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全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A/00/wKhkGWbjr4KAY7FVAABTpt_gX-o950.jpg)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全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A/00/wKhkGWbjr4KAY7FVAABTpt_gX-o9502.jpg)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全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A/00/wKhkGWbjr4KAY7FVAABTpt_gX-o9503.jpg)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全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A/00/wKhkGWbjr4KAY7FVAABTpt_gX-o9504.jpg)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全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2A/00/wKhkGWbjr4KAY7FVAABTpt_gX-o95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
教
學
設
計
2016.9.20
第三單元《測量》教案教學設計
第1課時《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
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
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
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shù)學的情感。教學重點: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
的概念。教學難點: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
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教學步驟: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
示課題。1、復習米和厘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2、估計數(shù)學書的
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3、組織交流測量結果,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4、揭示課
題“毫米的認識”。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①毫米可以用字
母mm來表示。設疑: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②在學生交流
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
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匯報、交流。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
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
邊用課件演示)然后,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③思考:現(xiàn)在你覺得毫
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1厘米=10毫米④請學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
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⑤
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并談談自己的感受。⑥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
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些資料)⑦學生填寫數(shù)學書的厚和寬并反饋。2、
畫線段。(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畫出3厘米
7毫米長的線段?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畫法: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厘米的線段,再接著畫
出7毫米。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畫線段。學生操作,教師巡
視引導,注意線段從“0”刻度開始畫和不從“0”刻度開始畫的畫法區(qū)別。三、實踐應用,鞏
固新知1、學生根據本課的新內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示讀出刻
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滿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shù),這樣
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shù),再指名匯報。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后集體訂
正,指名說說理由。2、完成“練習五”第2題。以毫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
立完成后集體訂正。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請你
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
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2課時《分米的認識》教學目標:1、讓學生懂得測
量不同長度的物體要用合適的長度單位,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并
學會用其量物體的長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2、使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
發(fā)展測量技能。3、讓學生在學習中能主動求知,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的交流,培
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并在學習中獲得自信。教學重點:建立
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教學難點:掌握用分米量的方
法,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教學準備:課件、直尺、米尺、紙條。教學步驟:一、
復習導入師:誰來說說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練習:請?zhí)钌?/p>
適當?shù)拈L度單位。(課件出示)一只螞蟻長約5(毫米)一只長頸鹿高約2(米)一
只小花貓高約40(厘米)一頭大灰狼長約8()質疑:一頭大灰狼長約8(),
學過的長度單位都不能用。8米太長,8厘米太短了。師:當長度一個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
大。用什么單位來計量最好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1、認識分米。談話: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為什么叫分米嗎?講述:是的,
用米表示太長,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們創(chuàng)造了長度單位“分米”。人們把10厘米看作1
分米。請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這一段長度就是1分米。1分米有多長?用手勢表示
一下。(黑板上貼出1分米長的紙條)提問:分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1分米等于10厘米。
(板書)2、尋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提問: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
分米?3、認識幾分米。談話:拿出1米長的線,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
手中的線段與直尺比一比,相差遠的再調整一下。交流:用線表示出2分米、5分米。說一說
你是怎么想的。4、米和分米的進率。以分米為單位測測長為1米的木條,數(shù)一數(shù)1米中有幾
個1分米,猜想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質疑:米與分米之間是什么關系?1米等于10分米。(板
書)小結: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四種長度單位,你知道它們之間各有什么關系嗎?1米
=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1分米=100毫米5、實踐活動。(1)
現(xiàn)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測量我們課桌的長、寬、高,比一比誰測量得準確。(2)指名
匯報交流。三、鞏固練習1、完成“練習五”第5題。讓學生先估計再測量,最后集體反饋訂
正。2、完成“練習五”第6題。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說說是怎么畫的,畫線段時要注意什
么。3、完成“練習五”第7題。填上合適的單位或數(shù)。組織交流。四、課堂總結在這節(jié)課中
你有什么收獲?五、布置作業(yè)請同學們回家也做個小小測量員,任選幾樣自己喜歡的物品,先
估一估它的長度,再實際測量一下。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3課時《長度單位的換算》教學目標:1、了解長度單位之間
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理解已學過的長度單位中相鄰單位之間的換算方法。2、
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簡單推理的能力,形成
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學重點: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教學難點:能說出換
算時的思考過程。教學準備:課件、口算卡片。教學步驟:一、復習舊知1、復習長
度單位。(1)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2)提問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關系是什么。把這些長度單位按照從小到達的順序進行排列。2、學生口答下列問題。1厘米=
()毫米10毫米=()厘米1分米=()厘米10厘米=()
分米1米=()分米10分米=()米3、思考后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1)2個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2)5個10厘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4、談話:剛才我
們復習了前面學習的知識,接著就來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單位之間的
換算)二、探究新知教學例31、厘米和毫米之間的換算。出示教材5角硬幣的圖片。提問:
從圖中我們知道一個5角硬幣的直徑長度是多少?(板書:2厘米)如果換成用毫米作單位又
是多少呢?(板書:2厘米=()毫米)我們可以怎樣想?根據提示討論。(1)1厘米是
()毫米?(2)2厘米是()個10毫米?(3)就是()毫米?讓學生討論,并指
名回答。(讓同學連起來說一說。)(4)學生回答2厘米就是2個10毫米,即20毫米厚,
組織學生動手量一量,驗證2厘米與20毫米的長度關系。小結:當我們要把以厘米為單位的
長度換算成以毫米微單位的長度時,我們根據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幾厘米就是幾個十毫米,
也就是幾十毫米就可以了。2、厘米與分米之間的換算。出示教材課桌圖片。談話:從圖中我
們知道了課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為單位,這樣的長度如果以分米為單位,是幾分米?
你們能按照剛才換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驟來說一說80厘米=()分米嗎?學生獨立思考后,
討論交流,教師提問:(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個10厘米?(2)()
個10厘米就是()分米?(3)80厘米等于()分米?(4)在學生回答了80厘米里
面有8個10厘米,即8分米后,組織學生動手量一量,驗證80厘米與8分米之間的長度關系。
小結:當我們要把以厘米為單位的長度換算成以分米為單位的長度時,我們根據10厘米等于
1分米,想幾十厘米里面有幾個10厘米,也就是幾分米。思考:把分米換算成米,該怎么想
呢?3、組織練習。50毫米=()厘米20分米=()米40毫米=()
厘米300厘米=()米20厘米3毫米=()毫米80厘米+8分米=
()分米(同桌交流,選一題說說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評價,全班交流)。4、歸納總
結。提問:比較剛剛學習的厘米換算成毫米與厘米換算成分米的情況,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它們之間的進率都是10。(2)厘米換算成毫米,是將高級單位換
算成低級單位計量,換算時乘以單位間的進率。(3)厘米換算成分米,是將低級單位換算成
高級單位計量,換算時除以單位間的進率。三、鞏固練習1、完成“練習五”第4題。先說一
說這些題目與教材中的例3有什么不同?應該怎么想?請同學分2人小組討論,把結果填在書
本上。然后指名學生回答。2、完成“練習五”第8題。請同學之間互相說一說以不同長度單
位計量的長度應該怎么比較大小,教師提示應該先統(tǒng)一長度單位。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其他同學認真聽。3、完成“練習五”第10題。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1)繩子對折再對
折,將繩子平均分成了幾份?(4份)(2)求每段繩子多長,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4
分米+4=1分米)(3)如果這根繩子長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嗎?四、課堂小結1、剛才我們
學習的是長度單位的簡單換算,在進行長度單位換算時,要先想換算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再根據進率來推算結果。2、你還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4課時?千米的認識、換算和估測〉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己
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
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2、掌握千米和
米的換算方法。3、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
估測能力。4、滲透教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重點:千
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教學難點:千米與米之間的換算以及距離的估測。教
學準備:課前領學生到操場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計下所需的時間及步數(shù)。教學步驟:一、
導入,初步感知: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
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2、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1)測量鉛筆的長度。
(2)測量硬幣的厚度。(3)測量課桌的高度。(4)測量教室的長。(5)測量佛山到廣州的
路程。師:如果要測量佛山到廣州的路程,我們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呢?3、揭示課
題:用米測量太麻煩了。佛山到廣州的距離比較遠,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
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一一千米。(邊說邊板書)二、學習新知(一)導入在日常生
活中我們見過“千米”,(教學例4)如:(1)出示四張畫片,學生觀察討論,說標記的意
思。圖1:火車已經行駛了180千米。圖2:公路上汽車限速每小時60千米。圖3;離南
京還有98千米。圖4:地圖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別表示實際長度16千米、32千米、
48千米。(2)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過“千米”?(讓生答)(3)小結:計量路程
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書:(公里km))(二)新課展開:1、聯(lián)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觀念:1千米有多
長呢?昨天老師帶領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個100米?(10個)
對,就是像我們昨天那樣走10次,5個來回。10個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
我們可以寫成1千米=1000米全班齊讀一次。(指導學生朗讀:用不同的停頓來區(qū)分)
追問:2千米=()米(讓學生說想法,如:2千米里有2個1千米,就是2000米)4千
米=()米3000米=()千米9千米=()米6000米=()
千米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1千米到底有多長?(1)出示學校操場:這是我們小學
的操場,一圈是400米,沿著它跑幾圈是1千米?(2)星期天,老師進行了一次實地測量,
從我們熟悉的學校出發(fā)一直往東走,到工商銀行大約是1千米。從學校出發(fā)一直往西走到天橋
底大約是1千米?,F(xiàn)在你腦子里有1千米長度的概念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3)
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三、實際運用1千米在你們頭腦中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
老師帶大家到智慧宮去闖一闖,愿意嗎?1、第一關(練習六第4題)(1)讓學生獨立嘗試,
通過畫一畫,算一算,加深對千米的認識。(把算式寫在本子上)(2)交流反饋,鼓勵學生
在圖中找出不同的路線表示出1千米。2、第二關(練習六第8題)一圈400米,5圈幾
千米?如何列式計算,先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然后指名回答。3、第三關(練習六第14
題)(1)學生先讀題,然后理清思路,他們選擇什么方式去比較合適,關鍵是看出發(fā)地點與
目的地點的距離,根據距離的長短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2)再了解一下,這些交通工具的
速度分別是多少,根據距離,估測一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長能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4、第四
關:改一改:(課件出示)小明的日記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今天早晨7點鐘,我從2厘米的床上起來。用了3小時很快刷了牙、洗了臉,然后喝了
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長約20分米的油條。然后和爸爸媽媽走了200千米來到公共汽車站,一
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鐘。路上碰到體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問:“小明,上哪兒去?”
我說:“去七一廣場放風箏?!倍《≌f:“七一廣場離這里很近,才1米呀!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里的一個新成員:千米。你們有什么收獲嗎?(了解了1千米的實
際長度,學會千米和米之間的簡單換算,并了解了它的實際用途。)五、課后延伸:1、實地
走一走1千米的路。2、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5課時《噸的認識和換算》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
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換算。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
識。
3、情感目標:使學生真正感知數(shù)學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
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后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
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一一千克,你們?yōu)槭裁床挥谩翱恕弊鲉挝唬?/p>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
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
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
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教師用課件出示課本第31頁主題圖。
(1)提問: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集裝箱的貨物重2噸,貨物列車載重
60噸)
(2)思考:我們知道“噸”是用來計量較重物體的質量單位,那么1噸有多重呢?
“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
(3)談話:在了解1噸有多重之前,我們先來解決一個問題,一袋大米重100千
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100X10=1000(千克)
1000千克是一個很重的質量,數(shù)學上規(guī)定用1噸來表示1000千克,即1噸=1000
千克。
(4)提問:1噸里面有幾個1千克?噸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體驗1噸有多重。
(1)學生嘗試抬起教師事先準備好的一袋重10千克的豆子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10千克豆子有多重,力氣小
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一起提。
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豆子重10千克,這樣的豆子多少袋重1噸?(100袋)
演示:每次呈現(xiàn)10袋豆子(因為10袋豆子為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遍數(shù):100
千克、200千克、300千克……1000千克。當100袋數(shù)完了,學生會感嘆:哇!1
噸這么重呀!
(2)談話: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三年級學生的體重差不多25千克左
右,如果一名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算一算,10名這樣重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40名這樣重的同學呢?
(3)舉例: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各種例子,如“兩頭牛大約重1噸”,“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
來大約重1噸”,“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
3、感受1噸水的重量。
(1)學生匯報自己家上個月或幾個月用水數(shù)量。(由學生課前去了解)
(2)師:1噸水到底有多少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噸水裝在一個正方
體的水箱里,這個正方體該有多大?
(3)出示一個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在這個正方體里裝滿水,水的質量就是1噸。
(4)談話:想一想,如果要把這個正方體水箱注滿,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課件
出示流水速度)
4、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例8。
4噸=()千克3000千克=()噸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交流、說方法。
5、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3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一頭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噸?一輛卡車質量5噸,是多少千克?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完成“練習七”中的第1、2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噸的感
受。先獨立連線,再交流。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完成“練習七”第3題。
這題不僅要會根據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進行換算,還要掌握不同單位之間的加減計
算,明確在計算前要統(tǒng)一單位。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作業(yè)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
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節(jié)水方法?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6課時《解決問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
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
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教學重點: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種可能
的方案。教學難點:分析數(shù)量關系。教學步驟:一、導入新課1、完成下列填空2X()
+3X()=18(1)括號里可以填哪些數(shù)?其中一個括號的數(shù)確定了,是否另一個括號里的
數(shù)就能確定?(2)如果前面括號里填3,后面括號里填幾?(3)如果后面括號里填2,前面
的括號里填幾?2、導入。談話:在日常生活和數(shù)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常常需要運
用各種策略。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運用策略來解決一些問題吧!二、探究新知。1、理解題
意。(1)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2)要求的問題是什么?談話:求怎樣派車恰好
把8噸煤運完就是求載質量2噸的車、載質量3噸的車各安排運幾次,使得這兩輛車運載煤的
總質量等于8噸。實際上可以用式子2X()+3X()=18表示。要求出滿足這個條
件的所有情況該怎么辦呢?2、探索方法。(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匯報交流。師:如果用“載質量2噸”的車子裝煤,最多運幾次?生:在不用“載質量
3噸”的車子裝煤時,次數(shù)最多,最多8+2=4(次),剛好裝完。師:通過這個計算,我們知
道“載質量2噸”的車子只可能運0-4次,運4次時符合條件,如果安排這樣的車運3次,那
么,“載質量3噸的車”應該運幾次才能把煤運完呢?生:“載質量2噸”的車運2次,能運
煤2X2=4(噸),剩余4噸需要“載質量3噸”的車運2次才能運完,但是同樣的它們的總
運量不能恰好等于8噸。師:如果1次呢?0次呢?學生獨立完成。(3)列表法解決問題。
師介紹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方案列舉出來,這樣更好的簡便、直觀。列表如下:派車方案
載質量2噸載質量3噸運煤噸數(shù)14次0次8噸J
23次1次9噸32次2次10噸41
次2次8噸J50次3次9噸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
案4符合條件。3、回顧與反思。(1)我們在列舉的時候應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順序)(2)
如果可能的方案無限多,適合用列舉的方案嗎?(不適合,在能列舉出所有方案的情況下選擇
用列表法列舉)(3)檢驗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運完8噸煤。學生自我探究。
三、鞏固練習1、完成第33頁“做一做”。(1)由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師明確要求怎
么付錢,就是求30元里面有幾個5元和幾個2元,同時需考慮到5元和2元的張數(shù)各自只有
6張,即最多只能取6張5元或2元。試問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怎么做,加上這個條件后怎么
做?這樣有什么區(qū)別?(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用列表法把各種可能的方案列出來然后選擇
合適的方案。(3)匯報交流結果,集體訂正。2、完成“練習七”第7題。(1)求“每條船
都坐滿,怎樣租船?”就是求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2)求“哪個租船方案最省錢”怎么
做?(學生把每一種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別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計算價格,然后比較大小。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哪些收獲?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比
較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來列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選擇符合條件的解決問
題的方案。對于這堂課的學習,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
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教學重點: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加法題。
教學難點: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要記得加
上進上來的lo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導出新知。
1、口算:9+6=5+5=6+8=
8+6+1=8+2+1=6+5+1=
師: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
二、探索新知
1、介紹中國部分動物種數(shù)統(tǒng)計表(書15頁內容)
2、教學例1。
中國特有動物的種數(shù)
鳥類98
爬行類25
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
(1)a.列出算式。
b.這道題的豎式怎么寫?學生獨立書寫豎式。
c.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d.講評:
個位相加滿十時向十位進一,小1寫在十位的右下角。十位相加時不要忘記加上小1。
e.同桌相互檢查。(口述算法)
(2)試一試
551856
+79+96+44
(提問學生說算法)
三、鞏固練習
1、直接在書上計算第16頁的做一做,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引導完成練習四第1、2、3題。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或你認為自己表現(xiàn)得如何,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2、在掌握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
3、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
教學重點: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加法題。
教學難點: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時,要記得加
上進上來的lo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列豎式計算:
59+77=85+68=59+89=
問:誰還記得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法列豎式時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嗎?
2、估算:599+800心900+101^989+112弋
問:不用筆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嗎?你是怎么想的?
二、學習新課
1、談話:
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連續(xù)進位的加法,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部分內容。我們再來看“中
國部分動物種數(shù)統(tǒng)計表”。
出示圖表:
爬行類376
兩棲類284
師:誰能用這兩個數(shù)據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一爬行類和兩棲類一共有多少種?
列出算式:376+284
2、估算
師:在上學期我們學過估算,現(xiàn)在請同學們先估計一下,376+284的和大約是多少?
全班交流。
歸納;在進行三位數(shù)加法估算時,一般可以把加數(shù)看做與它接近的整百數(shù)或幾百幾十,再
口算出和。這種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3、筆算
師:請同學們列豎式做精確計算,看看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一共有多少
種?
學生獨立計算。
挑生說說計算過程,同時教師板書。
歸納:在加法計算中,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
4、反饋練習。
156+98=256+548=698+759=
(同桌互相檢查,并說出算法。)
三、鞏固發(fā)展
1、課本1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
2、下面各題有錯誤嗎?說說錯在哪里?并改正過來。
3、爸爸準備購買下面兩種北京奧運紀念品各一套,帶1500元夠嗎?
福娃紀念徽章:每套928元
福娃玩具:每套556元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連續(xù)退位減法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筆算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連續(xù)退位
的減法題。
2、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連續(xù)退位的減法題。
教學難點: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減不夠時,要從前一位退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減時,要記得
減去退去的1o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80-7=35-8=63-4=26-7=
2、筆算:54-27=79-35=
提問:筆算減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教學例1
師:放假了,同學們都喜歡去旅游,在我國云南有三個美麗的地方,分別是麗江、大理和昆
明。請同學們看,這就是我們的行車路線。
1、學生觀察書22頁圖:搜集需要的數(shù)學信息。
從昆明到麗江有517千米,從昆明出發(fā)到大理,我們已經走了348千米。大理到麗江還有多
遠?
2、列出算式:517-348=
3、估算
請你估算一下大理到麗江有多遠?
4、筆算
師:你能精確計算出大理到麗江的路程嗎?
a.學生列豎式計算
b.挑生說算法,教師板書
問:連續(xù)退位減法中你覺得最容易犯的錯誤是什么?
5、試一試
594—129=416—358=
(二)、教學例2
師:現(xiàn)在我們把517改成507,你們試著算一算?
1、學生獨立計算。
2、指名學生到黑板前來,邊講邊板書。把講解權交給學生。
3、挑生說一說算法
問:這種中間有0的退位減法,最容易犯得錯誤是什么?
4、試一試
405—167=803—246=
三、鞏固練習
1、列豎式計算
472—198=802—267=573—98=
2、下面的算法對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3、計算我最棒?。ㄐ〗M比賽)
501—234=1234—798=937—856=
818—679=702—674=660—387=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連續(xù)退位減法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筆算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連續(xù)退位
的減法題。
2、會解答相關應用題。
3、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連續(xù)退位的減法題。
教學難點: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減不夠時,要從前一位退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shù)相減時,要記得
減去退去的1o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列豎式計算
459—68=702—564=963—804=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二、新課
例3:
一部手機500元,一個mp3的價格是185元,手機比mp3貴多少元?
1、學生讀題
2、列出算式500—185=
3、學生試著獨立計算
4、挑生說算法,集體訂正
(強調十位不夠減向百位借1的以后,必須先把0上面借的1減去,再減下面的數(shù))
5、練一練
600—234=800—367=
三、鞏固練習
1、列豎式計算(小組比一比)
525—276=800-378=400—75=
500—453=940—762=301—84=
345—114=709—573=600-395=
2、
被減數(shù)459745702963800
減數(shù)68679564804695
差
3、副食店運來410千克雞蛋,上午賣出152千克,下午賣出174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4、科技園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離去。下午又來了403位游客,這時園內有多少
游客?
5、小明家、小紅家和學校在同一條路上。(他們兩家和學校的位置可能有幾種情況?)
小紅:我家到學校有312米。
小明:我家到學校只有155米。
小明家道小紅家有多遠?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萬以內加減法的驗算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學會加法的驗算,并通過對加法驗算方法的交流,體會驗算方法
的多樣化。
2.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滲透加法交換律以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掌握用多種方法
驗算加法。
3.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觀察發(fā)現(xiàn)
1、出示一個加法算式,說說各部分的名稱:加數(shù)+加數(shù)=和
5+3=8
2、計算并觀察這組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3=3+5=
學生口算后,得出結論: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板書)
將下面的加法,改寫成減法,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5+3=88-5=38-3=5
改寫后,發(fā)現(xiàn):和一其中一個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板書)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與爸爸、媽媽一起去超市買過東西嗎?設計意圖: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
境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師:(出示課本27頁情境圖)小明和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提出加法或減法計算的問題,如:①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
少元?②媽媽給售貨員200元,應找回多少元?③運動服比運動鞋貴多少元?……學生提出這
些數(shù)學問題老師都給予肯定,然后引導學生計算第一個問題。
3.選擇問題,獨立解決。
讓學生獨立計算、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元?
板書:135+48=183(元)
135
+48
183
4.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師:我們剛才的計算到底對不對呢?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
學習加法的驗算方法。(板書:加法的驗算)
三、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檢驗剛才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呢?
設計意圖:在合作交流之前,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使學生能在獨立思考中
解決問題,同時也為合作交流作好思想準備,這樣的合作學習才不會流于形式。
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師:和小組里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
學情預設:學生的討論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用總共要付的錢數(shù)減去運動服的錢數(shù)就是
運動鞋的錢數(shù),如果不是運動鞋的錢數(shù),說明前面的加法計算錯了;②用總共要付的錢數(shù)減去
運動鞋的錢數(shù)就是運動服的錢數(shù),如果不是運動服的錢數(shù),說明前面的加法計算錯了;③運動
服的錢數(shù)加運動鞋的錢數(shù)一定等于運動鞋的錢數(shù)加上運動服的錢數(shù),如果這兩種計算答案不
同,說明至少有個計算是錯的。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可以優(yōu)勢互補,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小組
中交流驗算方法,能夠體現(xiàn)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3.全班交流,反饋方法。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把你們驗算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驗算方法和結果,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驗算,并說明
理由。
4.師:同學們真聰明,驗算方法這么多!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27頁,看看這些小朋友想
出了哪些驗算方法?哪些是我們想到的?哪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你最喜歡哪種驗算方法?
(交換加數(shù)的方法學生不容易想到,如果學生沒有想到,教師可以直接給出。如果有的學
生提出重新算一遍,這在實際生活中也是一種檢驗方法,教師要給予肯定。)
5.引導小結,歸納方法。
師:大家討論一下,加法的驗算有幾種方法?
將三種驗算方法歸納為兩種情況:①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減
去其中一個加數(shù),看差是否等于另一個加數(shù)。
(學生可能無法很完整地表達驗算的兩種情況,因此應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教師進行歸
納小結。)
四、鞏固練習,提高技能。
1.做一做
計算下面各題,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
746+219=84+307=
(這是幾道基礎題,目的在于讓學生能鞏固、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自由選
擇驗算方法。)
2.數(shù)學門診部
數(shù)學門診部來來了許多“患者”,請同學們來當小大夫為“患者”治病。
175329259
+62+464+148
137843307
(讓學生用驗算的方法判斷計算是否正確,進一步鞏固加法的驗算方法。)
3、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463+584=245+557=
786+156=96+426=
五、課堂總結,情知共融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呢?
六、實踐作業(yè)
回家調查爸爸、媽媽購買東西時是怎樣付錢,你能幫他們驗算嗎?
萬以內減法的驗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初步學會減法的驗算,并通過減法驗算方法的交流,讓學會
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用所學到的驗算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用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孩子們,你們經常買東西嗎?誰愿意說一說,你們買東西的過程?
生:我拿5元錢,買一支圓珠筆花了2元,找回3元。
生:...
師:昨天小明媽媽拿200元買了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花了183元,應找回多少元?
生嘗試列算式。
板書:200-183=17(元)
200
-183
17
師:找的錢對不對呢?怎樣檢驗減法計算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減法的驗算方法。
板書:減法的驗算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探究怎樣檢驗減法計算的結果。
(2)全班交流
師:哪組同學愿意把你們驗算的方法告訴大家?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驗算方法和結果,鼓勵學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減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師: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3)引導小結,歸納方法。
師:大家討論一下,減法的驗算有幾種方法?
將驗算方法歸納為兩種情況:(1)差+減數(shù)=被減數(shù)
(2)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
(4)試一試:
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258-189=601-463=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教科書第28頁。
359-136=408-57=
2、比一比,看誰聰明。
525-276=800-378=503-364=
444-365=821-652=601-415=
四、全課小結:
學生自己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五、實踐活動:
回家把昨天你調查到的情況,用驗算的方法告訴爸爸、媽媽。
第五單元倍的認識
《倍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3)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倍”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相差關系
師:春天到了,百花盛開,花壇里的花兒也開放了,真漂亮啊。(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一邊看一邊數(shù)。(操作)
藍花2朵,黃花6朵,紅花8朵。
師:紅花暫時不看,放在一邊。(操作)
觀察藍花和黃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來比比看?)
指名回答。
師:倒過來也可以說成……
2.導入
師:在兩個數(shù)量之間,除了我們一年級就學過的多和少之外啊,還有著另外一種關系,那
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內容一一倍數(shù)關系。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倍二
3.揭題(貼出)倍的認識。
二、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
1.圈一圈、說一說、揭含義
師:如果把2朵藍花圈起來看成1份,黃花有這樣的幾份呢?
我們一起來圈一圈,圈之前想一想,藍花2朵一圈,黃花幾朵一圈呢?
學生操作,指名交流。
師:黃花幾朵一圈的,為什么?
老師和大家想的一樣,藍花2朵一圈,黃花也是2朵一圈,這是1個2,2個2,3個
2。黃花有幾個2朵?(指名說)也就是有這樣的幾份呢?(指名說)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師:像這樣,藍花有2朵,看成1份,黃花有3個2朵,也就是有這樣的3份,那我們就
說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黑板上貼出并進行板書。
誰來說說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還有誰也想說說?
指名說。
師:為什么可以說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呢?
和你的同桌說一說,指名交流。
2.強化倍的含義(出示圖片)
師:紅紅和明明來了,他們都說自己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你覺得他們說的對嗎?
請你想一想、圈一圈。
學生操作。
師:先看紅紅的,黃花幾朵一圈?為什么?
圈完之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發(fā)現(xiàn)黃花有3個3朵,也就是有這樣的3份,所以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
師:那你們認為紅紅說的對嗎?
師:接著看明明的。怎么圈的?
圈完之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發(fā)現(xiàn)黃花有3個4朵,也就是有這樣的3份,所以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
那明明說的對嗎?
師:看來紅紅和明明都說對了。
3.強化(出示3組對比圖片)
師:可是老師有問題了。每次藍花和黃花的朵數(shù)都不一樣,可為什么黃花的朵數(shù)總是藍花
的3倍啊?(什么是一樣的?)
小結:每次都是把藍花看成1份,黃花有這樣的3份,所以每次黃花的朵數(shù)都是藍花的3
倍。
三、紅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4倍
1.變化顯本質(出示藍花和紅花圖)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研究藍花和紅花之間的關系。
紅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
學生交流。
師: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紅花有4個2朵,也就是有這樣的4份,所以紅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
的4倍。)圈一圈進行驗證。
師:過了幾天,有一些花長大了一些,現(xiàn)在還可以說紅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4倍嗎?為什么?
(操作)
想: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擦掉紅圈,現(xiàn)在紅花的朵數(shù)還是藍花的4倍嗎?
豎過來放,還是4倍嗎?
放上面,還是4倍嗎?
堆成一堆,還是4倍嗎?
變了嗎?但是什么變了?
這些花,雖然有的大,有的小,雖然位置不一樣了,但是紅花還是4個2朵,所以紅
花的朵數(shù)還是藍花的4倍。
2.加深理解(出示圖片)
師:現(xiàn)在紅花的朵數(shù)還是紫花的4倍嗎?為什么?
他說的意思你聽懂了嗎?請你說一說。
老師也聽懂了,這幾位同學的意思是說上面的紫花是3朵圈,下面的紅花也要3朵一
圈,不能亂圈的。是這樣意思吧?
怎么變,就變成4倍了。
如果學生說加紅花,師:加幾朵?如果紅花不增加,還可以怎么變?
如果學生說去紫花,師:去幾朵?如果紫花不去掉,還可以怎么變?
3.小結
看來倍數(shù)還是有很多的學問和知識的,一起來看看小朋友們掌握的怎么樣了?
四、練習
1.彩帶
(1)出示圖片
師:紅帶子的長度是綠帶子的()倍。說一說思考過程。
(2)出示圖片
師:紅帶子的長度是綠帶子的()倍。
為什么?
(3)小結
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標準版?zhèn)€人購房合同書
- 2025合伙買車合同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微專題四 伴性遺傳的解題方法說課稿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冊
- 預制樓板施工方案
- 肇慶鋼板樁支護施工方案
- 別墅電梯出售合同范例
- 2023九年級數(shù)學下冊 第二十九章 投影與視圖29.1 投影第2課時 正投影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001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上冊 Unit 3 Let's Go Lesson 15 In the City說課稿 冀教版(三起)
- 自然補償管道施工方案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上冊 Unit 1 My classroom The fifth period(第五課時)說課稿 人教PEP
- 陜西省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試卷【附答案】
-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課件
- 燃氣經營安全重大隱患判定標準課件
- 課件:森林的基本概念
- JB-T 8532-2023 脈沖噴吹類袋式除塵器
- 安全員繼續(xù)教育考試題庫1000道附參考答案(完整版)
- 專題16.7 二次根式章末八大題型總結(拔尖篇)-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人教版)(解析版)
- 如何提高調查研究能力
- 電網兩票培訓課件
- 改革開放教育援藏的創(chuàng)新及其成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