工程的協(xié)調原理【答案】B【解析】【分析】生態(tài)工程遵循著整體、協(xié)調、循環(huán)、自生等生態(tài)學基本原理。自生: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獨特的結構與功能,一方面是源于其中的“生物”,生物能夠進行新陳代謝、再生更新等;另一方面是這些生物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特別是種間關系)進行自組織,實現(xiàn)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的協(xié)調,形成有序的整體。這一有序的整體可以自我維持。這種由生物組分而產生的自組織、自我優(yōu)化、自我調節(jié)、自我更新和維持就是系統(tǒng)的自生。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態(tài)工程中有效選擇生物組分?!驹斀狻緼、結合題干,弗蘭克氏菌能夠與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促進植物根系生長,增強其對旱、寒等逆境的適應性,故沙棘可作為西北干旱地區(qū)的修復樹種,A正確;B、生產者是能自養(yǎng)的生物,弗蘭克氏菌能固氮但不能自養(yǎng),不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者,B錯誤;C、弗蘭克氏菌能夠與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進行高效共生固氮,沙棘又能為弗蘭克氏菌提供營養(yǎng)物質,兩者彼此有利,為互利共生的關系,C正確;D、在荒漠草原上放牧考慮環(huán)境承載力,防止放牧過度,遵循了生態(tài)工程的協(xié)調原理,D正確。故選B。12.疣粒野生稻對水稻白葉枯病具有高度的抗病性,為轉移這種抗病性,實驗小組進行了栽培稻+疣粒野生稻體細胞雜交實驗,操作過程如圖所示(R-6G能抑制線粒體功能,IOA能抑制細胞分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過程①要用特定的選擇培養(yǎng)基才能篩選出雜種細胞B.過程②和過程③可在同一培養(yǎng)基中進行連續(xù)培養(yǎng)C.過程③中提高生長素的用量有利于愈傷組織生根D.兩種細胞的細胞核相互融合是細胞融合成功的標志【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題圖,圖中①促進原生質體融合的過程、②是脫分化的過程,③屬于再分化的過程?!驹斀狻緼、疣粒野生稻原生質體經(jīng)R-6G處理后不能正常生長,栽培稻原生質體經(jīng)IOA處理后不能分裂,只有雜種細胞才能正常生長和分裂,因此不需要用特定的選擇培養(yǎng)基進行篩選,A錯誤;B、過程②為脫分化,過程③為再分化,二者的培養(yǎng)基中植物激素有差異,因此不能用同一培養(yǎng)基連續(xù)培養(yǎng),B錯誤;C、生長素能促進愈傷組織生根,提高生長素的用量有利于愈傷組織生根,C正確;D、細胞融合成功的標志是再生出新的細胞壁,D錯誤。故選C。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13.某科研小組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酵母菌在不同氧濃度條件下,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能觀察到溴麝香草酚藍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B.圖乙c濃度時,酵母菌釋放的部分CO2是在細胞質基質中產生的C.酵母菌無氧呼吸時,碳的轉移途徑為葡萄糖→丙酮酸→酒精→CO2D.圖乙b濃度時,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比為1/6【答案】AB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第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H],第三階段是[H]與氧氣結合形成水;2、無氧呼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相同,第二階段是丙酮酸和[H]反應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詳解】A、圖甲酵母菌處于封閉的培養(yǎng)液中,可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核酒精,其中二氧化碳通過導管進入溴麝香草酚藍溶液,使其由藍變綠再變黃,A正確;B、圖乙氧濃度為c時,二氧化碳釋放量大于氧氣吸收量,且氧氣吸收量大于零,此條件下酵母菌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其中無氧呼吸可在細胞質基質產生二氧化碳,B正確;C、酵母菌無氧呼吸第一階段為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產生少量的[H],并且釋放出少量的能量;第二個階段是,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時,碳的轉移途徑是葡萄糖→丙酮酸→CO2+酒精,C錯誤;D、氧氣濃度為b時,有氧呼吸消耗氧氣為3,根據(jù)有氧呼吸總反應式可知,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了為0.5,有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為3,則此條件下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為8-3=5,根據(jù)酵母菌無氧呼吸總反應式可知,此條件下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為2.5,則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占比為0.5/(0.5+2.5)=1/6,D正確。故選ABD。14.砷在植物體內可轉化為毒性很強的金屬有機物,加重對植物的危害。為研究土壤中砷抑制擬南芥生長的原因,科研人員用高濃度砷酸鹽處理擬南芥根后,檢測的部分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實驗期間,細胞的分裂和伸長生長都受影響B(tài).砷處理6h,根中細胞分裂素的含量會有所增多C.砷抑制根的生長可能與生長素的含量過高有關D.增強IPT5的活性可能會緩解砷對根的毒害作用【答案】ABC【解析】【分析】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1、生長素類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在生產上的應用有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發(fā)育、防治落花落果等。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莖桿伸長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脫落和解除種子、塊莖休眠,促進萌發(fā)等作用。3、細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進行細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較高,細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此外還有誘導芽的分化,延緩葉片衰老的作用?!驹斀狻緼、結合圖示可知,砷會影響植物體內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含量,而生長素能影響細胞伸長,而細胞分裂素能影響細胞分裂,據(jù)此推測,實驗期間,細胞的分裂和伸長生長都受影響,A正確;B、砷處理6h,LOG2基因的相對表達量遠低于IPT5基因的,細胞分裂素水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因此細胞分裂素的含量會增多,B正確;C、結合圖2、3推測,與空白對照組相比,砷處理組生長素含量高但是根長度短,推測砷處理抑制根的生長與生長素含量過高有關,C正確;D、由圖1可知,隨著砷處理時間的延長,IPT5基因相對表達量增加,推測減弱IPT5的活性可能會緩解砷對根的毒害作用,D錯誤。故選ABC。15.野生型果蠅的眼色為紅色。某實驗小組獲得朱紅眼、緋色眼和淡粉色眼的單基因隱性純合突變品系。已知突變的朱紅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突變的緋色眼基因位于Ⅱ號染色體上。將不同性狀的純合品系果蠅進行雜交,得到F1,F(xiàn)1的雌雄果蠅雜交得到F2。雜交實驗及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控制淡粉色眼的突變基因可能位于Ⅱ號染色體上B.雜交一和雜交二中,F(xiàn)1的野生型果蠅均為雜合子C.雜交一的F2朱紅眼果蠅中雌蠅:雄蠅=2:1D.雜交二的F2淡粉色眼果蠅共產生兩種基因型的配子【答案】BD【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依題意,突變的朱紅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突變的緋色眼基因位于Ⅱ號染色體上,說明控制眼色的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驹斀狻緼、據(jù)圖可知,雜交一的F2代中,野生型:朱紅眼:淡粉色眼:新突變型=6:6:2:2,是9:3:3:1的變式,兩對基因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又朱紅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故緋色眼位于常染色體上。據(jù)圖可知,雜交二的F2代中,野生型:淡粉色眼:緋色眼=9:4:3,是9:3:3:1的變式,兩對基因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又突變的緋色眼基因位于Ⅱ號染色體上,故控制淡粉色眼的突變基因不可能位于Ⅱ號染色體上,A錯誤;B、據(jù)圖可知,雜交一和雜交二的F2代各表型的比例都是9:3:3:1的變式,則說明雜交一和雜交二的F1都是雜合子,故雜交一和雜交二中,F(xiàn)1的野生型果蠅均為雜合子,B正確;C、假設朱紅眼基因為a,淡粉色眼基因為b,則朱紅眼親本基因型為BBXaXa,淡粉色眼親本基因型為bbXAY,則F1基因型為BbXaY,BbXAXa。由F1可推出F2朱紅眼果蠅的基因型及比例為1B-XaXa:1B-XaY。故雜交一的F2朱紅眼果蠅中雌蠅:雄蠅=1:1,C錯誤;D、假設緋色眼基因為d,據(jù)圖可知,雜交二的F2代中,野生型:淡粉色眼:緋色眼=9:4:3,雜交二的F2淡粉色眼果蠅基因型為bbD-、bbdd,則其產生的配子為bD、bd。因此,雜交二的F2淡粉色眼果蠅共產生兩種基因型的配子,D正確。故選BD。16.野生型小鼠含有Gata3基因,科研人員將GFP基因編碼區(qū)插入Gata3基因編碼區(qū)的下游,獲得Gata3-GFP融合基因并將其轉入小鼠受精卵,獲得4只小鼠。設計引物1和引物2,用PCR技術鑒定這4只小鼠的基因型,相關基因及PCR產物電泳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插入后,由不同的啟動子驅動Gata3基因與GFP基因轉錄B.融合基因表達時會按順序依次合成Gata3蛋白和GFP蛋白C.2號小鼠為融合基因的純合子,4號小鼠為野生型小鼠D.若用引物1、3,則更易區(qū)分融合基因的純合子和雜合子【答案】BC【解析】【分析】PCR技術是聚合酶鏈式反應的縮寫,是一項根據(jù)DNA半保留復制的原理,在體外提供參與DNA復制的各種組分與反應條件,對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進行大量復制的技術?!驹斀狻緼、GFP基因編碼區(qū)插入后,Gata3基因與GFP基因由同一啟動子驅動轉錄,A錯誤;B、啟動子在左側,轉錄和翻譯的延伸方向均是5'→3',所以先合成Gata3蛋白,再合成GFP蛋白,B正確;C、融合基因為大片段,Gata3基因為小片段,根據(jù)電泳結果,2號小鼠僅有融合基因,屬于純合子,4號小鼠僅有Gata3基因,為野生型小鼠,C正確;D、若用引物1和引物3進行PCR,雜合子和Gata3-GFP基因純合子都能擴增出相應的片段則不能區(qū)分雜合子和純合子,D錯誤。故選BC。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60分。17.水稻的光合作用過程如圖1所示。丙糖磷酸轉運體(TPT)是葉綠體膜上的反向共轉運體蛋白,即運出丙糖磷酸的同時會運入Pi,促進了光合產物(如蔗糖)從源器官(如葉片)向庫器官(如根、莖和果實等)的運輸和分配。TPT的活性受光的調節(jié),適宜光照條件下,其活性較高。回答下列問題:(1)水稻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時,階段①發(fā)生在_____(填場所),物質c的作用是_____(答出2點)。(2)階段②生成的丙糖磷酸在葉綠體中用于合成_____。由適宜光照轉為低光照后,蔗糖的合成速率會_____(填“變大”或“變小”)。在植株生長旺盛的時期,TPT的活性較高的生理意義是_____。(3)為研究干旱對水稻耐熱性的影響,科研人員將水稻幼苗分別置于適宜條件(CK)、高溫條件(H)和高溫—干旱交叉條件(DH,先高溫后干旱)下,測定各組幼苗葉片的光合指標,結果如圖2所示。與CK組相比,H組的凈光合速率顯著降低,原因是_____(答出2點)。在高溫條件下,為避免水稻嚴重減產,結合圖示信息,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敬鸢浮浚?)①.葉綠體類囊體薄膜(或類囊體薄膜)②.為C3的還原提供能量和還原劑(2)①.C5和淀粉②.變?、?運出更多的丙糖磷酸,從而轉化出更多的蔗糖,蔗糖轉運至庫器官,為植株生長提供物質(3)①.葉綠素含量較低使吸收的光能減少,引起光反應速率下降;氣孔導度較低,CO2吸收不足,導致暗反應速率下降②.適度干旱(或減少澆水)【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在葉綠體內部巨大的膜表面上,分布著許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在類囊體膜上和葉綠體基質中,還有許多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這是葉綠體捕獲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基礎?!拘?詳解】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據(jù)圖可知,階段①需要光能,為光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發(fā)生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或類囊體薄膜)。據(jù)圖可知,物質c由光反應產生,運輸至暗反應被利用,據(jù)此可推斷,物質c是ATP和NADPH,其作用是為C3的還原提供能量和還原劑?!拘?詳解】據(jù)圖可知,階段②為暗反應階段,生成的丙糖磷酸可用于葉綠體中合成C5和淀粉,也可運輸至細胞質基質用于合成蔗糖。由適宜光照轉為低光照后,光反應產生的ATP和NADPH減少,生成的丙糖磷酸量減少,則合成蔗糖的速率會變小。在植株生長旺盛的時期,TPT的活性較高時,可運出更多的丙糖磷酸至細胞質基質,從而轉化出更多的蔗糖,蔗糖轉運至庫器官,為植株生長提供物質?!拘?詳解】據(jù)圖2可知,H組葉綠素含量最低,葉綠素具有吸收、傳遞、轉化光能的作用,光反應速率降低,光合速率降低。同時高溫導致氣孔關閉,CO2吸收不足,使暗反應速率下降。依題意,H組為高溫條件,DH組為高溫—干旱交叉條件。據(jù)圖2可知,DH組與H組比,氣孔導度增大,葉綠素含量增大,凈光合速率也更大。故在高溫條件下,可適度干旱(或減少澆水),以避免水稻嚴重減產。18.谷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之一,是人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重要的興奮性神經(jīng)遞質。谷氨酸在人體內的合成、儲存、釋放和攝取的途徑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最主體部分,包括______兩部分。神經(jīng)膠質細胞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神經(jīng)元起著輔助作用,如具有______(答出2點)神經(jīng)元等多種功能。(2)谷氨酸在突觸前神經(jīng)元中合成后,儲存在______(填結構)中。釋放的谷氨酸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并發(fā)揮作用后,其轉移途徑是______。(3)突觸間隙中谷氨酸積累過多會持續(xù)作用,引起Na?過度內流,導致突觸后神經(jīng)元漲破,原因是_____。若某藥物通過作用于突觸來緩解上述病癥,則其作用機理可能是______(答出1點)。(4)自突觸是一種特殊的突觸結構,是神經(jīng)元的軸突與自身的胞體形成的突觸連接。請利用谷氨酸受體抑制劑、離體的大鼠自突觸神經(jīng)元、電位計等,證明自突觸神經(jīng)元釋放的神經(jīng)遞質是谷氨酸。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及預期結果。實驗思路:_____。預期結果:_____?!敬鸢浮浚?)①.腦和脊髓②.支持、保護、營養(yǎng)和修復(2)①.突觸小泡②.被EAAT轉運,在神經(jīng)膠質細胞內轉化為谷氨酰胺,在突觸前神經(jīng)元內儲藏在突觸小泡中(3)①.Na?過度內流使突觸后神經(jīng)元的滲透壓升高,引起吸水增多②.抑制突觸前膜釋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促進EAAT轉運谷氨酸(4)①.將離體的大鼠自突觸神經(jīng)元隨機均分為A組和B組,用谷氨酸受體抑制劑處理A組,B組神經(jīng)元不做處理;用電極刺激兩組自突觸神經(jīng)元胞體,測量其電位變化情況②.A組神經(jīng)元的第二次電位變化明顯小于B組的(或A組神經(jīng)元不出現(xiàn)第二次電位變化)【解析】【分析】1、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是通過突觸結構完成,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突觸前膜(上一個神經(jīng)元的軸突膜)中的突觸小泡內儲存著神經(jīng)遞質,受到刺激后突觸小泡內的神經(jīng)遞質經(jīng)過前膜釋放,通過突觸間隙到達突觸后膜(后一個神經(jīng)元的樹突膜或者胞體膜),而突觸后膜上有相應神經(jīng)遞質對應的受體,可以與神經(jīng)遞質結合,使后一個神經(jīng)元興奮或者抑制。由于神經(jīng)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上,因此在神經(jīng)元之間興奮的傳遞是單向的。2、神經(jīng)遞質分為興奮性遞質和抑制性遞質,會引起下個神經(jīng)元的興奮或抑制。神經(jīng)遞質發(fā)揮作用后會被分解或滅活,若某些原因造成神經(jīng)遞質不能分解,則會一直作用于突觸后膜?!拘?詳解】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包括腦(大腦、小腦、腦干等)和脊髓兩部分。神經(jīng)膠質細胞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神經(jīng)元起著輔助作用,具有支持、保護、營養(yǎng)和修復神經(jīng)元等多種功能?!拘?詳解】谷氨酸是一種神經(jīng)遞質,在突觸前神經(jīng)元中合成后,儲存在突觸小泡中。據(jù)圖可知,釋放的谷氨酸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并發(fā)揮作用后,可被膠質細胞膜上和突觸前神經(jīng)元上的EAAT轉運,其在神經(jīng)膠質細胞內轉化為谷氨酰胺,在突觸前神經(jīng)元內則儲藏在突觸小泡中,可參與下一次的興奮傳遞。【小問3詳解】突觸間隙中谷氨酸(興奮性神經(jīng)遞質)積累過多會持續(xù)作用,引起突觸后膜的Na+過度內流,使突觸后神經(jīng)元的滲透壓升高,引起細胞吸水增多而導致突觸后神經(jīng)元漲破。若想避免此現(xiàn)象,可以減少突觸間隙的神經(jīng)遞質—谷氨酸的含量或抑制其在突觸后膜發(fā)揮作用,故可通過藥物抑制突觸前膜釋放谷氨酸,或抑制谷氨酸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或促進EAAT轉運谷氨酸通過作用于突觸來緩解上述病癥?!拘?詳解】該實驗的目的是利用谷氨酸受體抑制劑,證明大鼠的自突觸神經(jīng)元釋放的神經(jīng)遞質是谷氨酸。故自變量為是否用谷氨酸受體抑制劑處理實驗材料,因變量為神經(jīng)元的電位變化情況。因此,可設計實驗如下:實驗思路:將離體的大鼠自突觸神經(jīng)元隨機均分為A組和B組,用谷氨酸受體抑制劑處理A組(實驗組),B組神經(jīng)元不做處理(對照組);分別用電極刺激兩組自突觸神經(jīng)元胞體,測量其電位變化情況。預期結果:若自突觸神經(jīng)元釋放的神經(jīng)遞質是谷氨酸(興奮性神經(jīng)遞質),A組(實驗組)由于使用了谷氨酸受體抑制劑可抑制谷氨酸發(fā)揮作用,故該組的神經(jīng)元的第二次電位變化明顯小于B組的(或A組神經(jīng)元不出現(xiàn)第二次電位變化)。19.緩沖帶是湖泊最高水位之上的沿湖陸面地區(qū),能避免外界干擾對湖泊環(huán)境的直接沖擊,是控制面源污染的一道生態(tài)屏障。緩沖帶的建設,能提高生物多樣性和湖泊水體的生態(tài)服務性,也能開闊空間景觀資源。湖濱緩沖帶斷面的結構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緩沖帶的建設能修復群落,引起群落發(fā)生______演替。緩沖帶能緩解湖泊環(huán)境的水體污染,也能形成獨特的空間自然景觀資源,這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價值。(2)規(guī)劃草本、灌木和喬木種植層次時,要研究不同植物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即研究植物的_____,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_____。緩沖帶的水陸交錯區(qū)會出現(xiàn)物種豐富度增大的現(xiàn)象,這被稱為邊緣效應,試闡述出現(xiàn)邊緣效應的原因:_____。(3)種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能有效抑制藻類過度繁殖,避免水體富營養(yǎng)化。沉水植物通過競爭_____來抑制浮游藻類植物的生長。某湖區(qū)的平均水深為1.5~2.0m,實驗小組欲選擇合適的水生植物對水體進行凈化,檢測了不同植物的性能指標,結果如表所示。該湖區(qū)修復時,不宜選擇______作為沉水植物進行種植,原因是_____。植物種類種植水深/m株高/mN去除率/%P去除率/%枯草0.5~2.00.1~0.37258輪葉黑藻1.0~3.00.4~0.88370穗狀狐尾藻0.2~1.01.0~2.56242【答案】(1)①.次生②.間接和直接(2)①.生態(tài)位②.在研究區(qū)域內的出現(xiàn)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③.水陸交錯區(qū)的環(huán)境條件復雜多樣,為不同生物的生長提供了條件(3)①.N、P等無機鹽②.穗狀狐尾藻③.其株高高,種植水深淺,會挺出水面;其對N和P的去除率低【解析】【分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營養(yǎng)結構就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包括物質循環(huán)、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拘?詳解】緩沖帶的建設能修復群落,引起群落發(fā)生次生演替。緩沖帶能緩解水體污染體現(xiàn)了生物多樣性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態(tài)調節(jié)作用,屬于間接價值;形成獨特的空間自然景觀資源,可用于觀賞、旅游等,屬于直接價值?!拘?詳解】生物在多維生態(tài)空間中都占有一定的生態(tài)位。群落交錯區(qū)的環(huán)境條件比較復雜,能夠為不同種生態(tài)類型的植物提供定居條件,為動物提供捕食、營巢和隱蔽等條件,從而出現(xiàn)邊緣效應,這為在研究區(qū)域內的出現(xiàn)頻率、種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水陸交錯區(qū)的環(huán)境條件復雜多樣,為不同生物的生長提供了條件?!拘?詳解】沉水植物可以通過競爭N、P等無機鹽來抑制浮游藻類植物的生長;據(jù)表數(shù)據(jù)穗狀狐尾藻的株高高,種植水深淺,會挺出水面;其對N和P的去除率低,因此該湖區(qū)修復時,不宜選擇其作為沉水植物進行種植。20.圖1為某家系中有關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系譜圖,其中甲病的相關基因用A/a表示,乙病的相關基因用B/b表示。對該家系中的部分個體和乙病有關的基因進行檢測,結果如圖2所示?;卮鹣铝袉栴}:(1)基因B的編碼序列堿基替換產生基因b,這種變異屬于______。據(jù)圖1和圖2分析,乙病的遺傳方式是______,判斷依據(jù)是______。(2)Ⅲ-7的基因型為______,Ⅲ-9的乙病致病基因來自Ⅰ代的_____。進一步測序表明,基因b轉錄產物編碼序列第724位堿基改變,由5'-GACAG-3'變?yōu)?'-GAGAG-3',導致第_____位氨基酸變?yōu)開____。(部分密碼子及對應氨基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CAG谷氨酰胺、GAG谷氨酸)(3)請在圖2中繪出對Ⅱ-5進行基因診斷的結果_____。(4)體細胞基因組編輯等技術可能對這兩類遺傳病有治療作用。是否也可以通過對人類生殖細胞或胚胎進行基因組編輯來防治遺傳???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敬鸢浮浚?)①.基因突變②.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③.Ⅱ-5和Ⅱ-6表現(xiàn)正常,Ⅲ-9患乙?。虎?6不攜帶致病基因b(2)①.AAXBY或AaXBY②.2③.242④.谷氨酸(3)(4)不可以;違反倫理和道德,存在安全隱患【解析】【分析】分析圖1可知,Ⅲ-8為女性且患甲病,其父母表現(xiàn)正常,故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II-5和II-6表現(xiàn)正常,III-9患乙病,故乙病為隱性遺傳病。分析圖2可知,II-6不攜帶致病基因b,說明Ⅲ-9的基因b只來自II-5,故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小問1詳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