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西藏林芝地區(qū)第二中學高三高考仿真模擬(六)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4-2025學年西藏林芝地區(qū)第二中學高三高考仿真模擬(六)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4-2025學年西藏林芝地區(qū)第二中學高三高考仿真模擬(六)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4-2025學年西藏林芝地區(qū)第二中學高三高考仿真模擬(六)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4-2025學年西藏林芝地區(qū)第二中學高三高考仿真模擬(六)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西藏林芝地區(qū)第二中學高三高考仿真模擬(六)考試化學試題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包括22個小題。每小題均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1、在生成和純化乙酸乙酯的實驗過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A. B. C. D.2、以下物質檢驗的結論可靠的是()A.往溶液中加入溴水,出現(xiàn)白色沉淀,說明含有苯酚B.向含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溴乙烷,加熱后紅色變淺,說明溴乙烷發(fā)生了水解C.在制備乙酸乙酯后剩余的反應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氣泡,說明還有乙酸剩余D.將乙醇和濃硫酸共熱后得到的氣體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說明生成了乙烯3、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A.裝置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B(tài).裝置探究催化劑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C.裝置制取SO2氣體并驗證其還原性(可加熱)D.裝置防止鐵釘生銹4、下列化學用語使用正確的是()A.HF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HF+H2OF-+H3O+B.Na2S的電子式:C.乙烯的結構式:CH2=CH2D.重氫負離子(H-)的結構示意圖:5、以0.10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定同濃度某一元酸HA的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表述錯誤的是()A.z點后存在某點,溶液中的水的電離程度和y點的相同B.a約為3.5C.z點處,D.x點處的溶液中離子滿足:6、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結構簡式如圖。下列關于分枝酸的敘述正確的是A.分子中含有2種官能團B.可與乙醇、乙酸反應,且反應類型相同C.1mol分枝酸最多可與3molNaOH發(fā)生中和反應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7、一定條件下,CH4與H2Og發(fā)生反應:CH4g+H2A.該反應的ΔH>0B.圖中Z的大小關系:aC.圖中X點對應的平衡混合物中nHD.溫度不變時,圖中X點對應的平衡在加壓后ψ(CH4)增大8、X、Y、Z、W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X、Z原子序數(shù)之和是Y、W原子序數(shù)之和的1/2。甲、乙、丙、丁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M是某種元素對應的單質,乙和丁的組成元素相同,且乙是一種“綠色氧化劑”,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氣體(常溫下)。上述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省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原子半徑:r(Y)>r(Z)>r(W)B.化合物N與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且原理相同C.含W元素的鹽溶液可能顯酸性、中性或堿性D.Z與X、Y、W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元素均滿足8電子結構9、25℃時,向NaHCO3溶液中滴入鹽酸,混合溶液的pH與離子濃度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25℃時,H2CO3的一級電離K(H2CO3)=1.0×10-6.4B.圖中a=2.6C.25℃時,HCO3-+H2OH2CO3+OH-的Kh=1.0×10-7.6D.M點溶液中:c(H+)+c(H2CO3)=c(Cl-)+2c(CO32-)+c(OH-)10、氰氣[(CN)2]性質與鹵素相似,分子中4個原子處于同一直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是極性分子B.鍵長:N≡C大于C≡CC.CN﹣的電子式:D.和烯烴一樣能發(fā)生加成反應11、X、Y、Z、W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兩種元素可形成數(shù)目龐大的化合物“家族”,Z、W可形成常見的離子化合物Z2W。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Y元素至少能形成三種單質B.簡單離子半徑:C.元素的非金屬性:D.化合物ZX中,陰、陽離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12、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SO2通入溴水中:SO2+2H2O+Br2=2H++SO42-+2HBrB.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呈中性:Ba2++2OH-+2H++SO42-=BaSO4↓+2H2OC.漂白粉溶液在空氣中失效:ClO-+CO2+H2O=HClO+HCO3-D.硫化鈉的水解反應:S2-+H3O+=HS-+H2O13、若將2molSO2氣體和1molO2氣體在2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2SO2(g)+O2(g)?2SO3(g)ΔH<0,經2min建立平衡,此時測得SO3濃度為0.8mol·L-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從開始至2min用氧氣表示的平均速率v(O2)=0.2mol·L-1·min-1;B.當升高體系的反應溫度時,其平衡常數(shù)將增大C.當反應容器內n(SO2)∶n(O2)∶n(SO3)=2∶1∶2時,說明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狀態(tài)D.若增大反應混合氣體中的n(S)∶n(O)值,能使SO2的轉化率增大14、下列試劑不會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而變質的是()A.Na2CO3 B.Na2O2 C.CaO D.Ca(ClO)215、聯(lián)合國大會宣布2019年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中國科技館推出“律動世界——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已知短周期元素T的次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2倍,X、W、Z、Y均與元素T相鄰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且X、Y與T同主族,W、Z與T同周期。下列判斷錯誤的是()A.元素T在自然界主要以游離態(tài)形式存在B.元素非金屬性強弱:Z>YC.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X>WD.X與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不止一種16、對二甲苯(PX)可發(fā)生如下反應生成對苯二甲酸(PTA)。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12MnO4-+36H++12Mn2++28H2OA.PTA是該反應的氧化產物 B.消耗1molPX,共轉移8mol電子C.PX含苯環(huán)的同分異構體還有3種 D.PTA與乙二醇可以發(fā)生縮聚反應17、以下物質中存在12C、13C、14C原子的是()①金剛石②CO2③石灰石④葡萄糖。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18、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甲逐滴加入到固體乙中,如表說法正確的是()選項

液體甲

固體乙

溶液丙

丙中現(xiàn)象

A

CH3COOH

NaHCO3

苯酚鈉

無明顯現(xiàn)象

B

濃HCl

KMnO4

紫色石蕊

最終呈紅色

C

濃H2SO4

Na2SO3

品紅

紅色變無色

D

濃H2SO4

Cu

氫硫酸

溶液變渾濁

A.A B.B C.C D.D19、設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為N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4.8gMg在足量的CO2中完全燃燒,轉移電子數(shù)目為0B.0.1mol葡萄糖C6H12OC.常溫常壓下,4.48LCO2和NOD.10.0g質量分數(shù)為46%的酒精與足量的鈉反應產生氫分子數(shù)為020、常溫下向10mL0.1mol/L的HR溶液中逐漸滴入0.1mol/L的NH3·H2O溶液,所得溶液pH及導電性變化如圖。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a~b點導電能力增強,說明HR為弱酸B.b點溶液pH=7,說明NH4R沒有水解C.c點溶液存在c(NH4+)>c(R-)、c(OH-)>c(H+)D.b~c任意點溶液均有c(H+)×c(OH-)=Kw=1.0×10-1421、H2C2O4(草酸)為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H2C2O4、HC2O4-和C2O42-物質的量分數(shù)與pH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由圖可知,草酸的Ka=10-1.2B.0.1mol·L—1NaHC2O4溶液中c(Na+)>c(HC2O4-)>c(H+)>c(OH-)C.向草酸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至pH為4.2時c(Na+)+c(H+)=3c(C2O42-)+c(OH-)D.根據圖中數(shù)據計算可得C點溶液pH為2.822、常溫下,向1L0.1mol·L-1NH4Cl溶液中,不斷加入固體NaOH后,NH4+與NH3·H2O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不考慮體積變化和氨的揮發(f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M點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比原溶液小B.在M點時,n(OH-)-n(H+)=(a-0.05)molC.隨著NaOH的加入,c(H+)/c(NH4+)不斷增大D.當n(NaOH)=0.1mol時,c(Na+)=c(NH4+)+c(NH3·H2O)二、非選擇題(共84分)23、(14分)H是一種氨基酸,其合成路線如下:已知:①②RMgBrRCH2CH2OH+③R-CHO完成下列填空:(1)A的分子式為C3H4O,其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2)E→F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3)H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寫出滿足下列條件的苯丙氨酸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含有苯環(huán);II.分子中有三種不同環(huán)境的氫原子。(4)結合題中相關信息,設計一條由CH2Cl2和環(huán)氧乙烷()制備1,4-戊二烯的合成路線(無機試劑任選)。___________。(合成路線常用的表示方式為:AB……目標產物)24、(12分)利用丙炔和苯甲醛研究碘代化合物與苯甲醛在Cr-Ni催化下可以發(fā)生偶聯(lián)反應和合成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Y的路線如下:已知:①R1CHO+R2CH2CHO+H2②回答下列問題:(1)A的化學名稱為____。(2)B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3)X的分子式為_______。(4)反應①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5)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6)L是D的同分異構體,屬于芳香族化合物,與D具有相同官能團,其核磁共振氫譜為5組峰,峰面積比為3:2:2:2:1,則L的結構簡式可能為_____。(7)多環(huán)化合物是有機研究的重要方向,請設計由、CH3CHO、合成多環(huán)化合物的路線(無機試劑任選)______。25、(12分)用如圖裝置探究NH3和CuSO4溶液的反應。(1)上述制備NH3的實驗中,燒瓶中反應涉及到多個平衡的移動:NH3+H2ONH3?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列舉其中的兩個平衡,可寫化學用語也可文字表述)。(2)制備100mL25%氨水(ρ=0.905g?cm-3),理論上需要標準狀況下氨氣______L(小數(shù)點后保留一位)。(3)上述實驗開始后,燒杯內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達到防止倒吸的目的。(4)NH3通入CuSO4溶液中,產生藍色沉淀,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繼續(xù)通氨氣至過量,沉淀消失得到深藍色[Cu(NH3)4]2+溶液。發(fā)生如下反應:2NH4+(aq)+Cu(OH)2(s)+2NH3(aq)[Cu(NH3)4]2+(aq)(銅氨溶液)+2H2O+Q(Q>0)。①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t1時改變條件,一段時間后達到新平衡,此時反應K增大。在下圖中畫出該過程中v正的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③向上述銅氨溶液中加水稀釋,出現(xiàn)藍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在絕熱密閉容器中,加入NH4+(aq)、Cu(OH)2和NH3(aq)進行上述反應,v正隨時間的變化如下圖所示,v正先增大后減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10分)I.近期,四川等地頻頻發(fā)生地震,在地震過后,常常噴灑各類消毒液對災民臨時生活區(qū)進行消毒。某品牌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為NaClO,濃度為,密度為。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84消毒液”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2)某同學欲用NaClO固體配制240mL“84消毒液”。①下列儀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___。A.燒杯B.250mL容量瓶C.10mL量筒D.膠頭滴管E.天平②下列操作會導致所得溶液濃度偏高的是_____。A.用長時間放置在空氣中的NaClO固體配制B.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C.配制過程中,未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D.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Ⅱ.近年來,霧霾天氣頻繁發(fā)生,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至關重要。(3)三元催化劑能同時實現(xiàn)汽車尾氣中的CO、、三種成分的凈化,其催化劑表面物質轉化的關系如圖1所示。化合物X可借助傅里葉紅外光譜圖(如圖2所示)確定。①X的化學式為____。②在圖1的轉化中,既有被氧化又有被還原的元素是___(填元素符號)。27、(12分)FeCl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無水氯化鐵在300℃時升華,極易潮解。I.制備無水氯化鐵。(1)A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2)裝置的連接順序為a→______________→j,k→______________(按氣流方向,用小寫字母表示)。(3)實驗結束后,取少量F裝置玻璃管中的固體加水溶解,經檢測,發(fā)現(xiàn)溶液中含有Fe2+,可能原因為______________。II.探究FeCl3與SO2的反應。(4)已知反應體系中存在下列兩種化學變化:(i)Fe3+與SO2發(fā)生絡合反應生成Fe(SO2)63+(紅棕色);(ii)Fe3+與SO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其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5)實驗步驟如下,并補充完整。步驟現(xiàn)象結論①取5mL1mol·L-1FeCl3溶液于試管中,通入SO2至飽和。溶液很快由黃色變?yōu)榧t棕色②用激光筆照射步驟①中的紅棕色液體。_______________紅棕色液體不是Fe(OH)3膠體③將步驟①中的溶液靜置。1小時后,溶液逐漸變?yōu)闇\綠色④向步驟③中溶液加入2滴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學式)。_______________溶液中含有Fe2+(6)從上述實驗可知,反應(i)、(ii)的活化能大小關系是:E(i)________E(ii)(填“>”、“<”或“=”,下同),平衡常數(shù)大小關系是:K(i)__________K(ii)。28、(14分)亞硝酰氯(NOCl)是有機合成中的重要試劑,可由NO與Cl2在通常條件下反應得到。某學習小組在實驗室用如圖所示裝置制備NOCl。已知:亞硝酰氯(NOCl)的熔點為-64.5℃、沸點為-5.5℃,氣態(tài)呈黃色,液態(tài)時呈紅褐色,易與水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A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__。(2)實驗開始時,應先打開K2,再打開____________(填K1”或K3”),通入一段時間氣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3)實驗時利用裝置B除去某些雜質氣體并通過觀察B中的氣泡來判斷反應速率,裝置B中的長直玻璃管還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4)裝置C中應選用的試劑為____________(填試劑名稱)。(5)裝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6)工業(yè)上可用間接電化學法除去NO,其原理如圖所示,吸收塔中發(fā)生的反應為:NO+S2O42-+H2O——N2+HSO3-(未配平)①吸收塔內發(fā)生反應的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②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7)NOCl與H2O反應生成HNO2和HCl。請設計實驗證明HNO2是弱酸:_______。29、(10分)鐵、鈷、鎳等金屬及其化合物在科學研究和工業(yè)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回答下列問題:(1)鐵、鈷、鎳的基態(tài)原子核外未成對電子數(shù)最多的是_________。(2)酞菁鈷分子的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中心離子為鈷離子,酞鈷分子中與鈷離子通過配位鍵結合的氮原子的編號是_______(填1、2、3、4),三種非金屬原子的電負性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用相應的元素符號表示);氮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________。(3)Fe(CO)x常溫下呈液態(tài),熔點為-20.5℃,沸點為103℃,易溶于非極性溶劑,據此可判斷Fe(CO)x,晶體屬于_______(填晶體類型),若配合物Fe(CO)x的中心原子價電子數(shù)與配體提供電子數(shù)之和為18,則x=________。(4)NiO、FeO的晶體結構類型與氯化鈉的相同,Ni2+和Fe2+的離子半徑分別為69pm和78pm,則熔點NiO______FeO(填“>”“<”或“=”),原因是_________。(5)NiAs的晶胞結構如圖所示:①鎳離子的配位數(shù)為_________。②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為NA,晶體密度為pg·cm-3,則該晶胞中最近的Ni2+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_cm。(寫出計算表達式)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包括22個小題。每小題均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選項)1、D【解析】分析:在濃硫酸的作用下乙酸與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根據乙酸乙酯的性質、產品中含有的雜質,結合選項解答。詳解:A、反應物均是液體,且需要加熱,因此試管口要高于試管底,A正確;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注意導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正確;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實現(xiàn)分離,C正確;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機物,不能通過蒸發(fā)實現(xiàn)分離,D錯誤。答案選D。點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備原理是解答的關鍵,難點是裝置的作用分析,注意從乙酸乙酯的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特點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斷。2、B【解析】

A.酚類物質與溴水都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往溶液中加入溴水,出現(xiàn)白色沉淀,不一定為苯酚,也可能為其它酚類物質,故A錯誤;B.向含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溴乙烷,加熱后紅色變淺,則堿性降低,可知溴乙烷發(fā)生了水解,故B正確;C.乙酸乙酯的制備是在濃硫酸作用下進行,硫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不能證明乙酸是否過量,故C錯誤;D.乙醇和濃硫酸共熱后得到的氣體含有二氧化硫等還原性氣體,與溴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也能使溴水褪色,不能說明生成了乙烯,故D錯誤;故選B。3、C【解析】

A.該實驗中高錳酸鉀溶液過量,不能褪色,因此無法記錄褪色的時間,因此該裝置不能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A項錯誤;B.欲探究催化劑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應保證過氧化氫的濃度是一致的,B項錯誤;C.加熱條件下,濃硫酸和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可與酸性高錳酸鉀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C正確;

D.該裝置為電解池,F(xiàn)e作陽極,加速被腐蝕,不能防止鐵釘生銹,故D錯誤;答案選C。本題C項涉及二氧化硫的還原性,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較多,可總結如下:1、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相似,溶于水顯酸性,也可與堿反應;2、還原性:二氧化硫可與酸性高錳酸鉀、過氧化氫等強氧化性的物質反應;3、弱氧化性:二氧化硫可與硫化氫反應生成硫單質等,4、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體現(xiàn)在可漂白品紅等物質,性質決定用途,學生切莫混淆,尤其是漂白性與還原性的區(qū)別,應加以重視。4、A【解析】

A.HF是弱酸,部分電離,用可逆號,HF+H2O?F-+H3O+可表示HF的電離方程式,故A正確;B.Na2S是離子化合物,由陰陽離子構成,而不是共價化合物,電子式書寫不正確,故B錯誤;C.乙烯的結構簡式:CH2=CH2,故C錯誤;D.重氫負離子(H-)的質子數(shù)是1,即核電荷數(shù)為1,故D錯誤;故選:A。5、D【解析】

A.z點滴定分數(shù)為1,即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溶質為NaA,水的電離程度最大,z點之前溶液存在HA抑制水的電離,z點之后溶液中存在NaOH抑制水的電離,所以z點后存在某點,溶液中的水的電離程度和y點的相同,故A正確;B.HA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設HA的量為1,y點的滴定分數(shù)為0.91,pH=7,溶液中電荷守恒得到c(Na+)=c(A-)=0.91,則,c(HA)=1-0.91=0.09,平衡常數(shù)K=,設0.1mol/L的HA溶液中c(H+)=amol/L,則K=,解得a約為10-3.5mol/L,pH約為3.5,故B正確;C.z點滴定分數(shù)為1,即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溶質為NaA,根據電荷守恒可知,此時溶液呈堿性,即氫氧根濃度大于氫離子濃度,所以,故C正確;D.x點處的溶液中溶質為HA和NaA,且二者物質的量相等,存在電荷守恒:,物料守恒:;二式消掉鈉離子可得:,此時溶液呈酸性,即c(H+)>c(OH-),所以,故D錯誤;故答案為D。本題難度較大,要靈活運用電解質溶液中的電荷守恒、物料守恒進行分析求解。6、B【解析】

A項,該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羧基、醇羥基、醚鍵和碳碳雙鍵4種官能團,故A項錯誤;B項,該物質中含有羧基和羥基,既可以與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也可以與乙酸發(fā)生酯化反應,反應類型相同,故B項正確;C項,分枝酸中只有羧基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一個分子中含兩個羧基,故1mol分枝酸最多能與2molNaOH發(fā)生中和反應,故C項錯誤;D項,該物質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原理是溴與碳碳雙鍵發(fā)生加成反應,而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是發(fā)生氧化反應,原理不同,故D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本題考查了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包含了通過分析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簡式,判斷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反應類型的判斷、有機物的性質,掌握官能團的性質是解題的關鍵。7、B【解析】

A.升高溫度,甲烷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則該反應的焓變△H>0,A正確;B.起始n(H2O)n(CH4)=Z,Z越小,說明甲烷相對越多,達到平衡時甲烷的含量越多,則Z的大小為bC.起始n(H2O)n(CH4)=3,水和甲烷按1D.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所以平衡在加壓后ψ(CH4)增大,D正確;故合理選項是B。8、C【解析】

乙是一種“綠色氧化劑”,即乙為H2O2,乙和丁組成的元素相同,則丁為H2O,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氣體(常溫下),則N為SO2,根據轉化關系,M是單質,H2O2分解成O2和H2O,即M為O2,甲在酸中生成丙,丙為二元化合物,且含有S元素,即丙為H2S,四種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且都為短周期元素,X為H,Y為O,如果W為S,X、Z原子序數(shù)之和是Y、W原子序數(shù)之和的1/2,則Z為Na,如果Z為S,則W不符合要求;【詳解】乙是一種“綠色氧化劑”,即乙為H2O2,乙和丁組成的元素相同,則丁為H2O,化合物N是具有漂白性的氣體(常溫下),則N為SO2,根據轉化關系,M是單質,H2O2分解成O2和H2O,即M為O2,甲在酸中生成丙,丙為二元化合物,且含有S元素,即丙為H2S,四種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且都為短周期元素,X為H,Y為O,如果W為S,X、Z原子序數(shù)之和是Y、W原子序數(shù)之和的1/2,則Z為Na,如果Z為S,則W不符合要求;A、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半徑大小順序是r(Na)>r(s)>r(O),故A錯誤;B、SO2能使溴水褪色,發(fā)生SO2+Br2+H2O=2HBr+H2SO4,利用SO2的還原性,乙烯和溴水反應,發(fā)生的加成反應,故B錯誤;C、含S元素的鹽溶液,如果是Na2SO4,溶液顯中性,如果是NaHSO4,溶液顯酸性,如果是Na2SO3,溶液顯堿性,故C正確;D、形成化合物分別是NaH、Na2O/Na2O2、Na2S,NaH中H最外層有2個電子,不滿足8電子結構,故D錯誤,答案選C。微粒半徑大小比較:一看電子層數(shù),一般來說電子層數(shù)越多,半徑越大;二看原子序數(shù),當電子層數(shù)相同,半徑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而減??;三看電子數(shù),電子層數(shù)相同,原子序數(shù)相同,半徑隨著電子數(shù)的增多而增大。9、D【解析】

A.25℃時,在N點,pH=7.4,則c(H+)=10-7.4,lg=1,則=10,H2CO3的一級電離K(H2CO3)==10-7.4×10=1.0×10-6.4,A正確;B.圖中M點,pH=9,c(H+)=10-9,K(H2CO3)==1.0×10-6.4,=102.6,a=lg=2.6,B正確;C.25℃時,HCO3-+H2OH2CO3+OH-的Kh===1.0×10-7.6,C正確;D.M點溶液中:依據電荷守恒,c(H+)+c(Na+)=c(Cl-)+2c(CO32-)+c(OH-)+c(HCO3-),此時溶液為NaHCO3、NaCl的混合溶液,則c(Na+)>c(H2CO3)+c(HCO3-),所以c(H+)+c(H2CO3)<c(Cl-)+2c(CO32-)+c(OH-),D錯誤;故選D。10、D【解析】

A.[(CN)2]的結構為N≡C﹣C≡N,結構對稱,為非極性分子,為A錯誤;B.N原子半徑小于C,則鍵長:N≡C小于C≡C,故B錯誤;C.CN﹣的電子式為,故C錯誤;D.N≡C﹣C≡N含有不飽和鍵,可發(fā)生加成反應,故D正確;選D。11、A【解析】

本題考查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意在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根據X、Y兩種元素可形成數(shù)目龐大的化合物“家族”,可以確定X為H、Y為C;根據X、Y、Z、W是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W可形成常見的離子化合物Z2W,可以確定Z為Na、W為S;據此分析?!驹斀狻緼.碳元素能形成金剛石、石墨、C60等多種單質,故A正確;B.①微粒半徑電子層數(shù)越多,半徑越大;②當電子層數(shù)相同時,核電荷數(shù)越大,吸電子能力越強,半徑越小,故離子半徑:S2->Na+>H+,故B錯誤;C.元素的非金屬性:S>C>H,故C錯誤;D.NaH中,Na+核外有10個電子與H-核外有2個電子,電子層結構顯然不同,故D錯誤;答案:A12、B【解析】

A.SO2通入溴水中反應生成硫酸和氫溴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SO2+Br2+2H2O=4H++SO42-+2Br-,故A錯誤;B.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充分反應后溶液呈中性,反應的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物質的量相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B正確;C.次氯酸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次氯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2++2ClO-+CO2+H2O═2HClO+CaCO3↓,故C錯誤;D.硫化鈉的水解反應:S2-+H2O?HS-+OH-,故D錯誤;故選B。本題的易錯點為D,要注意S2-+H3O+=HS-+H2O是S2-與酸反應的方程式。13、A【解析】

A.Δc(SO3)=0.8mol·L-1,Δc(O2)=0.4mol·L-1,v(O2)=0.2mol·L-1·min-1;A項正確;B.ΔH<0,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時,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K減小,B項錯誤;C.當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時反應體系中各組分的含量保持不變,但其比例關系不一定與反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相等,C項錯誤;D.若增大n(S)∶n(O)的值,實質上是增大了SO2的濃度,這樣SO2的轉化率將降低,D項錯誤。答案選A?;瘜W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是學生們的易錯點,首先一定要關注反應條件是恒溫恒容、恒溫恒壓還是恒溫絕熱等,再關注反應前后氣體物質的量的變化以及物質的狀態(tài),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物質的量、濃度等保持不變,以及衍生出來的一些量也不變,但一定得是“變化的量”不變了,才可作為判斷平衡的標志。常見的衍生出來量為:氣體總壓強、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混合氣體的密度、溫度、顏色等。14、A【解析】

A.碳酸鈉固體在空氣中與二氧化碳、水蒸氣都不發(fā)生反應,故A符合題意;B.過氧化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氣都發(fā)生反應,故B不合題意;C.氧化鈣能與空氣中的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故C不合題意;D.次氯酸鈣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生成次氯酸和碳酸鈣,故D不合題意;故選A。15、A【解析】

X、Y與T同主族,且T為短周期元素,則T為硅(Si);再由“X、W、Z、Y均與元素T相鄰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可確定X為碳(C),Y為鍺(Ge);W、Z與T同周期,則W為鋁(Al),Z為磷(P)。【詳解】A.元素Si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A錯誤;B.元素非金屬性強弱:P>Si>Ge,B正確;C.因為CO2通入NaAlO2溶液中能生成Al(OH)3,所以酸性H2CO3>Al(OH)3,C正確;D.C與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為CO、CO2等,D正確;故選A。16、B【解析】

A.反應中Mn元素的化合價降低,作氧化劑,則PX作還原劑,所以PTA是該反應的氧化產物,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

反應中,Mn元素的化合價從+7價降低到+2價,轉移5個電子,則1molPX反應消耗2.5molMnO4-,共轉移12.5NA個電子,故B錯誤,符合題意;C.

PX含苯環(huán)的同分異構體,有鄰間對三種二甲苯和乙苯,共計四種同分異構體,所以PX含苯環(huán)的同分異構體還有3種,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

PTA與乙二醇通過縮聚反應即可生產PET塑料,對二甲苯與乙二醇之間能發(fā)生縮聚反應,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17、A【解析】

12C、13C、14C是碳三種天然的同位素,任何含碳的自然界物質中三者都存在,①金剛石、②CO2、③石灰石、④葡萄糖四種物質都含有碳元素,所以這些物質中都存在12C、13C、14C原子,故合理選項是A。18、C【解析】

A.醋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苯酚鈉溶液反應生成苯酚,苯酚難溶于水,溶液變渾濁,A錯誤;B.反應生成氯氣,氯氣和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石蕊先變紅后褪色,B錯誤;C.二氧化硫可使品紅褪色,C正確;D.濃硫酸和銅應在加熱條件下進行,D錯誤。答案選C。19、A【解析】

A.鎂原子最外層只有2個電子,易失去,4.8gMg在足量CO2中燃燒,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4NA,故A正確;B.葡萄糖的結構簡式為CH2OH(CHOH)4CHO,一個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個羥基,所以0.1mol葡萄糖(C6H12O6)含羥基(-OH)數(shù)目為0.5NA,故B錯誤;C.常溫常壓下,4.48LCO2和NO2混合氣體不是0.2mol,所含原子總數(shù)不是0.6NA,故C錯誤;D.鈉與水也可以反應生成氫氣,故D錯誤。故選A。20、B【解析】A.a~b點導電能力增強,說明反應后溶液中離子濃度增大,也證明HR在溶液中部分電離,為弱酸,故A正確;B、弱離子在水溶液中會發(fā)生水解反應,根據A知,HR是弱電解質,且一水合氨是弱電解質,所以NH4R是弱酸弱堿鹽,b點溶液呈中性,且此時二者的濃度、體積都相等,說明HR和一水合氨的電離程度相等,所以該點溶液中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水解程度相等,故B錯誤;C.c點溶液的pH>7,說明溶液呈堿性,溶液中c(OH-)>c(H+),再結合電荷守恒得c(NH4+)>c(R-),故C正確;D.離子積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離子積常數(shù)不變,所以b-c任意點溶液均有c(H+)?c(OH-)=Kw=1.0×10-14

mol2?L-2,故D正確;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酸堿混合溶液定性判斷,為高頻考點,明確圖中曲線變化趨勢及曲線含義是解本題關鍵,側重考查學生分析判斷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易錯選項是D,注意:離子積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與溶液濃度及酸堿性無關,題目難度中等21、D【解析】

由圖線1為H2C2O4、2為HC2O4-、3為C2O42-。A.當pH為1.2時c(H+)=10-1.2mol·L-1,c(HC2O4-)=c(H2C2O4)=0.5mol·L-1,草酸的Ka=10-1.2,故A正確;B.0.1mol·L-1NaHC2O4溶液顯酸性c(H+)>c(OH-),HC2O4-會發(fā)生水解和電離c(Na+)>c(HC2O4-),因此c(Na+)>c(HC2O4-)>c(H+)>c(OH-),故B正確;C.pH為4.2時,溶液中含有微粒為HC2O4-和C2O42-,且c(HC2O4-)=c(HC2O4-),根據電荷守恒c(Na+)+c(H+)=c(HC2O4-)+2c(C2O42-)+c(OH-),則有c(Na+)+c(H+)=3c(C2O42-)+c(OH-),故C正確;D.由于草酸為弱酸分兩步電離,Ka1=,Ka2=,Ka1·Ka2=,根據圖中C點得到c(C2O42-)=c(H2C2O4),所以,Ka1Ka2=,當pH為1.2時c(H+)=10-1.2mol·L-1,c(HC2O4-)=c(H2C2O4)=0.5mol·L-1,草酸的Ka1=10-1.2。當pH為4.2時c(H+)=10-4.2mol·L-1,c(HC2O4-)=c(C2O42-)=0.5mol·L-1,草酸的Ka2=10-4.2;====10-2.7,C點溶液pH為2.7。故D錯誤。答案選D。22、C【解析】A.M點是向1L0.1mol/LNH4Cl溶液中,不斷加入NaOH固體后反應得到氯化銨和一水合氨溶液,銨根離子濃度和一水合氨濃度相同,一水合氨是一元弱堿抑制水電離,此時水的電離程度小于原氯化銨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A正確;B.在M點時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n(OH-)+n(Cl-)=n(H+)+n(Na+)+n(NH4+),n(OH-)-n(H+)=0.05+n(Na+)-n(Cl-)=(a-0.05)mol,B正確;C.銨根離子水解顯酸性,結合水解平衡常數(shù)分析,c(H+)×c(NH3·H2O)/c(NH4+)×c(NH3·H2O)=Kh/c(NH3·H2O),隨氫氧化鈉固體加入,反應生成一水合氨濃度增大,平衡常數(shù)不變,則c(H+)/c(NH4+)減小,C錯誤;D.向1L0.1mol/LNH4Cl溶液中,不斷加入NaOH固體后,當n(NaOH)=0.1mol時,恰好反應生成氯化鈉和一水合氨,根據物料守恒可知溶液中c(Na+)=c(NH4+)+c(NH3·H2O),D正確;答案選C。二、非選擇題(共84分)23、CH2=CHCHO2+O22+2H2OCH2Cl2ClMgCH2MgClHOCH2CH2CH2CH2CH2OHH2C=CHCH2CH=CH2【解析】

A的分子式為,而1,丁二烯與A反應生成B,且B與氫氣反應得到,結合信息可知A為,B為結合轉化關系與信息可知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C為,D為,E為,由信息可知F為,G為,H為?!驹斀狻浚?)A的分子式為,其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2)E→F羥基的催化氧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答案為:;

(3)H的結構簡式為,滿足下列條件的苯丙氨酸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Ⅰ、含有苯環(huán);Ⅱ、分子中有三種不同環(huán)境的氫原子,符合條件的同分異構體有:、,故答案為:;、;(4)由與干醚得到,再與環(huán)氧乙烷得到由,然后再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fā)生消去反應得到,合成路線流程圖為:,故答案為:。24、3-氯丙炔酯基C13H16O2取代反應【解析】

與氯氣在紫外線光照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A(),物質A與NaCN在加熱條件下繼續(xù)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在酸性條件下生成再與乙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B(),B與HI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繼續(xù)與苯甲醛反應生成X();另一合成路線中采用逆合成分析法可知,E為聚合物Y的單體,其結構簡式為:,根據已知信息②逆推法可以得出D為,C是由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所得,C與苯甲醛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反應②,結合已知信息①可推出C為丙醛,其結構簡式為CH3CH2CHO,據此分析作答?!驹斀狻浚?)A為,其名稱為3-氯丙炔;(2)B為,其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酯基;(3)從結構簡式可以看出X的分子式為:C13H16O2;(4)反應①中-Cl轉化為-CN,屬于取代反應,故答案為取代反應;(5)根據已知的給定信息,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6)L是D的同分異構體,則分子式為C10H10O,不飽和度==6,屬于芳香族化合物,說明分子結構中含苯環(huán);與D具有相同官能團,則含醛基與碳碳雙鍵;又核磁共振氫譜為5組峰,峰面積比為3:2:2:2:1,則有5種氫原子,其個數(shù)比為3:2:2:2:1,符合上述條件的L的結構簡式有:;(7)根據上述合成路線及給定的已知信息可將原料CH3CHO、在堿性條件下反應生成后再繼續(xù)與依據已知信息②得到,最后與溴加成制備得到目標產物,具體合成路線如下:。25、NH3?H2ONH4++OH-NH3(g)NH3(aq)(或氨氣的溶解平衡)Ca(OH)2(s)Ca2+(aq)+2OH-(aq)(或Ca(OH)2的溶解平衡)29.8進入干燥管后,又回落至燒杯,如此反復進行Cu2++2NH3?H2O→Cu(OH)2↓+2NH4+[[Cu(NH3)4]2+]/[NH3]2?[NH4+]2加水,反應物、生成物濃度均降低,但反應物降低更多,平衡左移,生成了更多的Cu(OH)2(加水稀釋后c[Cu(NH3)4]2+/c2(NH3)?c2(NH4+)會大于該溫度下的K,平衡左移,生成了更多的Cu(OH)2,得到藍色沉淀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放出的熱使容器內溫度升高,v正增大;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減小,v正減小【解析】

(1)制備NH3的實驗中,存在著NH3+H2ONH3?H2O、NH3的溶解平衡和Ca(OH)2的溶解平衡三個平衡過程;(2)氨水是指NH3的水溶液,不是NH3·H2O的水溶液,所以要以NH3為標準計算.n(NH3)==1.33mol;(3)實驗開始后,燒杯內的溶液進入干燥管后,又回落至燒杯,如此反復進行,而達到防止倒吸的目的;(4)NH3通入CuSO4溶液中和水反應生成NH3?H2O,NH3?H2O電離出OH-,從而生成藍色沉淀Cu(OH)2;①反應2NH4+(aq)+Cu(OH)2(s)+2NH3(aq)[Cu(NH3)4]2+(aq)(銅氨溶液)+2H2O+Q(Q>0),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K=;②反應2NH4+(aq)+Cu(OH)2(s)+2NH3(aq)[Cu(NH3)4]2+(aq)(銅氨溶液)+2H2O+Q(Q>0)是放熱反應,降溫可以使K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少;③向上述銅氨溶液中加水稀釋,出現(xiàn)藍色沉淀。原因是:加水,反應物、生成物濃度均降低,但反應物降低更多,平衡左移,生成了更多的Cu(OH)2(加水稀釋后會大于該溫度下的K,平衡左移,生成了更多的Cu(OH)2,得到藍色沉淀;④在絕熱密閉容器中,加入NH4+(aq)、Cu(OH)2和NH3(aq)進行上述反應,v正先增大后減小的原因,溫度升高反應速度加快,反應物濃度降低反應速率又會減慢。【詳解】(1)制備NH3的實驗中,存在著NH3+H2ONH3?H2O、NH3的溶解平衡和Ca(OH)2的溶解平衡三個平衡過程,故答案為:NH3?H2ONH4++OH-NH3(g)NH3(aq)(或氨氣的溶解平衡)、Ca(OH)2(s)Ca2+(aq)+2OH-(aq)(或Ca(OH)2的溶解平衡);(2)氨水是指NH3的水溶液,不是NH3·H2O的水溶液,所以要以NH3為標準計算.n(NH3)==1.33mol,標準狀況下體積為1.33mol×22.4L/mol=29.8L;(3)實驗開始后,燒杯內的溶液進入干燥管后,又回落至燒杯,如此反復進行,而達到防止倒吸的目的;(4)NH3通入CuSO4溶液中和水反應生成NH3?H2O,NH3?H2O電離出OH-,從而生成藍色沉淀Cu(OH)2,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2++2NH3?H2O→Cu(OH)2↓+2NH4+;①反應2NH4+(aq)+Cu(OH)2(s)+2NH3(aq)[Cu(NH3)4]2+(aq)(銅氨溶液)+2H2O+Q(Q>0),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K=;②反應2NH4+(aq)+Cu(OH)2(s)+2NH3(aq)[Cu(NH3)4]2+(aq)(銅氨溶液)+2H2O+Q(Q>0)是放熱反應,降溫可以使K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少,畫出該過程中v正的變化為:;③向上述銅氨溶液中加水稀釋,出現(xiàn)藍色沉淀。原因是:加水,反應物、生成物濃度均降低,但反應物降低更多,平衡左移,生成了更多的Cu(OH)2(加水稀釋后會大于該溫度下的K,平衡左移,生成了更多的Cu(OH)2,得到藍色沉淀;④在絕熱密閉容器中,加入NH4+(aq)、Cu(OH)2和NH3(aq)進行上述反應,v正先增大后減小的原因,溫度升高反應速度加快,反應物濃度降低反應速率又會減慢,故原因是: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放出的熱使容器內溫度升高,v正增大;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減小,v正減小。26、24.8%CDN【解析】

I.(1)根據公式,,可計算=24.8%;(2)①在配制過程中,不會用到10mL的量筒,答案選C②根據判斷是否對配制溶液濃度有影響,如果n偏大或者V偏小,都會導致c偏高;A.用長時間放置在空氣中的NaClO固體配制,由于NaClO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變質,導致有效成分NaClO減少,配制的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減小,則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偏小,故A錯誤;B.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對溶液配制無影響,B錯誤;C.配制過程中,未用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導致溶質損失,配制溶液濃度偏小,C錯誤;D.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溶劑未加到刻度線,配制濃度偏高,故D正確;故答案選D;(3)①由傅里葉紅外光譜圖(如圖2所示)確定化合物X含硝酸根,再結合圖一由鋇離子參與,所以X為;②既有被氧化又有被還原的元素,化合價既有升高,又有降低,故為N元素。27、MnO2+2Cl?+4H+Mn2++Cl2↑+2H2Oh,i,d,eg,f,b,(c)未升華出來的FeCl3與未反應完的鐵粉在水溶液中反應生成Fe2+SO2+2H2O+2Fe3+===SO42-+4H++2Fe2+液體中無明顯光路K3[Fe(CN)6]生成藍色沉淀﹤﹤【解析】

Ⅰ首先制取氯氣,然后除雜、干燥,再與鐵粉反應,冷凝法收集升華出的FeCl3,最后連接盛有堿石灰的干燥劑,吸收多余的氯氣,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使FeCl3水解。F中剩余的固體可能為未升華的FeCl3和鐵粉的混合物,溶于水發(fā)生反應生成FeCl2;Ⅱ①Fe3+與SO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Fe3+和SO42-,根據得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寫出離子方程式;②沒有出現(xiàn)丁達爾現(xiàn)象,說明紅棕色物質不是Fe(OH)3膠體;③用K3Fe(CN)6溶液檢驗Fe2+,生成藍色沉淀;④反應(i)比反應(ii)快,則活化能E(i)<E(ii);反應(ii)進行的程度更大,則平衡常數(shù)K(i)<K(ii);【詳解】Ⅰ(1)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O2+2Cl?+4H+Mn2++Cl2↑+2H2O;(2)首先制取氯氣,然后除雜、干燥,導管應長進短出,所以a連接h,i連接d;在F中與鐵粉反應,為防止FeCl3堵塞導管,應用粗導管,則e連接j,冷凝法收集升華出的FeCl3,所以k連接g;最后連接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未反應的氯氣;(3)實驗結束后,去少量F中的固體加水溶解,經檢測發(fā)現(xiàn)溶液中含有Fe2+,其原因為未升華出來的FeCl3與未反應的Fe發(fā)生反應生成Fe2+;Ⅱ(4)Fe3+與SO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Fe3+和SO42-,根據得失電子守恒、電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離子方程式為SO2+2H2O+2Fe3+===SO42-+4H++2Fe2+;(5)沒有出現(xiàn)丁達爾現(xiàn)象,說明紅棕色物質不是Fe(OH)3膠體;(6)由實驗現(xiàn)象可知,F(xiàn)eCl3與SO2首先發(fā)生反應(i),說明反應(i)比反應(ii)快,則活化能E(i)<E(ii);反應最終得到Fe2+,反應(ii)進行的程度更大,則平衡常數(shù)K(i)<K(ii)。28、圓底燒瓶K1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NO被氧化平衡氣壓,避免裝置內壓強過大濃硫酸冷凝收集亞硝酰氯1:12HSO3-+2e-+2H+=S2O42-+2H2O用玻璃棒蘸取NaNO2溶液滴在紅色石蕊試紙上,若試紙變藍,則說明HNO2是弱酸【解析】

裝置A是制備氯氣的發(fā)生裝置,裝置B除去某些雜質氣體并通過觀察B中的氣泡來判斷反應速率,防止B中壓強過大,檢查裝置是否堵塞,裝置C是干燥氣體,進入裝置E中,推入NO氣體,NO與Cl2在通常條件下反應產生亞硝酰氯(C1NO),進入裝置F中利用冰鹽冷卻收集亞硝酰氯,通過裝置G可避免水蒸氣進入,最后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處理尾氣。【詳解】(1)根據儀器的結構可知:裝置A中儀器a的名稱是圓底燒瓶;(2)NO容易與裝置內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產生NO2,為避免空氣的影響,要先排除裝置中的空氣,所以實驗開始時,應先打開K2,再打開K1通入一段時間氣體;(3)反應產生氣體速率快,B中氣泡多,反應產生氣體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