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語文復習案【現(xiàn)當代散文閱讀】解題指導及考題練含答案_第1頁
2022年高三語文復習案【現(xiàn)當代散文閱讀】解題指導及考題練含答案_第2頁
2022年高三語文復習案【現(xiàn)當代散文閱讀】解題指導及考題練含答案_第3頁
2022年高三語文復習案【現(xiàn)當代散文閱讀】解題指導及考題練含答案_第4頁
2022年高三語文復習案【現(xiàn)當代散文閱讀】解題指導及考題練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年高三語文復習案【現(xiàn)當代散文閱讀】解題指導及考題練

一、考什么

①命題思想:主要考查考生對文學類文本的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即《考試說明》中列出的理解、分析綜

合、鑒賞評價和探究四種能力。

②考查側(cè)重點:散文考查的側(cè)重點除了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外,還有對語言特色的分析

鑒賞,如對文中重要詞語、重要句子的意義的理解;對行文結(jié)構(gòu)的分析,如段落的寫作意圖;對思想感情

的評價;等等。

③題目設(shè)置:客觀選擇題,改為一道四選一式的分析概括類的客觀選擇題;三道問答式主觀題改為兩道問

答式主觀題。分值由原來的25分降為15分(三題分別為3分、6分、6分)。題目的設(shè)問方式比較直接具

體,即緊扣文本,設(shè)置情境,要求結(jié)合文意或聯(lián)系文本來闡述。

④考查內(nèi)容:一是考查寫什么,集中于藝術(shù)形象(人、事、景)、作品主旨(情感、哲理)、寫作意圖;

二是考查怎么寫,集中于結(jié)構(gòu)技巧(結(jié)構(gòu)、線索、思路)、表達技巧(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作品語言

(字、詞、句,修辭手法)。

二、怎么讀

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并行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是一種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有著

題材廣泛、立意深遠、筆法靈活、形散神聚等特點的文學樣式。根據(jù)表達的方式和寫作內(nèi)容,散文可以分

為寫人記事散文、寫景狀物散文等凡類。

整體閱讀是一種快速的精閱讀,快速閱讀的目的是在做題前整體把握文章。所謂整體把握,就是要把握文

章的整體文意和思路層次。簡單地說就是兩個問題:①內(nèi)容一一文章寫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

的寫作意圖;②形式一一文章是怎么寫的,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和作者的寫作思路。

散文有不同的類型,我們在閱讀時就應該根據(jù)文本確定不同的閱讀側(cè)重點,以便更準確地把握文本,從而

使答題時指向更明確,思路更清晰。

1.寫人記事散文

寫人記事的散文,大多包含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這六個基本要素。

閱讀這類文章的基本步驟:

(1)弄清基本要素:抓住文章所寫的人物的活動和事件的來龍去脈。

(2)理清基本思路:分析文章的基本結(jié)構(gòu),理清文章的線索。

(3)分析人物形象:根據(jù)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體會作者情感等。

(4)把握文章主旨:體會文章借人、事、景、理所表現(xiàn)的內(nèi)涵、主題等。

(5)賞析基本技巧:賞析文章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2.寫景狀物散文

寫景狀物的散文,或描摹山川名勝,或抒寫地域景致,或敘述特定事物;或游覽參觀、尋蹤探微,或借物

喻人、托物言志。手法靈活,涉獵廣泛。

閱讀這類文章的基本步驟:

(1)研讀標題,找切入點:通過仔細研讀文章的標題,從而明確文章所寫的景或物。

(2)劃分層次,理清思路:通讀全文,劃分層次并概括每層的中心意思,從而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思路。

(3)分析描寫,把握特點:在閱讀的過程中,標識寫景或狀物的詞句;分析描寫的角度,思考景或物的特征

(形、色、味、聲等)及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比喻、象征、擬人、聯(lián)想等)、語言特點。

(4)深挖情感,明確主旨:閱讀這類散文的關(guān)鍵在于把握寫景狀物與情感表達的關(guān)系。具體方法:①抓首尾

段,首尾段是呈現(xiàn)作者情感的主要段落;②抓對特定景或物的描寫、抒情、議論,可以讓考生快速領(lǐng)略作

者傳達的情感,有利于明確文章的主旨;③抓介紹寫作背景的語句,也可以幫助考生理解作者傳達的情感,

有利于體悟文章的主旨。

【真題引領(lǐng)】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怒放的康巴諾爾

胡學文

七月。北方。高原。壩上。康保。

我來了。其實應該說我又來了。

我來過多次,康巴諾爾于我并不陌生,但每次的感受都不盡相同。康巴諾爾如同塞外的四季輪回,有著多

姿多彩的美。

第一次是二十多年前。

康巴諾爾在張家口的西北,是沽源近鄰,直線距離不超一百公里。時間穿越回二十年前,那時到近鄰做客

并不容易。我須清早從工作的鄉(xiāng)鎮(zhèn)出發(fā),差不多午后到達。返回沽源的途中,驚喜不期而至。我沒見過那

么大的雪,不像鵝毛,更像鵝扇??蛙嚾缥伵#緳C和乘客多有抱怨。我像不小心偷得了姑娘的芳心,擔

心別人發(fā)現(xiàn),又擔心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躲閃的眼神浸著貪婪。我在目視中進入那個世界一一沒有任何雜質(zhì)的

世界。我就是一片雪,在茫茫天宇飛舞。

康巴諾爾蒙語的意思是美麗的湖泊,康保取其諧音,我很早就知道,并且一直以為是。這次到康保,方得

知縣名出自《尚書?康浩》“用康保名”,取富足安寧之意。康保的來歷,竟然如此久遠.然而,我更喜

歡美麗的湖泊。

因為,康巴諾爾就是怒放的花朵。

最大的驚喜是康巴諾爾湖。眼前的康巴諾爾湖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比我上次看到的豐腴了許多,湖水之潔

凈更是完全超出想象。

康巴諾爾湖是逆著時光的奇葩。天空藍得像康巴諾爾湖水,康巴諾爾湖水藍得像天空,水天一色,天水共

景。云朵在天空游移,也在康巴諾爾湖漂移。在這天然的巨幅水彩畫中,美麗的遺鷗在嬉戲。

康巴諾爾沒有漫漫長夜,因為每個夜晚都有二人臺演出。二人臺生于民間,長于山野。二人臺是戲曲,是

元曲的遺風流韻。劇情往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大俗又大雅?!翱当6伺_”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

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自然因其光彩和迷人。

二人臺承載了我太多的記憶。小時候,每年冬天村里都有二人臺演出。隨便一片空地,搭起篷子就是戲臺。

沒有電,所謂的燈,是浸了煤油的棉球。暗夜中,冒著濃煙的火球被甩起來,如燦爛的玫瑰?;饎轁u弱,

再往煤油桶里浸,猛又揚起,擠作一團的人受了驚嚇,被侵占的舞臺頓時擴大許多,觀眾不經(jīng)意間成為演

員。

每個夜晚看二人臺,實在有些奢侈。二人臺的相貌和神情極其歡愉,但骨子里卻是悲情的。這與它生長的

地域和形成的歷史不無關(guān)系。壩上苦寒貧瘠,風吹草低,卻鮮見牛羊。因人煙稀少,清乾隆嘉慶年間,遷

山西、陜西、山東、河北等地的移民上壩,秦腔、晉劇、道情、社火、秧歌也隨著來到草原,與當?shù)氐拿?/p>

古長調(diào)、民歌、坐腔等藝術(shù)形式融會糅合,演變成集化妝、表演、說唱、歌舞為一體的二人臺。

2

我聽過的二人臺曲目中,《拉駱駝》無論曲調(diào)還是唱詞都有著擊穿人心的東西,在對過往和人生空白的想

象和填補中,心的荒漠處會有花草瘋長。

大俗、大雅,歡欣、悲情,含蓄、奔放。油水不溶,二人臺的奇巧奇妙就在于把對立完好統(tǒng)一,無須斧鑿,

渾然天成。不妨聽聽《雙山梁》,羞答答的姑娘這樣唱:

聽說是哥哥你要來哥哥你走來小妹妹不讓你走

我給哥做上一頓拉住你那胳膊腕腕

羊肉稍稍面條條現(xiàn)炸油糕拽住你那小手手

豬肉大燎菜一把推你屋里頭

七月。我告別了康巴諾爾。

我尋見了記憶,追回了時光。

4.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描繪康巴諾爾湖的自然景觀之前,作者先介紹了''康巴諾爾”名字的含義和得名的由來,既能吸引讀

者繼續(xù)閱讀,又賦予康巴諾爾以歷史氣息和人文內(nèi)涵。

B.“康巴諾爾就是怒放的花朵”,采用比擬的手法,突出康巴諾爾的美麗和活力,表達了作者對康巴諾爾

由衷的贊美和熱愛。

C.作者在敘寫康巴諾爾夜晚的二人臺演出時,插敘了一件記憶中觀看二人臺演出的趣事,通過生動的描寫,

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二人臺演出的迷人光彩。

D.本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藝術(shù)手法來寫怒放的康巴諾爾,語言優(yōu)美生動,感情真摯。

答案B

解析

B項,“比擬的手法”不正確,應是“比喻的手法”。

5.文章第1段的句子有什么特點和作用?

答案

特點:名詞性短語單獨成句,語言簡潔,節(jié)奏歡快。

作用:①交代時間地點,點明本文的寫作對象,引起下文。②同時傳達出“我”來康保的愉快心情。(若答

“能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可酌情給分)

解析

句子特點一般從句式、修辭角度分析。開頭段的作用,常常是從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兩方面分析。第1段的句子結(jié)

構(gòu)上引起下文,照應題目;內(nèi)容上奠定感情基調(diào)。

6.作者在文中詳寫了感受最深的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的“康保二人臺”,請結(jié)合“康

保二人臺”的藝術(shù)特點,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勀銓ΡWo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感悟與認識。

答案

“康保二人臺”的藝術(shù)特點:①劇情往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大俗又大雅。②表演者相貌和神情極其歡

愉,骨子里卻是悲情的。③融會長調(diào)、民歌、坐腔等藝術(shù)形式,集化妝、表演、說唱、歌舞為一體。④能

擊穿人心,豐富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

3

聯(lián)系現(xiàn)實:及時地保護和利用好京劇、湖北的黃梅戲,還有剪紙等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能豐富人們生活,

開闊視野,陶冶性情,滋養(yǎng)心靈;對于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增進民族團結(jié)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增

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也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解析

先從第10段至末尾篩選概括“康保二人臺”的藝術(shù)特點,然后再聯(lián)系現(xiàn)實寫出對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意

義。

三、怎么答

1.分析結(jié)構(gòu)線索

散文的常用線索有感情線索、事物線索、人物線索、景物線索、行程線索、時間線索、空間線索等。復雜

的文字間,線索不止一條。

抓線索,一要了解散文分類和表現(xiàn)手法,散文類別和表現(xiàn)手法不同,線索則不同;二要注意文章標題,有

的標題直接揭示線索;三要注意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詞語、句子;四要特別注意文中的議論、抒情部分,因為

散文中的“情”和“理”,通常是文章組織材料的重要線索。

解答“整體梳理線索或思路”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抓中心句,概括段意。先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一般都位于段首或段尾,然后概括出每段所寫

的內(nèi)容。

②依據(jù)線索,梳理思路。要分析全文的線索是什么,是人,是物,還是作者的感情?在此基礎(chǔ)上理清文章先

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這樣就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

③理清內(nèi)容之間的關(guān)系。一要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與作者思路、行文線索的關(guān)系;二要理清文章材料與中心的關(guān)

系、材料與材料的關(guān)系,具體理解文章結(jié)構(gòu)安排的意圖。

可按照“先寫了……然后寫了……接著寫了……最后寫了……”的格式答題,也可以按標注序號的格式進

行回答。

2.分析段落作用

段落的作用是指某一段落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上所起的作用,如總起、過渡、照應、總括等。

分析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注意段落的位置。一般情況下,不同位置的段落有著不同的作用。

(1)開頭段的作用:

①開篇點題,點明時間、地點;

②渲染氣氛,營造氛圍,奠定感情基調(diào);

③引出下文,為后文做鋪墊;

④設(shè)置懸念,引人入勝,引人深思。

⑵中間段的作用:

①承上啟下,結(jié)構(gòu)上過渡;

②表達上襯托(正襯或反襯);

③內(nèi)容上擴展思路,豐富內(nèi)涵。

(3)結(jié)尾段的作用:

①總結(jié)全文;

4

②暗示主題,強化感情;

③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引人深思;

④呼應開頭。

明確段落的位置和相應的作用后,只要結(jié)合文章的內(nèi)容適當分析,圍繞題意來回答即可。答題時,通常從

文章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和作者抒發(fā)的情感鋪展開來。

3.歸納要點,概括主旨

“歸納要點,概括主旨”側(cè)重于考查考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chǔ)上對文章內(nèi)容做進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p>

查時,多是對語段或全篇做歸納和概括,有時也與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分析文章的表達技巧綜合在一起

進行。常用的幾種方法如下:

(1)注重整體感知

要準確歸納要點,概括主旨,必須認真閱讀和深入分析文章,從整體上把握文本,找出文章的線索,理清

文章內(nèi)部的相互關(guān)系,取得對文章的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才能有效避免在歸納概括中出現(xiàn)以偏概全、主

觀片面等問題。

(2)篩選關(guān)鍵信息

無論是寫人記事還是發(fā)表看法,關(guān)鍵性的語言最能展示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或作者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對文

章的內(nèi)容進行歸納概括。有些文段,沒有明顯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須對每個獨立句或幾個相對重

要的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句子進行綜合分析,由點到面,歸納出內(nèi)容要點。

(3)結(jié)合特點概括

歸納概括時,要結(jié)合散文的特點,因為不同類型的散文是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中心意思的,寫人記事的

散文,應看其寫了什么人,記了什么事,表達了什么精神、人格;借景、借物抒情的散文,應看其寫了什

么景或物,抒發(fā)了什么感情或闡發(fā)了什么哲理。

4.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

重要詞語的含義是指某一詞語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具有的臨時的、具體的、附加的、動態(tài)的、不同于詞典

解釋又與詞典解釋有著某種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新的含義。

高考一般考查以下幾類詞語:①體現(xiàn)作者意圖、立場觀點的詞語;②對文章結(jié)構(gòu)起總領(lǐng)、照應或過渡作用

的詞語;③表現(xiàn)文章主題思想的詞語;④含蓄表達更深層次含義的詞語;⑤作者反復強調(diào)的詞語;⑥使用

了修辭手法的詞語;⑦有特殊指代含義的詞語;⑧概括性極強的詞語。

文學類文本閱讀《窗子以外》第2題“結(jié)合全文,說明文中'窗子’的含義”,這里的“窗子”,既有表

層含義,又有深層含義,還運用了比喻手法,表達了文章主題。答題時要結(jié)合文章主旨,從多方面分析。

怎樣理解詞語含義呢?

(1)聯(lián)系上下文?詞語大都有幾個義項,孤立地看,這些義項都是抽象的、概括的,在詞典上是能夠查得到

的。記住這些義項很有必要,但這遠遠不夠,因為詞語進入文章后,就立即與周圍的詞、句、段乃至全篇

發(fā)生聯(lián)系并受到制約,這時詞義就變抽象為具體,變多義為單義。只有根據(jù)詞語出現(xiàn)的語境,聯(lián)系上下文

仔細分析,才能準確理解其含義。

(2)借助固有含義。有的詞語在特定語境中與固有含義相去甚遠,但對大多數(shù)詞語而言,語境中的含義與固

有含義還是密切相關(guān)的。所以,理解詞語含義時既要結(jié)合上下文,又要借助固有含義。

(3)緊扣關(guān)鍵詞句。對內(nèi)涵豐富的詞語,理解時要全面,對文中揭示其內(nèi)涵的關(guān)鍵詞句也不可遺漏。

5

(4)分析修辭特點。有的詞語用了修辭手法,如果僅就其字面意思來解釋,與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必然大相徑

庭。因此,如果是用比喻手法,就要分析相關(guān)的本體和喻體之間的聯(lián)系;如果是用借代手法,就需要找出

借代的內(nèi)容;等等。

(5)明確指代內(nèi)容。代詞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詞和短語,如果在文中運用得當,就可以使語言簡潔流暢,避免

重復拖沓,但對于讀者來說,有的指代內(nèi)容,并非一目了然,須將代詞的指代內(nèi)容確定后才能理解詞語含

義。

以上就是準確理解文中詞語含義的幾種方法,在解題時,通常需要綜合運用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5.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散文中的“重要句子”是指對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的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幾種:

①意義比較含蓄、內(nèi)涵較為豐富、蘊含著某種深層意義的句子;

②在一定的語境中,有著某種新意的、比較形象生動的句子;

③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由一定的語境賦予了臨時意義的句子;

④表現(xiàn)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交代文章脈絡(luò)層次的句子;

⑤表達文章中心,起引用、概括、總結(jié)、過渡、深化、揭示主旨作用的句子;

⑥運用了比喻、比擬等修辭格,既精彩又較難理解的句子;

⑦含有一定的哲理、具有警示作用的且需要認真品味的句子;

⑧在表達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等。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可以運用以下方法:

(1)由表及里,體會含蓄句

含蓄句指的是那些在表達上比較含蓄,蘊含某種深層意義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

仔細品讀才能弄懂的句子。通常這類語句的含意有三個層面:第一層“句表意”,第二層“句內(nèi)意”,第

三層“句外意”。高考考查重點一般放在第三層上。在理解這類句子時,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聯(lián)系。

一般來說,含蓄句是圍繞文章主旨來表意的,把握了主旨之后,我們再從“句表意”出發(fā),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

結(jié)合“句內(nèi)意”,適當?shù)卣归_聯(lián)想或引申,就大概理解了。

(2)還原本意,體會修辭句

修辭句是指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比喻、夸張、擬人、反語、排比、對偶等是常用的修辭手法。理解這

樣的句子,要針對其所使用的修辭,結(jié)合語境探求其本意。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關(guān)性,比擬的形

象性,反語的諷刺性,等等。理解這類句子,第一步先要確定句子使用的修辭格;第二步再將句子“還原”,

也就是將使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還原成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如比喻,要透過喻體看到本

體;象征,要透過象征體看到象征意義;等等。只有探本窮源,才能從根本上理解和掌握句子的含意。

(3)抓住位置,體會結(jié)構(gòu)句

所謂結(jié)構(gòu)句,是指在文章的結(jié)構(gòu)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總領(lǐng)句、總結(jié)句、過渡句、照應句等。對于這類

句子,主要是通過準確判斷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來確定其含意的。理解總結(jié)句、總領(lǐng)句的含意,需要分別對

上文和下文的幾段內(nèi)容進行概括;理解過渡句的含意,需要對上下文內(nèi)容進行把握;照應句應找準照應的

句子或段落進行解釋。

(4)立足整體,體會主旨句

主旨句即“文眼”句,指能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幫助讀者準確理解作品主題思想和脈絡(luò)層次的關(guān)鍵句。理解、

體會時,既要把握句子的字面意思,又要聯(lián)系該句所處的語境,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chǔ)上概括主旨。結(jié)合

主旨,要特別注意把握作者蘊含其中的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

6

6.鑒賞語言特色

散文本身就是語言的藝術(shù),散文的韻味隨著語言的表達自然地散發(fā)出來。因此,品味精彩的語言的表達藝

術(shù)在散文中涉及的面十分廣泛,可以從選擇使用什么樣的詞語上品味,也可以從選用的句式上體味,還可

以從修辭手法上玩味。

語言是塑造形象、表達主題的基本工具,它包括敘述性的語言和人物語言兩個方面。鑒賞散文的語言,就

是具體評說這兩方面語言在表現(xiàn)人物形象、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在賞析時,一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詞語的使用方面。主要看所用的詞語是什么類型的詞語,如疊詞、俗語或成語、文言詞語等。

(2)句式方面。語言是通過一定的句式來呈現(xiàn)的,那么從句式上,要明確該句是長句還是短句,是整句還是

散句,是反問句、祈使句,還是雙重否定句、一般陳述句,等等。

(3)語言特點方面。說明性語言具有準確周密、簡潔清楚、通俗易懂的特點,敘述性語言具有概括性、具體

性、蘊含感情色彩的特點,描寫性語言具有描繪性、形象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的特點,議論性語言具

有簡明、概括、準確、翔實、合乎邏輯的特點,抒情性語言具有主觀色彩強烈、富有感染力的特點。

(4)修辭手法的運用方面。如果運用了修辭手法,一定要指出用的是何種修辭手法,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7.分析文本中人稱的作用

人稱的作用題是針對文章中運用的人稱或人稱的變化設(shè)置的。行文時到底是用第一人稱還是用第二人稱或

第三人稱敘述,應該從用哪一種人稱對敘述材料、表現(xiàn)主題最有利的角度考慮。解答這類題目的基本思路

是結(jié)合考題內(nèi)容對人稱的作用進行分析。人稱的運用或變化能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和構(gòu)思技巧,影響讀者的情

感,因此注意從作者和讀者的情感等方面解答。

首先要了解各種人稱的特點和作用。

第一人稱是作者以“我”或“我們”的身份,敘述所見、所聞、所感,把人物經(jīng)歷、事件經(jīng)過告訴讀者的

表達方式?!拔摇辈灰欢ㄊ亲髡弑救?,在文中或起線索作用;或起襯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種心理的作用;

或形成對照,起揭示主題作用。運用第一人稱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達思想感情,更好地展示人物的心理

世界,敘述親切自然,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以“你”或“你們”的身份行文,是“我”在向“你”(有時是作品中的某個人物形象,有時是讀

者)敘述或傾談。這種人稱的運用抒情自由靈活,便于作者抒發(fā)感情;以傾吐式敘事、呼告式抒情的方式拉

近與讀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離,便于作者與之直接對話和溝通交流,增強文章的抒情性、親切感和真切感;

在所寫對象為物時,達到擬人化的修辭效果。一般常在書信、詩歌和贊頌、悼念文章中使用.

第三人稱是以“他”或“他們”的口吻敘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以旁觀者的身份用敘述他人事情的

口吻客觀地把人物經(jīng)歷、事件經(jīng)過告訴讀者的表達方式。這種敘述方式采用全方位的視角表達文章內(nèi)容,

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xiàn)更廣闊的生活、更復雜的事情和更豐富的內(nèi)容,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反映現(xiàn)實

比較靈活自由。

8.探究作品的意蘊

探究文本整體意蘊就是探究文本背后的社會、文化、傳統(tǒng)、觀念以及民族心理、時代精神等深刻的東西。

探究題雖自主性較強,但并不可脫離文本信馬由韁,而是需要結(jié)合文本,合理探究。探究文本整體意蘊題,

要重點抓住以下四個方面:

(1)總覽全文,整體把握

在閱讀散文時,我們要善于抓住關(guān)鍵語句,理清全文脈絡(luò),明白文本所表達的主題,從而對全文有一個整

體的認識和把握,這是進行探究意蘊的前提。

(2)選準角度,以小見大

7

在切合題目要求的前提下,選準切入點尤為重要?!伴_篇點題”與“畫龍點睛”是散文常用的手法,從這

兩個地方的關(guān)鍵語句切入,有助于分析歸納中心。

(3)緊扣文本,創(chuàng)新有度

“緊扣文本”是指根據(jù)散文特點,重點思考其思想內(nèi)容,再進行不同的意蘊解讀。“創(chuàng)新有度”一是指探

究意蘊不能脫離文本,二是指考生在意蘊解讀時,不能根據(jù)個人的主觀喜好而做隨意的褒貶評價,要做到

解讀既有個性,又符合文學創(chuàng)作的根本規(guī)律和人文準則。

(4)結(jié)構(gòu)完整,力求簡明

要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提出觀點,然后就原作內(nèi)容進行復述、介紹、引用,做到結(jié)構(gòu)清晰、精巧、完整。

另外,還要做到語言精練、簡明、嚴謹。

四、練一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15分)

當?shù)孛M入古詩

彭程

在我個人的經(jīng)驗中,面對地圖時,也總是古詩詞最能夠以生動的姿態(tài)呈現(xiàn)的時刻。

目光摩拳過一個個地名,旁邊那些或大或小的圓圈或圓點,在幻覺中次第打開。仿佛是巖溶地帶大山峭壁

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進入,卻會發(fā)現(xiàn)溶洞寬闊,石筍奇詭,暗河幽深。這些或熟悉或陌生

的地名下,藏匿著自然、歷史、民俗……一個物質(zhì)和精神的豐富浩大的譜系。而與這種感覺幾乎同步,此

時耳畔也總是會響起古詩詞鏗鏘有力或婉轉(zhuǎn)悠揚的音調(diào),在眼前幻化成為一幅幅畫面。

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處,是甘肅武威。西漢初,武威為匈奴所占據(jù)。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騾騎大將

軍霍去病遠征河西,大破匈奴,為彰顯大漢的“武功軍威”而命名此地。不過在漫長歲月中,它更為人知

的名字是涼州。涼州,地名二字中已經(jīng)有了凜冽的寒意,入詩,更是漫溢出邊地的荒涼和戍人的哀愁,甚

至“涼州詞”在唐代成為專門的曲調(diào),很多詩人依調(diào)填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坐看

今夜關(guān)山月,殺邊城游俠兒”“白石黃沙古戰(zhàn)場,邊風吹冷旅人裳”……從漢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慘霧,

飄蕩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如果一個地方是一只瓷器,詩詞便是瓷器表面上閃亮的釉彩。因為這些詩句,一個原本抽象單調(diào)的地名變

得具體而生動,有了色彩、聲音和氣息。一行詩句便是一條通道,讓我得以穿越時光的漫漫長廊,馳目于

遼闊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靜的山林和庭院,欣賞四時風光,感受八方習俗。

愛默生說過,詩人是為萬物重新命名者。有一些地方,雖然早已經(jīng)地老天荒地存在著,但長時間里都只是

一種物質(zhì)形態(tài)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在經(jīng)過文人墨客的描繪后,才變得具有精神性。詩文是--種加持,

為地名灌注了靈動的氣質(zhì),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進了生命的氣息,活靈活現(xiàn)。于是一

切大為不同。正如郁孤臺,本是僻遠閉塞的贛州古城墻上的一處亭臺,卻因為南宋詞人辛棄疾“郁孤臺下

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的詞句,而廣為人知。

當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復言說,它就上升為一種意象,具備了符號的功能。陽關(guān)象征了離別,北邙

寓意著死亡。蓬萊是來世的向往,昆侖是仙界的居所。金谷園是奢靡的狂歡,烏衣巷是繁華的落幕……在

這樣的場合,對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決于閱讀者精神文化的蘊積。沒有對母語的熱愛,缺乏對

歷史和傳統(tǒng)的沉浸,就難以窺見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奧,難以感知到那些不盡之意、言外之旨,聲音中的

聲音、味道里的味道。

8

向往某一個地方,反映出的其實是一個人的情感維度和美學嗜好??傆幸恍┑胤剑钅軌蚺c處于某個生命

時段的你,產(chǎn)生同頻共振。時間和空間的“共謀”,孕育出了某一類文化的氣質(zhì)、精神的風度。而詩句,

這時便扮演了有力的證人角色。

青春時代,夢想的棲息地是江南吳越。感官的筵席一場場排開,聲音和色彩渾然一體:“夜市賣菱藕,春

船載綺羅”“坤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以詩為舟楫,我劃入

了那一片湖面。在葦蕩、烏柏和桑樹之間,波光解海,蓮葉田田。

時光悄然流逝。從某一時刻起,浪漫綺麗的少年輕愁遁隱了,內(nèi)心開始向往北地的雄渾和寥廓,蒼涼和悲

愴?!白韵釉娚儆难鄽?,故作冰天躍馬行”,清代黃仲則這兩句詩,成為一種新的美學召喚。向北,向西,

一種迥異的境界在面前展開,是“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是“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guān)道”,是“紫

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

就這樣,經(jīng)由詩句的陶冶,一處地點便不再是單純的外在客體,還內(nèi)化為精神世界的某個“元件”;它又

仿佛是一帖試紙,能夠檢測出靈魂中存在的元素。

古詩詞是一棵大樹,根系深扎在過去,紛披的枝葉卻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遠處于生長中。今天生活的每

一種狀態(tài),人們情感的每一次波動,大自然的每一種表情,都可以從豐富浩瀚的古代詩歌中,獲得印證,

找到共鳴,聽到回聲。一首首詩詞,正是一個個的接引者,引領(lǐng)讀者步入人生與社會的廣闊庭院,在今與

昔、恒常與變易的對話中,加深對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仔細盯著地圖上的一個個地名,時間久了,那些圓圈或圓點就會幻化成一個個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詩句

被以不同音調(diào)吟誦,豈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聲?

泉水不竭地涌流,詩歌也一代代地傳誦,吟唱著山河蒼茫,歲月滄桑,生命浩蕩。

(摘編自《光明日報》2018年1月5H)

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地名被反復引用、言說,就上升為一種意象,具備了符號的功能。每個閱讀者看到“陽關(guān)”“北邙”,

就會想到地名字面背后“離別”和“死亡”的意味。

B.人生的不同時段,總有一些經(jīng)由詩句陶冶內(nèi)化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與情感維度和美學嗜好發(fā)生改

變的你,產(chǎn)生同頻共振。

C.文章視角獨特,以“地名進入古詩”為切入點,表達了作者對古詩詞的由衷贊美之意,流露出作者對傳

統(tǒng)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

D.古詩詞以歷時性的方式,展現(xiàn)了共時性的內(nèi)容;融入詩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豐富的意蘊,彰顯著民族

的文化氣質(zhì)和精神風度。

【解析】“每個閱讀者看到‘陽關(guān)'‘北邙’,就會想到地名字面背后‘離別‘和‘死亡’的意味”過于

絕對,根據(jù)原文“對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決于閱讀者精神文化的蘊積”可知,并不是每個閱讀

者看到一些地名,都會想到其字面背后的意味。

【答案】A

2.作者說:“面對地圖時,也總是古詩詞最能夠以生動的姿態(tài)呈現(xiàn)的時刻?!闭埥Y(jié)合全文,概括古詩詞是

如何展現(xiàn)地名的魅力的。(6分)

【解析】回答此類概括題,可先在文中找到相關(guān)的語句,然后通過摘取關(guān)鍵詞的方法進行概括。題干要

求“結(jié)合全文,概括古詩詞是如何展現(xiàn)地名的魅力的”?!懊鎸Φ貓D時,也總是古詩詞最能夠以生動的姿

態(tài)呈現(xiàn)的時刻”這句話在文章的第1段,那么答案應該在下文中尋找。如由“如果一個地方是一只瓷器,

詩詞便是瓷器表面上閃亮的釉彩。因為這些詩句,一個原本抽象單調(diào)的地名變得具體而生動,有了色彩、

聲音和氣息”可概括出,古詩詞讓讀者通過畫面感受當?shù)仫L土人情,使抽象單調(diào)的地名變得具體生動。由

9

“有一些地方,雖然早已經(jīng)地老天荒地存在著,但長時間里都只是一種物質(zhì)形態(tài)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

在經(jīng)過文人墨客的描繪后,才變得具有精神性。詩文是一種加持,為地名灌注了靈動的氣質(zhì),仿佛出色的

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進了生命的氣息,活靈活現(xiàn)”可概括出,古詩詞對地名的加持,讓地名變得

具有精神性和靈動性,廣為人知。由“當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復言說,它就上升為一種意象,具備

了符號的功能”可概括出,古詩詞反復引用某一地名,使其變成具有符號功能和豐富意蘊的意象。由“向

往某一個地方,反映出的其實是一個人的情感維度和美學嗜好??傆幸恍┑胤剑钅軌蚺c處于某個生命時

段的你,產(chǎn)生同頻共振。時間和空間的‘共謀',孕育出了某一類文化的氣質(zhì)、精神的風度。而詩句,這

時便扮演了有力的證人角色……就這樣,經(jīng)由詩句的陶冶,一處地點便不再是單純的外在客體,還內(nèi)化為

精神世界的某個‘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試紙,能夠檢測出靈魂中存在的元素”可概括出,古詩詞見證

了某些地方與讀者產(chǎn)生同頻共振,讓地名由外在客體內(nèi)化為精神世界的某個“元件”。

【答案】

①古詩詞讓讀者通過畫面感受當?shù)仫L土人情,使抽象單調(diào)的地名變得具體生動。

②古詩詞對地名的加持,讓地名變得具有精神性和靈動性,廣為人知。

③古詩詞反復引用某一地名,使其變成具有符號功能和豐富意蘊的意象。

④古詩詞見證了某些地方與讀者產(chǎn)生同頻共振,讓地名由外在客體內(nèi)化為精神世界的某個“元件”。

(每點2分,答對任意3點即可)

3.本文體現(xiàn)了散文的語言美,請結(jié)合全文加以賞析。(6分)

【解析】題干要求賞析本文的語言美,可從遣詞造句、修辭、語言風格、語體、情感、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

鑒賞。(1)從遣詞造句角度:可從選用的動詞、形容詞、疊詞及成語等方面進行賞析,言之成理即可。如第

一部分第3段運用的“漫溢”一詞,本意指水過滿,向外流。本詞準確、具體、生動地表現(xiàn)出地名“涼州”

入詩后那自然充溢在讀者心中的荒涼之感和戍人的哀愁。(2)從表現(xiàn)手法角度:本文最典型的手法是引用,

還可以從比喻、排比、擬人、對偶等角度進行賞析。如作者在寫甘肅武威時,引用詩句“白石黃沙古戰(zhàn)場,

邊風吹冷旅人裳”來表現(xiàn)此地的荒涼和成人的哀愁,有利于讀者在閱讀中產(chǎn)生聯(lián)想與共鳴?!肮旁娫~是一

棵大樹,根系深扎在過去,紛披的枝葉卻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遠處于生長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古詩詞的影響力。(3)從句式角度:本文句式整散結(jié)合,多用駢句、對偶句、排比句。如

第一部分第2段中“卻會發(fā)現(xiàn)溶洞寬闊,石筍奇詭,暗河幽深……此時耳畔也總是會響起古詩詞鏗鏘有力

或婉轉(zhuǎn)悠揚的音調(diào),在眼前幻化成為一幅幅畫面”,整句與散句結(jié)合,使句式富于變化;語氣急促中有舒

緩,使文章語勢激蕩而又意味綿長。第4段中“馳目于遼闊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靜的山林和庭院,欣

賞四時風光,感受八方習俗”句式整齊,對仗工整。(4)從語言風格角度:本文多引用古詩詞,使語言富于

詩情畫意;多運用有較強書面色彩的詞語,使語言典雅,如“摩拿”“次第打開”“藏匿”等詞語充分體

現(xiàn)了漢語的典雅之美。

【答案】

①用詞之美。本文使用了精美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動詞,如第一部分第3段運用的“漫溢”一詞,本意指水過

滿,向外流。本詞準確、具體、生動地表現(xiàn)出地名“涼州”入詩后那自然充溢在讀者心中的荒涼之感和戍

人的哀愁。

②手法之美。全文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與地名有關(guān)的詩句,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如作

者在寫甘肅武威時,引用詩句“白石黃沙古戰(zhàn)場,邊風吹冷旅人裳”來表現(xiàn)此地的荒涼和成人的哀愁,有

利于讀者在閱讀中產(chǎn)生聯(lián)想與共鳴。作者還引用愛默生的名言,為下文古詩詞讓地名變得具有精神性和靈

動性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增強了說服力。

③句式之美。本文句式整散結(jié)合,如第一部分第2段中的“卻會發(fā)現(xiàn)溶洞寬闊,石筍奇詭,暗河幽深……

此時耳畔也總是會響起古詩詞鏗鏘有力或婉轉(zhuǎn)悠揚的音調(diào),在眼前幻化成為一幅幅畫面”,整句與散句結(jié)

合,使句式富于變化;語氣急促中有舒緩,使文章語勢激蕩而又意味綿長。

10

④風格之美。本文語言典雅,富于詩情畫意。作者運用的“摩拳”“次第打開”“藏匿”等具有較強書面

色彩的詞語,充分體現(xiàn)了漢語的典雅之美。同時,作者從甘肅武威到陽關(guān)、蓬萊、昆侖,從西漢到當下……

洋洋灑灑,穿古越今,古詩佳句,信手拈來,讓讀者產(chǎn)生了強烈的審美體驗。(每點2分,答對任意3點即

可)

習題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陽關(guān)雪

余秋雨

我曾有緣,在黃昏的江船上仰望過白帝城,頂著濃冽的秋霜登臨過黃鶴樓,還在一個冬夜摸到了寒山寺。

我的周圍,人頭濟濟,差不多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頭,都回蕩著那幾首不必引述的詩。人們來尋景,更來尋詩。

有時候,這種焦渴,簡直就像對失落的故鄉(xiāng)的尋找,對離散的親人的查訪。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xiāng)。他們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著什么

法術(shù)呢?

今天,我沖著王維的那首《渭城曲》,去尋陽關(guān)了。出發(fā)前曾在下榻的縣城向老者打聽,回答是:“路又

遠,也沒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崩险咛ь^看天,又說:“這雪一時下不停,別去

受這個苦了?!蔽蚁蛩狭艘还?,轉(zhuǎn)身鉆進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縣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沒有,連一個皺褶也找不到。在別地趕路,總

要每一段為自己找一個目標,盯著一棵樹,趕過去,然后再盯著一塊石頭,趕過去。在這里,睜疼了眼也

看不見一個目標,哪怕是一片枯葉,一個黑點。于是,只好抬起頭來看天。從未見過這樣完整的天,一點

兒也沒有被吞食,邊沿全是挺展展的,緊扎扎地把大地罩了個嚴實。有這樣的地,天才叫天。有這樣的天,

地才叫地。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侏儒也變成了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了

侏儒。

天竟晴了,風也停了,陽光很好。天邊漸漸飄出幾縷煙跡,并不動,卻在加深,疑惑半晌,才發(fā)現(xiàn),那是

剛剛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己成了一種令人驚駭?shù)匿侁愐灰荒侨沁h年的墳堆,那么多,排列得又那

么密,只可能有一種理解:這里是古戰(zhàn)場。

我在望不到邊際的墳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現(xiàn)出艾略特的《荒原》。這里正是中華歷史的荒原:如雨的馬

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發(fā),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隨著一陣煙塵,又

一陣煙塵,都飄散遠去。我相信,死者臨亡時都是面向朔北敵陣的;我相信,他們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過

頭來,給熟悉的土地投注一個目光。于是,他們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沒有換來史官們的半行墨跡?史官們把卷帙一片片翻過,于是,這塊土地也有了

一層層的沉埋。堆積如山的二十五史,寫在這個荒原上的篇頁還算是比較光彩的,因為這兒畢竟是歷代王

國的邊遠地帶,長久擔負著保衛(wèi)華夏疆域的使命。所以,這些沙堆還站立得較為自在,這些篇頁也還能嘩

嘩作響。就像干寒單調(diào)的土地一樣,出現(xiàn)在西北邊陲的歷史命題也比較單純。在中原內(nèi)地就不同了,山重

水復、花草掩蔭,歲月的迷宮會讓最清醒的頭腦脹得發(fā)昏,晨鐘暮鼓的音響總是那樣的詭秘和乖戾。那兒,

沒有這么大大咧咧鋪張開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發(fā)悶,無數(shù)不知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憤懊喪地

深潛地底。不像這兒,能夠袒露出一帙風干的青史,讓我用20世紀的腳步去匆匆撫摩。

遠處已有樹影。急步趕去,樹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個坡,猛一抬頭,看見不遠的山峰

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憑直覺確信,這便是陽關(guān)了。轉(zhuǎn)幾個彎,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處

尋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陽關(guān)古址”四字。

這是一個俯瞰四野的制高點。西北風浩蕩萬里,直撲面來,踉蹌幾步,方才站住。腳是站住了,卻分明聽

到自己牙齒打戰(zhàn)的聲音。這兒的雪沒有化,當然不會化。所謂古址,已經(jīng)沒有什么故跡,只有近處的烽火

II

臺還在,就是剛才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見一層層泥沙,一層層葦草,葦草飄揚出來,在

千年之后的寒風中抖動。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積著雪,層層疊疊,直伸天際。

王維實在是溫厚到了極點。對于這么一個陽關(guān),他的筆底仍然不露凌厲驚駭之色,而只是纏綿淡雅地寫道: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边@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卻,一飲而盡的。

這便是唐人風范。他們多半不會灑淚悲嘆,執(zhí)袂勸阻。他們的目光放得很遠,他們的人生道路鋪展得很廣。

告別是經(jīng)常的,步履是放達的。這種風范,在李白、高適、岑參那里,煥發(fā)得越加豪邁。在南北各地的古

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識認,形體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靜,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卻沒有把它

的屬于藝術(shù)家的自信延續(xù)久遠。王維詩畫皆稱一絕。但是,長安的宮殿,只為藝術(shù)家們開了一個狹小的邊

門,允許他們以卑怯侍從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點娛樂。陽關(guān)的風雪,竟越見凄迷。

這兒應該有幾聲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極美,與自然渾和,奪人心魄??上鼈兒髞矶汲闪吮總冃念^的哀

音。既然一個民族都不忍聽聞,它們也就消失在朔風之中。

回去罷,時間已經(jīng)不早。怕還要下雪。

(選自《文化苦旅》,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的三段內(nèi)容,為后面的論述埋下伏筆,留給讀者思考和耐人尋味的話題,讓全文顯得厚重大氣,

不同凡響。

B.本文題名“陽關(guān)雪”,實際上沒有寫到雪,雪只是作為一種時令的象征,畫面的點綴,情調(diào)的暗示,主

體是陽關(guān),王維的陽關(guān)。

C.第二段提到“文人的魔力”,其具體表現(xiàn)之一就是讓人有一種像尋找失落故鄉(xiāng)的焦渴。

D.作者駐足陽關(guān),用少量的筆墨寫了陽關(guān)的墳堆,給陽關(guān)涂抹上一層厚重的蒼涼悲壯色彩。

2.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的三段內(nèi)容,為后面的議論埋下伏筆,留給讀者思考和耐人尋味的話題,讓全文顯得厚重大氣,

不同凡響。

B.作者由艾略特的《荒原》聯(lián)想起一幅幅與古代戰(zhàn)爭有關(guān)的畫面,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意象紛呈,情感豐富,簡潔而有層次。

C.倒數(shù)二三段,作者虛實結(jié)合的表述,使陽關(guān)超出地域?qū)W的意義,使它和“廢墟”“荒原”都成了一種象

征,體現(xiàn)了作者對歷史和文化的思考。

D.本篇散文,作者以游蹤即打聽陽關(guān)、走向陽關(guān)、陽關(guān)懷古為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嚴謹。

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陽關(guān)的風雪,竟越見凄迷”這句話的?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4.文章運用“寫景”與“寫史”的手法,語言平實而富有文采,請分析其作用。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鮑鵬山

當一種美,美得讓我們無所適從時,我們就會意識到自身的局限?!吧疥幍郎?,目不暇接”之時,我們不

就能體驗到我們渺小的心智與有限的感官無福消受這天賜的過多福祉嗎?讀莊子,我們也往往被莊子撥弄

得手足無措,有時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們還有什么方式來表達我們內(nèi)心的感動?這位“天

仙才子”,他幻化無方,意出塵外,鬼話連篇,奇怪迭出。他總在一些地方嚇著我們,而等我們驚魂甫定,

便會發(fā)現(xiàn):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朝瞰夕月,落崖驚風。我們的視界為之一開,我們的俗情為之一掃。同

12

時,他永遠有著我們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永遠有著我們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彌高,鉆之

彌堅。

“造化鐘神秀”,造化把何等樣的神秀聚焦在這個“槁項”的哲人身上?。 扒f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

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nèi)累矣。'”

先秦諸子,誰不想做官?“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薄霸谄湮?,謀其政?!薄熬又?,行其義也?!?/p>

誰不想通過世俗的權(quán)力,來杠桿天下,實現(xiàn)自己的烏托邦之夢?莊子的機會來了,但莊子的心已冷了。這

是一個有趣的情景:一邊是濮水邊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莊周先生,一邊是身負楚王使命,恭敬

不怠、顛沛以之的兩大夫。兩邊誰更能享受生命的真樂趣?這可能是一個永遠聚訟不已,不能有統(tǒng)一志趣

的話題。對幸福的理解太多樣了。我的看法是,莊周們一定能掂出各級官僚們“威?!钡姆至?,而大小官

僚們永遠不可能理解莊周們的“閑福”對真正人生的意義。這有關(guān)對“自由”的價值評價。這也是一個似

曾相識的情景一一它使我們一下子就想到了距莊子約七百多年前渭水邊上發(fā)生的一幕:八十多歲的姜太公

用直鉤釣魚,用意卻在釣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輕得多的莊子(他死時也大約只有六十來歲),

此時是真心真意地在釣魚。且可能毫無詩意一一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條魚來充實他的轆轆饑腸。莊子此時面

臨著雙重誘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從容不迫的游魚,他的背后則是楚國的相位一一楚威

王要把境內(nèi)的國事交給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莊子的脾氣,所以用了一個“累”字,只是莊子要不要這

種“累”?多少人在這種累贅中體味到權(quán)力給人的充實感及成就感?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莊子持竿不顧?!?/p>

好一個“不顧”!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無暇回頭看身后的權(quán)勢。他那么不經(jīng)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

載難逢的發(fā)達機遇。他把這看成了無聊的打擾。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p>

你們走吧!我也是這樣選擇的。這則記載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會讓多少人暗自慚愧汗顏。這是由

超凡絕俗的大智慧中生長出來的清潔的精神,又由這種清潔的精神滋養(yǎng)出拒絕誘惑的驚人內(nèi)力。當然,我

們不能以此懸的,來要求心智不高內(nèi)力不堅的蕓蕓眾生,但我仍很高興能看到在中國古代文人中有這樣一

個拒絕權(quán)勢媒聘、堅決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個文化屈從權(quán)勢的傳統(tǒng)中,莊子是一棵孤獨的樹,是一

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當我們大都在黑夜里味味昏睡時,月亮為什么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

了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的夜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

一輪孤月之下一株孤獨的樹,這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嫵媚。

一部《莊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對人類的憐憫!莊子似因無情而堅強,實則因最多情而最虛弱!莊子是

人類最脆弱的心靈,最溫柔的心靈,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傷害的心靈……

胡文英這樣說莊子;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悲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

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這是莊子自己的“哲學困境”。此時的莊子,徘徊兩間,在內(nèi)心的矛盾中作困獸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

自己被自己糾纏而無計脫身,自己對自己的無所適從無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鴿子的溫柔寬仁。

對人世間的種種荒唐與罪惡,他自知不能用書生的禿筆來與之叫陣,只好冷眼相看,但終于耿耿而不能釋

懷,于是,隨著諸侯們的劍鋒殘忍到極致,他的筆鋒也就荒唐到極致;因著世界黑暗到了極致,他的態(tài)度

也就偏激到極致。天下污濁,不能用莊重正派的語言與之對話,只好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

來與之周旋。他好像在和這個世界比試誰更無賴,誰更無理,誰更無情,誰更無聊,誰更無所顧忌,誰更

無所關(guān)愛。誰更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從而誰更能破罐子破摔。誰更無正義無邏輯無方向無心肝一一只是,

有誰看不出他滿紙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淚呢?對這種充滿血淚的怪誕與孤傲,我們怎能不悚然面對,肅然

起敬,油然生愛?

(原文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美得讓我們無所適從”“幻化無方”“意出塵外”“落崖驚風”是作者告訴我們讀一篇美文的感受。

13

B.文章引用“莊子釣于濮水”的故事,是為了表現(xiàn)莊子拒絕楚使的聘請,不愿意做官,追求自由。

C.文章引用八十多歲的姜太公直鉤釣魚,其意在釣文王的故事,目的在于表現(xiàn)作者對他的不屑一顧。

D.文章從作者閱讀莊子的感受開始,到對莊子才智的評價結(jié)束,給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思索和聯(lián)想空間。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多采用整句,節(jié)奏鮮明,音調(diào)和諧,易于上口,強烈表達了莊子的卓絕才華和永恒魅力。

B.文章引用胡文英評價莊子的話,強調(diào)莊子哲學內(nèi)外兩面的特點,體現(xiàn)了莊子的“哲學困境”。

C.“曳尾于涂中”采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莊子寧處惡劣環(huán)境,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特點。

D.作者寫莊子,發(fā)思古之幽情,表達對莊子的推崇。語言風格委婉含蓄,深沉典雅,樸素無華。

3.結(jié)合語境,按照要求品讀文中劃線句子。

(1)一輪孤月之下一株孤獨的樹,這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嫵媚。(賞析句子)

(2)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理解句意)

4.面對無路可走的人生困境,古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屈原投江,陶淵明歸隱,項羽放手一搏……人生道

路不總是一帆風順,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都可能面臨許多困境,文本中莊子的選擇給我們怎樣的啟發(fā)?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尋訪萬年稻源

趙麗宏

一顆小小的黑色稻米,在燈光下熠熠生輝。這是一顆完整的米粒,米粒上精致的細紋清晰可見,可是它已

經(jīng)炭化,已經(jīng)穿越了萬年時光。在人類的博物館中,這是一件最不起眼的展品,但它吸引了所有訪問者的

目光。因為,這顆炭化的稻米,有一萬年的歷史。

這是浙江浦江的上山遺址博物館。陪我來參觀的,是考古學家蔣樂平。上山遺址博物館中,保留著當年的

考古現(xiàn)場。起伏不平的土層中,到處是發(fā)掘過的坑坑洼洼。蔣樂平和他的同事們,在這些坑坑洼洼里小心

翼翼地撥開歲月的沙塵,讓一件又一件見證歷史的萬年古物展陳在人們面前。

很多年前,浙江河姆渡發(fā)現(xiàn)了七千年前人類種植水稻的痕跡,當時曾成為重大新聞。上山遺址被發(fā)現(xiàn)時,

還無法確定年代。這個被人稱為上山堰的地方,埋藏著很多古人生活的遺跡??脊艑W家們發(fā)現(xiàn),這里出土

的陶器,多為夾炭陶,陶土中摻雜著許多稻殼。出土的古物中,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磨石,還有很多石球石

棒。這些,似乎都在證明,在這里生活的古代人類,己和稻谷結(jié)緣。夾炭陶片被送到北京大學測年分析。

結(jié)果讓蔣樂平吃驚,也讓他興奮:上山出土的陶器,歷史超過一萬年!而這些一萬年前的陶土中,摻和著

密集的破碎稻殼。蔣樂平深知這發(fā)現(xiàn)的意義,為追蹤這些碎稻殼的由來,于是他動手實驗。蔣樂平想那些

類似磨盤的大石塊與石球石棒,和稻谷有什么關(guān)系?他將適量稻谷放到上山出土的磨盤上,然后用一根石

棒進行擠壓搓磨。做這些動作時,蔣樂平覺得自己就是一萬年前的上山先民,也許當年,他們就這樣使用

這些石頭的工具,金黃的稻谷就這樣在磨盤和石棒間被反復搓磨。五分鐘后,他隨意抓出一把經(jīng)過搓磨的

稻谷做統(tǒng)計,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脫殼后保持完整的米粒有四百九十二顆,碎為半粒的一百二十顆,被碾碎的一

百顆,未脫殼的只有四十四顆。這些石磨石棒,可能是上山古人為稻谷脫粒的優(yōu)良工具。更重要的是,經(jīng)

過科學的分析,上山遺址出土的夾炭陶中的稻谷遺存,有人工栽培的特征。這些稻谷,可能已不全然是荒

原中的野生植物,而是經(jīng)過了人類的馴化和培植,正逐漸化為大地上的農(nóng)作物,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

一個殘缺的大口陶盆,一顆小小的稻粒,一塊磨盤,一根石棒,一個被揭示的古人村落遺址,成為考古的

鑰匙,埋藏多年的秘密被發(fā)現(xiàn)。上山遺址的發(fā)現(xiàn),印證著先民萬年前的智慧和勤勞。上山遺址,是人類走

向文明道路上的一個深深的腳印。

在浦江,已經(jīng)建起了一個造型質(zhì)樸卻內(nèi)涵豐富的上山遺址博物館。博物館坐落在一大片稻田之中,當年的

考古現(xiàn)場,被保留在博物館的大廳里。在這里,能看到上山人用過的各種陶器。大大小小的陶罐上,可以

14

依稀看到神秘的圖案,那是一些寄托著飛揚神思的點和線條。還有石頭做成的工具,磨盤、石球、石刀、

石錘、石鑿。而博物館的中心焦點,是那顆黑色稻粒。在射燈的映照下,小小的萬年古稻熠熠閃亮,如鉆

石,如烏金,牽動著參觀者的思緒,讓人的聯(lián)想穿越時空,飛向遙遠的古代。

上山遺址博物館門口,有袁隆平的題詞:“萬年上山,世界稻源?!鄙仙竭z址的重大發(fā)現(xiàn),使這位被譽為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深感欣喜,于是揮毫寫下這八個字。

正是晚秋時分,風中已有寒意。但上山博物館周圍的一大片稻海,卻在天地間蔓延著耀眼的金黃。沉甸甸

的稻穗在風中點頭,那是沉浸于豐收歡悅的微笑。稻田中,我看到一些裝束簡樸的農(nóng)民在勞作,有人在車

水,有人在彎腰收割,也有人牽著牛走在田間。走近細看,原來是一組組不動的雕塑。這也是博物館的一

部分。

視線越過上山的稻田,可以看到浦江的仙華山。浦江友人告訴我,在仙華山上,有一些神奇的巖石,上面

有遠古的神秘雕刻,這些巖雕的年代和成因,至今仍是謎。離開上山遺址,友人帶我上了仙華山。在蒼茫

暮色中,我看到了那些隱匿在荒草中的神奇巖石。巖石上的浮雕,不是文字,也不是具體的物象,而是一

些奇怪的符號,如一個個圓睜著或者微逢著的巨眼。神秘的眼神中,有驚奇,有詰問,有沉思,有疑惑。

無論是烈日當頭,還是夜色彌漫,無論是冰雪覆蓋,還是風雨交加,這些眼睛永遠在石頭上睜著,默默遙

望著無垠的蒼穹。我想,這些浮雕,會不會和馴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著某種關(guān)聯(lián)?相信我們的考古學家

終有解密的一天。

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上山遺址博物館中,炭化的黑色稻雖然不夠起眼,卻能牽動參觀者的思緒,主要原因是這顆稻米經(jīng)歷

了萬年之久。

B.浦江上山遺址博物館就建立在當年考古現(xiàn)場上,其意圖是體現(xiàn)人們對歷史的尊重以及對考古人的高度肯

定與深情禮贊。

C.上山遺址出土了陶器以及各種磨石,還有很多石球石棒,考古學家蔣樂平的試驗證實了它們和稻谷之間

存在某種關(guān)聯(lián)。

D.上山遺址博物館特色明顯,它以“農(nóng)耕文化”為展示主題,里面陳列有陶器、農(nóng)耕工具等文物,周圍有

農(nóng)耕雕塑。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標題雖然簡潔,卻總領(lǐng)了文章內(nèi)容?!皩ぴL”一詞表明參觀目的,“萬年”一詞與現(xiàn)在相對,體現(xiàn)

了稻源的歷史久遠。

B.文章先介紹上山遺址博物館中的焦點-----顆已經(jīng)炭化的黑色稻米,再寫參觀一事,這能吸引讀者的閱

讀興趣,讓人印象深刻。

C.文章寫到著名科學家袁隆平在上山遺址博物館門口的題詞,通過名人題詞強化了上山遺址發(fā)現(xiàn)炭化黑色

稻米的重大歷史意義。

D.文章語言真切自然,用詞準確。如第三段中“似乎”“也許”等猜想性詞語的運用,表明了作者的心理

和對于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

3.本文寫考古學家的檢驗和試驗過程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4.有人評價趙麗宏的散文風格為“清新、宏闊”,請結(jié)合文章進行分析。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秋光

甫躍輝

一年又一年,我行走在這秋天里。

15

一年又一年,我走出這秋天,走到現(xiàn)在這一刻這一地。

左手邊是梨園,右手邊是葡萄園。果實熟透的馥郁氣息浮動在空氣里。我背著旅行包,拖著行李箱。箱子

輪子一路咯噎咯噎。路是彈石路一一不,幾年前又翻修過一次,如今是磚路了。路面被大車碾壓過,仍然

坑坑洼洼的。我小時候,這是條土路,一下雨便泥濘不堪。雨后的秋天,顏色會更深沉,更滯重。剛剛還

烏暗沉重的云,抖落一場雨后,輕飄飄地升高了。朝東南邊望,一朵飄忽的云正停在四大山頂。四圍的天

藍得灰蒙蒙的。

繼續(xù)往東走,時間慢慢倒退。退回七八年前,路邊還沒西瓜地,也沒占地幾十畝的明德小學。橫溝寨子沒

現(xiàn)在這么大,路南路北,望出去很遠,方能看到竹林掩映的村落。一片連一片的田里,谷子成熟了,谷穗

沉沉地垂著頭,不堪重負的樣子。田里有人在割谷子,反手抓住谷桿下半截,順手握住鐮刀,刀刃長長,

閃著寒光,輕輕地一聲嚓,谷稈便齊刷刷斷了。不多時回頭看看,身后的谷茬上,整整齊齊擺放的谷子,

谷穗垂著頭,幾乎要扎進泥里。泥里有時候還殘存著些水,水里能捉到肥的谷花魚。

忽然,眼前飛起一只大鳥,灰色的翅膀扇動幾下,不動了,枯葉似的,呱呱叫著飄遠了。前面不遠處,大

概是要有個鳥窩了。

漸漸的,更多人往來田填上。一擔一擔谷子壓在男人們肩頭。我爸正在其中。肩杠兩邊,捆扎得很壯實的

谷子從地上掠過,碰擦到路邊的野草,寒寒又窣窣。我跟在我爸身后,也挑著谷子。我的挑子輕得多,但

也壓得我抬不起頭。汗水打濕頭發(fā),流進眼睛,眼睛澀疼,睜不開了。許久,不見我爸換肩,我卻已經(jīng)換

過好幾次。越換越疼,兩肩的骨肉就如碎裂了一般。有一年,雨水淋濕谷子,谷子翻倍地重了。田填也越

發(fā)泥濘,平常走路已不方便,何況還要挑谷子?人們挑著谷子走著,咬牙切齒,一聲不吭0到得夜里,昏

暗燈光下,我爸脫下襯衫,右肩膀紅艷艷的,是皮肉裂翻開來了。第二天抬谷子,每次把肩杠放到肩上,

我爸都格外小心,不能壓進裂口里,只能縱向壓在裂口之上。

我媽叮囑,谷穗一定得朝上,不然容易碰落谷粒。即便如此,谷粒仍被我弄掉不少。手推車底下,事先墊

的藍色塑料布上,谷粒落了黃黃一片。

再往前走,無盡的金黃里,凸顯出幾片綠綠的藕田。原本藕田邊還有席草,如今也割去了。綠而細的席草

就晾曬在道路兩邊。多少次,我偷偷地踩上去,聽那翠綠的嚓嚓嚓的聲音。再過些日子,等席草曬黃了,

干了,村里便可聽見篤篤篤的打席子的聲音。

繼續(xù)往東,到橫溝小學了。

小學墻上寫了大大的紅字,“五講四美”“四個現(xiàn)代化”。學校的鐵門關(guān)著,已經(jīng)沒人了。再往前走幾步,

猛地立住了,一條長蛇正橫在路中央。站定了看,那蛇一動不動,原來是早已被壓得只剩下皮的死蛇。-

一收獲日,總能看到長蛇出沒,它們躲不過閃著寒光的鐮刀,也躲不過兩頭尖尖的肩杠。

再往東,時間再退,退到所有鋼筋混凝土房子都轟然消失。我扔掉行李箱,扔掉旅行包,背上了書包???/p>

小學時背了六年的書包是怎樣的?竟有些不能確定了。

還要脫掉外套,再脫掉鞋。光著腳丫子,走到二十多年前。腳下的路不再是彈石路,不再是細沙路,而是

完完全全的土路;走進村子,路不再是水泥路,而是一條落滿枯葉的小路,終年潮濕又陰暗。小路邊上,

家里后院的小門敞開著。

后院矮矮一圈土墻,不少地方傾圮了,雜草從墻根冒出。墻外的水溝邊,有一叢碧綠的美人蕉正吐出黃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