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2025年中考物理真題題源解密(全國版)專題03 透鏡及其應用(含答案及解析)_第1頁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物理真題題源解密(全國版)專題03 透鏡及其應用(含答案及解析)_第2頁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物理真題題源解密(全國版)專題03 透鏡及其應用(含答案及解析)_第3頁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物理真題題源解密(全國版)專題03 透鏡及其應用(含答案及解析)_第4頁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物理真題題源解密(全國版)專題03 透鏡及其應用(含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題一聲光熱專題03透鏡及其應用考點內容課標要求命題預測透鏡及對光的作用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屬于基礎知識,一般難度不大。題型主要是選擇題和填空題和作圖題。主要命題點有:透鏡種類的辨識、透鏡對光的作用的作圖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是本部分的重點內容,考試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考查題型基本上是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有時也會出現(xiàn)在作圖題和綜合題中。命題點有:物體在透鏡前不同位置所成像的位置及特點、透鏡焦距的確定、物體移動成像變化、焦距變化對成像的影響以及實驗的具體操作等。凸透鏡成像的應用了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凸透鏡成像的應用是重點和熱點問題,主要考查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常見考題類型是選擇題、填空題,有時也會出現(xiàn)在實驗探究題和綜合題里。命題點有: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眼鏡眼鏡、顯微鏡望遠鏡的成像原理、調節(jié)等。1.(新情境)(2023·陜西)如圖,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戰(zhàn)斗機上的光電搜索跟蹤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功能與人眼相似,能為戰(zhàn)斗機提供感知外界的“視覺”,系統(tǒng)內置的光電傳感器,相當于人眼的視網膜,最外層窗口和傳感器之間的光學元件,相當于人眼的晶狀體。關于該系統(tǒng)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系統(tǒng)的光學元件相當于一個凸透鏡B.該系統(tǒng)在光電傳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C.周圍景物通過該系統(tǒng)成像時,景物到鏡頭的距離大于鏡頭的2倍焦距D.該系統(tǒng)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2.(跨學科)(2023·日照)某興趣小組開展“創(chuàng)新服務生活,科技改變未來”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模擬制作一款“智能”行駛玩具車。該玩具車利用車載傳感器(攝像頭、雷達)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數據,完成“自動”駕駛。作為傳感器之一的攝像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攝像頭的鏡頭是凹透鏡B.遇障礙物時,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鏡頭應該向前伸C.攝像頭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D.成像時障礙物位于鏡頭的兩倍焦距以內3.(新考法)(2023·揚州)如圖1,在裝有水的杯子里,小紅將一支鉛筆分別緊貼杯壁內、外豎直放置,兩次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俯視圖如圖2、圖3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2中鉛筆向前移,像一直變小B.圖2中鉛筆向前移,像先變小后變大C.圖3中鉛筆向后移,像一直變大D.圖3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小后變大?考向一透鏡及對光的作用1.(2023·赤峰)兩只激光筆并排放置,它們發(fā)出的光束經過透鏡(未畫出)的光路如圖所示,說明該透鏡對光有作用。

2.(2023·聊城)如圖所示,把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請畫出從小燈泡發(fā)出的兩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3.(2023·重慶)在如圖中畫出入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4.(2023·重慶)請根據畫出的光線,在答圖中虛線框內畫出一個適當的透鏡。

易錯警示:會聚作用是指經透鏡折射后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更“靠攏”主光軸,發(fā)散作用是指經透鏡折射后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更“遠離”主光軸,不能將會聚理解成會聚于一點?考向二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5.(2023·淄博)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f=12cm,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值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圖中成像特點與投影儀成像特點相同B.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向左移動,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會再次得到清晰的像C.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移到30cm刻度線處,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會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移至45cm刻度線處,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會再次得到清晰的像6.(2023·寧夏)如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其中成像性質與投影儀成像性質相同的是()A.

B.

C.

D.

7.(2023·益陽)點燃蠟燭,燭焰通過焦距為20cm的凸透鏡甲成縮小的像?,F(xiàn)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乙替代透鏡甲,且保持燭焰和透鏡的位置不變,燭焰通過凸透鏡乙所成的像是()A.縮小的實像 B.放大的虛像C.倒立的虛像 D.正立的實像8.(多選)(2023·廣西)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時成像特點與照相機的相同B.此時“水凸透鏡”的焦距為15.0cmC.調節(jié)“水凸透鏡”的厚度可改變其焦距D.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9.(2023·龍東)某學習小組用圖甲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通過實驗,繪制了像距v隨物距u變化圖像如圖乙所示,此凸透鏡的焦距是cm。當蠟燭放在如圖甲所示位置時,調節(jié)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此時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處放一個近視眼鏡,若想在光屏上還能得到清晰的像,應該將光屏向(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

10.(2023·阜新)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新透過凸透鏡看到燭焰S的像點S′,畫出光路圖確定像點S′的位置,圖中O為光心,F(xiàn)為焦點(保留必要的作圖痕跡)。

11.(2023·丹東)小潘同學選用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實驗在(選填“較暗”或“較亮”)的環(huán)境中進行,現(xiàn)象更明顯;(2)小潘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現(xiàn)在;(3)小潘將蠟燭放在1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到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呈現(xiàn)一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是倒立、(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4)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潘將蠟燭移動到25cm刻度線處,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移動(選填“左”或“右”),像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潘將蠟燭移動到40cm刻度線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當小潘的眼睛在凸透鏡的右側,透過凸透鏡觀察到燭焰、放大的像(選填“正立”或“倒立”),生活中的就是利用這樣的成像原理工作的(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解題技巧:1.口訣法巧記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口訣:“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實像,物近像遠像變大;成虛像,物近像近像變小”。2.兩個性質:(1)焦點分界:是成放大實像與縮小實像的分界點,是成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2)動態(tài)特性:物體沿主光軸移動時,物距(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減小(增大),像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增大(減小),且像變大(小)。?考向三凸透鏡成像的應用12.(2023·德州)如圖所示,小紅用相機拍下了石橋與它在水中倒影交相輝映的照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橋在水中的倒影與海市蜃樓成像原理相同B.我們能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橋,原理是光的反射C.若相機鏡頭焦距為,拍攝此照片時鏡頭到底片的距離要大于D.橋在相機的底片上成的像是虛像13.(2023·十堰)早期照相館里,攝影師取景時看到的像都是倒立縮小的,現(xiàn)在的照相機利用光學或電子技術,把倒立的像轉變成正立的,便于觀察。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照相機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B.凸透鏡只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C.照相機靠近被拍攝者,所成的像變大 D.人的眼睛相當于一架照相機14.(2023·鄂州)如圖所示,透過手表表盤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讀出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當于,觀看到的是日期數字(選填寫“實”或“虛”)像。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能清晰地照出小明像,此像的大小與小明本人相比(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5.(2023·甘孜)如圖所示,患近視的同學看遠處物體時,成像在視網膜前,要使像成在視網膜上,人應該(選填“靠近”或“遠離”)物體,或者佩戴一個由合適的(選填“凸”或“凹”)透鏡制成的眼鏡。

解題技巧:1.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比較照相機投影儀或幻燈機放大鏡原理成像性質倒立、縮小的實像倒立、放大的實像(實際像的正、倒與透明膠片的方位有關)正立、放大的虛像調節(jié)物近像遠像變大(要想膠片上成的像大一些,則鏡頭要離人近一些,即鏡頭往前伸)物近像遠像變大(要想屏幕上成的像大一些,則鏡頭要離透明膠片近一些,即鏡頭往下調節(jié))物遠像遠像變大(要想看到的像大一些,則放大鏡要離物體遠一些)2.近視眼特點是“怕遠不怕近”;遠視眼特點是“怕近不怕遠”1.(2023·常州)2023年3月7日凌晨,在清華大學校園內,張嘉奇等同學用照相機拍到“太空中的中國空間站”的照片,如圖所示。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f,拍照時像距()

A.略小于f B.略大于f C.略小于 D.略大于2.(2023·仙桃)如圖是超市安裝的一種刷臉自助儲物柜。某顧客站在屏幕前50cm處,按下“存”按鈕,屏幕上方的攝像頭啟動,出現(xiàn)人臉縮小的像,柜門打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B.該攝像頭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C.該攝像頭的焦距可能是0.20mD.該攝像頭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3.(2023·株洲)如圖,放大鏡能使我們看清郵票的細微之處。下列能用來說明其成像原理的圖是()

A.

B.

C.

D.

4.(2023·郴州)如圖所示,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0cm,凸透鏡的位置保持不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當蠟燭放在圖中A區(qū)域時,光屏應放在圖中D區(qū)域才可能呈現(xiàn)清晰的像B.蠟燭從圖中位置逐漸遠離透鏡時,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小C.若無論怎么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則蠟燭可能放在圖中B區(qū)域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則蠟燭應該放在圖中C區(qū)域5.(多選)(2023·貴州)正常人眼通過調節(jié)晶狀體厚薄來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如果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可能導致對晶狀體厚薄的調節(jié)能力減弱。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晶狀體變薄時,對光有發(fā)散作用B.晶狀體變厚時,對光的會聚能力增強C.若晶狀體太薄,容易形成遠視眼D.若晶狀體太厚,可用凹透鏡矯正6.(2023·徐州)徐州市博物館展出了一枚“彭城御丞”印章。為了方便觀看印文細節(jié),印章前放有如圖所示的裝置,請你解釋其中的物理道理:。

7.(2023·威海)如圖所示,深秋的清晨觀察到草葉上形成了串串露珠,透過露珠能夠看到遠處景物倒立的像,露珠相當于(填光學元件);在生活中利用該成像原理的儀器有:(寫出一個即可)。

8.(2023·德州)如圖所示,小剛自制了一架模型照相機。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外殼的長度為,若將凸透鏡對準窗外景物,在外殼內前后移動內紙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選填“倒立”或“正立”)的(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若將凸透鏡正對燃燒的蠟燭,當蠟燭距離凸透鏡至少時,可以在外殼內移動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

22.(2023·攀枝花)正常眼睛觀察近距離物體的明視距離約為。小剛看書時,把書本放在眼睛前處,為了看清書上的文字,晶狀體將會變厚,焦距(選填“不變”、“變大”或“變小”),長此以往,就可能會形成(選填“近”或“遠”)視眼。9.(2023·遂寧)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控制外來人員出入小區(qū),遂寧很多小區(qū)裝備了人臉識別系統(tǒng)(如圖所示)。其中攝像機可以自動將鏡頭前0.4m處的人臉拍攝成數碼照片,則攝像機鏡頭的焦距應小于(m),該鏡頭與眼鏡屬同一類透鏡。

10.(2023·呼和浩特)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倒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選填“虛像”或“實像”);若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從圖示位置開始,將蠟燭沿光具座向右移動,移動過程中,不斷調節(jié)光屏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直到移動光屏不成像時,這個過程像的大?。ㄟx填“逐漸變大”或“逐漸變小”或“先變大后變小”或“先變小后變大”);繼續(xù)將蠟燭沿光具座向右移動,人在透鏡的(選填“左側”或“右側”)可以看到燭焰正立放大的像。

11.(2023·河南)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

(1)小強發(fā)現(xiàn)用凸透鏡看遠處物體時,可以看見倒立、縮小的像:用該凸透鏡看自己的指紋時,能看見正立、放大的像。由此猜想: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可能與有關;(2)在光具座上,將蠟燭、光屏安裝在凸透鏡兩側,調節(jié)三者的高度時,(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點燃蠟燭;調節(jié)高度的目的是使像能呈現(xiàn)在;(3)實驗中,當蠟燭、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承接到蠟燭清晰的像(像未畫出),這個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的成像特點。12.(2023·哈爾濱)在觀察“凸透鏡對光的作用”實驗中,小明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1)對比兩圖可以得到結論:光從空氣射入凸透鏡時,;

(2)小明利用此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器材繼續(xù)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記錄部分數據如下。實驗序號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質160.012.0倒立縮小實像235.014.0倒立縮小實像330.015.0倒立縮小實像420.020.0倒立等大實像512.550.0小明根據表中數據發(fā)現(xiàn):①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像距和物距的大小關系是;②當像距等于物距時,成像的性質是;③小明進一步猜想,當物距為12.5cm時.成像的性質是;④觀察前三組數據,小明發(fā)現(xiàn)同一物體都成縮小的像,那么隨著像距的增加,像會變大嗎?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原表格中還需要增加的項目是。13.(2023·大連)某小組同學要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室中可供選擇的器材有:由發(fā)光二極管組成的“F”和“T”形光源、凸透鏡、光具座、光屏等:(1)他們選擇了“F”形光源進行實驗,與“T”形光源相比,“F”形光源的好處是:;(2)將光源、凸透鏡和光屏安裝在光具座上,點亮光源,移動光屏,光屏上承接到不完整的像,如圖所示:這是因為他們遺漏了一個實驗步驟,這一步驟是:;

(3)在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的成像特點時,改變物距做了三次實驗,與做一次實驗相比較,做三次實驗的好處是:;(4)完成實驗后,同學們發(fā)現(xiàn)實驗室中還有一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以及凹透鏡、硬紙片各一個,他們想利用其中一個器材,采取增加或更換器材的方式對原實驗進行拓展。請仿照示例寫出兩個不同的拓展實驗;示例:將凹透鏡放在凸透鏡與光源之間,研究近視眼的矯正原理;①;②。14.(2023·泰州)小華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0cm。

實驗序號物距/cm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cm①50.0縮小倒立12.5②30.0縮小倒立15.0③20.0等大倒立20.0④15.0放大倒立30.0⑤12.5放大倒立50.0⑥9.0光屏上沒有像⑦7.0光屏上沒有像(1)組裝并調整器材,使燭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上;(2)小華按照實驗方案完成各操作步驟,將觀測到的現(xiàn)象和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分析表中信息可得:①當物距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②成實像時,隨著物距的減小,像的大小逐漸。(3)在第⑥、⑦兩次實驗中小華無論怎樣移動蠟燭、凸透鏡和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觀察到燭焰的像,于是她認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物體通過凸透鏡不能成像?!边@個結論并不嚴謹,為得出正確的結論,她應該增加的一步操作是:取下光屏,;(4)將一個鏡片放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清晰的像,則所加的鏡片屬于透鏡,用來矯正的視力缺陷。

主題一聲光熱專題03透鏡及其應用考點內容課標要求命題預測透鏡及對光的作用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屬于基礎知識,一般難度不大。題型主要是選擇題和填空題和作圖題。主要命題點有:透鏡種類的辨識、透鏡對光的作用的作圖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探究并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是本部分的重點內容,考試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對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考查題型基本上是選擇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有時也會出現(xiàn)在作圖題和綜合題中。命題點有:物體在透鏡前不同位置所成像的位置及特點、透鏡焦距的確定、物體移動成像變化、焦距變化對成像的影響以及實驗的具體操作等。凸透鏡成像的應用了解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凸透鏡成像的應用是重點和熱點問題,主要考查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常見考題類型是選擇題、填空題,有時也會出現(xiàn)在實驗探究題和綜合題里。命題點有: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眼鏡眼鏡、顯微鏡望遠鏡的成像原理、調節(jié)等。1.(新情境)(2023·陜西)如圖,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戰(zhàn)斗機上的光電搜索跟蹤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功能與人眼相似,能為戰(zhàn)斗機提供感知外界的“視覺”,系統(tǒng)內置的光電傳感器,相當于人眼的視網膜,最外層窗口和傳感器之間的光學元件,相當于人眼的晶狀體。關于該系統(tǒng)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系統(tǒng)的光學元件相當于一個凸透鏡B.該系統(tǒng)在光電傳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C.周圍景物通過該系統(tǒng)成像時,景物到鏡頭的距離大于鏡頭的2倍焦距D.該系統(tǒng)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的成像原理相同【答案】B【解析】A.人眼的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所以該系統(tǒng)的光學元件相當于凸透鏡,故A不符合題意;B.人眼在成像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次光學元件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符合題意;C.根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成倒立縮小實像時,物距要大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故C不符合題意;D.該系統(tǒng)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與照相機成像原理相同,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跨學科)(2023·日照)某興趣小組開展“創(chuàng)新服務生活,科技改變未來”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模擬制作一款“智能”行駛玩具車。該玩具車利用車載傳感器(攝像頭、雷達)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數據,完成“自動”駕駛。作為傳感器之一的攝像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攝像頭的鏡頭是凹透鏡B.遇障礙物時,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鏡頭應該向前伸C.攝像頭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D.成像時障礙物位于鏡頭的兩倍焦距以內【答案】B【解析】AC.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是照相機,攝像頭成像的原理與照相機原理相同,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故AC錯誤;B.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變小,像距變大,像變大,故遇障礙物時,要想成更大的像,鏡頭應該向前伸,故B正確;D.在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攝像頭成像時障礙物位于鏡頭的兩倍焦距以外,故D錯誤。故選B。3.(新考法)(2023·揚州)如圖1,在裝有水的杯子里,小紅將一支鉛筆分別緊貼杯壁內、外豎直放置,兩次都觀察到鉛筆放大的像,俯視圖如圖2、圖3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2中鉛筆向前移,像一直變小B.圖2中鉛筆向前移,像先變小后變大C.圖3中鉛筆向后移,像一直變大D.圖3中鉛筆向后移,像先變小后變大【答案】A【解析】AB.圓柱形水杯相當于凸透鏡,圖2中,鉛筆緊貼杯子后面部分的內壁,此時杯子前面部分相當于凸透鏡,當鉛筆前移時,位于焦點以內的鉛筆物距不斷減小,所成正立放大的虛像逐漸變小,故A正確,B錯誤;CD.圖3中,鉛筆向后移,凸透鏡焦距不變,在焦點以內,鉛筆的虛像隨著物距的增大而變大,移動到焦點以外,隨著物距的增大,鉛筆所成的實像逐漸變小,即像先變大后變小,故CD錯誤。故選A。?考向一透鏡及對光的作用1.(2023·赤峰)兩只激光筆并排放置,它們發(fā)出的光束經過透鏡(未畫出)的光路如圖所示,說明該透鏡對光有作用。

【答案】發(fā)散【解析】由圖可知,光線經過透鏡后,傳播范圍比通過透鏡之前傳播范圍大,說明該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2.(2023·聊城)如圖所示,把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請畫出從小燈泡發(fā)出的兩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答案】

【解析】通過焦點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3.(2023·重慶)在如圖中畫出入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的光線。

【答案】

【解析】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射向凹透鏡另一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出4.(2023·重慶)請根據畫出的光線,在答圖中虛線框內畫出一個適當的透鏡。

【答案】

【解析】平行的光線經透鏡折射后變得發(fā)散,因此該透鏡起發(fā)散作用,為凹透鏡易錯警示:會聚作用是指經透鏡折射后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更“靠攏”主光軸,發(fā)散作用是指經透鏡折射后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更“遠離”主光軸,不能將會聚理解成會聚于一點?考向二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5.(2023·淄博)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f=12cm,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值如圖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圖中成像特點與投影儀成像特點相同B.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向左移動,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會再次得到清晰的像C.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移到30cm刻度線處,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會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移至45cm刻度線處,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會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答案】C【解析】A.由圖可知,此時的物距為u=30.0cm,像距為v=20.0cm,則凸透鏡的焦距f=l2cm,30.0cm>2f,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其應用是照相機,故A錯誤;B.當成實像時,物距變大時,像距變小,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向左移動,應該減小像距,即向左移動光屏,光屏上會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B錯誤;C.透鏡位置不動,把蠟燭移到30cm刻度線處,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向右移動光屏,光屏上會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確;D.將蠟燭移動到45cm的刻度線處,物距u=5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虛像,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錯誤。故選C。6.(2023·寧夏)如圖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其中成像性質與投影儀成像性質相同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A.由圖可知,物距大于像距,且能在光屏上成實像,因此可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故A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物距等于像距,且能在光屏上成實像,因此可知,此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可以判斷凸透鏡焦距,故B不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物距小于像距,且能在光屏上成實像,因此可知,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投影儀,故C符合題意;D.由圖可知,不能在光屏上成實像,因此可知,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內,因此此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7.(2023·益陽)點燃蠟燭,燭焰通過焦距為20cm的凸透鏡甲成縮小的像?,F(xiàn)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乙替代透鏡甲,且保持燭焰和透鏡的位置不變,燭焰通過凸透鏡乙所成的像是()A.縮小的實像 B.放大的虛像C.倒立的虛像 D.正立的實像【答案】A【解析】點燃蠟燭,燭焰通過焦距為20cm的凸透鏡甲成縮小的像,說明物距大于二位焦距;現(xiàn)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乙替代透鏡甲,且保持燭焰和透鏡的位置不變,物距仍大于二焦距,燭焰通過凸透鏡乙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8.(多選)(2023·廣西)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蠟燭、“水凸透鏡”和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上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時成像特點與照相機的相同B.此時“水凸透鏡”的焦距為15.0cmC.調節(jié)“水凸透鏡”的厚度可改變其焦距D.蠟燭燃燒變短,光屏上的像會向上移動【答案】CD【解析】A.由圖可知,此時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而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是根據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A錯誤;B.由圖可知此時物距u=15cm,像距v=29cm,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說明所以此時水透鏡的焦距所以B錯誤;C.可以向水透鏡內注水和排水,通過調節(jié)“水凸透鏡”的厚度去改變其焦距,故C正確;D.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沿直線傳播,所以蠟燭燃燒變短后,則像向光屏上方移動,故D正確。故選CD。9.(2023·龍東)某學習小組用圖甲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通過實驗,繪制了像距v隨物距u變化圖像如圖乙所示,此凸透鏡的焦距是cm。當蠟燭放在如圖甲所示位置時,調節(jié)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此時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處放一個近視眼鏡,若想在光屏上還能得到清晰的像,應該將光屏向(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

【答案】5遠離【解析】[1]凸透鏡成像時,當物體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由圖乙可知解得此凸透鏡的焦距是f=5cm。[2]近視眼鏡是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凹透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的位置,使原來會聚成像的光線往后會聚,像的位置會遠離凸透鏡,所以將光屏遠離凸透鏡,光屏上會再次接到清晰的像。10.(2023·阜新)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新透過凸透鏡看到燭焰S的像點S′,畫出光路圖確定像點S′的位置,圖中O為光心,F(xiàn)為焦點(保留必要的作圖痕跡)。

【答案】

【解析】從點S畫兩條光線,過光心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改變,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將過焦點,兩條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即為發(fā)光點S的像點S′。11.(2023·丹東)小潘同學選用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實驗在(選填“較暗”或“較亮”)的環(huán)境中進行,現(xiàn)象更明顯;(2)小潘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現(xiàn)在;(3)小潘將蠟燭放在1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到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呈現(xiàn)一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是倒立、(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4)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潘將蠟燭移動到25cm刻度線處,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把光屏向移動(選填“左”或“右”),像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潘將蠟燭移動到40cm刻度線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當小潘的眼睛在凸透鏡的右側,透過凸透鏡觀察到燭焰、放大的像(選填“正立”或“倒立”),生活中的就是利用這樣的成像原理工作的(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敬鸢浮枯^暗光屏中央縮小右變大正立放大鏡【解析】(1)[1]做“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物體和環(huán)境的對比度越大,物體越亮,物體成像越清晰,因此實驗應該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2)[2]為了使像呈現(xiàn)在光屏的中央,實驗前,應該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3]將蠟燭放在10cm刻度線處時,物距根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4)[4][5]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動到25cm刻度線處,則物距變小,根據: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規(guī)律,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應增大像距,即將光屏右移,此時像將變大。(5)[6]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動到40cm刻度線處,此時物距為根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此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鏡是利用該原理工作的。解題技巧:1.口訣法巧記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口訣:“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成實像,物近像遠像變大;成虛像,物近像近像變小”。2.兩個性質:(1)焦點分界:是成放大實像與縮小實像的分界點,是成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2)動態(tài)特性:物體沿主光軸移動時,物距(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減小(增大),像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增大(減小),且像變大(小)。?考向三凸透鏡成像的應用12.(2023·德州)如圖所示,小紅用相機拍下了石橋與它在水中倒影交相輝映的照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橋在水中的倒影與海市蜃樓成像原理相同B.我們能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橋,原理是光的反射C.若相機鏡頭焦距為,拍攝此照片時鏡頭到底片的距離要大于D.橋在相機的底片上成的像是虛像【答案】B【解析】A.橋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現(xiàn)象,海市蜃樓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故A錯誤;B.光在不發(fā)光的物體表面發(fā)生了反射,光線反射進入人眼,我們才能看到本身不發(fā)光的物體,故B正確;CD.照相機成像原理,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鏡頭到底片的距離)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D錯誤;故選B。13.(2023·十堰)早期照相館里,攝影師取景時看到的像都是倒立縮小的,現(xiàn)在的照相機利用光學或電子技術,把倒立的像轉變成正立的,便于觀察。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照相機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B.凸透鏡只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C.照相機靠近被拍攝者,所成的像變大 D.人的眼睛相當于一架照相機【答案】B【解析】A.照相機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當物距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故B錯誤,符合題意;C.照相機靠近被拍攝者,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人的眼睛相當于一架照相機,原理都是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14.(2023·鄂州)如圖所示,透過手表表盤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讀出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當于,觀看到的是日期數字(選填寫“實”或“虛”)像。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能清晰地照出小明像,此像的大小與小明本人相比(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敬鸢浮客雇哥R虛不變【解析】[1][2]透明凸起的部分中間比邊緣厚是凸透鏡,其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手表數字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則成正立、放大的虛像。[3]手表的背面打磨得非常光滑,相當于平面鏡,能清晰地照出小明像,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所成的像與小明本人大小相同。15.(2023·甘孜)如圖所示,患近視的同學看遠處物體時,成像在視網膜前,要使像成在視網膜上,人應該(選填“靠近”或“遠離”)物體,或者佩戴一個由合適的(選填“凸”或“凹”)透鏡制成的眼鏡。

【答案】靠近凹【解析】[1]患近視的同學看遠處物體時,成像在視網膜前,要使像成在視網膜上,人應該靠近物體,也即是減小物距,根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變大。[2]患近視的同學可以佩戴由適當度數的凹透鏡制成的近視眼鏡,這是利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的作用,平行光線經凹透鏡發(fā)散后射入晶狀體,能增大光線聚焦范圍,使像剛好成在視網膜上。解題技巧:1.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比較照相機投影儀或幻燈機放大鏡原理成像性質倒立、縮小的實像倒立、放大的實像(實際像的正、倒與透明膠片的方位有關)正立、放大的虛像調節(jié)物近像遠像變大(要想膠片上成的像大一些,則鏡頭要離人近一些,即鏡頭往前伸)物近像遠像變大(要想屏幕上成的像大一些,則鏡頭要離透明膠片近一些,即鏡頭往下調節(jié))物遠像遠像變大(要想看到的像大一些,則放大鏡要離物體遠一些)2.近視眼特點是“怕遠不怕近”;遠視眼特點是“怕近不怕遠”1.(2023·常州)2023年3月7日凌晨,在清華大學校園內,張嘉奇等同學用照相機拍到“太空中的中國空間站”的照片,如圖所示。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f,拍照時像距()

A.略小于f B.略大于f C.略小于 D.略大于【答案】B【解析】根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照相機的物距大于2f,像距大于f小于2f,拍“太空中的中國空間站”時,物距非常大,像會靠近焦點,即像距略大于f,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2.(2023·仙桃)如圖是超市安裝的一種刷臉自助儲物柜。某顧客站在屏幕前50cm處,按下“存”按鈕,屏幕上方的攝像頭啟動,出現(xiàn)人臉縮小的像,柜門打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B.該攝像頭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C.該攝像頭的焦距可能是0.20mD.該攝像頭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答案】C【解析】A.該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當人站在透鏡二倍焦距之間以外時,在攝像機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錯誤;B.該攝像頭是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故B錯誤;C.顧客刷臉時,距攝像頭50cm,物距由此可知,該攝像頭的焦距,因此攝像頭的焦距可能是0.20m,故C正確;D.凸透鏡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該攝像頭成像原理與凸透鏡成像原理相同,都是光的折射,故D錯誤。故選C。3.(2023·株洲)如圖,放大鏡能使我們看清郵票的細微之處。下列能用來說明其成像原理的圖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放大鏡能使我們看清郵票的細微之處,是利用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故A不符合題意;B.人從平面鏡看到蠟燭,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B不符合題意;C.蠟燭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之內,根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此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C符合題意;D.蠟燭與像分別在凸透鏡的兩側,根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此時成的是實像。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4.(2023·郴州)如圖所示,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0cm,凸透鏡的位置保持不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當蠟燭放在圖中A區(qū)域時,光屏應放在圖中D區(qū)域才可能呈現(xiàn)清晰的像B.蠟燭從圖中位置逐漸遠離透鏡時,所成的像會逐漸變小C.若無論怎么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則蠟燭可能放在圖中B區(qū)域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個放大的像,則蠟燭應該放在圖中C區(qū)域【答案】B【解析】A.蠟燭放在圖中A區(qū)域,即蠟燭在該透鏡的兩倍焦距以外,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在透鏡另一側的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之間,即圖中的E區(qū)域,故A錯誤;B.凸透鏡成實像時,物體離透鏡越遠,所成的實像越小,圖中蠟燭位于該透鏡的兩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蠟燭從圖中位置逐漸遠離透鏡時,所成的實像會逐漸變小,故B正確;C.蠟燭放在圖中B區(qū)域,即該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的位置在透鏡另一側的兩倍焦距以外,即如果蠟燭放在圖中B區(qū)域,則在圖中的F區(qū)域的光屏上能找到像,故C錯誤;D.當蠟燭放在圖中C區(qū)域,即該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此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是用光屏承接不到的,故D錯誤。故選B。5.(多選)(2023·貴州)正常人眼通過調節(jié)晶狀體厚薄來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如果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可能導致對晶狀體厚薄的調節(jié)能力減弱。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晶狀體變薄時,對光有發(fā)散作用B.晶狀體變厚時,對光的會聚能力增強C.若晶狀體太薄,容易形成遠視眼D.若晶狀體太厚,可用凹透鏡矯正【答案】BCD【解析】AC.晶狀體變太薄時,對光的會聚能力減弱,容易形成遠視眼,但沒有發(fā)散作用,故A錯誤,C正確;BD.晶狀體變太厚時,對光的會聚能力增強,容易形成近視眼,可以用凹透鏡矯正,故BD正確。故選BCD。6.(2023·徐州)徐州市博物館展出了一枚“彭城御丞”印章。為了方便觀看印文細節(jié),印章前放有如圖所示的裝置,請你解釋其中的物理道理:。

【答案】該裝置是凸透鏡,印章置于凸透鏡下方一倍焦距以內,從上方看到放大正立的虛像【解析】為了方便觀看印文細節(jié),則該裝置應使印章的印文細節(jié)放大,所以該裝置是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印章放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7.(2023·威海)如圖所示,深秋的清晨觀察到草葉上形成了串串露珠,透過露珠能夠看到遠處景物倒立的像,露珠相當于(填光學元件);在生活中利用該成像原理的儀器有:(寫出一個即可)。

【答案】凸透鏡照相機【解析】[1][2]露珠呈球狀,露珠相當于凸透鏡,透過露珠能夠看到遠處景物倒立、縮小的實像,生活中照相機就是利用了該原理。8.(2023·德州)如圖所示,小剛自制了一架模型照相機。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外殼的長度為,若將凸透鏡對準窗外景物,在外殼內前后移動內紙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選填“倒立”或“正立”)的(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像;若將凸透鏡正對燃燒的蠟燭,當蠟燭距離凸透鏡至少時,可以在外殼內移動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

【答案】倒立縮小20【解析】[1][2]半透膜相當于光屏,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窗外景物處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因為外殼的長度為20cm,即像距處于大于一倍焦距小于等于二倍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蠟燭距凸透鏡至少20cm時,才可以在外殼內移動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22.(2023·攀枝花)正常眼睛觀察近距離物體的明視距離約為。小剛看書時,把書本放在眼睛前處,為了看清書上的文字,晶狀體將會變厚,焦距(選填“不變”、“變大”或“變小”),長此以往,就可能會形成(選填“近”或“遠”)視眼?!敬鸢浮孔冃〗窘馕觥縖1][2]把書本放在眼睛前15cm處,晶狀體的曲度變大,焦距變小,長此以往,晶狀體的調節(jié)能力變弱,看遠處物體,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形成近視眼。9.(2023·遂寧)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控制外來人員出入小區(qū),遂寧很多小區(qū)裝備了人臉識別系統(tǒng)(如圖所示)。其中攝像機可以自動將鏡頭前0.4m處的人臉拍攝成數碼照片,則攝像機鏡頭的焦距應小于(m),該鏡頭與眼鏡屬同一類透鏡。

【答案】0.2遠視【解析】[1]攝像機攝像時應用的原理是物距大于凸透鏡二倍焦距時成縮小、倒立的實像。攝像機可以自動將鏡頭前0.4m處的人臉拍攝成數碼照片,說明0.4m大于二倍焦距,即凸透鏡焦距小于0.2米。[2]因為攝像機的鏡頭是一個凸透鏡,它是與矯正遠視眼的眼鏡屬于同一類透鏡。10.(2023·呼和浩特)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倒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選填“虛像”或“實像”);若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從圖示位置開始,將蠟燭沿光具座向右移動,移動過程中,不斷調節(jié)光屏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直到移動光屏不成像時,這個過程像的大小(選填“逐漸變大”或“逐漸變小”或“先變大后變小”或“先變小后變大”);繼續(xù)將蠟燭沿光具座向右移動,人在透鏡的(選填“左側”或“右側”)可以看到燭焰正立放大的像。

【答案】實像逐漸變大右側【解析】[1]由圖可知,物距為50.0cm-10.0cm=40.0cm像距為70.0cm-50.0cm=20.0cm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沿光具座向右移動,物距減小,像距變大,所以調節(jié)光屏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直到移動光屏不成像時,像逐漸變大。[3]繼續(xù)將蠟燭沿光具座向右移動,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凸透鏡所成虛像與成像物體在凸透鏡的同側,應從凸透鏡的右側觀察。11.(2023·河南)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

(1)小強發(fā)現(xiàn)用凸透鏡看遠處物體時,可以看見倒立、縮小的像:用該凸透鏡看自己的指紋時,能看見正立、放大的像。由此猜想: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可能與有關;(2)在光具座上,將蠟燭、光屏安裝在凸透鏡兩側,調節(jié)三者的高度時,(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點燃蠟燭;調節(jié)高度的目的是使像能呈現(xiàn)在;(3)實驗中,當蠟燭、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承接到蠟燭清晰的像(像未畫出),這個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的成像特點。【答案】物距需要光屏中央照相機【解析】(1)[1]觀察遠近不同的物體,小強看到了不同特點的像,說明凸透鏡所成像的特點與物距有關。(2)[2][3]實驗時需要調整燭焰的中心、透鏡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為了確定燭焰的中心,需點燃蠟燭,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3)[4]實驗中,當蠟燭、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12.(2023·哈爾濱)在觀察“凸透鏡對光的作用”實驗中,小明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1)對比兩圖可以得到結論:光從空氣射入凸透鏡時,;

(2)小明利用此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器材繼續(xù)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記錄部分數據如下。實驗序號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質160.012.0倒立縮小實像235.014.0倒立縮小實像330.015.0倒立縮小實像420.020.0倒立等大實像512.550.0小明根據表中數據發(fā)現(xiàn):①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像距和物距的大小關系是;②當像距等于物距時,成像的性質是;③小明進一步猜想,當物距為12.5cm時.成像的性質是;④觀察前三組數據,小明發(fā)現(xiàn)同一物體都成縮小的像,那么隨著像距的增加,像會變大嗎?為了探究這個問題,原表格中還需要增加的項目是?!敬鸢浮客雇哥R對光有會聚作用像距小于物距倒立等大實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