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語文文言文多文本材料閱讀指導(含答案)2024年高考文言文多文本材料閱讀指導
【考情分析】
2023年文言文閱讀選材更加豐富,徹底告別了沿用多年的“史傳文”,人物傳記不再是唯一的考查材料,比較閱讀和批判性思維考查成為重點。新課標卷嘗試由單一文本變?yōu)閺秃衔谋?,較好地切合了新教材中的群文閱讀。題型設置也有較大變化,雖然繼續(xù)采用客觀+主觀題搭配的形式,但主觀題明顯增加。全國甲卷與乙卷從3道客觀題、1道主觀題變?yōu)?道客觀題、2道主觀題;新課標I卷、II卷,則由3道客觀題、2道主觀題變?yōu)?道客觀題、3道主觀題。
【高考趨勢】
趨勢一:文本,從單一文本變?yōu)閺秃衔谋?/p>
2023年新課標I卷和II卷文言文閱讀試題均采用了復合文本,材料由節(jié)選自不同語篇但內容相關的兩段文言文組合而成。單一材料變成復合材料后,閱讀的文字量與之前相比并沒有增加,但是閱讀的要求顯然提高了:考生需要對兩則材料進行比較閱讀,分析二者的異同,并按題干要求解決相關問題,更側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綜合、評價等高階思維能力。
拓寬視野,擴大閱讀面(閱讀的材料)。加強對不同文體、風格、主題選文的研習,兼顧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雜史、別史、諸子散文等多種體裁文言文的訓練。由一個材料到三個材料。
趨勢二:斷句,從客觀選擇變?yōu)橹饔^填涂
斷句題是文言文閱讀的“老面孔”,但2023年高考斷句題發(fā)生了新變化,題型從客觀選擇題(四選一),變?yōu)橹饔^填涂題,即給定一個文言句子,要求考生從7至8個斷句點中選出3個正確的。這樣的設題,避免單純利用排除、猜測等所謂的“技巧"僥幸選對的可能,有效地考查了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這樣的設計,試題將出現(xiàn)4種類型得分:0分、1分、2分、3分,區(qū)分度得以提高,更能客觀檢測出考生能力水平的層次差異。需要注意的是,每涂對一處給1分,只能涂三處,涂四處及以上不得分,因此不能亂涂。
趨勢三:詞語,從文化常識變?yōu)殛P聯(lián)教材
2023年新課標I卷與全國乙卷的閱讀材料都節(jié)選了韓非子的作品,屬間接關聯(lián)教材;包括全國甲卷和乙卷在內的四套試卷中的詞語解說題,都是直接關聯(lián)教材。如新課標I卷的第11題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進行考查,A、B兩項與統(tǒng)編教材中內容銜接。新課標II卷的第11題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進行考查,B項與教材間接關聯(lián),D兩項則與初中教材中的《桃花源記》直接關聯(lián)。
【備考指導】
在明確2023年高考文言文的設題特點后,對于2024年的文言文復習備考,我們應采取以下策略:
1.多樣化文體練習為輔,強基礎固本源為主
從2021年以來,高考文言文的選材范圍逐步擴大,文體也漸次多元。比如,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貞觀君臣論治》、Ⅱ卷《祖逖北伐》和全國甲卷《契丹盟好》、乙卷《貞觀君臣論治》都是紀事本末體;2022年的全國新高考Ⅰ卷《戰(zhàn)國策·魏策三》和全國甲卷《戰(zhàn)國策·秦策二》都是國別體,全國新高考Ⅱ卷《東觀漢記》是紀傳體,乙卷《說苑·貴德》則是雜史小說;2023年新課標Ⅰ卷《韓非子·難一》和乙卷《韓非子·十過》是先秦諸子散文,新課標Ⅰ卷《孔叢子·答問》則是雜記,新課標Ⅱ卷《百戰(zhàn)奇略》和《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則屬軍事理論專著和問答體兵書,甲卷《隆平集·儒學行義》則屬紀傳體史書。指揮棒在調整方向,復習備考時也要調整戰(zhàn)略。要掌握多種文言體裁的特點,熟悉閱讀技巧。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基本的實虛詞、句式和教材是文言文閱讀理解的根本。比如,在復習《孔雀東南飛》一文時,要明確“東南飛"槌床”“事夫婿"中的活用情況;要掌握“公姥”“作息"父母”在文中的偏義特點;要歸納19處“相"的三種用法:其一是動作偏指一方,如“及時相遣歸”,其二是互相,如“仰頭相向鳴”,其三是相貌之意,如“兒已薄祿相”。如此條分縷析,逐項落實活用、多義、偏義、句式等重點、難點,復習的效果自然可期?;貧w教材,強基固本,知文體而不囿于文體,是我們取勝的王道。
2.明句式,懂語法,曉標志,強化內功
當2023年的三處涂黑成為斷句題的明確要求時,拋棄取巧的排除思想已成為必需,要求真理解已成為做對題、拿住分的前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過去的高考文本設置為無標點文本,讓學生自行斷句,加強學生對高考文本的熟悉度,加強語感訓練。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每日進行趣味小語段無標點訓練,以求以趣促練,以練提能。比如,可以利用文言同句、對句、排句中“互文見義"的訓詁方法,以無標點、無注釋的文言文語段來鍛煉分析推斷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該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強化“內功”上。
①懂語法,比如,兩個名詞之間、兩個代詞之間或一名一代之間是否需要斷開?
②懂句式,比如,“人馬溺死者甚眾"是一個定語后置的句式嗎?
③懂標志,比如,“不亦^乎”“何……之有"孰與……乎”“得無……乎"都是固定句式嗎?
④懂標志,比如,“曰”“云"言”等都是對話的標志。
此外,虛詞可以表達語氣或感情,動詞可以明示意思,對偶、排比可以齊整,頂真可以前后相承等,都是需要強化的“內功"。
3.精研高考真題,重視多方積累
高考真題相對經典、典范,精研高考文言文試題有利于我們把握命題規(guī)律,知曉試題變化,及時掌握閱讀的方法和做題的技巧。比如,2023年全國甲卷考查了“何怨”和“今安在"兩種不同的賓語前置句的對比,乙卷中“盛黃金于壺,充之以餐”的兩個狀語后置賦分。精研高考試題對于我們的復習是特別重要的。
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將十年的高考真題進行挖空訓練,可以將多年的高考實詞進行歸納整理,可以多次反復誦讀高考的文言文材料……
除此之外,回歸教材,刻不容緩。比如,將教材中的實詞、虛詞、句式、活用、通假字和文化知識等重新梳理,對斷句的技巧進行積累,靈活掌握句首發(fā)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句末語氣詞(也、矣、焉、耳)和句末疑問(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的用法,對教材中運用使動、意動用法的語句(“焉用亡鄭以陪鄰、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可燒而走也”“恥學于師"吾妻之美我”等)進行積累……以圖查漏補缺,夯實基礎,建得萬丈高樓。
4.拋棄題海戰(zhàn)術,織好知識網絡
時至今日,在高考試題穩(wěn)中有變的情況下,踏實復習,規(guī)范操作,才能提高復習效率。如何才算有效復習?系統(tǒng)復習課本是有效的,織就120個實詞、18個虛詞的網絡是有效的,將做過的文言習題及時歸納整理也是有效的。以實詞為例,現(xiàn)實中每個實詞的臨時語境意是一個點,這個實詞的一類意思就構成了一條線,而多類意思的組合就構成了一個面,用一段文字將它們全部連綴起來就是一個知識的網絡。比如,將“度"連綴成文:
宋妻往市買鞋,途遇小澗,一躍度之,至市方知忘度,徘徊幾度欲反,度之再三,則度其夫腳之大小,未成。反家,其夫見妻空反,以為玩樂無度,責其不知以腳度鞋之大小。后人度曲詞諷之,以為其家如國,無法度,豈不謬哉?
除此之外,學習的形式也可以網絡化。比如,文言文學習的練習、校正、誦讀、標點就是一個網格,讀文、質疑、釋疑、整理也是一個網格,如此這般,知識點覆蓋全面,學習就會趣味無比,效率也會提高許多??偠灾岣叻謹?shù)要仰仗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文言文學習及復習的重心,應該在思維品質的提升上,也就是要提升根據臨時的具體的文本環(huán)境進行推斷的思維能力。
5.提高思維品質,重視批判性思維
2023年新課標Ⅰ卷的文言文閱讀兩則材料聚焦于“賞罰”問題,展現(xiàn)了法家和儒家思想的不同,雙材聯(lián)動,張力無比。雖是材料上的選擇,但也說明命題專家對這種批判性思維檢測能力的認可。
批判性思維有助于我們兼容信息,客觀理智,撥開云霧,識得真相。這種思維不是讓我們去質疑否定一切,而是讓我們有質疑的意識和審慎的態(tài)度,有嚴格的檢查和嚴密的推理。批判性思維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細節(jié)和整體結合起來,更好地理解文言的字詞;批判性思維也有助于學生通過語言聯(lián)系歷史背景和文化環(huán)境,使自己對文言文本有更深層的理解,從而提升鑒賞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題解析】
例1.(2023新課標I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
材料二:(節(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
文言文閱讀兩則材料分別選自《韓非子難一》和《孔叢子答問》,聚焦于“賞罰"問題,展現(xiàn)了法家和儒家主張的差異以及兩家立論駁論的交鋒,兩則材料之間形成一種張力。第14題針對兩則材料設題,考查批判性思維能力。子鮒在批駁韓非時,抓住其論述的關鍵漏洞,即使用了虛假的事實。試題要求考生進行比較閱讀、批判性閱讀??忌鞔?,只要將意思答對即可。如果有參考答案之外的其他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例2.(2023新課標II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
材料二:(節(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
兩則材料分別選自《百戰(zhàn)奇略》和《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聚焦“戰(zhàn)爭策略”問題,前者是對淝水之戰(zhàn)史事及戰(zhàn)略的記述,后者是基于史事及戰(zhàn)略的評論,兩則材料構成對話關系。《百戰(zhàn)奇略》是明代軍事著作,是一部以論述作戰(zhàn)原則和作戰(zhàn)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短铺诶钚l(wèi)公問對》是一部問答體兵書,唐太宗李世民與衛(wèi)國公李靖論兵的言論輯錄。主要內容是講訓練和作戰(zhàn),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中心圍繞著“奇正"論述問題。
例3.(2023新課標I卷)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韓非書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答案】CEG
【解析】先斷最容易的一處,“豈……哉?”是固定句式,“豈"前G處必斷。再來逆推,找出另外兩處?!绊n非書云夫子善之”,是第一個斷句點,從材料一可以看出,“夫子善之"是間接引用,作“云”的賓語,“韓非書云夫子善之"語意完整,A、B都將句意點破,C才是正確斷句點。韓非子先引用孔子的觀點,然后加以批駁,這就是“引以張本”“然后難之"?!皬埍尽敝笧楹竺娴淖h論預設伏筆,即通過預設“夫子善之”,然后進行駁難。因此,正確斷句點應該是E、G?!柏M有不似哉”完整成句,“豈有……哉"為反問句式,不能割裂。綜合判斷,本題斷三處,應為CEG。
例4.(2023新課標II卷)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夫為人A所B陷C而欲勝D敵E不亦難乎F臣故曰無術焉G符堅之類H是也。
【答案】EFG
【解析】文句大意是:被人所陷害而想取勝于敵人,不是很困難嗎所以我說的不懂用兵之術的人,苻堅就是這類。文句開始部分的“為……所”是古漢語常見句式,表被動,沈括《活板》(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中“其印為余群從所得"句式與此相同,故A、B不可斷;“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句意完整連貫,“夫為人所陷"語氣上有小停頓,在限定斷三處的前提下,C不可斷;“勝敵”是戰(zhàn)勝敵人的意思,“敵"如下屬,意思不通,故D不可斷;“焉”為語氣詞,與“無術"相接,表示前文所稱的是“不懂用兵之術”這類情形;“荷堅之類是也"表判斷,故H不可斷?!安弧酢笔枪艥h語常見句式,表示反問,可譯為:“不是……嗎"《《論語十二章》(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中“不亦樂乎”即此句式,故文中“不亦難乎"前后均當斷。綜合判斷,本題斷三處,應為EFG。
例5.(2023新課標I卷)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
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
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
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
【答案】B
【解析】A項,“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與初中教材中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關聯(lián),考查用文言文中的用“于"來表示被動,故A項正確。B項,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6課《兼愛》關聯(lián),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不可以不勸愛人”是“鼓勵、勸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勸”詞義相同,故B項錯誤。C項,根據文中的“有功"推斷可知,“具臣”是指聊以充數(shù),不能有作為的臣子(備位充數(shù)之臣),指的就是文中提及的“高赫”,故C項正確。D項,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是指捏造事實毀壞他人名譽的言論,和“誣說"詞義不同,故D項正確。
例6.(2023新課標II卷)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溫和。
B.聞金則止,金指敲擊刁斗發(fā)出的聲音,古代軍隊行動中聽到鳴金信號就停止前進。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長處,其中的“片”與成語“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實現(xiàn)、成為事實,與《桃花源記》中“未果,尋病終"的“果”意思相同。
【答案】B
【解析】A項,“平易"在古代可用于描述地貌,指地形平坦;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溫和,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則不再用于描述地形地貌。A項敘述的是古代的用法,故為正確項。B項,“聞金則止”的“金"指軍中作信號用的樂器鉦,后多指鑼,古代軍隊行動中聽到鳴金信號就停止前進。“刁斗”則是指三足長柄的鍋,是古代軍中兼用于炊煮和巡更敲擊的銅制用具。高適《燕歌行》(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選擇性必修中冊)中“寒聲一夜傳刁斗"即是指此,故B項錯誤。C項中的“片善”與上句“小術"相對應,“片”是“微小"的意思,成語“片甲不留”中的“片"則是“一副”的意思,“片甲"本指“一副鎧甲”,代指“一兵一將”,兩個“片”的意思不同,故C項正確。D項,“果"是“實現(xiàn)、成為事實”的意思,陶淵明《桃花源記》(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中“未果,尋病終"的“果”與此意思相同,故D項正確。
【鞏固練習】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題。
材料一:
圣人賢者未有不尊師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無尊師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絕,三代之所以滅。
故子貢問孔子曰:“后世將何以稱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則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學祭先圣,則齒嘗為師者弗臣,所以見敬學與尊師也。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
材料二:
上自為太子,受《尚書》于桓榮,及即帝位,猶尊榮以師禮。嘗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杖,會百官及榮門生數(shù)百人,上親自執(zhí)業(yè);諸生或避位發(fā)難,上謙曰:“太師在是。"既罷,悉以太官供具賜太常家。榮每疾病,帝輒遣使者存問,太官、太醫(yī)相望于道。及篤,上疏謝恩,讓還爵士。帝幸其家問起居,入街,下車,擁經而前,撫榮垂涕,賜以床茵、帷帳、刀劍、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諸侯、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榮卒,帝親自變服臨喪送葬,賜冢塋于首山之陽。子郁當嗣,讓其兄子泛;帝不許,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與之。帝以郁為侍中。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漢明帝永平二年》)
材料三:
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有腳疾,不堪踐履。太宗特賜步輿,令三衛(wèi)舉入東宮,詔皇太子引上殿,親拜之,大見崇重。綱為太子陳君臣父子之道,問寢視膳之方,理順辭直,聽者忘倦。太子嘗商略古來君臣名教,竭忠盡節(jié)之事,綱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為難,綱以為易。”每吐論發(fā)言,皆辭色慷慨,有不可奪之志,太子未嘗不聳然禮敬。
貞觀十一年,以禮部尚書王珪兼為魏王師。太宗謂尚書左仆射房玄齡曰:“古來帝子,生于深宮,及其成人,無不驕逸,是以傾覆相踵,少能自濟。我今嚴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驅使,甚知剛直,志存忠孝,選為子師。卿宜語泰,每對王珪,如見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息。"珪亦以師道自處,時議善之也。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
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今A尊B(yǎng)不C至D于E帝F智G不H至I于J圣K而L欲M無N尊O師P奚Q由R至S哉?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厭,指滿足,與《短歌行》“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中的“厭"詞義相同。
B.臣,動詞,當作臣子看待,與《師說》中“吾從而師之”的“師"的用法相同。
C.執(zhí)業(yè),指捧書求教,猶言受業(yè),與現(xiàn)在所說的“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的“執(zhí)業(yè)"意思不同。
D.貞觀三年,帝王年號紀年法,古人也常用干支紀年,如“是月丁未”中的“丁未"。
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呂氏春秋》認為圣人賢士無不尊敬老師,天子進入太學祭祀先圣,與曾經當自己老師的人并排站立,用以顯示敬學與尊師。
B.漢明帝曾到太常府探望,讓桓榮坐在東面主位,并召集百官和桓榮弟子數(shù)百人拜見,眾位學生中有的讓位,有的提出疑問。
C.太子少師李綱講學理順辭直,讓聽者不知疲倦。李綱也認為自己堪當大任,可以把幼小的君主和國家的命運托付給他。
D.王珪個性剛直、心存忠孝,太宗選擇他來擔任魏王李泰的老師。王珪也用為師之道來要求自己,深得當時輿論的好評。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及篤,上疏謝恩,讓還爵士。
(2)每吐論發(fā)言,皆辭色慷慨,有不可奪之志。
5.材料二和材料三能否作為事實論據證明材料一的觀點?請聯(lián)系材料分析。(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
材料一:
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故古者堯舉舜于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禹舉益于陰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湯舉伊尹于庖廚之中,授之政,其謀得。雖在于厚祿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雖在農與工肆之人,莫不競勸而尚意。是故子墨子言曰:“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賢。夫尚賢者,政之本也?!?/p>
(節(jié)選自《墨子·尚賢》)
材料二: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明允篤誠,天下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宣慈惠和,天下謂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以至于堯,堯不能舉。舜臣堯,舉“八愷"八元”。昔帝鴻氏有不才子,好行兇德;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廢忠;顓頊氏有不才子,傲很明德。此三族也,以至于堯,堯不能去。縉云氏有不才子,侵欲崇侈,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舜臣堯,流四兇族,投諸四裔。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
(節(jié)選自《左傳·文公十八年》:)
材料三:
“八凱"四兇”,見《左氏·文十八》傳?!秷虻洹ば颉酚衷疲骸皩⑦d于位,讓于虞舜。"孔氏注曰:“堯知子丹朱不肖,故有禪位之志?!卑讣弛,嵳Z云舜放堯于平陽而書云某地有城以囚堯為號。識者憑斯異說,頗以禪授為疑。然則觀此二書,已足為證者矣,而猶有所未睹也。何者據《山海經》謂放勛之子為帝丹朱,而列名于帝者,得非舜雖廢堯,仍立堯子,俄又奪其帝者乎觀近古有奸雄奮發(fā),自號勤王,或廢父而立其子,或黜兄而奉其弟,始則示相推戴,終亦成其篡奪。求諸歷代,往往而有,必以古方今,千載一揆,斯則堯之授舜,其事難明,謂之讓國,徒虛語耳。
(節(jié)選自劉知幾《史通·疑古》)
6.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每對一處給1分,斷句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案汲?,岮語云B舜放堯C于平陽D而書E云某地有城F以囚堯G為號。
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常,永遠不變的意思,荀子說的“天行有常"中的“?!币隇橐?guī)律。
B.很,通狠,意思是狠毒、殘忍,和今天所用的程度副詞“很"不同。
C.是以,即以是的倒置,與《小石潭記》中“全石以為底”結構相同。
D.異說,怪誕的言論,具體指上文《堯典·序》和孔氏注中的有關說法。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伊尹身為廚師,職業(yè)卑賤,能被湯提拔而成為名臣,這使普通人看到前途和希望。
B.八愷、八元是前代帝王的才子賢士,他們的家族都傳承到了堯時,堯卻不能重用。
C.天下人心意一致,都愿意擁戴舜為天子,是因為堯的圣君形象已經崩壞無法服眾。
D.《山海經》提出,堯的兒子丹朱擁有帝王名號,可能是因為舜廢掉堯后擁立了丹朱。
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尚欲祖述堯舜禹湯之道,將不可以不尚賢。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2)然則觀此二書,已足為證者矣,而猶有所未睹也。
10.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肯定了舜的賢能,但材料一說“堯舉舜”,材料二中說“舜臣堯”,請說說兩者為何有此不同。(3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題。
材料一:
皋陶①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于世。宥過無大,刑故無??;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茲用不犯于有司。"
(節(jié)選自《尚書·大禹謨》)
材料二:
《傳》曰:“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碑攬蛑畷r,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zhí)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岳②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奔榷唬骸霸囍?。"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圣人之意,蓋亦可見矣。《書》③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嗚呼!盡之矣??梢再p,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
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賞以爵祿,是賞之道行于爵祿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祿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鋸,是刑之威施于刀鋸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鋸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則舉而歸之于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于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節(jié)選自蘇軾《刑賞忠厚之至論》)
材料三:
故十仞之城,樓季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⑤易牧者,夷也。故明王峭其法而嚴其刑也。布帛尋常,庸人不釋;鑠金百鎰,盜跖不掇。不必害,則不釋尋常;必害手,則不掇百鎰。故明主必其誅也。是以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賞不遷行誅無赦譽輔其賞毀隨其罰,則賢、不肖俱盡其力矣。
(節(jié)選自《韓非子·五蠹》)
【注】①皋陶:舜的臣子,主管刑罰律令,蘇軾在這里誤用為堯之臣。②四岳:主管四方諸侯的官員。③《書》:即《尚書》。④樓季:戰(zhàn)國魏時善于騰跳的勇士。⑤牂:(zāng)母羊
11.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僅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故主施賞A不遷B行C誅無赦D譽輔E其賞F毀G隨H其罰
1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愆:過失,罪過。與《詩經·衛(wèi)風·氓》中“匪我愆期,子無良媒"中“愆”意思相同。
B.忍人:性情狠戾之人。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忍人”意思相同。
C.勸:在“爵祿不足以勸"勸學”“懲惡勸善"勸課農?!敝小皠?的意思完全相同。
D.仞:與“寸、尺、咫、尋、丈、?!币粯樱际且匀梭w為標準來作為長度單位。伸直兩條胳膊的長度為“尋”,“一尋為仞”,“倍尋為常"。
1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尚書·大禹謨》中皋陶認為人民都能守規(guī)矩,不犯官家的法紀,是因為帝王治理民眾非常寬大,寧愿失職,犯不遵守成法的錯誤,也不濫殺無辜的人。
B.蘇軾認為在一切賞罰的執(zhí)行上都要寬待百姓,極力主張賞罰中堅持仁慈寬厚的原則,用仁人君子的道理對待天下,使天下人都歸向仁人君子的行列。
C.在蘇軾看來,古人獎賞不用爵位和俸祿,刑罰不用刀鋸,是因為用爵位俸祿行賞,用刀鋸作刑具,并非對一切的勸善罰惡都有積極作用。
D.韓非子以樓季、跛牂為喻,又用對比把比喻組成兩個對立體,說理形象通俗,安排嚴密緊湊,成功地推導出了君主應當嚴峻立法并嚴格用刑結論。
1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
(2)布帛尋常,庸人不釋;鑠金百鎰,盜跖不掇。
15.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深得主考官歐陽修賞識。如果韓非子穿越成為主考官,他可能會對蘇軾的觀點提出什么質疑?蘇軾該如何為自己辯解?請結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
答案與解析
(一)
1.FKP
2.D(“是月丁未”中的“丁未"是干支紀日。)
3.B(原文為“諸生或避位發(fā)難”,意為“各位學生有的離開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難問題"。)
4.(1)等到病重,(桓榮)呈上奏折叩謝皇恩,并辭讓交還爵位和封地。
(“篤”,病重,1分;“讓”,辭讓,1分;大意2分)
(2)他每次發(fā)表言論,言辭、神色總是激昂奮發(fā),有一種堅定不可改變的意志。
(“慷慨”,情緒激昂奮發(fā),1分;“奪”,改變,1分;大意2分)
5.①能。材料一的觀點是“圣人賢者未有不尊師者也”。
②材料二中漢明帝登基為帝后依然以師禮尊奉當年的授業(yè)之師桓榮;材料三中唐太宗不僅自己禮待太子之師,還教誨太子魏王尊敬老師。
③漢明帝與唐太宗都是賢者,兩則事實論據都是從正面證明材料一的觀點。
(每點1分,共3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圣人賢士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如今人們地位沒有達到帝王那樣尊貴,才智沒有達到圣人的境界,卻想不尊重老師,這樣有什么理由可以達到(帝王圣人的境界)的境地呢?這正是此后五帝廢絕、三代盛世消亡不可再現(xiàn)的原因。
所以子貢問孔子:“以后人們將怎樣稱道先生您呢?"孔子說:“我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呢?我只是不停止(或者譯為“(如果)不停止(一定要說)的話”),就是喜好學習而不滿足,勤于教誨別人而不覺疲倦,大概僅此而已吧。"天子進入太學去祭拜先代圣人,與曾經當過(自己)老師的人并排站立,不把(他們)當作臣子看待,這是用來表示敬重學習和尊重老師(的做法)啊。
材料二:
明帝自從當上太子,向桓榮學習《尚書》,等登基為皇帝后,依舊用對待老師的禮節(jié)尊奉桓榮。他曾經親自去太常府(桓榮已封太常)探望,讓桓榮坐東面主位,擺下桌案手杖,召集百官和桓榮弟子數(shù)百人(來行弟子禮),明帝親自捧著經書聽講受教;眾位學生中有的離開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難問題,明帝(指著桓榮)謙讓說:“有太師在這里。”結束后,把太官(掌皇帝膳食及燕享之事的官員)當日供應的器具都賜給了太常家。桓榮每次生病,漢明帝就派遣使者看望問候,太官跟御醫(yī)們在路上可以前后相望(形容人絡繹不絕)。等到病重,(桓榮)呈上奏折叩謝皇恩,并辭讓交還爵位和封地。明帝親自到他家詢問病情,一到巷口就下車了,捧著經書徒步走到病床前,撫摸著桓榮的病體流淚,把床褥、帷帳、刀劍、衣被等賞賜給他,很久才離去。從此以后,前來探病的諸侯、將軍、大夫,不敢再乘車坐到門口,都遠遠下車走到病榻前拜見?;笜s死后,明帝換上喪服親臨喪禮去送葬,在首山的南面賜他一塊地修筑墳墓?;笜s的兒子桓郁應當繼承爵位,想讓給他兄長的兒子桓泛;明帝沒有答應,桓郁于是接受封賜,卻把封邑的租稅收入全都給了桓泛。明帝任命桓郁為侍中。
材料三:
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患有腳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太宗特別賜給他一頂“轎子"(古代一種人抬的代步工具),命令侍衛(wèi)(唐代禁衛(wèi)軍,有親衛(wèi)、勛衛(wèi)、翊衛(wèi),合稱“三衛(wèi)”)抬他進入東宮,還下詔命令皇太子迎接(攙扶)他上殿,并親自拜見,非常受到尊重重視。李綱向太子陳說君臣父子之間的道義,以及問候起居的禮節(jié)、檢視膳食的方法,道理明暢,語言直白,使聽講的人忘記了疲倦。太子曾經與李綱商討古代君臣間的名分與教化,以及效忠盡節(jié)之事。李綱大義凜然地說:“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他,把國家的命運交付給他,古人認為這件事十分困難,臣卻認為十分容易。"他每次發(fā)表言論,言辭、神色總是激昂奮發(fā),有一種堅定不可改變的意志,太子沒有不肅然起敬的。
貞觀十一年,任命禮部尚書王珪兼任魏王(李泰)的老師。太宗對尚書左仆射房玄齡說:“自古以來,帝王的兒子生長于深宮之中,等到他們長大成人之后,沒有一個不是驕奢淫逸的,因此相繼敗亡,很少有能夠自救的。我如今嚴格教育子弟,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寧保全。王珪是我長期任用的人,深知他性情剛毅正直,心存忠孝,(因此)選擇他來做我兒子的老師。您應該告訴魏王李泰,每次見到王珪,就如同見到我一樣,應該加以尊敬,不能懈怠止歇?!蓖醌曇灿脼閹熤纴硪笞约?,當時的輿論都稱贊他。
(二)
6、BDF
7、D
【解析】①正推——“異說"應該指的是“舜放堯”之事和“囚堯"之名的爭議
②反推——《堯典·序》和孔氏注表意大致相同,都是禪讓之說,只不過注有了新的補充,所以大致相同不能稱之為“異說”。
8、B
【解析】A選項錯在“使普通人看到前途和希望”,主要論述的是有能和無能;C選項錯在“崩的譯法”,應譯為“死亡";D選項錯在“《山海經》提出可能是因為”,這是作者的想象推測。
9、
(1)如果要效法堯舜湯禹的治理之道,那就不能不推舉賢士。推舉賢士治理國家,是政事的根本。
(2)既然這樣,那么只要看這兩部書,就已經足夠作為證據了,但是這些書仍然有未能明察的地方。
【解析】(1)第一句的關鍵詞是:祖述、尚賢、判斷句
(2)第二句的關鍵詞是:然則、有所、未睹
10、①材料一突出古代圣王為政提拔有德有賢之人,以“堯舉舜"論證古圣王之明;②材料二以堯不能用才去兇襯托舜的賢能,如果說“堯舉舜”就會使文意產生矛盾,只能說“舜臣堯"。
(三)
11.BDF
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正壓單管風動送樣裝置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中國功能測試儀行業(yè)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中考物理真題試卷(中考真題+答案)
- 虎丘區(qū)代理記賬管理辦法
- 融媒體宣傳管理暫行辦法
- 衡水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
- 裝配式建筑租借管理辦法
- 西安經開區(qū)供熱管理辦法
- 規(guī)范電動車管理暫行辦法
- 證監(jiān)會案件細節(jié)管理辦法
- 叉車教學課件教學課件
- 貴陽出租車駕駛員從業(yè)資格證(區(qū)域)考試總題庫(含答案)
- 生產車間員工績效考核方案車間員工績效考核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國民爆行業(yè)深度調研及投資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游樂場游樂園安全生產責任制
- ISO∕IEC 27014-2020 信息安全、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信息安全治理(中文版-雷澤佳譯2024)
- 安徒生童話《樅樹》
- 房產測量規(guī)范
- 蓄滯洪區(qū)設計規(guī)范(2021年版)-標準全文
- 生態(tài)保護修復成效評估技術指南(試行)(HJ 1272-2022)
- 建筑抗震設計標準 DG-TJ08-9-202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