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尋租成因及其對策分析_第1頁
會計尋租成因及其對策分析_第2頁
會計尋租成因及其對策分析_第3頁
會計尋租成因及其對策分析_第4頁
會計尋租成因及其對策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尋租成因及其對策分析摘要:會計尋租是經濟發(fā)展的產物,只要市場經濟和政府管制存在,會計尋租就不可避免。本文分析了會計尋租的成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認為正確處理會計尋租問題,對我國進行市場經濟建設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尋租會計尋租利益驅動道德勸說

一、引言

經濟學認為:只要存在政府管制或者市場壟斷,資源配置就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就會存在未被界定的“租”,經濟人在利益驅使下就有攫取“租”的行為發(fā)生。但是關于尋租理論最早研究卻是始于上世紀60年代,塔洛克(GordenTulloek,1967)的《關稅、壟斷和偷竊的福利成本》的發(fā)行,奠定了尋租理論的基本框架。而將“尋租(rent-seeking)”正式納入經濟學范疇的是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AnneKrueger)(克魯格,1974)。隨后尋租理論在經濟學界迅速傳播。2000年我國學者開始用尋租理論解釋我國會計活動行為,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雷光勇(2001)和盧迎春(2002)提出了“會計尋租”概念,并初步對其做出解釋和運用;張鳴(2001)初步研究了強制性會計準則變更過程中的尋租活動;林鐘高等(2001)提出了“雙軌制”經濟體制是我國會計尋租產生的原因之一:顏敏等(2004)從系統(tǒng)的角度研究了會計尋租,初步奠定了會計尋租的理論地位,其研究成果豐富了會計理論,為我國規(guī)范會計行為提供了理論指導。我國學者雖然對會計尋租理論研究做出很大貢獻作,但是也還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如我國會計尋租理論還是主要引進歐美的尋租理論成果;大多是會計尋租理論的介紹而忽視會計尋租理論的創(chuàng)建;單一描述會計尋租,而沒有從系統(tǒng)的角度構建會計尋租結構框架。特別在我國經濟轉軌時期,還沒有對會計尋租產生的原因和解決對策清晰的描述。正確認識會計尋租的原因及其對策,是正確理解、解決會計尋租的先決條件。

二、會計尋租的內涵

尋租經濟學認為:社會經濟資源在配置過程中,出現(xiàn)權利真空或所謂的“公共領域”而存在“租值”未被界定時,各社會經濟主體就會耗費資源去提取,對他人利益造成損害的一種非生產性贏利活動(盧現(xiàn)祥,2000)。按照尋租理論,尋租活動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資源短缺,并且存在未被界定的“租”空間存在,激發(fā)人尋租;二是政府干預與管制,扭曲資源配置機制,“激勵”人尋租。而會計作為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重要制度裝置之一,其運行具有直接的經濟后果,而規(guī)范會計配置資源機制運行的規(guī)則一般又通過政治程序制定且難以做到絕對公平,因而誰能夠對會計運行規(guī)則施加有利于自己的影響,誰就能夠提取社會經濟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公共租”(雷光勇等,2001)。由此可見,會計和“租”具有內在聯(lián)系,會計尋租理論是尋租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關于會計尋租,顏敏等人在繼承和總結其他學者的觀點上將會計尋租定義為:在社會總財富水平和企業(yè)真實業(yè)績(即經濟收益)并未改變的前提下,通過改變會計信息(即財務報告收益數(shù)字)來進行財富的非公平性轉移和資源的不恰當配置,從而對其他社會主體利益造成損害的一種非生產性尋利活動(顏敏等,2004)。此定義揭示了會計作為“經濟人”尋租工具的內涵。會計尋租的真實內涵是什么,綜觀學者的研究結果并結合尋租事例,會計尋租大體有以下途徑:一是通過對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施加影響以取得對己有利的會計政策而進行尋租,如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權的爭奪以及具體準則項目的尋租(馮巧根,2003);二是利用國家會計政策漏洞,通過企業(yè)會計政策的選擇改變其真實收益以取得不應得的資源或財富而進行尋租,如企業(yè)利用稅收政策漏洞進行逃稅、偷稅、甚至轉移稅收;三是通過上市公司法對企業(yè)盈余處置的靈活性規(guī)定而進行尋租,如上市公司為使其會計數(shù)據(jù)符合證券市場管制規(guī)定而取得上市、配股和繼續(xù)留在股市的資格或為避免其他有關監(jiān)管而進行的尋租。通過會計尋租途徑分析可知,會計尋租的真實內涵是會計尋租者利用會計信息優(yōu)勢、會計變更權利、會計法制漏洞或者政府鼓勵尋租的政策(楊緯隆、李介新,2006)攫取未被界定的“租”,以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非生產性會計活動。

三、會計尋租成因分析

(一)利益驅動是會計尋租的根本原因經濟利益是會計尋租的根本動力。在尋租理論上有“經濟人”假設,“經濟人”是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個人或團體。在社會資源一定、“公共地”存在、尋租所受懲罰度較低的情況下,“經濟人”有根本動力去利用社會資源配置機制的漏洞尋求利己資源,以獲得經濟利益最大化。會計作為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重要制度裝置之一,具有為“經濟人”謀取最大利益的功能,它通過會計計量方法和會計準則的選擇可以改變財務報告信息,使社會經濟資源和財富轉移給尋租入。其實在會計尋租中,會計機制并沒有尋租的本能,而是隱藏在其身后的“經濟人”利益動機在發(fā)生著尋租的功能。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揭示了會計尋租的利益驅動的本質。國際會計準則制定的過程就是一個多方博弈的過程,在這個博弈過程中,各參與人為了使會計準則有利于自己的利益集團,通過各自的信息優(yōu)勢和權勢來影響博弈結果,達成一個為大利益集團服務的博弈結果,而弱小國家的經濟利益在這個博弈中卻被犧牲。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實際上是為發(fā)達國家尋租提供一個合法手段的博弈過程??梢栽O想:如果沒有經濟利益的驅動,有人為了制定國際會計準則而心甘情愿的付出自己的心血來進行一場沒有任何利益存在的博弈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利益驅動是會計尋租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經濟制度為會計尋租提供了尋租空間經濟學認為,經濟運行機制在從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和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向混合型經濟過渡過程中會產生部分權力真空。這部分權力真空能夠給其擁有者帶來額外獲利能力,成為尋租經濟學上的未界定“租金”。在經濟活動中,會計起到了資源配置的作用,成為“經濟人”攫取未界定“租金”的工具之一。經濟制度的變遷為會計尋租提供了尋租空間。經濟制度導致會計尋租空間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國市場機制仍處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并存的雙軌制階段。政府對社會資源配置依然起基礎作用,這就無意中形成政府“善意創(chuàng)租”空間(楊緯隆、李介新,2006);健康的市場競爭機制還未形成,會計公允價值計量手段在經濟中的應用存在困難,公允價值無法得到合理應用,執(zhí)行按公允價值規(guī)范的會計準則時勢必出現(xiàn)估計、判斷等行為,客觀上為會計尋租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二是我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會計規(guī)范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而逐步放開的經濟中出現(xiàn)的大量新業(yè)務、新情況和新問題未能完全納入現(xiàn)有會計規(guī)范的范圍,這更為會計尋租提供了“邊際性”空間(雷光勇等,2001)。三是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存的雙軌制導致差異性租空間的產生。“雙軌制”的存在意味著其適用對象上存在差異,這對同一企業(yè)在不同的行業(yè)開展業(yè)務時采用不同的會計計量手段所產生的企業(yè)利益就會不同。不同的會計政策所產生的會計收益不同,“雙軌制”特性就導致了差異性租空間的產生。這就為企業(yè)利用會計規(guī)范的差異所形成的政策空間進行尋租提供了“先天性”的可能。

(三)會計信息的不對稱性為會計尋租提供了信息屏蔽博弈論認為:存在完美信息時,每個參與人都知道另外其他參與人的所有信息,每個人的決策都對其他參與人的決策產生影響,如果一個參與人采取認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那么其他參與人就會采取其他措施迫使其利益最小,最終形成一個帕累托均衡。所以“經濟人”在完美信息中沒有信息優(yōu)勢,也就沒有利用信息取得最大利己動力。社會機制存在在保證社會秩序健康運行的同時也阻礙了信息的完美流通;同樣,會計機制在規(guī)范企業(yè)運行的同時也在屏蔽企業(yè)主要信息外流。在市場交易中企業(yè)成為信息優(yōu)勢者,它們有利用會計信息優(yōu)勢尋租的可能性;企業(yè)具有“經濟人”特性,有追求信息優(yōu)勢帶來的利益動機,利用會計信息成為企業(yè)的必然。實踐證明,企業(yè)利用會計信息的不對稱性進行尋租是司空見慣的。

(四)國家法制對會計尋租監(jiān)管、懲罰不力法制是監(jiān)督、調控、維護社會秩序良好運轉的有效機制,也是保障會計機制服務于經濟的制度安排。目前,我國法制建設不夠健全,經濟法制不能適應經濟生活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原有法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但是立法建設又不能跟上發(fā)展的步伐。這就導致了法制不能覆蓋全部的經濟生活,還存在法制盲點。法制盲點的存在為會計尋租創(chuàng)造了法制空間,會誘惑“經濟人”利用法制盲點獲取租金,同時這種尋租行為不會受到法律的監(jiān)督、懲罰;由于法制監(jiān)督成本過高,執(zhí)法機構沒有資源去監(jiān)督所有的經濟活動,造成對會計尋租的監(jiān)管不力;會計尋租給社會公眾、國家財富造成的損失如何評價,沒有同一的衡量標準,國家執(zhí)法機構很難斷定尋租損失,懲罰尋租行為左右為難,為了便于執(zhí)行判罰尺度,往往采用以罰代懲的手段。國家法制的不健全性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會計尋租。

四、會計尋租的危害

(一)會計尋租扭曲社會資源優(yōu)化配置既得利益集團為了最優(yōu)化自身利益,會利用會計優(yōu)勢攫取公共領域中的未界定“租”。利益集團作為經濟主體,應該利用生產活動來獲取自身利益的,但是生產活動要花費利益集團的高額成本,弱化了其最大化受益。而利益集團采取尋租行為能以較小的成本代價獲取最大利益,強化自身受益。但尋租是一種將資源用于非生產性的營利活動,通過較小的資源付出,就可以獲得經營壟斷、特許經營權利,從而獲得超額利潤。會計尋租作為一種直接非生產性經營手段,可以為會計主體帶來超額利潤。企業(yè)為了最大化利潤,不是將資源用于生產性活動,增加社會總財富的增加,而是將資源用于非生產性競爭活動(黃永紅,2004),這種資源不但不能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反而耗散社會資源、扭曲社會資源配置效率,造成社會福利無謂的損失。

(二)會計尋租影響股市健康運行美國“安然事件”重創(chuàng)了美國會計信譽,也對美國股市造成了強烈沖擊,同時這種由會計尋租引起的事件也殃及了世界股市行情。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尋租行為也對股市健康運行造成影響。上市公司中大股東處于超強勢控制狀態(tài),這就決定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尋租的主體主要是擁有實際控制權的大股東(阮梓枰,2006)。國內外的研究認為,股權集中會造成大股東域中小股東之間嚴重的代理問題,大股東傾向于利用自己手中的控制權通過“隧道”(Tunnelling)方式轉移上市公司財富,從而造成對中小股東的侵害。中小股東是股市的主體,其利益受到侵害,就會影響其繼續(xù)進行股市投資行為,從而造成股市健康運行系統(tǒng)受到損壞。

(三)會計尋租破壞市場經濟建設會計信息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其天然的經濟后果使得各利益相關者必然會對其進行尋租行為。各利益相關者尋租的行為引起了會計信息失真,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影響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李榮強、郭建光,2005)信國家經濟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是經濟政策和各種經濟杠桿,而這種政策制定的基礎就是會計信息,會計尋租行為必然影響到會計數(shù)據(jù)的計算。利益集團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總是想方設法向外部發(fā)布利已信息,而隱瞞真實會計信息,這種虛假會計信息作為政府決策部門采用調控政策的參數(shù)數(shù)據(jù),就會誤導政府決策部門制定傾向于尋租集團的調控手段,政府無意中成為為尋租集團服務的工具。這種調控政策不但嚴重影響政府調控市場能力,而且還會擾亂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破壞我國市場經濟建設。

五、會計尋租減少的對策

(一)增強政府的道德勸說功能道德是約束經濟行為的軟實力,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法制無可替代的角色。行為學認為人是“社會人”,人的特征不但具有經濟性而且還具有社會性,人的行為規(guī)范受到社會文化道德約束。會計尋租的本質是人利用會計機制獲取“公共地”的租金來最大化自己利益。會計尋租也許沒有違背國家法制,但會計尋租違反了人的道德底線,尋租人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違背社會道德而自責的心理。實踐證實:那些違背社會道德的個人或者團體將在社會上沒有長久立足的空間,使尋租者產生心理恐懼。政府完全可以利用尋租者這種心理進行道德教育,特別是當政府作為利益分配監(jiān)督者時。政府的道德教育對于想利用會計機制進行尋租的人產生一種心理威脅,迫使其不敢進行會計尋租。

(二)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制度經濟學認為:尋租空間存在的原因是社會制度不夠完善,完善的社會制度可以杜絕尋租空間(盧現(xiàn)祥,2001)。我國雙軌制的經濟體制,一方面激活了企業(yè)活力,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大量尋租空間。鑒于這部分尋租空間,要么隱藏于政府監(jiān)督機構之外無法被政府監(jiān)控;要么監(jiān)控成本太高,政府無力監(jiān)控。這部分尋租空間成為企業(yè)尋租的樂園。企業(yè)通過會計機制把租金轉移到企業(yè),成為自身利益的一部分。由此可見,雙軌制經濟體制提供了會計尋租空間。減少會計尋租空間,就應該加快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完善公平競爭機制,從而減少尋租空間,進而減少會計尋租。

(三)增加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會計信息的不對稱性是造成會計尋租的關鍵。在我國會計信息披露不健全的證券市場上,利用會計信息尋租成了上市公司謀取財富的手段。上市公司利用我國股市保護措施和證監(jiān)會的監(jiān)管漏洞,為了獲得大量的發(fā)展資本、或者為了繼續(xù)留在股市中,就通過自己掌握的會計信息優(yōu)勢向外界發(fā)布虛假信息來謀取利益。虛假會計信息損害了股民的權益、造成了國家資源的流失和無辜的浪費,也損害了股市的誠信度,破壞了股市的健康發(fā)展,為了維護股市秩序、規(guī)范股市投資行為、降低會計尋租概率,應當加強監(jiān)管會計行為、規(guī)范會計信息紕漏機制、加強會計法制建設以及發(fā)揮媒體輿論監(jiān)督作用,強制上市公司和其他經營單位及時、準確地公布會計信息,增加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