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論試卷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6/32/wKhkGWbnLdCAThsQAAGpi5CK21s825.jpg)
![有效教學論試卷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6/32/wKhkGWbnLdCAThsQAAGpi5CK21s8252.jpg)
![有效教學論試卷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6/32/wKhkGWbnLdCAThsQAAGpi5CK21s8253.jpg)
![有效教學論試卷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6/32/wKhkGWbnLdCAThsQAAGpi5CK21s8254.jpg)
![有效教學論試卷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6/32/wKhkGWbnLdCAThsQAAGpi5CK21s825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有效教學論試卷
有效教學論一一新課程的視野
高慎英
劉良華著
前S
第一部分
什么是“有效教學”
第一章有效教學的追求
A-A*-1-1-人-人———>.11-?A*A**—M*A-ArAA*A*A*-M*A~A~-4-4-A'A*i*y*-A~A--44-.---J-f-A~A--|-1-
第一TJ弟一B第二干弟一早弟一下弟一-R弟二節(jié)弟二早第一下弟一T弟二千
弟四早第一-n弟一節(jié)弟二節(jié)弟五早弟一下第一下弟二下弟八早弟一*p弟一節(jié)
第三節(jié)
第七章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第八章第一節(jié)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尋求“教學規(guī)?!钡?/p>
有效教學建構(gòu)“教學模式”的有效教學走向“教學設(shè)計”的有效教學有效教學
的過程有效“備課”有效“指導”有效“激勵”有效教學的組織班級教學的
流行小組教學的努力個別化教學的追求第二部分
有效教學的歷史經(jīng)驗
從“接受學習”到“發(fā)現(xiàn)學習”“接受學習”與“掌握學習”“范例教
學”與“發(fā)展性教學”“情境教學”與“發(fā)現(xiàn)學習”
從“八字教學法”到“自學輔導教學”“八字教學法”與“異步教學”
“嘗試教學法”與“嘗試指導?效果回授”“自學輔導教學”與“有指導的
自主學習”有效教學的新方向隱性學習體驗學習研究性學習第三部分
有效教學的資
課程物質(zhì)資的開發(fā)“教材”的再度開發(fā)
體驗“網(wǎng)絡(luò)資”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走進“社區(qū)資”課程人力資的開發(fā)學
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教師是重要的課程資
在“師生互動”中生成課程資
第九章反思教學:教師參與課程資開發(fā)第一節(jié)
反思教學的由來第二節(jié)
反思教學的特點第三節(jié)
反思教學的途徑
、/一*-
刖S
前些年德國一位學者提出:“圍繞普通教學論的探討已經(jīng)變得風平浪靜。60
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的激烈爭論也平息了;數(shù)十年來,普通教學論的理論與模
式已基本定型了?!边@位學者詢問:在普通教學論中會出現(xiàn)一種新思想嗎?
①
傳統(tǒng)教學論是否會出現(xiàn)一種新思想?或者,是否需要出現(xiàn)一種新的視角?一
種新的話語方式?
本書即使無法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至少愿意考慮這個問題。
本書的基本追求之一:轉(zhuǎn)換一種“教學論”的寫作方式,比如不以“下定
義”為寫作的起點,代之以“教學事件”、“教學歷史”的敘述和解說?!敖?/p>
學”、“教學論”、“課程”、“課程論”、“有效教學”、“有效教師”、“教
學過程”、“教學設(shè)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
組織”、“課程資”、“反思教學”,等等,這些概念在本書中幾乎找不到完整的
“定義”。不“下定義”并不意味著沒有“概念”的解釋。我們更愿意將“概念”
放置在“事件”(或“歷史”)中。這樣做是否在執(zhí)行“歷史與邏輯的結(jié)合”這個
建議,我們期望如此。效果如何,尚難把握。
本書的基本追求之二:轉(zhuǎn)換一種“知識觀”(或認識論)假設(shè),比如雖然不
簡單地否定傳統(tǒng)的“旁觀者”知識觀,但更傾向于“參與者知識觀”或“建構(gòu)知識
觀”,尊重“個人知識”。在這種知識觀的關(guān)照下,本書盡管不否認接受學習的價
值,但也不掩飾對“發(fā)現(xiàn)學習”、“自學輔導教學”、“有指導的自主學習”、
“研究性學習”尤其是“體驗學習”、“隱性學習”等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偏愛
和向往。
本書的基本追求之三:轉(zhuǎn)換一種“人才觀”(學生觀)假設(shè),比如雖不迷信
所謂的“多元智能”,但本書愿意義無返顧地尊重“多元智能”所提出的“另類人
才”。本書期望那些語言、數(shù)學邏輯之外的“另類人才”的生活從此過得不再卑微
和委屈。本書期望學校教育能夠?qū)⑷瞬诺臉藴兽D(zhuǎn)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生
產(chǎn)有效產(chǎn)品的能力”?!岸嘣悄堋钡睦碚撈鋵嵅]有多少創(chuàng)見,它不過“說破”
了一個千百年來的經(jīng)驗事實??墒钱斶@個事實一直被蒙蔽而在加德納這里被“說
破”之后,確實可以而且應該引起學校教育的眩暈和恐慌。學校教育如此自以為是
地長期以“語言和數(shù)學邏輯智能”為選拔人才的鐵定標準,倒真的需要有一些眩暈
和恐慌的沖擊。
本書的基本追求之四:直接關(guān)注教師如何有效地備課、講授、提問、激勵等
①[德]特爾哈特著,張桂春譯:《建構(gòu)與教學》
(一),《外國教育資料》,20一年第3期。
2日常教學行為。本書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提問、如何有效地激
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主動學習,尤其努力敘說。
本書的基本追求之五:努力比較完整地介紹和分析力近現(xiàn)代教學改革中
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新理念”,使讀者能夠因此而大體了解“國際教育新理
念”以及“世界教育改革”的面貌。這也使本書更多地顯示為“教學改革論”而非
一般意義上的“體系”嚴謹?shù)摹敖虒W論”。
本書的基本追求之六:倡導“教師成為課程資開發(fā)者”,將“有效教師”的
基本使命定位在“為學生提供足夠而有價值的課程資”。課程物質(zhì)資自然重要,課
程人力資(或課程精神資)亦不可怠慢。教師能否成為課程資的開發(fā)者,取決于教
師是否有志于由“經(jīng)驗教學”向“反思教學”的轉(zhuǎn)變。
何以談?wù)?有效教學”(effectiveteaching)?
不為別的,只為“有效教學”是20世紀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教學理論(甚至可
以稱為一種教學思想)。
①
什么是“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作為一個教學論的概念被提出來雖然是晚近的事情,
②但我們寧愿在更寬泛意義上使用“有效教學”。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
發(fā)展,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結(jié)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
怎樣成為成功的教師?怎樣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什么是一堂好課?怎樣
提高教學的效率?如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如何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如何減輕
教師的負擔?等等,這些問題一直成為學校教育以及相關(guān)研究的焦點。對這些問題
的實踐和研究已經(jīng)積累了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并逐漸形成關(guān)于“有效教學”的體系,可稱
之為“有效教學論”。
“有效教學論”關(guān)心的主題就是如何使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提高教學的效率。
20世紀60年代以前,“有效教學”這一概念并沒有引起明確的關(guān)注,但并不意味
人們不看重學校教學的效率。自從教育產(chǎn)生以來,如何有效地教?怎樣做一個成功
的老師?教師如何教得輕松而學生可以學有所成?歷來是教學實踐的基本追求。在
以大機器生產(chǎn)為標志的工業(yè)社會,“效率”意識尤其得到強化,與之相應的教學活
動也隨之更加重視“效率”?,F(xiàn)代教學論可以說就是以追求效率為核心的“有效教
學論”。
“有效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時代卻有不同的關(guān)
注主題。
從夸美紐斯開始,“有效教學”的理想落實在“規(guī)模效應”及其相應的“教
學模式”上?!洞蠼虒W論》的理想寄托在“班級教學”中,它是“有效教學”的初
始狀態(tài)(可視為“有效教學”的第一個階段)。在這種初始狀態(tài)的“有效教學”
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擴大教學的“規(guī)?!?,減少教師教學的重復性勞動,“一個
教師可以同時教很多學生”。
“大規(guī)?!钡陌嗉壗虒W從一開始就顯示出它對具有某種普遍適用的“教學模
式”的依賴,否則“大規(guī)?!钡摹鞍嗉壗虒W”就很難長久地維持。這正是自從“班
級教學”產(chǎn)生以來,人們不懈地尋找“大”的、“普遍”的教學模式的緣由。
①
②參見肖剛:《有效性教學理論之研究》,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碩士學位論
文,20_1年打印稿。
參見崔允淵:《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載鐘啟泉等主編:《為了中華民
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一一〈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_1年版。
3夸美紐斯以及后來的赫爾巴特學派所倡導的“大”的、“普遍”的教學模
式后來受到來自兩個方面的挑戰(zhàn)。
一是人們對“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學模式”逐漸發(fā)生懷疑,有效教
學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
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論為代表的“進步教育”開始突破“教學模式”的思路而
從“人的問題”、“教育與生活”的關(guān)系等視角來考慮有效教學的出路。這標志著
有效教學實踐及其研究的第二個階段的出現(xiàn)。
有效教學實踐及其研究的第三個階段開始轉(zhuǎn)向“教學設(shè)計”。在多元化的教
學模式探索的基礎(chǔ)上,人們認識到無論“大”的(夸美紐斯)、“普通”的(赫爾
巴特)的教學模式,還是個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實現(xiàn)有效教
學的理想。于是,有效教學實踐及其研究越來越強調(diào)“設(shè)計意識”(或“教學設(shè)
計”)和“反思意識”(或“教學反思”),越來越強調(diào)課堂教學的改革不是一種
教學方法或教學技術(shù)的更新和調(diào)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學理念”或“教學信念”
的支持下展開“教學設(shè)計”。在“教學設(shè)計”的道路上,有效教學大體有三種取
向:一是科學(以加涅的“設(shè)計教學”思想為代表);
二是建構(gòu)(以杜威的''參與者知識觀”為代表);
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納的理論為代表)。
任何有效教學總意味著“想方設(shè)法”地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獲得有效的發(fā)
展。為了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獲得有效的發(fā)展,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作好準
備。這種準備活動最初稱為“備課”,后來發(fā)展成系統(tǒng)的“教學設(shè)計”。
教學設(shè)計只是教學行為的一種備擇的教學方案。它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教學
行為”實現(xiàn)教學方案的理想和價值。比如有效“講授”和“提問”。
人類文化傳播方式的改變尤其是書本和網(wǎng)絡(luò)資的出現(xiàn),使學習者由原來的
“聽講學習”轉(zhuǎn)向“閱讀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成為可能。但這種轉(zhuǎn)向的程度是有
限的,教師仍然在充當“供給者”、“提供者”的角色;學生仍然只是“接受
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當教師由原來的“供給者”轉(zhuǎn)向“激勵者”,學生
才有可能真正地親自去發(fā)現(xiàn)學習,成為“發(fā)現(xiàn)者”和“建構(gòu)者”。
什么是一個有效教師?有效教師不只是教知識,而是傳播人生的信念。有效
教師是受學生喜歡的教師,而且因喜歡而信任。而教師能否成為這樣的人,取決于
教師是否具備三個品質(zhì):熱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師是一個熱情的教師;一
個對學生滿懷期望的教師;一個值得信任的教師。
任何有效教學實踐總是具有某種空間性,它要么發(fā)生在私人的家庭里,要么
發(fā)生在“一個教師可以教許多學生”的“教室”里,要么發(fā)生在“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
相結(jié)合”的田野上。
人類初民的教學方式往往顯示為“個別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是教育的
原始狀態(tài),也蘊涵了教學的原始美學特征。后來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個別
化教學”逐步演化為“小組教學”,再由“小組教學”演化為“班級教學”。凡追
求教學效率的地方,總會自然而然地使用“班級教學”的組織形式。即使某個地方
的學生達不到一定的數(shù)量,當?shù)氐慕虒W管理者也寧愿使用“校車”的方式接送孩
子,而不愿意失去“班級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
不過,現(xiàn)代教育的危機導致教學組織形式越來越顯示出由“班級教學”轉(zhuǎn)向
“小組教學”,進而由“小組教學”轉(zhuǎn)向“個別化教學”的趨勢。
4
四
世界各國教育領(lǐng)域究竟積累了哪些“有效教學”的經(jīng)驗?
幾乎無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學都有一個樸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講
授”。老師首先是“講師”,是“教書先生”,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一個能
夠把知識講清楚的老師,差不多就是一個好老師。為了能夠把知識講清楚,于是就
有“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系列說法。當教師把關(guān)注的焦點定位在“如何有
效地講授”的時候,“接受學習”與“掌握學習”就成為普遍的學習方式。學生的
使命是“上課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課堂教學中大量流行的話語往往是老
師一系列善意的詢問:“聽清楚了沒有?”、“聽明白了沒有”、“聽懂了
嗎?”,仿佛學習就是一件欣賞和練習“聽”的藝術(shù)。
當教育長久地受“接受學習”的控制之后,教育遲早總會打出“新教育”、
“新體系”的旗幟:“范例教學”、“發(fā)展性教學體系”、“發(fā)現(xiàn)學習”等“新教
學體系”于是產(chǎn)生。有趣的是,這些“新教學體系”在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新”時,幾
乎無一例外地都保持了某種“浪漫教育”的氣質(zhì)。無論東方教育還是西方教育,都
孕育并發(fā)展出自己的“浪漫教育”傳統(tǒng)。東方式的浪漫教育隱含在柳宗元的《種樹
郭橐駝傳》等著作以及后來“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jié)合”等教育改革實踐中;西方式
的浪漫教育傳統(tǒng)則在盧梭的《愛彌兒》、杜威的《民主與教育》等專著以及后來種
種“新教育”實踐中熠熠生輝。
浪漫留下的痕跡在現(xiàn)實中顯示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
即經(jīng)驗的改造”等教育口號,以及由此而開發(fā)出來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浪漫
教育”的另一個理想是對人的“情感”問題頗為操心。這對傳統(tǒng)教育中流行的“主
知”風氣無疑是一種有益的提醒和糾正。
人們敢于接受“浪漫教育”的理想嗎?
人們可以嘲笑“浪漫教育”的理想往往不切實際,但“浪漫教育”一直在教
育改革實踐中顯示出它的魅力。而且在未來教育改革中,“浪漫教育”也許會一如
既往發(fā)出它的力量。
五
中國教育領(lǐng)域積累了自己的“有效教學”的經(jīng)驗嗎?
據(jù)說,中國歷來有重視“學生自學”的傳統(tǒng)。與西方蘇格拉底的“主動追
問”不同,孔子教人的姿態(tài)是“不叩不鳴”。按照這個傳統(tǒng)的做法,學生的“自
學”成為老師教學的一個基本前提。這個傳統(tǒng)基本上一直延續(xù)下來,中國近現(xiàn)代教
學改革中出現(xiàn)的“八字教學法”、“異步教學”、“嘗試教學法”、“嘗試指
導?效果回授”、“自學輔導教學”、“有指導的自主學習”等等幾乎與之一脈相
承、肝膽相照。
除此之外,中國的情感教學正引起人們的普遍關(guān)注。也許只有在“情感教
學”與“知識教學”一道成為教學改革的主題時,教學改革才真正實現(xiàn)其“整體改
革”的理想。
六
有效教學的歷史實踐已經(jīng)顯示出一些新的方向,比如“隱性學習”、“體驗
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其實,在“隱性學習”、“體驗學習”和“研究性學
習”三者之間,幾乎很難分出它們的差異。詞語雖然不同,觀點卻彼此呼應。
不過,就詞語而論,三者之中,“體驗學習”或許更有開拓的空間。
5
七
教學的“基本”的要素,大體有三:一是學生;
二是教師;
三是課程資(或稱之為“教學資”、“教學內(nèi)容”)。
從來的有效教學往往重視教師的講授,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殊不知無
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的效果取決于課程資。
“課程資”是決定著“有效教學”的理想能否兌現(xiàn)為課堂教學實踐的關(guān)鍵因
素。課程資既指“課程物質(zhì)資”(有學者稱之為“條件性課程資”),也包括“課
程人力資”(有學者稱之為“素材性課程資”)。
“課程物質(zhì)資”主要指學校的教材、教師數(shù)量(師生比例)、圖書館、活動
場地、教學時間、教學設(shè)備和設(shè)施、學校環(huán)境等等。
對于那些長期在教學的圈子內(nèi)部尋求教學變革方向的人來說,也許需要超越
教學而獲得“課程資意識”。
在“課程資”視野中,有效教學既包括對教材的“再度開發(fā)”,“不只是教
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包括“網(wǎng)絡(luò)資”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的開發(fā)與利用;還
包括“社區(qū)資”的開發(fā)與利用。
八
“課程人力資”主要指教師和學生的主動精神、知識結(jié)構(gòu)和人格品質(zhì)以及教
師與學生的相互關(guān)系。如果說“課程物質(zhì)資”所倚賴的物質(zhì)條件更多的是一種固定
化的、消費性的、“耗散材料”式的資。那么,“課程人力資”所倚賴的“教師和
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主動精神和人格品質(zhì)”等更多的是一種發(fā)展性的、生成性的、精
神性的資。
有效教學有時需要教師保持“無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過多地干擾學生的
自由學習空間。教師的使命,更多地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課程資,喚醒和激勵學生
親自去接觸、體驗課程資。
學生之所以能夠受教師的激勵去親自接觸和體驗課程資,乃因為學生原本已
經(jīng)具備內(nèi)在的求知熱情。學生內(nèi)在的求知熱情本身就是豐富的課程資。
有“課程人力資”意識的教師,既承認“學生是重要的課程資”,也不辱沒
“教師是重要的課程資”;更重視“在‘師生互動’中形成課程資”。
九
如果說“有效教學”的終極關(guān)懷是學生的“有效學習”,那么,這種“一切
為了學生”的有效教學便留出一個遺憾:它很少考慮教師本身的發(fā)展。有效教學實
踐和相關(guān)的研究幾乎不敢提出“一切為了教師”。
在這種“為了學生”的有效學習的有效教學實踐中,教師作為蠟燭、春蠶、
人梯、老黃牛、水手等傳統(tǒng)角色便有了理所當然的憑據(jù)。而教師作為人的自身需要
與欲望、追求,教師自身的夢想與歡樂,漸成為一個不毛的荒地。
“反思教學”不只是有效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將成為“有效教學”的寄托。
何以“反思教學”能夠承受“有效教學”的終身托付?因為“反思”是人類
幸福的基本生存方式。
蘇格拉底說:“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p>
6
第一部分
什么是“有效教學”
第一章
有效教學的追求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對“有效教學”有不同的理解。從教學實踐的發(fā)展
歷程來看,“有效教學”至少經(jīng)歷了三種追求:一是擴充“教學規(guī)?!保⒁韵鄳?/p>
的“教學程序”(或“教學模式”)維持這種“教學規(guī)?!?。這是一條追求“教學
規(guī)?!钡挠行Ы虒W道路;
二是挑戰(zhàn)固定的“教學程序”進而形成某種多元化的、個性化的“教學模
式”。這是一種以“教學模式”為主題的有效教學的追求方式;
三是在“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系統(tǒng)“設(shè)計”教學的過程。這是一種講究“教
學設(shè)計”的有效教學思路。
第一節(jié)
尋求“教學規(guī)?!钡挠行Ы虒W
“班級教學”制度的提出與形成,有多種因素在起作用。其基本動因在于通
過擴大“教學規(guī)模”來提高“教學效率”。
但“班級教學”規(guī)模擴大之后,接踵而來的任務(wù)是如何開發(fā)出普遍適用的
“教學方式”(或“教學模式”)以便教師能夠在這種“龐大”的班級教學中仍然
保持高效率的教學。
于是,由夸美紐斯正式倡導(所謂正式,這里特指《大教學論》的公開發(fā)
表,在夸氏之前是否有大量的非正式倡導者,有待考證)的“班級教學”附帶地激
發(fā)了有關(guān)“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涿兰~斯之后的赫爾巴特、凱洛夫等人以及整
個現(xiàn)代教學論研究,無不在為“如何在班級教學中有效教學”而操心。
一、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以提倡“超級”的“班級教學”聞名于后世,但
他以“自然類比”方式提出的一套自然教學理論,似乎有其更持久的魅力和光澤,
他的“大”教學論在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引領(lǐng)了以“教學規(guī)?!睘榛咀非蟮挠行?/p>
教學的方向。
1632年出版的《大教學論》之“大”,已經(jīng)蘊涵了“一切”、“普遍”的意
義。在夸美紐斯那里,這種“普遍”的、“大”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把一切事物教
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shù)?!?/p>
①憑借這種教學模式,就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依照夸美紐斯的說法,“我們
這本《大教學論》的主要目的在于: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員因此可以
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多具閑
暇、快樂和堅實的進步;并使基督教的社會因此可以減少黑暗、煩惱、傾軋,增加
光明、整飭、和平與寧靜?!?/p>
②夸美紐斯提倡的教學模式可以簡要概括為:適應自然,班級教學。“這一
教育模式為整個人類的教育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③
①
②[捷]夸美紐斯著,傅任敢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版,第1頁。
[捷]夸美紐斯著,傅任敢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
2頁。
③查有梁著:《教育建?!?,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52頁。
7夸美紐斯運用“自然類比”的方法論證班級教學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把
教師比作太陽,太陽的光線是對萬物的普照,而不是只照亮個別事物,太陽普照萬
物的方式就是一視同仁,步調(diào)一致。對萬物的特殊性與個別差異不必考慮。教師只
要象太陽光線照亮萬物一樣行事,就可以把知識之光照亮每個學生(不管有多少學
生)。按照自然適應性原則,教師是學校中的“太陽”,學生就是需要太陽普照的
“萬物”。世間只有一個太陽,而在學校中太陽也不能太多。
在夸美紐斯看來,太陽太多就引起混亂。不同的教師和不同的教材,都是混
亂的泉。每個學校只應有一個教師,至少每個班只能有一個教師。每門學科只應該
用一種教材,全班都應該得到同樣的練習。實際上,作為太陽之的教師(和教材)
就是知識的代言人,學生只有通過教師這種太陽之光才能照亮。教師在傳授知識時
不必考慮學生的獨特性,學生是作為一個同質(zhì)的“類”整體出現(xiàn)在教師面前。
當教師同時一次去教所有的學生時,他決不應該走近任何一個學生,或讓任
何一個學生單獨走到他跟前,他只應坐在他的座位上面,讓所有的學生全都看得
見,聽得清,如同太陽把光線照在萬物身上一樣。學生要獲得一種印象,“認為教
師的嘴就是一個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從他們身上流過,認為每逢這個
泉開放的時候,他們就應當把他們的注意當作一個水槽一樣,放在它的
①下面,一點不要讓流出的東西漏掉了?!?/p>
在夸美紐斯看來,知識就象水、光線一樣,從教師或教材那兒發(fā)出去直到學
生“接收”、“接管”為止。它是不變的,在學生身上不存在個人的理解問題,甚
至在教師身上也不存在個人理解問題。知識之經(jīng)由教師不斷地流向?qū)W生,就可以實
現(xiàn)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的目的。
遵照自然的“秩序”,“教學藝術(shù)所需要的也不是別的,只不過是要把時
間、
②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由此,夸美紐斯建立了學年制和班級
授課制:“一切公立學校每年秋季招生一次,同時開學,同時放假(他把一學年分
為四個學季);把學生按年齡和學力分成年級和班級;每班專用一個教室,由一位
教師同時教導全班學生,全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做同樣的功課;為每個年級制定統(tǒng)
一的教學計劃和課時表,使每年、每月、每周、每日、每時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wù);
除平時考查外,學年結(jié)束時舉行一次隆重的考試,使全體學生(心智缺乏者外)能
同時達到一定程度,升入高一年級。止匕外,他還對班級的組織、課堂紀律、課堂教
學方法等作了周密的籌劃,大體上確定了近代的學年制和班級授課制的輪廓。學年
制和班級授課制的建立,改變了自古以來手工業(yè)方式的個別教學法,大大提高了教
學工作的效率,對普及教育和學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重大的影響?!?/p>
③
二、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夸美紐斯之后,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直接以"普通教育學”(Allgemeine
Padagogik)提出有效教學的追求。所謂“普通”,意在“普遍有效”、“一般適
用”,教師憑借這種“普遍適用”的教學模式能夠迅速地掌握教學的方法和技術(shù)。
赫爾巴特設(shè)計的“普通”教學過程為“明了一聯(lián)想一系統(tǒng)一方法”四個形式
階段,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皆有心理學的憑據(jù):
“明了”是指專心地注意個別的事物。為了使學生真正明了個別事物,教學
①
②[捷]夸美紐斯著,傅任敢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版,第140頁。
[捷]夸美紐斯著,傅任敢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
140頁。
③[捷]夸美紐斯著,傅任敢譯:《大教學論》譯文序,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第14頁。
8速度應該放慢一些,盡量將教學內(nèi)容分解為小步驟?!遍_始學習的人只能
慢慢地前進,以最小的步伐前進則最為穩(wěn)妥。他必須在每一點上做必要的停留,以
便能夠確切地理解各點。在他這樣做的時候,他必須把自己的思想完全集中在一點
上。因此,對最初階段的教學來說,教學藝術(shù)首先取決于教師是否知道應把教學內(nèi)
容分解為若干極小的組成部分,以免不知不覺地跳躍了某些部分?!?/p>
①
“聯(lián)想”是將個別事物與經(jīng)驗中另外的事物(原有觀念)聯(lián)系起來,其實就
是新舊觀念之間通過聯(lián)想而發(fā)生聯(lián)系?!爱斆恳患嗨频氖挛镌谌说幕貞浿兄匦鲁?/p>
現(xiàn)整體一同類體時,人總是只能在新的事物中看到舊的?!?/p>
②在這個階段赫爾巴特很強調(diào)“專心”,即專心考慮眼前的新事物與先前的
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則需要考慮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系統(tǒng)”是指更進一步看清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它把每個個別事物看成
是這種關(guān)系的一個成分,并處在恰當?shù)奈恢蒙?。一種豐富的省思活動產(chǎn)生的最好的
秩序叫做系統(tǒng)?!边@個過程是繼“聯(lián)系”之后進一步考察“聯(lián)想的前后一貫次
序”,由此而更清楚地理解個別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
③
“方法”是指通過“應用”(練習),比如作業(yè)、寫作與改錯?!皩W生通過
作業(yè)、自己寫作與修改可以得到方法的思考練習?!?/p>
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通過練習而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赫爾巴特的“方
法”頗有“溫故而知新”的旨趣。
赫爾巴特提出四個形式階段之后,他的學生做了補充和調(diào)整。他的學生齊勒
把第一階段的“明了”分為“分析力”與“綜合”,使原來的四個形式階段成
為“五段教授法”。后來齊勒的學生萊因又把這五個階段重新命名為“預備一提示
一聯(lián)想一總括一應用”,此后形成以“五段教授法”為特色的赫爾巴特學派?!拔?/p>
段教學法”借助于赫爾巴特學派的力量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國,對世界各國的學校教
學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雖然有多方面的建樹,“體系相當
⑤嚴密”,但“人們感興趣的是他關(guān)于‘教學形式階段’的構(gòu)想”。
“五段教授法”在20世紀初經(jīng)日本傳入中國?!白郧扒鍎?chuàng)設(shè)學校,規(guī)定教
科,小學教員始知研究教授方法。當時赫爾巴特派之階段式的教授法傳入中國,小
學教員(師)皆奉之為圭臬。雖實際上或用五段,或用三段,不免有變通之點;然
其教授之原理,均以赫爾巴特派之學說為依歸。”⑥“五段教授法”由此而在中國
教育界扎根,流行至今。
三、凱洛夫的“六段教學法”
赫爾巴特學派的“五段教授法”最初(20世紀初)通過翻譯介紹日本教育學
而在中國發(fā)生影響,爾后(20世紀50年代)又經(jīng)過翻譯和介紹前蘇聯(lián)“凱洛夫教
育學”而再度影響中國教育界。后一次影響甚至更大更久遠。
“凱洛夫教育學”顯然移植了赫爾巴特學派的“五段教學法”,但它在移植
赫爾巴特學派的“五段教學法”時,將它改造為“組織教學一檢查作業(yè)一引入新課
題一講授新教材一鞏固復習一布置作業(yè)”(適用于“綜合課”)六段教學法。
但是,中國教育界在“向蘇聯(lián)學習”時,又普遍將“凱洛夫教育學”的“六
段教學”加工成“組織教學一復習舊課一講授新課一復習鞏固一布置作業(yè)”等“五
①
②[德]赫爾巴特著,李其龍譯:《普通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版,第220頁。
[德]赫爾巴特著,李其龍譯:《普通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第53頁。
③[德]赫爾巴特著,李其龍譯:《普通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版,第70頁。
④[德]赫爾巴特著,李其龍譯:《普通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版,第221頁。
⑤陳桂生著:《歷史的“教育學現(xiàn)象”透視一一近代教育學史探索》,人民
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頁。
⑥徐珍編著:《中外教學法演進》,群言出版社199_年版,第33頁。
9段教學法”。中國教育界何以悄悄地將“凱洛夫教育學”的“六段教學”
再次加工成“組織教學一復習舊課一講授新課一復習鞏固一布置作業(yè)”等“五段教
學法”(似乎再次回到經(jīng)由日本傳入的“五段教授法”)?頗令人費解。陳桂生先
生由此在《教育學的建構(gòu)》一書中抱怨人們在學習、批評和譏笑凱洛夫教育學時常
?!巴纳x”,比如“常常批評其‘五個環(huán)節(jié)’之說,不知批評者從該書何處尋
覓到‘五個環(huán)節(jié)’的蹤跡?又憑什么斷言人家把‘五個環(huán)節(jié)’作為每節(jié)課必須遵循
的刻板公式?”
①不過,話雖這樣說,真要尋覓到“五個環(huán)節(jié)”的“蹤跡”,也不難。因為
中國教育界所流行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基本上還是保存了“凱洛夫教育學”的“六段教
學”的精神,甚至顯得有些“異口同聲”。修改“凱洛夫教育學”的“六段教學”
可能有多種原因:比如可能考慮到其中“引入新課題”可以包含在前一個環(huán)節(jié)的
“檢查作業(yè)”以及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講授新教材”中;另外也可能是受了20世紀初
學習日本教育學的影響。
由夸美紐斯引領(lǐng),經(jīng)過赫爾巴特的充分發(fā)揮,加上凱洛夫教育學的加工改
造,這種以追求“教學規(guī)模”的有效教學傳統(tǒng)基本發(fā)展成熟,或者說,這種適應班
級教學的“教學模式”終于形成。后來人們將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概括為“三中
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
這種,,三中心”式的教學模式是否能夠促進有效教學,歷來有不同的議論。
它雖然顯得有些保守而拘謹,卻以其“普遍適用”的魅力而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國的
教育實踐領(lǐng)域。誠如一位中國學者在20世紀初所言:“自從設(shè)計教學法為一部分
學者提倡而為一部分學校推行以來,從來的形式教法(按:即赫爾巴特學派的“五
段教學法”)大受非難;不過平心講起來,從前的形式教法也實在有許多精義,尤
其對于缺乏經(jīng)驗與創(chuàng)始力的教員可以供給一個可以遵循的路程,”,我是贊助設(shè)計法的
一人,但我信形式教法現(xiàn)在還沒有到天然淘汰的時機,,,,形式教法果然有些太嫌拘謹
的地方,但是未嘗不可加以變通或修正;不合宜的地方自當剔除,
②含有真理的地方,則仍當保存。”也有學者提出:“曾憶初到日本,聽教
師講五段教授法時,以為用科學的方法,發(fā)展兒童的本能,實為新教育最大的特
色。此不獨兄弟一人有此感想,凡同時稍研究教育的,殆無不有此同情。所以當時
官私編輯的小學教授用書,同各小學實用的教授方法,殆無一不是適用五段教授法
原理的。以至今日,恐尚未能脫出以上的范圍?!?/p>
③
不過,就其保守與拘謹而言,將有效教學的理想寄托于某種“大”的(夸美
紐斯)而“普通”的(赫爾巴特)教學模式上,畢竟有些不切實際。在課堂教學
中,“大”而“普通”的教學模式對一些教師“新手”或許有所補助,而對于另外
一些已經(jīng)積累了經(jīng)驗的教師來說,多少會引起懷疑和反感。這種懷疑和反感導致人
們對那些追求單一的、普遍適用的“教學模式”不斷反思和改造。反思和改造的結(jié)
果雖仍然以“教學模式”為主題,但已經(jīng)由單一的、普遍適用的教學模式轉(zhuǎn)向多元
的、個性化的道路。
①
②陳桂生著:《教育學的建構(gòu)》,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4頁。
這是盛郎西在《重估赫爾巴特派五段教學法之價值》(《教育雜志》1924年
第16卷11號)一文中引用常導之的話語;轉(zhuǎn)引自周谷平著:《近代西方教育理論
在中國的傳播》,廣東教育出版社199年版,第87頁。
③陳寶泉:《對于設(shè)計教學法輯要的感想》,《新教育》第4卷第5期,轉(zhuǎn)
引自周谷平著:《近代西方教育理論在中國的傳播》,廣東教育出版社199一年
版,第87頁。
10第二節(jié)
建構(gòu)“教學模式”的有效教學
赫爾巴特之后,人們對“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學模式”逐漸發(fā)生懷
疑,有效教學開始朝著建構(gòu)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方向發(fā)展。
也正因為人們對前一階段“教學模式”的懷疑和不滿,“教學模式”一詞逐
漸作為一個重要的事件被提出來討論,“模式”成為描述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的詞
語?!敖虒W模式”于是成為這一階段有效教學實踐與研究的基本主題。
“教學模式”作為一個正式的科學概念是由美國學者喬伊斯和韋爾于1972年
提出的。1972年他們合作出版了《教學模式》一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各種教學模
式。當“教學模式”作為描述中小學課堂教學過程的詞語以后,人們開始把古今中
外的各種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的新做法均概括為“教學模式”。
就中國教育界的情形來看,追求“教學模式”的有效教學研究的標志性事件
是《教育建?!?/p>
①、《中小學教學模式》
②、《當代西方教學模式》
③、《我國中小學常用教學模式》
④、《實用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全書》⑤、《當代中小學教學模式研
究》⑥等書的介紹和出版,并大量發(fā)表了以“教學模式”為主題的研究論文。國內(nèi)
外教學理論和實踐中眾多的“教學模式”在短時間內(nèi)被大量地提交討論。我國教育
界提出的有“八字教學法”、“自學輔導教學”、“異步教學”、“嘗試教學
法”、“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有指導的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情
境教學”、“情感教學”,等等。有學者做過統(tǒng)計,“自改革開放以來誕生的新教
學法”就有“80種”。⑦國外教學模式主要有:“掌握學習”、“有意義接受學
習”、“范例教學”、“發(fā)展性教學”、“問題教學”、“設(shè)計教學”、“發(fā)現(xiàn)學
習”、“拋錨式教學”、“暗示教學”,等等。前蘇聯(lián)贊科夫的“發(fā)展性教學體
系”、美國布魯納的“學科結(jié)構(gòu)”教學論、德國根舍因等人的“范例教學論”被并
稱為有影響的“三大教學論流派”。⑧本書第四章和第五章將詳細介紹這些“教學
模式”。
我國教育界以“教學模式”為題的論文成為1984年—1995年十年間的熱點
問題之一,尤其在1990年前后,從教育理論界到中小學一線教師,“教學模式”
幾乎成為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靈丹。這種熱情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才逐
漸降溫而趨于冷靜。
盡管人們對“教學模式”有不同的看法,但教學模式的確有其魅力和光澤。
教學模式常常表現(xiàn)為可操作的程序并蘊涵了相關(guān)的教學理念。這種看得見、摸得
著、易操作、易模仿的操作程序深受中小學教師的歡迎。教學模式另一個優(yōu)勢在
于,教學模式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方法組合形式,蘊含了一
定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不同的教學模式強調(diào)教學理論的不同方面。這就在一定
程度上把新的教學理論納入到教學模式的操作中,使抽象的、不可操作的教學理論
以教學模式的具體、可操作性落實在教學實踐中,便于中小學教師采用。
80年代以來,我國中小學教學改革實驗方興未艾,產(chǎn)生了多種教學模式。盡
管實驗的主持人或創(chuàng)立者都是以“法”自稱,實際上往往不是一種具體的“教
①
②查有梁著:《教育建?!?,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楊小微著:《中小學教學模式》,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③丁證霖編譯:《當代西方教學模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④吳也顯主編:《我國中小學常用教學模式》,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版。
⑤馮克誠主編:《實用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全書》,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4年版。
⑥夏慧賢著:《當代中小學教學模式研究》,廣西教育出版社20_1年版。
⑦參見趙家驥、楊東主編:《中國當代新教學法大全》,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_年版。
⑧李其龍編著:《德國教學輪流派》,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
4頁。
11學方法”,而是一種包含教學理論的教學方法組合模式。例如:“自學輔
導教學”實驗所概括的“自學輔導教學模式”把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的教
學思想融入可操作的“啟一讀一練一知一結(jié)”等教學步子中。邱學華的“嘗試教學
法”實驗強調(diào)“先學后教、先練后講”,“學生為主、自學為主,練習為主”,并
以“出示嘗試題一自學課本一嘗試練習一學生討論一教師講解”為其操作程序。
如此等等。
這種教學模式被人們看成了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聯(lián)系的中介。在教學模
式由“大”一統(tǒng)的、“普遍”的、單一的“規(guī)定”轉(zhuǎn)向個性化的、情境化的、多元
的“策略”之后,教學模式開始在更大范圍內(nèi)獲得認可。國內(nèi)外學者不僅以“教學
模式”為【關(guān)鍵詞】:為概括課堂教學改革最新成果,不少研究者甚至用教學
模式來“整
①理”自古以來所有的課堂教學特征。
其實,當教學模式流行而被認可時,人們已經(jīng)將這種多元的、情境化的、個
性化的教學模式視為“教學策略”。“教學策略”的出現(xiàn),使人們更加關(guān)注教學實
踐的豐富性和教學模式的靈活運用。一種教學模式再優(yōu)越,也不能作為唯一有效的
教學模式來取代其他具體情境中的教學模式。
當人們立足于“教學策略”重新打量“教學模式”時.,人們開始意識到課堂
教學不再是可以完全預測的,意識到課堂教學不再是由“靜止”的教案演繹出來的
“教案劇”,意識到每一堂好課都具有“不可重復性”,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
的,不可能找到一種“普遍”的教學模式適用于所有的課堂和所有的學生。
當教師有了“教學策略”意識,教師將不再幻想開發(fā)出一個能夠一勞永逸和
機械套用的教學模式。教師原本可以從教案完成型的教學模式轉(zhuǎn)向創(chuàng)造型、反思型
的教學策略,從“靜止”的教學模式轉(zhuǎn)向“流動”的教學實踐。
隨著“設(shè)計意識”和“反思意識”的出現(xiàn),人們對這種以“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為核心策略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滿意。以“教學模式”為主題的
第二階段的有效教學于是逐漸轉(zhuǎn)向第三階段的基于“教學設(shè)計”的有效教學研究與
實踐。
第三節(jié)
走向“教學設(shè)計”的有效教學
經(jīng)歷了“教學模式”的主題式發(fā)展之后,有效教學實踐以及相關(guān)研究開始關(guān)
注和討論“教學設(shè)計”。
“教學設(shè)計”之所以能夠作為有效教學的【關(guān)鍵詞】:"p被提出來,主
要是人們普遍認定教學改革不是某種教學方法或教學技術(shù)的辭舊迎新,人們期望尋
找“教學理念”或“教學信念”的支持,并以此來展開“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也
可能設(shè)計出某種“教學模式”,但此時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具有某種“依附性”,即
“它強烈地依附于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換句話說,用不同的教育思
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就必然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p>
②
當人們打算設(shè)計教學的方案時,要么依附于“教育心理學”的思路,這種思
路以加涅的教學設(shè)計思想為代表,可稱之為“科學取向”;要么依附于建構(gòu)教育哲
學的道路,這種思路以杜威理論為代表,可稱之為“教育哲學取向”,
①
②參見查有梁著:《教育建模》,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何克抗:《教學設(shè)計理論的新發(fā)展》,3學生將完全學會所教的事物;1/3學
生將不及格或剛好'通過';另1/3學生將學會所教的許多事物,但還算不上是
‘好學生'。這一系列預想(得到了學校分等的方針與實踐的支持)通過分等的程
序、教學方法與教材,傳遞給學生,”,這種體制造成了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通過分
等的程序,學生最后分等與最初的預想相差無幾?!?/p>
④
于是,那些在學習上一直處于領(lǐng)先地位的學生得到教師更多的關(guān)懷和指導,
而那些最需要個別指導和特別關(guān)懷的學生卻得不到。布盧姆對這種“預想”提出尖
銳的批評,“正態(tài)曲線并不是神圣的東西,它所描繪的是一種隨機的結(jié)果,教育是
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我們力圖使學生分布應與正態(tài)曲線很不相同,成
績正態(tài)分布時,說明我們的教育努力是不成功的”⑤他指出,一個人能學會的,其
他人也能學會?!霸S多學生之所以未能取得優(yōu)良成績,問題不在于學生
①
②[美]奧蘇伯爾著,余星南等譯:《教育心理學一一認知的觀點》,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73頁。
[美]奧蘇伯爾著,余星南等譯:《教育心理學一一認知的觀點》,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4年版,第148頁。
③轉(zhuǎn)引自顧明遠、孟繁華主編:《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_1年
版,第192頁。
④布盧姆等著,王鋼等譯:《布盧姆掌握學習論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_年版,第66-67頁。
⑤布盧姆等著,王鋼等譯:《布盧姆掌握學習論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年版,第104頁。
46的智力方面,而在于學生在學校學習中的許多個別差異是人為的和偶然
的。只要給他們以足夠的學習時間,采用適合于他們的學習方式,那么,除了2—
3在情感和身體上有缺陷而跟不上學業(yè)的差生外,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學會一個人在
世
①上所能學會的東西?!痹诖嘶A(chǔ)上,布盧姆逐步形成他的掌握學習理論。
掌握學習模式的核心精神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適
當?shù)膸椭?5的學生能夠?qū)W習一門學科,并達到高水平的掌握。”二是教師應為
學習速度較慢的學生提供適當?shù)膸椭?,即“群體教學并輔之以每個學生所需的頻繁
的反饋與個別化的矯正性幫助?!眰€別化的矯正性幫助可以由一名助手、其他學生
或家庭提供,或者讓學生參考教材中的適當部分。
第一,為掌握而教、為掌握而學?!盀檎莆斩獭钡暮诵乃枷胧窍嘈拧按蠖?/p>
數(shù)學生(也許是90以上)能夠掌握我們所教授的事物,教學的任務(wù)就是要找到使
學生掌握所學學科的手段?!?/p>
布盧姆認為,正態(tài)分布曲線的預想是當今教育系統(tǒng)中最浪費、最具有破壞性
的一面。它壓抑了師生的抱負水平,也削弱了學生的學習動機。研究發(fā)現(xiàn):除了
1-2的超常兒童(即所謂天才兒童)和2—3的低常兒童(包括智力、情感、體格
等方面有缺陷的兒童)之外,95以上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率、學習動機等
方面,并無大的差異。只要有適合學生特點的學習條件,世界上任何一個人能學會
的東西,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學會。布盧姆認為,造成半數(shù)以上學生不及格的原因,
一方面是課程設(shè)計和方法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是他們的教師并沒有去期待他們掌
握。
“為掌握而教”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發(fā)展。教
師必須具有對所有學生的期待,并向?qū)W生表明自己的信心,相信絕大多數(shù)學生應當
而且能夠達到掌握水平。
與“為掌握而教”相應的是“為掌握而學”。掌握學習就是要使學生確認自
己的學習能力,把自己看成是勝任學習的。布魯納認為,學生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不及格和
學習不勝任,會引起學生懷疑自己的應付能力?!叭绻麑W校不能在課堂中給予學生
更多的成功經(jīng)驗,他們就會不僅在校內(nèi),而且在校外都會完全地拒絕學習。中學生
和大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大量神經(jīng)過敏行為,都是在學校學習方面受到慘痛挫折的后
果?!?/p>
②
在布盧姆看來,如果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都了解所期望于他們的是什么,如果
教材合適,教法設(shè)計得當,在教師態(tài)度、教學時間上為學生提供平等的條件,與對
學生的進步給予反饋的經(jīng)常評價測驗相結(jié)合,那么,90以上的學生都能為掌握而
學習,達到掌握的水平。
第二,重視“反饋矯正”。布盧姆認為,掌握性學習策略的實質(zhì)是:群體學
習并輔之以每個學生所需的頻繁的反饋和個別化的矯正性幫助。“反饋通常采用簡
要的診斷形成性測試的形式”。掌握學習模式的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反饋矯正機制的
建立。它把教材分成以一兩周為期的單元,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習單元之間都要進
行評價,通過這種評價發(fā)現(xiàn)并彌補群體教學中引起的學習誤差,了解每個學生尚未
學會的東西,以改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方法上,采取“給學生第二次機會”,也稱
為“對目標射第二次箭”。即在每個單元完成之后進行“診斷測驗”,對于沒有通
過測驗的學生運用矯正手段,尋找學習尚未掌握的材料的另外一種方法,挑選最適
于他學習的手段,由另一位教師有計劃地作與第一次不同的講解,
①
②商繼宗主編:《教學方法一一現(xiàn)代化的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_1年版,第104頁。
顧明遠、孟繁華主編:《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_1年版,第
197頁。
47并在這個問題對以后學習可能產(chǎn)生影響之前就解決。這就形成了一種良
性循環(huán)。教師通過矯正工作,讓學生看到他們完全能達到目標,這樣能增強學生的
信心,進而付出更多的努力,更順利地完成矯正,補上學習的漏洞,達到掌握水
平。
第三,體現(xiàn)“目標教學”。形成性診斷測試依據(jù)的是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
體系。一個學生能否達到掌握水平,是通過一系列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出來的。教學目
標是可測試的,學生通過了測試,就說明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了掌握水平。學生
不能通過測試,就要依據(jù)可測試的教學目標進行矯正性教學,然后進行第二次反饋
測試。因此可以說,教育目標分類學和教育評價是掌握學習的理論依據(jù),也是實現(xiàn)
掌握學習的有效手段。
(二)掌握學習的操作程序
掌握學習模式采用單元教學方式。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為掌握學習設(shè)計“教
學單元”。每個單元相當于教科書的一章,約兩周時間。接下來進行單元教學,師
生雙方進行由班級群體教學、診斷與形成性評價、小組或個別化矯正教學等環(huán)節(jié)構(gòu)
成的教學活動。
1.單元診斷。包括診斷性測試和補償教學。診斷的主要內(nèi)容是新單元教學中
將涉及到的舊知識,以此確認學生對于新單元教學的認識和情感方面的準備程度。
布盧姆對診斷性評價頗為重視。診斷性評價包括兩個步驟。
一是診斷學生的學習準備程度,即認知、情感方面的先決條件。主要手段
有:以前的成績報告單、必要學習技能調(diào)查表、情感先決條件調(diào)查表、標準化診斷
性測試等等。摸底測驗的試題,一般側(cè)重于考查學生學習新單元的基礎(chǔ)知識與基本
技能。
二是根據(jù)對學習準備程度的診斷,將學生作出適當?shù)姆种?,如果學生的測驗
結(jié)果離學習新知識的起點目標太遠,就必須進行學前矯正。使那些缺乏先決條件的
學生趕上來;同時.,也使那些已經(jīng)掌握的學生有事可為,不感到厭煩。
2.單元定標。制訂單元教學目標之前應先排出該單元全部的知識點,并按單
元教學的總體要求確定各知識點必須達到的學習水平。并根據(jù)單元目標制訂課時目
標與設(shè)計課堂教學。課時目標是單元目標的具體化,是每節(jié)課教學的方向和評價標
尺。
3.單元新授。這是掌握學習的主要部分。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選擇多
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的原則以促進學生高水平地學習為原則。當學生學習某一
材料遇到了困難,需要矯正教學時,教師就要尋找另一種方法,挑選最適于學生學
習的手段。在具體方法上,布盧姆建議教師可以采用“辯證式”教學,即“圍
①繞難題與問題,師生之間進行相互作用。”除群體教學外,布盧姆主張采
用能力分組的小組研究和個別指導的方式。他說,“每個學生也許需要十分不同的
教學類型、質(zhì)量才能夠達到掌握水平。這就是說,經(jīng)過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學,不同
的學生可以學會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達到同樣的教學目標?!?/p>
②
4.單元測驗。在單元新授結(jié)束之后,組織學生參加形成性單元測驗。一次形
成性測驗約占20—30分鐘。試題的編制必須對應于單元教學目標,測驗的結(jié)果以
規(guī)定的掌握標準來說明學生是否達標,一般以80-90的正確率作為單元掌握標
準。對未達到掌握水平的學生,教師必須采用多種方法幫助矯正。
布盧姆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最有效的糾正程序是讓學生小組(每組2—3人)利用
半小時左右時間檢查各自的測試結(jié)果,互相糾正。
5.單元矯正。如果測驗結(jié)果顯示全班學生在同一知識的缺漏比較普遍,教師
①
②[美]布盧姆等著,邱淵等譯:《教育評價》,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_
年版,第19頁。
轉(zhuǎn)引自顧明遠、孟繁華主編:《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深入探討科技企業(yè)如何通過強化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來提升品牌形象和競爭力
- 現(xiàn)代綠色辦公樓的設(shè)計與施工經(jīng)驗分享
- 生產(chǎn)制造中基于智能算法的調(diào)度系統(tǒng)設(shè)計
- 2023三年級英語上冊 Unit 3 My friends第4課時說課稿 牛津譯林版
- 2024年春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二單元 5 大自然的語言說課稿 新人教版
- 9 烏鴉喝水(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
- Unit 4 My Family Lesson 2(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人教新起點版英語三年級下冊
- Unit 6 Useful numbers Lesson 2(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各國經(jīng)濟體制的創(chuàng)新和調(diào)整 第16課 戰(zhàn)后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調(diào)整教學說課稿 岳麓版必修2
- 2025淮安市城東花園小區(qū)門禁系統(tǒng)工程合同
- 精神分裂癥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查房課件
- 銷售調(diào)味品工作總結(jié)5篇
- 2024年江蘇省勞動合同條例
- 成人鼻腸管的留置與維護
- 《中電聯(lián)團體標準-220kV變電站并聯(lián)直流電源系統(tǒng)技術(shù)規(guī)范》
- 中國主要蜜源植物蜜源花期和分布知識
- 電化學免疫傳感器的應用
- 數(shù)據(jù)中心基礎(chǔ)知識培訓-2024鮮版
- 供電企業(yè)輿情的預防及處置
- 【高中語文】《氓》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T-WAPIA 052.3-2023 無線局域網(wǎng)設(shè)備技術(shù)規(guī)范 第3部分:接入點和控制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