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閱讀與鑒賞的實踐策略_第1頁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的實踐策略_第2頁
古詩詞閱讀與鑒賞的實踐策略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的典范。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在重視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從多種路徑閱讀、鑒賞古詩詞,體驗詩人的情感,感受詩中的情趣與意象,產(chǎn)生對詩人所描繪的意境的向往之情。一、在誦讀中融入創(chuàng)作故事古詩詞具有韻律美,最適合學生開展誦讀活動。學生喜歡讀故事,古詩詞篇幅短小,故事性不強,教師可以挖掘古詩詞背后的創(chuàng)作故事,迎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如教學《題西林壁》,這是蘇軾寫廬山風光的一首著名的哲理詩,對于小學生來說,哲理屬于抽象思維的范疇,他們對此缺乏閱讀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破除學生學習這首名詩的多重障礙,就得從詩的創(chuàng)作故事出發(fā)。教師指導學生搜集資料,搞清楚蘇軾創(chuàng)作此詩的時間與背景——蘇軾受“烏臺詩案”影響,被貶到黃州,元豐七年改遷汝州,赴汝州時路過九江,與友人一同游覽廬山。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問:“你們能夠搜集到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想不想聽蘇軾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故事呢?”學生都表示想聽故事。原來,蘇軾與友人游廬山,一時興起,正要吟詩助興,突然想起“烏臺詩案”所受的傷害,決心不再寫詩??墒?,廬山的景色實在不同尋常,詩人情動于中,詩興大發(fā),不知不覺竟然作了八首詩,其中的詩句“如今不是夢,真?zhèn)€在廬山”就是最好的說明。有了這樣的創(chuàng)作故事,學生再讀《題西林壁》,就不會覺得詩中的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蘊含的哲理過于玄妙。二、在體驗中理清情感脈絡古詩詞在表達上具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特點,或者采用寓志于物、托物言志的方法。詩人常常選取相關的景物,配上相關的典故,附上自己的感情色彩,帶給人獨特的美的感受。小學生學習這樣的古詩詞,自然面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理清詩人的情感脈絡,在理解詩句內(nèi)容的基礎上,消除與詩人情感上的距離,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體驗詩人的情感脈動。如教學《涼州詞》,詩人王翰在詩中呈現(xiàn)了比較大的思維跨度,給小學生學習帶來了難度。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寫的是美酒,第二句“欲飲琵琶馬上催”迅速過渡到躍馬揚鞭奔赴戰(zhàn)場的場面,第三句“醉臥沙場君莫笑”轉(zhuǎn)移到戍邊將士的豪邁之情,第四句“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表達的是戍邊軍人的悲壯情懷。學生讀這樣的詩句,能夠從字面上感受到當時發(fā)生的事情:戰(zhàn)前,戍邊將士飲酒壯行,但是,詩人寄寓在景物之中的情感,卻難以理解。為此,教師就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理解詩人寄寓在詩句中的情感。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古代將士戍邊生活的場景中,美酒、戰(zhàn)馬、琵琶等意象,都是寄托戍邊軍人情感的載體。接著,教師通過反復誦讀詩句,引導學生理解這些意象,理清詩人寄寓在詩句中的思想感情——既有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又有長期戍邊者的思鄉(xiāng)情深。有了這樣的感情體驗,學生才會覺得這首詩越讀越有味道。三、在感悟中進入人物內(nèi)心古詩詞盡管篇幅短小,詩人還是在有限的篇幅中描寫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和人物之間的關系,表達詩人對社會生活及自身遭遇的不同理解。學習這樣的古詩詞,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適宜的路徑,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把握詩作描寫的人物特點,感悟詩人的情感。如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中最動人的形象是詩人自己,盡管詩句所描寫的只是一些場景的集合,卻處處都能體現(xiàn)出詩人在獲得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快感。首先是獲知消息的瞬間——初聞,“涕淚滿衣裳”的外在形象是一個哭得過于傷心的人,對于此刻的杜甫來說,哭得這么兇的原因,更多的是突然來臨的幸福感,又夾雜著辛酸與悲痛,還充滿了希望:詩人等這一刻等得太久啦!詩人用“涕淚滿衣裳”五個字,把詩人“初聞”勝利消息的內(nèi)心變化和復雜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接下來,詩人時時處處沉浸在這種喜不自勝的感覺之中:妻子兒女都登場了,他們的臉上也一掃往日的愁云。實際上,詩人寫這些人物的表現(xiàn),都是一種陪襯,畢竟這些人物從外到內(nèi)的變化都打上了詩人的目光印記,詩人在無比欣喜之中,看什么都是一片欣喜之情。所以,詩人明顯感覺到從“初聞”的那一刻起,一切都變了,尤其是在多年來的漂泊生活中,這個家難得有笑逐顏開、喜氣洋洋的場景,就連他們幫忙收拾詩書的動作都充滿喜悅之情,仿佛每一本中都寫滿了回家的字樣……學生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夠感悟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四、在比較中賞析表達技巧入選小學教材的古詩詞,篇篇都是經(jīng)典,都值得學生反復賞析。隨著年級遞增,學生賞析的角度和收獲也不一樣。小學生受理解和感受水平的限制,在古詩詞賞析中適合運用比較的方法。送別詩是小學古詩詞學習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小學生年齡小,對送別詩中的感情體會不深,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群詩閱讀的方法,將比較接近的送別古詩詞放在一起,讓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就能夠有效地解決理解上的困難。如教學《送元二使安西》,詩中的送別名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酒話別,小學生缺乏相關的生活體驗,難以理解這個名句。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讀《贈汪倫》,體會其中的送別方式——“忽聞岸上踏歌聲”,以踏歌而唱的形式送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再讓學生讀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目送孤帆淡出視野,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的不舍之情。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積累了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