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古詩詞誦讀 《登岳陽樓》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同步學案(含答案)+課后練習(含解析)_第1頁
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古詩詞誦讀 《登岳陽樓》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同步學案(含答案)+課后練習(含解析)_第2頁
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古詩詞誦讀 《登岳陽樓》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同步學案(含答案)+課后練習(含解析)_第3頁
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古詩詞誦讀 《登岳陽樓》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同步學案(含答案)+課后練習(含解析)_第4頁
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古詩詞誦讀 《登岳陽樓》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同步學案(含答案)+課后練習(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同步學案(含答案)+課后練習(含解析)《登岳陽樓》教學設計

①這首詩開篇雖只寫平平的交代,卻蘊含著強烈的今昔對比之感。接下來描繪洞庭湖分斷吳楚、吐納日月,寫出它極其恢宏的氣象。后四句,轉(zhuǎn)寫孤舟老病之身世,看似悲戚,可對國家安危、時局動蕩的憂思盡在其中,由此可見作者心胸之博大。

②誦讀這首詩,要留意詩人困頓的處境,感受他痛切的心情,更要理解他心系天下的胸懷。可以拓展閱讀《客至》等杜甫其他作品,進一步了解杜甫詩歌多樣化的藝術(shù)風格。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風格,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2.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3.理解和體會杜甫懷才不遇的憂憤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4.背誦全詩。

明白江山壯闊與詩人胸襟之博大互為表里,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懷。

情景導入

你,既見證了盛唐的繁榮,也見證了晚唐的衰落,

你,親眼目睹了安史之亂,親身體驗了流離之苦。

你,遠離朝廷,依然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志向;

你,漂泊無依,仍然懷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的博大胸懷。

你,用如椽的巨筆和現(xiàn)實主義的態(tài)度,抒寫出:

一部史,一段盛與衰,榮與辱的歷史,

一種情,一種憂國憂民,家國天下的感情。

你就是唐朝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圣--杜甫。

環(huán)節(jié)一:知人論世

1.走近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人生階段

階段特點大事件及作品

讀書漫游(712-745)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開元19(時20歲)年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游齊趙。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jié)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代表作《望岳》。

困守長安(746-755)憂國憂民天寶六載(747年),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應試,落選。最后通過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得到一個看守兵器的小官。不久父親去世,此后的生活變得艱難起來,43歲時幼子餓死。政治失意和生活窮困,讓杜甫詩風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他的視野從個人轉(zhuǎn)向了全社會。代表作:《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陷賊與為官(756-759)現(xiàn)實主義高峰45歲時安史之亂爆發(fā),被叛軍俘獲,押到長安。后潛逃到鳳翔,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被貶華州司功參軍。47歲丟官入蜀。建下一所草堂,過著相對舒適的生活。但山河破碎,風雨飄零,好友李白、高適相繼離世。代表作:《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漂泊西南時期(759-770)思想深邃詩風沉郁棄官攜家逃難至成都,后蜀中軍閥作亂,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去投靠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嚴武死后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作品:《春夜喜雨》《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

杜甫詩作

代表作品“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風格特色沉郁頓挫“沉郁"指思想內(nèi)容?!俺痢奔础吧睢?,指內(nèi)容的深刻、深廣、深厚?!坝簟奔础胺e”,指內(nèi)容的真實、凝重、含蓄?!邦D挫”則指藝術(shù)形式。指遣詞用句的停頓轉(zhuǎn)折。情感的千回百折、節(jié)奏的徐疾相間、音調(diào)的抑揚頓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頓挫"音樂美。

思想內(nèi)容①反映民生疾苦,表現(xiàn)對人民的同情。②憂國憂民,表現(xiàn)出深摯的愛國情感。③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腐朽,表現(xiàn)強烈的憎惡之情。④歌詠自然景物,抒寫親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2.相關(guān)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歷二年),杜甫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jié)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大歷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陽(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fā)出由衷的禮贊;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于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

3.解題

①“登”,點明詩人登高望遠。

②“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qū)洞庭北路,地處岳陽古城西門城墻之上,緊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歷代屢加重修,現(xiàn)存建筑沿襲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時的形制與格局;因北宋滕宗諒重修岳陽樓,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使得岳陽樓著稱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天下第一樓"。

4.古人的登高情節(jié)

登樓源自古人登高的習慣,例如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能夠讓主體視通萬里,進而實現(xiàn)思接千載。登高又與文學創(chuàng)作緊密關(guān)聯(lián)起來,古人言“登高必賦”就是這個道理。后來登高又演化為登樓,經(jīng)過長時間的文化積淀,登樓已經(jīng)成為古代文人的一種生命情結(jié),人們可以利用登樓將有限的視野空間擴展到無限,在吐納萬物中彰顯自己的情懷。在唐詩宋詞中,樓的意象頻繁出現(xiàn),尤其是宋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至少2800處。

1.游子思鄉(xiāng)秋草行將暮,登樓客思驚。(劉長卿《同諸公登樓》)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柳永《八聲甘州》)

2.思婦懷人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3.壯志未酬茲樓日登眺,流歲暗蹉跎。坐厭淮南守,秋山紅樹多。(韋應物《登樓》)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4.心憂家國李煜《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坼(chè)戎(róng)涕泗(tìsì)

2.解釋下列詞語

①坼:分裂。

②乾坤:指日、月。

③戎馬:指戰(zhàn)爭。

④憑軒:靠著窗戶。

⑤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

任務活動品詩中之韻,感音樂之美

任務說明:韻是詩歌的基本要素,無韻不為詩。古人云:“聲音相合謂之韻"用白話說韻就是一個字的收聲,大致就是現(xiàn)代漢語拼音方案中韻母的發(fā)音。韻母相近的字叫“同韻”,詩人在句末使用同韻的字就是押韻。押韻的目的是為了給詩歌造成一種悠揚和諧,循環(huán)往復的音樂美。欣賞詩歌的音韻美,還要很好地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體會詩歌的頓挫抑揚之味。

任務1:聆聽詩朗誦,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環(huán)節(jié)三:深度探究

任務活動一品讀內(nèi)涵,披文入情

任務說明:語言是作者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載體,不僅在形式上會有修辭、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的變化,而且在內(nèi)涵上往往也是多重的,既有比較淺白的字面意思,還有寄寓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把語句拿來細細揣摩,品味,才能夠更加真切的理解作者的內(nèi)心。也只有透過語言文字,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思考1:首聯(lián)運用了什么手法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今昔對比。“昔聞”“今上"今昔對比之感,表達了初等岳陽樓的喜悅。②“今上岳陽樓”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③為下文描寫洞庭湖做鋪墊。

思考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讓你聯(lián)想到了曹操《觀滄?!分械哪木湓姡坑纱烁惺艿搅嗽鯓拥囊饩??

明確曹操詠?!叭赵轮校舫銎渲?;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體現(xiàn)了一種“雄渾闊大"的意境。與這首詩的頷聯(lián)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頷聯(lián)側(cè)重寫洞庭湖氣勢宏大,吞吐乾坤。

思考3:頷聯(lián)中極具表現(xiàn)力的詞語是哪兩個?你能說說煉字的妙處嗎?

明確“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tài)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壯闊的圖景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坼"字,詩人寫得有力,仿佛洞庭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qū)域沖開、分裂,寫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氣勢。

思考4:頸聯(lián)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頸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思考5:尾聯(lián)寫出什么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尾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lián)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guān)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思考6: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只是感嘆自己的身世嗎從哪句可以看出?

明確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不只是感嘆自己的身世,想到那長年不息的戰(zhàn)火和涂炭的生靈,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又是憂國憂民的體現(xiàn)。

這涕淚之中,有對親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獨的悲傷,有對國家前途的憂慮,有無以報國的哀傷。

任務活動二分析特色,學以致用

任務說明:寫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顯著的寫作技巧、寫作特點和效果。寫作特色因人而異,寫作特色運用得好,能增強文章的表達力,使得文章引人入勝。寫作特色內(nèi)涵豐富,例如結(jié)構(gòu)、修辭、語言、敘事特點、表達方式等等。準確分析并概括文學作品的寫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閱讀者的感悟力,也為表達提供了方法借鑒。

思考1:談談詩作是如何將“情”與“景"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

明確首聯(lián)兩句,即揭示登樓的題旨,寫自己夙愿終償?shù)男老仓?。頷聯(lián)兩句,極度夸張地寫出登樓所見。坼吳楚而浮乾坤,這是形容樓前浩渺無垠的洞庭湖的水勢。這四句,寫出登臨所見之景。后面四句,則寫登臨所生之情。前后兩部分的關(guān)系是情因景生,景以情襯,渾然一體,組成有機的抒情感懷意境。中間這兩聯(lián),上聯(lián)側(cè)重景,下聯(lián)側(cè)重情,而又連為一體,以景物的闊大和孤身漂泊的痛苦互相映襯,藝術(shù)效果極為佳妙。末聯(lián)仍是登樓時所感,然已由身家及于時事國運,表現(xiàn)了詩人愈在個人不幸之時愈不忘政局國情的高尚品格。全詩抒寫的感情是孤苦沉郁的,但描繪的景物卻是壯闊無比的。從壯闊無比的景物中可以窺見杜甫胸襟之寬,決不因身世的漂泊就意志消沉。

思考2:試概括這首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

明確第一,作品運用了變化多樣的表現(xiàn)手法。作品雖然只有八句話,但是卻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開篇兩句運用的是敘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臨岳陽樓的緣由。三四兩句運用的是描繪的手法,繪制了岳陽樓的宏闊壯觀圖景,并且在描繪中,又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作品最后兩句又運用了抒情的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內(nèi)容和感情兩方面大跨度的跳躍。從內(nèi)容方面說,開篇一聯(lián)寫的是詩人登樓的過程,其中蘊含了“昔”與“今"的時間跳躍過程。頷聯(lián)中,詩人由上聯(lián)的寫自己推進到寫洞庭湖,這里有一個從小到大的跨度。在寫景中,又由吳、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間跳躍。到了頸聯(lián),詩人又轉(zhuǎn)回自身的描寫,前后聯(lián)之間有一個從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聯(lián),詩人又從個人身世遭際的描寫擴展到國事的描寫,上下聯(lián)又是一個從小到大的跨越。在寫國事時,又有一個從國難的跳躍到詩人感情抒發(fā)的過程。這就構(gòu)成了縱橫開闊,跳躍性強的特點。從詩人的感情發(fā)展脈絡上說,首聯(lián)蘊含喜悅,頷聯(lián)帶有雄壯,頸聯(lián)轉(zhuǎn)為凄苦,尾聯(lián)變?yōu)楸瘋T娙说母星殡S著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shù)特點。

總結(jié)

本詩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概括了開元年間唐軍將士戍邊生活的多個方面。重點在于揭露軍中官兵苦樂懸殊,抨擊將帥腐敗無能切不恤士卒,對浴血苦戰(zhàn)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任務活動三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任務說明:同樣一個題材,不同作者會選擇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不用的語言加以呈現(xiàn);同一體裁,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達。文學的“和而不同”的美學觀念,從未過時。將相關(guān)作品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閱讀,可以拓寬品讀者的情感體驗,加深對主題的認識,鑒賞不同的藝術(shù)手法。

對比閱讀第一組: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思考:《登高》頸聯(lián)和《登岳陽樓》首聯(lián)都從時空角度寫作,但略有差異,所蘊含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明確《登高》頸聯(lián)時空縱橫(詩人置身廣闊的空間與漫長的時間中),以“萬里"點出空間,以“百年”對出時間,從時空縱橫兩方面著筆,將“常作客"和“獨登臺”的情感交匯,寫出濃烈的異鄉(xiāng)漂泊、殘生多病的悲涼情感。

《登岳陽樓》首聯(lián)在今昔對照(詩人在同一空間想象不同時間),時空交錯中寫詩人昔聞洞庭盛名向往已久卻到如今才得以登臨,在看似如愿以償?shù)南矏傊?,實際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的憂民傷時情感。

對比閱讀第二組:

登岳陽樓(其二)

宋·陳與義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思考:杜甫的《登岳陽樓》和本詩均有一“浮"字,請從煉字角度分別賞析其妙處。

明確“乾坤日夜浮”中“浮"字具有動感,仿佛日月都隨洞庭水一起漂浮起落,呈現(xiàn)出雄渾壯闊的圖景;“夕帆和雁正浮空”中“浮"字巧妙地把船帆、大雁、湖水交織一起,似乎帆與大雁均得進于空中,寫出洞庭湖水清幽寧靜的美感。

環(huán)節(jié)四:思考延伸

材料一:

何謂“風骨”?它在不同的時期擁有不同的含義。在古代,“風"與“骨”二字最初本是分開使用的,“風"最早出現(xiàn)于《毛詩序》中,含有教化教育之義;“骨”則來源于王充的《論衡·骨相篇》,“骨"乃就一個人的形貌而言?!帮L骨”連用始于魏晉時期,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談及顧愷之用“風骨"品評人物畫,“風骨”在此話語體系中主要指道德修養(yǎng)中所透露出的氣質(zhì)。后來,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將“風骨"納入文學批評范疇,在劉勰的闡釋中,“風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氣"和“力”,即作品中蘊含的精神氣質(zhì)和文辭氣韻。此后,“風骨"既含有道德修養(yǎng)、人格氣質(zhì)方面的內(nèi)涵,亦成為詩歌辭章的一種審美標準。在歷史的變遷衍化中,“風骨”早已融入中華傳統(tǒng)文化,凝結(jié)為一種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構(gòu)成中華傳統(tǒng)精神的基座和主脈,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人。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新時代詩歌患上了比較嚴重的軟骨癥”。因此,新詩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構(gòu)“風骨”,延續(xù)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與詩歌氣韻。

(摘編自羅小鳳《新時代詩歌需要中國風骨》)

材料二:

怎樣才能使作品有“風骨”呢?劉勰指出:“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剛健既實,輝光乃新"故練于骨者,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述情必顯"即“意氣駿爽”,也就是《明詩篇》論建安文學的“磊落以使才"唯取昭晰之能”。“析辭必精"也就是要求作品體裁勁健,文辭簡潔,音韻鏗鏘。在這兩方面的要求中,“述情必顯”是作品有“風骨"的先決條件,因為作家只有將深沉強烈、激昂慷慨的思想情感充分抒寫和完美表現(xiàn)出來,作品才能有“風骨”,才能在震撼人心的同時,對作品形式辭采本身有強勁的統(tǒng)攝力。而“析辭必精"則是作品有“風骨”的必備條件,因為在作品思想情感對辭采形式起著統(tǒng)攝、聚合作用的同時,作品的辭采形式既對情思內(nèi)容有積極的表達作用,又對情思所具的感染力和聚合力有能動的消長作用,即文辭的繁簡、質(zhì)艷也影響著作品情思感染力、聚合力的強弱。由于缺乏深邃的思想、動人的情感,致使作品缺乏“風骨"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而由于作品辭藻過于繁艷,以致淹沒和消解了作品情思對讀者的感染力和對作品形式辭采的聚合力,這在文學史上亦不乏其例。

(摘編自孫敏強《從“建安風骨”到“盛唐氣象"——論“風骨”說的美學內(nèi)涵和歷史意義》)

材料三:

西方的“崇高"與中國“風骨”有相似之處,崇高與風骨產(chǎn)生地不同,受到的歷史影響不同,但二者都是針對浮夸、淫靡、沒有生命力的文風,在西方和中國分別提出了“崇高"和“風骨”這兩個具有陽剛之美的思想?!俺绺?這一美學術(shù)語也是在“西學東漸”時傳入中國的,在我國的美學著作中,崇高還被稱為“剛性美"或者是“剛美”。

風骨與崇高都是美學的范疇,風骨與崇高誕生的歷史背景相似,崇高是在古羅馬帝國社會階級矛盾尖銳、社會動蕩不安,羅馬走向衰落的時期誕生的。針對古羅馬的創(chuàng)作文風,朗吉努斯才寫了《論崇高》。劉勰所處的時代也是社會動蕩不安,文風浮夸,這些使他強調(diào)作品的風骨。“風骨"與“崇高”不僅是作家們的文章風格,還是審美的范疇,二者都是人們社會生活中審美實踐活動的產(chǎn)物。如自然界中的景物,只從物的角度看,它們沒有思想和情感,也就無所謂風骨與崇高了。自從有了審美實踐活動,山河就由自然景物的存在物變成了審美的存在,也就是自然性與人性在人生實踐活動特別是審美實踐活動中產(chǎn)生了緊密的關(guān)系。

“風骨"和“崇高”在美感上都可以喚起人們精神上的審美愉悅。像是人讀到一篇好的文章,就會從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欣賞和佩服。竹子在中國人的心中是高雅、君子的代名詞,欣賞鄭板橋畫的竹子,給人們產(chǎn)生的審美感受是愉悅的。崇高與風骨都普遍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就像是高山、大海給人崇高的感覺,冬天里綻放的梅花,筆直翠綠的竹子等體現(xiàn)了風骨。

“風骨"和“崇高”雖然都強調(diào)情感,但是側(cè)重點卻不一樣的,崇高主要是從人的主觀方面來解釋的,例如朗吉努斯認為,“崇高就是偉大心靈的回聲"。而風骨主要是從文章或是作品的客觀方面來看的,文章的風格和骨氣都是作者后天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來自現(xiàn)實生活之感發(fā)。在審美心理上,“崇高”可以讓人產(chǎn)生痛感、恐懼、壓抑、緊張感,在后面就會慢慢地轉(zhuǎn)變成一種敬佩感和愉悅感?!帮L骨"給人剛強、舒爽之感,令人心曠神怡。

(摘編自劉紅《論風骨與崇高》)

思考:杜甫的詩歌《登岳陽樓》是如何體現(xiàn)“風骨”的?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

明確①詩歌既鮮明地表達了對自身遭遇的慨嘆(或“又表達了對戰(zhàn)爭未息、民不聊生的家國的擔憂"),將深沉強烈、激昂慷慨的思想感情充分抒寫和完美表現(xiàn)出來了,體現(xiàn)了“風骨”的其中一個條件“述情必顯"。②以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為例,此聯(lián)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文辭簡潔,整首詩讀來抑揚頓挫,體現(xiàn)了“風骨"的另一個條件“析辭必精”。③材料三又指出“風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像是高山、大海給人崇高的感覺”,而杜甫的《登岳陽樓》,頷聯(lián)寫景十分壯闊。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這兩句都是寫洞庭水,境界宏闊,增添了這首詩的風骨內(nèi)涵。

課后作業(yè)

完成同步資源的《課后鞏固》

收獲不足《登岳陽樓》分層作業(yè)

建議用時:30分鐘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以文為詩在韓愈詩中得到極為廣泛的運用,然韓詩學杜,世所公認,韓詩之所以_______,自成一家,正是從杜詩多種藝術(shù)手段中選取以文為詩并極力推廣發(fā)展而成。中唐以后,稍有成就的詩人無一不得杜之一脈而加以發(fā)展,分別以元、白與韓、孟為代表的兩大詩派,實際上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杜甫以文為詩的繼承和發(fā)展。至于宋詩一變唐音,________,其主要特征就是大量的議論和散化,如此一代詩風的形成,其中以文為詩的積極影響,無疑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以文為詩積極方面的本質(zhì)精神,還表現(xiàn)了詩人在藝術(shù)上勇于打破常規(guī)、_______的創(chuàng)造性。東坡作詞正是借鑒了杜甫作詩的經(jīng)驗教訓,打破作詞“別是一家”的正宗藩籬,創(chuàng)造了豪放詞派。如此看來,宋詞創(chuàng)作及其“以詩為詞"的現(xiàn)象,(),因此勇于打破藝術(shù)樣式之間的傳統(tǒng)局限而自成一系統(tǒng),是_______的。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別具只眼另辟蹊徑別具一格有目共睹

B.別具只眼另起爐灶不拘一格有目共睹

C.別樹一幟另起爐灶別具一格顯而易見

D.別樹一幟另辟蹊徑不拘一格顯而易見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東坡作詞正是借鑒了杜甫作詩的經(jīng)驗教訓,打破作詞“別是一家”的正宗藩籬,創(chuàng)立了豪放詞派。

B.東坡作詞正是借鑒了杜甫作詩的經(jīng)驗教訓,打破詞“別是一家"的正宗藩籬,創(chuàng)造了豪放詞派。

C.東坡作詞正是借鑒了杜甫作詩的經(jīng)驗,打破詞“別是一家”的正宗藩籬,創(chuàng)立了豪放詞派。

D.東坡作詞正是借鑒了杜甫作詩的經(jīng)驗,打破作詞“別是一家"的正宗藩籬,創(chuàng)造了豪放詞派。

3.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受到杜甫以文為詩的手段和精神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

B.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杜甫以文為詩的手段和精神的影響

C.杜甫以文為詩的手段和精神都程度不同地影響了它們

D.杜甫以文為詩的手段和精神影響它們的程度是不同的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4.對本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lǐng)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jié)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B.頷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C.頸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但從整體看來,與全詩聯(lián)系不緊。

D.尾聯(lián)“戎馬”,采用借代手法,指戰(zhàn)爭。詩人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聯(lián)系在一起,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痛,意境深遠,余韻無窮,體現(xiàn)了詩人一貫的憂國憂民的大襟懷。至此,偉大詩人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題也得到了深化。

5.“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杜甫

湖闊兼云霧,樓孤屬晚晴。

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

雪岸叢梅發(fā),春泥百草生。

敢①違漁父問②,從此更③南征④。

[注]①敢:怎敢。②引自《漁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漁父見而問之”。③更:更改。④引自《離騷》“濟沅湘兮南征"。

6.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人登上岳陽樓,眼前湖闊云涌、樓高晚晴、叢梅并發(fā)、春草萌生,所見之景可謂陰晴迭換,豐富多彩。

B.詩人雖四處漂泊,流落岳陽,生活困窘,但此地有朋友像陳蕃對待徐孺子這樣的古代賢士一樣盛情禮待于他。

C.“詩接”一句寫出兩人登樓唱和的情形,作者將裴使君比作南朝詩人謝宣城,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風采雅興。

D.本詩借景物描寫抒發(fā)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景物描寫與情感抒發(fā)緊密關(guān)聯(lián)。情感基調(diào)低沉舒緩,意旨表達含蓄內(nèi)斂。

7.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8.《登岳陽樓》

(1)《登岳陽樓》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陽樓》一詩中“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洞庭湖煙波浩渺無邊的雄渾景象。

(3)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獨、生活窘迫之境,他在《登岳陽樓》一詩中對此進行直接描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登岳陽樓》中,詩人由個人身世轉(zhuǎn)寫國事危難,不禁感傷涕零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p>

《登岳陽樓》分層作業(yè)

建議用時:30分鐘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以文為詩在韓愈詩中得到極為廣泛的運用,然韓詩學杜,世所公認,韓詩之所以_______,自成一家,正是從杜詩多種藝術(shù)手段中選取以文為詩并極力推廣發(fā)展而成。中唐以后,稍有成就的詩人無一不得杜之一脈而加以發(fā)展,分別以元、白與韓、孟為代表的兩大詩派,實際上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杜甫以文為詩的繼承和發(fā)展。至于宋詩一變唐音,________,其主要特征就是大量的議論和散化,如此一代詩風的形成,其中以文為詩的積極影響,無疑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以文為詩積極方面的本質(zhì)精神,還表現(xiàn)了詩人在藝術(shù)上勇于打破常規(guī)、_______的創(chuàng)造性。東坡作詞正是借鑒了杜甫作詩的經(jīng)驗教訓,打破作詞“別是一家"的正宗藩籬,創(chuàng)造了豪放詞派。如此看來,宋詞創(chuàng)作及其“以詩為詞”的現(xiàn)象,(),因此勇于打破藝術(shù)樣式之間的傳統(tǒng)局限而自成一系統(tǒng),是_______的。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別具只眼另辟蹊徑別具一格有目共睹

B.別具只眼另起爐灶不拘一格有目共睹

C.別樹一幟另起爐灶別具一格顯而易見

D.別樹一幟另辟蹊徑不拘一格顯而易見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東坡作詞正是借鑒了杜甫作詩的經(jīng)驗教訓,打破作詞“別是一家"的正宗藩籬,創(chuàng)立了豪放詞派。

B.東坡作詞正是借鑒了杜甫作詩的經(jīng)驗教訓,打破詞“別是一家”的正宗藩籬,創(chuàng)造了豪放詞派。

C.東坡作詞正是借鑒了杜甫作詩的經(jīng)驗,打破詞“別是一家"的正宗藩籬,創(chuàng)立了豪放詞派。

D.東坡作詞正是借鑒了杜甫作詩的經(jīng)驗,打破作詞“別是一家”的正宗藩籬,創(chuàng)造了豪放詞派。

3.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受到杜甫以文為詩的手段和精神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

B.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杜甫以文為詩的手段和精神的影響

C.杜甫以文為詩的手段和精神都程度不同地影響了它們

D.杜甫以文為詩的手段和精神影響它們的程度是不同的

【答案】1.D2.C3.B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詞語的能力。第一空,別具只眼:另有一種獨到的見解。別樹一幟:另外樹起一面旗幟,指與眾不同,另成一家。語境中強調(diào)“自成一家”,選填“別樹一幟”恰當。第二空,另辟蹊徑:意思是另外開辟一條路,比喻另創(chuàng)一種風格或方法。另起爐灶:比喻重新做起,或比喻另立門戶或另搞一套。“另辟蹊徑"指獨自創(chuàng)造出新風格和新方法,強調(diào)新事物的產(chǎn)生有了結(jié)果;而“另起爐灶”指放棄原有的結(jié)果,重新再來,強調(diào)新的開始,沒有明確的結(jié)果。語境說的是“宋詩——變唐音”,指另創(chuàng)一種風格或方法,選填“另辟蹊徑”恰當。第三空,別具一格:另有一種風格。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種規(guī)格或方式。語境中有“打破常規(guī)"的提示,強調(diào)創(chuàng)造性,選填“不拘一格”恰當。第四空,有目共睹: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見,形容事實極其明顯。顯而易見:(事情、道理)非常明顯,很容易看清楚?!坝心抗捕?側(cè)重于真實性,“顯而易見”側(cè)重于明顯性。語境指宋詞創(chuàng)作及其“以詩為詞"的現(xiàn)象,受到杜甫以文為詩的手段和精神的影響是很明顯的,選填“顯而易見”恰當。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語病的能力。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三處語病:一是搭配不當,“借鑒……教訓"搭配不當,刪去“教訓”,改為“借鑒……經(jīng)驗"。二是搭配不當,“打破作詞‘別是一家’的正宗藩籬”搭配不當,改為“打破詞‘別是一家’的正宗藩籬"。三是搭配不當,“創(chuàng)造了豪放詞派”動賓搭配不當,改為“創(chuàng)立了豪放詞派"。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之語句復位的能力。文段側(cè)重論述了杜甫以文為詩對各方影響的必然性,而A、D側(cè)重的是對各方影響的不同性,據(jù)此應排除這兩項;括號前句子主語是“宋詞創(chuàng)作及其‘以詩為詞’的現(xiàn)象”,而C項主語卻變成了“杜甫以文為詩的手段和精神”,應排除掉該項。故選B。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4.對本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lǐng)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jié)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B.頷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C.頸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但從整體看來,與全詩聯(lián)系不緊。

D.尾聯(lián)“戎馬”,采用借代手法,指戰(zhàn)爭。詩人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聯(lián)系在一起,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痛,意境深遠,余韻無窮,體現(xiàn)了詩人一貫的憂國憂民的大襟懷。至此,偉大詩人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主題也得到了深化。

5.“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案】4.C5.這兩句詩寫出了詩人政治生活坎河,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字”表達了詩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幫助;“老病有孤舟"寫出了詩人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無處安身的孤苦無依。

【解析】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C.“但從整體看來,與全詩聯(lián)系不緊”錯誤。這兩句寫他的孤苦悲慘處境,由此可推知前兩句是借寫遠景象征性地、比擬性地暗示國勢的動蕩不安。體現(xiàn)了詩人將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此處身世之悲,到后兩句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層次清晰關(guān)聯(lián)緊密。

故選C。

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句意為:沒有得到親朋故舊一字音信,年老體弱之身只剩一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盁o一字”指的是沒有一點消息,一點音信?!坝H朋無一字"寫出了詩人的孤苦,親人沒有消息,自然無論物質(zhì)上還是精神上都得不到幫助和撫慰;但主要是音信斷絕,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況,即整個國家的情況。這對一個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詩人來說,是一種被社會忘記的孤獨感,他在精神上無疑是很痛苦的?!肮轮邸笔侵冈娙巳覕D在一條小船上漂泊度日,詩人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消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理解這兩句應與前兩句聯(lián)系起來看,前兩句是遠望,隨著湖水,向四際望去,水天相接,聯(lián)想到吳楚,聯(lián)想到整個乾坤。這兩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簾最能觸動他的東西。于是使他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處境。詩人的孤寂之感與頷聯(lián)的宏闊之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詩人凄涼痛苦之境遇。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杜甫

湖闊兼云霧,樓孤屬晚晴。

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

雪岸叢梅發(fā),春泥百草生。

敢①違漁父問②,從此更③南征④。

[注]①敢:怎敢。②引自《漁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漁父見而問之"。③更:更改。④引自《離騷》“濟沅湘兮南征”。

6.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人登上岳陽樓,眼前湖闊云涌、樓高晚晴、叢梅并發(fā)、春草萌生,所見之景可謂陰晴迭換,豐富多彩。

B.詩人雖四處漂泊,流落岳陽,生活困窘,但此地有朋友像陳蕃對待徐孺子這樣的古代賢士一樣盛情禮待于他。

C.“詩接"一句寫出兩人登樓唱和的情形,作者將裴使君比作南朝詩人謝宣城,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風采雅興。

D.本詩借景物描寫抒發(fā)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景物描寫與情感抒發(fā)緊密關(guān)聯(lián)。情感基調(diào)低沉舒緩,意旨表達含蓄內(nèi)斂。

7.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6.D7.①受到禮待的喜悅。詩人來到岳陽受到當?shù)厥咕慕哟?,登樓賞景,被禮待的喜悅之情顯而易見。②對裴使君的贊美。借陳蕃禮遇徐孺子的典故表達對裴使君禮賢下士的感激,借謝朓的典故表達其才華橫溢,對他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③對未來的希望。湖岸積雪之中有梅花綻放,百草在春泥中萌生,富有生機活力的情景,流露出作者對未來的憧憬希望。④渴望得到賞識。詩人將裴使君比作禮賢下士的陳蕃,自比徐孺子,對自己能被收留和重用心存希望。

【解析】6.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及藝術(shù)手法賞析的綜合能力。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恰?,這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nèi)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選項D,“情感基調(diào)低沉舒緩"分析有誤。裴使君如此禮遇款待,一同登樓共賞湖光山色。此時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動。杜甫到岳陽對裴使君說,也是十分高興的。情感基調(diào)是高亢激昂且堅定的。故答案選D。

7.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情感的賞析能力。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jié)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主語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jù)抒情方式分析情感。還要注意一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jié)合詩句分析,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根據(jù)對本詩的理解,首聯(lián)描寫與洞庭湖闊大之景,次聯(lián)“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寫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東漢時的名賢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禮賢下士的陳蕃,可知杜甫在岳陽的數(shù)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此時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動。最后兩句,歷來見仁見智。對“漁父問"的典故,凡讀過《屈原列傳》的人都會記得漁父勸說屈原“與世推移”“隨其流揚其波"的話。那么,杜甫用此典其意何在呢?“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笔欠Q贊裴使君的,這應該沒有疑義??傊?,杜甫很快離開了岳陽奔向衡州。從某種意義上說,岳陽其實是杜甫的另一個傷心之地(只是傷心的程度不如在江陵,因為他對留在岳陽本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但離開岳陽后不久后所作的《南征》詩中的“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兩句,分明道出了心中的不滿與憤慨,這其中,恐怕也應該分一點兒給岳陽及岳陽的裴使君吧。

8.《登岳陽樓》

(1)《登岳陽樓》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陽樓》一詩中“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洞庭湖煙波浩渺無邊的雄渾景象。

(3)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獨、生活窘迫之境,他在《登岳陽樓》一詩中對此進行直接描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p>

(4)《登岳陽樓》中,詩人由個人身世轉(zhuǎn)寫國事危難,不禁感傷涕零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寫時需要注意以下字詞書寫:坼、乾坤、戎、軒、泗。《登岳陽樓》同步學案

①這首詩開篇雖只寫平平的交代,卻蘊含著強烈的今昔對比之感。接下來描繪洞庭湖分斷吳楚、吐納日月,寫出它極其恢宏的氣象。后四句,轉(zhuǎn)寫孤舟老病之身世,看似悲戚,可對國家安危、時局動蕩的憂思盡在其中,由此可見作者心胸之博大。

②誦讀這首詩,要留意詩人困頓的處境,感受他痛切的心情,更要理解他心系天下的胸懷??梢酝卣归喿x《客至》等杜甫其他作品,進一步了解杜甫詩歌多樣化的藝術(shù)風格。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風格,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2.學習如何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來體會和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3.理解和體會杜甫懷才不遇的憂憤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4.背誦全詩。

明白江山壯闊與詩人胸襟之博大互為表里,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懷。

情景導入

你,既見證了盛唐的繁榮,也見證了晚唐的衰落,

你,親眼目睹了安史之亂,親身體驗了流離之苦。

你,遠離朝廷,依然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志向;

你,漂泊無依,仍然懷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土俱歡顏"的博大胸懷。

你,用如椽的巨筆和現(xiàn)實主義的態(tài)度,抒寫出:

一部史,一段盛與衰,榮與辱的歷史,

一種情,一種憂國憂民,家國天下的感情。

你就是唐朝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圣--杜甫。

環(huán)節(jié)一:知人論世

1.走近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人生階段

階段特點大事件及作品

讀書漫游(712-745)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開元19(時20歲)年始漫游吳越,5年之后歸洛陽應舉,不第。再漫游齊趙。以后在洛陽遇李白,二人結(jié)下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游梁、宋(今開封、商丘)。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代表作《望岳》。

困守長安(746-755)憂國憂民天寶六載(747年),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應試,落選。最后通過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得到一個看守兵器的小官。不久父親去世,此后的生活變得艱難起來,43歲時幼子餓死。政治失意和生活窮困,讓杜甫詩風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他的視野從個人轉(zhuǎn)向了全社會。代表作:《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陷賊與為官(756-759)現(xiàn)實主義高峰45歲時安史之亂爆發(fā),被叛軍俘獲,押到長安。后潛逃到鳳翔,做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被貶華州司功參軍。47歲丟官入蜀。建下一所草堂,過著相對舒適的生活。但山河破碎,風雨飄零,好友李白、高適相繼離世。代表作:《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漂泊西南時期(759-770)思想深邃詩風沉郁棄官攜家逃難至成都,后蜀中軍閥作亂,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去投靠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嚴武死后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作品:《春夜喜雨》《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

杜甫詩作

代表作品“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風格特色沉郁頓挫“沉郁”指思想內(nèi)容。“沉"即“深”,指內(nèi)容的深刻、深廣、深厚?!坝?即“積”,指內(nèi)容的真實、凝重、含蓄?!邦D挫"則指藝術(shù)形式。指遣詞用句的停頓轉(zhuǎn)折。情感的千回百折、節(jié)奏的徐疾相間、音調(diào)的抑揚頓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頓挫”音樂美。

思想內(nèi)容①反映民生疾苦,表現(xiàn)對人民的同情。②憂國憂民,表現(xiàn)出深摯的愛國情感。③揭露統(tǒng)治階級的荒淫腐朽,表現(xiàn)強烈的憎惡之情。④歌詠自然景物,抒寫親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2.相關(guān)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歷二年),杜甫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jié)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大歷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陽(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fā)出由衷的禮贊;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于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

3.解題

①“登”,點明詩人登高望遠。

②“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qū)洞庭北路,地處岳陽古城西門城墻之上,緊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歷代屢加重修,現(xiàn)存建筑沿襲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時的形制與格局;因北宋滕宗諒重修岳陽樓,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使得岳陽樓著稱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天下第一樓"。

4.古人的登高情節(jié)

登樓源自古人登高的習慣,例如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能夠讓主體視通萬里,進而實現(xiàn)思接千載。登高又與文學創(chuàng)作緊密關(guān)聯(lián)起來,古人言“登高必賦"就是這個道理。后來登高又演化為登樓,經(jīng)過長時間的文化積淀,登樓已經(jīng)成為古代文人的一種生命情結(jié),人們可以利用登樓將有限的視野空間擴展到無限,在吐納萬物中彰顯自己的情懷。在唐詩宋詞中,樓的意象頻繁出現(xiàn),尤其是宋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至少2800處。

1.游子思鄉(xiāng)秋草行將暮,登樓客思驚。(劉長卿《同諸公登樓》)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柳永《八聲甘州》)

2.思婦懷人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3.壯志未酬茲樓日登眺,流歲暗蹉跎。坐厭淮南守,秋山紅樹多。(韋應物《登樓》)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4.心憂家國李煜《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坼()戎()涕泗()

2.解釋下列詞語

①坼:

②乾坤:

③戎馬:

④憑軒:

⑤涕泗流:

任務活動品詩中之韻,感音樂之美

任務說明:韻是詩歌的基本要素,無韻不為詩。古人云:“聲音相合謂之韻”用白話說韻就是一個字的收聲,大致就是現(xiàn)代漢語拼音方案中韻母的發(fā)音。韻母相近的字叫“同韻”,詩人在句末使用同韻的字就是押韻。押韻的目的是為了給詩歌造成一種悠揚和諧,循環(huán)往復的音樂美。欣賞詩歌的音韻美,還要很好地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體會詩歌的頓挫抑揚之味。

任務1:聆聽詩朗誦,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環(huán)節(jié)三:深度探究

任務活動品讀內(nèi)涵,披文入情

任務說明:語言是作者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載體,不僅在形式上會有修辭、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的變化,而且在內(nèi)涵上往往也是多重的,既有比較淺白的字面意思,還有寄寓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把語句拿來細細揣摩,品味,才能夠更加真切的理解作者的內(nèi)心。也只有透過語言文字,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思考1:首聯(lián)運用了什么手法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思考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讓你聯(lián)想到了曹操《觀滄?!分械哪木湓??由此感受到了怎樣的意境?

思考3:頷聯(lián)中極具表現(xiàn)力的詞語是哪兩個?你能說說煉字的妙處嗎?

思考4:頸聯(lián)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思考5:尾聯(lián)寫出什么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思考6: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只是感嘆自己的身世嗎從哪句可以看出?

任務活動二分析特色,學以致用

任務說明:寫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顯著的寫作技巧、寫作特點和效果。寫作特色因人而異,寫作特色運用得好,能增強文章的表達力,使得文章引人入勝。寫作特色內(nèi)涵豐富,例如結(jié)構(gòu)、修辭、語言、敘事特點、表達方式等等。準確分析并概括文學作品的寫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閱讀者的感悟力,也為表達提供了方法借鑒。

思考1:談談詩作是如何將“情”與“景"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

思考2:試概括這首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

任務活動三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任務說明:同樣一個題材,不同作者會選擇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不用的語言加以呈現(xiàn);同一體裁,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情感寄寓和志趣表達。文學的“和而不同”的美學觀念,從未過時。將相關(guān)作品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閱讀,可以拓寬品讀者的情感體驗,加深對主題的認識,鑒賞不同的藝術(shù)手法。

對比閱讀第一組: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思考:《登高》頸聯(lián)和《登岳陽樓》首聯(lián)都從時空角度寫作,但略有差異,所蘊含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對比閱讀第二組:

登岳陽樓(其二)

宋·陳與義

天入平湖晴不風,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氣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思考:杜甫的《登岳陽樓》和本詩均有一“浮"字,請從煉字角度分別賞析其妙處。

環(huán)節(jié)四:思考延伸

材料一:

何謂“風骨”?它在不同的時期擁有不同的含義。在古代,“風"與“骨”二字最初本是分開使用的,“風"最早出現(xiàn)于《毛詩序》中,含有教化教育之義;“骨”則來源于王充的《論衡·骨相篇》,“骨"乃就一個人的形貌而言。“風骨”連用始于魏晉時期,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談及顧愷之用“風骨"品評人物畫,“風骨”在此話語體系中主要指道德修養(yǎng)中所透露出的氣質(zhì)。后來,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將“風骨"納入文學批評范疇,在劉勰的闡釋中,“風骨”主要指作品中所具有的“氣"和“力”,即作品中蘊含的精神氣質(zhì)和文辭氣韻。此后,“風骨"既含有道德修養(yǎng)、人格氣質(zhì)方面的內(nèi)涵,亦成為詩歌辭章的一種審美標準。在歷史的變遷衍化中,“風骨”早已融入中華傳統(tǒng)文化,凝結(jié)為一種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構(gòu)成中華傳統(tǒng)精神的基座和主脈,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人。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新時代詩歌患上了比較嚴重的軟骨癥”。因此,新詩急需反躬自省,重新建構(gòu)“風骨”,延續(xù)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與詩歌氣韻。

(摘編自羅小鳳《新時代詩歌需要中國風骨》)

材料二:

怎樣才能使作品有“風骨”呢?劉勰指出:“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剛健既實,輝光乃新"故練于骨者,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薄笆銮楸仫@"即“意氣駿爽”,也就是《明詩篇》論建安文學的“磊落以使才"唯取昭晰之能”?!拔鲛o必精"也就是要求作品體裁勁健,文辭簡潔,音韻鏗鏘。在這兩方面的要求中,“述情必顯”是作品有“風骨"的先決條件,因為作家只有將深沉強烈、激昂慷慨的思想情感充分抒寫和完美表現(xiàn)出來,作品才能有“風骨”,才能在震撼人心的同時,對作品形式辭采本身有強勁的統(tǒng)攝力。而“析辭必精"則是作品有“風骨”的必備條件,因為在作品思想情感對辭采形式起著統(tǒng)攝、聚合作用的同時,作品的辭采形式既對情思內(nèi)容有積極的表達作用,又對情思所具的感染力和聚合力有能動的消長作用,即文辭的繁簡、質(zhì)艷也影響著作品情思感染力、聚合力的強弱。由于缺乏深邃的思想、動人的情感,致使作品缺乏“風骨"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而由于作品辭藻過于繁艷,以致淹沒和消解了作品情思對讀者的感染力和對作品形式辭采的聚合力,這在文學史上亦不乏其例。

(摘編自孫敏強《從“建安風骨”到“盛唐氣象"——論“風骨”說的美學內(nèi)涵和歷史意義》)

材料三:

西方的“崇高"與中國“風骨”有相似之處,崇高與風骨產(chǎn)生地不同,受到的歷史影響不同,但二者都是針對浮夸、淫靡、沒有生命力的文風,在西方和中國分別提出了“崇高"和“風骨”這兩個具有陽剛之美的思想。“崇高"這一美學術(shù)語也是在“西學東漸”時傳入中國的,在我國的美學著作中,崇高還被稱為“剛性美"或者是“剛美”。

風骨與崇高都是美學的范疇,風骨與崇高誕生的歷史背景相似,崇高是在古羅馬帝國社會階級矛盾尖銳、社會動蕩不安,羅馬走向衰落的時期誕生的。針對古羅馬的創(chuàng)作文風,朗吉努斯才寫了《論崇高》。劉勰所處的時代也是社會動蕩不安,文風浮夸,這些使他強調(diào)作品的風骨。“風骨"與“崇高”不僅是作家們的文章風格,還是審美的范疇,二者都是人們社會生活中審美實踐活動的產(chǎn)物。如自然界中的景物,只從物的角度看,它們沒有思想和情感,也就無所謂風骨與崇高了。自從有了審美實踐活動,山河就由自然景物的存在物變成了審美的存在,也就是自然性與人性在人生實踐活動特別是審美實踐活動中產(chǎn)生了緊密的關(guān)系。

“風骨"和“崇高”在美感上都可以喚起人們精神上的審美愉悅。像是人讀到一篇好的文章,就會從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欣賞和佩服。竹子在中國人的心中是高雅、君子的代名詞,欣賞鄭板橋畫的竹子,給人們產(chǎn)生的審美感受是愉悅的。崇高與風骨都普遍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就像是高山、大海給人崇高的感覺,冬天里綻放的梅花,筆直翠綠的竹子等體現(xiàn)了風骨。

“風骨"和“崇高”雖然都強調(diào)情感,但是側(cè)重點卻不一樣的,崇高主要是從人的主觀方面來解釋的,例如朗吉努斯認為,“崇高就是偉大心靈的回聲"。而風骨主要是從文章或是作品的客觀方面來看的,文章的風格和骨氣都是作者后天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來自現(xiàn)實生活之感發(fā)。在審美心理上,“崇高”可以讓人產(chǎn)生痛感、恐懼、壓抑、緊張感,在后面就會慢慢地轉(zhuǎn)變成一種敬佩感和愉悅感。“風骨"給人剛強、舒爽之感,令人心曠神怡。

(摘編自劉紅《論風骨與崇高》)

思考:杜甫的詩歌《登岳陽樓》是如何體現(xiàn)“風骨”的?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

課后作業(yè)

完成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