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經絡詳細教學_第1頁
中醫(yī)經絡詳細教學_第2頁
中醫(yī)經絡詳細教學_第3頁
中醫(yī)經絡詳細教學_第4頁
中醫(yī)經絡詳細教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匯報人:xxx20xx-03-17中醫(yī)經絡詳細教學目錄經絡系統(tǒng)概述經絡腧穴基礎知識十二經脈循行路線及主治病癥奇特經絡現象解析經絡養(yǎng)生保健方法現代科學對經絡系統(tǒng)認識與研究進展01經絡系統(tǒng)概述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tǒng)。經絡定義運輸氣血,營養(yǎng)周身;聯絡臟腑,溝通內外;感應傳導及調節(jié)平衡。經絡功能經絡定義與功能包括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陽經、足三陰經,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體。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別具有特殊作用的經脈,包括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加上脾之大絡,共計十五條。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離、入、出、合的別行部分,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經絡系統(tǒng)組成經絡與臟腑相表里通過經絡的聯系,臟腑與體表及全身各部形成有機整體。經絡反映臟腑病變臟腑病變可通過經絡反映于體表,出現特定癥狀和體征。經絡調節(jié)臟腑功能通過刺激經絡上的穴位,可調節(jié)臟腑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經絡與臟腑關系03經絡預防保健通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可增強正氣、提高抗病能力,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01經絡診斷通過觀察、切診經絡循行部位的異常變化,可推斷臟腑病變及病邪性質。02經絡治療根據經絡與臟腑的聯系,通過針灸、按摩、拔罐等刺激相應經絡和穴位,可調節(jié)臟腑功能,治療疾病。經絡在疾病診斷與治療中應用02經絡腧穴基礎知識根據腧穴的性質和功能,可分為經穴、奇穴和阿是穴三類。經穴是指分布在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上的穴位;奇穴是指未歸入十四經脈系統(tǒng),但有固定名稱和位置的穴位;阿是穴則是指無固定名稱和位置,以壓痛點或其他反應點作為針灸施術部位的穴位。腧穴分類腧穴的命名主要依據其所在部位、作用特點或形象比喻等因素。如頭部穴位多以“腦”、“神”、“庭”等命名;背部穴位多以“背”、“俞”、“魄”等命名;四肢穴位則多以“手”、“足”、“肘”、“膝”等命名。命名規(guī)則腧穴分類與命名規(guī)則骨度分寸法這是一種以骨節(jié)為主要標志來測量全身各部大小、長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為定穴標準的方法。如腕橫紋至肘橫紋作十二寸,也就是反這段距離劃成十二個等分,取穴就以這等分點作為準確的定位。手指同身寸法這是以患者手指為標準來測量定穴的方法。有中指同身寸,即以中指中節(jié)屈曲時內側兩端紋頭之間作為一寸;有拇指同身寸,即以拇指指關節(jié)的橫度作為一寸;有橫指同身寸,即令患者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并攏,以中指中節(jié)橫紋處為準,四指橫量作為三寸。常用腧穴定位方法VS每個腧穴都有其特定的主治作用,包括近治作用、遠治作用和特殊作用。近治作用是指腧穴能治療其所在部位的局部病癥;遠治作用是指腧穴能治療其本經循行所過的遠隔部位的臟腑zu織器官病癥;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雙向良性調整作用和相對特異作用。配伍原則在針灸治療中,常需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腧穴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腧穴配伍的原則主要包括本經配穴、表里經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主治作用腧穴主治作用及配伍原則常見的腧穴刺激方法包括針刺、艾灸、推拿、點按、拔罐等。這些方法都可以通過刺激腧穴來調節(jié)臟腑功能、疏通經絡氣血、平衡陰陽失調等。在進行腧穴刺激時,需要注意操作規(guī)范、消毒嚴格、取穴準確、刺激適度等。同時,還要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和耐受程度來選擇合適的刺激方法和強度。對于孕婦、出血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應謹慎選擇或避免使用某些刺激方法。刺激方法注意事項刺激方法與注意事項03十二經脈循行路線及主治病癥循行路線起于中焦,下行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主治病癥肺脹、咳喘、胸部滿悶、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臂前緣痛、少氣、灑淅寒熱、自汗出、濡或臂內前廉痛、常中熱、小便頻數或色變等。手太陰肺經循行路線及主治病癥循行路線起于食指橈側端,循行于上肢外側的前緣,上肩,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從缺盆上走頸部,通過面頰,進入下齒齦,回繞至上唇,交叉于人中溝,左脈向右,右脈向左,分布在鼻孔兩側。主治病癥腹痛、腸鳴、泄瀉、便秘、痢疾、咽喉腫痛、齒痛、鼻流清涕或出血以及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熱腫或寒冷等。手陽明大腸經循行路線及主治病癥足陽明胃經循行路線及主治病癥起于鼻翼旁,挾鼻上行,左右側交會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內眥,與足太陽經相交,向下沿鼻柱外側,入上齒中,還出,挾口兩旁,環(huán)繞嘴唇,在頦唇溝承漿穴處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頜骨后下緣到大迎穴處,沿下頜角上行過耳前,經過上關穴,沿發(fā)際,到額前。循行路線腸鳴腹脹、腹痛、胃痛、腹水、嘔吐或消谷善饑、口渴、咽喉腫痛、鼻衄、胸部及膝髕等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熱病、發(fā)狂等。主治病癥起于足大趾內側端,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在內踝上八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循行路線胃痛、嘔吐、噯氣、腹脹、便溏、泄瀉、黃疸、身重無力、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厥冷等。主治病癥足太陰脾經循行路線及主治病癥循行路線起于心中,走出后屬心系,向下穿過膈肌,絡小腸。其分支從心系分出,挾食道上行,連于目系。其直行者從心系出來,退回上行經過肺,向下淺出腋下,沿上肢內側后緣,過肘中,經掌后銳骨端,進入掌中,沿小指橈側,出小指橈側端,交于手太陽小腸經。0102主治病癥心痛、咽干、口渴、目黃、脅痛、上臂內側痛、手心發(fā)熱等。手少陰心經循行路線及主治病癥循行路線起于小指外側端,沿著手臂外側至腕部,出于尺骨莖突,直上沿前臂后緣經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沿上臂外側后緣,出于肩關節(jié)后面,繞行肩胛部,交會于肩上大穴,向下進入缺盆部,深入體腔,聯絡心臟,沿著食管通過橫膈,到達胃部,屬于小腸。主治病癥少腹痛、腰脊痛引睪丸、耳聾、目黃、頰腫、咽喉腫痛、肩臂外側后緣痛等。手太陽小腸經循行路線及主治病癥循行路線起于目內眥,上達額部,左右交會于頭頂部。分支從頭頂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脈從頭頂部分別向后行至枕骨處,進入顱腔,絡腦,回出分別下行到項部,下行交會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內側,脊柱兩旁,到達腰部,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深入體腔,絡腎,屬膀胱。主治病癥小便不通、遺尿、癲狂、?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路線及主治病癥04奇特經絡現象解析子午流注現象及其意義子午流注現象指人體氣血在十二經脈中按照一定的時間規(guī)律循環(huán)流注的現象,其中“子”和“午”代表時間,與十二地支相應。子午流注的意義揭示了人體氣血盛衰與時間的關系,為針灸等治療方法提供了時間依據,有助于提高療效。根據八卦九宮學說,結合人體奇經八脈氣血的會合,取其與奇經八脈相通的八個經穴,按照數字的演變,采用相加、相除的方法,作出按時取穴的一種針刺法。靈龜八法原理如某時辰開某穴,該穴主治該時辰出現的病證,即可取該穴治療。如某病需開某穴,而某穴不在該時辰開穴,則可采取上下相加,左右相配的方法取穴。應用舉例靈龜八法原理與應用舉例飛騰八法操作方法以八脈八穴為基礎,按時開穴的一種取穴方法。其開穴以時干為主,通過天干與地支的配合,推算出當時應開的腧穴。具體步驟首先確定當時的天干,然后根據天干與八脈的對應關系,確定應開的八脈。再根據八脈與八穴的對應關系,確定應開的八穴。最后根據病情選取適當的穴位進行治療。飛騰八法操作方法123指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刺激一個穴位可以引起遠離該穴位的部位出現酸、麻、脹、痛等感覺傳導現象。經絡感應現象指沿著經絡路線出現的皮膚疾病,如紅線、白線、皮疹等,這些皮膚病往往與內臟疾病有關。經絡循經皮膚病指經絡與臟腑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當臟腑發(fā)生病變時,可以通過經絡反映到體表相應的穴位上,為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經絡與臟腑相關現象其他奇特經絡現象簡介05經絡養(yǎng)生保健方法以養(yǎng)肝為主,宜早睡早起,多進行戶外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飲食宜清淡,多吃綠色蔬菜。春季養(yǎng)生以養(yǎng)心為主,宜晚睡早起,適當接受陽光照射,但避免暴曬,可進行游泳等水上運動,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水果。夏季養(yǎng)生以養(yǎng)肺為主,宜早睡早起,保持室內空氣濕潤,可進行慢跑、散步等運動,飲食宜滋陰潤燥,多吃梨、百合等。秋季養(yǎng)生以養(yǎng)腎為主,宜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可進行室內健身、瑜伽等運動,飲食宜溫熱補益,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冬季養(yǎng)生四季養(yǎng)生法立春、雨水順應春季陽氣生發(fā),養(yǎng)肝護肝,避免情緒波動。驚蟄、春分注意預防春季傳染病,增強免疫力。清明、谷雨濕氣較重,注意防潮防濕,健脾祛濕。二十四節(jié)氣養(yǎng)生法030201二十四節(jié)氣養(yǎng)生法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陽氣最盛,注意防暑降溫,養(yǎng)陰生津。暑熱難耐,注意防暑祛濕,益氣養(yǎng)陰。養(yǎng)心護心,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愉悅。暑去涼來,注意調整飲食起居,預防“秋老虎”。立秋、處暑秋燥漸顯,注意潤肺防燥,滋陰降火。白露、秋分寒意漸濃,注意保暖防寒,溫陽散寒。寒露、霜降010203二十四節(jié)氣養(yǎng)生法立冬、小雪養(yǎng)腎藏精,避免過度消耗,早睡晚起。大雪、冬至陰氣最盛,注意溫陽散寒,養(yǎng)陰護陽。小寒、大寒天寒地凍,注意溫陽散寒,益氣養(yǎng)血。二十四節(jié)氣養(yǎng)生法00-1:00):宜入睡養(yǎng)肝,避免熬夜。子時(2300-3:00):宜熟睡養(yǎng)肝血,避免失眠多夢。丑時(100-5:00):宜靜臥養(yǎng)肺,避免過早起床活動。寅時(3十二時辰養(yǎng)生法00-7:00):宜起床排便,調理大腸經。卯時(500-9:00):宜吃早餐養(yǎng)胃,避免空腹勞作。辰時(700-11:00):宜勞作健脾,避免久坐不動。巳時(9十二時辰養(yǎng)生法未時(1300-15:00):宜喝水養(yǎng)小腸,避免過食生冷。申時(1500-17:00):宜多喝水養(yǎng)膀胱,避免憋尿。午時(1100-13:00):宜午睡養(yǎng)心,避免過度勞累。十二時辰養(yǎng)生法酉時(1700-21:00):宜散步養(yǎng)心包經,避免劇烈運動。戌時(19亥時(2100-23:00):宜入睡前泡腳,舒緩身心。00-19:00):宜閉目養(yǎng)神養(yǎng)腎,避免過度用眼。十二時辰養(yǎng)生法保持平衡飲食,適當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平和體質加強益氣健脾的食物攝入,如山藥、黃芪等,適當進行舒緩運動。氣虛體質注意保暖,多吃溫陽散寒的食物如韭菜、生姜等,適當進行陽光照射。陽虛體質針對不同體質和年齡段人群的養(yǎng)生建議注意滋陰降火,多吃梨、百合等滋陰食物,避免熬夜。陰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注意健脾祛濕,多吃薏米、紅豆等祛濕食物,適當進行有氧運動。注意清熱利濕,多吃綠豆、黃瓜等清熱食物,避免過度進補。030201針對不同體質和年齡段人群的養(yǎng)生建議血瘀體質注意活血化瘀,多吃山楂、桃仁等活血食物,適當進行按摩推拿。氣郁體質注意疏肝解郁,多吃柑橘、玫瑰花等疏肝食物,適當進行戶外活動。特稟體質(過敏體質)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加強免疫力調節(jié)。針對不同體質和年齡段人群的養(yǎng)生建議不同年齡段人群根據生長發(fā)育和衰老規(guī)律,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提供個性化的養(yǎng)生建議。如兒童期注意健脾開胃、促進生長發(fā)育;青少年期注意益氣養(yǎng)血、促進骨骼發(fā)育;成年期注意平衡飲食、保持適量運動;老年期注意養(yǎng)陰護陽、延緩衰老。針對不同體質和年齡段人群的養(yǎng)生建議06現代科學對經絡系統(tǒng)認識與研究進展經絡與神經系統(tǒng)關系研究表明,經絡系統(tǒng)與神經系統(tǒng)存在密切聯系,經絡的傳導作用可能與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有關。經絡與臟腑器官聯系經絡系統(tǒng)將體表與臟腑器官聯系在一起,通過經絡的調節(jié)作用,可以實現臟腑器官之間的相互協調和平衡。經絡系統(tǒng)存在性現代醫(yī)學通過多種手段驗證了經絡系統(tǒng)的存在,包括電生理學、解剖學、生物物理學等方法?,F代醫(yī)學對經絡系統(tǒng)認識經絡系統(tǒng)研究方法文獻研究通過對古代和現代中醫(yī)經絡文獻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經絡系統(tǒng)的內涵和規(guī)律。實證研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如電生理學、解剖學、生物物理學等方法,對經絡系統(tǒng)進行實證研究和驗證。臨床研究通過臨床試驗和觀察,驗證經絡系統(tǒng)的療效和作用機制,為經絡系統(tǒng)的臨床應用提供科學依據。經絡圖譜繪制01現代醫(yī)學通過多種手段繪制了經絡圖譜,為經絡系統(tǒng)的研究和應用提供了基礎。經絡與疾病關系02研究表明,經絡系統(tǒng)的失調與多種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密切相關,通過調節(jié)經絡系統(tǒng)可以治療相關疾病。經絡與免疫系統(tǒ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