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6化學方程式與二氧化碳_第1頁
專題06化學方程式與二氧化碳_第2頁
專題06化學方程式與二氧化碳_第3頁
專題06化學方程式與二氧化碳_第4頁
專題06化學方程式與二氧化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8年級下冊期末培優(yōu)沖刺06化學方程式與二氧化碳一、質量守恒及驗證1.(2019八下·杭州期中)某密閉容器中有X、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根據(jù)表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XO2CO2H2O反應前質量/g167010反應后質量/g0待測4536A.

該反應為置換反應

B.

Ⅹ中一定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C.

表中“待測”值為5

D.

反應生成的CO2和H2O的質量比為45:36【答案】B【解析】A、該反應為X和氧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沒有單質,不是置換反應,不符合題意;

B、生成二氧化碳44克,其中碳元素質量為12克,生成水36克,氫元素質量為4克,則反應前碳、氫元素質量為16克,與X的質量相等,說明X不含氧元素,符合題意;

C、待測值為16+70+0-45-26=15,不符合題意;

D、反應生成的CO2和H2O的質量比為44:36,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

在不同時刻,某反應中的甲、乙、丙、丁四種物質的質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對分子質量為丁的2倍.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甲的質量/g乙的質量/g丙的質量/g丁的質量/g反應前6410116t時刻32a反應后054b0A.

乙和丙為生成物

B.

a等于32

C.

b等于37

D.

該反應方程式中甲與丁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1:2【答案】D【解析】A、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64+10+1+16=0+54+b+0,則b=37,反應后甲、丁的質量減少,屬于反應物;乙、丙的質量增加,屬于生成物,故說法正確;B、反應中甲、乙的質量比為64g:(54﹣10)g=16:11,所以(64﹣32)g:(a﹣10)g=16:11,則a=32,故說法正確;C、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64+10+1+16=0+54+b+0,則b=37,故說法正確;D、甲、丁反應時的質量比為64g:16g=4:1,設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甲與丁的化學計量數(shù)的比為x:y,又知甲的相對分子質量為丁的2倍,則2x:y=4:1,解得x:y=2:1,故說法錯誤.故選D.3.乙醇在一定量的氧氣中燃燒,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

表中a的值為2.6

B.

X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

X不一定含有碳元素

D.

X一定不含氮元素【答案】D【解析】由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反應前后乙醇的質量減少了4.6g0g=4.6g,故乙醇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乙醇的質量為4.6g;同理可以確定氧氣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P的質量為8g0g=8g;水是生成物,生成的水的質量為5.4g0g=5.4g;二氧化碳是生成物,生成水的質量為4.4g0g=4.4g;由質量守恒定律,X應是生成物,且生成的X的質量為4.6g+8g5.4g4.4g=2.8g,故a的數(shù)值為2.80g=2.8g.A、生成的X的質量為4.6g+8g5.4g4.4g=2.8g,故a的數(shù)值為2.80g=2.8g,故選項說法錯誤.B、X是該反應的生成物,不是催化劑,故選項說法錯誤.C、乙醇中碳元素的質量為4.6g×12×2/12×2+1×6+16×100%=2.4g;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質量為4.4g×12×2/12×2+1×6+16×100%=1.2g;由反應前后元素質量相等,則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選項說法不正確.D、乙醇在一定量的氧氣中燃燒,反應物中不含氮元素,則X一定不含氮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4.(2020八下·長興期中)如圖表示一定質量的KClO3和MnO2固體混合物受熱過程中,某變量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縱坐標表示的是(

)A.

固體中MnO2的質量

B.

生成O2的質量

C.

剩余固體的質量

D.

生成氯化鉀的質量【答案】C【解析】A、二氧化錳為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不符合題意;

B、生成氧氣質量會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不會減少,不符合題意;

C、剩余固體質量會隨著氯酸鉀的分解而減少,直到反應停止保持不變,符合題意;

D、生成氯化鉀質量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不會減少,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2019八上·溫州開學考)為判斷某化合物是否含碳、氫、氧三種元素,取一定質量該化合物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接下來還需進行的實驗有(

)①用無水硫酸銅檢驗是否有水生成;②用澄清石灰水檢驗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③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氧氣;④測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B【解析】(1)白色的無水硫酸銅粉末變成藍色,說明有水生成,即化合物中含有氫元素;

(2)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燃燒后有二氧化碳氣體產生;由于燃燒需要氧氣參與,因此只能說明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

(3)測定出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根據(jù)氫元素和碳元素在兩種物質中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出它們的質量,然后把碳元素的質量與氫元素的質量相加,再與化合物的質量比較。如果相等,則化合物中沒有氧元素;如果小于化合物的質量,則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接下來還需進行的實驗有①②④。故選B。6.(2019八下·余杭月考)把一定質量的甲、乙、丙、丁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測得反應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物質甲乙丙丁反應前的質量(g)7.62.00.20反應后的質量(g)3.2X5.80.4A.

X=0.4

B.

上述反應為分解反應

C.

甲和乙是反應物

D.

反應中的甲、丙發(fā)生改變的質量比是11:14【答案】B【解析】A、X=7.6+2.0+0.2-3.2-5.8-0.4=0.4,不符合題意;

B、甲和乙為反應物,丙和丁都為生成物,所以不是分解反應,符合題意;

C、甲和乙反應后質量都減少,都是反應物,不符合題意;

D、反應中的甲、丙發(fā)生改變的質量比是4.4:5.6=11:14,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7.(2018八下·濱江期末)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氣味,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X+6O24CO2+SO2+2H2O,則噻吩Ⅹ的化學式為(

)A.

C4H4S2

B.

C2H6S

C.

C4H4S

D.

C6H6S【答案】C【解析】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變化前后構成物質的原子種類不變、原子個數(shù)沒有增減。利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X+6O24CO2+SO2+2H2O,根據(jù)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shù)不變,推斷反應物X物質噻吩的化學式。

【解答】根據(jù)燃燒的化學方程式X+6O24CO2+SO2+2H2O可知,反應后的生成物質中C、O、S、H各元素的質子個數(shù)依次為4、12、1、4;而已知反應物中6O2中含有12個O原子,噻吩X的系數(shù)為1,因此反應物噻吩X的每個分子中應含有4個C原子、4個H原子和1個S原子,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C4H4S。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1.69克某物質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關于該物質的組成有下列論斷: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4。其中正確的是(

)A.

①②⑥

B.

①②⑤

C.

①③⑥

D.

①④⑥【答案】D【解析】4.4克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質量為1.2克,含有氧元素的質量為3.2克;3.6克水中含有氧元素的質量為3.2克,含有氫元素的質量為0.4克;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4.4克+3.6克-1.69克=6.31克。所以1.69克該物質中含有碳元素1.2克,氫元素0.4克,含有氧元素1.69克-(1.2克+0.4克)=0.09克,碳、氫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2克÷12)∶(0.4克÷1)=1∶4;故答案為:D。9.如圖裝置可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實驗的是(

)A.

.

B.

C.

D.

【答案】A【解析】A、本選項用的是密閉的容器,反應前后天平平衡,故選項正確;B、該過程未發(fā)生化學變化,因此不可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選項錯誤;C、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該用密閉的容器,故選項錯誤;D、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混合生成氧氣,應該用密閉的容器,故選項錯誤.故選:A.10.下列有關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A.

將5g鐵和5g銅混合后,物質的總質量為10g,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B.

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總數(shù)一定不會發(fā)生變化

C.

5g硫和6g氧氣充分反應后,生成物質量為10g

D.

鎂條燃燒后固體質量增加,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答案】C【解析】A、鐵和銅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所以雖然混合加熱后質量不變,但是不能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故A錯誤;B、根據(jù)化學變化的實質可以知道,在化學變化中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在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中,分子的總數(shù)可能發(fā)生改變,故B錯誤;C、根據(jù)硫和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以知道:硫和氧氣在反應中的質量比為1:1,所以5g硫和5g氧氣完全反應后,生成物質量為10g,故C正確;D、鎂條燃燒是和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了反應,所以反應后生成物的質量應該等于鎂和氧氣的質量之和,所以遵守質量守恒定律,故D錯誤.故選:C.11.(2019八下·臺州月考)在“質量守恒定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引導同學們進行“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系”的實驗探究。同學們按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和選用藥品進行了規(guī)范的操作、準確的稱量和細致的觀察。(1)A實驗:白磷剛引燃,立即將錐形瓶放到天平上稱量,天平不平衡。結論一:質量不守恒;待錐形瓶冷卻后,重新放到托盤天平上稱量,天平平衡。結論二:質量守恒。你認為哪個結論是正確的________。而導致另一種結論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2)B、C實驗中發(fā)生了相同的化學反應(2HCl+Na2CO3=2NaCl+H2O+CO2↑),但化學反應結束后稱量,發(fā)現(xiàn)B實驗中天平指針指向________(填“偏左”或“偏右”)。而C實驗中天平仍然平衡,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3)D組同學完成鎂帶燃燒實驗后發(fā)現(xiàn)鎂帶質量增加了,你認為鎂帶燃燒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嗎?________。【答案】(1)結論二;;白磷燃燒時放熱,導致氣球受熱膨脹,受到向上的浮力,使得天平不平衡。

(2)偏右;實驗C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產生的二氧化碳沒有散失,因此質量不變,天平仍然平衡。

(3)鎂條燃燒會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成氧化鎂,因此所得的固體質量增加,但是該過程為化學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窘馕觥浚?)因為白磷剛引燃時,裝置內氣體受熱膨脹使氣球脹大,裝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此時進行稱量,天平不平衡。待冷卻后再進行稱量,沒有浮力的干擾,天平平衡,因此結論二正確,結論一錯誤的原因是白磷燃燒時放熱,導致氣球受熱膨脹,受到向上的浮力,使得天平不平衡。

(2)B實驗中,反應在敞開的容器中進行,該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溢出,導致質量偏輕,因此指針指向偏右。而實驗C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產生的二氧化碳沒有散失,因此質量不變,天平仍然平衡。

(3)D實驗中,鎂條燃燒會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成氧化鎂,因此所得的固體質量增加,但是該過程為化學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二、化學方程式及其意義12.下列有關2CO+O2點燃__2COA.

2克一氧化碳和1克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2克二氧化碳

B.

兩個一氧化碳分子和加一個氧分子等于兩個二氧化碳分子

C.

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

D.

一氧化碳加氧氣點燃等于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A、2、1、2是指反應中微粒的個數(shù),不表示反應物、生成物間的質量關系,A錯誤;

B、讀法錯誤,“+”號應讀成和,“=”應讀成反應生成,B錯誤;

C、宏觀讀法是: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敘述正確,C正確;

D、由C的正確讀法可知,D敘述錯誤故選C13.agH2O2與2gMnO2混合,完全反應有殘留物質bg,則生成O2的質量是(

)A.

(2+a﹣b)g

B.

(a﹣b)g

C.

(b﹣2)g

D.

(a﹣b﹣2)g【答案】A【解析】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過氧化氫的質量應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氣的總質量,過氧化氫的質量為ag,因二氧化錳是催化劑,故反應完全后殘留固體質量為二氧化錳和水的質量和,所以反應前后質量減少的質量就是生成氧氣的質量,則生成氧氣的質量為(2+a﹣b)g.答案:A.14.下列化學方程式中,書寫正確的是(

)A.

2H2O═O2↑+2H2↑

B.

4P+5O2點燃_2P2O5

C.

CaCO3高溫_CaO+CO2

D.

KMnO4═K2MnO4+MnO2+O2【答案】B【解析】A、該化學方程式缺少反應條件,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2H2O通電_O2↑+2H2B、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C、該化學方程式沒有配平,二氧化碳后面沒有標注↑,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CaCO3高溫_CaO+CO2D、該化學方程式缺少反應條件,沒有配平,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2KMnO4△_K2MnO4+MnO2+O215.從物質的質量變化研究化學反應就可得出質量守恒定律,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

1個碳原子在1個氧氣分子中完全燃燒,生成1個二氧化碳氣體分子

B.

32g硫與32g氧氣完全反應,生成64g二氧化硫

C.

鎂條燃燒后固體質量增加,故質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規(guī)律

D.

根據(jù):蠟燭+氧氣→加熱【答案】B【解析】A、1個碳原子在1個氧氣分子中完全燃燒,生成1個二氧化碳氣體分子不能體現(xiàn)質量守恒.不正確;B、根據(jù)硫燃燒的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比可知,32g硫與32g氧氣完全反應,生成64g二氧化硫.正確;C、鎂燃燒是鎂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應該是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等于反應掉的鎂和氧氣的質量的和,所以生成固體的質量大于鎂質量是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的.不正確.D、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于反應物中出現(xiàn)了氧氣,所以對該物質無法判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該物質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而不是一定含有.錯誤.故選:B.16.在化學反應2H2+O2點燃_2H2A.

水分子

B.

氧分子

C.

氫分子

D.

氫原子和氧原子【答案】D【解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再分,化學變化的過程是分子破裂和原子重組的過程,該反應中涉及的原子有氫原子和氧原子,所以這兩種原子是該反應中的最小粒子.答案:D.17.現(xiàn)有反應:A+3B═2C+3D,已知A,B,C,D四種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1、M2、M3、M4,恰好完全反應時,參加反應的A,B,C,D之間的質量比為m1:m2:m3:m4.現(xiàn)給出下列六個關系式,肯定成立的關系式為(

)①m1:m2=m3:m4;②m1+m2=m3+m4;③M1+M2=M3+M4;④M1+3M2=2M3+3M4;⑤m1:m2=M1:M2;⑥m1:m2=M1:3M2.A.

①③

B.

④⑥

C.

②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答案】C【解析】化學反應中反應物之間的質量比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不一定相等,故①不正確;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總質量是相等的,故②正確.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相對分子質量之和與生成物的相對分子質量之和不一定相等,故③不正確.相對分子質量乘以化學式前的系數(shù)等于物質的質量,故④正確.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之比不一定等于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故⑤不正確.相對分子質量乘以化學式前的系數(shù)等于物質的質量,故⑥正確.經分析知只有②④⑥肯定成立.故答案選C.18.下列應用和相應的原理(用符號表達式表示)及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A.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P+O2→點燃P2O5氧化反應

B.

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氧氣:H2O2→點燃H2O+O2分解反應

C.

利用木炭燃燒烤羊肉串:C+O2→點燃CO2化合反應

D.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Fe+O2→點燃Fe【答案】C【解析】A、該化學方程式沒有配平,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4P+5O2→點燃2P2O5B、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2H2O2→MnO22H2C、該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該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征,屬于化合反應,故選項正確.D、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正確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點燃Fe3O419.下列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

C+2O點燃_

CO2

B.

4Fe+3O2點燃_

2Fe2O3

C.

2H2O電解_2H2+O2

D.

4P+5O2點燃_

2P2【答案】D【解析】A、該化學方程式氧氣的化學式書寫錯誤,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C+O2點燃_

CO2B、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正確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點燃_Fe3O4C、該化學方程式反應條件是通電,氫氣、氧氣的后面沒有標注↑,正確的化學方程式應為:2H2O通電_2H2↑+O220.下列是某同學的作業(yè)上寫的6個化學方程式:①Cu+O2↑點燃__CuO2;②S+O2點燃_③3Fe+2O2=Fe3O4;④HCl+CaCO3=CaCl2+H2O+CO2;⑤Fe+CuSO4=Cu+FeSO4;⑥4P+5O2點燃__2P2O其中“↑”使用不當?shù)氖莀_______,“↑”遺漏的是________,反應條件未注明的是________,不符合客觀事實的是________?;瘜W方程式未配平的是________,化學方程式完全正確的是________?!敬鸢浮竣佗?;④;③;①;④;⑤⑥【解析】①將氣體符號標在了反應物后面,②反應前有氣體,反應后的氣體不用標氣體符號;④只反應后有氣體生成,漏寫了氣體符號;①銅與氧氣點燃生成氧化銅,化學式書寫錯誤不符合客觀事實;④化學方程式未配平;⑤⑥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21.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1)

________Fe2O3+________CO高溫__________Fe+________CO(2)

________KClO3Δ__________KCl+________O(3)

________KMnO4Δ__________K2MnO4+________MnO2+O(4)CH4+________O2點燃__________H2O+________CO【答案】(1)1;3;2;3(2)2;2;3(3)2;1;1(4)2;2;1【解析】(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反應方程式為Fe2O3+3CO=高溫2Fe+3CO2;

(2)氯酸鉀受熱分解的方程式為2KClO3=△MnO22KCl+3O2↑;

(3)高錳酸鉀受熱分解方程式為2KMnO4=△K2MnO4+MnO2+O2↑;

(4)甲烷燃燒的方程式為CH4+2O2=22.200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德國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以表彰他在“固體表面的化學過程”研究中取得的開拓性成就,他的成就之一是證實了氫氣與氮氣在固體催化劑表面合成氨氣的反應過程。請回答:(1)將氫氣和氮氣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的條件下合成氨(NH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2)用“

”“”“

”分別表示N2、H2、NH3。觀察下圖,在催化劑表面合成氨反應過程的順序是________

(填序號)。(3)表面化學對于化學工業(yè)很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的過程。在潮濕的空氣中,鐵表面吸附了一層薄薄的水膜,同時由于空氣中O2的溶解,水膜呈中性。若空氣中CO2溶解,則水膜呈酸性,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敬鸢浮浚?)N2+3H2高溫、高壓_催化劑2NH3(2)⑤④①②③(3)H2O+CO2=H2CO【解析】(1)氫氣和氮氣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的條件下合成氨,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N2+3H2高溫、高壓_催化劑2NH3,要注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范。

(2)因為化學反應的實質是構成分子的原子重新排列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故反應的微觀過程為⑤④①②③。

(3)空氣中的CO2溶于水呈酸性,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O2+H2O===H2CO三、二氧化碳的制取23.(2019·桐鄉(xiāng)模擬)為測定某碳酸鈣樣品的純度,同學們用右圖裝置開展實驗,通過測定裝置減小的質量進而求得結果(樣品中雜質不與酸反應,無水氯化鈣是常見的干燥劑)。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

若實驗中將稀鹽酸換成濃鹽酸,則會使結果偏小

B.

若實驗中將稀鹽酸換成稀硫酸,則會使結果偏大

C.

若實驗中換用無水硫酸銅干燥,則會使結果偏小

D.

若實驗中沒有用干燥裝置干燥,則會使結果偏大【答案】D【解析】A、由于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導致HCl氣體隨CO2氣體排出去,測得減小的質量偏大,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測得碳酸鈣的純度偏大,故錯誤;

B、濃硫酸與碳酸鈣反應,反應不能徹底進行,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小,測得碳酸鈣的純度偏小,故錯誤;

C、無水硫酸銅的干燥效果和無水氯化鈣效果一樣,都是吸收水分,故錯誤;

D、如果沒有干燥劑,水蒸氣會跑出去,裝置質量的減小量變大,

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測得碳酸鈣的純度偏大,故正確。故答案為:D24.(2020九上·鄞州月考)圖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驗滿的主要操作過程,其中需要糾正的是(

)A.

氣密性檢查

B.

添加試劑

C.

制取并收集氣體

D.

氣體驗滿【答案】D【解析】A、檢查裝置氣密性將導管伸入水中,手握試管,觀察導管口有無氣泡產生,不符合題意;

B、傾倒液體時瓶塞倒放,標簽向著手心,試劑瓶口緊挨試管口,不符合題意;

C、選擇固液常溫型制氣裝置及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裝置,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驗滿應將燃著木條放瓶氣瓶口處,符合題意;故選D。25.實驗室制備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驟:①檢查裝置氣密性;②連接裝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鹽酸;⑤收集;⑥驗滿。其中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④③⑤⑥

C.

②①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答案】C【解析】制備并收集CO2的操作步驟為先②連接裝置,再①檢查裝置氣密性,再③加入大理石,然后④加入稀鹽酸,再⑤收集,最后⑥驗滿;故選C。26.如圖是小明設計的制取二氧化碳的發(fā)生裝置,用銅絲網包住石灰石(銅不與鹽酸反應)對其優(yōu)缺點的評價,錯誤的是(

)A.

利用拉動的銅絲的設計,要注意保證氣密性,才能使實驗成功

B.

使用濃鹽酸,能很快得到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

C.

將石灰石放入銅絲網,不用時向上拉,可使反應中止,方便使用

D.

所用材料均為家庭廢品,有較好的資源利用意識【答案】B【解析】A.由于是制取氣體,必須要保證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由于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氯化氫氣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氣體不純,故B錯誤符合題意;

C.由于將石灰石放在了銅網中,不用時可以通過銅網升高石灰石的高度,使反應停止,故C正確不合題意;D.飲料瓶、眼藥水瓶等都是家庭廢品,資源利用意識非常好,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27.小張用足量的鹽酸、石灰石反應,并嘗試直接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認為小張(

)A.

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為CO2可溶于水

B.

選擇B、C兩種裝置,導管b接導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

選擇B、C兩種裝置,導管c接導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

選擇A、B兩種裝置,導管a接導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答案】C【解析】A、CO2可溶于水,只是一體積水溶解一體積的二氧化碳,如達到飽和就不會在溶于水了.所以用排水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不符合題意;

B、選擇B、C兩種裝置,導管b接導管d不能收集到一瓶CO2,二氧化碳比水的密度小,當氣體從b進入集氣瓶,然后又從c逸出,不符合題意;

C、選擇B、C兩種裝置,導管c接導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因為二氧化碳密度比水小,從c進入集氣瓶內形成氣壓。把水從b排出,符合題意;

D、裝置A中的長頸漏斗沒伸入到液面以下,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就從長頸漏斗的底端跑掉,所以收集不到二氧化碳,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28.小明和小紅利用如圖裝置,以碳酸鈣和稀鹽酸為原料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并進行比較分析。(1)小明用圖甲和圖乙組合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如何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請寫出具體操作:________。(2)小紅認為用圖丙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的方法比圖乙更好,你認為她的理由是________(寫出一點)。(3)實驗過程中小紅發(fā)現(xiàn)反應有快慢,請你列舉一種判斷反應快慢的方法:________。【答案】(1)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

(2)用丙裝置收集氣體可直接觀察到二氧化碳是否集滿(或用丙裝置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純度比乙高,合理即可)(3)比較相同時間內甲裝置中產生氣泡的多少(合理即可)【解析】(1)小明用圖甲和圖乙組合來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的出具體操作: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

(2)小紅認為用圖丙收集二氧化碳氣體的方法比圖乙更好,我認為她的理由是:用丙裝置收集氣體可直接觀察到二氧化碳是否集滿(或用丙裝置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純度比乙高);

(3)實驗過程中小紅發(fā)現(xiàn)反應有快慢,判斷反應快慢的方法:比較相同時間內甲裝置中產生氣泡的多少。

29.(2021九下·鄞州月考)如圖所示的是實驗室以石灰石和稀鹽酸為原料制備二氧化碳氣體和性質實驗的部分儀器。請根據(jù)要求回答:(1)收集二氧化碳氣體通常用F裝置而不用B裝置,其原因是________。(2)若實驗要求如下:①驗證二氧化碳氣體混有氯化氫和水蒸氣;②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則該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應是________(填儀器接口字母)。(3)實驗室在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剩余廢液中,常含有剩余的少量鹽酸。為消除酸液對于環(huán)境的污染,在不用指示劑的條件下,欲將含有鹽酸的氯化鈣溶液由酸性變?yōu)橹行?,可選用的藥品是

(選填字母)。A.生石灰B.熟石灰C.石灰石【答案】(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ajkghefcdi(或者akjghefcdi)(3)C【解析】(1)收集二氧化碳氣體通常用F裝置而不用B裝置,其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根據(jù)實驗要求,裝置應該這樣連接:

①A中的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然后通過裝置G中,根據(jù)硫酸銅是否變色驗證氣體中是否存在水蒸氣;接下來讓剩余氣體從長管進入裝置E,通過觀察有無沉淀生成驗證氣體中是否存在氯化氫。②讓剩余的氣體從長管進入裝置D,借助氫氧化鈉溶液和氯化氫的反應除去氯化氫氣體;

③讓剩余氣體從長管進入裝置C,借助濃硫酸的吸水性除去水蒸氣;

④將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裝置G收集起來。

那么正確的連接順序為:ajkghefcdi(或者akjghefcdi)。

(3)A.如果生石灰過量,那么最后溶液呈堿性,故A不合題意;

B.如果熟石灰過量,那么最后溶液呈堿性,故B不合題意;

C.如果石灰石過量,它不會改變溶液的pH值,故C符合題意。故選C。四、二氧化碳的性質30.將干冰放在空氣中,其周圍就會產生大量的白霧,因而舞臺上常用其制造云霧繚繞的幻境,干冰能產生白霧是因為()A.

干冰蒸發(fā)出大量的水蒸氣

B.

干冰蒸發(fā)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氣體

C.

干冰蒸發(fā)時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溫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氣凝結成了小液滴

D.

干冰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產生了大量的白色氣體【答案】C【解析】A、干冰氣化時,使水蒸氣凝結成了小液滴,不是放出大量的水蒸氣,故選項錯誤;B、干冰氣化時放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氣體不正確,因為二氧化碳氣體是無色的,故選項錯誤;C、干冰能產生白霧的原因是:干冰氣化時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溫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氣凝結成了小液滴,因此看到云霧繚繞的幻境,故選項正確;D、干冰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產生了大量的白色氣體是錯誤的,因為二氧化碳與氧氣不反應,故選項錯誤;故選C31.

如圖所示,若關閉Ⅱ閥打開Ⅰ閥,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變紅;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紫色小花不變紅,則甲瓶中所盛的試劑可能是()①濃H2SO4,②濃NaOH溶液,③飽和NaCl溶液.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①②

D.

①②③【答案】C【解析】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讓潮濕的二氧化碳氣體經過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若關閉Ⅱ閥打開Ⅰ閥,再通入這種氣體,干燥紫色小花變紅,則①二氧化碳經過濃硫酸被干燥,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不能使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故①正確;②二氧化碳通過NaOH溶液被吸收,氣體經過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故②正確;③而通過飽和NaCl溶液后,潮濕的二氧化碳氣,能夠生成碳酸,碳酸使燥紫色小花變紅,故③錯誤.答案:C.32.下列操作中只發(fā)生物理變化的是()A.

將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

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將二氧化碳傾倒入盛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

D.

將二氧化碳加壓降溫壓縮成干冰【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不但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所以將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A錯誤;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發(fā)生反應,屬于化學變化,;B錯誤;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能向倒液體一樣傾倒二氧化碳,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又因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所以能使燃著蠟燭熄滅,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C錯誤;將二氧化碳加壓降溫壓縮成干冰,只發(fā)生了物理變化,D正確。33.(2021·寧波模擬)小科為了驗證CO2密度比空氣大,采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集氣瓶中充滿CO2,大燒杯中放置著兩支高低不等的點燃的蠟燭,實驗時打開止水夾,移開玻璃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移開玻璃片的目的是縮短實驗時間

B.

觀察到高的蠟燭先熄滅,低的蠟燭后熄滅

C.

蠟燭會熄滅是因為CO2降低了蠟燭的著火點

D.

導管插入到大燒杯底部比插在兩蠟燭之間要嚴謹科學【答案】A【解析】A、移開玻璃片是為了讓內外氣壓相等,讓二氧化碳更容易流出,可以縮短時間;故A正確;

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應該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低的蠟燭先熄滅,高的蠟燭后熄滅;故B錯誤;

C、蠟燭會熄滅是因為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故C錯誤;

D、導管插入到大燒杯底部與插在兩蠟燭之間結果是一樣的,都是科學嚴謹?shù)?;故D錯誤;

故答案為:A。34.(2021七下·浙江期末)如圖所示實驗中,①、④為用紫色石蕊試液潤濕的棉球,②、③為用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說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且能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是(

)A.

①變紅,③不變紅B.

④變紅,③不變紅

C.

①、④變紅,②、③不變紅D.

④比①先變紅,②、③不變紅【答案】D【解析】根據(jù)圖片可知,其中的②③為干燥棉球,沒有變色,說明沒有碳酸生成;①④為濕潤的棉球,它們變色,說明二氧化碳與其中的水反應生成了碳酸;而④比①先變紅,說明通入的二氧化碳先向下運動,然后再不斷累積上升,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35.(2020九上·溫州開學考)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A.將二氧化碳倒入燒杯中,下面的蠟燭先熄滅,這不但說明它的密度大于空氣的物理性質,還說明它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故A錯誤;

B.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它能夠溶于水,這是物理性質,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淀,這是化學性質,故B錯誤;

C.二氧化碳溶于水,這是物理性質,和水反應生成碳酸,能夠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這是化學性質,故C錯誤;

D.原來杠桿是平衡的,向右邊的容器中倒入二氧化碳后,右端下沉,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這就是它的物理性質,故D正確。故選D。36.(2020八下·柯橋期末)如圖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質的創(chuàng)新實驗,①③為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②為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裝置A中滴加的稀鹽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B.

裝置B中能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現(xiàn)象是③比①先變紅

C.

裝置B中①③變紅,②不變紅是因為生成的CO2呈酸性,能使石蕊試紙變紅色

D.

裝置C中點燃的蠟燭自上而下熄滅,說明CO2不支持燃燒【答案】B【解析】A.裝置A中滴加的稀鹽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生成的硫酸鈣會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故A錯誤;

B.裝置B中能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現(xiàn)象是③比①先變紅,故B正確;

C.裝置B中①③變紅,②不變紅是因為生成的CO2溶于水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試紙變紅色,故C錯誤;

D.裝置C中點燃的蠟燭自下而上熄滅,說明CO2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故D錯誤。故選B。37.(2020七下·余姚期末)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將水倒入集氣瓶中,檢驗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B.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觀察二氧化碳的顏色

C.

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荔試液中,證明二氧化碳溶于水顯酸性

D.

將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A【解析】A.將水倒入集氣瓶中,二氧化碳因為受到水的擠壓而溢出瓶外,沒有任何現(xiàn)象可以判斷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故A符合題意;

B.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觀察二氧化碳的顏色,可以達到目的,故B不合題意;

C.將二氧化碳氣體通入紫色石荔試液中,紫色的石蕊試液變成紅色,證明二氧化碳溶于水顯酸性,故C不合題意;

D.將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因此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D不合題意。故選A。38.如圖是“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實驗”,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質地較軟的塑料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觀察塑料瓶的變化。請問:(1)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____。(2)實驗操作中,旋緊瓶蓋后,還需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3)最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4)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敬鸢浮浚?)燒杯(2)振蕩(3)塑料瓶變癟(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解析】(1)儀器A的名稱:燒杯。

(2)實驗操作中,旋緊瓶蓋后,還需進行的操作是振蕩。

(3)最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塑料瓶變癟。

(4)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39.資料1:消防員告誡人們:住房發(fā)生火災時,要用濕毛巾捂住臉部,盡量靠近地面撤離火源。資料2:二氧化碳比空氣重,靠近地面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濃度會更大。這兩者有矛盾嗎?難道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空氣輕?為了證實這一猜測,某同學設計用如圖的裝置進行探究:在桌面上固定高低不同的兩支蠟燭,將其點燃,用以模擬正在燃燒的物質,用大燒杯模擬小房間。當用燒杯扣住蠟燭后,不一會兒,高的蠟燭先熄滅了,隨后低的蠟燭才熄滅。結論: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空氣________(選填“重”或“輕”),這是因為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的________比空氣高的緣故?!敬鸢浮枯p;溫度【解析】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空氣輕,這是因為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溫度比空氣高的緣故。

40.(2021·長興模擬)某學習小組設計如下實驗驗證CO2的性質。操作步驟:用3個250mL的燒瓶收集滿CO2進行實驗。如圖一所示,同時迅速將注射器內液體全部注入各自燒瓶中,關閉活塞;一段時間后,同時振蕩三個燒瓶。得到如圖二所示的燒瓶內壓強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圖?;卮鹣铝袉栴}:(1)曲線1中bc段氣壓逐漸變小的原因是________

。(2)實驗步驟中,曲線1、2、3中導致氣壓快速變小(如:cd段)的操作是________。(3)根據(jù)圖二所示,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填序號)。A.1體積水中溶解CO2的量約為1體積

B.CO2能與水發(fā)生反應生成碳酸

C.CO2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

D.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適合用于吸收CO2【答案】(1)二氧化碳溶于水(2)振蕩燒瓶(3)A,C,D【解析】(1)因二氧化碳溶于水,溶解時壓強減少,所以曲線1中bc段氣壓逐漸變??;

(2)振蕩可使反應更充分,要使實驗中氣壓快速變小,可振蕩燒瓶,使二氧化碳與溶液充分接觸;

(3)由曲線中數(shù)據(jù)可知,1體積水中溶解CO2的量約為1體積,A正確;圖二所示圖像不能證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B錯誤;由三個反應的壓強的變化可知,CO2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C正確;40%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大于澄清石灰水,所以氫氧化鈉溶液更適合用于吸收CO2,D正確;五、化學方程式計算41.(2021八下·西湖期中)把4g硫粉放在給定質量的氧氣中燃燒,有關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請回答: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O2的質量(g)346SO2的質量(g)688(1)上述實驗中,第________次實驗恰好完全反應;(2)上述實驗中,第________次實驗中氧氣有剩余,剩余________克;(3)在這三次實驗中,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敬鸢浮浚?)二(2)三;2(3)都符合【解析】(1)根據(jù)第一次數(shù)據(jù)可知,3g氧氣反應生成6g二氧化硫,那么第二次應該生成二氧化硫:6g×4g3g=8g,則第二次的氧氣完全反應。第三次加入6g氧氣時,二氧化硫的質量保持不變,這說明其中的硫已經完全反應,則第二次實驗時恰好完全反應。

(2)比較第二次和第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第三次實驗中氧氣有剩余,剩余氧氣的質量:6g42.(2018八上·浙江期中)某興趣小組測定雙氧水(H2O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他們設計如圖所示的裝置,其實驗的操作步驟如下:①用電子秤稱量出整套裝置的總質量為498.6g;②在A、B、C三個儀器中裝入藥品(加入雙氧水溶液質量為50g);③關閉a處止水夾,打開A儀器的閥門,向錐形瓶中加入全部的雙氧水溶液,隨即關閉A儀器的閥門;④第二次稱量整套裝置的總質量為497g;⑤組裝儀器,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⑥充分反應后,打開a處止水夾,向裝置中持續(xù)緩慢地鼓入X氣體;(1)在本實驗采用的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2)正確的實驗步驟為________。(3)為盡可能減小測量誤差,請結合測量原理判斷,操作⑤中鼓入的X氣體是

。A.CO2B.除去氧氣后的空氣C.氫氣D.經干燥處理的空氣(4)根據(jù)題意,計算雙氧水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答案】(1)分液漏斗(2)⑤②①③⑥④(3)D

(4)根據(jù)質量恒定定律可知:氧氣的質量為498.6g497g=1.6g2H2O2=2H2O+O2↑6832X1.6X=3.4gH2O2%=3.4/50=6.8%【解析】(1)在本實驗采用的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是分液漏斗。

(2)由上面分析可知,正確的實驗步驟為⑤②①③⑥④

(3)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較強,溶于水后影響反應后的總質量使誤差增加,A錯誤;除去氧氣后的空氣中含有水蒸氣,水蒸氣被濃硫酸吸收后使反應后的總質量增加,使誤差增加,B錯誤;氫氣將內部氣體全部趕出后,裝置內都是氫氣,由于氫氣密度小,會使反應后的總質量偏小誤差增加,C錯誤;經干燥處理的空氣沒有水蒸氣,使實驗誤差減小,D正確。

(4)根據(jù)質量恒定定律可知:氧氣的質量為498.6g497g=1.6g

設發(fā)生反應的雙氧水的質量為X,可得:2H2O2=2H2O+O2↑6832X1.6

X=3.4g

H2O2%=3.4g/50g=6.8%

答:雙氧水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6.8%43.某學習小組的同學用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熱制取O2,收集到4.8克O2后停止加熱,稱得剩余固體的質量為28.0克,繼續(xù)加熱至不再產生O2,最終剩余固體質量為23.2克。試計算(不考慮O2的損耗):(1)兩次生成O2的總質量為________。(2)理論上可回收MnO2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敬鸢浮浚?)9.6克

(2)解:設生成氯化鉀的質量為x。2KClO3Mn2KCl+3O2↑14996x9.6克14996=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則可回收到MnO2的質量為23.2克-14.9克=8.3克。44.某化學小組同學用如圖裝置制取一定量的氧氣.請你參與探究:(1)計算31.6g高錳酸鉀(KMnO4)完全分解,生成氧氣的質量是多少?(根據(jù)化學方程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2)當完成實驗時有同學發(fā)現(xiàn)高錳酸鉀完全分解后,所生成的固體產物的質量<31.6g,因此,他認為該反應不滿足質量守恒定律,請你用質量守恒定律的相關知識幫他指正錯誤.________.(3)根據(jù)上述計算結果,若常溫常壓下,氧氣的密度約為1.4×10﹣3g/mL,則理論上產生氧氣體積是________

mL(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實際操作過程中,收集到氣體的體積大于理論值.請分析:實際收集的氣體體積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填標號).A.裝置的氣密性不良B.加熱時收集到的氣體體積較大C.部分氧氣溶于水(4)小慶同學認為: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利用高錳酸鉀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出31.6g高錳酸鉀中氧元素的質量,即為反應生成的氧氣的質量.請分析:小慶的方法是________(填“正確”或“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解:設31.6g高錳酸鉀完全分解,生成氧氣的質量為x,2KMnO4△_K2MnO4+MnO2O2↑3163231.6gx31631.6g=32x=3.2g,答:生成了3.2g氧氣(2)反應生成固體的質量和生成氧氣的質量和等于反應的高錳酸鉀的質量,因此所生成的固體產物的質量<31.6g

(3)2285.7;B

(4)錯誤;高錳酸鉀中氧元素一部分轉化到生成的氧氣中,一部分轉化到生成的錳酸鉀中,一部分轉化到生成的二氧化錳中【解析】(2)反應生成固體的質量和生成氧氣的質量和等于反應的高錳酸鉀的質量,因此所生成的固體產物的質量<31.6g.故填:反應生成固體的質量和生成氧氣的質量和等于反應的高錳酸鉀的質量,因此所生成的固體產物的質量<31.6g.(3)若常溫常壓下,氧氣的密度約為1.4×10﹣3g/mL,則理論上產生氧氣體積是:3.2g÷1.4×10﹣3g/mL=2285.7mL;實際收集的氣體體積偏大的原因是加熱時收集到的氣體體積較大.故填:2285.7;B.(4)小慶的方法是錯誤的,原因是高錳酸鉀中氧元素一部分轉化到生成的氧氣中,一部分轉化到生成的錳酸鉀中,一部分轉化到生成的二氧化錳中.故填:錯誤;高錳酸鉀中氧元素一部分轉化到生成的氧氣中,一部分轉化到生成的錳酸鉀中,一部分轉化到生成的二氧化錳中.45.(2021八下·杭州月考)在制取CO2的實驗中,小科發(fā)現(xiàn)質量相同而粗細不同的大理石與鹽酸反應,CO2的產生速度細的比粗的快得多。經思考后,小科設計了如下實驗(每次實驗均用1g大理石,20mL鹽酸)實驗序號溫度(℃)大理石顆粒鹽酸質量分數(shù)(%)實驗目的120粗5探究大理石和鹽酸的反應速度與石灰石顆粒大小的關系220細5(1)為了比較反應速度,設計如圖一所示裝置,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2)兩次實驗中產生CO2體積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二所示,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對兩次實驗的曲線作出合理的解釋。(3)已知20℃該氣壓下CO2氣體密度約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