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31篇)_第1頁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31篇)_第2頁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31篇)_第3頁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31篇)_第4頁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31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31篇)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精選31篇)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1

生活就是這樣殘酷,你沒有給予,你當然得不到回報,你會說:哪有父母不愛孩子的呢?我給他吃、穿、養(yǎng)他,我心里愛他。是的,不頂用。你每天在埋怨他、責備他、訓斥他,百分之七十的語言都是否定的語言。你當著別人的面訓斥他,你甚至在大街踢了他一腳。家里來人時,你當著孩子的面告訴客人你所認為的孩子的某些缺點。你不斷地以一個成人的角度誤解孩子等等,這些都不是愛。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

我常想,一個成人如果用有賓行為和態(tài)度來對待和理解孩子,這個孩子定會快樂、自信、勇敢和充滿愛意。更重要的是兒童能依據(jù)這種愛在未來去創(chuàng)造一人新的世界和生活人相互平等,人與人相互理解;聽不到吐痰聲,看不到蒼蠅和垃圾,人們帶著孩子在門前的草坪上玩耍,老人在樹蔭下乘涼,哲人們在窗前的沙發(fā)上低聲交談,花叢里少女們靜坐在木椅上手捧詩集,少年們奔跑在網(wǎng)球場上,詩人們在附近的茶館里高談闊論這一切并不遙遠。如果你愛孩子,讓他的精神愉快,你給了他們美好,兒童就能給我們帶來一個金色的未來。這個希望寄托在兒童身上要比寄托在任何成人身上更為可靠。因為兒童是成人之父,兒童是人類之父,兒童是文明之父。

兒童興趣的動機來自于內(nèi)在,而獎勵的刺激可能是暫時的。我們可以相信,沒有一個科學家和任何一個專家的成就來自于獎懲,他們都是因為自己的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促使他們學而有成。作為成人,作為家長,我們的責任是如何保護兒童的這種內(nèi)在的動機不受干擾和破壞。

蒙特梭利有一句話:對人的懲罰莫過于兩種,剝奪他的兩樣東西,一個是內(nèi)心的力量;一個是人格的自尊。我們暫且把內(nèi)心力量放在一邊,因為這個問題過于復雜了。我只提一下人格自尊,我想我們成人訓斥孩子,或者說成人給孩子臉色看,這是家常便飯。父母認為兒童無自尊可言,兒童也果真喪失了自尊。長久下去,父母罵孩子、打孩子也無所謂了。有些人因童年的原因在用其一生的精力維護自尊,并在矛盾中苦苦掙扎,一方面在不斷地維護自己的自尊,一方面卻又不斷傷害別人。所以我要告訴有些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自尊的話,你最好先問問自己,你是否給予過他這樣的財富。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的懲罰多于獎勵。當我們看到孩子犯錯誤時,總是要說:看看,我早給你說過,你怎么這么笨等等。但大多數(shù)成人不知道,錯誤本身對兒童就是一種激勵。如果我們學會站在一旁觀察而不急于插手的話,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錯誤或失敗會促使兒童一遍一遍反復進行,直到兒童完全掌握并順利做完為止。兒童從來都不太重視他是否一次成功,兒童非常喜歡重復,他會專注地反復進行,恰恰是成人的態(tài)度使兒童有挫敗感。

學會觀察、學會等待。改變一個觀念:允許孩子犯錯誤,錯誤和失敗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東西和成功。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2

是的`,讀書只是一種提升自我的開始。

當我拿起孫瑞雪老師寫的《愛和自由》的時候,我覺得抓住和把握一個兒童的前六年,真的太重要了,我們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都可以想象自己很愛孩子,往往也便認為這就是愛孩子,但是,這和真正的愛孩子是有差別的?;蛟S我們真的需要聽下來看看:我們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恐懼,是不是基于自己的焦慮和習性。

愛就是愛,恐懼就是恐懼,焦慮就是焦慮,認為就是認為,一切如是。我有候就會覺得,我們真的要像孫瑞雪老師說的那樣,學會從一切如是里面將愛剝離出來,那樣的時候孩子才可以真的的接受到愛的禮物。

在今年六月份的時候,我聽過一堂孫瑞雪老師關于《愛和自由》的講座,那時候,對于一切還是很茫然,包括對于孫老師這個人都是一樣的,充滿好奇,可是,當見到她的時候,原來,她給人的感覺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就像我們身邊的一個大姐姐一樣,樸實,真誠,讓人很愿意去跟她靠近和溝通交流,突然讓我想起,她寫在書中的一首最愛的詩: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而又給你,光輝燦爛的自由。

如果兒童要創(chuàng)造自己,他就必須生活在愛和自由里,他必須擁有時間空間,必須擁有愛的照顧和支持,這樣,他才擁有創(chuàng)造自己的機會,就像兒童成長在自由當中,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他自己,你必須給他一樣東西,那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給他,他才能成為他自己,否則的話,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離,這就是心理學中常說的一句話,“你這一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成為你自己”,你要成為你自己,而你成為你自己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你必須擁有自由。

好多的家長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都覺得很慶幸,因為每一個人在育兒方面都有一些欠缺,而這本書里面又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對于每一個孩子的每一階段的成長期,敏感期的關注,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認為自己的內(nèi)心會得到一個豁然開朗的答案,這真的是一本適合教育者以及家長去讀有深度的好書。

書中說:以愛的感情喚醒兒童成長的積極性,以自由的空間確立兒童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自我意識,以規(guī)則的內(nèi)化形式形成兒童的社會秩序和內(nèi)在智慧,以平等的關系引導未來社會的和諧和文明。的確,幸福和快樂感一定要在童年經(jīng)歷,經(jīng)歷了,體驗了,感覺了,就會對幸福和快樂有了認識,將來就會成為這樣,這正是幸福成長的內(nèi)涵,幸福也是要成長的,所以之前所說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這并不是我們以往認為的想做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你可以按自己的意識,執(zhí)行自己的計劃,你的計劃不被任何人破壞。

可能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遇到過很多頭疼的事情,不妨每一天抽出十分鐘,二十分鐘的時間來看看這本《愛和自由》,當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便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扇窗,發(fā)現(xiàn)兒童,亦發(fā)現(xiàn)自己。

我想,我們一生能給予孩子的,只有一樣,那就是愛。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3

近些天,我翻閱了孫瑞雪的書《愛和自由》,讓我明白了,愛孩子就要給他充分的自由,當然,這樣的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的。

《愛和自由》的一個最具有顛覆性教育觀念就是蒙特梭利“精神坯胎”論,所謂的“精神坯胎”是說,胎兒在母體中形成的一瞬間,內(nèi)在就有了一樣東西,這樣東西將在兒童一出生就指導兒童的發(fā)展,指導兒童該去抓什么,摸什么。這種觀點要求我們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兒童將按照預定好的這種精神發(fā)展模式發(fā)展。基于這種觀點,兒童的成長不需要大人灌輸什么新內(nèi)容,而只需要為兒童創(chuàng)造成長的環(huán)境和條件。如果仔細思考一下我們掌握語言的過程,就不難看出,環(huán)境對兒童發(fā)展所起到的作用,一般三歲前,兒童就能基本掌握本土語言,在這個過程無需大人為孩子專設課程,兒童便能在周圍充斥的語言聲音中自行掌握語言,可見,兒童是自我發(fā)展的。

而這種自我發(fā)展基于感覺之上,從感覺中發(fā)展并由感覺伴隨著。我很贊賞這本書的觀點:“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在心理成長之上的?!边@個與中國大陸“知識至上”的教育觀念似乎完全相悖,“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給孩子灌輸知識,這就是我國教育的現(xiàn)狀,殊不知這種完全違背兒童內(nèi)在成長規(guī)律的教育觀念,正在吞噬著孩子的心智。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也是說,當孩子的行為超越紀律的范疇時,我們應該是有權(quán)利說“不”的,但這個“不”要怎么說,以什么方式去引導,去告訴孩子呢。在蒙錯理念中,一切都要為了心靈讓步。比告訴孩子對錯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使孩子不至于陷入困境,使孩子心靈不受到傷害。孩子是通過感覺來認知這個世界的,通過感知而發(fā)現(xiàn)宇宙的定律,或許我們簡簡單單一個字眼,就會傷害到這幼小柔嫩的花朵。

蒙氏的教育理念強調(diào)孩子自我教育,家長和老師只是觀察者,引導者,能夠讓孩子在自由中自己找到紀律和約束,心甘情愿的遵循規(guī)則。這個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網(wǎng)上現(xiàn)在蒙氏的教具炒的很熱,家長們熱衷于送孩子們上數(shù)學班,音樂班,大大小小的教學機構(gòu)都高懸蒙氏的金字招牌。轉(zhuǎn)也趕過潮流去上過幾期早教課,當時我并不是很了解什么是蒙氏,當然現(xiàn)在也不是很了解。對當時的我而言,蒙氏教育就是眼花繚亂的教具。我覺的現(xiàn)在中國的早教機構(gòu)已經(jīng)把蒙氏教育當成是萬能的,已經(jīng)有些脫離了愛和自由的原則。我們帶孩子去早教班的時候征得他們的同意了嗎,當他們不愿意的時候我們遵從他們的意愿了嗎?我想答案是沒有。我們應該坐下來好好反省,我們帶孩子上早教班是什么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自由中找到本我,還是為了讓孩子學習更多的語言能力,數(shù)學能力,繪畫能力。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4

還沒看過蒙特梭利的原著,先讀了這本書。由于是在網(wǎng)上看的電子版,結(jié)果好多版本都是從十五章后就是簡短的書摘,沒有具體的內(nèi)容。好在后來在搖籃網(wǎng)里搜到了完整版。

先說下幾點心得吧:

書中最強調(diào)的一個詞就是"精神胚胎",與傳統(tǒng)教育不同的是,蒙氏教育相信6歲前的孩子是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精神胚胎"發(fā)展起來。而且這是一種自然的,健康的發(fā)展途徑。

所謂"精神胚胎",就是孩子自身的生長需求,就像一顆種子,它總是會要求發(fā)芽,要求長大。孩子自身也有這種成長的渴望。

孩子依照著"精神胚胎"做出自己的選擇,并付之于行動的過程,叫做精神胚胎的"實體化","實體化"對孩子的心智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兒童的智力就是從"實體化"中發(fā)展而來的。

但在現(xiàn)實中,兒童的這種自由常因各種原因被遏制了。比如,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做不好一些事情,或者做了一些事情后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于是就阻止孩子或者代孩子去完成。再比如,父母總是從自己的一些固有觀念去評判孩子所做的事情,會因為自己的想當然而去干涉孩子的選擇,也就是所謂的"上帝姿態(tài)"。

而這一切對兒童都是一種精神上的掠奪。

為什么說要給兒童自由?因為很多時候,如果大人可以理解兒童的做法,他就可能會給兒童這么做的自由。而如果他不能理解,甚至誤解的時候,他就會阻止、會干涉。而兒童依照精神胚胎所進行的活動,一直都是自發(fā)而有意義的,它不應受大人的理解程度左右。因此在你理解不了的時候,相信孩子這么做總是有他的理由,相信孩子,給孩子自由,就是正確的選擇。

給孩子自由并不意味放羊式的放養(yǎng),相反,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更大的耐心。

因為父母不再是掌控一切的統(tǒng)領者,而是一個監(jiān)護者,一個觀察者--在孩子需要指導和幫助,愛撫和安慰的時候,他能適時地出現(xiàn)。

而這個適時,正是我們做家長的需要不斷學習的。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5

孫瑞雪的《愛和自由》好多年前讀過一次,但已經(jīng)漸漸忘記,這次重新拜讀再加上結(jié)合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進行思考,別有一番感悟和滋味。

一、正常的兒童總在“思考”,而且兒童思維需要時間,因此正常的兒童是沉靜而安詳?shù)模踔溜@得“傻呆呆”的,這是他進入了“沉思”狀態(tài)。這一點出乎我的意料,結(jié)合書中描述“正常兒童”的其他論述,著實反傳統(tǒng)。傳統(tǒng)中人們眼中的孩子尤其是聰明孩子應該是“活潑機靈”的。面對陷入沉思的孩子,很多成人會打斷他,叫他的名字,企圖將其“喚醒”,抱怨其“反應遲鈍”。如此一來,反倒寬心了。

二、兒童只對能夠成長自己的工作感興趣,而對純粹的玩具沒有興趣。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小孩子會舍棄“高檔”玩具,而選擇沙、水、小盒子和小瓶子的原因吧。文中有個孩子希希自小喜歡形體富于變化,玩法多樣的玩具,如小熊換衣、磁鐵拼圖、立體造型組、磁鐵釣魚組、積木等,對毛絨玩具、電動玩具卻反應平平。有次媽媽出差沒有給希希買毛絨玩具,而是買了個“魔板”,希希很喜歡,反復擺弄,在變化中尋求快樂和成就感。兒童是最明白自己的,他會根據(jù)內(nèi)在成長的需要選擇玩具,成就工作。

三、完成一項工作后,孩子會對自己的成果進行觀察和思考,大人需要保持沉默,不要急于提醒孩子“歸位”。的確如此,結(jié)合我園的魔力猴操作,我想孩子應該也是需要一點時間來思考和回味剛才的操作的。

四、“兒童認識成人不以成人的語言和表情來衡量和判斷,兒童用心靈感受,虛假的信息兒童用心靈馬上能感覺出來?!?/p>

五、國際上,幼兒教育觀念在本世紀初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人們包括非洲的一些國家不再用口授形式給兒童進行“教育”,兒童不斷通過行動來構(gòu)建自己。國際上幼兒教師的收入和律師、牙醫(yī)的收入一起位居社會前三,很多博士畢業(yè)后就去幼兒園帶孩子,因為0—6歲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階段,整個社會都將最好的資源提供給了這個階段。

六、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睍惺沁@樣定義“愛”的?!安粍优?、相信、盼望、永無休息的等待”是打動我最深的字眼。

整本書最令我目瞪口呆的是關于“順從”的論述,這一點書中出現(xiàn)多處,第一句是“當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時候,他會對愛人順從。什么是順從?在感情上,在生活中,意志的升華就是順從?!边@個順從的含義比較深刻,不僅僅是我們傳統(tǒng)中所理解的。那種感覺就像熱戀中的戀人,如果一方請另一方幫忙做一件合理的事情,那么這一方一定會很順從地去做,順從中充滿了愛戀、自豪和激情。正常的兒童和成人表現(xiàn)出來的就應該是順從。當我看到“一個快樂的孩子不會搞破壞,一個快樂的成人也不會去破壞??鞓返娜祟惒粫呢敻?、破壞環(huán)境、發(fā)動戰(zhàn)爭,他們只會有建設性的行為”時,我感動得淚流滿面。

七、關于神游。比如一個人下崗了,他明白自己需要重新鼓足勇氣,經(jīng)過在培訓,重新找到一份工作,甚至他明白自己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是,實際中他每天只會在家里唉聲嘆氣,一邊想著上述的種種計劃和過程。這個人的心和力被分開了,蒙特梭利稱之為“神游”??磥恚@種狀態(tài)在很多成人身上明顯存在著。

那么,回歸到兒童時代呢?兒童是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當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碼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情卻備受阻礙的時候,兒童智能通過幻想來實現(xiàn)自己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分離,神游就此形成。仍是書中的例子:孩子玩水玩沙被禁止,他開始想象玩水玩沙;孩子坐在教室里憑借老師講述的植樹過程來構(gòu)思一篇植樹的作文時,神游就此開始。而這些,不是應該被反思的嗎?

孩子真的值得成人仰視,養(yǎng)育一個正常的孩子,需要我們成人反思自己,成長自己,首先做一個正常的成人。“兒童是成人之父,兒童是人類之父,兒童是文明之父”這句話太好了!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6

最近,我看到一本書,叫做《愛和自由》,讓我感觸頗多。這本書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專家孫瑞雪的最新版本,一本關于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書,正如作者所說:我愛孩子們,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在這里,希望推薦給廣大家長朋友們,希望能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啟迪。

《愛和自由》飽含著作者對兒童至深的愛。在十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她始終用心靈和兒童對話,她能看到兒童的渴求,知道兒童的想法,了解兒童的心情,感知兒童的苦難。她說:在愛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對待孩子,因為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早已過時。

我們都曾經(jīng)是孩子,成年后,我們又有了孩子。孩子給我們帶來希望和歡樂,也給我們帶來困惑和焦慮,孩子的成長是每個家庭大事中的大事。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然后,現(xiàn)實中的許多問題又困擾著他們,學校學習壓力的增大,各種興趣愛好班的層出不窮,使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到底是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呢?還是應該讓他們提前接受良好的教育?

作者的真知來自于實踐。她說,兒童的智力來自于感覺,他們的感覺經(jīng)驗成人無法替代;個性跟創(chuàng)造力之間是畫等號的,創(chuàng)意不能教;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觀現(xiàn)實,苦難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難的童年經(jīng)歷作斗爭,都在尋找自尊和證明自己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推崇智力,他們把智力和兒童的自我割裂開來,他們積極地給孩子報各種班,讓孩子提前學習各種知識,當知識填滿一個孩子的腦袋時,他的心靈肯定失去了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一個沒有玩過水玩過沙,沒有領略過大自然的美,沒有和同伴追逐嬉戲過,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大笑過的孩子,雖然渾身披掛著知識,卻可能離幸福很遠。讓我們用書中的一首詩來形容所有家長們的心聲:

讓我的愛

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

而又給你

光輝燦爛的自由。

生活就是這樣殘酷,你沒有給予,你當然得不到回報,你會說:哪有父母不愛孩子的呢?我給他吃、穿、養(yǎng)他,我心里愛他。是的,不頂用。你每天在埋怨他、責備他、訓斥他,百分之七十的語言都是否定的語言。你當著別人的面訓斥他,你甚至在大街踢了他一腳。家里來人時,你當著孩子的面告訴客人你所認為的孩子的某些缺點。你不斷地以一個成人的角度誤解孩子等等,這些都不是愛。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自息的等待。

我常想,一個成人如果用有賓行為和態(tài)度來對待和理解孩子,這個孩子定會快樂、自信、勇敢和充滿愛意。更重要的是兒童能依據(jù)這種愛在未來去創(chuàng)造一人新的世界和生活人相互平等,人與人相互理解;聽不到吐痰聲,看不到蒼蠅和垃圾,人們帶著孩子在門前的草坪上玩耍,老人在樹蔭下乘涼,哲人們在窗前的沙發(fā)上低聲交談,花叢里少女們靜坐在木椅上手捧詩集,少年們奔跑在網(wǎng)球場上,詩人們在附近的茶館里高談闊論這一切并不遙遠。如果你愛孩子,讓他的精神愉快,你給了他們美好,兒童就能給我們帶來一個金色的未來。這個希望寄托在兒童身上要比寄托在任何成人身上更為可靠。因為兒童是成人之父,兒童是人類之父,兒童是文明之父。

兒童興趣的動機來自于內(nèi)在,而獎勵的刺激可能是暫時的。我們可以相信,沒有一個科學家和任何一個專家的成就來自于獎懲,他們都是因為自己的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促使他們學而有成。作為成人,作為家長,我們的責任是如何保護兒童的這種內(nèi)在的動機不受干擾和破壞。

蒙特梭利有一句話:對人的懲罰莫過于兩種,剝奪他的兩樣東西,一個是內(nèi)心的力量;一個是人格的自尊。我們暫且把內(nèi)心力量放在一邊,因為這個問題過于復雜了。我只提一下人格自尊,我想我們成人訓斥孩子,或者說成人給孩子臉色看,這是家常便飯。父母認為兒童無自尊可言,兒童也果真喪失了自尊。長久下去,父母罵孩子、打孩子也無所謂了。有些人因童年的原因在用其一生的精力維護自尊,并在矛盾中苦苦掙扎,一方面在不斷地維護自己的自尊,一方面卻又不斷傷害別人。所以我要告訴有些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自尊的話,你最好先問問自己,你是否給予過他這樣的財富。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的懲罰多于獎勵。當我們看到孩子犯錯誤時,總是要說:看看,我早給你說過,你怎么這么笨等等。但大多數(shù)成人不知道,錯誤本身對兒童就是一種激勵。如果我們學會站在一旁觀察而不急于插手的話,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錯誤或失敗會促使兒童一遍一遍反復進行,直到兒童完全掌握并順利做完為止。兒童從來都不太重視他是否一次成功,兒童非常喜歡重復,他會專注地反復進行,恰恰是成人的態(tài)度使兒童有挫敗感。

學會觀察、學會等待。改變一個觀念:允許孩子犯錯誤,錯誤和失敗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東西和成功。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7

再一次翻看《愛和自由》,仍然覺得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對我們育兒過程中的錯誤提出了警示。

比如我們經(jīng)常會在孩子做一些看似危險的事情時立即喝止他們,不準做這個、不準做那個,恨不得弄個籠子關起來;我們害怕孩子玩的滿身是泥,害怕他們自己吃東西吃的一塌糊涂,害怕他們在別人面前丟了自己的面子。起初我根本不知道這些幾乎是出于本能的反應,對孩子會有多么大的傷害。知道育兒最大的難點不是要對付熊孩子,而是要盡最大努力提升自己,要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才有可能養(yǎng)育出心智健全的下一代。育人就是育己!我很慶幸在他小的時候讀到了這本書,現(xiàn)在孩子正值青春期,所謂青春期的問題都會找到合適的方法,迎刃而解。這得益于《愛和自由》!

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8

我是進入愛格倫后,才開始接觸新教育領域,入職第一天,拿到的第一本書就是《愛和自由》。很慶幸自己走進的是一所被愛包圍著的幼兒園,一個中國新教育理念的踐行地?!稅酆妥杂伞愤@本書更是讓我明白了什么是“愛和自由,規(guī)則與平等”。

把這本書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每一次看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感悟,從開始的自我懷疑,到混亂迷茫,慢慢在與孩子實際接觸中產(chǎn)生的觀念上的轉(zhuǎn)變,開始有所領悟,慢慢內(nèi)在感覺被喚醒,產(chǎn)生共鳴。

作者在書中提到“在愛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對待孩子,因為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是我們成長得結(jié)果,那可能不是愛”。是的,因為愛孩子,成人總會想著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味地強行灌輸給孩子,還美其名曰是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因為愛孩子,成人會經(jīng)常使用否定性的語言去告訴孩子所謂的“真理”;因為愛孩子,成人可能還會采用暴力的方式去快速壓制孩子的“壞行為”。然而,這借愛之名去“教”孩子的種種行為,并不是愛。

那到底真正的愛是什么呢?“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是包容,凡是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愛是永無止境的等待?!?/p>

愛首先是一種感覺。成人由于喪失太多感覺,所以容易形成一種慣性,比如會不自覺地躲避各種內(nèi)在感覺,不論是痛苦的還是幸福的。因此要學習如何愛孩子,首先就是要要尋找愛的感覺,而孩子就是成人尋找愛的感覺的對象,我們透過孩子對愛的感覺的反饋,由此產(chǎn)生如何愛孩子的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把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速度放慢,讓自己作為一個觀察者而存在,同時也作為一個感覺者,當我們嘗試去感覺孩子的時候,我們就能傾聽到孩子的情緒和真實想法。

我還在《愛和自由》書中找到了一些社會行為的根源,也包括自己的。許多人的行為都是在年幼的時候形成的,然后逐漸影響到整個成長過程。比如一個沒有主見的成人,在他小時候一定被剝奪了自己做主的權(quán)利。愛和自由不是成人施舍給孩子的,而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是需要彼此尊重、相互平等的。

僅僅有愛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完整地成長,還需要規(guī)則和平等。規(guī)則不是權(quán)威和管制,它是能保證人人平等的一種公共秩序。當所有人開始遵守我們共有的規(guī)則時,在愛和自由的環(huán)境下,孩子的生命就能做到有尊嚴且獨立的發(fā)展,從而走向完整。

《愛和自由》這是一本關于“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書,正如作者所說:“我愛孩子們,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9

是的,讀書只是一種提升自我的開始。當我拿起孫瑞雪老師寫的《愛和自由》的時候,我覺得抓住和把握一個兒童的前六年,真的太重要了,我們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都可以想象自己很愛孩子,往往也便認為這就是愛孩子,但是,這和真正的愛孩子是有差別的。或許我們真的需要聽下來看看:我們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想法,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恐懼,是不是基于自己的焦慮和習性。

愛就是愛,恐懼就是恐懼,焦慮就是焦慮,認為就是認為,一切如是。我有候就會覺得,我們真的要像孫瑞雪老師說的那樣,學會從一切如是里面將愛剝離出來,那樣的時候孩子才可以真的的接受到愛的禮物。

在今年六月份的時候,我聽過一堂孫瑞雪老師關于《愛和自由》的講座,那時候,對于一切還是很茫然,包括對于孫老師這個人都是一樣的,充滿好奇,可是,當見到她的時候,原來,她給人的感覺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就像我們身邊的一個大姐姐一樣,樸實,真誠,讓人很愿意去跟她靠近和溝通交流,突然讓我想起,她寫在書中的一首最愛的詩: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而又給你,光輝燦爛的自由。

如果兒童要創(chuàng)造自己,他就必須生活在愛和自由里,他必須擁有時間空間,必須擁有愛的照顧和支持,這樣,他才擁有創(chuàng)造自己的機會,就像兒童成長在自由當中,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他自己,你必須給他一樣東西,那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給他,他才能成為他自己,否則的話,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離,這就是心理學中常說的一句話,“你這一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成為你自己”,你要成為你自己,而你成為你自己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你必須擁有自由。

好多的家長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都覺得很慶幸,因為每一個人在育兒方面都有一些欠缺,而這本書里面又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對于每一個孩子的每一階段的成長期,敏感期的關注,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認為自己的內(nèi)心會得到一個豁然開朗的答案,這真的是一本適合教育者以及家長去讀有深度的好書。

書中說:以愛的感情喚醒兒童成長的積極性,以自由的空間確立兒童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自我意識,以規(guī)則的內(nèi)化形式形成兒童的社會秩序和內(nèi)在智慧,以平等的關系引導未來社會的和諧和文明。的確,幸福和快樂感一定要在童年經(jīng)歷,經(jīng)歷了,體驗了,感覺了,就會對幸福和快樂有了認識,將來就會成為這樣,這正是幸福成長的內(nèi)涵,幸福也是要成長的,所以之前所說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這并不是我們以往認為的想做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你可以按自己的意識,執(zhí)行自己的計劃,你的計劃不被任何人破壞。

可能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遇到過很多頭疼的事情,不妨每一天抽出十分鐘,二十分鐘的時間來看看這本《愛和自由》,當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便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扇窗,發(fā)現(xiàn)兒童,亦發(fā)現(xiàn)自己。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10

“讀一本好書,猶如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我在讀完孫瑞雪的《愛與自由》之后,對這句名言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身為人母,我開始關注如何教育孩子,希望得到“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訣竅,而容易忽略了如何“愛”孩子。看完這本書,才知道“愛”才是孩子心智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營養(yǎng),《愛和自由》是一本關于“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書。

愛孩子就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自我以及幫助孩子成長。說到愛孩子,所有的父母都以為自己很愛孩子,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成長,也認為這就是愛孩子。但是,這和真正的愛孩子是有差別的。目前我們的孩子大多是在成人的過度保護,過度干預下成長,他們無法成為他們自己,他們只不過是第二個我們自己而已。零到6歲甚至12歲,兒童都處于很弱小的狀態(tài),需要成人來幫助他成長。但不是成人自以為是的“灌輸”。書中作者也提到了兒童心理的發(fā)展有各種“敏感期”,如秩序的敏感期、語言的敏感期等。當孩子順利通過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愛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內(nèi)在的發(fā)展規(guī)律,善于撲捉孩子的“敏感期”,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安全的發(fā)展環(huán)境,讓他們在自由中快樂的生長。

愛的同時也包含了自由,沒有自由的愛,也不能稱其為愛。許多家長會認為:父母越愛孩子,孩子就越依戀他(她),但在作者看來,父母越愛孩子,孩子就越不過分依戀父母。因為經(jīng)驗告訴孩子,父母只是短暫離開,那種持久的愛的行為使孩子知道父母不論在哪里,愛是穩(wěn)定不變的。作者認為自由的含義就是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沒有自由的孩子永遠都是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在過多的責任或者規(guī)則下長大的孩子會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興趣。作者贊成給孩子充分的自由,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規(guī)律,才能認知事物,這就是充分發(fā)展?jié)撃艿淖杂伞!稅酆妥杂伞芬矎娬{(diào)紀律必須建立在自由上,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當然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自由,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的“紀律”基礎上的!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11

愛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計算他人,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對于愛和自由這個話題似乎一直都有很多話要說,可是這個話題太大太大又讓我不知從何說起,不是一一媽的督促,還不知道這個作業(yè)什么時候能交呢,呵呵。

愛,是什么?無數(shù)人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每個心靈對愛的認識都是不同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同的,無法用語言說清,愛是生命的秘密。父母對于孩子的愛那更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這種愛更需要的是一種正確的表達方式,讓埋藏在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種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自由,又是什么?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對自由的定義和愛一樣,是沒有確切答案的,翻了翻字典,自由的定義在不同的領域又是不同的,簡單地說在心理學上,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決定自己的行為。在我看來自由是人類智慧的根源,自由可以說是人類生存的一種最高境界了,好向往!在這本書中的自由可以說是一種尊重吧,尊重生命原本的樣子,不給孩子太多的規(guī)則和束縛,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可說實話,面對孩子,有時我卻很難把握自由和原則的尺度。我相信也也是困擾很多父母的問題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尺度不好把握,話扯遠了,談談我對這本書里感受最深的二點吧!

一、《愛和自由》里表達的是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對孩子的愛和尊重。中國很多父母都喜歡把自己很多觀念強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把自己的很多遺憾和未曾實現(xiàn)的夢想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為自己夢想中的那一個,孩子背負著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真的能理解孫老師曾說過的同情兒童的苦難!讀過這本書的父母應該都有所收獲,能更寬容面對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從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著想,從而更理解他們的想法,理解是溝通的最直接的橋梁。

二、書中說到其實教育的整個目的就是為了發(fā)展人自身的潛力,我們總是把掌握某種技能作為智力發(fā)展的標準,實際上技能不重要,六歲以前兒童根本就不用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他所要學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對此觀點我是贊同的,為人父母,應該清楚知道對于孩子來說什么東西是對于孩子的未來是最重要的?通常偉大的人物后面都有著了不起的父母,《宋氏三姐妹》我看過二遍,每看一次感受都很深,之所以宋氏三姐妹能有如此的成就,是和她們有個偉大的父親分不開的,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環(huán)境下,她們的爸爸宋查理就經(jīng)常告訴她們:我宋查理的女兒都是將來是要做大事業(yè)的人!玫lin凱的媽媽,從小就一直告訴她寶貝,你一定行!就是這樣一種信念一直伴隨她走過了很多人生坎坎坷坷,如果父母能把夢想、自信、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傳遞給孩子,孩子的將來一定會是美好的,他會學會享受生活給他的一切經(jīng)歷,把困難當成挑戰(zhàn),把挫折看做是磨煉,天堂和地獄其實都在我們的心智之間。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人的成功、升遷、成就85%是來自于我們的態(tài)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情商吧,而只有15%是來自于我們的技能,今天很多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整個教育體系教會我們的都是技能,卻沒有人教會我們?nèi)绾巫龅谋绕匠H烁茫?0%的教育在于事實與數(shù)字僅有10%在于感覺與態(tài)度,花90%的時間來研究只有15%和我們幸福相關的東西,我們的教育體系是不是有點問題呢?個人成長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課題,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上的。我認為的成長是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挑戰(zhàn),從而慢慢走向成熟和優(yōu)秀,再邁向卓越。

還有如何把蒙氏教育的精髓和我們中國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起來,而不僅僅是生搬硬套,也是我們要探討和摸索的。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12

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感受很多。每個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那愛到底是什么?“愛是忍耐,愛是慈祥,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睍惺沁@樣定義“愛”的。受此啟迪,我感覺:愛是尊重,愛是珍視尊嚴。

這本書以愛和自由為全書的立足點,強調(diào)給孩子的愛要有科學的方式,即在對兒童成長規(guī)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利用蒙氏的各種訓練方法,并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選擇。作者用各種事例詮釋了“愛和自由”對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作者相信這樣孩子就可以全面發(fā)展,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同時,也簡要地提到了約束孩子不良行為的方法??傮w來講,作者比較審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實踐著兒童教育,并總結(jié)出一些經(jīng)驗。

作者所謂的“愛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給孩子的,主角還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對象。作者要求成人盡可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給他們科學的愛,給他們盡可能充分的自由。但無論加上什么樣的修飾詞,這種施予和授予的關系沒有變,孩子是被動的,是從屬地位的。這意味著,成人有權(quán)力決定給什么樣的愛,給什么樣的自由。給什么,怎樣給,取決于成人認為怎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這種施舍的“愛和自由”是功利主義的,并且會因社會的壓力而不斷修正、變化,最終就是妥協(xié)和放棄。孩子得到的是被動的愛,缺少的尊重。在此我想來和大家聊聊蒙式教育,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蒙臺梭利有以下教育觀點:

1、遵循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吸收性心智。

2、注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敏感期。

3、重視自發(fā)性活動的自然法則。

4、支持兒童的發(fā)展要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下,通過自身活動獲得。

這里有幾個關鍵詞:遵循、注重、重視、支持,在這幾個詞中,匯總一個詞:“尊嚴和獨立”,其實,生命的尊嚴和個體的獨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蒙氏主張這種尊嚴和獨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賦予人類的,而不是孩子的父母。蒙氏極力想說明,如果你認識不到,不尊重這種天賦人權(quán),你就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而愛、自由不是成人施舍給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權(quán)利,是從“尊嚴和獨立”生發(fā)出來的。如果不認識到這點,所謂的“愛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偽善的,也是善變的。僅僅“愛和自由”,并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嚴和獨立”地發(fā)展,他需要責任,需要平等。

不背負責任,很難談到尊嚴;沒有平等,獨立也是不完全的。而缺少真正的尊嚴和獨立,孩子在被施舍的環(huán)境中成長,很難期望他人格的健全。孩子當然需要愛和自由,但不是施舍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擔負各自的責任。這樣,人格才能健康發(fā)展,并走向成熟。

書中談到了神游一詞,讓我深受啟發(fā)。其實,兒童是最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當他依照精神胚胎中密碼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情卻備受阻礙的時候,兒童智能通過幻想來實現(xiàn)自己的需要,解除痛苦,久而久之的心力分離,神游就此形成。書中有一個例子:孩子玩水玩沙被禁止,他開始想象玩水玩沙;孩子坐在教室里憑借老師講述的植樹過程來構(gòu)思一篇植樹的作文時,神游就此開始。

您可以嘗試去看一下《愛和自由》這本書。孩子真的值得成人仰視,養(yǎng)育一個正常的孩子,需要我們成人反思自己,成長自己?!安粍优?、相信、盼望、永無休息的等待”是打動我最深的字眼。我在努力嘗試,并且相信會越做越好!“兒童是成人之父,兒童是人類之父,兒童是文明之父”!如果我們珍視孩子的尊嚴,那我們就該成為維護尊嚴的榜樣。從我開始,從你開始,從此刻開始!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13

最近,我看到一本書,叫做《愛和自由》,讓我感觸頗多。這本書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專家孫瑞雪的最新版本,一本關于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書,正如作者所說:我愛孩子們,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在這里,希望推薦給廣大家長朋友們,希望能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啟迪。

《愛和自由》飽含著作者對兒童至深的愛。在十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她始終用心靈和兒童對話,她能看到兒童的渴求,知道兒童的想法,了解兒童的心情,感知兒童的苦難。她說:在愛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對待孩子,因為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早已過時。

我們都曾經(jīng)是孩子,成年后,我們又有了孩子。孩子給我們帶來希望和歡樂,也給我們帶來困惑和焦慮,孩子的成長是每個家庭大事中的大事。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然后,現(xiàn)實中的許多問題又困擾著他們,學校學習壓力的增大,各種興趣愛好班的層出不窮,使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到底是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呢?還是應該讓他們提前接受良好的教育?

作者的真知來自于實踐。她說,兒童的智力來自于感覺,他們的感覺經(jīng)驗成人無法替代;個性跟創(chuàng)造力之間是畫等號的,創(chuàng)意不能教;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觀現(xiàn)實,苦難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難的童年經(jīng)歷作斗爭,都在尋找自尊和證明自己。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推崇智力,他們把智力和兒童的自我割裂開來,他們積極地給孩子報各種班,讓孩子提前學習各種知識,當知識填滿一個孩子的腦袋時,他的心靈肯定失去了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一個沒有玩過水玩過沙,沒有領略過大自然的美,沒有和同伴追逐嬉戲過,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大笑過的孩子,雖然渾身披掛著知識,卻可能離幸福很遠。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14

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感受很多,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蒙氏理論的書,拿到書后才一翻,就馬上被吸引住了,一邊看一邊打心眼里認同,合上書本,內(nèi)心充滿了接觸到真理的激動。都說只有切身感受的事物才會特別認同,現(xiàn)在卻已經(jīng)想不起來到底是書里哪些案例和說法觸動了自己,只知道一邊翻閱一邊忍不住幻想:如果自己從小能在“愛和自由”的教育理念下成長是多么的幸福,甚至有一種沖動,恨不得把書上的文字騰印到父母的腦子里,告訴他們當年那種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是怎樣傷害和扼殺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傊?,由此“愛和自由”的理念已經(jīng)深深扎根在心里,看著孩子們無邪的笑臉,作為老師的神圣使命感再次升華,看著孩子的臉,在心里對她們說我也要“讓我的愛象陽光一樣包圍著你們,而又給你們光輝燦爛的自由?!睈凼鞘裁茨兀俊皭凼侨棠停瑦凼谴认?,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無禮不求益,不動怒。只喜歡真理凡是包容,凡事相信,凡是盼望,凡是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等待?!睍惺沁@樣的定義“愛”的。“不動怒、相信、盼望、永無止息的等待”是打動我最深的字眼。

在愛孩子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對待孩子,因為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早已過時。”曾經(jīng),我也認同一個家庭里的孩子至少要怕一個人,要有個人“鎮(zhèn)”得住他;認同孩子小的時候講不通道理的時候,至于道理,長大了就會懂了;認同一個凌厲的眼色使過去,孩子就噤若寒蟬的“威嚴”因為,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中成長的,我們從小按著“乖孩子”的模式去聽話、不惹事、好好學習、不貪玩,就是好孩子。我們從來沒有或者有過卻沒有答案去問自己: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人生?

眼前這些就是我想要的嗎?我們的身體已經(jīng)成熟,我們的心智卻停滯不前,面對紛擾的社會,我們內(nèi)心的惶恐不安遠遠大于自尊自信,這就是傳統(tǒng)教育帶來的后果。為什么一代一代的父母都對自己的處境不滿意,拼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孩子“按我說的去做,但不要學我”?為什么父母以自身的經(jīng)歷和教訓教導孩子卻不能使孩子走上一條屬于自己的自強自立的人生道路?

讓我們從了解自己開始,了解生命的意義,了解成長的規(guī)律,認識到并尊重每一個新的獨立的個體,蹲下來,時刻關注自己和她的成長,用真正的、無限的、無條件的愛滋潤彼此的心靈,讓“內(nèi)心的小孩”和現(xiàn)實的孩子一起快樂、自由地成長!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15

讀到“從愛走向獨立”這一章,說到成人不獨立就沒有力量承擔生活的重壓,孩子不獨立便容易被外在的力量奴役,他整天察言觀色,謹小慎微,在長久的壓抑下,孩子逐漸喪失了自我。

想想我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是迫使孩子去察言觀色,以我們的情緒來主導孩子的言行。久而久之,孩子天生的個性就會隨著我們的情緒變化被泯滅,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當初我們在等待寶寶出生的時候,心想只要孩子健康、平安、快樂地成長,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初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由父母任意規(guī)劃藍圖,隨著他慢慢地長大,我們的要求隨之逐漸地增多,已不僅僅是快樂平安地成長,還要培養(yǎng)不同的興趣愛好,參加各種特長培訓,奧數(shù)學習,孩子已完全失去了自我。多數(shù)的父母隨波逐流,早已忘記了初心。

孩子逐漸長大之后,作為父母,總想把最好的給到孩子,想讓孩子各方面都好、都優(yōu)秀,可是現(xiàn)實往往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總要有所取舍,在取舍之間,家長很難把握好尺度,但是要盡可能地不把自己的思想灌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畢竟,那是孩子自己的人生。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16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些發(fā)達的國家里早已有了水族箱。一只剛剛從蝌蚪轉(zhuǎn)化為青蛙的青蛙被人抓入了一個家庭水族箱。在這個水族箱里還生活著一只龍蝦、一條小泥鰍、兩條小鯽魚和三只小螺絲。小青蛙問小螺絲:“你們是什么時候來到這兒的?”“嘿,哥兒們,別去打擾他們,不然,他們會爬到你身上來的,我有這種經(jīng)歷——很難受!”龍蝦插話了?!澳敲粗x謝!”青蛙聳聳肩,繼續(xù)問:“那龍蝦先生,您知道怎么樣才能逃出去嗎?”“哦,不!難道你不喜歡這種衣食無憂,安逸舒適的生活嗎?”龍蝦尖叫起來?!拔蚁矚g光明和自由!”

青蛙輕輕地嘆了口氣。終于,青蛙找到了出逃的路口——排水管道。小泥鰍、小鯽魚、小螺絲都跟著青蛙逃走了,只有那只龍蝦還待在水族箱中。上帝賜給小動物們希望,排水管道的出口是一條大河!他們這一次的出逃,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他們找到了光明和自由!龍蝦最終被主人吃了。臨終時,他想:“要是我跟著青蛙出去,那該多好呀!原來不管人還是動物,都要想想將來,不能只顧著眼前的利益啊?!?/p>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17

《愛和自由》是孫瑞雪的一本關于“愛”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書。它飽含著作者對兒童至深的愛。她曾經(jīng)說過“在愛孩子的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對待孩子,因為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早已過時。兒童的智力來自于感覺,他們的感覺經(jīng)驗成人無法代替:個性跟創(chuàng)造力之間是畫等號的,創(chuàng)意不能教”打罵中長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觀現(xiàn)實,苦難使他失去把握事務本質(zhì)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難的童年經(jīng)歷作斗爭,都在尋找自尊和證明自己……本書將蒙氏思想中的一些關鍵要素,如精神胚胎,孩子的工作,感覺練習,敏感期,智力的形成等作了通俗化的介紹,并用相應的事例做了說明,雖然有些事例似是而非,但增強了可讀性。

“當給兒童自由時……”,這句話真的很好地概括了全書的立意。作者所謂的“愛和自由”是成人施舍給孩子的,主角還是成人,孩子是被施舍的對象。作者要求成人盡可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給他們科學的愛,給他們盡可能充分的自由。但無論加上什么樣的修飾詞,這種施予和授予的關系沒有變,孩子是被動的,是從屬地位的。這意味著,成人有權(quán)力決定給什么樣的愛,給什么樣的自由。給什么,怎樣給,取決于成人認為怎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這種施舍的“愛和自由”是功利主義的,并且會因社會的壓力而不斷修正、變化,最終就是妥協(xié)和放棄。

讀完這本書,我們可能會記住一些叮囑,會改善你的一些行為,給孩子“愛和自由”。但如果內(nèi)心深處,可能還是把這些作為望子成龍的手段,而不是從本質(zhì)上放棄功利的想法,充分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生命,有權(quán)利做自己的決定,有權(quán)利選擇自己的生活,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么這些改良能堅持多久呢?當升學的壓力和誘惑擺在你面前,能給孩子多少真正的選擇自由呢?

如今,我已經(jīng)是一位小學教師,對于孩子的“愛和自由”更需要理解和相關的知識。有時候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會忍不住經(jīng)常問自己,我該怎么讓兒童能更加好的學習,更加做到在游戲中學習。我們班的孩子很調(diào)皮,有時候會讓我忍不住發(fā)火,但是我愛他們,愛的那樣深切,愛的那樣無奈,更讓我不知道該如何來面對他們。在那個時候,我就會用一些規(guī)矩來壓制他們,雖然我也知道這樣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并不是很好,但是在愛和自由中,我不知道該如何抉擇,那時候的我甚至認為愛和自由不能存在。但是孫瑞雪卻不這么認為,她說“因為愛而愿意順從,因為有意志而能夠順從。她說無人打擾的兒童是作為一個精神自由的人存在的,他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能感知到這個環(huán)境需要遵守什么樣的規(guī)則,他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姿態(tài)。而那些對環(huán)境無法感知的兒童是因為他受到的壓制太大了,當壓制大到足以使他的痛苦時,他不但不能把握這個環(huán)境,而且他一旦發(fā)現(xiàn)這個環(huán)境中沒有人約束他,他就開始破壞,發(fā)泄自己。

自由狀態(tài)中的兒童,因為收到了尊重,因為他所有的舉止和動作都是依賴于自己的斷定,那些不守紀的現(xiàn)象就變成偶然的現(xiàn)象了。但是在我們的國家中,家長還是比較注重孩子的知識和道德,這樣我們必然走到了一條歧路上。

原來愛和自由真的可以并存,而且非常重要。愛和自由可以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的更有趣,學的更加自信,學的更加開心。作為教師,讓孩子學的開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在痛苦中學習還不如不學?,F(xiàn)在起,我該試著讓孩子在自由中學會自我學習,在我的愛中幸福的過完每一天。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18

從走進愛如是的那一天起,我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受著沖擊。有些是來自這個團隊彼此間用愛來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精神,但更多的是因為那些可愛的寶貝們!

剛進園,我只是一名陌生人。我對愛如是和愛如是的寶貝們感到陌生,有好奇,但也有一種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我相信寶貝們對我同樣有著這樣的陌生感和其他感覺,而這些感覺應該還會比較強烈吧。所以,我不敢太靠近他們,怕一不小心就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他們。但由于人員需要,某些地方需要我,我就只好保持一定距離的觀察著寶貝們的自主工作,看著他們完全的享受著一切資源,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了我在杭州工作的情景。在杭一年,很多規(guī)則和操作都與愛如是有所不同,甚至是完全相悖的,但有一個大規(guī)則是相同的: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環(huán)境。本著這樣的其實在我內(nèi)心還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去注意著寶貝們的行動,然后我看到一位大寶貝踩到工作架上向窗戶口探身,我直覺的反應上前抱住寶貝的身體往下拉,并說著這樣很危險之類的話,當然,寶貝很抗拒我這樣的行為。她對我說的話的意思是請不要隨意動我的身體。聽到這話,我當下也明白了,我越界了。肢體的接觸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我此刻和寶貝們還是如此的陌生,還沒有走到能隨意碰觸彼此身體的那一步;寶貝的清晰表達讓我一下就看到了她內(nèi)心的力量,也讓我了解了她自己內(nèi)心是很清楚的,她并不需要我這樣的方式去提醒她。我的反射性行為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但在這樣的一個互動中,我也看到了作為成人的我們的強勢,在面對孩子時,我們太習慣于一種給予的姿態(tài),總是在扮演我才是正確的,孩子必須去改正一些我們成人不能接受的行為,太多太多的限制被放在了孩子身上,也有太多太多的限制放在了我們自己身上。

走上愛如是二樓就是手工區(qū),我一眼看到一位寶貝正用幾張白紙在制作小書冊!她的工作狀態(tài)是那樣的平穩(wěn),不因我的出現(xiàn)有任何變化,看著她,有種寧靜的感覺從心底升起,是的,她的投入讓我覺得寧靜。而給我沖擊的是她正在制作的小冊子。她是怎么想到的呢?這個想法一直一直在我腦海徘徊。后來了解到這真的是寶貝們自己的想法,我又一次感嘆了。雖說寶貝制作過程中各種動作還不能算是靈活,但每一個動作都是那么的清晰,折紙、拉膠帶、黏上膠帶,最后,給書添上內(nèi)容,給書取個名字我還在想,她是怎么做到的呢!給孩子資源選擇上的自由,可以使孩子在無限的空間中暢想并實踐,這是寶貝們能付諸行動的第一要點。足夠的資源,自由的選擇。直到現(xiàn)在,每次看到寶貝們做手工書,我的心都還有著深深的觸動,他們在使用膠水或膠帶時從不是很連貫到一氣呵成,他們的書從各路縱橫到有點書的樣子,從空白到每頁都添上了圖畫,每一個步驟都連接著他們動作及智力的發(fā)展,而這些發(fā)展,因為有著行動的自由,是會多么深刻的印在他們的身體上,我又如何能知!

每天,寶貝們最喜歡在手工區(qū)流連,早上,中午,傍晚,無時無刻不見孩子們的身影,在這里,給我的另一個巨大的沖擊是寶貝們的繪畫。一節(jié)傳統(tǒng)的美術課會從涂色、添畫、著色、布局等各個方面來向孩子講解如何作畫,當孩子們拿起畫筆便被要求開始畫直線、遠、曲線等,如此深的概念,如何跟一個三歲的寶貝清晰的講解畫圓呢?他們的手部動作發(fā)展可能才剛發(fā)展到能拿穩(wěn)一支筆而已!沒有的自由的環(huán)境,孩子們不能想畫就畫,更不可能想畫什么就畫什么??吹綈廴缡菍氊悅兊漠嬜鳎艺娴臒o比的感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在自由中寶貝們的各種發(fā)展成果,什么著色,什么色彩,什么布局,我覺得都應該由寶貝們來教我們才是!看寶貝們畫畫也讓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個體發(fā)展的差異性,每個寶貝的發(fā)展都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我們使用同一的標準去衡量寶貝們的發(fā)展進度,那只會讓更多的寶貝受到傷害。每一個孩子,在每一個不同的年齡階段,喜歡做的,會做的,能做的都是不一樣的。孩子繪畫過程的發(fā)展從隨意畫線段開始,再是畫曲線,再是閉合曲線,然后才會慢慢的開始有形象出現(xiàn)。但太多傳統(tǒng)的東西要求我們的孩子們在還未能達到某個層面便要去學習,這使得寶貝們原本所有的無限想象力被固定思維化了,本應該有的我們意想不到的發(fā)展被禁錮了。由此我發(fā)現(xiàn)給孩子全然的愛和全部的自由,由著孩子順從他內(nèi)在的發(fā)展規(guī)律去發(fā)展,尊重并守望著他們成長的每一個印跡,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

接下來我想分享的是寶貝們對教具操作所帶給我的感觸。曾經(jīng)一年的蒙氏助教工作也讓我有很多的固定思維。曾經(jīng),未經(jīng)過示范的工作,孩子是不可以隨意動的。因為怕孩子以游戲的態(tài)度對待教具而影響他真正能操作此教具時的操作態(tài)度,也因為害怕孩子能力不足時所造成了混亂(包括不能自己取放教具,不能有序操作等)。在我了解后知道,愛如是教室里的所有教具寶貝們都是可以操作的。自由便顯現(xiàn)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操作自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這整個環(huán)境所帶給他的自由,他是自由的,他內(nèi)心便多了一份安全感,他便能更深的融入這個環(huán)境之中。而在操作教具的時候,他能從中得到什么,我們誰也無法預知。只要寶貝們不是在游戲,一切都是被允許的。正是這份允許,使得孩子能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話語去做一份他想做的工作,又因為是他自己的選擇,所以他便更容易有探索的意思,當他不停的去探索時,專注便產(chǎn)生了,當寶貝專注于工作時,便能從工作中得到滿足與獲得成就感。

曾有的工作經(jīng)驗是老師每天都在計劃著引導孩子做哪些工作,想著哪些工作時這個孩子年齡發(fā)展階段所需的,也會根據(jù)對孩子發(fā)展的觀察不停的計劃著,但是,卻總不見孩子們真正的投入工作之中。每天的工作時間里,真正全然投入工作的總是很極少數(shù)的孩子,更多的孩子是迷茫的,雖然我們也說給孩子自由,但這里的自由更像是在孩子身上拉了一根線,在這根線的范圍之內(nèi)你可以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想到超過這根線的地方去,那是不被允許的。孩子的身和心都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所以在不能真正自由的所謂自由之中,孩子們很茫然,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一定要去工作,不愿意去看到并體驗眼前的工作,他們開始討厭工作,開始厭惡,直到遇到他們想要做的那個,但是,又由于各方面可能出現(xiàn)的干擾,孩子的工作總不能完善的做完,使得他們無法在工作中獲取任何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其實連真正的喜歡工作都是很困難的。

在愛如是的教室里,孩子自由工作的狀態(tài)是那么的自然而不受打擾。他們可以一個又一個的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而他們每一次換工作的狀態(tài)都是平靜的!看著他們工作一個小時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即使我們成人工作一個小時也是會疲憊的,但是孩子們卻不,他們很專注的工作,一直到他們覺得滿足為止!看著他們工作時內(nèi)心所呈現(xiàn)出的那一份平靜最使我感動,即使是再好動、再有情緒的寶貝,在工作中,他們都能如此平靜,他們不會因為一次不成功就甩手走人,不會因為積木的倒塌而哭鬧,他們臉上的表情是一種從工作中得到了滿足的微笑。專注的形成,我最終從他們身上體驗到了,因為他們有選擇的自由,所以他們的內(nèi)心不會因他人的期待而產(chǎn)生焦慮,恐懼或其他情緒;因為自由,他們的內(nèi)心是安全的,他們不用花心思去為保障自己而做防備,他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他們自己選擇的工作中去。寶貝們帶著對自我,對工作的感知進行工作,他們與工作連接交融,發(fā)自內(nèi)心對工作的喜愛,在工作中得到滿足而產(chǎn)生專注不是誰可以訓練出來的。

戶外活動更是寶貝們自由選擇的重要顯現(xiàn)了。一直以來我所經(jīng)歷的模式都是集體進出,雖然我們老師們在說蒙氏教育的時候也有說過孩子不想上課就可以不上課,但是在那樣的一個環(huán)境之中,更多時候會因為師資不足沒辦法對不想上課的寶貝照顧到位而讓所有的孩子集中在一起,一起上課,一起游戲。在一般的傳統(tǒng)園里,一個小小的操場就是孩子們的戶外游戲場所了,而在這小小的操場上孩子們還被要求不能隨意的奔跑,因為要參加到班級的集體游戲中去。操場周邊的花草,樹下的落葉,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請孩子遠離。當初我并不了解孩子們?yōu)槭裁茨敲聪矚g那些小草,當請他們?nèi)拥魰r,他們是那么的舍不得。當我在愛如是看到寶貝用撿來的樹葉和小花做手工黏貼成畫時,我終于明白了,孩子的生命,與一切事物都有著超乎我們想象的連結(jié),他們內(nèi)心的純真帶引著他們感受自然,融入自然,他們的心與萬事萬物連結(jié)在一起,那么的自由,那么的快樂,那么的輕松!而那些被限制了的孩子們,他們被逐漸的拉離了與自然的連結(jié),他們的活動每天都是跑、跳、滑滑梯,自由好像不曾存在。

在愛如是,真切的體會到了自由。愛如是大廳里有一張大沙發(fā),寶貝們每天都會在沙發(fā)上不停地爬上跳下,在沙發(fā)的兩邊是書架,其中一個是很漂亮古董架,有寶貝就會從沙發(fā)上爬到古董架的格子里躺著,看到這一幕,我的心有被沖擊到了。原來可以這樣玩!如果可能,我也好想把自己的身體擠進那漂亮的古董架格子里去,去真真實實的感受身體、感受空間,感受那些格子給我?guī)淼母鞣N阻礙,感受各種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被允許而不被干預!

孩子對規(guī)則其實是有很強的遵守意識的,但曾經(jīng)一年的教學里,規(guī)則總是被打亂。時而好些時而又是亂糟糟,在規(guī)則這一塊,就是反反復復很不穩(wěn)定。到最后,遵守常規(guī)都成了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情(這可能有待商議,因為從全局來看,成人的影響力是不可小覷的。這也就說我們從根本上的做法就已經(jīng)不正確了,又如何能期待孩子們?nèi)プ袷啬亍?,孩子又怎能進入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呢。在愛如是,規(guī)則也是必須要遵守的,但我發(fā)現(xiàn),寶貝們更容易順從這些規(guī)則。寶貝們很自由,他們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在規(guī)則面前,他們很愿意配合。這就是自由與紀律,因為他們在自由中做自己,有了自己內(nèi)在的規(guī)則,所以外在的規(guī)則也就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形成一種自發(fā)的紀律。

曾對自由中的規(guī)則的理解是,在一個圈中允許孩子做任何事情。也就是說給孩子的自由就是這個圈內(nèi)的范圍,給孩子的規(guī)則就是你不要超過這個圈。現(xiàn)在慢慢的了解到,自由中的規(guī)則是不能那樣去理解的,因為那個圈上規(guī)則實在太多太多了,那不是真正的自由,那只是我們成人所能接受的空間而已,那也不是真正的規(guī)則,那只是我們成人的害怕、恐懼與焦慮。是的,對在自由中遵守規(guī)則是比較難理解的,但其實也沒那么難。孩子的內(nèi)心對規(guī)則有著天性的敏感,要想孩子真正的遵守規(guī)則,就必須先給孩子自由,讓他能做他自己。試想,如果你的全身都被鐵鏈鎖著,你的身軀,你的四肢都不能自如的行動,而這時,有人要求你快走或者要你去取一份報紙,請問這時的你會遵循這個人的話語嗎?答案當然是不會。當你被束縛時你唯一想做的就是掙脫束縛,唯一會做就是不停的掙扎,帶著全身心的傷痛掙扎不停。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自由,不能做自己的主人,不能遵照自己內(nèi)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去成長,他的內(nèi)心必定是痛苦的。而這痛苦,更容易激出孩子的叛逆心理,當你對他有要求時,他反而會向你要求的反方向去做事情。我們常說孩子的叛逆,卻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磿涯?,原來孩子的叛逆也是被逼無奈的選擇,他們必須通過叛逆來保有自我,彰顯自我。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還有所有跟孩子親密接觸的人,請給孩子全然的自由吧,讓他們真正的自由!我們的內(nèi)心有太多太多的東西被禁錮,而這些禁錮就這樣被我們映射在了孩子們的身上,從此禁錮了他們的自由,使他們在自我的路上走得異常的艱難。就讓痛留在我們自己身上吧,還給孩子他們本有的自由,做他們自己,而不是我們所期望的那個人。

我知道,給孩子愛和自由,如果只是說說那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但要真正的做到卻不是那么輕松的。傳統(tǒng)的教育,傳統(tǒng)的文化,傳統(tǒng)的風俗,好多好多的傳統(tǒng)限制著我們今天的精神活動和行為。而孩子天性使然的各種活動及需求是不會因著這如此多的傳統(tǒng)而停止的。當我們覺得孩子應該要這樣子的時候,他們呈現(xiàn)的卻總是另一個樣子;我們給他的他偏不要,我相信父母們此時一定在想,我都把最好的給他了,他總是不要,我有給他愛啊,我是如此的愛他,為什么他還是不如我的意呢?要做到真正的給孩子愛和自由,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痛,面對不能控制孩子所產(chǎn)生的焦慮、恐懼,面對即使孩子是從你身上掉下來的肉,但他是他你是你的這個事實。

愛你如是,非我所愿!愛你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我所期待你成為的樣子。要真正的放下對孩子的期待,對父母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即使我只是一名教師,也是需要面對這痛的,因為我內(nèi)心也會投射,所以我要面對自己內(nèi)心期待落空的痛,我明白的告訴自己,我的期待是我的,如果將其投射到寶貝們的身上,那便是在禁錮他們的自我發(fā)展,是在壓抑他們的自我,會使寶貝產(chǎn)生焦慮不安等情緒。要給孩子全然的自由和愛,必須先放下自己內(nèi)心的期待,放下那些對孩子的不允許,放下成人的架子,放下對自己不成功的責備,放下,放下,只有放下了自我的禁錮,才能給孩子們自由并給他們真正的愛。

給孩子愛和自由,這個過程真的會經(jīng)歷很多痛。一天傍晚,三個大寶貝二樓土豆班的娃娃家玩得很開心,他們爬到教具架上,鉆到桌子底下,看他們那么開心的玩著我便轉(zhuǎn)身進了教室,也就這短短一點時間里,我聽到娃娃家傳來了哭聲,我馬上轉(zhuǎn)身來到娃娃家直覺反應時想詢問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寶貝們之間產(chǎn)生了什么矛盾,但這時映入我眼球的是寶貝頭上流出了點血。啊!受傷了!趕緊帶寶貝下樓處理,還好只是破了點皮。處理完傷口,牽著寶貝的手請他喝點水平復一下情緒。

當我從廚房出來,看到幾個寶貝在沙發(fā)上蹦蹦跳跳,他們也看到我了,笑著跟我打招呼。這個時候,其中一位寶貝從沙發(fā)靠背上跳下來,腳踩到了抱枕上滑了一下,頭就朝下碰到了地板。沖過去將寶貝抱起來一看,額頭上已經(jīng)有了一個大青包。寶貝大哭起來,其他老師聽到哭聲趕出來,趕緊幫寶貝進行冰敷處理,并陪伴寶貝,讓她把情緒釋放完,讓傷痛慢慢過去??粗鴦e的老師處理這些事情時,我有一種手足無措的感覺,一連經(jīng)歷兩個寶貝受傷的場景,我的心真的很難受。我責備自己為什么當時反應那么慢,不能及時的抱住寶貝,我的內(nèi)心滿是對自己的責備。然后頭腦里出現(xiàn)的念頭就是,能不能以后別讓他們爬了,這么危險,孩子們受傷了這么的痛,如果不讓他們爬,他們就不會有受傷的機會了。

晚上和同事討論我白天一連經(jīng)驗兩位寶貝的受傷的事,也告訴自己以后必須在每一個時間里保持我的警覺去盡我最大的努力保證孩子們的安全,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看到孩子受傷,爸爸媽媽們肯定會很心疼,我相信他們也會有跟我一樣的想法,那就是阻止孩子去冒險。但是在那個念頭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如果阻止寶貝的探險,那自由又沒了。我想,就像我要經(jīng)驗不能保護寶貝的痛一樣,寶貝也只能經(jīng)驗在探索中成長的痛,經(jīng)由這痛來告訴他們,在攀爬時、在跳躍時、在任何時候都要關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照顧自己的安全。我們討論著,這些爬、跳等動作,本就是屬于孩子生命中的東西,我們?nèi)绻驗楹ε滤麄兪軅柚顾麄?,這就不是在保護他們,反而成了一種傷害。我們要將所有的自由還給孩子,包括他們的受傷之后所要承受的痛。曾聽到這樣一句話,真正的保護不是讓他此時此刻不受到傷害,而是可以讓他一輩子都不被傷害威脅。是的,孩子在自由的探索中所能明白的東西是可以使其終身受用的,如果因為我們自己的恐懼而阻止了孩子的行為,那么他們可能在成年之后因為缺少了對空間的感知而發(fā)生危險,這其中的微妙關系你我都不可能知道。

我們在喝水吃飯的時候也有被嗆到的經(jīng)歷,但我們不可能因為被嗆過就不喝水不吃飯了。所以我們沒有權(quán)利因為自己的恐懼(害怕寶貝受傷)而剝奪他們自由探索的權(quán)利。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他們更多的安全保障。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19

我是一名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所學專業(yè)是金融學,我的專業(yè)和我現(xiàn)任工作沒有一點聯(lián)系。而我對幼兒教育也不是很了解,知道的只是簡單的,很淺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國的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都不太了解的我,現(xiàn)在有機會嘗試西方的幼兒教育。

愛和自由,起初在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不是很理解。愛是什么?自由是什么?大多數(shù)人認為的愛是在長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漸堆積起來的,類似親情或者就是親情的感覺,就是愛。而自由,是由自己作主;在法律允許范圍之內(nèi)不受限制和約束。蒙特梭利說:“兒童只要依靠愛和自在,才能失掉成長的全部能量,以便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p>

在幼兒園里,其成長更倚靠自我教育,而不是來自成人。成人更多的,就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的充滿愛和自由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讓孩子的潛能上得以發(fā)揮。在6歲前,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并不會因為這些自由而變得毫無組織與紀律,相反,在自由中,他就變得自律與順從。在中國,遺憾的是,大部門家長卻不懂得這些,他們做了些什么呢?一方面,他們總在孩子沒感覺的時間強制孩子。另一方面,他們在孩子有感覺的時間沒有把相應的詞語同孩子內(nèi)涵的感覺配上對。

孫老師的《愛和自由》讓我了解到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來到這世界,他(她)們是伴隨著內(nèi)在的一種東西來到這世界,蒙特俊利把這稱為“精神胚胎”。孩子的思想是很簡單的,成人要是和他們說話太多或者復雜的時候,孩子的思維就會被成人弄的混亂,用簡單的話去和孩子溝通,這樣孩子的思維就不會很亂。

成人有太多的“專制”和“越權(quán)”,總感覺孩子就是孩子,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總是讓孩子事事聽從大人的安排,可不知這樣恰恰違背了孩子發(fā)展的程序和心理,成人常常想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經(jīng)歷轉(zhuǎn)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為自己夢想中的那一個,孩子背負著父母沉重的寄托,生活的好累,孫老師曾說過的“同情兒童的苦難”!讀過這本書的我有所收獲,能更寬容面對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從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著想,從而更理解他們的想法,理解是溝通的最直接的橋梁。

其實,何止是兒童,在充滿指責、冷漠、抱怨的環(huán)境里,任何人都不會感覺到快樂,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圍的環(huán)境充滿了愛、自由與溫情,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寬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會快樂、有效率的多?

愛與自由并重,我們要把愛帶給每個孩子,同時,也適當放手給他們自由,只要多加引導和體恤,要學會相信,在此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必定會快樂、堅強、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勇氣。

愛和自由讀書心得體會篇20

我們知道兒童喜歡重復做一件事。反復聽一個故事,十天半月也不煩。他從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邏輯,然后是情景,最后是概念。一定要仔細為兒童選書,要讓他吸收好東西。

兒童的感覺、思維、智力、思想的最初發(fā)展需要的時間比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復。蒙特梭利說:“如果反復進行練習,就會完善兒童的心理感覺過程?!薄胺磸途毩暿莾和闹橇w操?!彼终f:“指導教師必須引導孩子從感覺走向概念,從具體到抽象,到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有過孩子的人知道,或者接觸過孩子的人也知道,兒童喜歡重復進行一件事。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給孩子講故事,成人一般看一遍就不再看了,反復讓成人生厭。但是兒童不這樣,兒童是今天聽這個故事,明天也聽,后天也聽,十天半個月他老聽這個故事,不讓換新的。兒童從故事里的吸收的首先是邏輯,然后是情景,然后是準確的概念。所以一定要仔細為兒童選書,最好你先讀一讀。因為很多書邏輯上有錯。如果你沒有自信心,最好選名著,或是名家譯的,名家配畫的,好出版社出的,這樣就放心得多。

孩子的感覺訓練也經(jīng)常是這樣。如果他今天摸這個瓶子,他會不斷地反復地摸,摸呀摸,然后你告訴他:“這個是瓶子,”把概念同孩子大腦內(nèi)的感覺配上對。當你把瓶子拿起來讓孩子觸摸的時候,他感覺到的就是一個具體的概念。

但是,如果我們把瓶子的照片印在紙上,再讓兒童看,它就是一個半具體半抽象的東西,甚至是純抽象的。如果這個時候用文字告訴孩子“瓶子”,這時候它已經(jīng)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兒童對世界的認識必是從感覺開始,當他不斷觸摸、感知后,他會對他所感知的東西進行組織、分類、歸納,然后產(chǎn)生一個概念。這個過程和機會要把握好。教育兒童要從現(xiàn)實出發(fā),從具體出發(fā),從事實出發(fā),從生活出發(fā),盡量避免想像,這是蒙特梭利方法的重要原則。這個原則使現(xiàn)實充滿了意義,使概念生成過程是完整的,從而使概念密切結(jié)合于現(xiàn)實,這個原則使兒童發(fā)展起駕馭現(xiàn)實的能力,而不是去“神游”。

一旦掌握了某個概念,兒童就會使這個概念普遍化并把所有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比如說兒童今天經(jīng)驗了“瓶子”,又經(jīng)驗了“圓”,有了這兩個概念,兒童就會把這兩者之間聯(lián)系起來,這種聯(lián)系不用人教。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兒童剛剛開始說“媽媽,爸爸”,突然有一天就一長串一長串句子說出來。這就是因為他已經(jīng)掌握了很多概念,他把這些概念連接起來,由他自己來組織,不依靠成人。

老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孩子從感覺走向概念表達。有時當我說“給孩子自由”,很多人就說:“那照你這么說,農(nóng)村的孩子應該發(fā)展得很好,因為沒有人管嘛,一天到晚在荒灘野地里玩!”這里的問題在于語詞表達的學習和正確概念的建立。我舉一個例子,我們幼兒院來了一個孩子,他在農(nóng)村長到四歲。他見了牛說“肉肉”,見了雞說“咕咕咕”。其他很多概念也是一塌糊涂。他知道牛,但他不知道這個東西叫牛,他叫牛“肉肉”。我當時感到很驚訝,就跟老師說:“他在農(nóng)村,他本來應該知道這些概念的。”實際不是這樣,因為他在農(nóng)村接觸過這些東西,也有感覺,但沒有人給他概念正確表達的語詞,他的精神從未得到過提升和發(fā)展。那么這個人的心智就不會發(fā)得很好。

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做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是蒙特梭利所說的:“應該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