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著名中醫(yī)學家_第1頁
中國古代著名中醫(yī)學家_第2頁
中國古代著名中醫(yī)學家_第3頁
中國古代著名中醫(yī)學家_第4頁
中國古代著名中醫(yī)學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扁鵲

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yī)。據人考證,約生于周威

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0年)。

他為什么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

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因為醫(y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為那里

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里,就給那里帶來喜訊。因

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稱為扁鵲。秦越人在長期醫(yī)療實

踐中,刻苦鉆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chuàng)新,成為一個學識淵

博,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

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于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

《史記偏鵲倉公列傳》中記述了與他有關的兩個醫(yī)案:一個是

用脈診的方法診斷趙子簡的病,一個是用望診的方法診斷齊桓侯的

病。

有一次,他到了晉國(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帶),正碰到了晉國

卿相趙簡子由于“專國事”,用腦過度,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

大夫(官名)們十分害怕,急忙召扁鵲診治。扁鵲按了脈,從房里出

來。有人尾隨著探問病情,顯得很焦急。扁鵲沉靜地對他說:“病人

的脈搏照常跳動,你不必大驚小怪!不出三日,他就會康復的?!惫?/p>

然過了兩天半,趙簡子就醒過來了。

從以上病例看出,扁鵲已經綜合運用了我國診病的“四診”原則一

望、聞、問、切。他自說:“越人之為方,不等切脈、望色、聽聲、

寫形,言病之所在?!边@話已經充分表明扁鵲在臨床上運用了“四診”

的診法??梢哉f,扁鵲奠定了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診斷法的基礎

2、張仲景

張仲景(約150?219年),名機,東漢末年南陽郡涅陽(今河

南省南陽市,一說涅陽故城在今南陽市與鄧縣之間的根東鎮(zhèn),地屬鄧

縣)人。(按《水經注》:“涅陽,漢初置縣,屬南陽郡,因在涅水

(今趙訶)之陽,故名?!睆堉倬暗睦锛詠肀娬f紛云,陳邦賢氏定

為南陽郡涅陽,范行準氏定為南陽蔡陽,嗣后廖國王、張炎二氏考涅

陽故城在今鄧縣糧東鎮(zhèn)。尚啟東考為南陽郡棘陽(故城在今河南新野

東北)),《后漢書》無傳,其事跡始見于唐代甘伯宗《名醫(yī)錄》:“張

仲景,南陽人,名機,仲景乃其字也。始受術于同郡張伯祖,時人言,

識用精微過其師,所著論,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非淺聞寡見者

所能及”。

張仲景生活于東漢末。當時,除連年戰(zhàn)亂外,疫疣流行,曹

植曾有記述,“建安二十二年,疣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

號泣之哀,或闔門而建,或覆族而喪。”(《曹集詮評》第九卷),

張仲景稱其宗族原有人丁二百余口,自建安以后的不到十年間,死亡

者有三分之二,而死于傷寒的竟占十分之七。張仲景有感于宗族的衰

落和人口的死亡,加之世浴之弊,醫(yī)家之弊,醫(yī)道日衰,傷往昔之莫

救,促使他悉心研究醫(yī)學,“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前代醫(yī)籍如

《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

又結合個人臨證之經驗,編成了《傷寒雜病論》。原書十六卷,經漢

末戰(zhàn)亂兵火而散佚,復得后世醫(yī)家整理,成為今本《傷寒論》和《金

匱要略》二書,前者專門討論傷寒病。后者主要論述內傷雜病。

傷寒是外感急性熱病的總稱,《素問?熱論》說:“今夫熱病

者,皆傷寒之類也。”張仲景基于此說而發(fā)展,他以六經為綱,剖析

了傷寒病各個階段的病機病位病性,創(chuàng)立了傷寒病的六經辨證體系。

對于各科雜病,張仲景以臟腑經絡為樞機,縷析條辨,開后世臟腑辯

證之先河?!秱摗放c《金匱要略》二書共載方劑269首,用藥

214種,對藥物的加工與使用,方劑的配伍與變化都有很細致的要求。

張仲景對外感熱病與雜病的認識和臨證治療的指導思想與方法,被后

世概括為辨證論治體系,其在藥劑學方面的成就,對后世醫(yī)學的發(fā)展

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宋代之后的醫(yī)學家多尊稱其為“亞圣”、“醫(yī)圣”。

《傷寒雜病論》是我國最早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它

系統(tǒng)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癥狀、發(fā)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確

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

的理論基礎。書中還精選了三百多方,這些方劑的藥物配伍比較精煉,

主治明確。如麻黃湯、桂枝湯、柴胡湯、白虎湯、青龍湯、麻杏石甘

湯。這些著名方劑,經過千百年臨床實踐的檢驗,都證實有較高的療

效,并為中醫(yī)方劑學提供了發(fā)展的依據。后來不少藥方都是從它發(fā)展

變化而來。名醫(yī)華佗讀了這本書,嘖嘖贊嘆說:“此真活人書也”。喻

嘉言高度贊揚張仲景的《傷寒論》,說:“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

“如日月之光華,旦而復旦,萬古常明”(《中國醫(yī)籍考》)。歷代有

關注釋、闡發(fā)此書的著作很多。特別是注釋、闡發(fā)《傷寒論》的著作,

竟達三四百種之多。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國界,對亞洲各國,如日本、

朝鮮、越南、蒙古等國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日本,歷史上曾有專宗張

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醫(yī)界還喜歡用張仲景方。日本一些

著名中藥制藥工廠如小太郎、內田、盛劑堂等制藥公司出品的中成藥

(浸出劑)中,傷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顯是傷寒

方的演化方)??梢姟秱s病論》在日本中醫(yī)界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整個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張仲景的著作除《傷寒雜病論》外.見于文獻著錄的尚有《張

仲景五臟論》、《張仲景脈經》、《張仲景療婦人方》、《五臟營衛(wèi)

論》、《療黃經》、《口齒論》等。張仲景弟子有杜度、衛(wèi)汛,俱為

當時名醫(yī)。

3、華佗

華佗(約公元2世紀~3世紀初),字元化,沛國譙(即今安徽

省毫縣)人。他在年輕時,曾到徐州一帶訪師求學,“兼通數經,

曉養(yǎng)性之術”。沛相陳圭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請他去做官,

都被他一一謝絕,遂專志于醫(yī)藥學和養(yǎng)生保健術。他行醫(yī)四方,

足跡與聲譽遍及安徽、江蘇、山東、河南等省。曹操聞聽華佗醫(yī)

術精湛,征召他到許昌作自已的侍醫(yī)。曹操常犯頭風眩暈病,經

華佗針刺治療而痊愈。但華佗為人耿直,不愿侍奉在曹操身邊,

甚至認為作侍醫(yī)是可恥的職業(yè),于是就托詞妻子有病,以及回家

取方藥為由,一去不再返回。曹操多次寫信催促華佗,又令當郡

縣把華佗遣還,最后派人偷偷察看,才知華佗不愿為侍醫(yī),遂將

華佗逮入獄中。有人向曾操請求寬恕華佗,曹操不聽勸說,竟殘

酷地殺害了華佗。

華佗生前著有醫(yī)書,臨死時拿出一卷交給獄吏,獄吏不敢接

受,華佗將書焚毀。此乃千古之憾事,歷代托華佗之名而出的醫(yī)

書有數種,舊題華佗所著的《中藏經》中,相傳記載有華佗的一

些學術經驗與方術及藥劑。

華佗在醫(yī)藥學術上兼通各科,尤以外科為最負盛名?!逗鬂h

書?華佗傳》記載,華佗“精于方藥,處劑不過數種,心識分銖,

不假稱量,針灸不過數處,若疾發(fā)結于內,針灸所不能及者,乃

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劊破腹背,抽割聚積,若在

腸胃,則斷截流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chuàng)

愈,一月之間皆平復?!庇涊d華佗的醫(yī)案有數十則,皆具體地反

映了華佗高明的診療醫(yī)術,涉及到內、外、婦、產、兒、五官、

針灸等科。他因病制宜,采用各種不同的療法。他以手術治愈了

腸癰、脾半腐的病,使病人轉危為安。當華佗成功地應用麻沸散

麻醉病人而進行腹部手術時,世界其它國家的外科麻醉術尚處于

摸索階段。就是在其它各科疾病的防治方面,華佗善辯證施治,

他用刺血療法治愈了頭暈目眩、視物不清(類似高血壓、腦動脈

硬化)患者的病癥。早在三國時,華佗就被魏國列為著名醫(yī)家,

后世譽稱他是“外科學鼻祖”。

華佗對養(yǎng)生和預防保健尤為注重,并身體力行,在理論和實

踐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華佗“曉養(yǎng)性之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

容,時人以為仙?!彼麑Φ茏诱f:“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極耳。

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

(《后漢書?華佗傳》)他總結并創(chuàng)造“五禽之戲”,仿鹿、熊、虎、

猿、鳥的動作,時常操練,可強身除病。身體若有不適,做一禽

之戲,汗出,即感輕松。華佗還重視節(jié)欲保健,他創(chuàng)制了一種具

有抗衰老作用,久服可利五臟、輕身、烏發(fā)的藥物。

華佗的弟子李當之,著有《李當之藥錄》。吳普常練五禽之

戲,年高九十多仍耳聰目明,牙齒完堅,著作有《吳普本草》6

卷。樊阿,彭城人,擅長針灸,善深刺要穴,他遵循華佗教授的

養(yǎng)生法,享壽百余歲。

4、皇甫謐

皇甫謐,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平涼,

一作靈臺)人,后隨其叔父移居至河南新安(今河南繩池縣附近)。

其曾祖是漢太尉皇甫嵩,但至皇甫謐時,家境已清貧,而他幼時也不

好讀書,直到二十歲以后,才發(fā)憤讀書,竟至廢寢忘食,終于成為當

時著名文人。在他的《釋勸論》中,表達了他對愛好醫(yī)術的愿望,對

古代醫(yī)家扁鵲、倉公、華佗、張仲景的仰慕之情,深恨自己“生不逢

乎若人”。晉武帝愛惜其才華賜給他很多書。由于他身體素弱,加之

長年勞累,也卷入當時社會上服食之風,后來竟罹患風痹,右腳偏小,

十分痛苦,幾至自殺,自此立志學醫(yī),終于習覽經方,遂臻其妙。”

對此,他不無感慨地說:“若不精通醫(y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

君父危困,赤子深地,無以濟之,此因圣人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

由此言之,焉可忽乎?”

在原有的醫(yī)學理論的基礎上,他除廣泛閱讀各種醫(yī)書外,將

《靈樞經》、《素問》、《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部書中針灸,加以

整理歸納,使其“事類相從,刪其浮辭,除其重復,論其精要”,編成

《針灸甲乙經》,成為我國醫(yī)學史上第一部針灸學專著,為歷代研習

針灸學的必讀課本。

皇甫謐出于自身的感受,即僅以“百日”的治療,就把自己的風

癥及耳聾癥治愈;又有感于《素問》、《九卷》等等之經義深奧難懂。

為了著述能條理分明,便于讀者尋檢,他著實下了一番苦功,從而使

《針灸甲乙經》這部專著成為什灸學著作的嚼矢,歷代對之評價甚高。

王森認為皇甫氏“洞明醫(yī)術”,認為他的這部著作為“醫(yī)人之秘寶,后之

學者,宜遵用之”?!端膸炜偰刻嵋肥①澔矢κ线@部著作“與《內經》

并行,不可偏廢”。除《針灸甲乙經》外,皇甫謐還有不少文史方面

的著作,其中影響較大者有《高士傳》、《逸士傳》、《玄晏春秋》、

《帝王世紀》等。

5、葛洪

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縣(今江蘇

省句容縣)人。約生于晉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于東晉興寧

元年(公元三六三年)。

晚年,他隱居在廣東羅浮山中,既煉丹、采藥,又從事著述,直

至去世。對他的一生,明代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引用了《歷代名

醫(yī)像贊》的一首詩來概括:“陷居羅浮,優(yōu)游養(yǎng)導,世號仙翁,方傳

肘后”。但這只說出了他煉丹采藥,隱逸求仙的一面。而他另外的一

面卻被忽略了。其實,他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學家,在醫(yī)學和制藥

化學上有許多重要的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在文學上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

他的著作,約有五百三十卷。不過,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

主要有《抱樸子》和《肘后救卒方》。《抱樸子》是一部綜合性的著

作,分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內篇說的是神仙方藥,鬼怪變化,

養(yǎng)生延年,禳邪卻病等事,屬于道教的著作。但其中《金丹》、《仙

藥》、《黃白》等部分是總結我國古代煉丹術的名篇;外篇說的是人

間得失,世道好壞等事。其中《鈞世》、《尚博》、《辭義》等篇,

是著名的文論著作?!吨夂缶茸浞健泛喎Q《肘后方》,是他在廣東編

著的一部簡便切用的方書。收錄的方藥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藥容易,

價錢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掛在肘后陵行(即今天所說的袖珍本),

即使在缺醫(yī)少藥的山村、旅途,也可隨時用來救急。所以,受到歷代

群眾的歡迎。葛洪的醫(yī)學著作,據史籍記載,尚有《金匱藥方》一百

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6、孫思邈

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陜西省耀縣)人,約生于隋開皇元年(公

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歲

(有的考證活了一百四十一歲)。人們把他當做“神仙”,黯為“藥王”。

他從小勤奮好學,七歲讀書,每日背誦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稱。到

了二十歲,已精通諸子百家學說,既“善談莊、老”,又“兼好釋典”,

學問非常淵博。隋唐兩代帝王屢次請他做官,他都“固辭不受”,而立

志學醫(yī),他的這種認識,是從切身體驗中得來的。他小時候,體弱多

病,要經常請醫(yī)生診治,“湯藥之資,罄盡家產”。周圍貧苦百姓,也

跟他一樣,因為患病弄得窮困不堪,有的竟得不到治療而悲慘死去這

些事,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千

金要方》自序)。因此,他十八歲開始,就“志于學醫(yī)”,并下了很大

的苦功,所謂“青衿(古學子所穿的衣,后稱入學的生員)之歲,高

尚茲典。白首之年,未嘗釋卷”(《千金要方》自序)。經過這樣長

期刻苦的鉆研,他的醫(yī)學造詣很深,成為隋唐時期醫(yī)藥界的佼佼者。

宋代林億稱道:“唐世孫思邈出,誠一代之良醫(yī)也”。

他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共三十卷,

內容極為豐富。分醫(yī)學總論、婦人、少小嬰孺、七竅、諸風、腳氣、

傷寒、內臟、癰疽、解毒、備急諸方、食治、平脈、針灸等,共計二

百三十二門,收方五千三百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書中首創(chuàng)“復方”。

《傷寒論》的體例是一病一方,而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發(fā)展為一

病多方,還靈活變通了張仲景的“經方”。有時兩三個經方合成一個“復

方”,以增強治療效果;有時一個經方分成幾個單方,以分別治療某

種疾病。這是孫思邈對醫(yī)學的重大建樹,是我國醫(yī)學史上的重大革新。

《千金翼方》是對《千金要方》的補編。書名含有和《千金要方》相

輔相濟,羽翼雙飛的意思。此書共三十卷,其中收錄了唐代以前本草

書中所未有的藥物,補充了很多方劑和治療方法。首載藥物八百余種。

這兩部書,合稱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醫(yī)藥資料,是唐代以前

醫(yī)藥成就的系統(tǒng)總結,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yī)學類書,對學習、研究

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宋代郭思高度評價《千金方》,說:

“世皆知此書為醫(yī)經之寶”(《千金寶要》)。清代醫(yī)學家徐大椿也認

為該書“用意之奇,用藥之功,亦自成一家,有不可磨滅之處”(《醫(yī)

學源流論》)。這書不僅在國內受歡迎,而且還影響到國外,如朝鮮,

日本。公元六0八年,日本來中國學醫(yī)的醫(yī)生,就把《千金方》等

方帶回日本,對日本的漢醫(yī)影響深遠。

由于孫思邈結合實踐,虛心地廣泛地學習各家之長,所以醫(yī)

學水平很高,有許多獨特的貢獻。其中,對腳氣病的治療最為擅長。

腳氣病是由于人體缺乏維生素B引起的。這種病多少年來折磨著江

南一帶群眾。孫思邈在學習前人和總結群眾經驗的基礎上,經過長期

探索,終于提出一個有奇效而又簡便的防治方案,那就是用防己、細

辛、犀角、菌麻葉、蜀椒、防風、吳茱萸等含有維生素B1的藥物來

治療,用含有維生素B1的谷皮(楮樹皮)煮湯調粥常服來預防,這

在世界醫(yī)學史也是非常先進的。歐洲于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二年,開始

作腳氣病的研究,而孫思邈早在公元六百年左右,已經詳加論述,并

掌握了正確的防治方法,比歐洲早了整整一千年。

孫思邈特別重視婦幼保健,是創(chuàng)建婦科的先驅。他在《千金

要方》中首例婦科三卷,兒科一卷,把婦兒科放在突出的地位。他還

打破當時醫(yī)學界“各承一業(yè)”的陋習,主張用綜合療法治病。他說:“良

醫(yī)之道,必先診脈處方,次即針灸,內外相扶,病必當愈”。

7、錢乙

我國醫(yī)學史上第一個著名兒科專家錢乙撰寫的《小兒藥證直訣》,

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它第一次系統(tǒng)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

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fā)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后人視之為兒科的經

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錢乙,字仲陽。祖籍浙江錢塘,后祖父北遷,遂為東平郭州

(今山東郛城縣)人。約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一。三二年),

卒于政和三年(公元三年)。

錢乙的一生,在治學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專一為業(yè),垂四

十年”。

業(yè)醫(yī)者知道,古代醫(yī)家稱小兒科做啞科,認為治小兒病最難。

因為小兒脈微難見,診察時又多驚啼,靠脈診難以辨證,這是一;

小兒骨氣未成,形聲未正,悲啼喜笑,變態(tài)無常,靠望診了解病

情也有困難,這是二;小兒不能言語,言語亦未足取信,憑問診

了解病情更難這是三;小兒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用

藥稍有不當,就足使病情復雜化,這是四。因此,錢乙在行醫(yī)過

程中,也深感到小兒病難治。他說:“脈難以消息求,證不可言

語取者,襁褓之嬰,孩提之童,尤甚焉?!睘榱斯タ诉@道難關,

他花了將近四十年時間。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果然功

成業(yè)就,為我國小兒科醫(yī)學專業(yè)發(fā)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p>

錢乙自幼就“從呂君問醫(yī)”,精勤好學,認真鉆研《內經》、《傷

寒論》、《神農本草經》等。特別是《神農本草經》,他“辨正

闕誤”,所下功夫很深。有人拿了不同的藥請教他,他總是從“出

生本末”到“物色名貌”的差別,詳詳細細地解答。事后一查本草書,

果然“皆合”。此外,他把古今有關兒科資料一一采輯,加以研究。

在錢乙之前,有關治小兒病的資料不多。據《史記》所載,扁鵲

曾為小兒醫(yī),東漢衛(wèi)汛著有《顱囪經》,惜已失傳。巢元方的《諸

病源候論》,孫思邈的《千金方》,也有關于兒科病的記載。到

宋初,有人托名古代師巫撰《顱囪經》二卷,談到了小兒脈法,

病證診斷和驚癇、疳痢、火丹(即丹毒)、雜證等的治療方法。

錢乙對這部書反復研究,深有啟發(fā),并用于臨床,收到療效。錢

乙還借助于《顱囪經》的“小兒純陽”之說的啟示,結合自己的臨

床實踐在張仲景總結的辨證施治的基礎上,摸索出一套適應小兒

用的“五臟辨證”法。因此,閻季忠對他“治小兒該括古今,又多自

得”。

錢乙在實踐中認識到,小兒的生理特點:“臟腑柔弱”、“五臟六腑,

成而未全,全而未壯”。其病理特征:“易虛易產,易寒易熱”。所以,

要攻克小兒病這道難關,必須對小兒的生理、病理有個正確而全面的

認識。他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逐步摸索一整套診治方法。在診斷上

他主張從面部和眼部診察小兒的五臟疾病,如左腮赤者為肝熱,右腮

為肺,目內無光者為腎虛,等等。在處方用藥方面,力戒妄攻、誤下

與峻補,主張“柔潤”的原則

8、朱震亨

朱震亨,字彥修(1281—1358年),享年78歲。因他出生的

赤岸鎮(zhèn)有一條溪流名叫丹溪,所以學者多尊稱朱震亨為“丹溪翁”或“丹

溪先生”。朱震亨自幼聰明,年長者對他都很器重,但他年稍長后卻

棄而不學,變得崇尚俠氣,爭強好勝,若鄉(xiāng)中望族仗勢欺侮,“必風

怒電激求直于有司,上下搖手相戒,莫或輕犯”。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習儒學,后改醫(yī)道,在研

習《素問》、《難經》等經典著作的基礎上,訪求名醫(yī),受業(yè)于劉完

素的再傳第子羅知悌,成為融諸家之長為一體的一代名醫(yī)。朱震亨以

為三家所論,于瀉火、攻邪、補中益氣諸法之外,尚嫌未備滋陰大法。

力倡“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之說,申明人體陰氣、元精之重要,故被

后世稱為“滋陰派”的創(chuàng)始人臨證治療,效如槨鼓,多有服藥即愈不必

復診之例,故時人譽之為“朱一貼”。弟子眾多,方書廣傳,是元代最

著名的醫(yī)學家。

朱震亨通過多年臨床實踐,朱氏自創(chuàng)新說,自成一家之言,創(chuàng)立了

有名的“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及“相火論”學說,并于雜病提出了以氣、

血、痰、郁的辨證治療方法,于醫(yī)學理論的發(fā)揮及雜病的治療作出了

貢獻,著有《格致余論》、《局方發(fā)揮》、《金匱鉤玄》、《本草衍

義補遺》等。此外,流傳有關丹溪之書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后人將朱氏

臨床經驗整理而成。

9、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薪(今湖北省新春縣)人,生于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于神宗萬歷二十一年(公

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業(yè)醫(yī),祖父是“鈴醫(yī)”。父親名聞,號月池,

是當地名醫(yī)。那時,民間醫(y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

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

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

么也學不進去。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舉人,都落

第了。于是,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專心學醫(yī),于是求父親說:

“我今年二十三歲了,老是考不上,您還是讓我學醫(yī)吧!”并且表示了

這樣的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p>

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于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

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很有名望的醫(yī)生。大約到了三十八歲,就

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yī)所事務。三年后,又

被推薦上京任太醫(yī)院判。太醫(y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yī)療機構,當時,

被一些庸醫(yī)弄得烏煙瘴氣。只任職一年,李便辭職回鄉(xiāng)。

李時珍治學嚴謹,對未知事物,常用“未審然否”亦無所詢征,妨

附于子,以俟博識”,作為結語。

1578年,《本草綱目》撰成。1580年,李時珍赴太倉訪王

世貞求序。李時珍歿后,方得刊行。書印行后,節(jié)譯成全譯成日、

朝、拉丁、德、英、法、俄諸種文字,流行全世界。英?李約瑟

說:“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瀕湖

脈學》1卷,撰于1564年。李時珍強調四診合參,反對單以脈

診決病。至于論脈,將24脈分為七表、八里、九道,把浮、大、

數、動、滑劃為陽,沉、短、澀、弱、微劃為陰。

李時珍臨證,推崇張元素,重辨病證,立法嚴謹,用藥得當。

治療時,或化裁古方,或自組新方,或用民間單驗方,多有良效。

李時珍提出命門在兩腎之間,為趙獻可所發(fā)揮;指出“腦為元

神之府”,肯定腦為全身中樞的功能。尚著有《命門考》、《集

簡方》、《白花蛇傳》、《脈訣考證》等,已佚?!毒V目》一書,

乃父乃子及弟子龐鹿門均參與編寫,次子建元為書繪圖,可謂以

李時珍為主的集體著作。

10、葉天士

葉天士,名桂,號香巖,又號上律老人。江蘇吳縣人,約生

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一^t

四五年)。

葉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墓庞?。不管什么?

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希望拜之為師。這樣,他的老師有長

輩,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端中的和尚。當他打聽到某人善治

某病,就欣然前往,學成后才離去。從十二歲到十八歲僅僅六年,

他除繼家學外,先后踵門求教過的名醫(yī),就有十七人。葉天士的

虛心求教,“師門深廣”,確實令人肅然起敬。

葉天士少承家學。他的祖父叫紫帆,名時,父親叫陽生,名

朝采,都精于醫(yī)術。白天,他從師讀經書;晚上,他父親就教他

“岐黃學”。因此,他從小時就自《素問》、《難經》及漢唐宋

諸名家所著書,無不旁搜博覽。

著作《溫熱論》,是對治療溫熱病的大量臨證經驗的高度概

括和總結,是溫病學派的開山之作。雖然文章不長,甚至沒有記

載任何具體的方劑,但全文言簡意賅,對于臨床常見的溫熱病的

病狀和其傳遍規(guī)律做了精辟的分析和總結?!稖責嵴摗肪痛顺蔀?/p>

了后世中醫(yī)學乃至現代中醫(yī)學臨床診斷熱性疾病的重要依據。除

去在溫熱病狀分析方面做出的重要總結之外,葉桂在中醫(yī)學辨證

方法方面做出的偉大貢獻在于,他將使用了千余年的以“六經辨

證”為主的外感病診斷方法,進一步發(fā)展為以“衛(wèi)、氣、營、血”

四個層次為主體,由表及里的辨證方法,這既是成功的創(chuàng)新,又

是對于六經辨證的高水平的應用和發(fā)展,標志著中醫(yī)學在辨證水

平上的又一次提高。自此,也將“傷寒”與“溫病”兩大學說從辨證

方法上區(qū)分開來。他這種大膽的創(chuàng)新來自于對先賢著作的透徹分

析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因此,也有人認為,葉天士稱得上是對《傷

寒論》理解得最透徹的一位醫(yī)家。

11、岐伯

岐伯:中國傳說時期最富有聲望的醫(yī)學家。《帝王世紀》:“(黃

帝)又使岐伯嘗味百草。典醫(yī)療疾,今經方、本草、之書咸出焉”。宋

代醫(yī)學??睂W家,林億等在《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表》中強調:“求

民之瘦。恤民之隱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黃帝之御極也?!伺c岐

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