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十 江南園林_第1頁
《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十 江南園林_第2頁
《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十 江南園林_第3頁
《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十 江南園林_第4頁
《吳文化教程(活頁版)》 課件 模塊十 江南園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南園林《吳文化教程》模塊十拙政園學習目標一、知識目標了解江南園林的發(fā)展歷史和類別;掌握江南園林的造園特點和構景要素;認識江南園林的意境和審美特征;結合實例了解江南園林的藝術特色。

拙政園中部山水二、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能講述江南園林的發(fā)展歷史;能講解江南園林的山水、建筑和植物特點;能使用手機拍攝江南園林移步換景、光影變換的美照;能學會撰寫鑒賞江南園林景點的短文。

拙政園的花窗三、思政目標能從江南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營造中培養(yǎng)自己的“工匠精神”,樹立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能從江南園林一代代主人的人生經歷中領悟中國傳統(tǒng)的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從江南園林文化“詩意的生活”內涵中感知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價值;

江南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的杰出代表,是人類文明的一面鏡子,反映了時代的環(huán)境需求和精神文化內涵。

江南園林把那些最能引起思想情感活動的花木竹石等自然因素攝取到園林中來,以心造境,賦予這些自然元素象征意義,反映一種高尚、深邃的人文意境,使觀賞者既感到親切,又感到崇高。

通過梳理江南園林的發(fā)展脈絡,分析園林中的構景要素:山水泉石、亭臺樓榭、花木植物的形態(tài)美,對園林營造的意境進行詮釋,特別是對經典的江南園林進行剖析,了解江南園林的藝術價值。江南園林滄浪亭外的葑溪第一節(jié)江南園林的發(fā)展歷史何處是江南?江南是一個地域概念,廣義指長江中小游地區(qū),狹義指以環(huán)太湖流域為范圍,即長江以南的蘇州、上海、無錫、常州、杭州、嘉興、湖州、南京、揚州、鎮(zhèn)江等地,地理特征以江(長江)、河(運河)、湖(太湖)、海(東海)為特征。陳從周先生在《蘇州園林》一書中寫道:“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江南四大名園是哪四座園林?蘇州的拙政園、留園、南京的瞻園、無錫的寄暢園

。一、江南園林的起源和發(fā)展(一)江南園林的起源留園小蓬萊冬景1.昆侖、蓬萊的傳說蘇州留園中部的山池主景區(qū),是明代徐氏東園和清代劉氏寒碧莊的舊址所在?,F(xiàn)代建筑家、園林學家童寯評之為“老樹蔭濃,樓臺倒影,山池之美,堪擬畫圖”。在這圖畫般的山池中央有一個名叫“小蓬萊”的小島,飛落于一泓碧水之中,上面架設有紫藤花廊,平欄曲橋與小島花架把園林中部的整個池水分隔成了兩個大小不同的水面空間。留園小蓬萊昆侖神話巨大而高聳的山體最接近天的地方,顯示著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被認為是天神在人間的行宮。昆侖山,是中華始祖黃帝和女神西王母所居的神山。如夏啟有鈞臺、夏桀有瑤臺、商紂有鹿臺等。

臺是由土筑而成的一種方形高臺,登高可以觀天象,通神靈,它與山一樣有著相同的神性。周文王(約公元前11世紀)摹擬昆侖山而建造的靈臺,是一座山岳般高大的土筑建筑物?,F(xiàn)在上海豫園的三穗堂有一塊取自《詩經·大雅·靈臺》中“靈臺經始”匾額昆侖神話西王母所居的昆侖山瑤池,不但有壯麗的宮闕、珍異的獸禽,還有長生的仙人和不死的仙丹。后來由人工筑成的山體和水系的園林,無非就是對這種昆侖山下環(huán)有的九道河流,長有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的蟠桃的理想瑤池仙境或蓬萊仙境的模仿或再現(xiàn)。靈沼是一座人工開鑿的水體。靈囿,方七十里,里面豢養(yǎng)著各種瑞獸祥鳥。從中可以看出,靈臺和靈沼這種挖池筑臺再加上自然景物式的組合構成了日后中國園林山水的基本框架。周文王時期的靈囿蓬萊神話在宮苑中模仿出想象中的仙境,引水筑池,以太液池象征大海,在太液池中筑以蓬萊、方丈、瀛洲、壺梁等仙山。以大型水體為核心的所謂的“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便成了以后歷代帝王御苑的濫觴,同時也開創(chuàng)了中國造園史上堆疊假山的先河,山體、水體與建筑鼎足而三,成為了中國園林的主要元素。拙政園中部花園江南園林蘊含著儒釋道三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1)法天貴真中國園林的山水是自然的再現(xiàn),哪怕是假山假水也要模擬真山真水,必須如《老子·二十五章》所說,“道法自然”;或如《莊子·漁父》所說,“法天貴真”。2.古代的哲學思想與園林環(huán)秀山莊的假山(2)芥納須彌佛教經典《維摩經·不思議品》云:“以須彌之高廣,內(納)芥子中?!敝袊鴪@林移天縮地,用一峰象征太華千尋,以一勺以代表江湖萬里,正是納大千世界于芥子之中。網師園彩霞池(3)積極入世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園林主人在位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失意時遵循“道不明則隱”的處世法則,尤其受到陶淵明“心遠地自偏”歸隱思想的影響。留園西部花園小溪拙政園中部花園一、江南園林的起源和發(fā)展(二)江南園林的發(fā)展姑蘇臺最早出現(xiàn)的江南園林是春秋時的吳國宮臺。吳王夫差在太湖之濱的姑蘇山上,因山成臺,聯(lián)臺為宮,筑起了據(jù)說高三百丈的姑蘇臺,規(guī)模極其宏大。唐代詩人李白在《烏棲曲》詩中寫道:“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碧K州上方山吳王郊臺遺址生成期:先秦時期三國時東吳孫權建造了芳樹苑、落星苑和桂林苑。孫權還建塔營寺,附設寺觀園林。魏晉出現(xiàn)“竹林七賢”,江南文人在住地和郊外營建園林。東晉時出現(xiàn)了官紳的私家園林,吳地顧辟疆營造的“辟疆園”,據(jù)說其池館林泉之勝,號稱吳中第一。六朝古都建康修建的諸多皇家園林中,比較著名的是“華林園”,它位于宮城背面,玄武湖南岸。東晉簡文帝入華林園時還描述說:“會心處不必在遠,怡然林水,便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鞭D折期:三國魏晉南北朝建康華林園平面簡圖公共園林多以亭為中心,以亭成景,會稽蘭亭是首次見于文獻記載的公共園林。蘭亭,位于浙江省紹興,蘭亭是晉代貴族王羲之取的名,門閥貴族王羲之謝安等在蘭亭盛會,曲水流觴、宴游賞花。蘭亭也是中國山水園林的發(fā)源地,自蘭亭后,江南興起造園之風。唐代詩人李縞的《和三鄉(xiāng)詩》有:“會稽王謝兩風流,王子沉淪謝女愁”。宋代詩人魏了翁的《上已領客》詩中有“山陰坐上皆豪逸,長安水邊多麗人”。紹興蘭亭隋煬帝修建“江都十宮”,在我國古代帝王中,隋煬帝與揚州關系最為密切。千百年來,隋煬帝是揚州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隋大業(yè)元年(605)以來,隋煬帝于揚州大造離宮別苑,一時間,揚州皇家園林異常繁盛。據(jù)《壽春圖經》所載:“隋十宮在江都縣北長阜苑內,依林傍澗?!睋?jù)說,隋煬帝所造宮苑還不止這十處,“蒼蒼古木中,多是隋家苑”。如今,“江都十宮”的遺址已難以考證。揚州江都十宮想象圖興盛期:隋唐時期在南宋時期,這里是京城臨安最大的御花園,叫做“聚景園”。當時,園子里面有會芳殿、三座堂、九座亭,還有柳浪橋和學士橋。因為園中有很多柳樹,風吹成浪,鶯啼婉轉,因此被題名為“柳浪聞鶯”。是宋孝宗專門給太上皇高宗建造的游玩場所。在《宋史》的記載中,孝宗、光宗、寧宗三朝,太上皇和皇帝臨幸聚景園共有19次。后來聚景園逐漸荒蕪。聚景園的興衰,似乎是南宋國運的一個象征,從短暫的中興,逐漸走向沒落,并最終滅亡。杭州西湖柳浪聞鶯成熟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揚州和蘇州是精華薈萃之地,有“園林城市”之稱,造園技藝精湛,涌現(xiàn)出大批優(yōu)秀的造園家和匠師,出現(xiàn)許多刊行于世的造園理論著作。明末揚州鄭氏兄弟的四座園林:影園、休園、嘉樹園、五畝之園,被譽為當時的江南名園之四。蘇州園林基本保持著正統(tǒng)的士流園林格調,當時著名的園林有獅子林、拙政園、五峰園、留園。揚州影園鼎盛期:明清時期二、江南園林的類別(一)皇家園林皇家園林是專供帝王休憩享樂的園林。其特點是整體色彩富麗堂皇,規(guī)模宏大,常包進真山真水景觀,充分顯示皇家的氣派和皇權的至尊。

南京玄武湖二、江南園林的類別(二)私家園林屬于王公、貴族、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園林,稱為私家園林。私家園林更多體現(xiàn)了文人的審美心態(tài)。揚州個園二、江南園林的類別(二)寺觀園林寺觀園林,又稱宗教園林,包括儒家學宮、書院以及紀念性祠堂等的花園。蘇州獅子林二、江南園林的類別(二)自然風景園林杭州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游覽勝地,從它的開發(fā)到現(xiàn)在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西湖的南、北、西三面有群山環(huán)抱,東為城市,面積約5.6平方千米。西湖經歷代的開發(fā),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杭州西湖三、江南園林的特征(一)亭臺樓榭的精巧布局亭臺樓榭布局充滿曲折之美,講究整體布局,注重每個細節(jié),如門窗之美、圖案之美、雕刻之美等。拙政園見山樓三、江南園林的特征(二)假山池沼的完美搭配江南園林以水景為主,水石相映,疊山遵從自然形態(tài),充分展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網師園彩霞池三、江南園林的特征(三)花卉樹木的四季搭配江南園林植物種類繁多,植物講究與山水、建筑相配合,充分展示四季不同的季相,花、葉、果相互映襯,給人帶來無限的樂趣。網師園二喬玉蘭三、江南園林的特征(四)景觀層次的錯落有序江南園林講究景色的構圖,采用借景、框景等多種手法,以有限面積營造無限的空間,小中見大,重視分隔空間、虛實對比,含蓄不盡,追求一種意的幽靜和境的深邃,給人無盡的遐思。建筑自然,多曲折,多變化,多開敞。布局不講軸線,結構不拘形式,但因觀賞的方便和賞景的需要,靈活自由地散布于花園中。拙政園借景北寺塔第二節(jié)江南園林的置景要素

一、疊山理水(一)疊山園林的假山源自真山,又是經過概括提煉、典型化了的藝術形象。園林中山的營造無非是掘土堆山,或者再假以山石,形成山林景象,或堆疊成斷崖絕壁,以形成險要的山崖景觀。園林中的假山可分為:土山、石山和土石相結合的土石山?!盾髯印駥W》:“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土山的特點是體量都比較大,如果雨水比較多,土山易受沖刷。土山中國堆土造山歷史悠久。《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土山的特點是體量都比較大,如果雨水比較多,土山易受沖刷。石山中國的疊石假山可追溯到西漢時期。石山的特點是營造出山體的險峻,但植物不易生長,這樣會形成光禿禿的童山,顯得了無生機。因它用石極多,所以其體量一般都比較小,李漁所說的“小山用石,大山用土”就是個道理。依據(jù)所選用的石料來分,可用湖石、黃石、卵石、筍石等。石山土石山

(一)土包石在土山的山腳或山的局部適當用石,以固定土壤,并形成優(yōu)美的山體輪廓,這就形成了土包石的格局。如留園西部的假山,山腳疊以黃石,蹬道盤紆其中,它因土多石少,便形成了林木蔚然而深秀的山林景象。

(二)石包土山的四周及山頂全部用石,或用石較多,只留一些樹木的種植穴,在主要觀賞面并無洞壑,形成整個的石包土格局。如蘇州留園中部的池北假山、還有蘇州環(huán)秀山莊的假山。

土石山

一、疊山理水(二)理水水是中國古典園林造園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無水不成園,水代表江南園林活的靈魂。在江南園林中水體的設計,稱之為“理水”。小園林理水講究“聚”,大園林理水講究“分”。儒家孔子提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比德山水觀,在江南園林里,這一中國古代文人的君子比德思想,被絕妙地融入園林的設計建造中。如拙政園的水廊。溪澗溪澗多指兩山之間的河溝,即可在假山間行走,也可繞廊而過。多曲折,顯出源遠流長、綿延不盡之意。溪水宜淺,可數(shù)游魚,又可涉水。如留園西部花園的溪澗,流水給人活潑潑的印象。園林之水二、建筑營造江南園林建筑指在園林中供游憩或觀賞的建筑物。園林建筑數(shù)量之多、比重大。園林建筑外形復雜、組合多樣。園林建筑功能多樣。滄浪亭二、建筑營造(一)廳堂(二)軒榭(三)齋館(四)廊舫(五)樓閣(六)亭橋三、園林植物(一)園林植物的配置中國的山水畫中常說山“得草木而華”。象江南的園林,大多是山水園林,因生態(tài)環(huán)境相對優(yōu)越,由此而能產生一種林木蔥郁的氣象?;ɑ軜淠驹诮蠄@林中擔任著文化符號的角色,在詩情畫意中承載和傳遞園主寄托的思想與愿望,并是參悟人生的“道具”或起著“格物”作用,是其他園林元素及藝術難以替代的。金玉滿堂世間花木都是有個性的。造園者更是借著花木的形態(tài)與特征,寄寓人世品格與意味。我們常說園林宜畫、宜品、宜游、宜住,品畫住游,少不了對名花嘉木的寄情與言之?!皩こR粯哟扒霸?,才有梅花便不同”,何況花繁葉茂,飛紅點翠,俯仰之間,更多了領略與感悟!于是把蘭喻作“空谷幽人”,將梅、蘭、竹、菊合稱“四君子”,還有了諸如“金玉滿堂”、“玉堂富貴”的寄托和寓意。三、園林植物(二)園林植物的種類拙政園中,單是樹木就多達一千兩百五十余棵。所有花木,按觀賞植物學細分,就有七大類(即林木類、觀葉類、觀花類、觀果類、藤蔓類、竹類、草本和水植物類),共同支撐起了“四時有不謝之花,八節(jié)有長青之草”的人間仙境。第三節(jié)江南園林的意境一、山水真趣江南園林式一種人工化的自然,與山水畫和田園詩相生相長,它們共同重神思和韻味。江南園林注重意境的創(chuàng)造,許多園林景觀都有自己的主題,而這些主題往往又是富有詩的意境。網師園彩霞池留園冠云峰山石位置的疏與密

山石可以造成千巖萬壑和咫尺山林的氣氛,同時借助稀疏散落的山石來作為點綴和陪襯,方能取得好的效果。拙政園中部花園理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網師園園中彩霞池,池畔黃石點綴,亭臺樓閣依水而設。彩霞池作為網師園中部的精華,一泓碧水流動著天光云影,滿池波光流彩著亭臺樓閣,煙水迷離著網師園的朝朝暮暮。彩霞池的面積,僅相當于一個籃球場大小。環(huán)繞一圈,步移景異,讓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想象無限放大延展。一、山水真趣(二)空間構景空間構景,將多個層次的空間毗鄰地安排在一起,將可借兩者進行對比,突出各自的特點。在古典園林的構建中,以空間對比的手法運用得最普遍,形式最多樣,也最富有成效。往往通過欲揚先抑、以小見大等手法,來表現(xiàn)藝術的效果。拙政園小飛虹欲揚先抑

大、小兩個空間相連接,當由小空間而進入大空間時,由于小空間的對比、襯托,將會使大空間給人以更大的幻覺。留園入口形狀不同

整齊規(guī)則的空間院落與自由、曲折、不規(guī)則的空間院落之間,往往由于氣氛上的迥然不同,從而產生強烈的對比作用。留園石林小院二、花木清韻(一)花木季相園林植物季相是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隨著四季的更替,表現(xiàn)出不同的外貌特征和生長狀態(tài)。環(huán)秀山莊的楓樹花木季相

季相是指群落在一年中,因各種植物的不同物候進程在不同季節(jié)里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外貌。

植物色彩的變化是其外觀最直接的體現(xiàn),人們對自然美的感知主要是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來獲得的,而視覺一項占到87﹪,由此可見色彩變化是園林植物季相最突出的特征,而色彩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葉、花、果等方面。拙政園荷風四面亭的荷花花木季相審美

園林花木季相的光影

影由光線的角度、強弱以及被投影物體所決定,不同季節(jié)陽光強度、植物疏密與質感各異,營造出不同的光影變化?!按喝阝奈逃?,秋疏薄,冬暗淡”拙政園海棠春塢留園花步小筑二、花木清韻(二)花木題構拙政園的“遠香堂”遠香兩字取自于周敦頤的《愛蓮說》“香遠益清,亭亭盡植”一句。主人極愛荷花,不但在這里,園里其它很多建筑的名字都和荷花有關。拙政園遠香堂二、花木清韻(二)花木題構拙政園的“蘭雪堂”,蘭雪,取李白詩“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之意。二、花木清韻(二)花木題構拙政園的“梧竹幽居”三、光影虛實(一)光影變化

光影的變化給中國古典園林帶來了無窮的魅力。園林中形態(tài)各異的造景元素和多樣的空間形式,使的光影成了園林不可或缺的有機部分。(二)虛實之境

藝圃,芹廬小院月洞門大片粉墻上由日光篩下的樹影,則密密的葉,疏疏的枝,交織成一幅自然天成的淡墨畫,它還隨著春夏秋冬而變換著不同的畫面,是一種季節(jié)的序列造型。

拙政園四面廳里能把室內種種光影的表現(xiàn)看個夠。該廳堂的四周,都是一律的玻璃花格長窗,其疏廣減文、虛中綴密的圖案,可謂“構合時宜,式征清賞”(《園冶·裝飾》),給人以清心悅目的美感?;⑶鸬乃募咀兓?、四時賞景(一)四時變化

(二)動靜結合

在晴日一天之內,晝夜的時景之美,常常要聯(lián)系日光月華來品賞。

晝夜晨昏、陰晴雨雪與景物復雜交叉、相互生成之美,動靜結合。朝陽紅日和明月素輝相比,在園林審美中,古人似乎對后者更是情有所鐘,這從很多園林的題構可以看出。同里退思園晴雨霧雪時景審美

在園林里都能構成特殊的美,因而其備受人們青睞。晴天有日、月,非晴天則有陰、雨、霧、雪……對于懂得游園的人來說,下雨,不是天公不作美,而是天公作美。拙政園留聽閣拙政園聽雨軒第四節(jié)江南園林的鑒賞猜一猜這是哪座江南園林?荷風四面亭梧竹幽居一、蘇州拙政園拙政園是典型的江南文人園林,199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第一代主人王獻臣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敝猓白菊@”蘇州是一座水城,拙政園是一座水園。江南園林抬頭是畫,低頭是詩。(文徵明有拙政園三十一景圖)

拙政園歌

清·俞樾銷烽息燧東南定,定后東南非昔盛。麗坊鶴市半荒蕪,吳下名園惟拙政。名園拙政冠三吳,遠溯前明創(chuàng)造初。驄馬王公新卜宅,衡山待詔舊留圖。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湖州府德清人,晚清著名文學家、教育家、書法家。俞氏是德清的望族,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中進士,入翰林。官至河南學政,后被罷官居蘇州。俞樾八十六歲去世,葬于西湖三臺山東麓。拙政園天泉亭這首詩是俞樾在清代張之萬購得拙政園并修葺后所寫。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湖州府德清人,晚清著名文學家、教育家、書法家,國學經學大師。俞氏是德清的望族,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中進士,入翰林。官至河南學政,后被罷官居蘇州。同治十二年(1873)俞樾覺得原來租住馬醫(yī)巷潘世恩舊居太小,便購得潘氏廢地一塊,“筑三十余楹”,這就是曲園。當時蘇州的留園、拙政園等占地都要數(shù)十畝,曲園與之相比,“一曲而已”,以曲園為名,主講紫陽書院。造物弄人,命途多舛。最讓俞樾遭受重創(chuàng)的莫過于夫人姚氏的去世、長子早亡、次女繡孫和長兄等親人的病逝。光緒三十三年(1907),俞樾八十六歲謝世,葬于西湖三臺山東麓。詩的頸聯(lián)高度贊揚拙政園的名氣之大,“名園拙政冠三吳,遠溯前名創(chuàng)造初?!睋?jù)《水經注》記載,吳興(今屬浙江)、吳郡(今江蘇蘇州)、會稽(今浙江紹興)為三吳,今泛指江南長江下游一帶。拙政園的精致、細膩、布局都是其他園林所無法比擬的。再加上春暖花開,百花爭艷,把拙政園裝扮得越加美麗。蘇州古典園林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移步換景,處處充滿詩情畫意,有濃郁的江南水鄉(xiāng)特色,體現(xiàn)了明代園林曠遠明瑟、古樸自然的藝術風格。明·文徵明拙政園三十一景圖小飛虹76東園主人刑部侍郎王心一,作《歸田園居記》,又繪《歸田園居》卷軸,自題“風波吾道隱,垂釣一舟安”,表述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著有《蘭雪集》。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chàng),號竹垞(chá),浙江秀水(今屬浙江省嘉興市)人

。清朝詞人、學者、藏書家。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唐李白《別魯頌》)77“涵青”原為水池之名.取自儲光羲“池草涵青色,山帶白云陰。”之詩句。重建時,于蘭雪堂西土山后的草地上掘一弧形水池,以體現(xiàn)詩句之意境,復于界墻下臨水構一小筑,以池名題其額,故曰“涵青亭”。78對聯(lián)正面: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潘奕雋書)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東晉陶淵明《移居》)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西晉左思《招隱》)對聯(lián)反面:床上書連屋,階前樹拂云(何紹基書)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其九):床上書連屋,階前樹拂云。79梧竹幽居

文徵明字對聯(lián):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清書畫家趙之謙題識,瞻園也有此聯(lián))80“荷風四面亭”,立于水中央,亭上掛有一副對聯(lián):"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寥寥幾筆,勾畫出了拙政園春夏秋冬的風景特色。夏日,可從四周全方位觀賞盛開的荷花,感受那荷香四溢。當夜幕降臨,在亭中納涼,更可以欣賞這幅荷塘月色的美景。81雪香云蔚亭雪香云蔚亭建于中島,游此需要順臺階往上攀登。雪香是古代詩人常用于形容潔白有香之花景,多指梅花。此小亭高踞一園之上,似乎與云相映,周邊種植梅樹。到了冬天白雪皚皚,暗香撲鼻,意境清幽。亭中懸一額,為元璐草書“山花野鳥之間”,楹聯(lián)為南朝梁人王籍的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楹聯(lián)和匾額突出了山林野趣的意境。與遠香堂形成對景。82欣賞小飛虹、松風水閣、小滄浪和得真亭組成的水園。小飛虹廊橋天空彩虹,比喻凌跨碧水的橋梁小飛虹是蘇州園林中唯一的廊橋。橋體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得真亭對聯(lián):松柏有本性,金石見盟心(清康有為)亭中有鏡,園景映入鏡中,為添景,增加景觀層次,化實為虛,頗有“鏡里云山若畫屏”,真趣于鏡中得之。83松風水閣:聽松風處匾:一亭秋月嘯松風文徵明詩:彼美松間人,何似陶弘景。84小滄浪文徵明字,《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小滄浪隸書對聯(lián):清斯濯纓,濁斯濯足;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古木:160年榔榆。云根山骨崔護書85北宋蘇軾《點絳唇》:“與誰同坐?清風明月我”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對聯(lián))出自唐杜甫《后游》落款:蝯叟書于吳門

蝯叟,清代書法家何紹基這又是哪座江南園林?二、蘇州留園蘇州留園以建筑布局精巧,奇石眾多而聞名,其中太湖石冠云峰為最,199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始建于明代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為太僕寺少卿徐泰時的私家園林,時人稱東園,泰時去世后,“東園”漸廢,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園為吳縣東山劉恕所得,在“東園”故址改建,經修建于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園內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為常州盛康(旭人)購得,并繕修加筑,因前園稱劉園,盛康乃仿隨園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園。游徐氏東園三首(其一)明·姜埰徐氏園林在,招尋獨倚筇qióng

。三吳金谷地,萬古瑞云峰。宿莽依寒雁,重潭伏蟄龍。西園花更好,香帔pèi起南宗。姜埰(1607—1673),明末清初學者。字如農,號敬亭山人、宣州老兵,山東萊陽人。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六十七卒,遂其遺囑葬宣城,門人私謚“貞毅先生”,立祠于虎丘劍池之側。留園冠云峰這首詩是詩人寓居蘇州時所作,首聯(lián)“徐氏園林在,招尋獨倚筇qióng”寫出了徐氏園林的竹子景致,頷聯(lián)三吳金谷地,萬古瑞云峰中的“金谷”指地名,即金谷澗,在今河南洛陽西北。晉代石崇筑別墅于此,也稱金谷園。一說蘇州環(huán)秀山莊,即為五代金谷園故址?!叭f古瑞云峰”指湖石名峰,后移至蘇州織造署。頸聯(lián)宿莽依寒雁,重潭伏蟄龍所寫的“宿莽”出自屈原《離騷》:“夕攬洲之宿莽?!蓖跻葑?“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曰宿莽?!敝靥吨干钐?,蟄龍指潛龍。此聯(lián)寫出了園林建筑的曲徑通幽、疊山理水的精巧。尾聯(lián)西園花更好,香帔pèi起南宗寫的西園本為徐氏園,后被其子徐溶舍為佛寺即戒幢律寺,香帔指佛龕上的帳幔,南宗指佛教禪宗慧能一派。詩人目睹滄桑,感慨萬千,徐氏山水園池都已經頹圮,表達出一種身世飄零、年老離亂的悲哀。冠云峰魚化石雨過天晴大理石留園三寶:

五峰仙館花步小筑清風池館中清代楊沂孫有聯(lián):“墻外青山橫黛色,門前流水帶花香”。去過瞻園嗎?三、南京瞻園是南京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園林,瞻園的歷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前的吳王府,后賜予中山王徐達的府邸花園。瞻園素以假山著稱,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明代被稱為"南都第一園"。薇亭清·龔翔麟《瞻園別詩》(其一)行省中山舊墅偏,趨庭暇即泛紅蓮。今番不算匆匆別,酒地吟場已六年。藕白花紅蓮子綠(中山王徐達)藩司藩臺,即布政使,掌管一省民政和財政,官銜為從二品。龔翔麟龔翔麟(1658—1733)清代藏書家、文學家。字天石,號蘅圃,又號稼村,晚號田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滴醵曛许樚爨l(xiāng)試乙榜。由工部主事累遷御史,有直聲,致仕歸。工詞,與朱彝尊等合稱浙西六家,著有《田居詩稿》、《紅藕莊詞》。後得橫河沈氏之居,謂之玉玲瓏山館,因獲宋宣和花綱石玉玲瓏,因以名其樓??虝?,以春秋集傳為主,名為《玉玲瓏閣叢書》。藏書印有“玉玲瓏閣藏書圖記”、“龔稼村秘籍之印”等。清代瞻園因屬藩臺園林,因而主要成為官宦名士雅集勝地,他們或宴飲賞園,賦詩品園,或講學論藝,說經談道,或結社雅集,賦詩唱和,或揮毫潑墨,描摹園景,為后人留下不少關于瞻園景物的詩文畫作。明清時期名人雅士都有賦詩寫園的傳統(tǒng),清代最早以詩詞為載體記錄瞻園景物以及繪景抒情。瞻園十八景不可考,瞻園是吟社諸君雅集的場所,他們賦詩填詞,相互唱和,吟詠瞻園美景,在他們的詩詞中明確提到瞻園“一覽樓”、“園西精舍”、“池上”、“玉照亭”、“小虎丘”、“鶴臺”、“墨稼軒”、“蕓筑”和“普生泉”等景。有詩人寫“一覽樓西,東風留我花間住,吹香醉舞,小徑春如許……”“一覽樓”是瞻園康雍乾三朝一直延續(xù)的景觀之一,它位居園中最高處。船舫匾額:盈盈一水間,楹聯(lián):半尺春水好煮茶,一窗秋月伴讀書寄暢園在無錫什么地方?有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