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工藝標準_第1頁
隧道施工工藝標準_第2頁
隧道施工工藝標準_第3頁
隧道施工工藝標準_第4頁
隧道施工工藝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隧道防水施工工藝標準FHEC-SD-11-2007適用范圍隧道防水系指以混凝土結(jié)構(gòu)自防水為主,在迎水面附加柔性防水層,加強疏導管路的施工質(zhì)量,建立起完整的防水體系。在現(xiàn)代的隧道施工中,做好隧道防水工程是保證隧道正常運營的重要前提。主要應用標準和規(guī)范2.0.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公路隧道施工技術(shù)規(guī)范》(JTJ042—94)。2.0.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公路工程質(zhì)量檢驗評定標準》(土建工程)(JTGF80/1—2004)。施工準備3.1技術(shù)準備3.1.13.3.1.3.2機具準備防水作用需要的機具設備:工作臺車、熱焊機、射釘槍。3.3材料準備防水卷材、止水條、止水帶等應有出廠質(zhì)量合格證書,并由實驗員按規(guī)定進行檢驗,確保原材料質(zhì)量符合相應標準。3.4作業(yè)條件3.4.1噴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要求,墻面D/L≤1/6,拱頂D/L≤1/8(L為噴射混凝土兩凸面之間的距離,D為相鄰凸面間凹進去的距離。)。3.4.2割除基面的尖銳突出物,并在割除部位用砂漿抹平。3.4.3噴射混凝土要求達到設計強度。3.4.4施工作業(yè)要求操作工人:應由工長或現(xiàn)場技術(shù)人員對裝飾工程施工的工人進行培訓、技術(shù)安全交底。做到熟練掌握防水施工技術(shù),要有應對安全緊急救援措施。操作人員要保持穩(wěn)定。焊接人員應經(jīng)專門培訓考核。施工操作工藝4.1工藝流程環(huán)向、縱向盲溝鋪設↓鋪設防水層前的準備工作→緩沖層的鋪設→防水板的鋪設→防水層的質(zhì)量檢查→止水條、止水帶施工→驗收。4.2操作方法4.2.1鋪設防水層前的準備工作:在洞外應認真檢查防水板的質(zhì)量,徹底清除其表面的污染物。在防水層施工前,除做好控制測量外,還要做斷面檢查,鑿除侵限部分,并對初期支護表面局部的凹凸部分進行處理,以確保卷材鋪貼平順。還要對初期支護中的漏水部位進行封堵,切除遺留鋼筋及管頭,對斷面變化及轉(zhuǎn)彎處的陰角應用砂漿抹成R>15cm的圓弧,陽角抹成R>5cm的圓弧。4.2.2按設計要求,鋪設環(huán)向、縱向盲溝。4.2.3緩沖層的鋪設:分段長度根據(jù)襯砌臺車的長度確定,一般為20cm。將射釘打入初期支護面上,同時將黑色墊板壓在無紡布上,梅花形布設PE黑色墊板,間距為:拱部0.5~0.8m,邊墻1.0m,注意在凹凸不平處增加固定點。4.2.4防水板的鋪設:鋪設防水板應由拱頂開始,依次向兩邊環(huán)向進行,防水板采用全封閉無損熱粘。防水板的搭接長度不小于100mm,雙焊縫的每條縫寬不小于25mm,兩條焊縫間留不小于15mm寬的空腔作為充氣檢查用。施工時考慮的二次襯砌時的擠壓作用,鋪設防水板時要適當放松(一般留5%的余量)。在防水板外綁扎或焊接鋼管時要做好防護,以防損傷防水板。4.2.5防水層的質(zhì)量檢查:除對防水層的母材進行檢查外,在鋪設后重點檢查防水板的焊縫質(zhì)量,經(jīng)熱熔壓焊在一起的防水板呈透明狀且無氣泡,則表明其焊縫質(zhì)量良好。必要時應做充氣實驗,方法是:通過專用針頭向兩條焊縫中間的空腔內(nèi)壓氣,一般實驗長度為2m,將其兩端封閉,腔內(nèi)壓力達到1.5MPa時停止充氣,2min內(nèi)壓力不下降,則認為焊縫合格,否則應仔細檢查原因并補焊。4.2.6止水條、止水帶施工:為了增加整體防水效果,施工縫處采用止水條防水。變形縫采用止水帶防水和雙組分聚硫橡膠嵌縫。1)在固定止水和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注意固定防水帶,防止偏移。2)加強混凝土振搗,排除止水帶底部氣泡和空隙,使止水帶和混凝土緊密結(jié)合。3)止水帶的搭接寬度可取100mm,焊接的縫寬不應小于50mm。質(zhì)量標準5.0.1施工前應對原材料進行檢查,并有合格簽證記錄。對施工程序、工藝流程檢測手段進行檢查。5.0.2防水施工質(zhì)量標準必須符合表5.0.2所列要求。表5.0.2防水施工質(zhì)量標準項次檢查項目規(guī)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搭接寬度(mm)≥100尺量:全部搭接均要檢查,每個搭接檢查3處2縫寬(mm)焊接兩側(cè)焊縫≥25尺量:每個搭接檢查5處粘接粘縫寬≥503固定點間距(m)符合設計要求4縱向偏離(mm)±50尺量:每環(huán)3處5偏離襯砌中心線(mm)≤30尺量:每環(huán)3處成品保護6.0.1防水層施工完畢必須注意嚴加保護。6.0.2在澆筑二次襯砌混凝土時必須要采取措施避免振搗棒接觸防水層,以免破壞防水層。6.0.3澆筑混凝土時應防止止水帶偏移,在拆除二次襯砌堵頭板時應避免損傷止水帶。6.0.4質(zhì)量記錄7.0.1原材料(防水卷材、止水條、止水帶)進行復驗報告。7.0.2隧道防水施工記錄。7.0.3防水板焊接試驗記錄。安全與環(huán)保措施8.1安全措施8.1.1確保施工作業(yè)安全應有足夠的照明亮度。8.1.2在臺車上作業(yè)時應遵守高空作業(yè)的安全規(guī)定。8.1.3施工時,操作人員要佩戴必要的防護用品。8.1.4施工現(xiàn)場要有必要的防火器具。8.2環(huán)保措施施工現(xiàn)場應制定材料保管措施,防止材料亂扔以及隨便丟棄。執(zhí)筆:張飛審定:彭國才隧道施工中供風、供水、供電及照明作業(yè)工藝標準FHEC-SD-12-1適用范圍隧道中的供風、供水、供電及照明等輔助作業(yè)的實施主要是為了確保隧道開挖、運輸、支撐及襯砌等基本作業(yè)的順利進行,是各類隧道施工不可缺少的附屬工作。主要應用標準和規(guī)范2.0.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公路隧道施工技術(shù)規(guī)范》(JTJ042—94)。2.0.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shù)規(guī)范》(JTJ076—95)。2.0.3電業(yè)安全工作規(guī)范(DL408—1991)。2.0.4電業(yè)安全工作規(guī)程(電力線路部分)(DL409—施工準備3.1技術(shù)準備3.1.1做好施工前的調(diào)查工作。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水源、水質(zhì)調(diào)查和供水方案的比選,查明水源的地點、水量、水質(zhì);可利用的電力資源,查明可利用電網(wǎng)的輸電電壓、供電量、供電時間、接電地點。3.1.2根據(jù)工程規(guī)模、機械設備、施工力量、現(xiàn)場情況及規(guī)范要求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供風、供水、供電及照明方案。3.1.3做好施工人員的崗前培訓和技術(shù)、安全、質(zhì)量交底工作,確保人員持證上崗。3.2機具準備3.2.1供風設備:空壓機、高壓風管、閘閥、分風器。3.2.2供水設備:貯水池、高壓水箱、泵水房、水泵、高壓水管。3.2.3供電、照明設備:發(fā)電機、變壓器、各類配電開關(guān)設備、配電箱、各類照明燈。3.3材料準備修筑貯水池及泵水房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固定水泵所以的地腳螺栓、線路導線等。3.4作業(yè)條件3.4.1進行空壓機房、發(fā)電機房、高水位池的場地布置,完成隧道進、出口電力線路設計圖。3.4.2做好空壓機、發(fā)電機、變電站和循環(huán)水池的圬工基礎,確保堅固。3.4.3供水的貯水池及管道在嚴寒地區(qū)應有防凍措施,并應于冬季前及早完成。施工操作工藝4.1供風4.1.1計算空壓機站的供風能力→空壓機的選擇→空壓機站的布置→風管的選擇→管道的安裝。4.1.2操作步驟及方法1)計算空壓機的供風能力空壓機的供風能力取決于耗風量的大小,并考慮一定的備用系數(shù)。耗風量應包括隧道內(nèi)同時工作的各種風動機具的生產(chǎn)耗風量和由儲氣筒到風動機具沿途的損失??諌簷C站的供風能力Q可用下式來計算:Q=1+K備)(∑qK+q漏)km(4.1.2-1)式中:Q——供風能力(m3/min);K備——空壓機的備用系數(shù),一般采用75%~90%;∑q——風動機具所需風量(m3/min),可查閱風動機具性能表;K——同時工作系數(shù),見表4.1.2-1;km——空壓機所處海拔高度對空壓機供風能力的影響系數(shù),見表4.1.2-2;q漏——管路及附件的漏耗損失,其值為:q漏=α∑L(m3/min)(4.1.2-2)式中:α——每公里漏風量,平均為1.15~2.0m3/min;L——管路總長(km)。表4.1.機具類型鑿巖機裝渣機鍛釬機同時工作臺數(shù)1~1011~301~23~41~23~4K1.00~0.850.85~0.751.0~0.750.70~0.501.0~0.750.65~0.50表4.1.2-2海拔高度(m)0305610914121915241829213424382743304836584572km1.001.031.071.101.141.171.201.231.261.291.321.371.432)空壓機的選擇根據(jù)計算確定的空壓機站的供風能力,選擇合適的空壓機和適當?shù)膬︼L筒。當一臺空壓機不能滿足供風需要時,可選擇多臺空壓機組成空壓機組。為便于操作和維修,宜采用同類型的空壓機,考慮到在施工中風量負荷的不均勻,為避免空壓機的回風空轉(zhuǎn),可選擇一臺小容量(一般為其他空壓機容量一半)的空壓機進行組合??諌簷C一般分為有電力和內(nèi)燃兩類。一般短隧道采用內(nèi)燃空壓機,長隧道采用電動空壓機。當施工初期電力缺乏時,長隧道也可以采用內(nèi)燃空壓機過度。3)空壓機站的布置空壓機站應設在空氣潔凈、通風良好、地基穩(wěn)固且便于設備搬運處,并應盡量靠近洞口,以縮短管路,減少管道漏風損耗。當有多個洞口需集中供風時,應選擇在適當?shù)奈恢?,使管路損耗盡量減少。4)風管的選擇風管的選擇應滿足工作風壓不小于0.5MPa的要求。為保證工作風壓,鋼管終端的風壓不得小于0.6MPa,通過膠皮風管輸送至風動機具的工作風壓不得小于0.5MPa??諌簷C生產(chǎn)的壓縮空氣在運輸過程中,由于管壁摩擦、接頭、閥門等產(chǎn)生阻力,其壓力會損失,尤其是連接鋼管與風動機具的膠皮風管,其壓力損失較大,一般應盡量縮短其使用的長度。根據(jù)達西公式可計算鋼管的風壓損失,計算后所得的終端風壓符合上述要求即可。5)管道的安裝管道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敷設應平順、接頭嚴密、防止漏風,凡有裂縫、創(chuàng)傷、凹陷等現(xiàn)象的鋼管不能使用。(2)在洞外地段,風管長度超過300m、溫度變化較大時,宜安裝伸縮器;靠近空壓機150m以內(nèi),風管的法蘭盤接頭宜用耐熱材料制成墊片,如石棉襯墊等。(3)壓風管道在總輸出管道上,必須安裝總閥門,以便控制和維修管道;主管上每隔300~500m應分裝閘閥;按施工要求,在適當?shù)囟危ㄒ话忝扛?0m)加設一個三通接頭備用;管道前端至開挖面距離宜保持在30m左右,并用高壓軟管接分風器;分部開挖法通往各工作面的軟管長度不宜大于50m,與分風器聯(lián)結(jié)的膠皮軟管長度不宜大于10m。(4)主管長度大于1000m時,應在管道最低處設置油水分離器,定期放出管中聚積的油水,以保持管內(nèi)清潔與干燥。(5)管道安裝前應進行檢查,鋼管內(nèi)不得留有殘雜物和其他贓物;各種閘閥在安裝前應拆開清洗,并進行水壓強度試驗,合格者方能使用。(6)管道在洞內(nèi)應敷設在電纜、電線的另一側(cè),并于運輸軌道有一定的距離,管道高度一般不應超過運輸軌道的軌面,若管徑較大而超出軌面,應適當增大距離。如與水溝同側(cè)時,不應影響水溝排水。4.2供水4.2.1工藝流程估算用水量→選擇水源→確定供水方式→修筑(安裝)供水設備→水管的選擇與布置。4.2.2操作步驟及方法1)估算用水總量總用水量包括施工、生活、消防所需的耗水量。(1)施工用水與工程規(guī)模、機械化程度、施工進度、人員數(shù)量和氣候條件等有關(guān),因而變化幅度較大,很難估計精確。一般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確定,可參考表4.2.2估算一晝夜的總用水量。表4.2.2隧道施工用水量估算表用途單位耗水量說明鑿巖機用水噸/時·臺0.20噴霧灑水用水噸/分·臺0.03按每次放炮后噴霧30min襯砌用水噸/時1.5包括混凝土拌和、養(yǎng)生和洗石等用水空壓機用水噸/天·臺5.00其中大部分可考慮循環(huán)使用(2)生活用水生活用水量一般可按如下參考指標估算:生產(chǎn)工人平均(0.1~0.15)m3/d;非生產(chǎn)工人(0.08~0.12)m3/d。(3)消防用水由于施工工地住房為臨時住房,相對標準較低,除按消防要求在設計、施工及臨房布置等方面做好防火工作外,還應按臨時房屋每3000m2、消防耗水量(15~20)L/s、滅火時間為0.5~1h計算消防用水量,以防不測。2)選擇水源隧道施工常用的水源有高山自然水、山上泉水、河水、鉆井取水、洞內(nèi)地下水源等。應根據(jù)工程的實際情況選用水源,選擇原則如下:(1)當生活、生產(chǎn)用水位置高差很大,系統(tǒng)供水有困難時,可采用分別選擇水源。(2)施工生產(chǎn)用水,應盡量利用自然水頭,引用高處的水源;枯水季度,可考慮設機具抽水。(3)不同季節(jié)分別采用兩個水源供水,如洪水季節(jié),采用河水;枯水季節(jié),可采用淺井或管井取地下水。3)確定供水方式供水方式主要根據(jù)水源實際情況選定。將水源的水自流引導或采用機械提升到蓄水池儲蓄,并通過水管送達使用地點。在高寒山區(qū)及缺水地區(qū),則可采用汽車安裝水箱運水,或分級抽水長距離管路供水。4)修筑(安裝)供水設備(1)貯水池一般修建在洞口附近上方,但應避免設在隧道頂上或其他可危及隧道安全的部位,其高差應能保證最高用水點的水壓要求,當采用機械或部分機械提升時,應備有抽水機,水池結(jié)構(gòu)應盡量簡單,確保不漏水,一般采用石砌,根據(jù)地形條件用埋置式或半埋置式。當?shù)匦螚l件受限制不能埋置時,也可采用修建水塔或用鋼板焊接水箱等方式。水池的容積大小應與抽水設備、集中用水量相配合,并應有一定的儲備量,以滿足施工需要。水池位置至配水點的高差H可按下式計算:H≥1.2h+α·hf(m)(4.2.2-1)式中:h——配水點要求水頭高度(m),如濕式鑿巖需要水壓為0.3PMa,則h=30m;α——水頭損失系數(shù)(按管道水頭損失5%~10%計算),α=1.05~1.10;hf——管道內(nèi)水頭損失(m),確定用水量后(一般按m3/h計)選用鋼管內(nèi)徑,按鋼管水力計算而得。利用高山自流水供水,水源流量大于用水高峰流量時,水池容積一般為20~30m3;如水源流量小于用水量,則需要根據(jù)每班最大用水量并考慮必要貯存來計算水池容積,如下式:V=24αC(QC+QS)(m3)(4.2.2-2)式中:V——水池容積(m3);α——調(diào)節(jié)系數(shù),一般用1.10~1.20;C——貯水系數(shù)(為水池容量/晝夜用水量),晝夜用水量小于1000m3時采用1/6~1/4;晝夜用水量在1000~2000m3時,用1/8~1/6;QC——生產(chǎn)用水量(m3/h);QS——生活用水量(m3/h)。(2)水泵和泵水房①揚程計算H=h'+αhf(m)(4.2.2-3)式中:h'——水池與水源之間的高差(m);α及hf意義同前。根據(jù)揚程及選用的鋼管直徑可選合適的水泵。②泵房臨時抽水泵房的要求可按臨時房屋的有關(guān)規(guī)定辦理。水泵在安裝前,應按圖紙檢查基礎位置,預留管道孔洞等各部位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水泵底座位置經(jīng)校核后,方能灌注水泥砂漿并固定地腳螺栓。5)水管的選擇與布置供水管道的管徑可根據(jù)下列公式計算:式中:Q——用水點總用水量(m3/s);V——在管道內(nèi)的流速,一般不大于3m3/s、不小于0.5m3/s。供水管道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敷設要求平順、短直且彎頭少,干路管徑盡可能一致,接頭嚴密不漏水。(2)管道沿山順坡敷設懸空跨距較大時,應根據(jù)計算來設立支柱承托,支撐點與水管之間加木墊;嚴寒地區(qū)應采用埋置或包扎等防凍措施,以防水管凍裂。(3)水池的輸出管應設總閘閥,干路管道每隔300~500m應安裝閘閥一個,以便維修和控制管道。管道閘閥布置還應考慮一旦發(fā)生管道故障(如斷管)能夠暫時由水池或水泵房供水的布置方案。(4)給水管道應安設在電線路的異側(cè),不應妨礙運輸和行人,并設專人負責檢查和養(yǎng)護(可與壓風管道共同組織一個維修、養(yǎng)護工班)。(5)管道前端至開挖面,一般保持的距離為30m,用直徑50mm高壓軟管接分水器,中間預留的異徑三通,至其他工作面供水使用軟管連接,其長度不宜超過50m。(6)如利用高山水池,其自然壓頭超過所需水壓時,應進行減壓,一般是在管理中段設中間水池做為過度站,也可直徑利用解壓閥來降低管道中水流的壓力。4.3供電及照明4.3.1工藝流程估算施工總用電量→選擇供電方式→供電線路布置及導線選擇→施工照明和施工用電。4.3.2操作步驟及方法1)估算施工總用電量施工總用電量可按如下兩種方法進行估算:S總=K((∑P1K1/η·cosφ)K2+∑P2K3)(4.3.2-1)式中:S總——施工總用電量(KVA);K——備用系數(shù),一般取1.05~1.10;∑P1——整個工地動力設備的額定輸出功率總和(kW);∑P2——整個工地照明用電量總和(kW);η——動力設備的平均效率,采用0.83~0.88;通常取0.85進行計算;cosφ——平均功率因素,采用0.5~0.7;K1——動力設備同時使用系數(shù),通風機的同時用電系數(shù)為0.8~0.9,施工電動機械同時用電系數(shù)為0.65~0.75;K2——動力負荷系數(shù),主要考慮不同類型設備帶負荷工作時的情況,一般取0.75~1.0;K3——照明設備同時使用系數(shù),一般可取0.6~0.9(2)只考慮動力負荷當照明用電相對動力用電而言,所占比例較少時,為化簡計算,可在動力用電量之外再加10%~20%,作為總用電量,公式如下:S動=(∑Pi/η·cosφ)K1K2(4.3.2-2)S總=(1.1~1.2)S動(4.3.2-3)式中:S動——現(xiàn)場動力設備所需的用電量;其他符號同上當采用大型用電設備(如掘進機)時,K1可取1.0進行計算。2)選擇供電方式供電方式可采用自設發(fā)電站供電或利用地方電網(wǎng)供電。一般只有在地方供電不能滿足施工用電需要,或施工現(xiàn)場距離地方電網(wǎng)太遠時,才采用自設發(fā)電站供電。根據(jù)估算的施工總用電量選擇變壓器,其容量應等于或稍大與施工總用電量,在實際使用時,以變壓器承受的用電負荷達到額定容量的60%左右為佳。變壓器位置應設在便于運輸、運行、檢修和地基穩(wěn)固、安全可靠的地方,具體布置應滿足以下要求:(1)隧道洞外變電站宜設在洞口附近,并應靠近負荷集中地點和設在電源來線同一側(cè)。(2)變電站(變壓器)應選擇在高壓線附近。(3)變壓器應安設在供電范圍的負荷重心,使其投入運行時線路損耗最小,并滿足電壓要求。當配電電壓在380V時,供電半徑不宜大于700m,一般供電半徑以500m為宜。即高壓變電站之間的距離一般為1000m左右。(4)洞內(nèi)變壓器應安設在干燥的避車洞或不用的橫向便道處,變壓器與周圍上下洞壁的距離不得小于30m,并按規(guī)定設置安全防護。3)供電線路布置及導線選擇隧道施工供電電壓一般采用三相四線400/230(V)。長大隧道可以6~10kV,動力機械的電壓標準是380V;成洞地段照明可采用220V,工作地段照明和手持電動工具按規(guī)定選用安全電壓供電。供電線路布置和安裝的計算要求如下:(1)成洞地段固定的電線路,應使用絕緣良好的膠皮線架設;施工地段的臨時電線路宜采用橡套電纜;豎井、斜井宜采用鎧裝電纜;瓦斯地段的輸出線必須使用密封電纜,不得使用皮線。(2)照明和動力線路安裝在同一側(cè)時,必須分層架設。電線懸掛高度距人行地面的距離,110V以下時,不應小于2m;400V時,應大于2.5m;6~10kV時,應大于3.5m。瓦斯地段的電纜應沿側(cè)壁鋪設,不得懸空架設。(3)涌水隧道的電動排水設備、瓦斯隧道的通風設備和斜井、豎井內(nèi)的電氣裝置,應采用雙回路輸電,并有可靠的切換裝置。(4)36V低壓變壓器應設在安全、干燥處,機殼接地,輸線路長度不應大于100m。(5)動力干線上的每一支線,必須裝設開關(guān)及保險絲具。嚴禁在動力線路上掛照明設施。(6)輸出干線或動力、照明線路安裝,在同一側(cè)分層架設的原則是:高壓線在上、低壓線在下,支線在下;動力線在上、照明線在下。且應在風、水管路相對的一側(cè)。4)施工照明隧道施工一般采用點燈照明,也可采用低壓鹵鎢燈、高壓鈉燈、鈧鈉燈、鈉鉈錮燈,鏑燈等新光源,要求光線充足均勻。施工工作地段照明,必須使用安全變壓器配電,其容量為:輸入電壓為220V,輸出電壓有36V、32V、24V、12V四個等級,根據(jù)作業(yè)工作面要求選用照明電壓。新光源洞內(nèi)外照明布置要求見表4.3.2所列。表4.3.2.新光源洞內(nèi)外照明布置工作地段照明布置開挖面后40m以內(nèi)作業(yè)段兩側(cè)用36V、500W鹵鎢燈各2盞(或300W鹵鎢燈7盞,不少于2000W為準),燈泡距離隧道底面高4m開挖面后40~100m區(qū)段安設2盞400W高壓鈉燈和2盞400W鈉鉈錮燈,間距約15m,燈泡距隧道底面高5m開挖面后的100m至成洞末端每隔40m,左右側(cè)各設計400W高壓鈉燈1盞模板臺車襯砌左右段臺車前臺10~15m,增設400W高壓鈉燈各1盞,臺車上亮度不足時,增設36V、300W或500W鹵鎢燈成洞地段每隔40m,安裝400W高壓鈉燈1盞斜井、豎井井身掌子面及噴混凝土作業(yè)面使用36V、500W鹵鎢燈,已施工井身部分選用小功率110V高壓鈉燈,間距:混合井30m安裝1盞,主副井每25m安裝1盞洞外場地每隔200m安裝高壓鈉燈1盞質(zhì)量標準5.0.1隧道施工用水應符合水質(zhì)要求,生活用水應符合國家飲水的水質(zhì)標準。5.0.2隧道工作面使用風壓不小于0.5MPa,水壓不小于0.3MPa。5.0.3隧道供電電壓應符合下列要求:1)隧道應采用400/230(V)三相四線系統(tǒng)供電。2)動力設備應采用三相380V。3)隧道照明,成洞地段和不作業(yè)地段可以220V,瓦斯地段不得超過110V,一般作業(yè)地段大于36V,手提作業(yè)燈為12~24V。4)選用的導線截面應使線路末端的電壓降不得大于10%;36V及24V線不得大于5%。5.0.4隧道各種工作地段的照明標準和要求見表5.0.4所列。表5.0.工作地段燈頭距離(m)懸掛高度(m)照明標準(lx)燈泡容量(W)施工工作面不少于15W/m2(斷面較大可適當采用投光燈),平均照度不小于30開挖地段和作業(yè)地段42~2.51060運輸巷道52.5~3660特殊作業(yè)地段或不安全因素較大地段2~33~515100成洞地段:用白熾燈時用日光燈照明時8~1020~304~54~546040豎井內(nèi)3860注:①在直線段燈頭距離采用表中大數(shù),曲線段采用較小數(shù);②在有水地段應采用膠皮電線,工作面附近應有防水燈頭;③按照法定計量單位規(guī)定,照明應用“光照度E”,其計量符合為勒克斯(lx);光通量φ其計量符合為流明(lm);本表根據(jù)施工技術(shù)規(guī)范采用燈泡額定功率W。成品保護6.0.1空壓機站應有防水、降溫、保溫、防雷擊設施。6.0.2風、水管路使用中應有專人負責檢查、養(yǎng)護;冬季應注意管道保溫。6.0.3對各種電氣設備和輸電線路應有專人經(jīng)常進行檢查維修,作業(yè)時,應參照發(fā)行的《電業(yè)安全工作規(guī)程》的規(guī)定辦理。質(zhì)量記錄7.0.1水質(zhì)鑒定記錄。7.0.2閘閥風壓(或水壓)強度試驗記錄。7.0.3管道安裝記錄。.安全與環(huán)保措施8.1安全措施8.1.1隧道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必須進行化驗鑒定,并采取相應的處理和防護措施,合格者才能使用。8.1.2應遵守電工安全作業(yè)規(guī)范的有關(guān)規(guī)定,電工必須持崗位合格證書上崗。通風機應有備用量,宜為計算分8.1.3線路及接頭不許有裸露,要經(jīng)常檢查,發(fā)現(xiàn)裸露應立即包扎。8.1.4各種過電流保護裝置不應加大其容量,不能用任何金屬絲代替熔絲。8.1.58.1.68.1.78.1.88.1.98.2環(huán)境保護措施8.2.1隧道施工8.2.28.2.3執(zhí)筆:王冬恒審定:彭國才隧道施工通風作業(yè)工藝標準FHEC-SD-12-適用范圍適用于不包括瓦斯隧道在內(nèi)的各類隧道的施工通風。通風方式應根據(jù)隧道長度、施工方法和設備條件等確定。所穿過的巖層不產(chǎn)生有害氣體的短于300m的隧道或?qū)Э迂炌ê蟮乃淼?,在洞?nèi)氣體滿足國家勞動保護要求,施工可利用自然通風,其他情況均需采用機械通風。主要應用標準和規(guī)范2.0.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公路隧道施工技術(shù)規(guī)范》(JTJ042—94)。2.0.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標準》(GB3095—1996)。施工準備3.1技術(shù)準備3.1.1根據(jù)隧道施工方法、設備條件、掘進長度、開挖面積以及污染物質(zhì)的含量與種類確定通風方式,編制施工通風方案。3.1.2對有關(guān)技術(shù)人員進行培訓,成立一個專門小組進行施工通風設備的安裝、檢測、維護和日常施工通風管理。3.2機具準備3.2.1通風機:軸流式風機。3.2.2通風管:剛性風管(薄鋼板、鍍鋅鐵皮、玻璃鋼、聚氯乙烯塑料板等),柔性風管(維尼綸涂膠皮、混織膠皮布、維尼綸聚氯乙烯人造革等)。3.2.3風門:普通風門(由木或鐵皮制作)、自動風門(電動式、氣動式、水動式、機械式)。3.3材料準備安裝風機所需的基礎螺栓、錨桿。3.4作業(yè)條件3.4.1鑿巖鉆孔、爆破、出渣、運輸、噴錨襯砌等工序施工時均應進行通風,主要地點是工作面。3.4.2風機距洞口30m以上,避免洞內(nèi)流出的污濁空氣重新進入洞內(nèi),形成循環(huán)4施工操作工藝4.1工藝流程通風方式選擇與布置→風量計算→風壓計算→選擇通風設備→設備布置安裝→質(zhì)量檢查。4.2操作步驟及方法4.2.1通風方式的選擇與布置應根據(jù)施工方法、設備條件、掘進長度、開挖面積以及污染物質(zhì)的含量與種類等情況確定。通風機通風系統(tǒng)的基本布置形式有送風式、排風式和混合式三種。單一的送風式或排風式通風,適用于中、短隧道;混合式通風適用與長、特長隧道,以排風管路作為通風主管道,送風式為局部通風;隧道采用有軌運輸時,宜采用排風式或混合式通風;隧道采用無軌運輸時,宜以送風式通風為主,或用送排風兩用式風機;隧道設有輔助坑道時,則可利用輔助坑道作為通風巷道。4.2.1洞內(nèi)施工所需應根據(jù)洞內(nèi)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shù)所需的空氣量,或使同一時間爆破的最多炸藥用量產(chǎn)生的有害氣體降低到允許濃度所需的空氣量,或使同時在洞內(nèi)作業(yè)的柴油機產(chǎn)生的有害氣體稀釋到允許濃度所需要的空氣量,或滿足洞內(nèi)最小風速要求等條件進行計算確定。以其中最大者選擇通風設備。1)按洞內(nèi)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shù)計算風量Q=qmK(4.2.2式中:Q——計算風量(m3/min);q——洞內(nèi)每人每分鐘所需新鮮空氣量(m3/min),按每人每分鐘3m3計算(圍巖溢出有害氣體時,按每人每分鐘4m3計算);m——洞內(nèi)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shù);K——風量備用系數(shù),取1.10~1.15。2)按滿足洞內(nèi)允許最小風速要求計算風量Q=60sυ(4.2式中:s——坑道斷面積(m2);υ——允許最小風速,導坑應不小于0.25m/s,全斷面開挖時應不小于0.15m/s,但均不應大于6m/s。3)按洞內(nèi)同一時間內(nèi)爆破使用的最多炸藥用量計算風量(1)風管式通風①送風式通風式中:t——通風時間(min);A——1次爆破的炸藥用量(㎏);S——坑道斷面積(m2);L——通風區(qū)段長度(m)。使用上述公式時,若考慮的通風區(qū)段長度L大于極限長度L極限,式中的L應該用L極限代替。L極限按下式確定:L極限=0.1K'Ab/Sc=500K'A/S(4.2.2-4)式中:K'——紊流擴散系數(shù),K'=0.8;b——爆破1㎏炸藥生成的CO量,b=40L/㎏炸藥;c——坑道內(nèi)容許的CO濃度,c=0.008%;其余符合意義同前。②排風式通風式中:L拋——炮煙拋擲帶長度(m);火雷管起爆:L拋=15+A(m);電雷管起爆:L拋=15+A/5(m);其余符合意義同前。③混合式通風Q混排=(1.2~1.3)Q混送(4.2.2-7)式中:VL——吸風管口至工作面整段坑道的容積(m3),按下式計算:VL=LV×S(4.2.2-8)式中:LV——吸風管口至工作面的距離(m),一般為22~25m左右。(2)巷道式通風Q=5Ab/t(4.2.2-9)式中:A——同時爆破的炸藥用量(㎏);b——1㎏炸藥爆破時所構(gòu)成的一氧化碳體積(L),參見表4.2.2-1,計算時,一般采用b=40L/㎏;t——通風時間(min)。表4.2.2-11㎏炸藥產(chǎn)生有害氣體統(tǒng)計(L)氣體名稱防水硝銨炸藥2號巖石硝銨炸藥1號粒狀硝化甘油2號粒狀硝化甘油CO9.813.4314.038.1636.4043.5044.4756.07NO2.973.043.573.890.730.370.490.69換算為CO共計29.1133.1937.2433.4541.5045.4147.6650.56平均31.1535.3543.7154.11注:有害氣體統(tǒng)一換成CO,1L的NO換算成6.5L的CO。4)按照爆破后稀釋一氧化碳(CO)至少可最高濃度的計算風量Q=5/6×(10·A·K/t)×60(4.2.2-10)式中:t——通風時間(min);A——一次爆破的炸藥用量(㎏);K——風量備用系數(shù),K=1.10。5)按洞內(nèi)使用內(nèi)燃機的廢氣污染計算風量稀釋有害氣體風量計算的基本公式:Q=q·c/y·η=q·δ·η(4.2.2-11)式中:q——柴油機廢氣排量(m3/min);c——廢氣中有害氣體濃度(%);y——有害氣體最大允許排風濃度%);δ——稀釋稀釋,δ=c/y;η——安全系數(shù)(1.5~2.5)。(1)第一種情況q=V×n/2·β(4.2.2-12)式中:V——汽缸的工作容積(m3);n——柴油機的轉(zhuǎn)速;β——吸氣系數(shù),自然吸氣β=1;齒輪增壓β=1.2。(2)第二種情況q=N×K×α/60(4.2.2-13)式中:N——柴油機功率(kW);K——單位耗油量[㎏/(kW·h)];α——燒1㎏柴油所需供應的空氣量(m3/㎏),可按α=20.83(m3/㎏)計算。以上兩種情況分別計算,取最大值。6)高海拔地區(qū)的風量修正由于高海拔地區(qū)的大氣壓力降低,對總風量應按下式修正:Q高=780/P高×Q(4.2.2-14)式中:Q高——高海拔地區(qū)大氣壓力,見表4.2.2-2所列;Q——正常條件計算的風量。表4.2.2-2海拔高度與大氣壓力(P高)的關(guān)系海拔高度(m)16002000260030003200340036003800400044005000大氣壓力P高(KPa)6.1195.8455.4235.1585.0314.9034.7764.6484.5314.3053.9727)空壓機的選擇對豎井爆破后的通風以送風式為佳,當豎井深度超過300m時,則應采用混合式通風。式中:t——通風時間(min);A——1次爆破的炸藥用量(㎏);S——豎井斷面積(m2);L——豎井深度(m);K——考慮豎井淋雨使炮煙濃度降低的系數(shù),見表4.2.3-3所示;φ——風管漏水系數(shù),見表4.2.3-4所示。表4.2.2-3豎井內(nèi)炮煙濃度降低系數(shù)K級別巷道特征系數(shù)K1工作面涌水在1m3/h以下的各種深度的干燥井筒以及深度不大于200m的含水井筒。巷道全長均穿過干燥巖石的井下傾斜巷道和水平巷道0.82深度大于200m,有淋水,工作面涌水量在6m3/h以下的含水井筒。巷道局部穿過含水巖石的井下傾斜巷道和水平巷道0.63深度大于200m的含水井筒,其淋雨如淋雨般大,工作面涌水量在6m3~15m3/h范圍。巷道全長均穿過含水巖石或是采用水幕的傾斜巷道和水平巷道0.34深度大于200m的含水井筒,其淋雨如下大雨,,工作面涌水量大于15m3/h0.15表4.2.2-4豎井風管的漏水系數(shù)φ豎井深度風管直徑(mm)50060070080090010003001.321.211.171.131.121.074001.511.351.281.201.191.115002.071.531.401.291.281.16600—1.691.541.391.361.20700—2.001.711.501.461.27800—2.161.891.641.571.34900——2.121.801.421.421000——2.341.961.821.468)漏風計算按照上述各種公式計算風量,均未考慮漏風而損失的風量,故洞內(nèi)實際所需總風量Q需應為:Q需=PQ(4.2.2-16)式中:P——漏風系數(shù);Q——計算風量(m3/min)。(1)風管的漏風在管道通風中,漏風系數(shù)P值與風管接頭安裝是否嚴密有關(guān)。對長度和直徑不同的金屬風管的漏風系數(shù),可參考表4.2.3-5。表4.2.2-5金屬風管漏風系數(shù)P參考值風管長(m)單個接頭漏風系數(shù)K0風管每節(jié)為3m及下列直徑(m)時的漏風系數(shù)風管每節(jié)為4m及下列直徑(m)時的漏風系數(shù)0.50.60.70.80.50.60.70.81000.0010.0031.021.092.011.061.011.041.011.031.021.061.011.041.011.031.011.022000.0010.0031.081.271.061.211.051.161.031.161.061.191.041.151.021.111.021.063000.0010.0031.161.511.121.381.091.291.061.181.101.371.081.281.061.221.041.124000.0010.0031.251.821.191.601.151.461.101.321.161.611.121.451.101.341.061.235000.0010.0031.362.251.271.901.211.621.141.451.251.881.181.651.141.511.081.326000.0010.0031.492.761.362.251.281.931.191.571.272.221.251.871.181.661.121.457000.0010.0031.633.441.472.751.362.201.271.791.482.601.322.171.281.851.161.568000.0010.003——1.583.351.452.631.332.05——1.412.571.392.281.221.749000.0010.003——1.723.651.542.891.362.25——1.572.741.392.281.251.8710000.0010.003————1.653.421.502.52————1.462.621.282.07注:表中同格內(nèi)上上值為風管接頭用橡皮或油封襯墊密封,螺栓完全擰緊。下行值為風管接頭用馬糞紙或麻繩密封,螺栓完全擰緊。膠皮風管漏風,視接頭漏風情況可以概略計算,即在前20節(jié)風管內(nèi)每個接頭漏風有為1%,而以后每個接頭漏風則為0.5%。一般按標準安裝并處于良好狀態(tài)時,每節(jié)長20m深度膠皮風管漏風系數(shù)可參考表4.2.3-6。表4.2.2-6膠皮風管漏風系數(shù)P風管長度(m)50100150200250300400500600700800漏風系數(shù)1.041.081.111.141.161.191.251.301.351.381.43塑料風管每節(jié)長10m,在安裝符合標準的情況下,其漏風系數(shù)可參考表4.2.3-7。風管百米漏風率計算公式如下:P漏100=(Q扇-Q未)/Q扇×L×100(4.2.2-17)式中:P漏100——100m長風管的漏風率;L——風管全長(m)Q扇——局部通風風量(m3/s);Q未——局部通風末端風量(m3/s)。一般要求風管百米漏風率不得大于10%。表4.2.2-7聚氯乙烯塑料風管漏風系數(shù)P值風管長度(m)風管直徑(m)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0.50.60.70.81.0191.0141.0101.0221.0451.0361.0281.0221.0911.0711.0531.0401.0451.1121.0801.0671.1571.1301.1081.0901.2301.1801.1451.2601.2301.2611.1881.153—1.3301.2371.195——1.2881.229——1.3451.251注:本表中單個接頭漏風系數(shù)K0=0.003。(2)風門(風墻)的漏風風門漏風量Q漏的計算如下:式中:h——風門所承受壓差(Pa);s——風門面積(m2);K——指數(shù),當風流為層流時K=1,當風流為紊流時K=2,當風流為混合流時K=1~2。風門的漏風量主要在于風門結(jié)構(gòu)是否嚴密。不同的風門資料,其漏風系數(shù)可參考表4.2.3-8。表4.2.2-8風門漏風系數(shù)類型漏風系數(shù)磚墻包鐵皮風門,邊緣是毛氈或橡皮墊磚墻木門(普通)板條墻(二面抹灰漿)普通木門板條墻(二面抹黏土)普通木門0.015~0.004平均0.030.03~0.0545平均0.04平均0.030.059~0.09平均0.064.2.3風壓計算通風機的風壓用量克服沿途所以的阻力,在數(shù)值上等于風道(或風管)的沿途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之和。磨擦阻力計算無漏風:h磨=RQ扇2(4.2.3-1a有漏風:h磨=PRQ未2(4.2.3-1b)式中:h摩——摩擦阻力損失(Pa);Q扇——風管始端風量(或風機風量)(m3/s);Q末——風管末端風量(或工作面的風量)(m3/s);R——風阻值(ku),計算公式如下:對巷道:R=αLρ/S3(4.2.3-2a)對圓管:R=6.5αL/d3(4.2.3-2b)式中:α——摩阻力系數(shù)或風阻值,見表4.2.3-1及表4.2.3-2,巷道阻力參考表4.2.3-3;L——風管(巷道)長度(m);ρ——巷道斷面圓周界(m);S——斷面積(m2);d——風管直徑(m)。表4.2.3-1風管摩擦阻力系數(shù)α值及1m長風阻率r風管直徑(mm)5006007008009001000金屬風管α0.000350.000320.000300.000250.000230.00023r0.07300.02600.01160.00490.00240.0016塑料風管α0.000160.000150.000130.00013--r0.033300.015240.005000.00258--表4.2.3-2膠皮風管的風阻值長度(m)直徑(mm)5010015020025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5005.210.715.520.325.530.941.251.663.473.183.794.2107.26002.14.36.17.99.911.916.319.921.327.631.936.240.7表4.2.3-3巷道阻力系數(shù)α值項別施工地段及其支護特征α值1成洞,用混凝土砌筑成洞,用塊石砌筑,帶有角面0.0004~0.000450.0006~0.00082用木料支撐的全斷面開挖隧道0.00123用金屬拱架木模板支護的隧道0.001~0.00124上導坑,有支撐0.00255下導坑,有支撐,但中間沒有加強支柱下導坑,雙道中間有支柱下導坑,沒有支撐0.0020~0.00250.030~0.00400.0011~0.00206用木料框架支撐的漏渣孔0.0026

續(xù)上表項別施工地段及其支護特征α值7拱部擴大0.0055~0.00608完成拱部襯砌,馬口未開挖0.0010~0.00129挖底0.001010隧道0.00402)局部阻力損失計算局部性的壓力損失,是由于影響風流的各種局部原因所引起的,如風道縮小、擴大、轉(zhuǎn)彎等。可按下式計算:h局=ε局rv2/2g(4.2.3-3)式中:h局——局部阻力損失(Pa);ε局——對于每一種獨立形式的局部阻力系數(shù),參考表4.2.3-4;v——風流經(jīng)過局部斷面形狀變化后的速度(m/s);r——空氣比重,r=1.2kg/m3;g——標準重力加速度,g=9.81m/s2。表4.2.3-4局部阻力系數(shù)項別局阻發(fā)生的地點圖示ε值或C值1風流由洞口進入成洞-0.602由成洞進入擴大及下導坑由擴大至上導坑-0.463風流由上導坑進入漏斗-0.704風流由漏斗進入導坑-7.205風流由導坑單道進入雙道斷面-1.706風流由導坑雙道進入單道斷面-1.007風流由平行導坑進入風道0.508下導坑轉(zhuǎn)135°進入通道C=0.289通道轉(zhuǎn)45°~60°進入平行導坑C=0.0410圓轉(zhuǎn)角30°~120°βR/d304560901201.50.080.110.140.1750.202.00.070.100.120.150.1711折拐10°~170°β10306090100ε0.0180.1640.6541.4711.800β110120130150170ε2.132.622.8543.65.07

項別局阻發(fā)生的地點圖示ε值或C值12之字形拐彎30°~60°L/dβ46810300.20.20.20.2450.750.750.750.75601.601.631.641.6413S1/S210.90.80.70.60.50.40.30.20.100.010.040.090.160.250.360.490.640.81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3)其他局部阻力h其他計算在巷道通風中,為考慮施工中如開挖馬口、中槽等其他因素增加的阻力,h其他應適當增加20%~30%。使用風管通風時,h其他一般可考慮5%~10%。4)總阻力計算h總=h摩總+h局總+h其他(4.2.3-4)式中:h總——總阻力損失;h摩總——摩擦阻力損失之和;h其他——局部阻力損失之和。選擇通風設備1)通風管直徑應根據(jù)坑道斷面、通風量和風管長度綜合考慮確定。長距離送風宜盡量選用大直徑風管,當受坑道凈空限制而采用較小直徑且管阻力損失過大時,可用間隔串聯(lián)風機的辦法來滿足風壓的要求。直徑600mm及以下的風管多用在導坑等小斷面開挖。全斷面開挖的長大隧道,宜用直徑為800~1000mm的風管。壓風管錯采用軟質(zhì)橡膠管,吸風管應采用硬質(zhì)金屬管或玻璃鋼管。選擇風管,除了考慮技術(shù)上可行外,還要考慮經(jīng)濟上合理。風管直徑小,成本低,但耗電量大。風管直徑大,成本高,但單機送風距離長,耗電量小。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盡量選用大直徑、風阻低的風管。2)風門巷道式通風一般應在平導口處和橫通道內(nèi)設置風門,用以切斷風流避免形成通風回路。在平導口處一般設置既可行人又能通過車輛的自動風門,在橫通道內(nèi)一般設置人力開啟的行人木制風門。3)通風機通風機的選擇應符合以下要求:(1)根據(jù)計算風量Q和風壓h總,結(jié)合通風方式布置選擇風機的類型,一般多選用軸流式風機。(2)根據(jù)網(wǎng)絡(阻力)特性曲線按照產(chǎn)品樣本所提供的風機性能曲線或性能表確定風機的型號及工況點。(3)為使風機運轉(zhuǎn)平穩(wěn),軸流式風機選用的最大風壓,不宜超過其性能曲線峰點處最大壓力的0.9倍,且須位于駝峰的右側(cè)。(4)選擇局扇時須與風管直徑的選擇相結(jié)合。一般風機的直徑不宜大于風管的直徑。(5)長距離風管送風時,為滿足風壓的要求,可采用相同型號風機等距離間隔串聯(lián)方式。這樣既便于施工,并能減小風流對于風管壁的壓力,有利于風管的輕型化。(6)有時為滿足風量的要求,可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