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第二單元 進階一 第6課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_第1頁
08 第二單元 進階一 第6課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_第2頁
08 第二單元 進階一 第6課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_第3頁
08 第二單元 進階一 第6課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_第4頁
08 第二單元 進階一 第6課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6課《老子》四章五石之瓠第二單元百家爭鳴·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進階一教材單元文本學習1.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chǔ)知識。2.學習《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經(jīng)驗論說道理的寫作方法,理解文中表達的對待“有”“無”關(guān)系的觀點及其現(xiàn)實意義。3.鑒賞《莊子》借助寓言增強說理的寫作方法,理解文中表達的觀點。

1.核心素養(yǎng)落實[文本聯(lián)讀]從表達技巧上來說,《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經(jīng)驗展開哲理思辨,直接論說道理;《莊子》則長于借助寓言,婉曲達意,以增強說理的趣味和效果?!丁蠢献印邓恼隆泛汀段迨吩谡撌鲲L格和語言韻味方面各有怎樣的特點?又有哪些相似之處?[讀寫聯(lián)動]你對“有用”與“無用”有什么思考?請結(jié)合具體例子,寫一段話,表達你的思考和理解。

2.吟誦國學經(jīng)典[文化常識]

輻、轂、石[國學經(jīng)典]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八章》)②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老子·第二十二章》)③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莊子·秋水》)④彼將處乎不淫之度,而藏乎無端之紀。

(《莊子·達生》)3.必會學考對接判斷句式的翻譯

一、文意理解1.三十輻(__________)共一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其無(____________),有車之用(____)。埏(____)埴(____)以為器(____),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____)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一章)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目一《老子》四章車輪的輻條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車轂的中空處功用揉和黏土陶器門窗講了“有”與“無”的辯證關(guān)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的。2.企(______)者不立(________),跨(______)者不行,自見(_______)者不明,自是(__________)者不彰(____),自伐(____)者無功,自矜(____)者不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在道也,曰余食贅(____)行(________),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______)。(第二十四章)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踮起腳不能久立跨大步自我顯露以……為是彰顯夸耀夸耀長久。一說讀zhǎnɡ,意思是得到敬重贅瘤同“形”為,做闡述了有道者不會“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的道理。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________)者有志(____)。不失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久,死而不亡(____)者壽(____)。(第三十三章)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勉而行意志地方、位置,指立身之基不朽長壽本章強調(diào)人要自知、自勝、知足、強行,加強自我修養(yǎng)。4.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____)易持(____),其未兆(________)易謀(____),其脆(____)易泮(______________),其微(____)易散(____)。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層之臺,起于累(______________)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____)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__________)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__________)不學,復(fù)(__________)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請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指后面動詞所涉及的對象安穩(wěn)持守顯露跡象解決脆弱同“判”,分離細微散失毫毛的末端。比喻極其細微的事物同“蔂”,土筐接近以……為欲以……為學彌補、補救本章談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辯證法。二、基礎(chǔ)梳理(一)請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__”,同“__”,____2.其脆易泮“__”,同“__”,____3.九層之臺,起于累土“__”,同“__”,____行形

形體泮

分離

土筐(二)請解釋下列加點(紅色)的實詞、虛詞的含義。1.伐(1)自伐者無功(__________)(2)伐竹取道(《小石潭記》)(__________)(3)十年春,齊師伐我(《曹劌論戰(zhàn)》)(__________)動詞,夸耀動詞,砍伐動詞,討伐2.足(1)知足者富(____________)(2)始于足下(________)(3)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______________)(4)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阿房宮賦》)(________________)形容詞,滿足名詞,腳副詞,值得,配副詞,足夠,充足3.強(1)自勝者強(____________)(2)賞賜百千強(《木蘭詩》)(__________________)4.之(1)有車之用(________)(2)故有之以為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者敗之(____________)(4)民之從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詞,剛強形容詞,有余,略多助詞,的代詞,代指車子、器皿、屋室助詞,無實義用在主語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三)請解釋下列加點(紅色)詞的古義。1.跨者不行古義:__________今義:不可以,不被允許。2.民之從事古義:____________今義:投身于某種活動或事業(yè)中去。行走不穩(wěn)。行事,做事。(四)請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紅色)詞的活用現(xiàn)象。1.是以圣人欲不欲()2.常于幾成而敗之()意動用法,以……為欲使動用法,使……失敗(五)請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1.自矜者不長。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之于未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了解別人的人聰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要在還沒有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張開兩臂才能抱得過來的大樹,是從極細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六)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輻條和輪轂等三個例子中的“有”與“無”是就現(xiàn)象而言的,之后老子總結(jié)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而不改其樂,這和老子說的“富”的情形“________________”一致。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知足者3.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人,才算是有志者,正如老子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4.如何才能保證長治久安呢?老子認為,要在事物萌芽之前行動,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強行者有志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它的意思是一棵懷抱大的樹,由細小的幼苗長成,九層高的高臺由一筐又一筐的泥土堆積起來,千里遠的行程得從腳下開始。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事得從頭一步一步做起,經(jīng)過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和堅持不懈之后,事物必然會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我們也一定會有所收獲。[適用角度]積累小與大持之以恒量變與質(zhì)變1.名句識記(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第九章》)[名句翻譯]

個人的所得將要溢滿,不如及時停止追求;錘煉金屬使其鋒芒畢露,銳利的勢頭難以保持長久。金玉堆滿堂室,沒有人能長久守住;富貴而又驕橫的人,自尋災(zāi)禍。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這才符合天道啊。[適用角度]

驕傲的后果不要注重物質(zhì)追求功成身退(2)我恒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名句翻譯]

我一直擁有三件法寶,保持并珍視它們:第一件叫作慈愛,第二件叫作儉樸,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適用角度]

品質(zhì)追求慈悲為懷節(jié)儉不與人爭搶(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老子·第八章》)[名句翻譯]

最高尚的品格就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適用角度]

上善的品質(zhì)奉獻與索取“道”的本質(zhì)(4)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第六十章》)[名句翻譯]

治理國家就像烹小魚一樣。[適用角度]

治國的策略無為而治輕而易舉2.主題閱讀爭與不爭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說:“競爭是一切事物的源流與主宰?!鄙飳W家達爾文也曾這樣描述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睂τ隰斞腹P下麻木的群眾,我們也曾“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道德經(jīng)》有云:“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庇盅裕骸八评f物而不爭?!薄盃幣c不爭”,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話題。做事做人應(yīng)該為國家發(fā)展、為人民的利益去積極爭取,而在一己私利面前就應(yīng)該不爭。平衡好“爭與不爭”的關(guān)系,方顯人生智慧。(1)奮楫篤行,孜孜以求,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人類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高尚的競爭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正如哲學家休謨所言。然《道德經(jīng)》卻說:“圣人之道,為而不爭。”文言:“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睜幣c不爭,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話題。余以為,爭得天地闊,不爭云水寬。(2)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時代霄壤嬗變,唯有直面競爭,創(chuàng)榛辟莽,才能贏得主動,占得先機,收獲美好。競爭,是原動力。競爭乃社會發(fā)展的本質(zhì)要求,它推動社會進步,使人們不斷追求更好的生活。故而,當爭,爭得天地闊。(3)不爭,是淡泊的心性,是不計較名利的豁達,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濟世豈邀名?!扒Ю锛視粸閴?,讓他三尺又何妨?!币驗椴慌c鄰居爭小利,才成就了“七尺巷”的佳話。錢七虎六十年如一日,不爭名,不圖利,只為祖國鑄盾守護國家安全,不爭才能義無反顧,才能為國為民,無怨無悔。正如《道德經(jīng)》所言:“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不爭是為了更好競爭,是為了良性的競爭。不爭浮名虛利,不爭一時一事的蠅頭小惠,才能放手去爭。唯有不爭,才能明心見性,不伐不矜,才能在時代的洪流里篤定信念,一往無前。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代的車輪由三十根輻條構(gòu)成,此數(shù)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歷次。轂: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第八章》)[明理知義]最高尚的品格就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成長啟示]水以最柔軟的方式,使得鳥獸、樹木、花草受益,為了它們無所求取,也不帶任何自私的意味。這是非常高尚的行為,我們應(yīng)該像水一樣,學會尊重他人以及自己的處境,不去爭取別人的資源,也不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紛爭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和諧相處,共創(chuàng)美好的未來。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第二十二章》)[明理知義]

不自我顯露,便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而能更彰顯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業(yè),不自高自大,所以能得到敬重。[成長啟示]

當人們擺脫了自我陶醉和虛榮心后,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不足,并通過努力獲得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長久地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老子(生卒年不詳),即老聃。相傳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中國古代思想家。相傳他生活在春秋時期,曾任周王朝“守藏室之史”(管理圖書的官,當時的圖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檔案)。老子跟孔子同時,相傳孔子還曾向他請教過“禮”。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始祖,他的學說后被莊周發(fā)展。老子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一般認為,《老子》一書中所述,基本反映了他的思想。[名家評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孔子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yīng)變化于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司馬遷[人物逸事]入周求學商老先生教授老聃三年,來向老夫人辭行道:“老夫識淺,聃兒思敏。今來辭行,非老夫教授無終也,非聃兒學之不勤也。實乃老夫之學有盡,聃兒求之無窮。以有盡供無窮,不亦困乎?”于是,薦老聃入周都師兄處求學。時老聃13歲。三天后,全家與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后,上馬隨家仆西行而去。老夫人含淚遙望聃兒身影遠去,方才郁郁入車,悶悶返回。老聃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老聃處其中,如蛟龍游入大海,如雄鷹展翅藍天。老聃如饑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名聞遐邇,聲播海內(nèi)。春秋一個戰(zhàn)亂頻繁的時代,各諸侯國為了稱霸,經(jīng)常爆發(fā)戰(zhàn)爭,搶奪土地和人民,而老子為周王朝守藏室的官吏,掌管史冊典籍。作為一個史官,他從歷史中看出了興亡更替的規(guī)律,昔日的霸主最終或是眾叛親離,或是趨于衰亡。所以他不認為爭強好勝是可以達到長久之道的,他更贊成人們采取一種清靜無為的態(tài)度。[情境活動]據(jù)史書記載,春秋242年間,有36名君主被殺,52個諸侯國被滅,大小戰(zhàn)事480多起,諸侯的盟會450余次。諸侯混戰(zhàn),統(tǒng)治者好大喜功,強作妄為,相互征伐,結(jié)果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災(zāi)難。在這種情況下,老子針對統(tǒng)治者提出“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呼吁統(tǒng)治者要“無為”,不要過多干涉百姓生活。你是怎樣理解這種“無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老子的“無為”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之意,要順應(yīng)客觀態(tài)勢,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意思。數(shù)千年來,老子的“無為”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性格行為和人生觀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閃爍辯證光芒的哲理經(jīng)典——《老子》《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議。它是道家的主要經(jīng)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學思想的直接材料。原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jīng)》,下篇為《德經(jīng)》,合稱《道德經(jīng)》?!兜澜?jīng)》主要為宇宙論和本體論,《德經(jīng)》主要為人生論和政治論。《老子》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著名的哲學概念,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老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道”,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宣揚自然無為的天道觀,認為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者的無力,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的現(xiàn)實。1.根據(jù)你對內(nèi)容的理解,補充空缺部分。《〈老子〉四章》主要闡述了老子關(guān)于“有”和“無”辯證關(guān)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顯自我的道理,強調(diào)了人要“自知”“____”“知足”“____”,加強自我修養(yǎng)的觀點,并告訴人們依照________,從小事做起,“無為而治”。這四章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了老子的觀點。自勝強行自然規(guī)律2.找出文本中對應(yīng)部分,將圖示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無之以為用有道者不處自知者明活動一分析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1.學者柳詒征指出:“老子之書,專說對待之理。”(《中國文化史》)本課所選《老子》四章中的“有”和“無”,“知人”和“自知”,“勝人”和“自勝”,就是“對待”關(guān)系。通常情況下,人們偏執(zhí)于這種對待關(guān)系的一面,比如“有”“知人”“勝人”等??伞独献印穮s總是提醒世人重視那通常被忽視的一面,其論說有很強的思辨性,對現(xiàn)實人生有一定的啟示。說說課文中談了哪幾組關(guān)系,老子分別持怎樣的態(tài)度。(見教材P50“學習提示”第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有”和“無”的關(guān)系?!坝小焙汀盁o”的關(guān)系,就是“利”和“用”的關(guān)系。老子反復(fù)講述“有”與“無”的關(guān)系,就是為了讓人們明白“有無相生”“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的道理。(2)“知人”和“自知”、“勝人”和“自勝”的關(guān)系。老子以辯證的觀點告知人們應(yīng)如何修身養(yǎng)性,強調(diào)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勝人,必先自勝,故以“自知”“自勝”為立身之本。(3)大小、高低、遠近等的關(guān)系。老子告訴我們做事要有預(yù)見性,要見微知著,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要把握大小、高低、遠近等一系列對立項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重視“小”“低”“近”,注重積累;要始終如一,堅持到底?;顒佣p析文章的藝術(shù)特色2.《老子》中的思想常有突破俗見之處,可以說是見人所不見,知人所不知,想人所不能想,言人所不能言。請結(jié)合選文進行分析。(見教材P50“學習提示”第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老子常常從世人不太看重的那些方面,發(fā)掘出理論或?qū)嵺`上的巨大價值。比如,世人看重的是“有”,老子則認為,正是與之相反的“無”成全了“有”的價值。此外,老子還善于從世人的習性中發(fā)掘出其負面因素。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時候不慎重對待,因而有所懈怠。老子指出,很多事情終歸失敗,根源就在這里,因此在事情將要完成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像對待開始一樣慎之又慎,這樣才能取得成功。文本對應(yīng)練(十)點擊頁面進入…《老子》四章(WORD版)鞏固課堂所學·激發(fā)學習思維夯實基礎(chǔ)知識·熟悉命題方式自我檢測提能·及時矯正不足本節(jié)課掌握了哪些考點?本節(jié)課還有什么疑問點?課后訓練學習反思課時小結(jié)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____)我大瓠(____)之種,我樹(____)之成而實五石(____________________)。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__________)瓢,則瓠落(______________)無所容(____________)。非不呺然(____________________)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____)之?!鼻f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__________________)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事(____)??吐勚?,請篇目二五石之瓠贈送葫蘆種植能容得下五石的東西把……做成寬大空廓的樣子可盛受的東西內(nèi)中空虛而寬大的樣子擊破同“皸”,皮膚凍裂漂洗同“纊”,絲綿絮職業(yè)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之曰:‘我世世為洴澼

,不過數(shù)金。今一朝而鬻(__)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____)。冬,與越人水戰(zhàn),大敗越人,裂地(____)而封(____)之。能不龜手一(__________)也,或(____)以(____)封,或不免于洴澼

,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為大樽而浮乎(______)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夫!”賣帶兵割地封賞相同,一樣有人憑借用繩結(jié)綴。一說,考慮于,在比喻不通達的見識。蓬,一種草,彎曲不直二、基礎(chǔ)梳理(一)請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__”,同“__”,________2.世世以洴澼

為事“__”,同“__”,______龜

皸皮膚凍裂纊絲綿絮(二)請解釋下列加點(紅色)的實詞、虛詞的含義。1.固(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__________)(2)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________)(3)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愚公移山》)(__________________)副詞,本來動詞,鞏固形容詞,固執(zhí),頑固2.舉(1)其堅不能自舉也(__________)(2)吾力足以舉百鈞(《齊桓晉文之事》)(________________)(3)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________________)(4)大喜,籠歸,舉家慶賀(《促織》)(____________)(5)殺人如不能舉(《鴻門宴》)(________)動詞,提舉動詞,舉起,抬起動詞,攻克,占領(lǐng)副詞,全,合副詞,盡3.以(1)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__________)(2)剖之以為瓢(________)(3)客得之,以說吳王(______________)(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__________)4.為(1)吾為其無用而掊之(__________)(2)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__________)介詞,用來介詞,把介詞,憑著,憑介詞,因為介詞,因為動詞,制造(三)請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紅色)詞的活用現(xiàn)象。1.其堅不能自舉也(__________________)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3.越有難(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樹之成而實五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與越人水戰(zhàn)(__________________)6.大敗越人(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詞作名詞,堅固形容詞作名詞,大的東西形容詞作動詞,發(fā)動戰(zhàn)爭樹,名詞作動詞,種植;實,形容詞作動詞,容得下名詞作狀語,在水上使動用法,使……失敗(四)請辨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1.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請買其方百金。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則所用之異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國有一個善于制造防止手凍裂的藥物的人。為什么不把(它)系結(jié)在腰間來充當大的腰舟而在江湖之上浮游。請求用百金來買他制藥的方子。那么這是使用它的方法不同啊。定語后置句省略句狀語后置句判斷句(五)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五石之瓠》中惠子借以諷刺莊子的思想大而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石之瓠》中莊子用“不龜手之藥”的事例意在證明自己的學說大有用處,只是惠子不能通曉領(lǐng)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能不龜手一也或不免于洴澼

或以封則所用之異也

惠子和莊子的辯論,實際上是小與大的辯論。莊子認為,大有大的用處,但是一般人都只能看明白小的用處,并且總是以用小的方式來用大,因而困苦,無法逍遙。這也表現(xiàn)了莊子超越一切現(xiàn)實困境,忘掉自我,不拘外物,優(yōu)游自適的性情。[適用角度]小與大不拘外物有用與無用1.名句識記(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莊子·山木》)[名句翻譯]

君子的友誼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樣;君子淡泊而心地親近,小人以利相親而利斷義絕。但凡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會無緣無故地離散。[適用角度]

人際交往純潔的友誼人間離合(2)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莊子·盜跖》)[名句翻譯]

喜好當面夸獎別人的人,也喜好背地里詆毀別人。[適用角度]

對人的態(tài)度贊美他人詆毀別人做人應(yīng)表里如一(3)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莊子·山木》)[名句翻譯]

因為利益而結(jié)合在一起的人,遇上困厄、災(zāi)禍、憂患與傷害就會相互拋棄;因為天性而相結(jié)合的人,遇上困厄、災(zāi)禍、憂患與傷害就會相互包容。[適用角度]

友情的考驗脆弱的利益共同體志趣相投的友誼最穩(wěn)固(4)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nèi)者,無位而不怍。(《莊子·讓王》)[名句翻譯]

知足的人,不為利祿而使自己奔波勞累;明白自得其樂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憂懼;講究內(nèi)心道德修養(yǎng)的人,沒有官位也不感到慚愧。[適用角度]

知足常樂重視內(nèi)心修養(yǎng)不懼不愧2.主題閱讀創(chuàng)新需要打破常規(guī)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奮斗的基點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不分早晚,英雄不問出身。用日積月累的奮斗,換來日新月異的技術(shù)進步;用滴水穿石的決心和毅力,換來聚沙成塔的創(chuàng)新突破。保持開拓創(chuàng)新的姿態(tài),堅定革故鼎新的意志,展示銳意創(chuàng)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我們就一定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更加優(yōu)異的答卷。(1)化“無用”為“大用”,需要突破常規(guī),大膽創(chuàng)新。當年,莊子和惠子曾就“大瓠之種”展開辯論。惠子認為特別大的葫蘆不能盛水,又占地方,是大而無用。莊子完全不贊同。在他看來,用大葫蘆做瓢,只是一般人的常規(guī)做法,如果能夠突破常規(guī),大膽創(chuàng)新,何不用葫蘆來做腰舟?大葫蘆空間大,浮力好,做腰舟不僅省時省力,而且可以高效利用,豈不是一舉多得,化“無用”為“大用”?莊子的話,在當下仍然有參考價值。將蔬果殘余制成沙拉醬、用生活垃圾發(fā)酵生產(chǎn)沼氣、把舊衣物改造成購物袋……日本很多地方的做法告訴我們,如果能夠突破常規(guī),大膽創(chuàng)新,垃圾將不再是垃圾,而是放錯地方的資源!(2)創(chuàng)新,顧名思義,就是創(chuàng)造出與之前不相同的新東西,要打破陳規(guī)陋習的桎梏,沖破傳統(tǒng)思維模式的藩籬,在不可能處找可能,于無出路處找出路。譽滿中外、成就斐然的近代繪畫大師齊白石先生,在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就從未停歇。他積極進取,博采眾長,不斷改進畫風?!?0歲、70歲、80歲,畫風5次改變,不斷的創(chuàng)新讓他晚年的畫作更加成熟——獨特雋永而不入俗流。正是這永不滿足、不斷創(chuàng)新的執(zhí)著思想,才使齊老先生成為繪畫界光華熠熠的傳奇人物!(3)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無論是學習還是寫詩作文,都需要經(jīng)過“直接移用”和“借鑒化用”的積累,才能邁入“情境獨創(chuàng)”“善思善悟”的佳境。若不是歷代文人墨客在直接移用和借鑒化用的基礎(chǔ)上邊思邊悟、創(chuàng)造吸收,怎會有“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般的優(yōu)美詩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接移用”和“借鑒化用”,而沒有自己的“情境獨創(chuàng)”,就會陷入“抄襲”“套作”的怪圈,落下“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的笑柄。五石之瓠石:古代容量單位。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割據(jù),容量單位也各成系統(tǒng)。齊、魯?shù)戎T侯國用的是升、豆、區(qū)、釜、鐘。四升為一豆,四豆為一區(qū),四區(qū)為一釜,十釜為一鐘。另一系統(tǒng)以周、秦等為主,在秦統(tǒng)一中國后被推廣到全國,漢代將其完善稱為五權(quán),即龠、合、升、斗、斛。一龠容千二百黍,二龠等于一合,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斛(宋以后一斛為五斗),也叫一石。1.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莊子·秋水》)[明理知義]對井里的蛙不可與它談?wù)撽P(guān)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對在一個夏天就完成生死過程的蟲子不可與它談?wù)撽P(guān)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成長啟示]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wù)摫?,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不懂大道理。當一只四季蟲在侃侃而談的時候,夏蟲很難理解夏天之外的景色,就像哥白尼或者伽利略在有了新的科學發(fā)現(xiàn)后,四周卻很難有理解他們的人,于是盲目嘲之。2.彼將處乎不淫之度,而藏乎無端之紀。(《莊子·達生》)[明理知義]道處在不張揚跋扈有分寸的控制狀態(tài),藏身于無形的規(guī)律之中。[成長啟示]莊子名言啟示我們要適度地生活,不要過度放縱,要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從容。生命真諦在于自我管理,而非被外界所左右。莊子,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一般認為其生年約為公元前369年,卒年約為公元前286年,戰(zhàn)國時宋國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北)人,曾做過宋國蒙地的漆園吏。他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是繼老子之后先秦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莊子學問淵博,能言善辯,是一個因憤世、厭世而遁世的沒落知識分子。他鄙棄榮華富貴、權(quán)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中保持獨立人格,追求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莊子的思想核心是虛無主義和唯心主義,其源出于老子,又從消極和唯心主義方面發(fā)展了老子的學說。魏晉以后,與老子并稱“老莊”。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二月被封為“南華真人”。[名家評說]莊周輕生死,曠達古無比。何為數(shù)論量,死生反大事。乃知無言者,莫得窺其際。身沒名不傳,此中有高士?!鞔煳记f子眼極冷,心腸最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感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宕挠人物逸事]

(教師備選)鼓盆而歌莊子晚年喪妻,他坐守棺旁,兩腿八字張開,像簸箕似的很不雅觀,手拍瓦盆伴奏,放聲歌唱,毫無悲容??匆娎吓笥鸦菔﹣淼鯁室膊徽泻?,仍然唱自己的?;菔┱f:“伉儷多年,同床共枕,她為你養(yǎng)兒成人,送走了自己的青春,現(xiàn)在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過分了嗎?”莊子說:“你說錯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傷?但我不能一味地受感情支配,還得冷靜地想想呀。生命經(jīng)歷了種種苦難,又變成死亡。回顧她的一生,我聯(lián)想到春夏秋冬時序的演變,多么相似?,F(xiàn)在她即將從我家小屋遷往天地大屋,坦然安臥。我不唱歌歡送,倒去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睉?zhàn)國時代,各種不同學派蜂擁而起,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空前活躍的局面。老莊的道家學派,與儒家和名家學派是相對立的,尤其表現(xiàn)為對儒家思想的尖銳批判。莊子作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立場是鮮明突出的。他對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強烈不滿,追求絕對的思想自由,排除一切功利目的,排除一切人為的桎梏,清靜無為,逍遙自由。在這種情況下,《莊子》自然產(chǎn)生了。汪洋恣肆的道家經(jīng)典——《莊子》《莊子》是莊周及其門人以及后學所著,被道教奉為《南華經(jīng)》,屬于道家經(jīng)典之一。《莊子》一書想象力極強,文筆變化多端,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其具體特點如下:(1)注重表現(xiàn)生活理想和人生境界,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抒情性,達到了哲理與詩意的交融;(2)大量運用比喻和寓言講述道理,其語言注重細節(jié)刻畫和夸張渲染,把深奧的哲理形象化,具有寓真實于詭誕的浪漫主義色彩;(3)大膽借鑒神話傳說,突破常規(guī)性思維的局限,展開奇異豐富的想象,富于浪漫色彩;(4)文章汪洋恣肆,結(jié)構(gòu)富于跳躍性,行文跌宕開闔、變化多端,語言奇峭富麗、生動活潑,有時用韻,頗富有詩意。1.根據(jù)你對內(nèi)容的理解,補充空缺部分。本文中,惠子僅從________的層面上考慮“五石之瓠”的功用,莊子則超越了世俗經(jīng)驗的束縛,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獨特價值。本文運用寓意深刻的故事,表現(xiàn)出莊子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日常使用2.找出文本中對應(yīng)部分,將圖示中的空缺部分補充完整。吾為其無用而掊之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活動分析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莊子善于從常人認為沒有價值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價值。在《五石之瓠》中,惠子僅從日常使用的層面上考慮大葫蘆的功用,莊子則超越了世俗經(jīng)驗的束縛,指出了大葫蘆的獨特價值。閱讀文本,概括惠子和莊子對大瓠的看法各是什么?分別體現(xiàn)了他們怎樣的處世態(tài)度?(見教材P50“學習提示”第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看法:惠子認為大瓠用來盛水“不能自舉”,“為瓢”“則瓠落無所容”,最后因為覺得它沒有用處而把它擊破了;而莊子則認為惠子沒有發(fā)掘出大瓠的使用價值,既然大瓠可“實五石”,那就可以“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處世態(tài)度:惠子從日常生活中的實用角度出發(fā),思考大瓠的處理方法和使用價值,受到了慣性思維的束縛,這也間接地表明他入世、用世、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處世態(tài)度。和惠子相比,莊子最顯著的特征是思維開闊,不為成見、知識、欲念、情感等所束縛,他沒有想著大瓠的實際用途,而是想乘著它漂浮于江湖之上,莊子對大瓠的態(tài)度也代表著他的一種人生追求——出世,逍遙世外,遺世獨立,自由自在。從表達技巧上來說,《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經(jīng)驗展開哲理思辨,直接論說道理;《莊子》則長于借助寓言,婉曲達意,以增強說理的趣味和效果?!丁蠢献印邓恼隆泛汀段迨吩谡撌鲲L格和語言韻味方面各有怎樣的特點?又有哪些相似之處?(見教材P50“學習提示”第1、4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不同點:①論說風格:《老子》說理冷靜,善于汲取俗世經(jīng)驗,具有辯證色彩。比如作者連舉生活中的三個例子,用車轂、陶器和房屋說明世間萬物無不存在“有”和“無”的對立統(tǒng)一,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肚f子》汪洋恣肆,善用寓言,婉曲達意。文中莊子借“不龜手之藥”的寓言故事,來反駁惠子認為“五石之瓠”無用的觀點,表意鮮明。②語言韻味:《老子》語言簡約、表意深刻、表達嚴謹,具有獨特的魅力。使用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說理層層推進,氣勢如虹?!肚f子》中人物的語言描寫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如文中莊子批評惠子“拙于用大”“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其中“拙”“蓬之心”既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又突顯了人物的個性特征。(2)相同點:一是兩篇文章都能突破常規(guī)性思維的局限。老子擅長逆向思維,總是提醒世人重視通常被忽視的一面,其論說有很強的思辨性;莊子也善于從常人認為沒有價值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價值。在《五石之瓠》中,莊子超越了世俗經(jīng)驗的束縛,指出了大葫蘆的獨特價值,表現(xiàn)出莊子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二是兩篇文章都擅長設(shè)喻。生動、形象,使抽象的道理淺顯易懂。判斷句式的翻譯[從教材中學]本課中有幾個比較典型的判斷句,如“非不呺然大也”,“非”表否定判斷;“則所用之異也”,“則”表判斷;“能不龜手一也”,“也”表判斷。[到高考中去]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動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等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高考對判斷句的考查,主要體現(xiàn)在文言斷句和文言句子的翻譯中。(一)掌握判斷句常見類型1.“……者,……也”句如: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鴻門宴》)2.“者”“者也”句如: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記》)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3.“也”字句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勸學》)4.“為”字句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5.“是”字句如:汝是大家子。(《孔雀東南飛》)6.用“皆、乃、即、必”等副詞表判斷,用“非”表否定判斷如: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登泰山記》)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論語·述而》)六國破滅,非兵不利。(《六國論》)7.無標志如:臣本布衣。(《出師表》)今臣亡國賤俘。(《陳情表》)(二)答題方法1.了解特征從特征入手,看是否符合判斷句的要求。判斷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謂語部分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齊國之美麗者”是一個名詞性短語,符合判斷句的特征要求。2.把握“是”字看是否能翻譯成“是”字句。所有的判斷句都能翻譯成“是”字句,如果不能翻譯成這種句式,那自然就不是判斷句。3.判斷標志看有無外在語言標志。判斷句的主要標志有“……者……也”“……者,……”“……,……也”,此外還有一些副詞,如“則、乃、皆、誠、非”等。如果有這些標志,再結(jié)合上面的兩種方法做進一步判斷即可。當然有些特殊的沒有標志的判斷句,也可以根據(jù)前兩種方法進行判斷。句子中有“是”字不一定是判斷句,因為“是”不是判斷句標志詞。如“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中的“是”作“這”講,而句末的“也”才是判斷標志。[遷移應(yīng)用]1.(2021·全國乙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fù)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zhí)法,朕復(fù)何憂?”胄前后犯顏執(zhí)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已經(jīng)知道不能這樣處置,再依法裁決,這是忍下了小的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緟⒖甲g文】皇上生氣地說:“你想遵守法律,卻讓我失信于天下嗎?”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產(chǎn)生于一時的喜怒,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噬显购藓蜻x官員多有欺詐行為,所以想要殺掉他們,但已經(jīng)知道不能這樣處置,再依法裁決,這是忍下了小的憤怒而保全了大信用啊?!被噬险f:“你能依法辦事,我還擔憂什么呢?”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的威嚴執(zhí)行法律,奏答的言論像泉水一樣涌出,皇上都聽從他的意見,天下沒有冤案。2.(2019·江蘇卷)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先生名顯祖,字義仍,別號若士,豫章之臨川人。生而穎異不群。體玉立,眉目朗秀。見者嘖嘖曰:“湯氏寧馨兒。”五歲能屬對。試之即應(yīng),又試之又應(yīng),立課數(shù)對無難色。十三歲,就督學公試,補邑弟子員。每試必雄其曹偶。庚午舉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