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3單元 第1節(jié) 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huán)境變遷同步測試 湘教版必修1_第1頁
高中地理 第3單元 第1節(jié) 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huán)境變遷同步測試 湘教版必修1_第2頁
高中地理 第3單元 第1節(jié) 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huán)境變遷同步測試 湘教版必修1_第3頁
高中地理 第3單元 第1節(jié) 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huán)境變遷同步測試 湘教版必修1_第4頁
高中地理 第3單元 第1節(jié) 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huán)境變遷同步測試 湘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才之路】-學年高中地理第3單元第1節(jié)自然地理要素變化與環(huán)境變遷同步測試湘教版必修1時間:45分鐘滿分5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8分)科學家袁隆平利用我國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產雜交水稻,國家推廣種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國糧食產量,據此回答1~2題。1.我國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的主導因素是()A.我國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品種豐富B.國家的政策和措施C.我國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大D.農業(yè)技術改革解析:遺傳育種、雜交技術等是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yè)生產的體現。答案:D2.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也反映了()A.要保護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B.保護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儲備資源的一種方式C.各種自然資源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D.地球養(yǎng)活人類的能力是無限的解析:保護地球上各種生物資源和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答案:B生物總是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不斷進化的,而且演化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根據所學知識,完成3~4題。3.揭開欣欣向榮的生物系統(tǒng)演化進程序幕的動物是()A.原核細胞生物 B.爬行動物C.真核細胞生物 D.無脊椎動物4.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guī)模滅絕的時期是()A.中生代和新生代B.古生代寒武紀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紀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解析:主要考查生物演化的進程。解題流程:答案:3.D4.D人類活動會導致某些自然要素的變化,進而帶動其他要素的變化,其中水、森林是比較容易受人類干擾的自然要素。根據以下材料,完成5~6題。5.判斷下圖方框Ⅰ、Ⅱ、Ⅲ、Ⅳ相應內容的排序,正確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庫區(qū)蒸發(fā)量增大③蒸騰加強④植被覆蓋率增大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解析:修建水庫直接造成兩個結果,一是使庫區(qū)蒸發(fā)量增大,二是使土壤水增加,進而使植被覆蓋率增加,蒸騰加強。答案:C6.大面積砍伐森林有可能引發(fā)的環(huán)境問題是()①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層空洞③水土流失嚴重,環(huán)境惡化④許多物種滅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森林砍伐使森林吸收CO2的能力減弱,導致大氣中CO2增加,同時使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嚴重,使生物多樣性減少,但不會造成臭氧層空洞。答案:D圖中若A是綠色植物,讀圖完成7~8題。7.圖示的含義是()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分解作用 D.化合作用8.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燒化石燃料C.動植物的尸體分解 D.動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第7題,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第8題,由于燃燒化石燃料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再加上森林的砍伐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減弱,導致二氧化碳增多。答案:7.A8.B幾千萬年前,恐龍稱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龍突然滅絕。一種學說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另一種學說認為,是地球的氣候劇變所致。據此回答9~10題。9.是什么要素的變化使得恐龍生存環(huán)境更加惡劣()A.氣候變化 B.植物變化C.分解作用 D.各要素都發(fā)生了變化解析: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恐龍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是各要素都發(fā)生了變化。答案:D10.恐龍滅絕后,地球上其他動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來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 B.生產功能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解析:恐龍滅絕后,通過平衡功能,其他各物種的數量基本恒定,使得地球上其他動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來。答案:D在陜西某礦區(qū),工人們發(fā)現在礦燈照耀下,夾在頁巖地層中的煤層烏黑發(fā)亮,仔細辨認,還能看出蘇鐵、銀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樹干。據此完成11~12題。11.該煤層形成的地質年代和該地質年代最繁盛的動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葉蟲B.中生代、恐龍C.新生代第三紀、哺乳類D.新生代第四紀、魚類12.該煤層形成時的古地理環(huán)境是()A.濕熱的草原地區(qū) B.溫暖廣闊的淺海C.濕熱的森林地區(qū) D.干旱的陸地環(huán)境解析:第11題,蘇鐵、銀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時期是在中生代,恐龍是該地質年代最繁盛的動物。第12題,濕熱的森林環(huán)境應是該煤層形成時的古地理環(huán)境。答案:11.B12.C根據下圖提供的相關信息,完成第13~14題。13.根據圖中提供的相關信息,請判斷出最近400年以來,人口的變化趨勢為()A.人口增長速率出現明顯降低的趨勢B.全球每個國家的人口數量都一直處于不斷地增長之中C.我國人口最近400年間增長速率在加大D.在1650~1850年約200年間,全球人口的增長速率較小,1850~1950年間,全球人口的增長速率出現較為明顯的遞增趨勢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表信息的把握能力,根據圖中人口增長曲線的速率變化可以看出,選項D中所描述的是較為合理的。答案:D14.根據圖中提供的相關信息,下列關于世界主要物種滅絕情況的描述,你認為合理的是()A.從圖中信息可以判斷出,在最近幾年,世界主要物種的滅絕速度出現明顯的降低趨勢B.在最近400年以來,世界鳥類物種的滅絕速度一直大于哺乳類物種的滅絕速度C.在最近400年以來,世界主要物種的滅絕速度明顯加速D.由圖中信息可以判斷出,在最近400年間,我國主要哺乳類物種的滅絕速率明顯減小解析: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于圖表信息的把握能力。本題圖表中提供的相關信息并不能判斷出我國或其他國家生物滅絕的情況,只能判定出全世界物種滅絕的整體情況。答案:C二、綜合題(共22分)15.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共11分)“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地帶的和政縣是遠古時代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孕育了今天彌足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層中。據了解,1000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降升歷史及古環(huán)境、古氣候的重要物質依據和信息源?!笨吹竭@個消息,上海一中地理小組的同學特別感興趣,他們決定利用暑假前去實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給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質、知識上的準備工作。(1)考察名稱:______________與地質年代、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2)考察工具準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結合相關材料,他們繪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圖,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①按成因分類,該地區(qū)的地下巖層多屬于________巖;按地質年代,該區(qū)域較老的巖層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②三葉蟲生活時期該地應為________環(huán)境;恐龍繁盛時期,該地區(qū)應為________環(huán)境,氣候、植被特點為________。(4)考察結論:根據實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們認為至今為止青藏高原地區(qū):①地理環(huán)境經歷了________環(huán)境向________環(huán)境的演變。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對位置關系可知:地殼經歷了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運動。解析:解答該題應從掌握地球演化、化石與地層的關系、古生物環(huán)境的特征及其成因等基礎知識入手,通過理解所反映的相關古生物化石的內容,針對性地解答各小題。解決該題的關鍵應抓住以下幾點:(1)圖中古生物新老關系:三葉蟲(古生代),恐龍(中生代),哺乳動物(新生代);(2)利用巖層的新老關系判斷地質構造及地殼的運動過程;(3)化石形成的巖層——沉積巖;(4)古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三葉蟲(海洋)、恐龍(陸地)。答案:(1)生物化石(2)該區(qū)巖層等資料、指南針、地質錘、筆、紙(只要合理即可)(3)①沉積古生②海洋陸地氣候溫暖濕潤,植被茂密(4)①海洋陸地②抬升16.讀“某地地質剖面圖”,回答問題。(共11分)(1)地質剖面圖上,甲、乙、丙三處的地質構造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中,陡崖出現在________處。甲處成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圖中數碼①②③④所示地層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葉蟲化石的地層數碼是________,有可能找到恐龍蛋化石的地層數碼是________,早期人類遺跡應該到數碼________代表的地層中去尋找。(3)地球演化過程中,滅絕的恐龍等生物種類不可復生,這說明了地理環(huán)境的演化具有________性。解析:第(1)題,背斜處巖層上凸,向斜處巖層下凹,斷層處巖層斷裂錯開。結合圖示巖層特點較易填注地質構造名稱。從地表形態(tài)看,斷層處往往發(fā)育有陡崖;向斜往往成山,而背斜往往成谷。背斜(甲處)成谷是因為背斜處受張力影響,巖石比較脆弱,容易受到外力侵蝕變成洼地(或谷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