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州省志誠實驗學校2025屆高考歷史倒計時模擬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加試題)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說:“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zhàn)爭是怎么回事……他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得太清楚了?!薄罢\然,還有這樣一種區(qū)別:1939年的……這場戰(zhàn)爭是為了一種信念而斗爭。這就使人變得堅強剛毅。而1914年的戰(zhàn)爭則不同,人們對于那場戰(zhàn)爭的真相一無所知……所以,當年的炮灰們脖子上圍著花環(huán),鋼盔上繞著橡樹葉當桂冠,會像醉漢一般歡呼著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边@段話旨在說明A.和平與發(fā)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B.兩次世界大戰(zhàn)給戰(zhàn)爭增添了新的方式與內容C.二戰(zhàn)因其戰(zhàn)爭的正當性引領人們勇于獻身和犧牲D.—戰(zhàn)所造成的巨大傷亡和破壞在人們心中留下長久的陰影2.某班研究性學習小組編寫的“共和國歷史上的1956年”列舉出如下大事,請你為它選擇一個最為準確、全面的主題4月25日——毛澤東發(fā)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提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應該成為我國發(fā)展科學、繁榮文學藝術的方針。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舉行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A.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B.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C.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 D.社會主義民主建設起步3.第三世界通常是指在東西方間保持獨立、求自身發(fā)展空間的國家或國家聯(lián)合;20世紀90年代以后,一些西方著作將第三世界稱之為“一個經常用來形容世界上為貧窮的、經濟上欠發(fā)達家的術語”。這一新說法主要基于A.第三世界日益活躍現(xiàn)狀B.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影響C.冷戰(zhàn)后的國際經濟形勢D.世界多極化格局的發(fā)展4.甲午戰(zhàn)爭后的“公車上書”與巴黎和會時的五四運動都是愛國救亡運動,但兩者的規(guī)模與影響差別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覺醒程度與群眾基礎不同B.外交失利導致的損害程度不同C.大眾傳媒發(fā)展水平與方式不同D.列強攫取中國利權的手段不同5.如圖所示現(xiàn)象在明代大量出現(xiàn),該圖反映出明代“一田二主制”土地權益分配結構圖注:一田二主,即土地所有權裂變?yōu)檎加袡啵ㄌ锏祝┖褪褂脵啵ㄌ锩妫?,分別為兩個主人所擁有。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有限 B.重農政策進一步的細化C.租佃關系的流動性增強 D.土地經營效率大為提高6.民國初年到1920年,中國工業(yè)增長速度達到年均8%;1927~-1936年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另一個黃金十年。這兩個時期中國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共同原因是A.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B.國內政治局面的穩(wěn)定C.政府扶持國民經濟的發(fā)展D.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7.以1930年1月為例,中國絹織物的銷售額與去年同比下降2.9%,庫存量增加5.2%:襪子的銷售額下降9.5%,庫存量增加32.0%,1929—1934年間,生絲消費量從62萬袋降到45萬袋,減少了27%。這反映了A.傳統(tǒng)經濟具有抵抗性 B.民族工業(yè)衰退明顯C.國內繅絲技術的進步 D.國際市場需求萎縮8.16、17世紀儒家文化西傳的主要載體是A.“四書五經”西譯本 B.孔子傳記 C.《利瑪竇中國札記》 D.《風俗論》9.如圖是一幅關于二戰(zhàn)后初期反映“冷戰(zhàn)”的漫畫《來吧,小魚!》。畫面中的山姆大叔手抓漁網(wǎng),正在召喚小魚過來。該漫畫揭示的主題是A.凱南“八千字電報” B.富爾頓演說 C.杜魯門主義 D.馬歇爾計劃10.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在2012年12月10日發(fā)布報告說,到2030年,世界多極化趨勢將加強,霸權主義將失去生存空間。報告認為,中國經濟總量最早可能在本世紀20年代超越美國,但由于美國在軍事、政治、科技和軟實力上的優(yōu)勢,美國仍將是世界頭號強國。這表明A.地區(qū)貿易保護主義將會盛行B.美國國家情報機構的報告錯誤C.美國對稱霸全球已信心不足D.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11.“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馬光的這兩句詩,概括了洛陽作為舉世聞名的古都,在華夏文明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洛陽在歷史上曾經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①東周②西漢③三國時的魏④北魏⑤北宋⑥清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⑥12.中共中央提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痹撜摂嗵岢鰰r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一五”計劃已經勝利完成C.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D.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13.有史學家指出:“如果用短近的眼光來看,這場戰(zhàn)爭對中國似乎只是一場備受屈辱的悲劇,但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卻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屈辱迫使人們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們猛醒,發(fā)憤圖強,從而揭開中國近代歷史上新的一頁。”他意在強調這場戰(zhàn)爭A.使中國蒙受屈辱 B.成為中國歷史轉折點C.激發(fā)了救亡意識 D.引發(fā)瓜分中國的狂潮14.下面為《漢書》對西漢時期社會現(xiàn)象的記述。據(jù)此可以被認定的歷史事實是,當時情況史料來源西漢建立前后,“諸侯并起,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漢書·食貨志》卷二四上西漢建立前后,一些大都名郡逃亡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百分之七八十,“民前或相聚保山澤,不書各數(shù)(各數(shù)指戶籍)。”《漢書·高帝本紀》卷一上“建文景四五世間,流民既歸,戶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國自倍,富厚如之?!薄稘h書·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序》卷一六A.糧食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B.社會經濟逐漸恢復發(fā)展C.政府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 D.中央集權迫切需要加強15.在美國人民評選的“最受歡迎的總統(tǒng)”中,羅斯福常名列前茅,原因之一是他A.領導美國獨立 B.引導美國走出經濟危機C.維護聯(lián)邦統(tǒng)一 D.倡議成立國際聯(lián)盟16.下表是根據(jù)《中國貨幣史》整理的晚明賦役折銀及影響進程表,這些進程有助于進程一農民從納糧當差到納銀不當差—從身份到契約—與土地分離、雇工和商幫群體形成—市場化進程進程二農業(yè)從單一到多元—經管權與所有權分離—農業(yè)商品化—商業(yè)化進程進程三農村從封閉、半封閉到開放—市鎮(zhèn)興起—城市化進程A.中國古代社會逐漸向近代社會轉型 B.中國白銀的儲備劇增C.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 D.中國資本的原始積累17.“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此東周時期言論屬于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18.列寧說:“‘一戰(zhàn)’后美國幾乎把所有國家,甚至最富有國家,都變成了向自己進貢的國家?!边@表明()A.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B.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C.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 D.美國工業(yè)產值躍居世界第一19.1830年7月27—29日,法國議會將路易菲利普推上最高權力寶座,史稱“光榮三日”。權力更替冠以“光榮”名義最早始于A.威廉 B.拿破侖 C.彼得一世 D.華盛頓20.在儒學“天人合一”的理論中,“天”曾經歷了由“神”到“理”的轉變。推動這一轉變的思想因素是A.佛道思想的迅速傳播 B.專制政治的發(fā)展C.封建倫理道德的誘導 D.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21.德國《前進報》在1900年6月的社論中指出:“中國人民運動的爆發(fā),是幾年前宣布對中國的鐵拳政策引起的?!边@里的“中國人民運動”是指A.禁煙運動 B.太平天國運動 C.洋務運動 D.義和團運動22.1906年,詹天佑在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夫人的信中寫到:“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造鐵路。中外人士都在注視我所主持的京張鐵路工程。如果京張鐵路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是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的損失。”這說明A.清政府尚未認識到鐵路對國家的重要性 B.當時的中國已經具備修建鐵路的經濟條件C.帝國主義國家徹底放棄對中國路權的爭奪 D.詹天佑將工程成敗與中國榮辱系于一身23.下表反映了上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4.“以中國文法英國字音拼合而成,為上海特別之英語”是19世紀60年代上海等地在買辦、商人中逐漸形成“洋涇浜”英語。下列關于這一現(xiàn)象的歷史認識正確的是英語SandwichBeerTelephoneEngine洋涇浜英語三明治啤酒德律風引擎詞義夾肉面包麥制酒電話發(fā)動機A.讀音雖不準但能促進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B.它伴隨資本主義經濟入侵而出現(xiàn)C.雖豐富了漢語詞匯但不利于英語規(guī)范學習D.它正是中國留學生引入的舶來品25.良渚文化是距今約5000年的長江流域文明。它以稻作農業(yè)為經濟支撐,有明顯的社會分化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古城以宮殿區(qū)為中心向外輻射。它把中華文明起源前推到與古埃及等文明約同的時間。良渚文化A.形成了南北作物差異的格局 B.確立了中央集權的社會體系C.豐富了中華早期文明的內涵 D.說明了世界文明具有同源性26.《漢書·食貨志》記載:“或耕豪民之田,見稅什五”。宋代戶口登記為主戶和客戶,客戶指自己無田,租種地主土地者。明代地租形態(tài)由以分成租為主發(fā)展到以定額租為主,地主的干預減少。這說明中國古代A.賦役制度改革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B.長工、短工的人身依附關系逐漸減弱C.租佃關系不斷發(fā)展 D.自耕農經濟的演變27.近年來,新興經濟體開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成為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英文縮寫)增資的重要來源。出身工會領袖的巴西總統(tǒng)盧拉就感慨說,在過去20年里他在歷次抗議中大多會要求“IMF滾出去”,但“現(xiàn)在,(我的)財政部長說,我們將借錢給IMF”。這說明A.世界多極化趨勢逐步加強B.南北經濟發(fā)展?jié)u趨平衡C.經濟區(qū)域集團化趨勢加強D.IMF面臨嚴重資金困境28.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思想家高爾吉亞指出:人的本性自然不是人能選擇的,而合乎自然、無法選擇的就是必然。既然合乎自然的行為正當和無可指責,那么與之相違背的倫理規(guī)范、行為準則、風俗習慣和法律就應當廢棄和變更。這一思想A.否定了法律的作用 B.促進了人文思想的產生C.凸顯了人性的重要 D.阻礙了民主政治的發(fā)展29.下面油畫描繪了一個學生文藝宣傳隊走向街頭進行宣傳的情景。它對研究下列哪一史實最有證據(jù)價值A.全民族抗戰(zhàn) B.七七事變 C.作者對抗戰(zhàn)的態(tài)度 D.作者參與抵抗的經歷30.1918年初,德軍逼近彼得格勒。蘇俄被迫接受德國提出的割地賠款條件,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大戰(zhàn),贏得了鞏固蘇維埃政權的時間。有歷史學家借“布列斯特和約”的寓意,把新經濟政策稱為“農民的布列斯特”。這說明蘇維埃政權A.已把農民視為當前最危險的敵人B.確定武裝對抗是處理內政的方針C.通過妥協(xié)讓步維護革命根本利益D.開辟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攝政王多爾袞病死于喀剌城。順治帝福臨于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二日親政。此后,順治在波瀾起伏、紛繁駁雜的十年親政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統(tǒng)治。順治親政后,采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削奪大臣的權勢,實施集權制。在任用朝廷官員方面,順治改變了多爾袞時期對漢官猜疑、壓制的態(tài)度,非常注意籠絡與依靠漢族官員,啟用了很多有才能的漢人為官。同時大刀闊斧地整頓了吏治。此外,順治又命兵部整頓驛政,以保障驛路暢通;實行恤刑條例,安定民心;始行武舉殿試,為朝廷選拔文武全才;制訂行軍律例,以整頓軍紀;等等。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制訂與推行,充分體現(xiàn)出順治的政治才干,使他成為清朝開國時期一位刻意求治、很有作為的年輕皇帝。順治十年(1653年)四月二十二日,順治帝正式冊封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承認了達賴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摘編自彭鐘麟《中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順治帝改革的措施。(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順治帝改革的影響。32.材料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政府宣傳機構戰(zhàn)爭信息署在中國設立分部,全面負責對華宣傳。為促進美國戰(zhàn)爭目標和對華政策目標的實現(xiàn),戰(zhàn)爭信息署中國分部通過一系列對華宣傳項目,將中國描繪成一個正在崛起的抗日英雄國度。這種中國形象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中國是一個全民抗戰(zhàn)的英雄國度;第二,中國是肩負國際責任的世界大國;第三,中國正在走向以美國為模本的“改革”之路。美國試圖通過對戰(zhàn)時中國國家形象的展現(xiàn),鼓舞中國民眾的戰(zhàn)斗士氣,同時向中國民眾灌輸大國意識和國際共同體理念。為了實現(xiàn)美國的國家利益,戰(zhàn)爭信息署構建的中國形象經過特殊剪裁,沒有完全反映中國現(xiàn)實,它體現(xiàn)了美國對中國想象與認知的局限性?!短窖髴?zhàn)爭時期美國對華宣傳中的中國形象》(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zhàn)期間美國對華宣傳塑造中國形象的目的。(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美國宣傳中國形象的影響。33.材料占田不是官府授田,對自耕農來說,它意味著一夫一婦占的100畝私田獲得了法律上的承認,而沒有占夠100畝的一夫一婦可以繼續(xù)開墾荒地,取得法律所規(guī)定的畝數(shù)。同時,占田令所規(guī)定的課田數(shù)又低于占田數(shù),一夫一婦可有30畝的田畝自由經營。對于官僚士族來說,占田令意味他們已經獲得的私有土地與佃客、衣食客的數(shù)量,在各自相應的等級里得到了法律承認。而沒有獲得或其數(shù)量不足者也依法取得了獲得相應土地與佃客數(shù)量的權利。它規(guī)定了官僚士族可以免除賦役的佃客、衣食客數(shù)量,這就意味著在此數(shù)額以外的佃客必須向政府繳納賦稅。--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1)根據(jù)材料,概括西晉占田令的內容。(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晉頒布占田令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據(jù)材料“1939年的這一代人知道戰(zhàn)爭是怎么回事……他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所帶來的一切失望記得太清楚了”可知,材料強調的是一戰(zhàn)所造成的巨大傷亡和破壞在人們心中留下長久的陰影,D選項符合題意。和平與發(fā)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的說法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兩次世界大戰(zhàn)給戰(zhàn)爭增添了新的方式與內容的說法與材料無關,材料強調的是戰(zhàn)爭的破壞性,B選項排除。二戰(zhàn)因其戰(zhàn)爭的正當性引領人們勇于獻身和犧牲的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選項排除。2、B【解析】
依據(jù)材料時間和事件來看,隨著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的順利進行,我國開始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展開社會主義建設。B正確;AC兩項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才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才基本建立,排除;D項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故選B。3、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冷戰(zhàn)結束后,一些西方學者認為東西方對抗已經不存在了,第三世界這一概念也就不復存在了。然而,雖然冷戰(zhàn)結束了,但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qū)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并沒有發(fā)生質的變化。因此在再有人主張冷戰(zhàn)后第三世界已經不復存在的同時,西方國家出版的一些教科書已經改變了對第三世界的傳統(tǒng)定義,稱之為“一個通常用來形容世界上更為貧窮的、經濟上欠發(fā)達國家的術語。故答案為C項。A項與材料反映主旨無關,排除;B項經濟全球化使國與國之間的聯(lián)系更為密切,排除;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方國家對第三世界國家的認識與多極化格局無關,排除?!军c睛】“第三世界”真正成為國際政治的通用詞語則是在美蘇冷戰(zhàn)的高峰時期,它主要指在東西方陣營之間保持獨立、尋求自身發(fā)展空間的國家或國家聯(lián)合。他對第三世界的劃分方法進一步擴大了反霸統(tǒng)一戰(zhàn)線,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4、A【解析】
本題考查五四運動和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詳解】公車上書時西方民主思想影響有限,而參與者也僅僅局限于上京應考的知識分子,而五四運動是在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和新文化運動的思想沖擊之下各階層廣泛參與的愛國運動,由此看出導致二者差別的主要因素是民族覺醒與群眾基礎的不同,故A正確;BD都不是主要原因,而且說法也不科學,不管列強的手段如何不同,都是損害中國利益,每一個中國人都應奮起反抗,故排除BD;大眾傳媒對民眾有影響是外因,關鍵是內因民眾自身的覺醒,故C錯誤。【點睛】五四運動的意義:(1)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愛國主義精神貫穿運動的始終,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運動是一場廣泛傳播民主和科學的新文化運動,體現(xiàn)了民主和科學精神。(3)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體現(xiàn)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曙光噴薄欲出。5、C【解析】
明代大量出現(xiàn)“一田二主”現(xiàn)象,土地權益分配結構圖表明了土地所有權裂變?yōu)檎加袡嗪褪褂脵鄡刹糠郑柁r要對國家之外的所有者和占有者交納地租,反映了當時租佃關系的流動性在增強,C項正確;土地權益分配由國家、田底主、田面主再到佃戶不能說明“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有限性,也不能說明“重農政策”的細化,更不能說明土地經營“效率”的提高,ABD三項錯誤。6、C【解析】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在第一個時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獎勵發(fā)展實業(yè),激發(fā)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近代企業(yè)的熱情;在第二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積極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政府扶持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故C選項正確;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是在一戰(zhàn)期間,而不是這兩個時期,故A選項錯誤;民國初年到1920年,北洋軍閥政府把持國內政治,局面不穩(wěn)定,故B選項錯誤;在第一個時期“民國初年到1920年”,北洋政府當政,不是資產階級掌握政權,故D選項錯誤。7、D【解析】
材料信息是,1930年1月,中國絹織物、襪子以及生絲的銷售額均有下降,但庫存量卻增加了。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這和世界性經濟危機導致中國紡織品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有關,故D正確;材料和傳統(tǒng)經濟的抵抗性無關,故A錯誤;此時民族工業(yè)有了快速發(fā)展,故B錯誤;材料不涉及國內繅絲技術,故C錯誤。8、A【解析】
16、17世紀中國處于明清時期,中學西漸仍然是儒家思想,“四書五經”西譯本成為重要的載體,A正確;《孔子傳記》和《風俗論》不屬于主要載體,B和D錯誤;C是西學東漸產物。9、D【解析】
二戰(zhàn)后初期,西歐出現(xiàn)嚴重經濟困難,一些西歐國家的共產黨權力及聲望的增長,因此,美國為了穩(wěn)住資本主義的陣腳,控制西歐,達到共同“遏制”蘇聯(lián)的目的,提出了馬歇爾計劃,材料中的“山姆大叔”指的是美國,“小魚”指的是西歐國家,故選D;八千字電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后初期,美國政治家關于對蘇政策的一份重要外交文獻,與“召喚小魚過來”不符,排除A;富爾頓演說指前英國首相丘吉爾應邀在美國富爾頓發(fā)表了“鐵幕演說”,呼吁美、英合作,建立軍事聯(lián)盟,以共同對付蘇聯(lián)的威脅,排除B;杜魯門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美國謀求世界霸權的指導方針與擴張計劃,無法體現(xiàn)“召喚小魚過來”,排除C。10、D【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美國也認識到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并認為中國經濟總量最早可能在本世紀20年代超越美國,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地區(qū)貿易保護主義政策,A項錯誤;美國國家情報機構的報告大致符合事實,B項錯誤;C項表述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故選D。11、B【解析】
根據(jù)所學可知,①東周③三國時的魏④北魏的都城都在洛陽,故B正確。②西漢⑤北宋⑥清朝的都城分別在長安、開封、北京,故排除ACD。12、A【解析】
根據(jù)材料中的敘述應為1956年中共八大的內容,當時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故A項正確;“一五”計劃勝利完成是在1957年,故B項錯誤;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是在1964年,故C項錯誤;D項是在1958年提出的,故錯誤。故選A。13、C【解析】
根據(jù)“屈辱迫使人們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們猛醒,發(fā)憤圖強,從而揭開中國近代歷史上新的一頁”可知,學者強調這場戰(zhàn)爭促進了國人民族意識的覺醒,激發(fā)了國人的救亡意識,故選C;根據(jù)“屈辱迫使人們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們猛醒,發(fā)憤圖強,從而揭開中國近代歷史上新的一頁”可知,學者強調的是這場戰(zhàn)爭促進了國人民族意識的覺醒,激發(fā)了國人的救亡意識,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排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屈辱迫使人們重新思考,屈辱又催促人們猛醒,發(fā)憤圖強,從而揭開中國近代歷史上新的一頁”,聯(lián)系所學甲午戰(zhàn)爭的影響分析解答。14、B【解析】
從漢代建立前后經濟蕭條到文景時期的“富厚如之”和人口增多,可見當時經濟得到恢復與發(fā)展,B項正確;A項表述夸大了史實,排除;據(jù)材料不能得出C項結論,排除;王國嚴重威脅中央集權主要是在漢景帝和漢武帝時期,D項錯誤。故選B15、B【解析】
羅斯福新政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的破壞,故B正確;A是華盛頓,排除;C是林肯,排除;D是威爾遜,排除。16、A【解析】
晚明賦役折銀對農民、對農業(yè)、對農村的影響巨大,為古代經濟帶來新的影響,進而推動古代社會逐漸向近代社會轉型。故答案為A。表格內容不能體現(xiàn)當時白銀的儲備情況,排除B項;表格內容沒有反映雇傭關系,無法說明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排除C項;表格內容看不出中國資本的原始積累,排除D項。故選A。17、A【解析】
材料出自《論語》,意思是說君主使用臣子時要以禮相待;臣子侍奉君主時應該忠誠勤勉。體現(xiàn)出儒家的君臣觀,故A正確;法家主張依法治國,不符合題意,排除B;道家主張無為而治,不符合題意;排除C;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等思想,不符合題意,排除D。故選A。18、A【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文字“‘一戰(zhàn)’后美國幾乎把所有國家,甚至最富有國家,都變成了向自己進貢的國家?!笔侵该绹蔀槭澜缟系淖畲髠鶛鄧?,A項符合題意,B項出現(xiàn)在二戰(zhàn)之后,CD兩項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键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詳解】19、A【解析】
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迎接荷蘭執(zhí)政奧蘭治親王威廉就任英國國王的非暴力政變,因為沒有發(fā)生流血沖突,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故A符合題意;拿破侖對內鎮(zhèn)壓、對外戰(zhàn)爭,是依靠武力取得政權,故B不符合題意;彼得一世是通過宮廷政變而上位,故C不符合題意;華盛頓是按照法定程序而充任美國總統(tǒng),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0、A【解析】
儒家思想出現(xiàn)由“神”到“理”的轉變主要原因是東漢末年,儒學的權威性被嚴重削弱,魏晉時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廣泛傳播,沖擊著儒家思想作為核心價值觀念的地位,其統(tǒng)治地位進一步被削弱。從唐代開始,儒家思想家們提出了復興儒學的主張,到宋代形成了理學體系,完成了儒家思想由“神”到“理”的轉變,故選A;這一轉變與封建倫理道德、專制政治和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無關,故排除BCD。21、D【解析】
由材料信息“1900年6月”、“中國人民運動的爆發(fā),是幾年前宣布對中國的鐵拳政策引起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里的“中國人民運動”是指1899年爆發(fā)的義和團運動,故D正確;禁煙運動是在1839年,太平天國運動是在1851年,洋務運動是在19世紀六十年代,故ABC錯誤。22、D【解析】
根據(jù)題干“京張鐵路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是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可知,詹天佑將修建京張鐵路工程的成敗視為個人與國家的榮辱共存,故D項正確;題干未反映清政府對京張鐵路工程修建的態(tài)度,排除A項;題干并未強調京張鐵路工程修建的條件問題,排除B項;帝國主義通過搶奪路權意圖控制中國經濟命脈,故并不放棄對中國路權的爭奪,排除C項。故選D。23、A【解析】
依據(jù)表格中交通工具的變化信息可知,這一時期上海的交通工具種類增加,①項符合題意;依據(jù)表格信息可知,此時期馬車、轎子和馬等傳統(tǒng)交通工具逐漸被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公共汽車和有軌電車等新式交通工具取代,這體現(xiàn)了交通工具的日益近代化,②項符合題意;依據(jù)表格信息可知,此時期公共汽車、有軌電車等公共交通有一定發(fā)展,③項符合題意,因此A選項正確。雖然這一時期上海汽車較多,但都是外國進口的,不能說明上海汽車制造業(yè)有所發(fā)展,④項不符合題意,其他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24、A【解析】
依據(jù)“‘以中國文法英國字音拼合而成,為上海特別之英語’是19世紀60年代上海等地在買辦、商人中逐漸形成‘洋涇浜’英語”和表格中的英語、洋涇浜英語以及詞義可以看出,讀音雖不準,但能促進當時中西文化的交流,故選A;洋涇浜英語是伴隨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入侵而出現(xiàn),排除B;洋涇浜英語的出現(xiàn)豐富了漢語詞匯,有利于英語規(guī)范學習,排除C;依據(jù)“19世紀60年代上海等地在買辦、商人中逐漸形成‘洋涇浜’英語”可知,洋涇浜英語的出現(xiàn)是在買辦、商人的流行,排除D。25、C【解析】
材料里良渚文化的諸多信息說明其是比較成熟的文明形態(tài),時間比較早,豐富了早期中華文明的內容和特征,這也說明中華文明起源在世界范圍內都比較早,但并不能說明世界早期文明源頭一致,故選C,排除D;南稻北粟的作物格局是從中國早期整體生產格局而言,只材料本身并不能體現(xiàn),排除A;良渚文化時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權,排除B。故選C。26、C【解析】
根據(jù)材料“客戶指自己無田,租種地主土地者”“發(fā)展到以定額租為主,地主的干預減少”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明代地租發(fā)展為定額租,地主減少干預,從中國古代租佃關系在不同時期的變化看出租佃關系不斷發(fā)展,C項正確;材料內容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賦役制度改革,但沒有體現(xiàn)農民積極性提高,A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xiàn)了租佃關系,主戶和客戶關系,沒有體現(xiàn)長工、短工的人身依附關系,B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xiàn)了租佃關系的發(fā)展,不是自耕農經濟,D項錯誤。27、A【解析】
從題目“新興經濟體開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成為IMF增資的重要來源”可知,在國際機構中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故A項正確。南北經濟發(fā)展依舊不平衡,發(fā)達國家占優(yōu)勢,發(fā)展中國家處劣勢,故B項錯誤。題目中未涉及經濟區(qū)域集團化,故C項錯誤。題目未體現(xiàn)IMF面臨著嚴重的資金困難,故D項錯誤。所以選A。28、C【解析】
材料中高爾吉亞認為人的本性是必然的,倫理規(guī)則、行為準則、風俗習慣和法律等要適應人性的需要,從而凸顯了人性的重要,故選C項;材料只是說“與之相違背的倫理規(guī)范、行為準則、風俗習慣和法律就應當廢棄和變更”,并沒有否定法律的作用,故A項錯誤;材料本身屬于人文思想的范疇,無法起到“促進了人文思想的產生”的作用,故B項錯誤;題干思想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對民主政治有促進作用,故D項錯誤。故選C。29、C【解析】
由“1940年”、“《七七的號角》”和“學生文藝宣傳隊走向街頭進行宣傳”等信息可知,這幅畫主要體現(xiàn)了作者對抗戰(zhàn)的態(tài)度,即喚起民族意識,宣傳全民族抗戰(zhàn),C項正確;全民族抗戰(zhàn)、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和作者參與抗日等,都沒有在畫面中得到體現(xiàn),不是這幅油畫最主要的史料價值,ABD三項不符合題意。30、C【解析】
由材料可知,蘇俄為鞏固蘇維埃政權、退出一戰(zhàn)選擇了妥協(xié),簽下《布列斯特和約》。此后,因為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fā)了蘇聯(lián)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所以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權再次對現(xiàn)實妥協(xié),推行了新經濟政策,在農業(yè)上采取固定糧食稅的做法,從而再次鞏固了蘇維埃政權。綜上兩件事情可以看出,蘇維埃政權通過妥協(xié)讓步維護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選C。由材料“有歷史學家借‘布列斯特和約’的寓意,把新經濟政策稱為‘農民的布列斯特’”可知,蘇維埃政權注重維護工農聯(lián)盟,將運用和平的方式來處理農民的問題,排除AB;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從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情出發(fā),找到的一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而不是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條新道路,排除D。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度網(wǎng)絡安全外包服務特定合同2篇
- 2024年度房屋租賃合同解除及轉讓協(xié)議3篇
- 2024年度純凈水銷售與分銷合同
- 研究生培養(yǎng)導師隊伍建設與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
- 2024版健康體檢中心運營管理及售后增值服務合同3篇
- 人才培養(yǎng)與技能提升對制造業(yè)新質生產力的支撐
- 2024年度創(chuàng)業(yè)貸款擔保合同2篇
- 員工安全行為規(guī)范宣傳教育
- 2024版20XX國際貿易系統(tǒng)集成合同樣本
- 2024年農機銷售合同(含農機維修與技術培訓)3篇
- 境外投資環(huán)境分析報告
- 《壓力平衡式旋塞閥》課件
- 物聯(lián)網(wǎng)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發(fā)展年度報告
- 婦產科醫(yī)生醫(yī)患溝通技巧
- 內科學糖尿病教案
- 《高尿酸血癥》課件
- 微量泵的操作及報警處置課件查房
-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
-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5 1《平行與垂直》練習
- 市政設施養(yǎng)護面年度計劃表
-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技術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