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潮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1頁
廣東省潮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2頁
廣東省潮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3頁
廣東省潮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4頁
廣東省潮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潮州市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高二級教學質量檢測卷語文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人地關系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在人類早期,在文明初期,地理環(huán)境的作用往往是決定性的、本質性的。當時的人,基本上沒有辦法突破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但長期使人困惑的問題是:既然如此,為什么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環(huán)境中會產生不同的文化?大致相同的河流為什么會孕育出不同的文明?②這里需要弄清一個基本的概念。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什么?“決定”到什么程度?其實,被“決定”的是一個上限或下限,超過或突破極限當然不可能,但是在這個極限之內,人可以有相對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和發(fā)展空間。如約旦河的供水量是有極限的,開發(fā)粗放的耗水農業(yè)只能維持有限的農田。以色列人用暗渠管道取代明渠水溝,以噴灌取代漫灌,同樣的水量就可以灌溉更多的農田。而且,人可以通過利用新的可利用資源,發(fā)現(xiàn)新的地理空間來突破這個極限。③河流孕育了人類文明,人類與河流互動。人類與河流不同形式或程度的互動,自然會在同樣的地理環(huán)境下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程度地塑造文明形態(tài)。在人類早期生產力落后的情況下,任何一個群體都不可能掌握全面的、準確的地理信息,對自己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也難以做出完全自覺、自主、理性的選擇。任何一種文明都不是事先規(guī)劃好的、完全有意識發(fā)展的結果。因此,人類與河流的互動往往起著很大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④首先,自然環(huán)境的變遷。河流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本身是在不斷變化的,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人類早期很難了解這些規(guī)律,甚至連規(guī)律這樣的概念也未必有。即使到今天,盡管已經有了很多科學的探索手段,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的了解還相當有限。但人類活動如果正好順應了變化,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或許便奠定了某種文明的基礎。⑤五六千年前,中國正經歷一個氣候溫暖的階段,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年平均氣溫估計比今天要高2~3攝氏度,降水量充足,溫暖而濕潤。遷入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先民,大量開墾和耕種土地,生產出足夠的糧食,使一部分人口解放出來,得以專門從事統(tǒng)治、管理、防衛(wèi)、建筑、祭祀、制作玉器等工作,形成以陶寺為代表的都城。有利的自然環(huán)境使這些早期文明得以延續(xù)發(fā)展,并吸引了周邊其他群體的聚集,不斷壯大,形成核心。聚居于長江下游良渚的先民就沒有那么幸運。盡管良渚文化的年代不比陶寺晚,水平不比陶寺低,卻沒有延續(xù)發(fā)展下來。這時的長江流域氣溫偏高,降水量大,沼澤濕地普遍,地面積水過多,形成濕熱的氣候,傳染病流行,難以消除。加上原始植被高大茂密土壤黏結,土地難以開發(fā)利用。一般推測,是由于氣候變遷導致的不利環(huán)境,使良渚人的后裔不得不遷離或分散。⑥其次,生產方式的選擇也是不可忽視的。一條河流所提供的水量、土地和其他基本資源為不同的生產方式準備了條件,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類并非沒有選擇的余地。正確的選擇可以實現(xiàn)人類與河流的和諧共生,利益最大化;錯誤的選擇不僅使人類得不償失,還會傷害河流。但這種選擇大多是隨機的、非理性的、不得已的,人類往往只能將生存的需求放在首位,或者先考慮本群體的眼前利益。⑦三四千年前黃河中下游的土地和環(huán)境宜農宜牧,農業(yè)、牧業(yè)并存。但隨著以農耕為主的華夏人口的增加和農田的擴展,牧業(yè)區(qū)日漸縮小,以牧業(yè)為主的戎、狄、胡人不得不北遷。到西漢末年,黃河中下游的土地基本都已開發(fā)為農田,陰山山脈以南已經鮮有成片牧區(qū)了。這一區(qū)域的農業(yè)生產供養(yǎng)了6000萬總人口的70%,也支撐著漢朝強盛的國力。但中游的開發(fā)加劇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造成下游的泥沙淤積,引發(fā)河水泛濫決口和多次改道。東漢以后,中游地區(qū)受戰(zhàn)亂影響,農業(yè)凋敝,人口減少,牧業(yè)人口逐漸增多,原來的農田或者因棄耕而荒廢,或者變成牧地。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自然不在黃河本身。⑧再次,制度的選擇同樣如此。在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中,不同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在最合適的物質基礎之上,才能發(fā)揮最大的功能。但實際上,制度的選擇也并非全為理性、自然、自主的結果,特別是在自由民主的制度產生之前。希臘半島的地理環(huán)境固然適合分散的城邦制,但異族入侵后并不會顧及地理條件而延續(xù)城邦制。任何一種政治制度的統(tǒng)治范圍、任何一個政權的疆域,都有一個相對合理的空間,即地理環(huán)境,包括河流能提供的條件,應該是其中的主要條件,但歷來的統(tǒng)治者都不愿意或不可能守住這個空間,強者要盡量突破擴張,弱者不得不部分放棄甚至完全喪失。⑨最后,外部因素也很重要。系統(tǒng)內的規(guī)律、規(guī)則,只適用于系統(tǒng)內部。一條河流與人類共生的關系,只是建立在本身的空間之內,依賴于自身的條件,應對外來因素、處理與相鄰空間的關系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出現(xiàn)不可知、不可控的、強大的外來因素,無論是人類還是河流,都無法應對,更難以控制。外族八侵使歐洲退回黑暗、野蠻時代,在臺伯河、萊菌河、多瑙河與它們的流域上找不到原因,也不是羅馬人所能阻擋抗拒的。⑩當然還有其他因素,這些復雜的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大致相同的河流必然孕育出不同的文明。(摘編自葛劍雄《黃河與中華文明》)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在人類早期階段、文明的初期階段,人們完全無法突破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文明起決定性作用B.人類與河流互動,且互動的形式或程度不同,自然會在同樣的地理環(huán)境條件下形成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文明形態(tài)。C.黃河流域的陶寺文明主要因為其后人的堅守而得以延續(xù)發(fā)展,而長江流域的良渚文明卻因其后人的遷離而中斷。D.黃河中游地區(qū)開發(fā)加劇,造成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引發(fā)黃河河水泛濫,致使東漢以后黃河中游地區(qū)農田荒廢。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早期地理環(huán)境往往決定人類的文化和文明,但在哪些方面起決定作用,決定到什么程度,不同地域是有差別的,因為人類與之互動是不同的。B.河流孕育了人類文明,但人類在河流面前也不是完全被動,人類具有相對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可以利用既定的自然條件充分拓展發(fā)展空間。C.雖然一條河流所提供的水量、土地及其他資源為人們選擇生產方式提供了條件,但人們優(yōu)先考慮的往往是生存需求或本群體的眼前利益。D.一個政權在選擇自己的制度時,總是考慮其是否適合地理環(huán)境,而不是能否守住疆域,從而發(fā)揮制度的最大功能,以實現(xiàn)自身利益的最大化。3.下列材料是否可以支持某段觀點,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A.希臘半島上的水、土地和其他資源限制了古希臘人的發(fā)展,但希臘人早就擴散到周圍的島嶼,并且越過地中海進入北非,渡過愛琴海到達小亞細亞,這才創(chuàng)造出希臘文明的奇跡。——可以支持第②段觀點B.蒙古軍隊的西征和四大汗國的建立,阿姆河、幼發(fā)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伏爾加河及其流域本身并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但歐亞大陸居民卻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巨變。——可以支持第④段觀點C.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梢灾С值冖喽斡^點D.氣候普遍變冷,北半球群體開始南遷,個別群體迷失方向,往北遷徙。有的群體死亡滅絕,但有的群體偶然發(fā)現(xiàn)冰雪層可以隔絕冷空氣,他們在冰洞雪屋中找到棲身地,因此免于滅絕,從此在北極圈內生存繁衍?!梢灾С值冖岫斡^點4.畫橫線句子中的“任何”和“往往”各有怎樣的表達作用?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5.有人說:“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是中國當之無愧的母親!”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答案】1.B2.D3.A4.①任何,指示代詞,不論什么?!叭魏我环N文明都不是事先規(guī)劃好的”,即所有的文明都不是事先規(guī)劃好的,一律如此,概莫能外,“任何”一詞客觀準確地表明了文明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②往往,副詞,表示在一定條件下時常存在或經常發(fā)生。“人類與河流的互動往往起著很大的作用”,即人類與河流的互動經常在起作用,不是偶然的,但并不排除不起作用的時候。“往往”一詞客觀準確地表達了人類與河流互動作用的規(guī)律。5.①黃河奠定中華文明的基礎。早在五六千年前,黃河中下游地區(qū),降水量充足,溫暖而濕潤,早期先民借此創(chuàng)造了以陶寺為代表的中華文明。②黃河為中華民族農耕的生產方式準備了條件。三四千年前,黃河中下游的土地和環(huán)境宜農宜牧,農業(yè)、牧業(yè)并存,后來農業(yè)人口增加,農田擴展,中華民族農耕文化漸成定勢?!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人們完全無法突破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文明起決定性作用”說法絕對。根據(jù)原文“地理環(huán)境的作用往往是決定性的、本質性的。當時的人,基本上沒有辦法突破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可知,原文有“往往”“基本上”的限定。C.“黃河流域的陶寺文明主要因為其后人的堅守而得以延續(xù)發(fā)展,而長江流域的良渚文明卻因其后人的遷離而中斷”主次顛倒。根據(jù)原文“……形成以陶寺為代表的都城。有利的自然環(huán)境使這些早期文明得以延續(xù)發(fā)展,并吸引了周邊其他群體的聚集,不斷壯大,形成核心”可知,陶寺文明得以延續(xù)發(fā)展,主要原因是自然環(huán)境沒有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根據(jù)原文“一般推測,是由于氣候變遷導致的不利環(huán)境,使良渚人的后裔不得不遷離或分散”可知,而良渚文明未能得到延續(xù)發(fā)展,主要原因是氣候變遷導致的不利環(huán)境,使得良渚后裔不得不遷離或分散。D.“造成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致使東漢以后黃河中游地區(qū)農田荒廢”曲解文意。根據(jù)原文“但中游的開發(fā)加劇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知,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已存在,開發(fā)只是加劇了水土流失;根據(jù)原文“東漢以后,中游地區(qū)受戰(zhàn)亂影響,農業(yè)凋敝,人口減少,牧業(yè)人口逐漸增多,原來的農田或者因棄耕而荒廢”可知,東漢農田荒廢,是“受戰(zhàn)亂影響”,而不是黃河中游地區(qū)開發(fā)加劇。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而不是能否守住疆域”錯誤,根據(jù)原文“任何一種政治制度的統(tǒng)治范圍……即地理環(huán)境,包括河流能提供的條件,應該是其中的主要條件,但歷來的統(tǒng)治者都不愿意或不可能守住這個空間,強者要盡量突破擴張”可知,原文的意思是不應該將“是否適合地理環(huán)境”與“能否守住疆域”對立,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關系。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所述內容與第②段中“人可以通過利用新的可利用資源,發(fā)現(xiàn)新的地理空間來突破這個極限”觀點一致。B.強調外部因素的影響,而第④段強調的是規(guī)律的作用。C.強調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而第⑧段強調的是制度的影響。D.強調是偶然性、偶發(fā)事件的影響,而第⑨段強調的是外部因素的影響。故選A。【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任何一種文明都不是事先規(guī)劃好的”中“任何”意思是“不論什么”,強調全部,這句話的意思是強調所有的文明都不是事先規(guī)劃好的,用“任何”一詞突出強調了文明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都是一樣的。“人類與河流的互動往往起著很大的作用”中“往往”意思是經常,時常,表示大多數(shù)情況如此,但不排除個別情況,是通常有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人類與河流的互動在大多數(shù)情況是起著很大的作用,但是也不排除不起作用的時候?!巴币辉~用的比較嚴謹,能客觀準確地表達人類與河流互動作用的規(guī)律?!?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根據(jù)第⑤段“五六千年前,中國正經歷一個氣候溫暖的階段,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年平均氣溫估計比今天要高2~3攝氏度,降水量充足,溫暖而濕潤。遷入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的先民……有利的自然環(huán)境使這些早期文明得以延續(xù)發(fā)展,并吸引了周邊其他群體的聚集,不斷壯大,形成核心”可知,五六千年前的黃河流域的陶寺文明主要是因為黃河流域的自然環(huán)境得以延續(xù)發(fā)展,所以可以歸納出:黃河奠定中華文明的基礎。根據(jù)第⑦段“三四千年前,黃河中下游的土地和環(huán)境宜農宜牧,農業(yè)、牧業(yè)并存……到西漢末年,黃河中下游的土地基本都已開發(fā)為農田,陰山山脈以南已經鮮有成片牧區(qū)了。這一區(qū)域的農業(yè)生產供養(yǎng)了6000萬總人口的70%,也支撐著漢朝強盛的國力”可知,三四千年前,黃河中下游的土地和環(huán)境宜農宜牧,后來黃河中下游的土地基本都已開發(fā)為農田,所以可以歸納出:黃河為中華民族農耕的生產方式準備了條件。(二)現(xiàn)代文閱讀11(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報施(節(jié)選)茅盾朦朧中聽得響亮的軍號聲,張文安便渾身一跳。眼皮重得很,睜不開,但心下有數(shù),這熱惹惹地吹個不歇的,正是緊急集合號。三年多的生活習慣已經養(yǎng)成了他的一種本領:半睡半醒,甚至嘴里還打著呼嚕,他會穿衣服。剛穿上一半,他突然清醒了,睜開眼,紙窗上泛出魚肚白,號聲卻還在耳朵里響。他呆了一會兒,便自己笑起來,低聲說:“呸!做夢!”睡意是趕跑了,他靠在床上,愣著眼,暫時之間像失掉了思索的能力,又像是有無數(shù)大小不等的東西沒頭沒腦要擠進他腦子里來,硬不由他做主;但漸漸地,這些大小不等、爭先搶后的東西自腦子里長出一個頭兒來了,于是張文安又拾回了他的思索力,他這時當真是醒了。他回憶剛才那一個夢。半月以前,因為一種軍醫(yī)不大有辦法的疙瘩病,他遲疑了相當時間,終于向師長請準了長假,離開那服務了三年多的師部,離開那敵我犬牙交錯、隨時會發(fā)生激戰(zhàn)的第×戰(zhàn)區(qū)。他剛進那師部的時候,是一位文書上士,現(xiàn)在他離開,卻已是文書上尉。他得了假條,得了一千元的盤纏,額外又得了師長給的一千元,說是給他買藥的。臨走的上一晚,同事們湊公份弄幾樣簡單的酒菜,給他餞行。可是剛喝在興頭上,突然的,緊急集合號吹起來了。這原是家常便飯,但那時候,有幾位同事卻動了感情,代他惋惜,恐怕第二天他會走不成。后來知道沒事,又為他慶幸。當時他也激動得很,平時不大善于自我表現(xiàn)的他,這時也興奮地說:“要是發(fā)生戰(zhàn)斗,我就不回去也沒關系,我和大家再共一次生死!”現(xiàn)在到了家了,不知怎地,這在師部里遇到的最后一次緊急集合號卻又闖進了他在家第一晚的夢魂里。像突然受驚而四散躲藏起來的小雞又一只一只慢慢地躲躲閃閃地從角落里走了出來,夢境的節(jié)目也零零碎碎在他記憶中浮起。這是驚慌和喜悅,辛酸和甜蜜,過去和未來,現(xiàn)實和夢想,攪在了一起的。他閉著眼睛,仿佛又回到夢中:他出其不意地把一頭牛買好,牽回家來,給兩位老人家一種難以形容的驚喜,正跟他昨日傍晚出其不意走進了家門一樣;但正當父親含笑拍著牛的肩項的當兒,緊急集合號突然響了,于是未來的夢幻中的牛不見,過去的現(xiàn)實的軍中伙伴們跳出來了。張文安裂開嘴巴無聲地笑了起來,雖然是夢,他心里照樣是甜甜蜜蜜的?;貋頃r他一路上老在那里盤算那密密縫在貼身口袋里的幾個錢,應做如何用途。師長給這一千元的時候,誠懇地囑咐他:千萬別胡亂花了,回家買藥保養(yǎng)身體。他當時感動得幾乎掉下眼淚來,他真誠地回答道:“報告師長:我一定遵守師長的訓示。身體第一,身體是我們最大最重要的本錢!”但上路后第一天,他就有了新的意見,師長的“身體第一”的訓示,他還是服膺的,可是他又一點一點自信他這疙瘩病只要休養(yǎng)一個時期,多吃點肉——至多像那位不愛多開口的軍醫(yī)說的多吃雞蛋,就一定會好的;他覺得他應該省下這一千元孝敬父母,讓父母拿這一千元去做一件更合算的事情。但父母拿這一千元又將怎樣辦呢?這一點,卻費去了他半月旅程中整整大半時間的思索。母親的心事他是知道的:把房子修補修補,再給他討一房媳婦。父親呢,老早就想買一頭牛,他家自從最后一次內戰(zhàn)時期損失了那壯健的花牛以后,父親好幾次籌劃款項,打算再買一頭,都沒有成功。他料得到,父母將因此而發(fā)生爭執(zhí),而結果,父親一定會說:“文兒,師長給你買藥的,你不可辜負人家的好意。”整整一星期,在路上閑著的時候,他老是一邊伸手偷偷地摸著貼身口袋里那一疊鈔票,一邊思索著怎樣解決這難題。后來到底被他想出一個很巧妙的辦法來了:他將不說出他有這么一注錢,到家歇一天,他就背著父母買好一頭牛,親自牽回家,給父母驟然的一喜。張文安越想越高興,他的眼前便出現(xiàn)了一頭美麗的黃牛,睜大了兩只潤澤有光的眼睛,嘴巴一扭一扭的,前蹄跪著,很悠閑地躺在那里。張文安又忍不住笑了:這回卻笑出聲來,而笑聲亦驚破了他的夢幻,他抬頭一看,紙窗上已經染滿了鮮艷的粉紅色。鄰家的雄雞正在精神百倍地引頸高啼。隔壁父母房里已經有響動,父親在咳嗽,母親在傾倒什么東西到蔑籮里。張文安也就起身,穿好了衣服,一邊扣著鈕子,一邊他又計劃著,如何到鎮(zhèn)上找那熟識的董老爹,如何進行他那夢想中的機密大事。“也許錢不夠,”——他擔心地想,但又立刻自慰道,“差也差不了多少罷,好在路費上頭還有得剩呢,這總該夠了。”于是他又一度隔著衣服捫一下貼身口袋里那一疊票子,臉上浮過一個得意的微笑。昨天到家,已經不早;兩位老人家體恤兒子,說他路上辛苦了,略談了幾句家常話便催他去睡了??墒莾晌焕先思易约簠s興奮得很,好像拾得了一顆夜明珠,怕沒有天亮的時候,連夜就去告訴了左鄰右舍。老頭子還摸黑走了一里路,找到他平日在茶館里的幾個老朋友,鄭重其事傾吐了他心里的一團快樂。他又打聽人家:“文書上尉這官階有多大?”老頭子心里有個計較:為了慶賀兒子的榮歸,他應當賣掉一擔包谷擺兩桌酒請一次客,他要弄明白兒子的官階有多大,然后好物色相當?shù)呐憧汀#ㄓ袆h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從張文安夢中聽到軍號聲寫起,然后穿插他在軍營中的簡單的經歷,照應了夢中的軍號聲、也交代了他回家的原因。B.“這些大小不等、爭先搶后的東西自腦子里長出一個頭兒來了”描寫生動形象,寫出了張文安醒來時各種思緒由混雜到逐漸清晰的過程。C.張文安并沒有把師長的訓示當回事,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非常自信,相信自己的身體很快就會好的,不如省下這筆錢來。D.兒子回來、兩位老人家都非常興奮,連夜奔走相告,而且老頭子打算賣一擔包谷擺兩桌酒請客、頗以兒子在部隊升官了為榮。7.關于文中倒數(shù)第三段的描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中寫“紙窗上已經染滿了鮮艷的粉紅色”,表明時間是清晨,“鮮艷”一詞表現(xiàn)了張文安內心的喜悅。B.“鄰家的雄雞正在精神百倍地引頸高啼”給人一種充滿希望的感覺,與張文安打算買牛減輕父母勞作負擔的憧憬相照應。C.“父親在咳嗽”表明父親病體沉重,這也是張文安用這一千塊錢打算買牛而并不打算按母親的心思先修補房子再娶一房媳婦的原因。D.這段中的環(huán)境描寫與《祝?!分小把┗湓诜e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得沉寂”都起到了襯托人物心情的作用。8.張文安既有著軍人的作風,也有著農民的特點,請結合文本概括。9.作者設置張文安做夢的情節(jié)有什么巧妙之處?請結合文本分析?!敬鸢浮?.C7.C8.軍人的特點:①聽到軍號就起床;②敢于奔赴戰(zhàn)場,與戰(zhàn)友共生死;③有報效國家的責任感。農民的特點:①不大善于自我表現(xiàn);②花錢精打細算;③孝敬父母,省錢想給父母買一頭牛。9.①夢將張文安的現(xiàn)實生活、對軍營生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憧憬聯(lián)系在了一起,為下文寫他計劃買牛做鋪墊;②夢表現(xiàn)了張文安想通過買牛給父母一個難以形容的驚喜,以表現(xiàn)張文安對父母的孝心;③夢表明張文安離開軍營時間還不長,一些軍營中保持的習慣還不時闖入他的生活;④夢與現(xiàn)實結合,有實有虛,擴大了小說的藝術境界?!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張文安并沒有把師長的訓示當回事,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非常自信,相信自己的身體很快就會好的”錯誤。由“他覺得他應該省下這一千元孝敬父母,讓父母拿這一千元去做一件更合算的事情”可知,張文安請長假也是為照顧身體的需要,并不是沒把師長的訓話當回事,剛開始還感動得“幾乎掉下眼淚來”“真誠地回答”,“省下這筆錢來”的原因不僅僅只是對自己的身體非常自信,還感覺與其花錢放在買藥上,不如省下這一千元錢做他心目中覺得更合算的事,孝敬父母。選項因果不當。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及相關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C.“表明父親病體沉重”錯誤。文中只有一處寫道父親咳嗽,并不能表明父親病體沉重,另外,張文安買牛和父親咳嗽也沒有關系。由“他覺得他應該省下這一千元孝敬父母,讓父母拿這一千元去做一件更合算的事情”及后面的思索可知,買牛是父親老早的愿望,而且?guī)状闻Χ嘉闯晒?,比較著修房和給自己娶媳婦,買牛更有意義,更能減輕父母的負擔,能“給兩位老人家一種難以形容的驚喜”。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軍人的特點:由“朦朧中聽得響亮的軍號聲,張文安便渾身一跳”“三年多的生活習慣已經養(yǎng)成了他的一種本領:半睡半醒,甚至嘴里還打著呼嚕,他會穿衣服”可知,他聽到號角聲就起床,有著聞令即動的軍人意識。由“當時他也激動得很,平時不大善于自我表現(xiàn)的他,這時也興奮地說:‘要是發(fā)生戰(zhàn)斗,我就不回去也沒關系,我和大家再共一次生死!’”可知,張文安身上有著軍人的擔當,敢于奔赴戰(zhàn)場,有不怕犧牲的愛國精神和責任感,愿意與戰(zhàn)友共生死。農民的特點:由“當時他也激動得很,平時不大善于自我表現(xiàn)的他,這時也興奮地說:‘要是發(fā)生戰(zhàn)斗,我就不回去也沒關系,我和大家再共一次生死!’”可知,寫他平時不大善于自我表現(xiàn),這一點符合農村的特點。由“他閉著眼睛,仿佛又回到夢中:他出其不意地把一頭牛買好,牽回家來,給兩位老人家一種難以形容的驚喜”“后來到底被他想出一個很巧妙的辦法來了:他將不說出他有這么一注錢,到家歇一天,他就背著父母買好一頭牛,親自牽回家,給父母驟然的一喜”可知,張文安對于一千元錢怎么花,精打細算,最終決定給父母買牛,這是基于農民耕作的需要和孝敬父母的真情而生發(fā)的最樸素的愿望,牛是他熟悉的動物,可知與他過往的農村生活經歷有關,這里體現(xiàn)了他的農民的形象特征?!?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開篇“朦朧中聽得響亮的軍號聲,張文安便渾身一跳”寫張文安被響亮的軍號聲從夢中喚醒,然后“又拾回了他的思索力”“回憶剛才那一個夢”,這段內容初現(xiàn)人物形象,之后逐漸展示夢境。張文安雖在家,但是對最后一次緊急沖鋒號還依舊印象深刻,他還是自己的軍人身份,夢將張文安的現(xiàn)實生活、對軍營生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憧憬聯(lián)系在了一起;“他出其不意地把一頭牛買好,牽回家來,給兩位老人家一種難以形容的驚喜,正跟他昨日傍晚出其不意走進了家門一樣”,日有所思,也有所夢。為家里“買牛”是張文安一直惦記的事情,為下文寫他計劃買牛做鋪墊。張文安關心著前方戰(zhàn)事,也期望能實現(xiàn)給父親買牛的愿望,孝敬父母,夢表現(xiàn)了張文安想通過買牛給父母一個難以形容的驚喜,以表現(xiàn)張文安對父母的孝心。由開篇“睜開眼,紙窗上泛出魚肚白,號聲卻還在耳朵里響”到結尾的“他抬頭一看,紙窗上已經染滿了鮮艷的粉紅色”“昨天到家,已經不早”可知,作者寫張文安由夢境回到現(xiàn)實,他離開軍營時間還不長,一些軍營中保持的習慣還不時闖入他的生活??傮w上,作者以夢境串聯(lián)起了過去和現(xiàn)在的情節(jié)內容,非常巧妙,內容虛實相生,擴大了小說的藝術境界,耐人尋味。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草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①始?!煜滦胖!畺|面而征,西夷怨:南而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徯我后,后來其蘇?!裱嗯捌涿瘢跬髦?。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今,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材料二: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③,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孟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彊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注】①葛:遠古時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áoní):被俘虜?shù)睦先撕陀變?。③放于利而行:依?jù)個人的利益辦事。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卷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太史公A曰B余讀孟子C書D至梁惠王E問F何以利吾國G未嘗不廢書H而嘆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萬乘,指兵車萬輛,表示軍事力量強大,與《過秦論》“致萬乘之勢”中的“萬乘”詞義相同。B.益,指更加,與《師說》“是故圣益圣”中的“益”詞義相同。C.吊,指撫慰、安慰,與《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中的“吊”詞義相同。D.所如,文中指所往、所到,與《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中的“所如”用法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認為商湯征伐天下,得到當?shù)匕傩盏男刨嚕且驗樯虦軌驊z惜當?shù)匕傩?,實施的政策能夠讓百姓開心。B.孟子認為齊宣王如果能夠尊重燕國人民的意愿,實施“仁政”,那么還來得及阻止各國對齊國動兵。C.孟子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的開始,為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他很少談及利。后世史學家司馬遷對此極為贊嘆。D.孟子的政治主張得不到當時各諸侯國君的采用,國君們把能攻善伐之人看作賢能,孟子的“德政”不合時宜。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2)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彊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14.孟子認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請從材料中列舉例子來論證這個觀點?!敬鸢浮?0.BDG11.D12.C13.(1)燕國的百姓以為(大王)將要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他們(或:把自己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去),(所以)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盛著酒漿來迎接大王的軍隊。(2)在那時候,秦國任用商鞅,使國家富裕,使兵力強大(軍力強盛);楚國、魏國任用吳起,戰(zhàn)勝了一些國家,削弱了強敵。14.①孟子的觀點是:古代圣王有憐愛別人的心,所以才有憐愛百姓的政令。②周武王、商湯征伐他國,實施百姓滿意的措施,百姓歡迎他們的征伐?!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太史公說:我讀《孟子》,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對我國家有利”時,總不免放下書本而有所感嘆。“曰”字后一般接所說的內容,其后需斷開,B處斷開;“余讀孟子書”是主謂結構,其后斷開,D處斷開;“何以利吾國”作“問”的賓語,中間不斷開;“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意思完整,其后斷開,G處斷開。故為:BD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都指兵車萬輛,表示軍事力量強大。句意:以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達到或擁有萬輛戰(zhàn)車的國力。B.正確。都指更加。句意:如果您讓他們的水更深。/因此,圣人更加圣明。C.正確。都指撫慰、安慰。句意:殺了那里的暴君,撫慰那里的百姓。/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D.錯誤,用法相同。都指所往、所到。句意:所以跟他到的那些國家的需求不相符。/任憑小船兒在茫無邊際的江上飄蕩。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孟子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的開始,為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錯。文中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開始的是司馬遷,防備禍亂根源的是孔子。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拯己于水火之中”介詞結構后置,正常語序為“于水火之中拯己”;“簞、壺”,均是名詞活用作動詞,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盛著酒漿。(2)“富”,使……富裕;“彊”通“強”,使……強大(強盛);“弱”,形容詞使動用法,削弱/使……弱。【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藝術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要準確理解孟子話中的蘊含觀點,然后再從材料中列舉例子來加以論證。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意思是古代的君王因為擁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所以能夠實施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孟子的觀點是:古代圣王有憐愛別人的心,所以才有憐愛百姓的政令。②據(jù)材料一“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可知,孟子說,占領了,燕國人民高興,那就占領它。古代有這么做的人,武王就是這樣。據(jù)材料一“臣聞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瓡唬骸疁徽?,自葛始。’天下信之……民望之”可知,孟子說,我聽說過有憑借方圓七十里的國土就統(tǒng)一天下的人,商湯就是這樣。商湯征伐,天下的人都信任他,人民都盼望他??梢?,周武王、商湯征伐他國,實施百姓滿意的措施,百姓歡迎他們的征伐。參考譯文:材料一:齊國攻打燕國,戰(zhàn)勝了燕國。齊宣王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占領燕國,有人勸我占領燕國。以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五十天就攻克了它,光憑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占領它,必定會有上天降下的災禍。占領它,怎么樣?”孟子回答說:“占領了,燕國人民高興,那就占領它。古代有這么做的人,武王就是這樣。占領了,燕國人民不高興,那就不要占領。古代也有這么做過的人,文王就是這樣。以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百姓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盛著酒漿來迎接大王的軍隊,難道有別的原因嗎?只是希望能救他們于水火之中了。如果您讓他們的水更深,火更熱,那他們也就會轉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饼R國攻打燕國,要占領燕國。別的諸侯國謀劃援救燕國。宣王說:“很多諸侯謀劃來討伐我,(我)用什么方法對付他們呢?”孟子回答道:“我聽說過有憑借方圓七十里的國土就統(tǒng)一天下的人,商湯就是這樣。沒有聽說擁有方圓千里的國土還害怕別國的?!渡袝氛f:‘商湯的征伐,從葛開始?!煜碌娜硕夹湃紊虦?。他向東征伐,西邊的百姓就埋怨;向南征伐,北邊的百姓就埋怨。(他們埋怨)說:‘為什么把我們放到后面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時節(jié)盼望烏云和虹霓一樣。(這是因為湯的軍隊每到一地,)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種地的照常種地,殺了那里的暴君,撫慰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時雨從天而降,百姓非常高興?!渡袝氛f:‘等待我們的君王,他來了,我們也就復活了?!缃瘢鄧膰按习傩?,大王您的軍隊去征伐他,燕國的百姓以為(大王)將要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他們,(所以)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盛著酒漿來迎接大王的軍隊。如果您殺死他們的父兄,囚禁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的宗廟,搬走他們的寶器,像這樣怎么行呢?各國本來就畏忌齊國的強大,現(xiàn)在齊國擴大了一倍的土地卻不施行仁政,這就使得天下的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趕快發(fā)布命令,把楚國被俘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同燕國百姓商量,選立一個新國君,然后撤離燕國。那么還來得及阻止(各國興兵)。”材料二:太史公說:我讀《孟子》,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時,總不免放下書本而有所感嘆。說:唉,利益的確是禍亂的開始呀!孔夫子極少談論關于利益的問題,就是經常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所以說“依據(jù)個人的利益辦事,會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喜好利益的弊病都存在,有什么不同呢?孟軻,是鄒國人。他曾跟著子思的弟子學習。他通曉孔道之后,便去游說齊宣王,齊宣王沒有采用他的主張。于是到了梁國,梁惠王不實施他的主張,反而認為他的主張,不切實情。在那時候,秦國任用商鞅,使國家富足,使兵力強大;楚國、魏國任用吳起,戰(zhàn)勝了一些國家,削弱了強敵;齊威王和宣王舉用孫臏和田忌等人,國力強盛,使各諸侯國向東來朝拜齊國。各諸侯國正致力于“合縱連橫”的攻伐謀略,把善于攻伐看作賢能,孟子卻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所以跟他到的那些國家的需求不相符。他返回家鄉(xiāng)與弟子萬章等人整理《詩經》《書經》,闡述孔子的思想學說,編寫了《孟子》七篇。(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春中①田園作王維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②,荷鋤覘③泉脈。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臨觴忽不御④,惆悵遠行客?!咀ⅰ竣俅褐校▃hòng):即仲春,農歷二月。②遠揚:又長又高的桑枝。③覘(chān):探測、察看。④御:進用,飲、喝的意思。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通過寫鳥鳴、花開,農民修整桑枝、察看水路,描繪了一幅春意濃郁的田園圖,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以及對農事的熱愛。B.頸聯(lián)描寫燕子識舊巢,舊主人翻看新日歷,暗示時光更替,表現(xiàn)了主人對時間流逝的無奈以及對未來的滿心期盼。C.尾聯(lián)寫:面對美好的田園春光,想到作客在外的人,他們無緣享受這一切,不由得為之惋惜和惆悵。D.詩中人們在春天的感召下,滿懷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人們的精神面貌有如一片春意欣欣向榮,顯得健康、飽滿。16.本詩頷聯(lián)與楊萬里《插秧歌》的首聯(lián)“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都運用了恰切的動詞描寫農民勞作的場景,表現(xiàn)詩歌主旨。請分別簡要賞析。【答案】15.B16.①《插秧歌》首聯(lián)以“拋”“接”“拔”“插”這四個動詞,生動地描繪了農戶一家人各有分工、井然有序地拋秧接秧、拔秧插秧的繁忙勞動狀態(tài),表現(xiàn)出農民生活的辛苦與農事的繁忙(或:表達對勞動和勞動者的贊美之情),富于生活情趣。②《春中田園作》頷聯(lián)以“持”“伐”“荷”“覘”這四個動詞,形象地描繪了農民手持斧頭修整桑枝、扛著鋤頭察看泉水通路的勞作情景,為一年的農事勞作拉開序幕,表現(xiàn)出人們對未來滿懷憧憬(或:對美好的明天的追求)。【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表現(xiàn)了主人對時間流逝的無奈”錯,頸聯(lián)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展望,而不是主人對時間流逝的無奈。故選B?!?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和主題的能力。①《插秧歌》“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在這插秧時節(jié),一家人無論男女老幼,一齊來到田頭?!疤锓驋佈怼?,田婦接秧;“小兒拔秧”,大兒插秧?!皰仭薄敖印薄鞍巍薄安濉?,人人各司其職,不敢稍有懈怠。這頭兩句詩,運用“拋”“接”“拔”“插”這四個動詞,通過不同人的不同動作描寫,活現(xiàn)出一派繁忙緊張的勞動景象,生動地描繪了農戶一家人各有分工、井然有序地拋秧接秧、拔秧插秧的繁忙勞動狀態(tài),表現(xiàn)出農民生活的辛苦與農事的繁忙(或:表達對勞動和勞動者的贊美之情),富于生活情趣。②《春中田園作》“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詩人由春天的景物寫到農事,好像是春鳩的鳴聲和耀眼的杏花,使得農民在家里呆不住了,農民有的拿著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著鋤頭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經冬以后最早的一種勞動,可說是農事的序幕。頷聯(lián)以“持”“伐”“荷”“覘”這四個動詞,形象地描繪了農民手持斧頭修整桑枝、扛著鋤頭察看泉水通路的勞作情景,為一年的農事勞作拉開序幕,表現(xiàn)出人們對未來滿懷憧憬(或:對美好的明天的追求)。(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紅樓夢》中用“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形容薛家的豪富奢侈?!栋⒎繉m賦》中與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密的《陳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既突出了作者童年“孤弱”的窘境,也寫出了祖母劉氏對孫兒無比真摯、愛憐的感情。(3)山川風物,四時好景激發(fā)了文人墨客無限才情。古代許多詩詞文賦都描繪了“水天相接”的美景,這些句子意境或開闊,或唯美,或空明,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鼎鐺玉石②.金塊珠礫③.祖母劉愍臣孤弱④.躬親撫養(yǎng)⑤.江天一色無纖塵⑥.皎皎空中孤月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鐺、礫、愍、皎、鶩。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1(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進入秋冬,很多人都有煲湯喝的習慣。研究發(fā)現(xiàn),在燉雞湯的時候,雞肉中的蛋白質只有小部分會溶入湯中,通常不超過10%,但溶入湯中的脂肪會超20%。只喝湯、不吃肉,相當于扔掉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蛋白質。肉湯雖然好喝,但并不營養(yǎng),A,如鐵、鋅等礦物質就跟肉如影隨形。湯好喝,但是它最大的問題是鹽多、脂肪過多,對控制血壓和心血管健康都非常不利。建議平時喝湯的時候盡量不要太咸,盡量少放點鹽,少做點油大的湯。世界衛(wèi)生組織評估認為,喝湯溫度太高會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所以,喝湯最好不要超過65℃。有人說:“飯前喝湯能飽,有助于減肥?!比绻燥埱昂赛c湯,B,對減肥似乎有幫助。不過,這通常要求在飯前20分鐘左右喝湯,而且湯不會增加能量攝入。因為,減肥的關鍵還是要看能量收支情況。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19.請給上面選文寫出三個結論,要求使用否定句式?!敬鸢浮?8.A.絕大多數(shù)營養(yǎng)成分是保留在肉中的B.吃飯的時候就會吃得少19.①煲湯喝時不宜只喝湯不吃肉。②喝湯不宜太咸、太油、太高溫。③飯前喝湯不一定有助于減肥?!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A.前面說“肉湯雖然好喝,但并不營養(yǎng)”,后面說“如鐵、鋅等礦物質就跟肉如影隨形”,舉例說明營養(yǎng)成分在肉中,應填:絕大多數(shù)營養(yǎng)成分是保留在肉中的。B.前面提到一種說法“飯前喝湯能飽,有助于減肥”,認為如果吃飯前喝點湯就會吃得少,有助于減肥,應填:吃飯的時候就會吃得少?!?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時通讀全文,總結結論,分段概括,注意必須用否定句。結合“只喝湯、不吃肉,相當于扔掉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蛋白質……絕大多數(shù)營養(yǎng)成分是保留在肉中的”可知,煲湯喝時不宜只喝湯。結合“建議平時喝湯的時候盡量不要太咸,盡量少放點鹽,少做點油大的湯”“喝湯溫度太高會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所以,喝湯最好不要超過65℃”可知,喝湯不宜太咸、太油、太高溫。結合“有人說:‘飯前喝湯能飽,有助于減肥?!薄叭绻燥埱昂赛c湯,吃飯的時候就會吃得少,對減肥似乎有幫助,不過,這通常要求在飯前20分鐘左右喝湯,而且湯不會增加能量攝入……”可知,飯前喝湯不一定有助于減肥。(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的小學校園里有很多合抱粗的柏樹。有風的時候,老柏樹濃密而深沉的響聲一浪一浪,傳遍校園,傳進教室,使吵鬧的孩子也不由得安靜下來,使瑯瑯的讀書聲時而飛揚時而沉落,使得上課和下課的鈴聲飄忽而悠揚。搖鈴的老頭,看門兼而搖鈴。老頭極和藹,隨你怎樣摸他的紅鼻頭和光腦袋他都不惱,看見你不快活他甚至會低下頭來給你,說:想摸摸嗎?孩子們都愿意到傳達室去玩,擠在他的床上,擠得①,沒大沒小地跟他說笑。上課或下課的時間到了,他搖起銅鈴,不緊不慢地在所有的窗廊下走過,目不旁顧,一路都不改變姿勢。叮當叮當——叮當叮當——鈴聲在風中飄搖,在校園里回蕩,在陽光里漫散開去,在所有孩子的心中留下②的記憶。那鈴聲,上課時搖得緊張,下課時搖得舒暢,但無論緊張還是舒暢都比后來的電鈴有味道,浪漫,多情,仿佛知道你的懼怕和盼望。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隨你怎樣摸他的紅鼻頭和光腦袋他都不惱”的“你”,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紅燭啊,匠人造了你,原是為燒的。B.哦,五彩繽紛的一分鐘,你飽含著臺兒溝的姑娘們多少喜怒哀樂!C.我們對著他大喊大叫,但是隨你怎么發(fā)火,他都不理會。D.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白。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刪去其中的三個“使”,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20.①密不透風②難以磨滅21.C22.①原句三個“使”,構成排比,句式整齊,三個短句均以“老柏樹濃密而深沉的響聲”為描寫對象,突出了樹聲對孩子們的影響,強化了孩子們的心理感受。②刪去后,三個短句有三個描寫對象,削弱了句子原有的內在聯(lián)系。【解析】【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熟語)的能力。第一處,根據(jù)前文“孩子們都愿意到傳達室去玩,擠在他的床上”,可知此處內容強調人很多,很擁擠。所以可填“密不透風”。密不透風:形容包圍緊密或防衛(wèi)嚴密。第二處,根據(jù)后文“那鈴聲,上課時搖得緊張,下課時搖得舒暢,但無論緊張還是舒暢都比后來的電鈴有味道,浪漫,多情,仿佛知道你的懼怕和盼望”,可知鈴聲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記憶,所以此處可填“難以磨滅”。難以磨滅:很難加以形容、描寫?!?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詞語含義的能力?!半S你怎樣摸他的紅鼻頭和光腦袋他都不惱”的“你”指我們中的某一個,有一定范圍。A.指前文中的“紅燭”。B.指前文“五彩繽紛的一分鐘”。C.指我們中的某一個,有一定范圍。D.不具體指某一個人,而是泛指任何人。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結合前文“有風的時候,老柏樹濃密而深沉的響聲一浪一浪,傳遍校園,傳進教室”,可知原句的主語是“老柏樹濃密而深沉的響聲”,“使吵鬧的孩子也不由得安靜下來,使瑯瑯的讀書聲時而飛揚時而沉落,使得上課和下課的鈴聲飄忽而悠揚”三個短句都使用“使+主謂短語”的結構,句式整齊,構成排比;內容上從孩子們、讀書聲、鈴聲三個角度表現(xiàn)了老柏樹的響聲對孩子們的影響。去掉“使”字后,變成了分別以“孩子”“讀書聲”“鈴聲”為主語的三個句子,內容分散,與上下文之間聯(lián)系不緊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