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導論
一以及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
1以及經濟學的發(fā)展
(1)經濟學的產生:經濟學以亞當?斯密1776年《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國富論》)
的問世為開端
“看不見的手”:實質:利益激勵;經濟人特性;自主以及分散決策;完備的產權制度
原理:當個體自私地追求個人利益時,他(她)好像為一只看不見的手所引導而去實現(xiàn)公眾
的最佳利益。
(2)古典經濟學時代:以19世紀的薩伊以及穆勒為代表
薩伊在1803年出版其代表作:《政治經濟學概論》;-約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經濟學
原理》
薩伊定律:即供給能自動創(chuàng)造需求的定律。認為物品的生產同時也提供了物品的購買手
段,資本主義經濟不會發(fā)生總需求不足(生產普遍過剩)的經濟危機。在市場機制作用
下,當經濟偏離均衡狀態(tài)時,市場機制可以自動恢復到均衡,供給問題解決了,包括需
求問題在內的諸多社會經濟問題都能夠自動地得到解決。
(3)新古典經濟時代: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歇爾為代表
新古典經濟學的思想:
供求力量決定價格的主觀價值論。認為商品和要素的價格決定于市場上的供求力量。
市場上的理性行為是,作為需求的消費者在尋求效用的最大滿足,作為供給的生產者在追求
利潤的最大化,而價格的變動則能使供求量調整到雙方相等時的均衡狀態(tài),市場則因此能夠
得以出清,社會資源能夠得到最合理的安排。
新古典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4)宏觀經濟學的產生:以凱恩斯1936年出版《就業(yè)以及利息和貨幣通論》(《通論》)為
標志
凱恩斯革命:凱恩斯1936年出版《就業(yè)以及利息和貨幣通論》(《通論》)
有效需求:
“看得見的手”:政府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來干預經濟生活
凱恩斯時代
凱恩斯革命與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建立
凱恩斯主義學派宏觀經濟學的發(fā)展和完善時期(新古典綜合時代):薩繆爾森以及R
以及哈德以及A漢森等人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羅賓遜夫人以及??怂篂榇淼男聞驅W
派.
薩繆爾森1948年出版《經濟學》,將凱恩斯理論與新古典理論結合起來:認為現(xiàn)代經濟
是一個混合經濟體系。
(5)宏觀經濟學的發(fā)展:非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形成和發(fā)展時期
貨幣主義學派:以弗里德曼為代表
理性預期學派:盧卡斯為代表
供給學派:以蒙代爾為代表
(6)分化時代:蔓丘以及羅默等
宏觀微觀合流
現(xiàn)代主流經濟學和非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融合
二以及宏觀經濟學的四次重大變革與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
1以及宏觀經濟學的四次重大變革
(1)凱恩斯革命
放棄了傳統(tǒng)的經濟學研究方法,改從總量和宏觀的視角研究經濟,承認市場經濟中存在
失業(yè),指出有效需求不足是失業(yè)的原因,認為市場的自發(fā)作用不能保證資源的有效利用。因
此,只能是用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代替古典經濟學的放任經濟政策,從而形成了以國民收入
決定理論為中心,以國家干預為政策基調的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完成了對傳統(tǒng)的微觀經
濟學的革命。
(2)貨幣主義革命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主要概念:貨幣數(shù)量論;自然失業(yè)率;持久收入假說
基本政策主張:強調貨幣政策的重要作用,反對用擴大財政政策支出為主的財政金融政策來
緩和失業(yè)。并主張自由匯率或浮動匯率制。
(3)供給學派代表人物:蒙代爾
基本政策主張:反對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主張由供給來調節(jié)需求,降低稅率刺激供給,
以刺激供給;放松政府的干預和限制,加強市場調節(jié)作用。
(4)理性預期學派代表人物:盧卡斯以及薩金特和華萊士
主要概念:兩個基本假定;自然率
基本政策主張:反對政府干預,堅信市場機制的作用,主張發(fā)揮預期在模型中的作用,加強
理性預期,以此作為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據(jù)。
2以及凱恩斯主義的理論體系
A以及有效需求決定就業(yè)量
凱恩斯認為,總供給函數(shù)取決于生產技術和生產要素價格,短期內不會變化。因此,
增加就業(yè)量的唯一途徑是提高總需求函數(shù)的位置。也就是說,當有非自愿失業(yè)時,應增加總
需求,使有效需求提高,從而使就業(yè)量增加,達到充分就業(yè)的目的。
B以及有效需求的決定因素
總需求完全取決于對消費品的需求和對投資的需求。
消費品的需求,取決于邊際消費傾向和收入水平。
對投資的需求,由市場利率與資本邊際效率來決定。
人類心理的三大基本法則:邊際消費傾向以及資本邊際效率以及流動性偏好。
三以及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以及基本內容:
(1)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2)國民收入的決定
■消費以及儲蓄以及投資(產品平衡)
■貨幣以及信用以及銀行以及金融(貨幣平衡)
■財政收入以及政府支出(財政平衡)
■就業(yè)以及工資以及物價(勞動平衡)
■國際貿易以及國際金融(外匯平衡)
(3)國民收入的變動:經濟發(fā)展;經濟增長;經濟周期;通貨膨脹
2以及研究方法
總量分析方法;均衡分析與非均衡分析;實證分析與規(guī)范分析;靜態(tài)分析與動態(tài)分析
存量分析與流量分析;經濟模型方法
四以及宏觀經濟學在中國的發(fā)展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我國宏觀經濟理論的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經濟
學的范式下進行;
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社會再生產理論向宏觀經濟學的范式轉換;
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宏觀經濟學研究涉及到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
中出現(xiàn)的各個方面。
第二章國民收入核算
-以及國民收入循環(huán)與宏觀經濟運行
1以及兩部門(家庭和企業(yè))的循環(huán)
收入以及支出以及儲蓄以及投資
C=Y=C
C+S=Y=C+I或:S=I
2以及三部門(家庭以及企業(yè)和政府)的循環(huán)
稅收以及政府支出
C+S+T=C+I+G或:S+T=I+G
3以及四部門(家庭以及企業(yè)以及政府和國外)的循環(huán)
進口以及出口
C+S+T+M=C+I+G+X或:S+T+M=I+G+X
4以及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
C+S+T+M=C+I+G+X
2以及三大市場:產品市場;金融市場(或貨幣市場);要素市場
3以及四個部門:企業(yè);家庭;政府;國外部門
4以及五大平衡
■要素市場的勞動均衡
■產品市場的產品均衡
■資本市場的貨幣均衡
■政府收支的財政均衡
■國際市場的外匯平衡和國際收支平衡
二以及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對象的宏觀核算。被看作是對國民經濟運行過程
及其結果進行全面計算和描述的宏觀經濟信息系統(tǒng)。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培育
-1952年到1984年。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采用的是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
-1985年到1992年。同時采用MPS和SNA.
《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試行方案(1992)》實施
■1993年至今。取消MPS,采用SNA基本核算框架以及核算原則和方法
三以及核算GDP的基本方法
1以及國民經濟核算的原則和基本要求
平衡原則:強調國民經濟運行在客觀上存在一定的平衡關系,意味著同一國民經濟
整體在從不同環(huán)節(jié)計算國民經濟活動時,其宏觀總量應該相等,即保持平衡的原則。
■生產總量=分配總量=使用總量(三方等價的原則)
■國民生產=國民收入=國民支出
■國民經濟核算的范圍:生產性;社會性
2以及核算原則
■國土原則:以本國領土作為其計算范圍,以此計算的總產值一般稱為國內總產值。
(GDP)
■國民原則:以國民為主體計算產值,以此計算的總產值一般稱為國民總產值。(GNP)
我國目前普遍采用按國土原則計算產值。
3以及國民經濟核算的方法:國內生產總值(GDP)
(1)概念: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所生產和提
供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GDP僅計算新的國內產品
■GDP僅計算最終產品
(2)計算方法
A以及支出法:就是通過對一定時期內全社會購買最終產品的總支出(即最終產品的總
售價)的核算,來得到相應的GDP。該方法從產品形態(tài)考察不同需求部門對GDP的貢獻。
公式:GDP=C+I+G+(X-M)
■消費(C):是家庭戶的支出.A.耐用消費品;B.非耐用消費品;C.服務三部分.
■投資(I):A.固定投資支出--指用于購買新生產的資本品的支出,如商業(yè)或者
居住住宅;B.商品存貨的變化--指用于尚未售出的最終產品和原材料的支出變
化。
■政府支出(G):包括政府消費支出和總投資,不包括轉移支付.
■凈出口(X-M):是外國人的凈支出。
GDP與D\P的關系式:
■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本國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外國來自本國的要素
收入)
■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外凈要素收入
B以及收入法: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各種生產要素所取得的收入核算國內生產總值。由于
所有企業(yè)的增加值總和等于國內生產總值,所有企業(yè)的要素收入總和也就應該等于國內生產
總值。該方法從收入形態(tài)考察不同生產要素對GDP的貢獻。
公式:GDP;工資+利息+租金+間接稅+資本折舊+
獨資者收入和公司利潤+凈國外要素收入
C、增值法(生產法):從最終產品的價值形成角度,根據(jù)產品生產過程各個階段上產品和
服務的增值計算GDP。該方法從價值形態(tài)衡量不同行業(yè)對GDP的貢獻。
四以及GDP與經濟福利
1以及GDP的缺陷與綠色GDP的核算
(1)GDP的缺陷
■無法反映社會福利和閑暇
■無法反映地下經濟活動
■遺漏非市場活動
■無法體現(xiàn)環(huán)境質量的變化
-無法體現(xiàn)產品和勞務的質量改進
⑵綠色GDP
指在名義GDP中扣除了各種自然資本消耗之后,經過環(huán)境和資源損耗調整的國內生
產凈值,也稱綠色國內生產凈值(EDP)。
2以及國民收入中的恒等式:投資=儲蓄
兩部門的國民收入核算:I=S
三部門國民收入核算:I=S+(T-G)
四部門國民收入核算:I+NX=S+(T-G)
第三章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凱恩斯模型
一以及總需求及其與國民收入的決定
1以及總需求的構成
庭霞理示在一定收入水平以及價格水平等條件下,消費者以及企業(yè)以及政府和國外想要購
買的本國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總和。
■消費是指家庭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或支出。
■投資是指指廠商對投資品的需求或支出。
■政府支出是指各級政府對各種產品和勞務的需求,或者說是政府購買產品和勞務的
支出。
■凈出口在指出口減進口。
2以及消費函數(shù)和儲蓄函數(shù)
(1)消費函數(shù)
■消費函數(shù):研究消費與收入之間的依存關系.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隨收
入的變化而同方向變動.函數(shù)式:c=c(y)
■邊際消費傾向:增加的消費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單位收入中
用于增加的消費部分的比率。公式:MPC=Ac/Ayb=Ac/Ay大于零而
小于1.
■平均消費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費在收入中的比率。公式:APC=c/y
可能大于以及等于或小于1,因為消費可能大于以及等于或小于收入。
■線性消費函數(shù):如果消費和收入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則邊際消費傾向為一常數(shù),
這時消費函數(shù)可用下列方程表示:公式:c=a+b?y消費等于自發(fā)消費與引致消
費之和。
APOMPC,隨著收入增加,a/y之值越來越小,說明APC逐漸趨近于MPC。
■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guī)律: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支出總量雖然也在增加,但消費增
量占收入增量的比重卻是越來越小,而儲蓄占收入中的比重卻在上升.
(2)儲蓄函數(shù)
■含義:儲蓄隨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這一比例隨收入增加而遞增。公式:s=s(y)
■邊際儲蓄傾向:儲蓄增量對收入增量的比率。公式:MPS=As/Ay
■平均儲蓄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儲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公式:APS=s/y
■線性儲蓄函數(shù):公式:s=y-c=y-(a+by)=-a+(1-b)y
(3)消費函數(shù)和儲蓄函數(shù)的關系
■A點左方,消費大于收入,儲蓄為負,儲蓄曲線在橫軸下方;A點右方,消費小于收入,
消費曲線在45度線下方,儲蓄曲線在橫軸上方.
■如果APC和MPC都隨收入增加而遞減,但APC大于MPC,則APS和MPS都隨收入增加
而遞增,但APS小于MPS.
■APC和APS,MPC和MPS恒等于1,即:APC+APS=1;MPC+MPS=1
■則:1-APC=APS;1-APS=APC
■1-MPC=MPS;1-MPS=MPC
3以及社會消費函數(shù)
社會消費函數(shù)表示整個國家或社會的總消費和總收入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或者是總儲蓄和
總收入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是家庭戶消費函數(shù)的總和,并不是家庭戶消費函數(shù)的簡單加總。
還要考慮一系列限制條件:
-國民收入分配不均;
■公司未分配利潤在利潤中所占比例.(增加\減少)
■政府行為
一政府稅收政策:通過改變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影響總需求.(增加'減少)
--政府購買支出:直接影響總需求(同方向)
一政府轉移支付:通過改變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影響總需求(同方向)
二以及總需求與國民收入
1以及總需求與均衡國民收入
AD=(a+I)+by
2以及總需求變動與國民收入
■總需求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同方向的變動
■儲蓄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的變動
三以及乘數(shù)理論
1以及乘數(shù)是用來說明國民收入變量與引起這種變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間的比例。
含義:乘數(shù)是指自發(fā)總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國民收入增加的倍數(shù),或者說,國民收入增加量
與引起這種增加量的自發(fā)總需求增加量之間的比率。
(1)乘數(shù)大小和邊際消費傾向有關
邊際消費傾向越大,或邊際儲蓄傾向越小,則乘數(shù)就越大。乘數(shù)是1減邊際消費傾向的倒
數(shù),或者說,是邊際儲蓄傾向的倒數(shù).乘數(shù)與邊際消費傾向呈同方向變動,與邊際儲蓄傾向呈
反方向變動.
(2)乘數(shù)發(fā)揮作用的兩個基本條件
■社會生產能力閑置,社會沒有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水平;
-經濟時間足夠長
(3)乘數(shù)的作用是雙重的
2以及財政政策乘數(shù)
3以及投資乘數(shù)
含義:是指投資增加引起有效需求增加,并進而引起產出水平的增加,而且產出水平增加是
投資增加的倍數(shù),這個倍數(shù)即是投資乘數(shù)。
公式:KI=1/1-C=1/1-MPC
投資乘數(shù)是邊際儲蓄傾向的倒數(shù),所以,投資乘數(shù)與邊際儲蓄傾向成反比,與邊際消費傾
向成正比。
第四章擴展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一一IS-LM模型
一以及IS曲線
IS曲線也稱投資儲蓄曲線,是描述產品市場達到均衡時,即I=S時,國民收入與利率之
間存在著反方向變動關系的曲線。
IS表示產品市場,I表示產品市場上的投資,S表示產品市場上的儲蓄。
1、投資函數(shù)
投資是指資本形成,社會的實際資本的增加,包括廠房以及設備以及存貨。即一定時期內
生產能力的增量,包括私人廠商的購買投資和政府的購買投資。是一個“流量”的概念。
公式:i=i(r)
經濟含義:投資是利息率的減函數(shù)。利息率越低,投資越高,兩者呈反向變化的關系.
2、儲蓄函數(shù)
公式:S=S(y)
經濟含義:儲蓄是收入的增函數(shù)。儲蓄隨國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兩者呈同方向變化的關系.
3、產品市場均衡與IS曲線
產品市場均衡條件:i(r)=s(y)
IS曲線的含義:表示當儲蓄等于投資時,也就是商品市場保持均衡的時候,所有不同
利息率和收入的組合點。而且,IS曲線是一條向下傾斜的曲線,說明商品市場均衡時,利
息率和收入為負相關。表示是的使投資等于儲蓄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種組合.
?非均衡點
-IS曲線右邊
的點iVs
如A:(ip$2)r>
-IS曲線左邊
的點i>s、
如B:(i?s.)
0
二以及1川曲線:LM表示貨幣市場,L表示貨幣的需求,M表示貨幣的供給。
1以及貨幣的需求
貨幣需求是指人們在不同條件下出于各種考慮而愿意以貨幣形式保持一部分財富而形成
的貨幣持有量。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也稱靈活偏好理論或流動性偏好理論,認為貨幣需求量是收入與利率的函數(shù),人們持有貨幣
的三大動機:交易動機以及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
(1)交易需求貨幣
交易動機:指人們?yōu)槿粘=灰锥钟胸泿诺膭訖C.取決于人們交易的數(shù)量.交易數(shù)量隨收入的
變化而變化,貨幣的交易需求也就隨收入水平的變化而變化,與收入成正比.
預防動機:也叫謹慎動機,指為了預防意料之外的情況而產生的持幣愿望.其貨幣需求與收入
成正比.
交易需求貨幣:包括基于交易的貨幣需求(交易動機)和基于預防的貨幣需求(預防動機),
動機需求記作LI,L1是收入的函數(shù),
公式:Ll=Ll(y)
(2)投機需求貨幣
投機動機:指人們?yōu)樨敻粌Σ囟钟胸泿诺膭訖C.(人們?yōu)榱俗プ∮欣馁徺I生利資產的機
會而持有貨幣的動機)。投機需求貨幣與利息率成反方向變動.
用L2表示基于投機的貨幣需求量,r表示利率,就有:L2=L2(r)
當利率極高時,L2趨于零;當利率極低時,L2趨于無窮大。這種情況稱為“凱恩斯陷阱”
或“流動偏好陷阱二因為當利率高時,人們增加證券投入以減少持有貨幣的成本;當利率
低時,人們持有更多貨幣而減少證券投入。
rO:有效利息率
(3)貨幣總需求函數(shù)
對貨幣的總需求是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以及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的總和,
公式:L=LI+L2=Ll(y)+L2(r)
貨幣需求取決于實際國民收入和利息率.與r呈反方向變動。
2以及貨幣的供給
狹義貨幣:硬幣+紙幣+銀行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狹義貨幣+定期存款(+政府債券等流動資產)
貨幣供給:指一個國家在某一時點上所保持的不屬于政府和銀行所有的硬幣以及紙幣以及銀
行活期存款的總和。
實際貨幣量(m)=名義貨幣量(M)/價格指數(shù)(P)
m=ml+m2ml:滿足交易需求;m2:滿足投機需求
4、貨幣市場的均衡
均衡條件:m=Ll(y)+L2(r)
(1)當貨幣需求超過供給時,利率會上升,證券價格下降.
(2)當貨幣需求低于貨幣供給時,利率就會下降,證券價格上升.
(3)只有當貨幣需求等于供給時,貨幣市場才會處于均衡狀態(tài).利率水平由E決定.
5、LM曲線
(1)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m=Ll(y)+L2(r)
表示了y和r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表示這種函數(shù)關系的曲線稱為LM曲線。LM曲線描述在
滿足貨幣市場均衡的條件下利率r與國民收入y之間的各種可能的組合.
當m一定時,L1增加,L2必減少,反之亦然。r小,則L2(r)大,LI(y)就小,y也就??;r
大,則L2(r)小,Ll(y)就大,y也就大。
(2)LM曲線的性質
LM曲線表示L=m條件下y和r的關系,是使貨幣供給等于貨幣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種
組合.只有LM曲線上的點是滿足貨幣市場均衡條件的y以及r組合,LM曲線右邊的點意味
著貨幣需求大于貨幣供給,如A點;LM曲線左邊的點意味著貨幣需求小于貨幣供給,如B
點。
?非均衡點
-LM曲線右邊
的點L>m;
如A點
-LM曲線左邊
的點LVm;
如B點
(3)LM曲線的三個區(qū)域
A.水平階段(凱恩斯區(qū)域):貨幣的需求曲線已處于水平狀態(tài),對貨幣的投機需求已達到
利率下降的最低點“流動偏好陷阱”階段,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性極大。
B.垂直階段(古典區(qū)域):不論利率怎樣變化,貨幣的投機需求均為零.
C.中間區(qū)域:當r既不很低也不很高時,L2(r)介于零和無窮大間,是向右上方傾斜的曲
線.
三以及IS-LM模型:擴展的國民收入決定
1以及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產品市場均衡條件:i(r)=s(y)
貨幣市場均衡條件:m=Ll(y)+L2(r)
2、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不均衡
3、IS曲線的移動(對均衡國民收入的影響)
(1)投資變動:增加使IS曲線向右移動,移動量為kAI,反之則使IS曲線向左移動,移動量
為3
(2)儲蓄變動:增加使IS曲線會向左移動,儲蓄減少使IS曲線右移,其移動量是kz^s.
(3)政府購買變動:增加使IS曲線平行右移,減少使IS曲線平行左移,移動量為kgAg
(4)稅收變動:增加使IS曲線平行左移,稅收減少會使IS曲線平行右移,移動量為ktAt
LM曲線不變,IS曲線右移會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IS曲線左移會使均衡收入減
少,利率水平下降.利率變動與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
4、LM曲線的移動(對均衡國民收入和利率的影響)
(1)貨幣需求增加/減少引起LM曲線向左/向右移動
(2)貨幣供給增加/減少引起LM曲線向右/向左移動
(3)如果IS曲線不變,LM曲線右移/左移,均衡收入增加/減少,而利率會下降/上升
5以及IS-LM模型的政策推論
(1)在蕭條區(qū)域,財政政策有效,貨幣政策無效
(2)在古典區(qū)域,財政政策無效,貨幣政策有效
(3)在中間區(qū)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有效,而且,如果IS曲線和LM曲線同時適當向右
移動,可以使得收入增加,利率不變。
6以及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國民收入決定于消費和投資
■消費決定于消費傾向和收入
■消費傾向比較穩(wěn)定
■投資決定于利率和資本邊際效率
■利率決定于流動偏好和貨幣數(shù)量
■資本邊際效率決定于預期利潤收益和資本資產的供給價格
第五章完整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AD-AS模型
一以及AD(總需求)曲線
1以及總需求:指一定時期中經濟社會對產品和勞務的需求總量.
構成:AD=C+I+G+X-M
影響總需求的因素:
(1)一般價格水平:是總需求函數(shù)的內生變量
總需求是一般價格水平的減函數(shù):AD=f(P)Q=f(P)
(2)貨幣收入:是總需求函數(shù)的外生變量
(3)時間偏好:是總需求函數(shù)的外生變量
2、總需求曲線
(1)劍橋效應與古典學派的總需求曲線
■劍橋方程式:MS=k?P?Q
MS:貨幣供給量;P:價格總水平;Q:總產量或實際國民收入;
k:人們?yōu)楸3质种械膶嶋H現(xiàn)金余額與實際收入的比例.
■劍橋效應
貨幣供給量增加,導致總需求增加,進而使價格水平提高.
■古典學派的總需求曲線:Q=1/k?MS/P
表示經濟中的需求總量與價格水平之間的曲線.總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總需求量是價格水平的減函數(shù).
(2)凱恩斯的總需求曲線與凱恩斯效應
■IS-LM模型與凱恩斯的總需求曲線推導
凱恩斯的總需求曲線不僅表示了一般意義上的總需求函數(shù),同時還是一條均衡的軌跡,
曲線上的每一個點對應的P和Q都能使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保持均衡.
■凱恩斯效應
貨幣供給量增加使人們手中的實際現(xiàn)金余額增加,人們對債券的需求增加,利息率降低,
投資隨之增加,進而總需求提高,價格水平提高.
二以及AS(總供給)曲線
1以及總供給:是指一個社會中最終產品市場上所供給的總產品的數(shù)量,即一個經濟社會
的總產量.
總供給是一般價格水平的增函數(shù):AS="(P)
2以及總量生產函數(shù)與潛在產量
總量生產函數(shù):指整個國民經濟的生產函數(shù),描述的是總量要素投入與總產量之間的關系.
Q=F(L,K,P)
Q:一定時期的總產量;L:使用勞動力的總量(就業(yè)量);
K:一定時期的資本存量P:生產技術或生產能力
潛在產量:是指在現(xiàn)有資本和技術水平條件下,經濟社會的潛在就業(yè)量所能生產的總產量。
勞動的需求:是實際工資率的減函數(shù).
勞動的供給:是實際工資率的增函數(shù).
均衡就業(yè)量:勞動需求等于勞動供給.
潛在就業(yè)量(充分就業(yè)量):是指一個社會在現(xiàn)有激勵條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參加生產時
所達到的就業(yè)量.
與潛在就業(yè)量相對應的就是潛在產量,或稱充分就業(yè)產量.
3、總供給曲線
表示生產要素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總供給與價格總水平之間關系的曲線.
■凱恩斯的總供給曲線
■短期總供給曲線
■長期總供給曲線
三以及AD-AS模型
四以及AD和AS變動對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影響
(1)總需求變動對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影響
■在凱恩斯總供給曲線上
■在短期總供給曲線上
■在長期總供給曲線上
(2)(短期)總供給變動對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影響
五以及AD-AS模型的應用
■分析“滯脹”的原因
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分析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和效果
抑制總需求對付通貨膨脹
刺激總供給對付通貨膨脹
第六章政府職能與公共物品理論
一以及政府經濟職能
1以及古典經濟學:斯密以及薩伊等人的觀點
■古典經濟學家以人類的自利本性為研究國民財富增長的出發(fā)點,在對經濟市場的自
然秩序充分肯定的基礎上確立了守夜人政府的職能。
■自然秩序:經濟人利己與利他利益的自動統(tǒng)一
■政策主張:守夜人政府
“第一,保護社會,使不受其他獨立社會的侵犯。第二,盡可能保護社會上各個人,使不受
社會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壓迫,這就是說,要設立嚴正的司法機關。第三,建設并維持某
些公共事業(yè)及某些公共設施(其建設與維持絕不是為著任何個人或任何少數(shù)人的利益)?!?/p>
2、凱恩斯主義
■基于市場缺陷認為政府作為增進社會福利的最大化者,其職能不僅僅是輔助經濟發(fā)
展,而是全方位地主導經濟增長。
■市場缺陷:在現(xiàn)代市場經濟中,由于生產者之間以及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信息嚴重
不對稱,生產和消費過程普遍存在外部性,交易費用的大量存在,在經濟發(fā)展中已
愈來愈顯著,整個市場因此越來越偏離經典市場模式,市場機制難以有效調節(jié)經濟,
以致生產效率低下.
■政策主張:主張政府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來刺激消費與投資增長,擴大社會總需求,
增大社會產出。
■新古典綜合學派:薩繆爾森:提高效率以及增進平等以及促進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與
增長。
3、新古典經濟學
運用經濟學的方法來分析被經濟理論長期忽視的政治行為主體和政治市場。
兩個重要命題
(1)政府失靈論
肯定市場機制因為市場相關變量的存在而具有修復自身缺陷的功能.市場這只“看不見
的手”的作用,確信價格的調節(jié)能夠實現(xiàn)商品市場的供求均衡,宏觀總量則因此不會發(fā)
生供求的失衡。
(2)政府失敗
政策主張.,削減政府相關職能,改革政府。
二以及公共物品理論
1以及基本概念
(1)競爭性
是指物品的社會邊際成本會因為消費者人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每增加一個單位的消費,就
需要增加一個單位的生產成本。
非競爭性是指物品的社會邊際成本不會因為消費者人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即在消費者人數(shù)
增加的情況下,物品的社會邊際成本為零。
(2)排他性
是指能夠排除潛在消費者從這類物品供給中受益,一個人對其消費了,其他的人就不能
再進行消費,對一個社會而言,這一物品的消費總量就是整個社會所有人消費的算術加
總
非排他性是指不能排除潛在消費者從這類物品供給中受益,一個人對它消費了,或者一
個人在消費的同時,另外的人也能夠對其進行相同的消費
(3)外部性:指的是一個經濟單位所產生的對其他經濟單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響。從
成本與收益的角度看,就是向當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強加了本不存在的成本或不應有的收
益。
A.外部性的特征
■外部性獨立于市場機制之外:外部性不是通過市場機制發(fā)生影響,它不屬于買
者和賣者之間的范疇,因此市場無力對產生外部效應的單位給予獎懲。
■外部性和受損者或收益者之間具有關聯(lián)性;
■外部性具有某種強制性,在很多情況下,不管你是否同意,都必須接受外部性。
■外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如工業(yè)污染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B以及外部性的經濟影響一一效率損失
■外部正效應:這種產品的收益的外部化將導致私人收益小于社會收益,私人企
業(yè)的供給不足,從而帶來福利損失。
■外部負效應:將造成社會成本增加。
2以及公共物品的政府提供與供給主體的日益多元化
(1)原因:公共經濟活動中廣泛存在的“政府失敗”現(xiàn)象;官員也是理性的經濟人,公
共經濟活動中也難免存在腐敗的“尋租”現(xiàn)象;政府自身的能力和財力有限;政府提供
的低效;人們對公共經濟尤其是公共產品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國際合作在加強。
(2)多元供給主體
A.政府:原因:政府的典型特征:權力建立在普遍性和強制性基礎上
政府起源本身就是社會尋求公共物品的產物
公共產品依附于公共財政,從稅收和支出的角度說明政府應提供供給產品。
提供的公共物品:純粹公共物品:制度以及國防以及公共衛(wèi)生以及公共突發(fā)事
件;排他性弱競爭性弱的準公共物品:基礎教育
B.私人企業(yè)或個人:原因:政府失靈:1以及有限信息;2以及對私人市場反應的控制
能力有限;3以及決策的失誤以及決策時限與效率的限制。認識的時滯以及決策的時滯
以及執(zhí)行與生效的時滯以及實施過程中發(fā)生的偏差等;4以及政治決策程序的局限性。
(可能忽略部分人的利益)
參與的形式:一是私人的獨立供給;二是私人與政府的聯(lián)合供給;三是私人與社區(qū)的
聯(lián)合供給;
C.社區(qū);
D.非營利性組織
E.國際組織
機制:協(xié)調利益沖突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法準則。
特點:以保護環(huán)境為基礎的集體行為。
提供的難題:國際問題不是一國能夠在自身范圍解決的。
案例:美國金融風暴影響全球股市和經濟,世界面臨全球經濟衰退
9月各國對美國金融風暴的反映(注資)
■歐洲中央銀行于16日表示,為防止銀行系統(tǒng)出現(xiàn)資金短缺,決定向歐元區(qū)國家的商
業(yè)銀行再注資700億歐元。前一天已注資300億歐元。
■日本17日宣布:再次向短期金融市場注資兩萬億日元。16日已分兩次向短期金融
市場注資2.5億日元。
■美國與歐洲以及加拿大以及日本以及瑞典等六國央行連手穩(wěn)定世界金融市場。
10月11月各國對美國金融風暴的反映(降息)
■中國:10月8日:從10月1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10
月9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其他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作
相應調整;10月29日:從10月30日起下調一年期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
各0.27%,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保持不變。
■美國:10月29日將聯(lián)邦基金利率從1.5%調至1%,同時將貼現(xiàn)率下調至1.25%.這是
美國本月的第二次降息。
■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28日將基本利率下調0.5%至1.5%.
10月11月12月各國對美國金融風暴的反映(降息)
■12月4日歐洲央行(ECB)宣布下調基準利率75個基點,降至2.5%,為ECB成立近10
年來最大將息幅度.
■英國:12月4日將官方基準利率100個基點至2%為1951年來最低.
■澳洲聯(lián)儲降息100個基點,至
■新西蘭聯(lián)儲12月初降低150個基點至5%.
■瑞典:央行12月4日下調1.75個百分點至2%.
11月12月各國對美國金融風暴的反映(注資)
■德國:政府11月5日推出總額32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12月5日國會出臺.
■中國:11月4萬億財政投入.10項經濟措施
■臺灣:12月5日臺灣地區(qū)立法機構通過"振興經濟消費券發(fā)放特別條例”,符合領取
資格者,每人可領取總面額3600元的消費券.總預算約829億元.
■法國:12月4日法總統(tǒng)薩科齊公布總數(shù)額為26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
■歐盟27個成員國的財政部長11月通過2000億歐元救市計劃.
■拉美各國央行將聯(lián)手應對金融危機:10月19日巴西以及阿根廷以及墨西哥以及智
利以及哥倫比亞和秘魯中央銀行行長在會議期間分析了此次全球金融震蕩對拉美經
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根據(jù)此次會議達成的共識,拉美各國央行之間將建立信息交
換和技術合作機制,通過加強溝通與合作,聯(lián)手采取行動,確保拉美各國金融市場
的正常運轉,避免地區(qū)一體化進程受到影響。
■美國:當?shù)貢r間12月16日14點15分,美國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將聯(lián)邦基金利率下
調,降息0.75個百分點至0-0.25%區(qū)間,創(chuàng)下歷史最低記錄。美聯(lián)儲主席同時承
諾,將使用“所有可用工具”來抑制自上個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第七章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一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是指國家或政府為了增進社會經濟福利而制定的解決經濟問題的指導原則
和措施。
1以及目標:
■充分就業(yè):它在廣泛的意義上是指一切生產要素(包含勞動)都有機會以自己愿意
的報酬參加生產的狀態(tài)。衡量尺度:失業(yè)率的高低
■價格穩(wěn)定:概念:指價格總水平的穩(wěn)定。
■經濟持續(xù)均衡增長:經濟增長:是指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經濟社會所生產的人均產量
和人均收入的持續(xù)增長。
■國際收支平衡
2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相互關系
■目標一致:增進社會經濟福利
■互補關系:如經濟增長與就業(yè)
■矛盾和沖突:如經濟增長與價格
■目標選擇:(1)考慮本國經濟運行周期的階段特征和社會所面臨的急迫任務;
(2)考慮世界經濟形勢對本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
3、宏觀經濟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供給管理政策(控制工資和物價的收入政策'改善勞動力狀況政策,人力政策)
二以及財政政策
1以及宏觀經濟理論中的財政政策
■概念:是指為促進就業(yè)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xiàn)經濟穩(wěn)定增長
而對政府支出以及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
決策。
2、從IS-LM模型看財政政策的作用
(1)擴張性財政政策:IS曲線向右移動
相關擴張性措施:減稅或改變稅收結構;擴大政府支出;增大政府轉移支付
(2)緊縮性財政政策:IS曲線向左移動
相關緊縮性措施:增加稅收;減少政府財政支出;減少政府轉移支付
3、財政政策的效果
指政府收支變化使IS變動對國民收入影響的大小。
“擠出效應”: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作用。
擠出效應的大小:在實現(xiàn)了充分就業(yè)的情況下,擠出效應最大,即擠效應為1;在沒有實現(xiàn)
充分就業(yè)的情況下,擠出效應一般大于0而小于1,具體大小主要取決于政府支出增加所引
起的利率上升的大小。
圖6.1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
4以及西方國家的財政政策調控手段
財政手段:政府收入和財政支出
(1)收入:稅收與公債
A以及稅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國家為了實現(xiàn)其職能按照法律預先規(guī)定的標
準,強制地以及無償?shù)厝〉秘斦杖氲氖侄?,具有強制性以及無償性和固定性三個基本特征。
稅收的作用:具有乘數(shù)效應,即稅收的變動對國民收入的變動具有倍增作用。稅收乘數(shù)有
兩種:一是稅率是變動對總收入的影響;二是稅收絕對量的變動對總收入的影響。
B以及公債:是政府對公眾的債務,或公眾對政府的債權,是政府運用信用形式籌集財政資
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債務和地方政府的債務。中央政府的債務稱國債,一般有短
期債以及中期債和長期債。
公債的作用:一方面能增加財政收入,影響財政收支,屬于財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對包括
貨幣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的擴張和緊縮起重要的作用,影響貨幣供求,從而調節(jié)社會的總需
求水平。
(2)支出:政府購買和政府轉移支付
A以及政府購買:指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它是一種實質性支出,有著商品和勞務的實
際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會需求和購買力,是國民收入的一個組成部分。
作用:其規(guī)模直接關系到社會總需求的增減,因而對整個社會總支出水平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B以及轉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會福利保險以及貧困救濟和補助等方面的支出。
作用:不能算作國民收入的組成部分;作為一項重要的財政政策工具,具有乘數(shù)效應,能夠
通過轉移支付乘數(shù)作用于國民收入.
■自動穩(wěn)定器(自動調節(jié)):是指財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減輕各種變量或者說干擾對
GNP沖擊的內在機制。作用機制:政府稅收的自動變化;政府支出的自動變化(主要
是指政府的轉移支付,包括政府的失業(yè)救濟和其他社會福利支出);農產品價格維持
制度;政府購買支出的相對穩(wěn)定。
■斟酌使用的財政政策(主動調節(jié)):為確保經濟穩(wěn)定,政府要審時度勢,主動采取一
些財政措施,即變動支出水平和稅收以穩(wěn)定總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價穩(wěn)定的充分
就業(yè)水平。措施:交替使用擴張性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
二以及貨幣政策
1以及宏觀經濟理論中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了達到某種宏觀經濟目標而制定的控制貨幣供應量和調節(jié)利率的
各種政策。
?貨幣政策效果:指變動貨幣供給量使LM曲線移動所引起的國民收入變動的大小.
(1)擴張性貨幣政策:LM曲線向右移動
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帶動總需求的增長,貨幣供給增加時,利息率會降低,取得信貸更容易,
投資增加,刺激總需求增加.
相關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降低再貼現(xiàn)率;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通過回購國債操縱公開市
場業(yè)務。
(2)緊縮性貨幣政策:LM曲線向左移動
通過削減貨幣供給的增長來降低總需求.
相關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提高再貼現(xiàn)率;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通過售出國債操縱公開市
場業(yè)務。
2以及西方國家的貨幣政策與調控手段
(1)商業(yè)銀行與中央銀行
商業(yè)銀行的三大業(yè)務:負債業(yè)務;;資產業(yè)務;中間業(yè)務。
中央銀行的三大職能:作為發(fā)行的銀行;作為銀行的銀行;作為國家的銀行。
(2)中央銀行變動貨幣供給的工具
■公皿場業(yè)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控制貨幣供給利率
的政策行為。
■理貼現(xiàn)塞螳:是中行通過變動對商業(yè)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放款利率以控制貨幣
供給量的政策行為。
■變動法定準備金率:是中行通過變動對商業(yè)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率以控制
貨幣供給量的政策行為。
三以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混合使用及其效果
(1)凱恩斯主義的極端情況:處于LM曲線的蕭條區(qū)域時,利率對貨幣供給的靈敏度為零,
財政政策將十分有效,而貨幣政策完全無效.
(2)古典主義極端情況:處于LM曲線的古典區(qū)域時,利率對貨幣供給的靈敏度趨近于無窮
大,貨幣政策十分有效,而財政政策完全無效.
(3)在非極端情況下,即在LM曲線的中間區(qū)域,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均有效,應配合使用.
第八章通貨膨脹與失業(yè)理論
一以及通貨膨脹理論
1以及含義:在通貨膨脹的定義中包括三個比例方面的內容,即貨幣過量發(fā)行以及物價上漲
和貨幣購買力下降。通貨膨脹的三個內容是相互聯(lián)系的。貨幣發(fā)行量過多,是它的原因;通貨
貶值,是它的實質;物價上漲,是它的標志.不能把通貨膨脹理解為三個方面的任何一個方
面O
2以及通貨膨脹的度量:一般物價指數(shù);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國民生產總值折算價格指數(shù);
生活費用指數(shù);貨幣購買力指數(shù);實際工資指數(shù);
■利率:
通貨膨脹和利率之間的關系:通貨膨脹率=名義利率-實際利率
當通貨膨脹率等于或大于名義利率時,就出現(xiàn)了零利率或負利率。
3以及主要通貨膨脹理論
(1)需求拉上說:由于總需求的過度增長速度超過了按現(xiàn)行價格供給的增長速度,使太
多的貨幣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勞務而引起的一般物價水平持續(xù)上漲的現(xiàn)象。
類型:
■自發(fā)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總支出的增加或需求的增加與原先的或預期的成本增加
沒有聯(lián)系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誘發(fā)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由于成本的增加而誘發(fā)了總需求增加所導致的物價持續(xù)
上漲。
■支持或被動性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一國政府為了阻止失業(yè)上升而增加支出,或采用
擴張性貨幣政策而增加總需求所導致的通貨膨脹。
(2)成本推進說:指由于生產成本上升引起的物價持續(xù)上漲的現(xiàn)象。
供給因素: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提高;壟斷價格
類型:
■工資推進型通貨膨脹:由于工人工資的增加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引起的通貨
膨脹。
■利潤推進型通貨膨脹:壟斷組織和壟斷企業(yè)為了保證一定利潤而抬高價格引起的一
般物價水平的持續(xù)上漲。
■操縱價格型通貨膨脹:壟斷企業(yè)和寡頭對部分產品賣價進行操縱,人為提高價格而引
起的通貨膨脹。
■匯率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由于本國貨幣對他國貨幣匯率升值而引起的出口產品成
本上升,或者外國貨幣貶值造成的外匯傾銷所引起的物價持續(xù)上漲。
4以及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1)通貨膨脹的再分配效應:考察通貨膨脹如何影響分得收入的所有者實際得到的收入
的大小.
■通貨膨脹不利于靠固定的貨幣收入維持生活的人.有利于靠變動收入維持生活的人.
■通貨膨脹對儲蓄者不利.
■通貨膨脹能夠在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發(fā)生收入再分配作用.
(2)通貨膨脹的產出效應
■隨通貨膨脹出現(xiàn),產出增加
■成本推動通貨膨脹引致失業(yè)
■超級通貨膨脹導致經濟崩潰
5以及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
(1)促進論:認為通貨膨脹可以促進經濟的增長。
(2)促退論:認為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負相關,不僅不會促進經濟增長,而且還會損害經濟
的發(fā)展。通貨膨脹必然會阻礙經濟增長和導致低效率.
(3)中性論:認為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最終會中和它對經濟的各種效應,因此,通貨膨脹
對經濟增長既無正效應,也沒負效應.
6以及通貨膨脹的治理
(1)西方國家治理通貨膨脹的措施
■緊縮性貨幣政策:出售政府債券;提高貼現(xiàn)率和再貼現(xiàn)率;提高商業(yè)銀行的法定準
備金率;直接提高利率,緊縮信貸.
■緊縮性財政政策:緊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
■收入政策:確定工資一一物價指導線,以限制工資一一物價的上升;工資管制(或凍
結工資);以納稅為基礎的收入政策
■價格政策:基本內容:通過反托拉斯發(fā)法限制價格壟斷
■供應政策:減稅,即降低邊際稅率消U減社會福利開支;穩(wěn)定幣值;精簡規(guī)章制度,
給企業(yè)松綁,剌激企業(yè)創(chuàng)新積極性,提高生產率等等。
(2)發(fā)展中國家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傳統(tǒng)療法”:緊縮的財政和金融政策
■“沖擊療法”:反傳統(tǒng)療法。
(3)中國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治標和治本
截流泄洪
二以及失業(yè)理論
1以及相關概念
失業(yè):沒有工作而在尋找工作的勞動力.
失業(yè)率:失業(yè)人口占總勞動力人口的比率。
充分就業(yè):(潛在就業(yè)量):是指一個社會在現(xiàn)有激勵條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參加生產
時所達到的就業(yè)量.
與潛在就業(yè)量相對應的就是潛在產量,或稱充分就業(yè)產量.
2以及失業(yè)的影響
(1)經濟影響
■失業(yè)時期的經濟代價:實際國民收入的減少
■人力資本的損失:人力資本存量損失;人力資本流量損失
(2)社會影響
3以及奧肯法則
■奧肯定律:即實際的收入相對于潛在收入,每下降2%,失業(yè)率就上升1個百分點。
■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經濟狀況,由此決定了失業(yè)率與實際國民收入變動之間的具
體數(shù)量關系并不完全相同。
■奧肯定律的價值,在于揭示了產出市場和勞動市場之間極為重要的聯(lián)系,失業(yè)率與收
入之間的反向變動,即兩者之間存在交替關系。
■政策意義:實際GDP必須與潛在GDP同樣的增長速度,以防止失業(yè)率的上升。如果想
讓失業(yè)率下降,實際GDP的增長必須快于潛在GDP的增長。
4以及失業(yè)的經濟學解釋:粘性工資理論
■粘性工資:指在某一時期內不能變動的貨幣工資水平,它以合約的形式由勞動供求雙
方簽訂,不能由某一方任意更改.
■貨幣工資剛性:指貨幣工資不隨勞動需求和供給變化而迅速做出相應的調整,特別是
當勞動的需求低于供給時,貨幣工資仍不能下降.
5以及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自然失業(yè)率出現(xiàn)逐漸提高的走勢,從60年代的4%升至80年代的6%,
主要原因:⑴勞動力結構;⑵高福利政策;⑶結構性變化
第九章商業(yè)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
一以及商業(yè)周期理論
1以及定義與概念
商業(yè)周期也稱作“經濟周期”以及“商業(yè)循環(huán)”或“經濟循環(huán)“,是經濟活動的繁榮與
蕭條交替出現(xiàn)的周期性波動。
四個階段:
■擴張(繁榮):經濟周期中經濟活動高于正常水平,并且擴張向上的一個階段。
■衰退:整個經濟活動由繁榮轉為蕭條的過渡階段。
■收縮(蕭條):經濟周期中經濟活動低于正常水平,并且收縮向下的一個階段。
■復蘇:整個經濟活動由蕭條轉為繁榮的過渡階段
類型:根據(jù)經濟周期的“波長”時間的長短對經濟周期進行分類:
(1)基欽周期:也稱短周期或短波,指平均長度為40個月左右的一次周期。
(2)朱格拉周期:也稱中周期,指為期9T0年一次的經濟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稱長周期或長波,指為期50-60年的一種經濟周期。
2以及經濟衰退:
(1)界定:指經濟出現(xiàn)停滯或負增長的時期。
■宏觀經濟學:在一年中,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連續(xù)兩個或兩個以上季度出現(xiàn)下
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全球經濟增長速度降低到3或者更少。
(2)特征:
■消費者購買急劇下降,同時,汽車和其他耐用品的存貨會出人意料地增加。由于廠
商會對此作出壓縮生產的反應,所以實際GDP會下降。其后,工廠和設備的商業(yè)投
資也急劇下降。
■對勞動的需求下降。首先是平均每周工作時間減少,其后是解雇工人以及失業(yè)率升高。
■產出下降,通貨膨脹步伐放慢。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導致其價格跌落。工資和服務的
價格下降的可能性較小,但增長趨勢放慢。
■企業(yè)利潤在衰退中急劇下滑。普通股票的價格一般都會下跌。同時,對貸款的需求
減少,利率一般也會下降。
(3)目前世界主要國家進入經濟衰退期:
■美國:美國權威研究機構全國經濟研究局認定,美自07年12月開始陷入經濟衰退.10
月工廠定單下滑5.1%,創(chuàng)2000年7月最大降幅,H月份失業(yè)率升至6.7%,為15年來
最高,顯示美經濟正處于衰退之中.
■日本:由于已經兩個季度GDP出現(xiàn)負增長,11月底宣布進入衰退期.
■歐元區(qū):歐盟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受投資下降影響,今年第三季度歐元區(qū)15國經濟比前
一季度下滑0.2%,至此,已連續(xù)兩個季度下滑,而陷入衰退.
■德國: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11月13日宣布,德國第三季度GDP環(huán)比下降0.5%.由于第
二季度GDP已經下降0.4%.由此進入衰退期.這是時隔12年之后首次衰退.
■英國:08年第三季度首次出現(xiàn)16年來的經濟收縮.預計09年出現(xiàn)1.1%的負增長.
■法國:法蘭西銀行預計第四季度法國經濟將出現(xiàn)0.5%負增長
■聯(lián)合國12月1日發(fā)布預測:發(fā)達經濟體將出現(xiàn)0.5%的負增長,為二戰(zhàn)后最糟.美1%
負增長,歐盟15國0.7%負增長,日本0.3%負增長;發(fā)展中國家明年增長4.6%低于08
年的5.9%,以及07年的7.1%.
二以及商業(yè)周期理論
1以及外因論與內因論
(1)外因論:是在經濟體系之外的某些要素的波動中尋找商業(yè)周期的根源。
(2)內因論:在經濟體系內部尋找商業(yè)周期的機制。認為,任何一次擴張都孕育著新
的衰退和收縮,任何一次收縮也都包含著可能的復蘇和擴張。
?乘數(shù)-加速數(shù)理論:投資或其他需求項目的變動會通過乘數(shù)作用影響國民收入,而國
民收入的變動又會通過加速原理來影響投資,而正是這種乘數(shù)與加速數(shù)的相互作用
使經濟中形成了周期性波動.
2以及需求拉動型商業(yè)周期
商業(yè)周期的一個重要來源是總需求沖擊。下圖10-2說的是一種普遍的情況,它表明總需
求下降是怎樣減少產出的。假設經濟最初處在短期均衡點B。后來,或許是因為國防開支減
少,或許是因為緊縮貨幣,總需求曲線向左移動到AD'。如果總供給沒有變化,經濟將達
到一個新的均衡點。注意這里產出從Q降到Q',價格水平有所減低,通貨膨脹率也下降了。
自然,擴張的情形恰好相反。AD曲線移向右方,產出向潛在GDP逼近,甚至超過它?價
格和通貨膨脹則上升
■商業(yè)周期中產出以及就業(yè)和價格的波動通常是由總需求變動引起的。當消
費者以及企業(yè)或政府改變其與一國經濟的生產能力相關的總支出的時候,這些波動
就會發(fā)生。當總需求的改變引起商業(yè)的大幅度滑坡時,經濟就會出現(xiàn)衰退甚至蕭條。
而經濟活動的大幅度上揚將會導致通貨膨脹。
3以及我國的經濟周期概況
■從1953年起開始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建設,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
我國經濟增長率的波動共經歷了5個周期。曾有3次“大起大落”。每次“大起”,
GDP增長率的高峰都在20%左右。
■從1977年到現(xiàn)在,又經歷了5個周期。曾有4次大起,GDP增長率的高
峰明顯下降,但仍然較高,均超過了10%。
二以及經濟增長理論
1以及經濟增長的概念
指一國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總量的增加,即GDP的增加。它代表的是一國潛在的GDP或
國民產出的增加。包括:實際經濟增長: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實際
增加量或它們的實際增長率;潛在經濟增長: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潛在的(或充分
就業(yè)時的)生產能力增加。即如果全部生產能力充分利用可能達到的產值增長。潛在經濟增
長能夠反映沒有得到利用的生產能力所應該提供的經濟增長。
增長的四個基本要素: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技術。
增長函數(shù)公式:Q=AF(K,L,R,H)
2以及經濟增長的類型
(1)從經營方式或經濟增長的效率角度:粗放型經濟增長;集約型經濟增長
(2)從擴大再生產的角度:外延型經濟增長;內涵型經濟增長
(3)從經濟增長方式選擇所依賴的主要因素:分為資本密集型;動密集型經濟增長;技術
密集型;知識密集型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院藥品保管員聘用合同
- 城市綠化養(yǎng)護管理:處方管理辦法
- 防腐保溫工程合同模板
- 2024年新疆阿勒泰布爾津縣人民醫(yī)院高層次衛(wèi)技人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附帶答案
- 空調維修員招聘合同模板
- 核電行業(yè)財務承諾書
- 珠寶行業(yè)安全事故防范與處理規(guī)范
- 202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維吾爾醫(yī)醫(yī)院高層次衛(wèi)技人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附帶答案
- 智能安防施工合同
- 體育俱樂部備用金管理
- 小區(qū)充電樁安全協(xié)議書范本(2篇)
- 2024年安徽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車間班長年度述職報告
- 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上冊10月月考 生物試題
- 研究生年終總結研一
- 醫(yī)美行業(yè)股權合作合同
- 絲綢之路上的民族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無人機操作教案
- 鐵路基礎知識題庫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口腔正畸科普課件
- 2024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地理試卷(1月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