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貨幣與賦稅制度_第1頁
第五單元 貨幣與賦稅制度_第2頁
第五單元 貨幣與賦稅制度_第3頁
第五單元 貨幣與賦稅制度_第4頁
第五單元 貨幣與賦稅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貨幣與賦稅制度(90分鐘100分)【命題視點】單元重難點中國古代貨幣的演進歷程及基本特征,世界貨幣體系變化的原因和影響,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趨勢和特點,等等滾動考查點清代民族關系,國際法的發(fā)展,等等典型情境題1、3、5、6、8、11、12、15第Ⅰ卷(選擇題共4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清朝順治皇帝選漢女為妃,并下詔:“方今天下一家,滿漢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親睦,莫若締結婚姻。自后滿漢官民有欲聯(lián)姻好者,聽之?!表樦位实鄄扇∵@一做法意在A.消弭民族對立 B.宣揚儒家倫理C.沿襲漢族制度 D.完善官員考核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順治皇帝選漢女為妃,并鼓勵滿漢通婚,其意在緩和滿漢民族間的對立,鞏固統(tǒng)治,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順治皇帝通過鼓勵滿漢通婚實現(xiàn)民族間的親睦,未涉及儒家倫理,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順治皇帝意在沿襲漢族制度的信息,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順治皇帝鼓勵滿漢通婚,而非完善對官員的考核,排除D項。答案:A2.1899年簽訂的《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第一次對以戰(zhàn)爭解決國際爭端的所謂“絕對權利”施加了一些限制。1928年,英、法、美等15個國家和地區(qū)簽訂《非戰(zhàn)公約》,該公約規(guī)定締約各國在它們的相互關系中廢棄以戰(zhàn)爭作為推行國家政策的工具,從法律上明確否定了“戰(zhàn)爭權”的合法性。由此可知,這些公約A.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 B.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C.成為制約戰(zhàn)爭的法律依據(jù) D.得到國際社會一致認可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和《非戰(zhàn)公約》都反對把戰(zhàn)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雖然公約的實際效能受到限制,但這為制止戰(zhàn)爭提供了法律依據(jù),故C項正確。這兩個公約簽訂前后,先后爆發(fā)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排除A項;這兩個公約體現(xiàn)的是相關國家對待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未涉及歐洲國家力量的變化,排除B項;材料中只提及了部分國家對這兩個公約的態(tài)度,“得到國際社會一致認可”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答案:C3.三國時期,曹魏政權曾一度廢錢不用,交易皆用谷帛,至魏明帝時才復鑄“五銖錢”。劉蜀和孫吳政權發(fā)行錢幣多為虛假大錢,錢文不足重,大額虛幣泛濫。這些現(xiàn)象A.限制了經濟資源的有序流通 B.阻斷了南北各方的經貿往來C.說明了統(tǒng)一市場的曲折發(fā)展 D.反映了貨幣官鑄的迫切需求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三國時期的貨幣流通較為混亂,這一現(xiàn)象限制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經濟資源的有序流通,故A項正確。三國時期貨幣流通混亂,會制約南北之間的經貿往來,但“阻斷”之說則夸大了這一現(xiàn)象的危害,排除B項;三國時期國家處于分裂狀態(tài),不能體現(xiàn)出統(tǒng)一市場的曲折發(fā)展,排除C項;“貨幣官鑄的迫切需求”是對材料信息的錯誤解讀,排除D項。答案:A4.北宋初期,益州的銅錢大量流失,商人發(fā)行的“紙質存管憑證”很快在益州流行開來。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在成都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擔任監(jiān)官主持交子發(fā)行,并“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這表明宋仁宗時期A.政府對商業(yè)的管控加強 B.紙幣的法定貨幣地位確立C.四川商品經濟最為發(fā)達 D.銅幣的流通范圍逐漸減少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由京朝官擔任監(jiān)官主持交子發(fā)行”可知,交子的發(fā)行主體由民間商人變?yōu)橹醒胝?交子也因此具有了紙幣最重要的特性——“法定性”,故B項正確。紙幣得到國家的承認并不等同于政府加強對商業(yè)的管控,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四川與其他區(qū)域的比較,無法得出四川商品經濟最為發(fā)達的結論,排除C項;宋朝時期紙幣只是作為輔幣,與銅錢兼行,排除D項。答案:B5.1913年,湖北省輔幣每元僅值銀元七角,廣東為八五折,東北的小銀元票價值原來的三分之一,四川軍票泛濫,貴州紙幣一元只抵銀元四角,陜西軍餉則全靠官發(fā)紙幣。這反映出當時A.南北經貿往來頻繁 B.南京臨時政府權威被削弱C.法幣改革成效顯著 D.貨幣金融政策亟待完善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湖北、東北、四川和貴州等地方政府濫發(fā)紙幣、銀票,不僅增加了經濟活動中的交易成本,也使得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反映出當時統(tǒng)一貨幣是重建金融秩序的重要任務,故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各地濫發(fā)紙幣以及貨幣貶值的現(xiàn)象,沒有體現(xiàn)南北經貿往來頻繁,排除A項;1912年3月,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一職,北洋軍閥掌握國家政權,排除B項;法幣改革開始于1935年,排除C項。答案:D6.下表所示為1950年7月政務院副總理陳云給中共中央的部分建議。這可用于說明當時1目前物價已趨向穩(wěn)定,“預期一年后,對長期穩(wěn)定當更有把握”2流通的鈔票“因限于技術條件,頗難防假”,以至于退踞臺灣的蔣介石勢力“有計劃地偽造我?guī)拧?流通的人民幣“票面價值過低,且在國際市場尚未規(guī)定固定價值”A.調控物價的可行性 B.恢復國民經濟的重要性C.鑄造新幣的迫切性 D.借鑒蘇聯(lián)模式的有益性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頗難防假”“票面價值過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鑒于通貨膨脹得到遏制以及現(xiàn)行貨幣體系存在諸多不足,陳云認為鑄造新幣已迫在眉睫,故C項正確。材料“目前物價已趨向穩(wěn)定”說明當時穩(wěn)定物價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排除A項;“恢復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是對材料信息的過度解讀,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我國對蘇聯(lián)模式的借鑒,排除D項。答案:C7.1960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特里芬撰文指出,美國不可能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既向世界提供充足的美元,又使黃金儲備維持在一個可靠、合適的水準。這可用于解釋A.美國謀求全球性霸權蓄謀已久 B.二戰(zhàn)后世界經濟秩序曲折發(fā)展C.布雷頓森林體系難以長期存在 D.美蘇等主要大國實力此消彼長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該學者指出,美國主導下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內部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將難以長期存在,故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內部存在結構失衡,沒有體現(xiàn)美國謀求世界金融霸權蓄謀已久,排除A項;“世界經濟秩序曲折發(fā)展”是對材料信息的過度解釋,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美國主導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內部存在缺陷,沒有涉及世界大國實力變動對該體系的影響,排除D項。答案:C8.下表所示為關于2019年歐元的部分重要數(shù)據(jù)。這反映出當時1以固定匯率計算,歐元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小幅上升0.2個百分點至20.5%2從全球外匯交易量占比來看,歐元從2016年至2019年增加了約1個百分點至32%3以歐元計價的全球貸款占比由2018年的14.3%上升至15%A.世界經濟發(fā)展形勢的好轉 B.歐元域內流通的便捷C.歐盟在全球的影響力提升 D.國際貨幣體系的完善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歐元國際化取得明顯成效,這說明歐盟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得到提升,故C項正確。僅從歐元國際化取得明顯成效這一個方面,無法得出全球經濟形勢好轉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歐元國際化取得的成效,沒有涉及歐元在歐盟域內流通的便捷,排除B項;材料只提到了歐元在國際市場上的功能與作用,無法體現(xiàn)國際貨幣體系的完善,排除D項。答案:C9.秦末,項羽與劉邦爭天下,劉邦先入關中,“籍吏民,封府庫”。元末徐達率明軍攻入元大都,同樣“封其府庫、圖籍、寶物”。上述兩人的做法A.為穩(wěn)固新政權創(chuàng)造了條件 B.推動了農民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C.說明賦稅制度革新勢在必行 D.是基于國家治理策略所作的調整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劉邦、徐達封存前朝的戶籍信息、財產等,為隨后建立的漢朝和明朝統(tǒng)治集團快速制定治國策略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助于穩(wěn)固新政權,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農民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等相關信息,排除B項;劉邦、徐達二人封存前朝的戶籍信息、財產等,為漢朝和明朝的政權運行提供了有利條件,沒有體現(xiàn)出賦稅制度革新的必要性,排除C項;二人采取這一做法是為了保證新建王朝的有序運行,“是基于國家治理策略所作的調整”是對材料信息的過度解讀,排除D項。答案:A10.《新唐書·食貨志》中記載,“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為本,自開元以后,天下戶籍久不更造,丁口轉死,田畝賣易,貧富升降不實”。這可用于說明A.賦稅標準發(fā)生變化 B.國家稅收渠道不暢C.均田制度得到維護 D.朝廷限制土地買賣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開元以后,在土地兼并、朝政腐敗等因素的影響下,均田制度難以維系,唐朝不得不放松對土地和戶籍的管理,這導致國家賦稅制度遭到破壞,故B項正確。賦稅標準發(fā)生變化是以唐德宗在位時期兩稅法的推行為標志的,排除A項;唐代中后期,均田制度已經遭到嚴重破壞,難以維系,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朝廷限制土地買賣等相關信息,排除D項。答案:B11.元律規(guī)定:今后各地“水旱等災傷,憑準各道按察司正官檢視明白,至日驗分數(shù),依例除免”;如以荒作熟強迫納糧,違法者則將被依法視情節(jié)處以罰金、笞杖、流刑等不同的刑罰。這一規(guī)定有助于A.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B.朝廷收支的平衡C.選官制度的完善 D.商品經濟的勃興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元朝通過立法,對遭遇自然災害致使農業(yè)歉收的地區(qū)給予不同程度的賦稅減免,這有助于緩和受災地區(qū)的階級矛盾,穩(wěn)定封建統(tǒng)治秩序,故A項正確。材料反映了朝廷減免受災地區(qū)的賦稅,這會減少朝廷的財政收入,“朝廷收支的平衡”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選官制度的完善,排除C項;元朝的這一規(guī)定,有助于緩和受災地區(qū)的階級矛盾,與商品經濟的蓬勃發(fā)展沒有必然聯(lián)系,排除D項。答案:A12.下表反映了清朝中后期國家財政收入的變化狀況(單位:兩)。據(jù)此可推知時間財政收入嘉慶十七年(1812年)40130000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39035229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37000019同治十三年(1874年)60800000光緒七年(1881年)82349179A.清廷財政收入持續(xù)增長 B.清廷財政依賴海關稅收C.財政匱乏制約政治變革 D.國內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化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1849年至1881年清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與19世紀60年代以來洋務運動和民族工業(yè)的興辦等密切相關,朝廷因此能夠征收更多的商業(yè)賦稅,故D項正確。1812年至1849年,清廷財政收入持續(xù)下降,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海關稅收總額與其他類別稅收收入總額的比較,無法得出清廷財政收入依賴海關稅收的結論,排除B項;清廷政治變革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答案:D13.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財政總長宋子文撰文稱:“國民政府遷到南京之時,政府和公眾對于海關都嘖有煩言,諸多不滿。人們指責海關已成為國中之國,是使館街的走卒;總稅務司的話成為國家財政上的法律;總稅務司還充當了主宰北京每一任財政總長的后臺老板角色。”這說明A.清政府的統(tǒng)治危機加劇 B.關稅自主關系國家經濟獨立C.近代國家主權意識淡薄 D.賦稅加重了百姓生活的負擔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總稅務司的話成為國家財政上的法律;總稅務司還充當了主宰北京每一任財政總長的后臺老板角色”可知,總稅務司成為列強操縱中國關稅的重要工具,關稅自主也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的獨立,故B項正確。1912年,清朝滅亡,排除A項;材料“政府和公眾對于海關都嘖有煩言,諸多不滿”說明近代國家主權意識有所覺醒,排除C項;材料只反映了當時中國關稅不能自主的狀況,沒有涉及賦稅沉重等相關信息,排除D項。答案:B14.1992年12月,我國首次實施自主降稅。這次降稅的商品主要包括國內不能生產的先進技術產品和依賴進口的原材料,中美市場準入談判中承諾1992年年底降低關稅的一次成像照相機等四種商品以及我國其他具有較強競爭力或出口量大的出口商品。這次降稅A.加速了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進程B.促進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C.受到了我國履行入世承諾的影響D.保護了國內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解析: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的自主降稅,有助于中國加強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之間的經濟交往,是中國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措施,故A項正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以“促進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我國于2001年年底才加入世貿組織,排除C項;降低關稅將使我國民族工業(yè)面臨外國商品的沖擊,排除D項。答案:A15.下表反映了新時期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變化。這一變化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11980年,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將個稅免征額設定為每月800元22005年,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稅免征額改為每月1600元3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稅起征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A.國家公平正義理念的盛行 B.民眾生活水平的持續(xù)提高C.基于創(chuàng)建市場經濟的考量 D.全面落實入世承諾的需要解析:由材料可知,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由最初的800元提高至1600元。結合個稅征收依據(jù)和所學知識可知,個稅起征點的提高與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明顯改善密切相關,故B項正確。“國家公平正義理念的盛行”屬于思想層面的原因,不是個稅起征點變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市場經濟主要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與個稅起征點的變化沒有必然聯(lián)系,排除C項;“全面落實入世承諾的需要”是對材料信息的過度解讀,排除D項。答案:B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5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16題15分,第17題12分,第18題13分,第19題15分,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秦滅六國,“六合為一”,貨幣的混亂狀態(tài),給國家統(tǒng)一向各地征收賦稅及各地區(qū)之間的商品經濟交流都造成極大的不便。始皇帝詔令天下,統(tǒng)一貨幣,“幣為二等:黃金以鎰為名,上幣,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然各隨時而輕重無常”?!对茐羟睾嗎屛摹酚涊d:“丙盜鑄此錢,丁佐鑄”,而受刑。——摘編自張誠《秦漢幣制改革略論》材料二北宋中葉,面對積貧積弱的社會狀況,宋神宗認識到,國家需要牢牢抓住貨幣管理大權,遂對貨幣制度進行了改革。宋神宗禁用私錢,以防私鑄蜂起和幣制貶值,將大銅錢、大鐵錢皆以一當小錢二使用,折二錢。熙寧二年(1069年),神宗下詔設交子務于潞州,將交子流通區(qū)域擴大到河東路和陜西路。同時,宋神宗用白銀作為軍費開支和賞賜,增強白銀的貨幣職能。這些改革雖然并不徹底,但在防止通貨膨脹和穩(wěn)定貨幣流通秩序等方面仍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幾杂嵴座i《宋神宗時期貨幣制度研究》(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秦朝貨幣改革的特點及原因。(8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神宗貨幣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意義。(7分)答案:(1)特點:貨幣形制走向統(tǒng)一;嚴禁私鑄;注重法律保障。(5分)原因:戰(zhàn)國時期的貨幣制度混亂;秦滅六國,建立了統(tǒng)一王朝;基于維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3分)(2)主要措施:禁止使用私錢;推行折二錢;擴大交子流通區(qū)域;增強白銀的貨幣職能。(3分,任答三點即可)意義:有助于防止通貨膨脹和穩(wěn)定貨幣流通秩序;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順應了時代潮流;增強了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對維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體制有重要意義。(4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從13世紀開始,金、銀兩種鑄幣同時作為本位貨幣在市場上流通的復本位制,開始在包括英國在內的大部分歐洲國家實行。18世紀60年代,工業(yè)革命使英國率先走上了工業(yè)化的道路。世界貿易的擴大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使物價飛速上漲,紙幣貶值。1816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銀幣重鑄和管理王國內金幣和銀幣法案》(簡稱《金本位制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黃金作為貨幣本位來發(fā)行紙幣的地位。此后,其他國家先后采用金本位制,形成以英鎊、金幣、黃金在國際上流通的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美國、英國、蘇聯(lián)、中國等44個國家的代表建立起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深陷越南戰(zhàn)爭的泥潭;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fā),美國經濟受到沉重打擊;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西歐崛起,美國經濟實力相對削弱。美國無力承擔穩(wěn)定美元匯率的責任,相繼兩次宣布美元貶值,各國繼而紛紛放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采取浮動匯率制,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瓦解?!幾詣㈤L倫《世界貨幣體系的演變歷程》圍繞“世界貨幣的演變”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表述成文,論證充分,邏輯清晰。)答案:[示例]觀點:世界貨幣的演變既反映了大國實力對比的變化,也體現(xiàn)了世界經濟的一體化進程。(2分)論述:新航路開辟后,由于世界貿易的發(fā)展及英國率先采用金本位制,黃金逐漸成為世界性的貨幣。英國“日不落帝國”及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使黃金難以滿足英國經濟擴張與世界市場發(fā)展的需要,促使英國用英鎊代替黃金作為世界性流通貨幣。從黃金到英鎊的世界貨幣體系,在擴大世界經濟聯(lián)系的同時也便利了英國的殖民擴張。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重新確立了金本位貨幣制度。20世紀70年代,在越南戰(zhàn)爭、石油危機、經濟“滯脹”、日歐崛起等因素的沖擊下,美元的國際地位不斷遭到削弱。這一變化既反映了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動搖,也體現(xiàn)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多極化趨勢。(10分)(“示例”僅作閱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下表反映了漢朝至清朝的主要賦稅制度情況。賦稅改革階段人口增減/萬人墾田增減/萬畝單產增減/公斤每畝改革前改革后改革前改革后改革前改革后租賦制(漢)10005959-8270533.561租調制(隋)16164610194042558540--租庸調制(唐)46015292558540143038-68兩稅法(唐)16922199-5247568136一條鞭法(明)509060694228070139202243地丁銀(清)2462126116930372383243283——摘編自孫文學、王振宇《中國歷次賦稅改革的社會效應研究》闡述從上述材料中發(fā)現(xiàn)的歷史現(xiàn)象,得出一個結論,并加以論述。(要求:現(xiàn)象源自材料,結論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答案:[示例]結論:唐代以來的賦稅制度變革反映了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逐漸松弛。(2分)闡述:唐初,統(tǒng)治階級將租調制改為租庸調制,規(guī)定男子可以以庸代役,這有助于保障農民的生產勞動時間,表明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趨向松弛,促進了墾田數(shù)量和人口的快速增加,推動了農耕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嚴重和均田制崩潰,兩稅法開始實施,征稅標準由以人丁為主轉變?yōu)橐载敭a為主,封建國家進一步放松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清朝的地丁銀,廢除了人頭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推動了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fā)展。總之,唐代以來的賦役制度變革,使封建國家放松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順應了時代發(fā)展潮流,推動了社會進步。(11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