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名師教案2(第1課時)_第1頁
《荷塘月色》名師教案2(第1課時)_第2頁
《荷塘月色》名師教案2(第1課時)_第3頁
《荷塘月色》名師教案2(第1課時)_第4頁
《荷塘月色》名師教案2(第1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10《荷塘月色》名師教學設計朱自清育才中學曹文抗一、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習《荷塘月色》細膩、傳神的語言,體會新鮮貼切的比喻表達效果及移覺修辭手法的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掌握《荷塘月色》刻畫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其嚴謹結構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通過朗誦欣賞《荷塘月色》的韻味文化傳承與理解“月”“荷”的文化意象每個人都渴求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精神園地,渴求用大自然中的某一物來安慰自己的心靈,于是,屈原選擇了香草,陶淵明選擇了菊花,蘇東坡選擇了赤壁山水,柳宗元選擇了西山,郁達夫選擇了故都,而朱自清則選擇了最能引發(fā)共鳴的“月·荷”的清明世界。“月”“荷”不僅僅是一個審美意象,同時更是一個傳統(tǒng)文化意象。在古詩中,“月”作為意象,承載了太多的內(nèi)容,其中之一便是高潔的品格。二、教學設計1.學情分析此教學設計①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通過工具書自覺主動的完成字詞等基礎知識的疏理任務;②需要學生對散文知識有一定基礎的了解,善于理清文章脈絡,體會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③有團隊協(xié)作意識,通過小組探究解決問題。2.教學目標(1)語言:積累重要語句,學習《荷塘月色》細膩、傳神的語言,體會疊詞、博喻和通感等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并能靈活運用。在特定語境中揣摩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教學重點)(2)語文常識:了解散文文體特點及相關知識。掌握《荷塘月色》刻畫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其嚴謹結構。(3)閱讀:分析文章基本結構,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心情以及這種心情的普遍意義。把握作者情感的發(fā)展變化,了解作者不滿黑暗現(xiàn)實,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4)寫作:用博喻、通感等手法仿寫一段文字。3.教學方法(1)誦讀法。誦讀不僅要聲音洪亮,疾徐有致,還要眼到口道耳道心道,全身心地投入,從誦讀中體會節(jié)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韻。通過誦讀,感受作者所描摹之景,體會所表達之情。(2)討論法。討論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能激發(fā)參與、表達的情緒。通過討論探究荷塘月色主題,對文章有深層次的理解能透過文字挖掘深意。4.教學過程及內(nèi)容要點第一課時(1)導入新課:荷,讓無數(shù)的騷人墨客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傳的名篇佳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納蘭性德可以說,荷已成為中國文學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意蘊可謂深遠,其意境可謂獨特而優(yōu)美。月,亦為眾多的文人墨客所鐘愛,李白“酒入愁腸,三分嘯成劍氣,七分釀成月光”;八月十五蘇軾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言,無月不成人生。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有關“荷”“月”的散文——《荷塘月色》(板書),從標題就不難看出這篇文章于“荷塘”“月色”關聯(lián)無疑,但是對這四字的關系卻有不同理解:并列關系:荷塘和月色?還是偏正關系荷塘的月色?爭議的焦點其實是側重點的問題,文章并重的呈現(xiàn)荷塘與月色的美景,還是側重強調(diào)月色下荷塘的迷人、與眾不同?(2)速讀課文,找出集中的寫“荷塘月色”的文段。(4、5、6自然段)(3)齊讀4、5、6段。問題探究:這晚的荷塘月色有什么特點?并列關系:荷塘和月色?還是偏正關系荷塘的月色?(自由逐段、逐句分析)分步探究1:第4段重在描繪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如何寫的?重點賞析:①博喻:“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此句重點寫白荷,采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那比喻的使用上有什么特別之處?知識點: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效果分析:“明珠”言色彩,荷花在月光下白而發(fā)亮,又因為“零星地點綴著”,與“一粒粒的明珠”相似;“星星”言分布,寫荷花點綴在“層層的葉子中間”,在綠叢中隱約閃現(xiàn),與今夜“不能朗照”的“碧天里的星星”何其相似;“美人”言神態(tài),因荷花是“裊娜”、“羞澀”且白而亮的,其神態(tài)色澤與“剛出浴的美人”相似。三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描寫荷花之美。②通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一句與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蘊含了幾種感官感覺?知識點:通感:通感是一種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效果分析:這里清香是嗅覺上的感覺,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是聽覺上的感覺。這兩種不同感覺的相互溝通叫通感(我們把五官功能相互轉換彼此溝通的現(xiàn)象叫通感,又稱移覺)。把嗅覺中感到的香味換成從聽覺中去感受、品味,使人產(chǎn)生了對香味的另一具體形象,變換欣賞角度,有煥然一新,奇趣無窮之感。歌聲是細柔飄忽,婉轉渺茫的,荷香是時有時無,持續(xù)不斷的。這兩種感覺有相似之處,把它們溝通起來,藝術的魅力也就出來了。但在運用這種比喻時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間在感官的感覺上的相似之處,或在特定環(huán)境下有這種溝通一氣的感覺。③疊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知識點:疊字定義:相同的詞、詞素或音節(jié)重疊使用,又叫疊音。格式:ABAB、AABB、ABB、AAB、AA。傳神描摹景物特點;增加語言的音樂美:文氣舒展,音節(jié)和諧;深入細致地表達思想感情。效果分析:“田田”。a用典,古樂府《江南曲》:“蓮葉何田田”;b從“彌望”的詞義(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看,“田田”當為荷葉分布之廣、之密,但若換成“密密”則顯得擁擠、厚重,而“田田”發(fā)an韻,清脆響亮而舒適。(板書)景特點修辭荷葉田田(遼闊)、圓形舒展比喻荷花晶瑩剔透、嫵媚多姿…比喻(博喻)、擬人荷香似有似無、輕淡飄渺比喻、通感荷波凝碧擬人、比喻流水脈脈(有情)擬人追問:這段景物描寫不著月字,但是不是沒有月?(同桌討論)小結:這段文字側重寫荷塘,從荷葉、荷花、荷香、荷波、流水等各個角度展現(xiàn)荷塘之美。繪形繪色的展現(xiàn)荷塘之美。整段沒有談月,但處處有月。寫荷葉、寫荷花、寫荷香、寫荷波,都確然是在月光映照下的。分步探究2:第5段:如何寫月色?重點賞析:①煉字:A、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照)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B、薄薄的青霧?。ㄉ┢鹪诤商晾铩7治觯篈、“瀉”表現(xiàn)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動態(tài);“照”僅寫出光線的照射B、“浮”表現(xiàn)出霧氣朦朧,“升”則失去朦朧之態(tài)小結:可見,雖是一字之差,但表達效果卻明顯不同,意境也相去甚遠。我們要以嚴謹?shù)淖藨B(tài)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漢字,在用字方面要仔細推敲。②通感:“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迸c第4段哪句手法一樣?有什么作用?分析:這一句轉折復句是前幾句描寫月色的總結。作者又一次運用“通感”或“移覺”的修辭說法,把上文描寫的月光、樹影揉合在一起,在讀者面前,既樹立視覺形象又樹立聽覺形象,給讀者以清新雅潔的藝術享受。小結:第五自然段,著力描寫月色,先是正面寫,后是反襯。多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工巧熨貼。有光有影,有明有暗,荷塘及周邊的景物與月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一幅荷塘勝景。分步探究3:第6段:有人認為,這一自然段并沒有寫月光,有人認為這一段其實寫了月色,你怎么看?第一種觀點:這一自然段只是寫了荷塘四周的景物、楊柳、樹色、遠山、路燈光以及聲音,從文中看不到描寫月光的句子。第二種觀點:雖然這一自然段寫了許多除月色之外的景物,尤其花了大量筆墨描寫樹,但如果沒有月色的襯托,景色就會截然不同。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籠罩之下的,正是在這樣的月色之下,才能有如此獨特的感受。例:“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霧;但揚柳的風姿在煙霧里也分辨得出”這一句。設想如果在白天的光線下看這些樹,肯定不會有一種朦朧凄迷之感,只有在月色之下才會產(chǎn)生“陰陰的”感覺,才會“像一團霧”。小結:這一節(jié)重點在寫樹,從方位、距離、高低幾個角度來寫,視線由荷塘內(nèi)部擴展到荷塘四周。樹多而密,重重圍住荷塘,與前面的“幽僻”相照應,這是總寫四周,接著寫近處的樹色、樹姿、遠處的樹梢上的遠山、又回過頭寫樹縫里的燈光、樹上的蟬鳴和水里的蛙聲,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朧、寧靜深遠的環(huán)境特點。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籠罩之下的,似乎無一處寫月,其實處處體現(xiàn)了月色。(4)課時小結:荷塘與月色,水乳交融,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工筆畫”,景物描繪精雕細刻,細膩傳神。首先,朱自清先生把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的“荷塘月色”細分為“月色下的荷塘”與“荷塘上的月色”兩部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边@一段以月色為背景,重點描寫荷塘的各樣景;“月光如流水一般……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一段以荷塘為背景,重點描寫了月色的層次變化。這樣劃分,使景物描寫得以細膩地進行。其次,朱自清先生對剖開來的“月色下的荷塘”與“荷塘上的月色”兩部分作進一步的“精耕細作”,從視覺(“彌望”、“不能見”等)、聽覺(“渺茫的歌聲”“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等)、嗅覺(“清香”等)等角度去描寫對象的形狀、色彩、大小、數(shù)量、氣味、聲音,以及它們的運動變化。這樣,就把景物表現(xiàn)得非常細膩。再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