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講 必修下《諫逐客書》《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一輪復習(講義)(學生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1頁
第05講 必修下《諫逐客書》《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一輪復習(講義)(學生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2頁
第05講 必修下《諫逐客書》《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一輪復習(講義)(學生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3頁
第05講 必修下《諫逐客書》《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一輪復習(講義)(學生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4頁
第05講 必修下《諫逐客書》《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一輪復習(講義)(學生版)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05講必修下《諫逐客書》《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一輪復習目錄TOC\o"1-3"\h\u01考情分析·備考策略 2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3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4考點一信息的篩選與整合 4考點二信息的辨析 404熱考題型·解題策略 405真題感悟·命題洞見 5文言文課內(nèi)重要篇目復習目標1.了解并掌握疏、書文體的功用及特征,掌握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語言基礎(chǔ)知識。2.領(lǐng)會作者觀點及其現(xiàn)實針對性,把握其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理性方式。3.感受并學習古代先賢心懷天下、持正守道、敢于擔當?shù)男貞雅c精神,培養(yǎng)敢于擔當?shù)膬r值觀。4.辯證思考作者的觀點,客觀分析論述過程及所用論據(jù),學會在辯證分析與合理推理的基礎(chǔ)上作理性判斷,養(yǎng)成大膽質(zhì)疑、縝密推斷的批判性思維習慣。背景透視“進諫秦皇,得以重用”——《諫逐客書》在秦王政元年(前246年)時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韓國派了一個叫鄭國的水利專家到秦國來修長達三百余里的灌溉渠,企圖以此來消耗秦國國力,不東伐韓,被秦發(fā)覺,要殺掉他。鄭國說:“臣為韓廷數(shù)年之命,然渠成,亦秦萬世之利也?!苯K于讓他完成這件工程。然而那些因為客卿入秦而影響自己權(quán)勢的秦國貴族,就利用這件事情對秦王進行挑撥,說外來客卿入秦都是別有用心的,應該把他們都趕跑。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秦王接受了宗室大臣的建議,下令驅(qū)逐所有客卿。李斯也在被驅(qū)逐的行列,李斯寫了千古第一奇文《諫逐客書》,使得嬴政收回逐客令,李斯也受到嬴政青睞,從此青云直上,最后做了秦國宰相。李斯墓已經(jīng)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墓區(qū)崗嶺高聳,澗水澄清,李斯后人及李氏宗親于2019己亥年清明節(jié)在李斯墓舉行隆重的清明節(jié)祭拜儀式!祭文如下:秦相李斯,上蔡出生,自幼勤學,車馬武功;師從荀子,更上一層,到了秦國,施展才能;進諫秦皇,得以重用,助秦統(tǒng)一,建立奇功;主張郡縣,丞相任命,統(tǒng)一文字,篆書發(fā)明;度量一致,天下公平,車道同軌,有利交通;川貴人民,永記其功,教會釀酒,通商和平;丞相數(shù)載,天下為公,人民感恩,永世留名。2、高瞻遠矚諫言太宗居安思?!吨G太宗十思疏》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節(jié)私欲,明賞罰,廣開言路,積極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上對外戰(zhàn)爭年年獲勝,邊防鞏固,國威遠揚,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唐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盡管“百姓頗有怨嗟之言”,可是這聲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頌德的歡呼聲淹沒了。正直的魏征對此深感憂慮,貞觀十一年(637)從三月到七月,五個月內(nèi)他一連給唐太宗上了四疏,勸太宗“鑒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勵精政道。鞏固統(tǒng)治《諫太宗十思疏》便是四疏中的一篇,闡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據(jù)說太宗看到奏疏后非常感動,于是寫了《答魏征手詔》,稱贊他“誠極忠款,言窮切至”,表示從諫改過。3、對反對派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回擊——《答司馬諫議書》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但馬上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抨擊和極力阻撓。第二年,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司馬光接連給王安石寫了三封長信,攻擊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要求王安石廢棄新法,恢復舊制。于是王安石寫了這篇名文一一批駁,并批評士大夫階層的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言辭犀利,針鋒相對,是古代的駁論名篇之一。文學常識1、疏疏通事理,分條陳述。作為一種文體,屬古文體的奏議類,專指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奏疏唐代的奏疏,習慣上都用駢文(駢文講求對仗整齊、音律鏗鏘),《諫太宗十思疏》雖然也用了很多駢偶句,但突破了駢文的束縛,駢散語句交替運用,既有駢文的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變化。在古代,臣子向君主進呈的文章有各種專門名稱,如:奏、疏、議、章、表等。章:是用來謝恩;奏:是用來彈劾,即揭發(fā)控告別人;表:是用來陳情請求;議:是用來提出異議;疏:是臣下向皇帝陳述政見或有所勸諫的文章。諫官的五種工作方式諷諫——以婉言隱語進行勸諫,這種提意見的方式往往引用典故說明現(xiàn)實中的問題;順諫——用恭順的語言表達聽起來順耳的意見;規(guī)諫——以正義之道勸諫;指諫——指陳事實而進諫;直諫——當面直言得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2、書古代的一種文體,就是書信的意思。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是寫給誰的。信題多為“報……書”“上……書”“答……書”等?!洞鹚抉R諫議書》這個文題的意思是——給司馬速議大夫的信。3、三川之地:指黃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黃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4、六國之從:六國結(jié)成的合縱同盟。六國,指韓、魏、燕、趙、齊、楚六國。5、隨、和之寶:即“隨侯珠”與“和氏璧”,傳說中春秋時隨侯得到的寶珠和楚人卞和所獲的寶玉。6、五帝三王: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開國君主,即夏禹、商湯和周武王。7、黔首:指平民、老百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頭,故稱為黔首。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正式稱百姓為黔首?!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8、后宮:君主時代皇宮或王宮中帝王后妃居住的宮室,后來又用以借指妃嬪。2025年備考策略透過縝密的思路和高超的表達技巧,感悟古代士人的形象內(nèi)核,并返照當下,體悟當代青年的時代責任和應有的擔當。古往今來,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用他們的行動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承擔歷史使命,擔當責任。面對秦王逐客的錯誤命令,李斯結(jié)合秦國發(fā)展的歷史,援古證今,上書力諫,承擔了自己作為臣子的諍諫使命,使秦王收回逐客之令,讓客卿成為秦王朝大一統(tǒng)基業(yè)的參與者和生力軍。而今新時代,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承擔歷史使命,維護國家安全,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因為在他們心中“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科技攻堅的隊員,勇?lián)鷩抑厝危矣诼毷?,窮經(jīng)皓首,潛心鉆研,因為他們深知核心競爭力是民族立足的根本。對于民族的使命,不計個人得失也要擔當;對于應履行的責任,付出任何代價也要盡責,這就是中國人境界崇高的使命與擔當,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體現(xiàn)。2.聯(lián)讀《鄒忌諷齊王納諫》《燭之武退秦師》,比較他們勸諫的相同之處。①恰切的立足點,設(shè)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改變對方的觀點。②申明利害,曉之以理,迫使對方做出抉擇。③從小事入手,以小喻大。④言辭得當。[任務驅(qū)動·攻重點]1、任務驅(qū)動一:把握中心論點【知識點撥】中心論點是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閱讀議論文,最終要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論點?!吨G逐客書》的觀點有無現(xiàn)實意義?《諫太宗十思疏》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觀點?③《答司馬諫議書》這封書信的論點是什么?第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2、任務驅(qū)動二:分析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知識點撥】(1)分析論證思路的步驟:第一,通讀語段,勾畫關(guān)鍵詞,分層。第二,按順序分析每一層,可從論證方法入手,并指出論證了什么。第三,對于表態(tài)看法、觀點、結(jié)論等之類的文字,在分析時可直接引用或提煉。(2)論證方法的分類及作用:事實論證增強文章說服力,權(quán)威性。道理論證增強文章說服力,使論證更有力。對比論證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比喻論證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①《諫逐客書》在論證秦國驅(qū)逐客卿的錯誤和危害時,沒有涉及自己個人的進退出處,而是站在“跨海內(nèi)、制諸侯”完成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的高度,來分析闡明逐客的利害得失,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見識,體現(xiàn)了他順應歷史潮流的進步政治主張和用人思想。請簡要概括這篇文中的思路。②《諫太宗十思疏》以“思”字作為貝穿全文的行文線索,脈絡分明,條理清晰,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思路。③司馬光是從哪幾方面來指責變法的?王安石又是怎樣逐一駁斥的?③《答司馬諫議書》這封書信的論證方式是駁論,作者用了哪些方法進行反駁?文章疏解主旨歸納1、李斯的上書,是為了天下所有客卿的一種責任和擔當;李斯的上書,是為了幫助秦王統(tǒng)一六國的一種使命;李斯的上書,是為了自己能和秦王一起成就一番事業(yè)的理想和抱負!“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lǐng)、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痹诹暯秸Z重心長的叮囑里,是屬于我們青年一代永不過時的青春使命,我們要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發(fā)展結(jié)合在一起,志存高遠,擔當起屬于自己的使命,點亮自己,也能照亮世界,做時代的有為青年!2、《諫太宗十思疏》通過對人君應積德義的重大意義及其內(nèi)容和結(jié)果的陳述,揭示了“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君多味于“可畏惟人”“載舟覆舟”的真理,如果違背了這條真理,就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3、《答司馬諫議書》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的指責,指出“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從而說明變法是正確的,以此表明自己變法的決心。技法總結(jié)一、諫逐客書邏輯嚴密:1、文章的第一段回顧歷史,第二段剖析眼前,第三段展望將來,從古說到今,從現(xiàn)在說到將來,時間推移有一定的順序。從不能富強,到無力統(tǒng)一天下,最后使秦弱敵強甚至走向亡國,利害關(guān)系一步比一步重要,層層深入。2、第四段總結(jié)深化,呼應前文:“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照應第2段對物的取舍標準?!笆坎划a(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照應第2段對人的取舍標準?!敖裰鹂鸵再Y敵國,損民以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照應第3段逐客的危害,指出逐客必然造成秦國的危亡?!扒髧鵁o危,不可得也”最后兩句與開頭論點“竊以為過矣”相呼應,首尾相連,前后貫通。恰切的立足點和切入點:這篇文章在論證秦國驅(qū)逐客卿的錯誤和危害時,沒有在逐客這個具體問題上就事論事,也沒有涉及自己個人的進退出處,而是站在“跨海內(nèi),制諸侯”完成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的高度,來分析闡明逐客的利害得失,既符合秦國的的根本利益,又迎合了秦王的遠大抱負和政治雄心,“妙在絕不為客謀,而通體專為秦謀”。說理方法的豐富性:論證方法多樣,史實論證、類比論證、對比論證:重物——輕人、四君重客——陛下逐客、納客好處——逐客害處。假設(shè)論證:第一段結(jié)尾: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反面假設(shè),闡述后果。二、諫太宗十思疏1、類比手法的運用作者要論述的是治國安民的根本大計,而進諫的對象又是國君。從流水、樹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入手說理,就顯得親切、生動,容易為人君所接受。同時,要“木茂”就必須“固其根本”,要“流長”就必須“浚其泉源”,這都是生活中的常識通過類比,推出要“國安"必須“德厚”,就很有論辯力量。在這個基礎(chǔ)上,作者進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比作“伐根”“塞源”。這樣,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觀點也鮮明地表露出來了。2、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全文以論述為主,對同一個問題,作者往往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剖析,使說理更透徹。如第一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浚源”,再從反面論述不這樣做的危害;第二段關(guān)于“殷憂”“竭誠”與“得志”“傲物”的反復論述;第三段貫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應)與理性自制的對舉,都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三、答司馬諫議書1、氣勢磅礴、寓剛于柔的寫作風格全文所以有壓倒論敵的浩然正氣有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立足于理,理足則氣盛;第二,善用排比,連用排比駁斥對方,則勢如破竹,無可阻擋;第三,善用反語,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氣盛言宜,鏗鏘有力。雖則全文傲岸之氣,憤然涌出,強調(diào)堅持改革的決心不可逆轉(zhuǎn),但語氣相當委婉,柔中有剛,比如首段說“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結(jié)尾又說“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則非某之所敢知”。這樣做一方面照顧多年交往的友誼,一方面堅持原則,寸步不讓,全力維護變法的正義立場。2、欲擒故縱的寫作手法這封書信第三段,在對“怨誹”的來歷做了一針見血的分析且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后,先讓開一步說如果對方是責備自己在位日久,沒有能幫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這雖非本篇正意,卻是由衷之言。緊接著又反轉(zhuǎn)過去,正面表明態(tài)度:“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蘊含著銳利的鋒芒,一語點破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實質(zhì),直刺對方要害,使其原形畢露:無言以對。語言藝術(shù)一、諫逐客書語言的藝術(shù)性:1.語言委婉,措辭謙恭,不批評秦王。明明秦王已經(jīng)下了逐客令,但全文沒有一句是指責秦王的話,甚至把逐客的過錯歸于“吏”(臣聞吏議逐客),給了秦王糾正的臺階。最后,從秦王喜愛的生活方式入手,列舉色、樂、珠玉等瑣事,以小喻大,沒有生硬的說教。2.綜合運用鋪陳、排比、對偶等修辭方法,造成飽滿的氣勢,加強文章的說服力、感染力。鋪陳:①角度的變化。鋪陳同類和類似事物時,要注意角度的挪移、側(cè)重點的選擇,以突出其特征。如第1段連寫四位君王“以客之功”,就各取一個主要角度:穆公用客卿強調(diào)人才來自四面八方,重在廣納人才;孝公用客卿,從思想、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方面全面論述,重在變法治國;惠王用客卿,以連衡打破合縱,側(cè)重于四面擴張;昭王用客卿,“廢穰侯,逐華陽”,側(cè)重于打擊豪門。其實四位君王在重用客卿、提倡耕戰(zhàn)、富國強兵、對外擴張上,有許多共同之處。這里有意避同取異,顯得各有千秋。角度的變化既突出了各自的主要特點,又避免了雷同。②用詞的變化。如第1段寫穆公八方求士,用“取”“得”“迎”“來”四個近義詞,實際含義一樣。由于變化就避免了重復。寫惠王的四面擴張,連用“拔”“并”“收”“取”“包”“制”“據(jù)”“割”“散”九個動詞,靈活多變。第2段寫秦王獲取珍寶,用“致”“有”“垂”“服”“乘”“建”“樹”七個動詞,分別與一定的名詞搭配,貼切自然,這些都是用詞的變化。③句式的變化。如第2段中,在鋪陳大量珍寶時,就采取了多變的句式,寫了十幾種東西?!敖癖菹轮吕ド街瘛瓨潇`鼉之鼓?!菹抡f之,何也?”在這一段話中,前面先用七個動賓結(jié)構(gòu),極力鋪陳,而且是肯定性的鋪陳;接著用一個反問句“……何也?”又把前面的鋪陳全面提領(lǐng)起來。下一句是“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西蜀丹青不為采”。在這里則是先用一個假設(shè)句總提,然后連用六個主謂句進行鋪陳,而且是否定性鋪陳。這兩段話都是鋪陳珍寶,但一個是先鋪陳后反問,一個是先假設(shè)后鋪陳;一個是肯定性動賓結(jié)構(gòu)鋪陳,一個是否定性主謂結(jié)構(gòu)鋪陳。對美色的鋪陳也有所變化,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傊捎阡侁愔型杏凶?,變中有同,所以使大量鋪陳錯綜復雜又一氣貫通,既恣肆又嚴謹,讀之但覺勢如奔馬,而又不覺得煩瑣、累贅。大量排比句,作者善于巧設(shè)排比,運用結(jié)構(gòu)相似、意義相近的句式,如把“穆公求土”,“孝公用商鞅之法”,“惠王用張儀之計”,“昭王得范睢”的各自用客卿的情況,構(gòu)成四組一連串的排比句,每組又用了成串的排比句來證明秦國在歷史上任用客卿的成切,語氣貫通,淋漓酣暢,充分顯示了鋪陳手法的妙用。接踵聯(lián)翩,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感染力。大量的對偶句,如:“強公室,杜私門”“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它們或因為同義而強化,或因反意而對照,在增強氣勢,加重語氣的同時,也造就了音調(diào)、節(jié)奏的和諧和句勢均衡、對稱之美,使之有質(zhì)有文?!吨G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的比較閱讀(1)體會臣下對君主勸諫的言說技巧。思考與討論:《諫太宗十思疏》是作為大臣的魏征勸諫君主唐太宗的文章,卻不失為一篇氣勢磅礴的文章,魏征運用了怎樣的言說技巧?(2)體會駁論文的言說技巧。思考與討論:《答司馬諫議書》是王安石駁斥同僚的回信,在這篇短文中王安石用了怎樣的言說技巧,既能有力地駁斥同僚,又表達自己態(tài)度堅定的?《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文章體式奏疏回信文章觀點居安思危、積其德義駁斥責難,堅持變法針對問題驕奢、奢侈新法推行受阻作者身份臣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寫作對象君主翰林學士推測背景唐太宗驕奢忘本司馬光反對新法 《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相同點(1)面對問題都直面現(xiàn)實問題,作者勇于擔當,躬身入局(2)立足點都立足于為國為民,不懼逆龍鱗或得罪同僚(3)表達論辯犀利,力量十足不同點(1)論證思路正面立論,層層遞進駁論為主,先破后立(2)論證方法比喻、對比論證理論、事例論證(3)整體表現(xiàn)形象真切,駢散結(jié)合立論與駁論結(jié)合,當下與歷史結(jié)合,嚴峻不失婉約《諫逐客書》知識點梳理【詞類活用】1.名作狀??①西取由余于戎(名作狀,在西邊)②東得百里奚于宛(名作狀,在東邊)③西并巴、蜀(名作狀,在西邊)④北收上郡(名作狀,在北邊)⑤南取漢中(名作狀,在南邊)⑥東據(jù)成皋之險(名作狀,在東邊)⑦蠶食諸侯(名作狀,像蠶吃桑葉那樣)⑧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名作狀,國內(nèi))⑨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名作狀,國外)2.名作動①使之西面事秦(名作動,侍奉)②服太阿之劍(名作動,佩帶)③樹靈鼉之鼓(名作動,立起)④可寶者多(名作動,作為寶物)3.形作名①東據(jù)成皋之險(形作名,險要之地)4.形作動①疏士而不用(形作動,疏遠)②然則是所重者(形作動,看重)③而所輕者(形作動,看輕)5.使動用法①遂散六國之從(使……拆散)②強公室(使……加強)③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使……卻)④娛心意(使……歡娛)⑤說耳目者(使……喜悅)⑥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使……愉快)⑦快意當前(使……愉快)⑧故能明其德(使……昭明)⑨非秦者去(使……離開)⑩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成就霸業(yè))?損民以益仇(使……減少)?損民以益仇(使……增加)?內(nèi)自虛而外(使……虛弱)【特殊句式】1.判斷句①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②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③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④《鄭》《衛(wèi)》《桑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⑤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shù)也⑥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⑦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2.狀語后置?①西取由余于戎②東得百里奚于宛③迎蹇叔于宋④求丕豹、公孫支于晉⑤不產(chǎn)于秦⑥客何負于秦哉⑦不進于前⑧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cè)也⑨夫物不產(chǎn)于秦⑩不產(chǎn)于秦?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3.定語后置?①并國二十②舉地千里4.被動句①百姓樂用【重要虛詞】1于(1)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介詞,從)(2)不產(chǎn)于秦(介詞,從)(3)必出于秦然后可(介詞,從)(4)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介詞,與、跟)2.而(1)而穆公用之(表轉(zhuǎn)折,可是)(2)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表并列,不譯)(3)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表并列,同時)(4)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表轉(zhuǎn)折,可是)(5)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表并列,同時)(6)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連詞,表結(jié)果,因而)(7)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連詞,表并列,同時)3.之(1)而穆公用之(代詞,他們)孝公用商鞅之法(結(jié)構(gòu)助詞,的)(2)獲楚、魏之師(結(jié)構(gòu)助詞,的)(3)惠王用張儀之計結(jié)構(gòu)助詞,的)(4)東據(jù)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結(jié)構(gòu)助詞,的)(5)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音節(jié)助詞,不譯)4.以(1)竊以為過矣(“以為”,動詞,認為)(2)民以殷盛,國以富強(憑借)(3)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連詞,表目的,用來、以便)(4)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連詞,表目的,用來、以便)【重點句子翻譯】1.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翻譯;我聽說官吏在商議驅(qū)逐客卿這件事,我私下里認為這是錯誤的。(得分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句意通順)2.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翻譯;從前秦穆公尋求賢士,在西邊從西戎取得由余,在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奚,從宋國迎來蹇叔,從晉國招攬了丕豹、公孫支。(得分點:昔、西、東、來,狀語后置,句意通順)3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翻譯:人民因此變得殷實富裕,國家因此變得富強,百姓樂意為國效力,諸侯親附歸服。(得分點:以、殷盛、樂用、親服,句意通順)4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翻譯:現(xiàn)在竟然拋棄老百姓使之去資助敵國,拒絕賓客使諸侯成就霸業(yè)。(得分點:乃、黔首、資、卻、業(yè),句意通順)【情境默寫】1.在《諫逐客書》中,李斯先后列舉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

,

。2.在《諫逐客書》中,作者開篇即直入主題、表明觀點的句子是:

,

。3.在《諫逐客書》中,作者以事實為依據(jù),以秦國歷史上四位善于接納外來人才的君主為例,并用假設(shè)的語氣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后果可能是:

。4.在《諫逐客書》中,李斯立足現(xiàn)實,通過對比論證一針見血地指出,同樣是非秦國的,如果國君對待外來物和對待外來人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的話,會給人“

”這樣的不良印象。5.《諫逐客書》的中心論點是“

,

”,即認為驅(qū)逐客卿是錯誤的。6.《諫逐客書》中說“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

”,直接落到統(tǒng)一天下這個關(guān)鍵問題,切近要害?!吨G太宗十思疏》知識點梳理【實詞梳理】古今異義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義,樹木的根。今義,指事物的本質(zhì)。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縱情】古義,放縱情感。今義,盡情。????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虛心】古義,使……謙虛。今義,一種謙虛的美德。承天景命【景】古義,大。今義,景色。??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骨肉】古義:指父母兄弟子女。今義,親生骨肉。

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以為】古義,把當作。今義,認為。2.通假字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嚇)簡能而任之(“簡”同“揀”,選拔)?3.詞類活用貌恭而不心服(貌、心,名詞用作狀語,?表面上、在內(nèi)心)????

江海下百川(下,名詞作動詞,?居于……之下??)??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君,名詞作動詞,?做君主,統(tǒng)治)???

人君當神器之重(重,形容詞用作名詞,重任、重權(quán))

居域中之大(大,形容詞用作名詞,重位)懼讒邪(邪,形容詞用作名詞,邪惡的小人)擇善而從之(善,形容詞用作名詞,好的意見?)?

則思正身以黜惡??(惡,形容詞用作名詞,奸惡的小人???)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能,形容詞用作名詞,有才能的人;善,形容詞用作名詞?,好的意見)

居安思危安:安全的環(huán)境。(危,形容詞用作名詞,危險的可能)??

智者盡其謀(盡,形容詞用作動詞,用盡)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遠,形容詞用作動詞,遠長)塞源而欲流長者(長,形容詞用作動詞,遠長)

能克終者蓋寡(終,形容詞用作動詞,堅持到底)???

必固其根本(固,形容詞使動用法,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安,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安寧)

正身以黜惡(正,形容詞使動用法,使……端正)

思虛心以納下(虛,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謙虛)

宏茲九德(宏,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光大)?

何必勞神苦思(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可欲,動詞用作名詞,指看見想要的東西)樂盤游,則三思以為度?(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樂,喜歡)

憂懈怠,則慎思而敬終?(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憂,擔心)4.一詞多義(1)善擇善而從之(好的人或事,名詞)善.始者實繁(做得好,動詞)則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就,連詞)則智者盡其謀(那么,連詞)雖臣雖下愚,知其不可(雖然,連詞)雖董之以嚴刑(即使,連詞)長臣聞求木之長者(成長、生長,動詞)塞源而欲流長也(遠,形容詞)下則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下游,動詞)必竭誠以待下(下面的群臣,名詞)臣雖下愚(智力低下)(6)當

盛夏之時,當風而立(對著,面對)

人君當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安步當dàng車(當作)【虛詞梳理】1.之

①臣聞求木之長者?(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結(jié)構(gòu)助詞,的)

③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代詞,指代天下)2.以

①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來,表目的的連詞?)

②雖董之以嚴刑(介詞,用)?

③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來,表目的的連詞)?

④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卻,轉(zhuǎn)折連詞)3.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遠(連詞,表轉(zhuǎn)折)

②則思謙沖而自牧(連詞,表遞進)

③垂拱而治(連詞,表修飾)【句式梳理】1.判斷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2.省略句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而況于明哲乎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3.倒裝句①賓語前置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則思三驅(qū)以為度②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戒奢以儉4.固定句式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重點背誦】1.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3.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4.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理解默寫】1.《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的手法來說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而帶來不同結(jié)果的句子是:,。2.《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謂取天下易守天下難的緣由是:,,,。3.《諫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結(jié)論。4.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權(quán)利和地位的兩句是:,。6.《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個“不”字的排比句從反面來說明問題,“,,”。從而進一步強調(diào)了自己的政治意圖。7.《諫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誡君王興建要適可而止的兩句是:,。8.《諫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兩句是:,?!咀魑耐卣埂吭掝}:忠言逆耳歷史上的唐太宗和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唐太宗作為一國之君,舉國之內(nèi)莫不懼之,而有一個人卻是敢于當面指出他的錯誤,那個人就是魏征。按理來說,對于這樣的人,唐太宗完全可以殺之而后快,那為什么能容忍魏征的無禮呢?答案就是大唐的江山少不了敢于直諫的忠臣。江山永固固然好聽,但是居安思危才是一位明君該有的態(tài)度,唐太宗就是一位這樣的明君?!洞鹚抉R諫議書》知識點梳理【實詞梳理】古今異義故略上報【上報】古義:寫回信。今義:向上級匯報于反復不宜鹵莽【反復】古義:書信往來。今義:多次重復。則眾同為而不洶洶然【洶洶】古義:大吵大鬧。今義:形容聲勢盛大的樣子,多含貶義。故今具道所以【所以】古義:……的原因。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所以。今君實所以見教者【所以】古義:用來……的。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所以。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區(qū)區(qū)】古義:謙詞,用于自稱。今義:指小或少。以致天下怨謗也【怨謗】古義:因而招致。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以致。2.通假字1.不復一一自辨(“辨”通“辯”,辯解)2.于反復不宜鹵莽(“鹵”通“魯”,粗魯)3.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詳細)3.詞類活用以膏澤斯民(膏澤,名詞作動詞,給予好處)同俗自媚.于眾為善(媚,形容詞用作動詞,諂媚,巴結(jié))3.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事,名詞用作動詞,做,從事,辦理)以興利除弊(利、弊,形容詞作名詞;有利的事業(yè);形容詞作名詞;有害的事情)一詞多義(1)故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緣故,原因)故今具道所以(所以)(2)度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制度,法度)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名詞,計劃,主張)度義而后動(動詞,考慮,揣度,估量)(3)事而議事.每不合名詞,事情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動詞,做,從事理而天下之理得矣(道理)為天下理財(治理,整理)(5)知則固前知其如此也(知道)則非某之所敢知(接受,領(lǐng)教)熟為汝多知乎(知識)【虛詞梳理】1.以①故今具道所以(介詞,因)②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介詞,因)③以致天下怨謗(表結(jié)果關(guān)系,因而,因此)④以授之于有司(表順承關(guān)系,把)⑤以興利除弊(來,以便,用來)⑥以膏澤斯民(來)⑦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介詞,把)⑧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承接連詞,連接“助”和“抗”;來)2.為①不為侵官(算作,是)②未能助上大有為(名詞,作為)③為天下理財(介詞,替,給)④同俗自媚于眾為善(動詞,當作)⑤則眾何為而不洶洶(介詞,因為)⑥守前所為而已(動詞,做)3.則①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那么)②某則以為(卻)③則固前知其如此也(那,這)【句式梳理】1.判斷句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胥怨者,民也。2.狀語后置句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受命于人主。3.賓語前置句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4.定語后置句至于怨誹之多。【文化常識】1.某:代替自己名字,謙稱,譯為“我”。2.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即書信。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寫給誰,信題多為“報……書”“與……書”“上……書”“答……書”等。3.諫議大夫:官名。秦代置諫議大夫之官,專掌議論。西漢時沿用秦制,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置諫大夫,無定員,掌議論。東漢改稱諫議大夫,魏晉時稱散騎常侍,隋唐仍置諫議大夫,有左、右諫議大夫,各四人,分屬門下省與中書省,另設(shè)補闕和拾遺,唐代的諫官有權(quán)力駁回明顯不合理的詔書?!局攸c背誦】1.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2.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3.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4.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5.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6.辟邪說,難壬人7.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8.孔子說:“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10.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11.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12.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13.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14.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理解默寫】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自言與司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卻常有不同意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對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駁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對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駁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對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之以“拒諫”罪名加以反駁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對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之以“侵官”罪名加以反駁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說,和司馬光議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見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簡略地寫回信,不再辯解,但是又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司馬光原諒他。7.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有學識的讀書人所爭論的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司馬光指責自己的主要問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文拓展】話題:堅持自我很多時候,堅持自己的想法既是一種負擔,也是一種幸福。王安石面對百姓的質(zhì)疑、同僚的誤解,他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負擔,但是他也是幸福的,因為他的堅持是為了天下蒼生,是為了心中執(zhí)著的夢?,F(xiàn)在的你,是否有過因為一件事,而堅持想法的時候呢?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20分)材料一: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材料二: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萃跤脧垉x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jù)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節(jié)選自李斯《諫逐客書》)1.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選擇相應的字母填涂在答題卡上。(3分)向使四君A卻客B而不內(nèi)C疏士D而不用E是使F國無富G利之實H而秦無強大之I名也。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3分)A.固,與下一句的“地”對應,活用作名詞,可譯為“牢固的地方”。這一意思和魏征《諫太宗十思疏》“必固其根本”的“固”不同。B.席,出現(xiàn)在動詞“卷”之前做其狀語,其用法與《鴻門宴》“吾得兄事之”的“兄”相同,其意義與成語“幕天席地”中的“席”不同。C.來,招來,使……來。其用法與《齊桓晉文之事》中“欲辟土地,朝秦楚”的“朝”不同,與“是以君子遠庖廚也”的“遠”也不相同。D.舉,攻占。“舉”的這一意義與《六國論》中“舉以予人,如棄草芥”的“舉”不同,與《鴻門宴》“殺人如不能舉”的“舉”也不相同。3.下列對材料二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斯首先表明自己對“逐客”的鮮明態(tài)度——“竊以為過矣”,然后列舉秦國四位國君憑借“客”的力量取得的成果,結(jié)論是“客不負秦”。B.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孫支五個人的兒子,幫助秦穆公分別戰(zhàn)勝戎、宛、宋國、晉國,使得秦國國土面積增加,百姓安居樂業(yè)。C.秦惠王采納并使用張儀的計謀,攻占三川、巴蜀、上郡、漢中,吞并九夷,控制了鄢、郢,成皋等地方,成功地擊敗六了國的“合縱”聯(lián)盟。D.秦昭王采納范雎的計謀,對內(nèi)廢掉穰侯,放逐了華陽君,加強了國家的權(quán)力,杜絕了權(quán)豪之門,對外蠶食諸候,這些努力使得秦國積聚了帝王之業(yè)。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4分)(2)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4分)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寫到了“商鞅變法”,兩處的作用有何不同?(3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士人的人生的進修之道,而“平天下”既是其追求的終極目標,又是重要的人生理想之一。(1)拓展閱讀,了解更多古代士人的精神世界。(2)為你推薦的古代士人寫一篇中肯的推薦詞,100字以內(nèi)/人。(3)召開“古代士人的心聲”為主題的討論會假如魏征、王安石、杜牧、蘇洵、范仲淹、歐陽修、杜甫、白居易、韓愈、文天祥都入圍了“感動歷史十大具有擔當精神士人”,關(guān)于他們的事跡引發(fā)了廣泛的思考,為此召開討論會,嘗試通過討論走進古代士人的心里,傾聽他們的心聲。如果讓你參加討論會,你想探討的人物是誰?想從哪些方面展開討論?任務一:比較下列情境,如果你是魏征,該選擇何種勸諫方法?1.貞觀十一年,唐太宗先下令修了飛仙宮,后來又詔令修建老君廟、宣尼廟;二月巡游洛陽宮,六月巡游明德宮,十月獵于洛陽苑,十一月又巡游懷州,狩于濟源。老百姓為了服徭役,長年不能回家。為此有的大臣向他進諫,他卻說:“百姓無事則易驕,勞役則易使”。他不再像過去那樣高興地接受下級的意見了,他在生活上漸漸奢侈的同時,還有些崇尚空談,不務實際。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向唐太宗進言……2.貞觀十三年,在貞觀十一年連上四道奏疏勸諫兩年后,唐太宗頗好奢縱,舊病復發(fā)。魏征恐其不能克終儉約,再次向唐太宗進言……任務二:試比較下面兩段文字使用的勸諫方法有何不同?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吨G太宗十思疏》陛下貞觀之初,損己以利物,至于今日,縱欲以勞人,卑儉之跡歲改,驕侈之情日異。

陛下初登大位,高居深視,事惟清靜,心無嗜欲,內(nèi)除畢弋之物,外絕畋獵之源。數(shù)載之后,不能固志,雖無十旬之逸,或過三驅(qū)之禮,遂使盤游之娛,見譏于百姓,鷹犬之貢,遠及于四夷。陛下貞觀之初,孜孜不怠,屈已從人,恒若不足。頃年已來,微有矜放,恃功業(yè)之大,意蔑前王,負圣智之明,心輕當代,此傲之長也。欲有所為,皆取遂意,縱或抑情從諫,終是不能忘懷,此欲之縱也?!妒疂u不克終疏》任務三:品讀下面一段文字,思考淳于髡用何種方法說服齊威王的?為什么使用這種方法?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庇谑悄顺T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妒酚洝せ袀鳌啡蝿账模罕容^鑒賞閱讀活動1(一)《諫太宗十思疏》是大臣寫給人主的奏疏,是對日漸怠惰疏忽的君主的勸諫;《答司馬諫議書》是給朋友兼政敵的回信,反駁對方的指責,表明改革的決心。兩文都有理性的力量,但由于作者身份、目的和文體不同,采用的語氣也就不同。請從作者身份、文體、稱謂、語氣詞、謙敬副詞、句式等方面舉例加以說明。分析語言特點,品味勸諫藝術(shù)【提問】向帝王提出意見,被認為是批逆鱗,臣子上奏時莫不謹慎小心。成功了,其言得以采納,其文流傳千古;失敗了,輕則丟官,如海瑞因直諫不要寵信方士而被罷官入獄,重則家破人亡,如比干勸說紂王不成而反遭挖心之禍。進諫成功與否,固然與君主的性情、品質(zhì)分不開,但臣子的措辭陳述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諫太宗十思疏》讓人愿讀、可讀、愛讀,唐太宗欣然接納,其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分析推理特點,品味駁論藝術(shù)活動1:司馬光的《與王介甫書》用3400余字委婉批評了王安石改革中的問題,同學們在概述這些問題時也用了近百字,但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僅用一句話就全部概括清楚。找出來讀一讀。活動2:默讀第2-3段,分小組討論:針對司馬光的批評,王安石采用了什么說理方法去辯駁的?活動3:王安石對概括出的五個“名”的問題,是如何以“實”進行逐一反駁的?請從文中找出依據(jù),完成下面的表格內(nèi)容,再作分析。追問:除了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