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統(tǒng)計分析-基于R(第3版) 課件 費宇 第9、10章-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_第1頁
多元統(tǒng)計分析-基于R(第3版) 課件 費宇 第9、10章-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_第2頁
多元統(tǒng)計分析-基于R(第3版) 課件 費宇 第9、10章-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_第3頁
多元統(tǒng)計分析-基于R(第3版) 課件 費宇 第9、10章-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_第4頁
多元統(tǒng)計分析-基于R(第3版) 課件 費宇 第9、10章-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章主成分分析2024/9/52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PCA)是將具有相關關系的多個變量有效地轉化為少數(shù)幾個綜合變量來處理,從而簡化相關統(tǒng)計分析的一種多元統(tǒng)計方法.主成分分析也稱主分量分析,是由Pearson于1901年首先提出,到1933年由Hotelling加以完善后發(fā)展起來的.目前,在涉及到高維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的諸多領域主成分分析都有廣泛的應用.本章介紹主成分的基本思想、總體主成分和樣本主成分的定義、性質、主成分的計算和解釋、主成分回歸等.2024/9/53

基本思想:用個數(shù)較少,但是保留了原始變量的大部分信息幾個不相關的綜合變量(即主成分)來代替原來較多的變量,從而可以簡化數(shù)據(jù),對原來復雜的數(shù)據(jù)關系進行簡明有效的統(tǒng)計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本質就是“有效降維”,既要減少變量個數(shù),又不能損失太多信息.換句話說,就是“降噪”、“擠水分”或者說“冗余消除”,將高維數(shù)據(jù)有效地轉化為低維數(shù)據(jù)來處理.揭示變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第9章

主要內容9.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9.2

總體主成分

主成分的含義、計算、主要性質、主成分個數(shù)的確定、變量的標準化.9.3

樣本主成分

樣本主成分的性質和計算;主成分分析的步驟和相關R函數(shù).9.4案例:主成分回歸分析2024/9/54

9.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2024/9/55

實際統(tǒng)計分析中,經(jīng)常處理多變量、大維數(shù)數(shù)據(jù)分析問題,分析過程較復雜,難度較大.全部變量中可能存在信息的重疊.為去除這些信息重疊,希望用個數(shù)較少,但是保留了原始變量的大部分信息幾個不相關的綜合變量(即主成分)來代替原來較多的變量,達到降維的目的,從而進行簡明有效的統(tǒng)計分析.主成分分析中的信息,就是指變量的變異性,常用標準差或方差來表示它.9.2總體主成分

9.2.1

主成分的含義

以二維正態(tài)分布樣本點來直觀說明:如圖,設有n個樣品點大致分布在平面上一個橢圓內:2024/9/56

圖9-1二維情形主成分示意圖二維情形主成分的解釋

樣本點之間的差異是由

x1和

x2的變化引起的,兩者變動的相差不大,但如果用新坐標

y1和

y2來代替,易見,這些樣本點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

y1軸上,n個點在

y1軸方向上的方差達到最大,即在此方向上包含了有關n個樣品的最多的信息.

將這些點投影到

y1軸方向能使信息的損失最小,如果

y1軸方向的差異占了全部樣本點差異的絕大部分,那么將

y2忽略是合理的,這樣就把兩個變量簡化為一個,顯然這里的

y1軸代表了數(shù)據(jù)變化最大的方向,稱之為第一主成分.y2稱為第二主成分,并要求已經(jīng)包含在

y1中的信息不出現(xiàn)在

y2中,即2024/9/57

二維情形主成分的解釋(續(xù))

注意兩個主成分

y1和

y2都是

x1和

x2的線性組合:其中P為旋轉變換矩陣,它是正交矩陣.

極端情形1:橢圓變成圓,第一主成分

y1只體現(xiàn)了原始二維樣品點約一半的信息,若此時將

y2忽略,則將損失約50%的信息,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極端情形2:橢圓扁平到了極限,變成

y1軸上一條線段,第一主成分

y1幾乎包含有二維樣品點的全部信息,僅用

y1代替原始數(shù)據(jù)幾乎不會有任何的信息損失,此時降維效果是非常理想的.2024/9/58

利用R程序來模擬這一過程(先下載安裝mvtnorm)2024/9/59

>library(mvtnorm)

#先加載多元正態(tài)及t分布程序包mvtnorm>set.seed(8)

#設置隨機數(shù)種子>sigma<-matrix(c(1,0.9,0.9,1),ncol=2)#設定協(xié)方差矩陣,相關系數(shù)為0.9>mnorm<-rmvnorm(n=200,mean=c(0,0),sigma=sigma)>plot(mnorm)#產(chǎn)生200個二維正態(tài)分布隨機數(shù)并畫散點圖(見圖9-2)>abline(a=0,b=1);abline(a=0,b=-1)#畫坐標軸旋轉45度后的二條直線>eig<-eigen(cor(mnorm));eig#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vector1<-eig$vectors[,1];vector2<-eig$vectors[,2]>y1<-scale(mnorm)%*%vector1;y2<-scale(mnorm)%*%vector2#將數(shù)據(jù)標準化>plot(y1,y2,ylim=c(-2,2));abline(h=0,v=0)

#見圖9-3>cbind(var(y1),var(y2),cor(y1,y2))

[,1][,2][,3][1,]1.885428

0.11457184.418324e-16#可見y1方差很大為1.885,y2方差相對很小為0.115,且y1和y2不相關

#可以認為原來二維數(shù)據(jù)的變化都體現(xiàn)在y1一個維度上了2024/9/510

圖9-2二維正態(tài)分布模擬數(shù)據(jù)的主成分示意圖2024/9/511

圖9-3坐標軸旋轉以后的散點圖一般,設總體的p個主成分為:

第i

個主成分yi的方差為y1

X的一切線性組合中方差最大者;y2

是與y1

不相關是

X的一切線性組合中方差最大者;······2024/9/512

9.2.2主成分的計算2024/9/513

9.2.3主成分的主要性質2024/9/514

設總體X的p個主成分所成向量為:性質1

:性質2:性質3:載荷與載荷矩陣:2024/9/515

9.2.4主成分個數(shù)的確定2024/9/516

第i

個主成分yi的方差貢獻率為:通常取使得累積貢獻率滿足的最小的k為主成分個數(shù).有的文獻取累積貢獻率首次超過85%的k.

9.2.5變量的標準化及意義從總體協(xié)方差矩陣Σ出發(fā)做主成分分析傾向于反映方差大的變量的信息,會出現(xiàn)“大數(shù)吃小數(shù)”的現(xiàn)象.為了均等地對待每一個原始變量,常常將各原始變量作標準化處理:標準化后的總體

的協(xié)方差矩陣恰好是原總體X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

ρ.綜上討論,既可從Σ出發(fā),也可以從ρ出發(fā)做主成分分析,考慮到現(xiàn)實經(jīng)濟意義,后者用得更多.2024/9/517

9.3樣本主成分實際問題中Σ和ρ往往是未知的,需要用樣本的協(xié)方差矩陣

S和樣本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

R來估計:2024/9/518

9.3.1樣本主成分的性質和計算設S的p個特征值為,對應的單位正交特征向量為,則樣本的第

i個主成分為性質1

:性質2

:性質3

:性質4:2024/9/519

9.3.2主成分分析的步驟

實際問題中更常用的是從樣本相關系數(shù)矩陣R

出發(fā)進行主成分分析,方法是用

R

替換

S,其余操作不變,其步驟可歸納為:將原始樣本標準化求樣本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

R

求R的特征值以及對應的單位正交特征向量按主成分累積貢獻率超過80%確定主成分的個數(shù)k,并寫出主成分表達式為(5)對分析結果做統(tǒng)計意義和實際意義兩方面的解釋.2024/9/520

主成分分析特別說明:2024/9/521

9.3.2

(續(xù))主成分相關的R函數(shù)1.

princomp函數(shù)(這是主成分分析最常用的函數(shù))princomp(x,cor=FALSE,score=TRUE,…)2.summary函數(shù)(提取主成分的信息)summary(object,loadings=FALSE,…)3.loadings函數(shù)(顯示主成分的載荷陣)loadings(object)4.

predict函數(shù)(預測主成分的值)predict(object,newdata,…)5.

screeplot函數(shù)(畫出主成分的碎石圖)screeplot(object,type=c(“barplot”,“l(fā)ines”,…)2024/9/522

2024/9/523表9-1給出了52名學生的數(shù)學

(x1)、物理

(x2)、化學

(x3)、語文

(x4)、歷史

(x5)和英語

(x6)成績,對其進行主成分分析.例9.1學生六門課成績數(shù)據(jù)的主成分分析>setwd("C:/data")#設定工作路徑>d9.1<-read.csv(“exam9.1.csv”,header=T)#讀入數(shù)據(jù)>R=round(cor(d9.1),3);R#樣本相關系數(shù)陣保留三位小數(shù)

x1x2x3x4x5x6x11.0000.6470.696-0.561-0.456-0.439x2

0.6471.0000.573-0.503-0.351-0.458x30.6960.5731.000

-0.380-0.274-0.244x4-0.561-0.503-0.3801.0000.8130.835x5-0.456-0.351-0.2740.8131.0000.819x6-0.439-0.458-0.244

0.8350.8191.000解

先讀取數(shù)據(jù),求樣本相關系數(shù)矩陣,R程序如下:表6-017個地質勘探點樣品的標準化數(shù)據(jù)2024/9/524

學號x1x2x3x4x5x6165617284817927777766470553676349656757478847562716456671675265576831007941675078694975163558678453586656……………………………………4599100995363604678685275746647729073768079486964606874804952626510096100507072567482745172747588918652687470878783表

9-152名學生六門課程成績數(shù)據(jù)2024/9/525

易見,文科三門課程語文(x4)、歷史(x5)和英語(x6)相關性較強;理科三門課程數(shù)學(x1)、物理(x2)和化學(x3)相關性也較強.可以進一步作主成分分析,求樣本相關矩陣的特征值和主成分載荷.

由下面的R程序運行結果可知主成分的標準差,即相關系數(shù)矩陣的六個特征值開方各為:同時前兩個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為0.618+0.210=0.829,已經(jīng)超過80%,所以取兩個主成分就可以了.2024/9/526>PCA9.1=princomp(d9.1,cor=T)

#用樣本相關系數(shù)陣做主成分分析>PCA9.1Call:princomp(x=d9.1,cor=T)Standarddeviations:Comp.1Comp.2Comp.3Comp.4Comp.5Comp.61.926

1.1240.6640.5200.4120.3836variablesand52observations.>summary(PCA9.1,loadings=T)

#列出主成分分析結果Importanceofcomponents:

Comp.1Comp.2Comp.3Comp.4Comp.5Comp.6Standarddeviation1.926

1.124

0.6640.5200.4120.383ProportionofVariance

0.6180.2100.0730.0450.0280.024CumulativeProportion

0.6180.8290.9020.9470.9761.000Loadings:

Comp.1Comp.2Comp.3Comp.4Comp.5Comp.6x1-0.412-0.3760.2160.788-0.145x2-0.381-0.357-0.806

-0.1180.212

0.141x3-0.332-0.563

0.467-0.588x40.461-0.279

0.599-0.590x50.421-0.415-0.250-0.738

-0.205x60.430-0.4070.1460.1340.2220.749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分別為:參見教材分析,可將將它們分別理解為“課程差異主成分”

和“課程均衡主成分”.2024/9/5

27>round(predict(PCA9.1),3)

#作預測,計算主成分得分并解釋>screeplot(PCA9.1,type=“l(fā)ines”)

#畫線型碎石圖(見圖9-4)>load=loadings(PCA9.1)

#提取主成分載荷矩陣為load>plot(load[,1:2],xlim=c(-0.6,0.6),ylim=c(-0.6,0.6))#作散點圖>rnames=c(“數(shù)學”,“物理”,“化學”,“語文”,“歷史”,“英語”)#命名>text(load[,1],load[,2],labels=rnames,adj=c(-0.3,1.5))#用中文為散點圖標注>abline(h=0,v=0,lty=3)

#用虛線劃分四個象限(見圖9-5)2024/9/5

28圖9-452名學生六門課程成績的主成分線型碎石圖2024/9/5

29圖9-5前兩個主成分的載荷散點圖2024/9/5

30圖9-652名學生成績數(shù)據(jù)的雙坐標散點圖>biplot(PCA9.1,scale=0.5)

#繪制52個樣本點關于前兩個主成分的散點圖2024/9/531

由于第一主成分是文理課程差異因子,理科課程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載荷絕對值大且取負值,文科課程在第一主成分上的載荷絕對值大且取正值,因此圖中Comp.1軸方向靠左的樣本點,如6,7和45號樣本點,對應理科成績好、文科成績差的學生;相對的Comp.1軸方向靠右的樣本點,如30和49號樣本點,對應文科成績好、理科成績差的學生.又第二主成分表示課程均衡因子,在圖中Comp.2軸方向靠下的樣本點,如26,33號樣本點,對應各科成績都較好學生,相對的Comp.2軸方向靠上的樣本點,如3,5和8號樣本點,對應各科成績都較差的學生,而居中的樣本點,如42,24和39號樣本點,對應各科成績都屬于中等且差異不大的學生.這樣就可以對52名學生按對應樣本點所在的位置進行大致分類.2024/9/532

在某沉積盆地一坳陷區(qū)的17個取樣點經(jīng)勘探測定了六個地質變量:x1為有機碳(%);x2為生油層埋深(米);x3油層孔隙度(%);x4為儲層厚度(米);x5為地下水含碘量(p.p.m);x6為地下水礦化度(克/升),見表9-2.要求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主成分分析.例9.2石油勘探樣品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exam9.2)表6-017個地質勘探點樣品的標準化數(shù)據(jù)2024/9/533

點號x1x2x3x4x5x61-0.9142-0.7119-0.9293-0.4385-0.57100.73612-0.3095-0.5206-1.3309-0.2764-0.57100.57143-1.0654-0.71190.2756-0.7626-1.09570.90074-1.3073-0.95111.25740.3718-1.09571.394650.1743-0.47270.3203-0.9895-0.0463-0.25186-0.8235-0.59230.40951.3441-0.83330.406870.90002.1583-0.1260-0.85981.7901-1.89838-0.0071-0.3532-1.4201-1.0219-0.0463-0.581191.20231.6799-0.7508-0.60052.3148-1.2397100.1743-0.3532-0.97391.3441-0.04630.2421112.26061.44070.72192.64050.7407-1.075012-1.4282-0.95110.0079-0.7950-1.09571.065313-0.3397-0.52062.1499-0.1144-0.57100.4068140.7790-0.23361.19700.69590.21610.9104150.41620.72321.0789-0.30880.47840.745716-0.6118-0.71190.36490.0477-0.57101.5593170.90001.08200.1418-0.27641.0031-0.5811表

9-217個地質勘探點樣品的標準化數(shù)據(jù)2024/9/534>setwd("C:/data")

#設定工作路徑>d9.2<-read.csv("exam9.2.csv",header=T)#將exam9.2數(shù)據(jù)讀入到d9.2中>R=round(cor(d9.2),3);R

#求樣本相關系數(shù)矩陣

x1x2x3x4

x5x6x11.0000.8400.003

0.3470.839-0.747x20.8401.000-0.051

0.077

0.939-0.839x30.003-0.0511.0000.259-0.1640.285x40.3470.0770.259

1.000-0.0370.022x50.8390.939-0.164-0.0371.000-0.827x6-0.747-0.8390.2850.022-0.8271.000

易見,x2與x5相關性最強,其絕對值在0.9~0.95,x1與x2,x1與x5,x2與x6,x5與x6的相關性較強,其絕對值在0.8~0.9,說明六個變量之間確實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應當進行“降維”處理,可以作主成分分析.2024/9/535>options(digits=3)

#設置小數(shù)點位數(shù)為3>PCA9.2=princomp(d9.2,cor=T,scores=T);PCA9.2#作主成分分析Call:princomp(x=d9.2,cor=T,scores=T)Standarddeviations:Comp.1Comp.2Comp.3Comp.4Comp.5Comp.6

1.8851.1700.8600.4300.3400.197>summary(PCA9.2,loadings=T)

#列出主成分分析結果Importanceofcomponents:

Comp.1Comp.2Comp.3Comp.4Comp.5Comp.6Standarddeviation

1.8851.1700.8600.43010.33990.19653ProportionofVariance0.5920.2280.1230.03080.01930.00644CumulativeProportion0.592

0.8200.9430.97430.99361.00000Loadings:

Comp.1Comp.2Comp.3Comp.4Comp.5Comp.6x10.4850.2390.2910.7350.274x20.510-0.166-0.587

0.600x30.646-0.728-0.181x40.7020.640-0.254-0.153x50.509-0.1540.409-0.187-0.713x6-0.484

0.1590.837-0.1180.155前兩個主成分的累積貢獻率為0.592+0.228=0.82,已經(jīng)超過80%,所以只需取兩個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各為(為簡明起見,樣本主成分表達式中的所有“*”省略,以下同):2024/9/536

四個變量x1

(有機碳),x2(生油層埋深),x5(地下水含碘量)和x6(地下水礦化度)在主成分z1上載荷較大,故第一主成分z1可解釋為“生油條件”主成分;第二主成分z2與x3(油層孔隙度)和x4(儲層厚度)這兩個變量關系特別密切,可解釋為“儲油條件”主成分.這樣的分析結果與石油地質理論是相符合的.2024/9/537>screeplot(PCA6.1,type=“l(fā)ines”)#畫碎石圖,用直方圖類型(見圖9-7)圖9-717個石油地質勘測點樣本數(shù)據(jù)的主成分碎石圖2024/9/538用主成分載荷矩陣前兩列數(shù)據(jù)作主成分載荷散點圖(見圖9-8),R程序如下:.load=loadings(PCA9.2)#提取主成分載荷矩陣plot(load[,1:2],xlim=c(-0.5,1),ylim=c(-0.2,0.8))

#作散點圖rnames=c(“x1有機碳”,“x2生油層埋深”,“x3油層孔隙度”,“x4儲層厚度","x5地下水含碘量","x6地下水礦化度")#見圖9-8text(load[,1],load[,2],labels=rnames,cex=0.8,adj=c(-0.1,0.6))

#用中文為散點標號abline(h=0,v=0,lty=3)

#用虛線劃分象限六個變量在主成分z1和z2坐標面上的載荷散點圖表明了兩個主成分z1和z2具有明顯的“生油”和“儲油”傾向特征.2024/9/539

圖9-8兩個主成分的載荷散點圖2024/9/540>A=round(PCA9.2$scores,3)

#計算主成分得分,取3位小數(shù)>B=round(apply(A[,1:2],1,crossprod),2)

#按行加總前2個主成分上的載荷平方>cbind(A,"綜合得分“=B,"排名“=rank(B))

#按列合并主成分得分、綜合得分和排名

Comp.1Comp.2Comp.3Comp.4Comp.5Comp.6綜合得分

排名

[1,]

-1.333

-1.1500.6350.136-0.150

-0.015

3.10

9

[2,]

-0.798

-1.1751.0730.252

0.1530.261

2.024

[3,]

-1.901

-0.540

-0.429

-0.187-0.047

0.287

3.9112

[4,]

-2.421

0.956

-0.424

-0.124-0.402-0.125

6.7814

[5,]

-0.037

-0.640

-0.669

-0.357

0.749

-0.144

0.412

[6,]

-1.2091.0340.836

-0.626-0.472-0.190

2.536

[7,]3.560

-1.001

-0.862

-0.504-0.495

0.093

13.6816

[8,]0.265

-1.930

0.606

-0.359

0.514

0.0033.8011

[9,]3.474

-1.110

-0.2160.441-0.255-0.37513.30

15[10,]0.0420.2641.8140.143-0.052-0.2290.071[11,]3.0332.6361.183

-0.323

0.189

0.30416.1517[12,]

-2.269

-0.814

-0.245

-0.119-0.2010.0955.8113[13,]

-1.0471.250

-1.458

-0.573

0.258-0.144

2.667[14,]

-0.0401.500

-0.2940.678

0.464-0.181

2.255[15,]0.4510.589

-1.0980.725-0.161

0.258

0.553[16,]

-1.6920.285

-0.0300.668-0.095

0.000

2.948[17,]1.922

-0.152

-0.4200.129

0.003

0.102

3.7210

11號樣本點綜合排名最高,為17分;7號和9號排名次之,分別為16分和15分;之后樣本點得分排名從高到低依次為4、12、3、8和17號.

利用函數(shù)biplot來繪制它們在z1和z2構成的坐標面

z1Oz2上的散點圖,并且加入六個變量在同一坐標面

z1Oz2上的載荷散點圖,得到所謂的“雙坐標”散點圖(見圖9-9).

借助該圖可以對17個勘測樣本點進行大致分類:11號樣本點獨居右上,它在

“生油”主成分z1和“儲油”主成分z2上得分均高,應該首先重點關注.7、9號樣本點相鄰且最靠右,且在z1得分很高,可合為一類,次重點考慮;此外,在z1和z2上至少有一個得分較高的3、4、8、12和17號樣本點也應該重點考察.這與上面的綜合得分和排名一致.2024/9/541

2024/9/542

圖9-917個石油地質勘測點樣本數(shù)據(jù)的雙坐標散點圖>biplot(PCA9.2,scale=0.5)#繪制17個樣本點和6個變量對z1和z2的散點圖9.4案例:主成分回歸分析

案例9.1(數(shù)據(jù)文件為case9.1)表9-3給出了2019年全國31個地區(qū)相關數(shù)據(jù).它們分別為:貨運量x1(萬噸),貨物周轉量x2(億噸公里),GDPx3(億元),人均GDPx4(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元).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做線性回歸分析和主成分回歸分析,并比較它們的異同.2024/9/543

2024/9/544

表9-32019年全國部分地區(qū)貨運量、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數(shù)據(jù)城市x1x2x3x4y北京22808108935371.316422073848.5天津50093266214104.39037146118.9河北2424451356335104.54634835737.7山西192192546617026.74572433262.4內蒙古182702458717212.56785240782.5遼寧178253892124909.55719139777.2吉林43193180311726.84347532299.2黑龍江50475161513612.73618330944.6………………………………貴州83402123516769.34643334404.2云南122727155223223.84794436237.7西藏40251541697.84890237410.0陜西154749348225793.26664936098.2甘肅6361024968718.33299532323.4青海149453982966.04898133830.3寧夏425116513748.55421734328.5新疆844231948135977解(1)先做線性回歸分析,R程序及結果如下:>setwd("C:/data")

#設定工作路徑>c9.1<-read.csv("case9.1.csv",header=T)

#將數(shù)據(jù)讀入到c9.1中>options(digits=3)

#取三位有效數(shù)字>lmc9.1<-lm(y~1+x1+x2+x3+x4,data=c9.1)>summary(lmc9.1)從輸出結果(見教材)可以看出,回歸方程是非常顯著的,R2為0.923,模型擬合效果很好,但x1、x2和x3的回歸系數(shù)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回歸方程為:然后作逐步回歸,R程序及結果如下:>summary(step(lmc9.1))

回歸方程和回歸系數(shù)均顯著,R2為0.921,逐步回歸方程為:2024/9/545

(2)再作主成分回歸分析,先求樣本相關系數(shù)陣:>R=round(cor(c9.1[,2:6]),3);R

#求樣本相關系數(shù)矩陣發(fā)現(xiàn)x4與

y高度相關,

x1

,

x2

,

x3相關性較強,可用主成分降維>c9.1pr<-princomp(~x1+x2+x3+x4,data=c9.1,cor=T)#使用公式法>summary(c9.1pr,loadings=T)

前兩個主成分累積貢獻率已達88%,故選擇前兩個主成分>pre<-predict(c9.1pr)

#計算主成分得分>c9.1$z1<-pre[,1];c9.1$z2<-pre[,2]>lmpr<-lm(y~z1+z2,data=c9.1)

#做y關于主成分z1和z2的回歸>summary(lmpr)輸出結果顯示:y關于兩個主成分z1和z2的回歸方程和三個回歸系數(shù)均是非常顯著的,R2為0.887,主成分回歸方程為:2024/9/546

(3)還利用主成分與原來自變量間的關系將主成分還原為原來的自變量,參見參考文獻[4].R程序及結果如下:>beta<-coef(lmpr);A<-loadings(c9.1pr)[,1:2]>x.bar<-c9.1pr$center;x.sd<-c9.1pr$scale>coef<-A%*%beta[2:3]/x.sd>beta0<-beta[1]-x.bar%*%coef>c(beta0,coef)[1]2.36e+04-2.86e-023.98e-014.64e-022.52e-01

由輸出結果知主成分z1和z2還原為原始變量后的回歸方程為:可將它和最初得到的回歸方程進行比較.前者是從主成分回歸方程(方程和回歸系數(shù)均顯著)變形而來,更合理,預測效果也更好.2024/9/547

2024/9/548主編:費宇,魯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4年9/5/2024主編:費宇50第10章因子分析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最早起源于KarlPearson和ChalesSpearman等人關于智力的定義和測量工作,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是,只要可能,就用少數(shù)幾個潛在的不能觀察的隨機變量(稱為因子)去描述許多個隨機變量之間的協(xié)方差關系.從這點上看,因子分析與主成分分析有相似之處,但因子分析中的因子是不可觀察的,也不必是相互正交的變量.因子分析可以視為主成分分析的一種推廣,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據(jù)相關性大小把變量分組,使得組內的變量相關性較高,但不同組的變量相關性較低,則每組變量可以代表一個基本結構,稱為因子,它反映已經(jīng)觀測到的相關性.因子分析可以用來研究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稱為R型因子分析;也可以用來研究樣品之間的相關關系,稱為Q型因子分析.二者雖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數(shù)學處理上是一樣的,所以本章只介紹R型因子分析.9/5/2024主編:費宇51第10章因子分析10.1正交因子模型10.2因子模型的估計10.3因子正交旋轉10.4因子得分10.5因子分析小結10.6案例分析9/5/2024主編:費宇5210.1正交因子模型1.模型定義設p維隨機向量的期望為,方差-協(xié)方差矩陣為Σ,

假定X線性地依賴于少數(shù)幾個不可觀測的隨機變量f1,…,fm(m<p)和p個附加的方差源

ε1,…,εp,

一般稱f1,…,fm為公因子,稱ε1,…,εp為特殊因子,或誤差.

1.模型定義9/5/2024主編:費宇53那么,因子模型為1.模型定義引入矩陣符號,記

那么因子模型(10.1)可以寫為9/5/2024主編:費宇541.

模型定義其中aij稱為第i個變量在第j個因子上的載荷,矩陣A稱為載荷矩陣.我們假定

如果模型(10.2)滿足假定(10.3),則稱該模型為正交因子模型,如果F的各個分量相關,即

不是單位陣,則相應的模型稱為斜交因子模型,本書只討論正交因子模型.9/5/2024主編:費宇551.

模型定義從正交因子模型容易求得X的協(xié)方差9/5/2024主編:費宇561.模型定義同樣,容易求得由(10.4)可得該式說明xi的方差由兩部分構成:m個公因子和一個特殊因子,其中表示第j個公因子對xi的方差貢獻,而Фi是第i個特殊因子對xi的方差貢獻,稱之為特殊度.記

hi2=ai12+ai22+…+aim2,它表示m個公因子對變量xi的方差貢獻總和,稱之為第i個共同度,它是載荷矩陣A的第i行元素平方和.9/5/2024主編:費宇571.模型定義由(10.5)可得上式說明aij表示變量xi與公因子fj的協(xié)方差.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考慮某個公因子fj對各個變量x1,…,xp的影響,采用來度量這個影響的大小,bj2是載荷矩陣A第j列元素的平方和,稱之為公因子fj對各p個變量的方差貢獻,bj2越大,表示fj對各p個變量的影響越大,它可以作為公因子fj重要性的一個度量.9/5/2024主編:費宇581.模型定義需要指出的是,當

m>1時,因子模型是不唯一的,設T為m×m正交矩陣,即TTT=TTT=I,模型(10.2)可改寫為

式中,A*=AT,F*=TTF9/5/2024主編:費宇591.模型定義注意到即F*也滿足(10.3),顯然因子F與F*有相同的統(tǒng)計性質,但相應的載荷矩陣A與A*是不相同的,但它們產(chǎn)生相同的方差-協(xié)方差矩陣Σ

,即9/5/2024主編:費宇601.模型定義一方面,因為F*=TTF,即F*是由F經(jīng)正交變換得到,而A*=AT,即A*=(a*ij)是由A=(aij)經(jīng)正交變換得到,另一方面,由(10.11)易知,變量xi的共同度為即正交變換不改變公因子的共同度.9/5/2024主編:費宇6110.2

因子模型的估計建立因子模型首先要估計載荷矩陣及特殊方差,常用的估計方法有主成分法、主因子法和極大似然法.1.

主成份法設Σ的特征值為λ1,

λ2,…,λp(λ1≥λ2≥…≥λp≥0),e1,e2,…,ep為對應的標準正交化特征向量,那么Σ可以寫為9/5/2024主編:費宇621.

主成份法這個分解是公因子個數(shù)為p,特殊因子方差為0的因子模型的方差-協(xié)方差矩陣結構形式,即雖然上式給出的Σ因子分析表達式是精確的,但實際應用中沒有價值,因為因子分析的目的是要尋找少數(shù)m(m<p)個公因子解釋原來p個變量的協(xié)方差結構,所以,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思想,如果Σ的最后p-m個特征值很小,在(10.13)中略去λm+1em+1eTm+1+…+λpepeTp對Σ的貢獻,9/5/2024主編:費宇631.

主成份法于是得這里假定了(10.2)中的特殊因子是可以在Σ的分解中忽略的,如果特殊因子不能忽略,那么它們的方差可以取Σ-AAT的對角元,9/5/2024主編:費宇641.

主成份法此時有其中9/5/2024主編:費宇651.

主成份法實際應用中Σ是未知的,通常用它的估計,即樣本協(xié)方差矩陣S來代替,考慮到變量的量綱差別,往往需要將數(shù)據(jù)標準化,這樣求得的樣本方差-協(xié)方差矩陣就是原來數(shù)據(jù)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R,所以可以從R出發(fā)來估計因子載荷矩陣和特殊因子的方差.9/5/2024主編:費宇661.

主成份法設R的特征值為 ,

為對應的標準正交化特征向量,設

m<p,則由R出發(fā)因子模型的載荷矩陣的估計為特殊因子的方差фi的估計為9/5/2024主編:費宇671.

主成份法這時,共同度hi2的估計為變量xi與公因子fj協(xié)方差的估計為,公因子fj對各個變量的貢獻bj2的估計為9/5/2024主編:費宇681.

主成份法那么,如何確定公因子數(shù)目m呢?可以仿照主成分分析的思想,比如尋找m使得來確定公因子數(shù)m.9/5/2024主編:費宇692.

主因子法假定原始向量X的各分量已作了標準化變換.如果其滿足正交因子模型,則有9/5/2024主編:費宇70則稱為X的約相關矩陣.其中,

R為X的相關矩陣.令2.

主因子法9/5/2024主編:費宇71

中的對角線元素是

,而不是1,非對角線元素和R中是完全一樣的,并且是一個非負定矩陣.設是特殊方差的一個合適的初始估計,則約相關矩陣可估計為:2.

主因子法9/5/2024主編:費宇72其中,,是的初始估計.又設的前個特征值依次為,相應的正交單位特征向量為,則A的主因子解為:2.

主因子法9/5/2024主編:費宇73由此我們可以重新估計特殊方差,的最終估計為:如果我們希望求得擬合程度更高的解,則可以采用迭代的方法,即利用式(10.26)中的再作為特殊方差的初始估計,重復上述步驟,直至解穩(wěn)定為止.2.

主因子法9/5/2024主編:費宇74特殊(或共性)方差的常用初始估計方法有:(1)取

,其中是的第個對角線元素,此時共性方差的估計為

,它是

和其他個變量間樣本復相關系數(shù)的平方,該初始估計方法最為常用.(2)取

,此時.(3)取

,此時

,得到的是一個主成分解.3.

極大似然法9/5/2024主編:費宇75設公共因子,特殊因子,且相互獨立,則必然有原始向量.由樣本計算得到的似然函數(shù)是和的函數(shù).由于,故似然函數(shù)可更清楚地表示為.記的極大似然估計為,即有可以證明,而和滿足方程組:3.

極大似然法9/5/2024主編:費宇76式中,由于A的解是不唯一的,故為了得到唯一解,可附加計算上方便的唯一性條件:是對角矩陣.3.

極大似然法9/5/2024主編:費宇77方程組(10.28)的和一般可用迭代方法解得.對極大似然解,當因子數(shù)增加時,原來因子的估計載荷及對x的貢獻將發(fā)生變化,這與主成分解及主因子解不同.10.3

因子正交旋轉在第10.1節(jié)我們已經(jīng)看到,滿足方差結構Σ

=AAT+Ф的因子模型并不惟一,模型的公因子與載荷矩陣不惟一.如果F是模型的公因子,A是相應的載荷矩陣,而T是m×m正交矩陣,則F*=TTF也是公因子,相應的載荷矩陣為A*=AT,A*也滿足Σ=A*A*T+Ф這說明,公因子和因子載荷矩陣作正交變換后,并不改變共同度,我們稱因子載荷的正交變換和伴隨的因子正交變換為因子正交旋轉.9/5/2024主編:費宇7810.3

因子正交旋轉設

是用某種方法(比如主成分法)得到的因子載荷矩陣的估計,T為

m×m正交陣,則是旋轉載荷矩陣.問題是:為什么要進行因子旋轉?其目的是什么?9/5/2024主編:費宇7910.3

因子正交旋轉如果初始載荷不易解釋時,就需要對載荷作旋轉,以便得到一個更簡單的結構.最理想的情況是這樣的載荷結構,每個變量僅在一個因子上有較大的載荷,而在其余因子上的載荷比較小,至多是中等大小,這樣公因子fi的具體含義可由載荷較大的變量根據(jù)具體問題加以解釋.如何進行因子旋轉尋找一個簡單結構的載荷矩陣,這里不作詳細介紹.9/5/2024主編:費宇8010.4

因子得分在因子分析中,雖然我們關心模型中載荷矩陣的估計和對公因子的解釋,但對于公因子的估計,即因子得分,有時也是需要的.但是因子得分的計算并不同于通常意義下的參數(shù)估計,而是對不可觀測的因子fj取值的估計,下面介紹用加權最小二乘法估計因子得分.9/5/2024主編:費宇811.

加權最小二乘法給定因子模型X=μ+AF+ε,假定均值向量μ,載荷矩陣A和特殊方差陣Ф已知,把特殊因子ε看作誤差,因為Var(εi)=фi(i=1,2,…,p)未必相等,所以我們用加權最小二乘法估計公因子F.首先將因子模型

(10.2)改寫為9/5/2024主編:費宇821.

加權最小二乘法兩邊左乘Ф-1/2得記X*=Ф-1/2(X-μ),A*=Ф-1/2A,ε*=Ф-1/2ε,則上式可以寫成注意到E(ε*)=Ф-1/2E(ε)=0,

cov(ε*)=E(ε*ε*T)=Ф-1/2E(εεT)Ф-1/2=I9/5/2024主編:費宇831.

加權最小二乘法所以(10.32)是經(jīng)典的回歸模型,由最小二乘法知F的估計為

實際中,A,

Ф和μ都是未知的,通常用它們的某種估計來代替,比如我們采用正交旋轉后的載荷矩陣A的估計,和樣本均值 ,分別代替A,Ф和μ9/5/2024主編:費宇841.

加權最小二乘法于是可得對應于xj的因子得分9/5/2024主編:費宇852.

回歸法在正交因子模型中,假設服從(m+p)元正態(tài)分布,用回歸預測方法可將估計為:9/5/2024主編:費宇862.

回歸法在實際應用中,可用,和分別代替上式中的,和來得到因子得分.樣品的因子得分9/5/2024主編:費宇873.

綜合因子得分9/5/2024主編:費宇88個因子任意若干個取相反符號,特別是全部取相反符號仍然滿足因子分析模型,所以仍然可以作為因子。3.

綜合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由各因子的線性組合得到綜合評價指標函數(shù):式中,9/5/2024主編:費宇893.

綜合因子得分9/5/2024主編:費宇90那么這樣的因子得分函數(shù)將會有種不同的組合。所以這樣的因子得分實際上是不好解釋的,此外,使用不同的因子旋轉會得到不同的因子,從而綜合評價函數(shù)也就不同,哪一個才是對的呢?還有,綜合起來表示的是什么因子呢?所以,因子綜合得分是沒有合理的解釋的。例10.1數(shù)據(jù)文件為eg9.1前面第9章例9.1表9-1給出了52名學生的數(shù)學(x1)、物理(x2)、化學(x3)、語文(x4)、歷史(x5)和英語(x6)成績,試進行學生成績的因子分析.解:采用R軟件對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因子分析,首先計算樣本數(shù)據(jù)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觀察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

R程序及結果如下:9/5/2024主編:費宇91例10.1數(shù)據(jù)文件為eg9.1#假設已經(jīng)讀取了52名學生成績數(shù)據(jù)cor(X)#計算樣本數(shù)據(jù)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x1x2x3x4x5x6x11.000.650.70-0.56-0.46-0.44x20.651.000.57-0.50-0.35-0.46x30.700.571.00-0.38-0.27-0.24x4-0.56-0.50-0.381.000.810.83x5-0.46-0.35-0.270.811.000.82x6-0.44-0.46-0.240.830.821.009/5/2024主編:費宇92例10.1數(shù)據(jù)文件為eg9.1從樣本數(shù)據(jù)各變量的相關系數(shù)上可以看出,x4、x5和x6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為了消除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下面分別采用R軟件中基于極大似然法的因子分析函數(shù)factanal()和基于主成分法的因子分析函數(shù)factpc()對數(shù)據(jù)進行因子分析提取因子.

R程序及結果如下:9/5/2024主編:費宇93例10.1數(shù)據(jù)文件為eg9.1#極大似然法做因子分析factanal(X,factors=2,rotation="none")Call:factanal(x=X,factors=2,rotation="none")Uniquenesses:x1x2x3x4x5x60.230.460.330.150.210.15Loadings:Factor1Factor2x1-0.680.56x2-0.600.43x3-0.490.66x40.920.10x50.860.24x60.880.279/5/2024主編:費宇94例10.1數(shù)據(jù)文件為eg9.1

Factor1Factor2SSloadings3.401.07ProportionVar0.570.18CumulativeVar0.570.74

Testofthehypothesisthat2factorsaresufficient.Thechisquarestatisticis3.6on4degreesoffreedom.Thep-valueis0.46#主成分法做因子分析library(mvstats)#加載mvstats包fac=factpc(X,2)fac9/5/2024主編:費宇95例10.1數(shù)據(jù)文件為eg9.1$VarsVarsVars.PropVars.CumFactor13.7100.618361.83Factor21.2620.210482.87$loadingsFactor1Factor2X1-0.79370.4224x2-0.73420.4008x3-0.63970.6322x40.88830.3129x50.81010.4661x60.82850.45679/5/2024主編:費宇96例10.1

數(shù)據(jù)文件為eg9.1從上述極大似然法和主成分法得出的因子分析結果上可以看出,極大似然法前兩個因子累計貢獻率只有74%,而主成分法累計貢獻率達到了82.87%,說明主成分法效果比極大似然分析法效果好,其原因在于,極大似然法做因子分析要求數(shù)據(jù)樣本要服從多元正態(tài)分布,但在實際中大多數(shù)數(shù)據(jù)都很難滿足多元正態(tài)要求。接下來為了更好地解釋因子的含義,我們基于主成分法采用方差最大化作因子正交旋轉。R程序及結果如下:9/5/2024主編:費宇97例10.1

數(shù)據(jù)文件為eg9.1fac1=factpc(X,2,rotation="varimax")#用主成分法采用方差最大化作因子正交旋轉Fa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