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三語文之文言文復習:石鐘山記_第1頁
2025屆高三語文之文言文復習:石鐘山記_第2頁
2025屆高三語文之文言文復習:石鐘山記_第3頁
2025屆高三語文之文言文復習:石鐘山記_第4頁
2025屆高三語文之文言文復習:石鐘山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屆高三語文之文言文復習29石鐘山記

【微點夯實】

通讀全文,解釋加點的詞語。

(第1段)《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

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串①()大風浪不能鳴也,

而況石乎!至唐季渤始哲,)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

泊萃?(),#?()止響月辭(),金第⑥()倏解

?()o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

獨以鐘名,何哉?

(第2段)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欄飛)饒之德

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硅硅焉。

余用②()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cè)立千尺,如

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

谷中者,或目此鸛鶴也。余亨?()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眩如鐘鼓不絕。

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好④(),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

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孥⑥(),

與風水相吞吐,有嶷坎錢整之聲,與包寞)之噌眩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日:

“汝識之乎?噌眩者,周景王之無射也;嶷坎錢格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第3段)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學①()與余同,

而言之不詳;士大夫”二)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

而不能言。此世到%?)()不傳也。而陋者?@()以斧斤孝聲北)

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季渤之陋也。

[記憶導圖]

第1段:一石鐘山得名由來:《水經(jīng)》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p>

—名字由來說法一: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一人常疑之

1-說法

(游因)二: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槨止響騰,余韻徐歇一余尤疑之

p考察時間、地點、方式:暮夜月明;絕壁下;乘小舟

1.親自

考察匚絕壁下的情景{鶻,‘磔磔云霄間”

朋聞]鸛鶴"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

「“心動欲還”轉(zhuǎn)折——大聲發(fā)于水上,噌眩如鐘鼓不絕

_2.節(jié)外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

c第2段:噌?!敝暤脑?/p>

實地考察生枝波人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

石——

鐘(游歷)“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與

—“舟回至兩山間”時發(fā)現(xiàn)一

山風水相吞吐,有薪坎鏤轄之聲”

「與蘇邁談話:因笑謂邁曰

3.引發(fā)

一議論一點出以石鐘山命名的緣由:“周景王之無射”“魏莊子之歌鐘”

L肯定酈道元的說法:古之^

[不余欺也

-點明了全篇的主旨: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

-正確說法不能流傳的原因一一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

第3段:-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一發(fā)表感慨

(游感)葭黑盆器因[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嘆酈元之簡

游記目的

一笑李渤之陋

【重點梳理】

1.通假字

例句本字及意義

南聲理闞,北音清越

2.古今異義詞

詞語例句解析(古今義)

古義

①空中空中而多竅

今義天空中

古義

②心動余方心利欲還

今義內(nèi)心有所觸動;動心,產(chǎn)生做某事的欲望

古義

③水師而漁工水則雖知而不能言

今義水軍

3.多義詞語

⑴適

義項例句

①余自齊安舟行道臨汝

②而吾與子之所共道(《赤壁賦》)

③貧賤有此女,始道還家門(《孔雀東南飛并序》)

④道冬之望日前后(《與妻書》)

⑤處分道兄意(《孔雀東南飛并序》)

⑥道得府君書(《孔雀東南飛并序》)

⑦快意當前,道觀而已矣(《諫逐客書》)

⑵始

義項例句

①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

②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種樹郭橐駝傳》)

③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諫太宗十思疏》)

④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孔雀東南飛并序》)

⑤曾經(jīng)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始得西山宴游記》)

⑶因

義項例句

①國得觀所謂石鐘者

②加之以師旅,國之以饑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③蒙故業(yè),國遺策(《過秦論》)

④用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

⑤困擊沛公于坐(《鴻門宴》)

⑥君用我降,與君為兄弟(《蘇武傳》)

⑦恩所加則思無口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

(4)其

義項例句

①于亂石間擇基一二扣之

②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不淺深

③當募欣于所遇,暫得于己(《蘭亭集序》)

④失養(yǎng)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

⑤奔車朽索,不可忽乎(《諫太宗十思疏》)

⑥基皆出于此乎(《師說》)

⑦爾基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

⑧吾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4.詞類活用

活用類型例字例句釋義

①微風荽浪

(1)名詞作動詞

②而此獨以鐘名

①酈元以為下臨深潭

②余自齊安母行適臨汝

(2)名詞作狀語③大石刎立千尺

④事不耳見耳呼

⑤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3)使動用法雖大風浪不能口與也

5.特殊句式

句式例句句式特點或標志詞

①噌眩者,周景王之無射也/嶷坎鎮(zhèn)鞫

⑴判斷句者,魏莊子之歌鐘也

②或曰此鸛鶴也/此世所以不傳也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2)賓語前置句

②余是以記之

(3)狀語后置句得雙石于潭上/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4)定語后置句石之鏗然有聲者

【考點鞏固】

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經(jīng)典模擬]

(1)蘇軾《石鐘山記》中,唐人李渤通過敲擊不同的山石聆聽聲響以深究石鐘山得名的由來,

發(fā)現(xiàn)聲音的區(qū)別是“,"。

⑵蘇軾《石鐘山記》中,表現(xiàn)敲擊山石后余音悠長的句子是“

⑶《石鐘山記》中,寫蘇軾認為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有的句子是

(4)《石鐘山記》中,蘇軾夜游石鐘山,到了絕壁下,他看到的景象是“

(5)《石鐘山記》中,蘇軾尋訪石鐘山,夜色中的聲音更能引人注意,其中寫宿巢的隼的句子

是“,,“;描摹鸛鶴

的聲音的句子是“"。

(6)蘇軾《石鐘山記》中,寫石鐘山“嶷坎鎮(zhèn)整”之聲形成的原因的句子是

(7)《石鐘山記》中,寫蘇軾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非常得意,認為自己和古人達到共鳴的句子是

(8)《石鐘山記》中,蘇軾親自探明石鐘山名字的由來,由此引發(fā)感慨,不禁發(fā)問:

(9)《石鐘山記》中,蘇軾在文末表明了本文的寫作意圖:“

(10)今天,公眾號推出了一則“治學討論”的征文啟事,各位文學大咖紛紛跟帖

發(fā)表觀點。臨川先生:”學習首先當竭盡全力,這樣才能不留遺憾,'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無悔矣‘。"東坡居士:“此言得之。'盡吾志也‘固然不錯,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也很重

要。鄙人游罷石鐘山,頓悟,,'是不可取的?!?/p>

[飛花令式默寫]

(11)南宋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寫道,“,",

強調(diào)了親身實踐的重要性?!妒娚接洝分?,蘇軾認為石鐘山得名的由來在世上沒有流傳下來

的原因,除了酈道元記錄不詳細和漁工水師不能用文字記載以外,還在于“”,

這同樣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

2.翻譯文中的重點句子。

(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薪坎鎮(zhèn)整之聲,與向之噌眩者

相應,如樂作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令洵(指蘇洵)卒,賜以金帛,(蘇軾)辭之,求贈一官,于是贈光祿丞。他知徐州。河決曹

村,吏其徒持聾鐐必苴.我東南長堤首起這當?shù)俏輰偻脸?。―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軾,

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舍其城。復請調(diào)來歲夫增筑故城,為木岸,以虞水

之再至。朝廷從之。(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列傳》)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率其徒A持畚鐳B以出C筑東南D長堤E首起F戲馬臺G尾屬于H城。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會,恰巧、適逢,與《陳涉世家》中“會天大雨,道不通”的“會”詞義相同。

B.徙,調(diào)動官職,與《蘇武傳》中“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的“徙”詞義不同。

C.廬,指簡陋的房屋,與諸葛亮《誡子書》中“悲守窮廬”的“廬”用法相同。

D.全,保全,與《種樹郭橐駝傳》中“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的“全”意義、用法均相同。

參考答案

微點夯實

(第1段)①即使②尋求,探尋③清脆悠揚④鼓槌⑤傳播⑥余音⑦慢慢消失

(第2段)①赴任,就職②本來③正④裂縫

⑤窟窿⑥先前

(第3段)①大概②終究③……的原因④竟然⑤敲打

重點梳理

1.同“含糊”,指聲音重濁模糊

2.①中間是空的②內(nèi)心驚恐③船工

3.⑴①到,往②享有③出嫁④恰好,恰?、蓓槒?,依照⑥剛才⑦適合,適于

⑵①才②當初,原來③開始④剛

⑶①于是,就②接續(xù)③沿襲④依靠⑤趁著,趁機⑥通過,經(jīng)由⑦因為,由于

⑷①其中的②表領(lǐng)屬關(guān)系,它的③他④自己的⑤表示反問語氣,難道、怎么⑥表

示推測語氣,恐怕、大概⑦表示祈使語氣,一定

⑧表示祈使語氣,還是

4.(1)①激蕩,掀動②命名(2)①在下面②坐船③在旁邊④用眼睛/用耳朵⑤在夜

里,在晚上(3)使……發(fā)出聲響

5.(1)①標志詞為“者……也”②標志詞為“也”(2)①“余”是“欺”的賓語,否定句中代詞作賓

語前置②“是”是介詞“以”的賓語,介詞賓語前置

(3)標志詞為“于”,“于潭上”“于水上”分別是動詞“得”和“發(fā)”的狀語(4)標志詞為“之……者”,

“鏗然有聲”是“石”的定語

考點鞏固

1.(1)南聲函胡北音清越(2)槨止響騰余韻徐歇(3)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4)

大石側(cè)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5)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6)空中而多竅

與風水相吞吐(7)古之人不余欺也(8)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9)蓋嘆酈元

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10)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1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

事要躬行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2.(1)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有,可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