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北京市海淀區(qū)高三一模生物試題變式題1-5(解析版)_第1頁
2022屆北京市海淀區(qū)高三一模生物試題變式題1-5(解析版)_第2頁
2022屆北京市海淀區(qū)高三一模生物試題變式題1-5(解析版)_第3頁
2022屆北京市海淀區(qū)高三一模生物試題變式題1-5(解析版)_第4頁
2022屆北京市海淀區(qū)高三一模生物試題變式題1-5(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模擬試題PAGEPAGE11.下列關于噬菌體、大腸桿菌和酵母菌共同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都能發(fā)生基因突變 B.都能進行細胞呼吸C.遺傳物質都是DNA D.組成成分都含蛋白質〖答案〗B〖解析〗〖祥解〗1、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相比,最大的區(qū)別是原核細胞沒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沒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原核生物沒有復雜的細胞器,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細胞膜、細胞質結構,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質等物質,原核生物只能進行二分裂生殖。2、細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細胞中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其中DNA是遺傳物質,非細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種核酸、其遺傳物質是DNA或RNA。〖詳析〗A、噬菌體是DNA病毒、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均含有基因,均能發(fā)生基因突變,A正確;B、噬菌體是DNA病毒,無細胞結構,故不進行細胞呼吸,而大腸桿菌和酵母菌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可進行細胞呼吸,B錯誤;C、噬菌體是DNA病毒、大腸桿菌和酵母菌是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均是DNA,C正確;D、病毒是由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構成,而大腸桿菌和酵母菌中存在膜成分等,故組成有蛋白質,D正確。故選B。2.下列各項敘述中,正確的是()A.在酵母菌細胞中,基因轉錄和翻譯是同時進行的B.在蛙紅細胞的細胞核、線粒體和核糖體中,都可進行堿基互補配對C.細胞中的膽固醇、磷脂和維生素都屬于脂質D.HIV病毒和肺炎雙球菌兩種病原體中都含有RNA聚合酶〖答案〗B〖解析〗〖祥解〗基因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其中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該過程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參與;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該過程發(fā)生在核糖體上,需要以氨基酸為原料,還需要酶、能量和tRNA?!荚斘觥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細胞中存在核膜,因此在酵母菌細胞中,基因的轉錄和翻譯不是同時進行的,而是先轉錄后翻譯,A錯誤;B、在蛙紅細胞的細胞核(DNA的復制和轉錄)、線粒體(DNA的復制和轉錄)和核糖體(翻譯)中,都可進行堿基互補配對,B正確;C、細胞中的膽固醇、磷脂都屬于脂質,但維生素不一定都屬于脂質(維生素D屬于脂質),C錯誤;D、HIV病毒無細胞結構,屬于逆轉錄病毒,含有逆轉錄酶,不含有RNA聚合酶,D錯誤。故選B。3.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夠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且主要侵染T細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HIV能侵染T細胞與T細胞表面含有的特定受體蛋白有關B.HIV與T細胞的識別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細胞間信息交流功能C.培養(yǎng)HIV的培養(yǎng)基應含有碳源、氮源、無機鹽和水等D.HIV的遺傳物質進入T細胞后會整合到T細胞的DNA中〖答案〗D〖解析〗〖祥解〗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荚斘觥紸、HIV能侵染T細胞,與HIV能夠識別T細胞表面的特定蛋白有關,A錯誤;B、HIV沒有細胞結構,HIV與T細胞的識別不能體現(xiàn)細胞膜的細胞間信息交流功能,B錯誤;C、HIV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所以不能用培養(yǎng)基直接培養(yǎng),C錯誤;D、HIV的遺傳物質逆轉錄形成的互補DNA整合到T細胞的DNA中,潛伏在被感染(T)細胞中,D正確。故選D。

4.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引起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結構包括包膜、核衣殼、基因組RNA等,其中包膜是上一個宿主細胞的部分細胞膜,核衣殼包括多種蛋白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核衣殼是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中合成的B.呼吸道合胞病毒含有磷脂雙分子層C.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上D.培養(yǎng)呼吸道合胞病毒需使用含有活細胞的培養(yǎng)液〖答案〗C〖解析〗〖祥解〗病毒是非細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進行生命活動。病毒依據(jù)宿主細胞的種類可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噬菌體;根據(jù)遺傳物質來分,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荚斘觥紸、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核衣殼包括多種蛋白質,病毒不含有細胞器,其蛋白質是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中合成的,A正確;B、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包膜是上一個宿主細胞的部分細胞膜,因此含有磷脂雙分子層,B正確;C、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遺傳物質為RNA,且不是逆轉錄病毒,而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因此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遺傳物質不能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上,C錯誤;D、病毒無細胞結構,其增殖依賴于宿主活細胞,培養(yǎng)呼吸道合胞病毒需使用含有活細胞的培養(yǎng)液,D正確。故選C。5.放線菌(原核生物)產生的寡霉素能夠改變線粒體內膜上ATP合成酶的結構,從而阻斷ATP的合成。據(jù)此推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放線菌合成寡霉素時需要多種具膜細胞器參與B.放線菌內的放能反應一般與ATP的水解相聯(lián)系C.ATP合成酶能夠降低ATP合成反應的活化能D.寡霉素可抑制放線菌細胞內需要能量的代謝過程〖答案〗C〖解析〗〖祥解〗原核生物除核糖體外無多余細胞器,由題分析寡霉素能夠改變線粒體內膜上ATP合成酶結構,說明能夠抑制細胞通過線粒體有氧呼吸合成ATP,從而抑制細胞代謝。〖詳析〗A、放線菌(原核生物)無具膜細胞器,A錯誤;B、ATP的合成消耗能量,故放能反應一般與ATP的合成相聯(lián)系,B錯誤;C、ATP合成酶能夠降低ATP合成反應的活化能,從而提高化學反應速率,C正確;D、放線菌不含線粒體,寡霉素無法抑制放線菌細胞內需要能量的代謝過程,D錯誤;故選C。6.關于真核細胞線粒體的起源,科學家提出了一種解釋:約十幾億年前,有一種真核細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細菌,被吞噬的細菌不僅沒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細胞中生存下來了。在共同生存繁衍的過程中,需氧細菌進化為宿主細胞內專門進行細胞呼吸的細胞器。以下證據(jù)不能支持這一論點的是()A.線粒體內的蛋白質,大多數(shù)是由核DNA指導合成B.線粒體內存在與細菌DNA相似的環(huán)狀DNAC.線粒體內核糖體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特征與某些細菌的核糖體相似D.線粒體能像細菌一樣進行分裂增殖〖答案〗A〖解析〗〖祥解〗線粒體:真核細胞內的主要細胞器(動植物都有),機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狀、棒狀,具有雙膜結構,內膜向內突起形成“嵴”,內膜和基質中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的場所,生命體95%的能量來自線粒體,又叫“動力工廠”。線粒體含少量的DNA、RNA。〖詳析〗A、線粒體的多數(shù)蛋白質由核DNA指導合成,不能說明線粒體由需氧細菌進化而來,A符合題意;B、線粒體內存在環(huán)狀DNA,根據(jù)上述解釋,線粒體來自于原始好氧細菌,而細菌細胞中存在環(huán)狀DNA,這支持題干中的論點,B不符合題意;C、若線粒體是真核細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細菌形成的,則線粒體內核糖體來自原始的需氧細菌,因此其核糖體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特征與某些細菌的核糖體相似支持上述論點,C不符合題意;D、據(jù)題意可知,由于線粒體是由真核生物細胞吞噬原始需氧細菌形成的,因此線粒體可能起源于好氧細菌,線粒體能像細菌一樣進行分裂增殖,這支持題干中的論點,D不符合題意。故選A。7.支原體是導致人類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等疾病的病原體之一,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能在無生命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繁殖的最小細胞。如圖為支原體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與病毒相比,支原體在結構上的根本區(qū)別是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等細胞結構B.支原體不能合成組成細胞結構、維持細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質C.與細菌的擬核不同,支原體的環(huán)狀雙螺旋DNA均勻地分散在細胞內D.抑制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能治療支原體感染導致的疾病〖答案〗B〖解析〗〖祥解〗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荚斘觥紸、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支原體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等細胞結構,A正確;B、根據(jù)題意,支原體能在無生命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繁殖,因此能獨立合成組成細胞結構、維持細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質,B錯誤;C、分析題圖支原體的環(huán)狀雙螺旋DNA較均勻地分散在細胞內,不像細菌的DNA分子位于細胞內特定的區(qū)域構成擬核,C正確;D、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因此以抑制細胞壁合成為主要功效的抗生素不能治療支原體感染導致的疾病,D正確。故選B。8.氰化物(CN-)對線粒體具有毒害作用,下圖顯示其對細胞膜電位的影響。下列相關分析,合理的是()A.線粒體產生ATP維持細胞膜電位 B.CN-對線粒體的損傷是不可逆的C.CN-會導致細胞膜產生動作電位 D.CN-導致線粒體的外膜產生ATP〖答案〗A〖解析〗〖祥解〗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階段的場所依次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有氧呼吸第一階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階段是氧氣和〖H〗反應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靜息時,K+外流,造成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為內負外正;受刺激后,Na+內流,造成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為內正外負。〖詳析〗A、據(jù)題意可知,氰化物(CN-)對線粒體具有毒害作用,線粒體能產生ATP,移除CN-,細胞膜電位能恢復到原來水平,說明線粒體產生ATP能維持細胞膜電位,A正確;B、氰化物(CN-)對線粒體具有毒害作用;據(jù)圖可知,加入CN-,細胞膜電位升高,移除CN-,細胞膜電位能恢復到原來水平,據(jù)此推測CN-對線粒體的損傷是可逆的,B錯誤;C、據(jù)圖可知,加入CN-后,細胞膜電位的絕對值變得更小,膜電位沒有發(fā)生逆轉,因此不會產生動作電位,C錯誤;D、線粒體內膜和基質能發(fā)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和第二階段,產生ATP,但線粒體的外膜不會產生ATP,D錯誤。故選A。9.乙酰膽堿(ACh)的受體有M、N兩種類型,位于心肌細胞膜上的M受體與ACh結合后,激活K+通道,引起K+外流;位于骨骼肌細胞膜上的N受體與ACh結合后,激活Na+通道,引起Na+內流。筒箭毒堿是N受體阻斷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支配心肌細胞的神經(jīng)應屬于交感神經(jīng)B.Ach可以使骨骼肌細胞產生興奮C.神經(jīng)遞質的作用效果與突觸后膜上受體類型有關D.臨床靜脈注射筒箭毒堿可使肌肉松弛〖答案〗A〖解析〗〖祥解〗K+外流形成靜息電位,Na+內流形成動作電位?!荚斘觥紸、支配心肌細胞的神經(jīng)主要有交感神經(jīng),副交感神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等,A錯誤;B、位于骨骼肌細胞膜上的N受體與ACh結合后,激活Na+通道,引起Na+內流,形成動作電位,骨骼肌細胞產生興奮,B正確;C、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ACh與M和N結合所引發(fā)的效果不同,C正確;D、筒箭毒堿是N受體阻斷劑,使ACh不能正常與N結合,從而不引起骨骼肌細胞產生興奮,達到使肌肉松弛的效果,D正確。故選A。10.為揭示神經(jīng)調節(jié)中動作電位產生的生理機制,科學家做了如下實驗:將蟾蜍的神經(jīng)細胞依次浸浴在低、中、高3種濃度的NaCl溶液中,然后給予相同的刺激,記錄膜電位變化,結果如下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未受刺激時,神經(jīng)細胞仍有離子的進出B.受到刺激時,膜電位的變化主要依賴于Na+內流C.外界溶液中的Na+濃度與動作電位幅度呈正相關D.改變外界溶液中的K+濃度也會得到圖中所示結果〖答案〗D〖解析〗〖祥解〗靜息時,神經(jīng)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大,鉀離子大量外流,形成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受到刺激后,神經(jīng)細胞膜的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大,鈉離子內流,形成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荚斘觥紸、未受刺激時,神經(jīng)細胞電位表現(xiàn)為外正內負,此時神經(jīng)細胞會發(fā)生K+外流,A正確;B、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內流,膜電位出現(xiàn)暫時性的電位變化,表現(xiàn)為內正外負的興奮狀態(tài),此時的膜電位為動作電位,B正確;C、據(jù)圖可知,高濃度的NaCl組、中濃度的NaCl組和低濃度的NaCl組的動作電位的幅度逐漸降低,因此推斷,外界溶液中的Na+濃度與動作電位幅度呈正相關,C正確;D、改變外界溶液中的K+濃度對動作電位無影響,因而不會發(fā)生圖示的結果,D錯誤。故選D11.蠶豆缺水后根系能迅速合成脫落酸(ABA),激活葉片保衛(wèi)細胞膜Ca2+通道,使Ca2+內流形成電流(內向正電流)。研究者用ABA處理保衛(wèi)細胞后測定相關指標,結果如圖。下列表述錯誤的是()A.ABA隨蒸騰傳輸?shù)饺~片表皮上的保衛(wèi)細胞后引起氣孔迅速關閉B.ABA調節(jié)氣孔運動時,胞質Ca2+增加與內向正電流產生基本一致C.測定電流強度與測Ca2+濃度時,ABA不一定均在箭頭所示處施加D.植物對缺水環(huán)境的響應涉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答案〗C〖解析〗〖祥解〗脫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葉片中合成較多,在將要脫落和進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組織中含量較多。脫落酸是植物生長抑制劑,它能夠抑制細胞的分裂和種子的萌發(fā),還有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促進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荚斘觥紸、ABA隨蒸騰傳輸?shù)饺~片表皮上的保衛(wèi)細胞后引起氣孔迅速關閉,以減少水分的散失,A正確;B、據(jù)圖可知,胞質Ca2+增加與內向正電流產生基本一致,B正確;C、測定ABA處理后內向正電流和胞質Ca2+變化的時間,ABA應均在箭頭所示處施加,以探究二者之間的關系,C錯誤;D、植物對缺水環(huán)境的響應涉及ABA激活葉片保衛(wèi)細胞膜Ca2+通道、Ca2+運輸和保衛(wèi)細胞失水,涉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D正確。故選C。12.如圖1是用電流表研究突觸上興奮傳導的示意圖;圖2、圖3分別為該突觸結構浸泡某種毒素前、后給予突觸前神經(jīng)元相同剌激后,測得的突觸后神經(jīng)元的電位變化。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刺激圖1的a處時,指針偏轉兩次;刺激b處時,指針偏轉一次B.清除c處的神經(jīng)遞質,再剌激a處時,指針也會發(fā)生偏轉C.神經(jīng)元從產生興奮到恢復靜息狀態(tài),同一種離子會出現(xiàn)不同的跨膜運輸方式D.該毒素的生理作用可能是阻礙突觸間隙中神經(jīng)遞質的分解〖答案〗D〖解析〗〖祥解〗1、靜息時,神經(jīng)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大,鉀離子大量外流,形成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受到刺激后,神經(jīng)細胞膜的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大,鈉離子大量內流,因此形成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2、神經(jīng)遞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使下一個神經(jīng)元產生興奮或抑制?!荚斘觥紸、刺激圖1的a處時,興奮可以傳到電流表的兩端,指針發(fā)生兩次偏轉;刺激b時,由于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興奮只能傳導至電流表的右側,指針偏轉一次,A正確;B、清除c處的神經(jīng)遞質,再剌激a處時,會影響神經(jīng)元之間興奮的傳導,但興奮仍可傳遞到電流計的左側,故指針也會發(fā)生偏轉,B正確;C、產生興奮時,Na+內流的運輸方式為協(xié)助擴散,恢復靜息狀態(tài)時,Na+-K+泵運輸Na+的方式為主動運輸,故神經(jīng)元從產生興奮到恢復靜息狀態(tài),同一種離子會出現(xiàn)不同的跨膜運輸方式,C正確;D、神經(jīng)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才能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神經(jīng)元產生興奮,分析圖3可知,毒素處理后,突觸后神經(jīng)元的興奮被抑制,故毒素可能是通過阻礙神經(jīng)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的結合來抑制突觸后神經(jīng)元產生興奮,D錯誤。故選D。13.下圖是由甲、乙、丙三個神經(jīng)元(部分)構成的突觸結構。神經(jīng)元興奮時,Ca2+通道開放,使Ca2+內流,由此觸發(fā)突觸小泡前移并釋放神經(jīng)遞質。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乙酰膽堿和5-羥色胺在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相同B.若某種蛋白質與乙酰膽堿受體結合,不會影響甲神經(jīng)元膜電位的變化C.若乙神經(jīng)元興奮,會引起丙神經(jīng)元興奮D.若甲神經(jīng)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會引起乙神經(jīng)元膜電位發(fā)生變化〖答案〗B〖解析〗〖祥解〗神經(jīng)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根據(jù)突觸小泡的移動方向可以判斷興奮的傳遞方向是甲→乙→丙。〖詳析〗A、乙酰膽堿和5一羥色胺屬于不同的神經(jīng)遞質,受體具有特異性,因此突觸后膜上的受體不同,A錯誤;B、若某種抗體與乙酰膽堿受體結合,只能影響突觸后神經(jīng)元的興奮,不會影響甲神經(jīng)元膜電位的變化,B正確;C、乙神經(jīng)元興奮釋放是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故丙神經(jīng)元不興奮,C錯誤;D、若甲神經(jīng)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膽堿不能正常釋放,不會引起乙神經(jīng)元膜電位發(fā)生變化,D錯誤。故選B。14.肉毒毒素是肉毒桿菌產生的高分子蛋白神經(jīng)毒素,是目前已知在天然毒素和合成毒劑中毒性最強烈的生物毒素,它主要與細胞膜上的Ca2+通道發(fā)生特異性結合,降低Ca2+的通透性,從而抑制神經(jīng)末梢釋放乙酰膽堿(ACh),引起肌肉松弛麻痹,是導致呼吸肌麻痹致死的主要原因。Ca2+進入神經(jīng)細胞能促進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的融合。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神經(jīng)末梢膜對Ca2+的通透性增強可促進其釋放AChB.神經(jīng)末梢釋放ACh時實現(xiàn)了電信號向化學信號的轉化C.ACh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后,可使突觸后膜的膜電位發(fā)生逆轉D.肉毒毒素作用于神經(jīng)元時,神經(jīng)元膜上的離子通道均關閉,使其膜電位不變〖答案〗D〖解析〗〖祥解〗由于神經(jīng)細胞內K+濃度高于膜外,K+外流,故靜息電位表現(xiàn)為外正內負;由于細胞膜對Na+通透性增加,Na+內流,故動作電位表現(xiàn)為外負內正?!荚斘觥紸、由題意可知,Ca2+的通透性增強可促進神經(jīng)末梢釋放ACh,A正確;B、神經(jīng)遞質作為化學信號傳遞興奮,故神經(jīng)末梢釋放ACh的同時,實現(xiàn)了電信號向化學信號的轉化,B正確;C、ACh為興奮性神經(jīng)遞質,會引起突觸后膜發(fā)生由外正內負到外負內正的膜電位變化,C正確;D、肉毒毒素主要影響神經(jīng)元上鈣離子通道,其作用于神經(jīng)元時,神經(jīng)元膜上的離子通道并不一定都關閉,神經(jīng)元的膜電位也可能發(fā)生變化,D錯誤。故選D。15.開發(fā)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可實現(xiàn)節(jié)能減排。下圖為生物燃料生產裝置示意圖,據(jù)圖分析合理的是()A.光照時,微藻產生ADP和NADP-供給暗反應B.圖中①為CO2,外源添加可增加產物生成量C.圖中②為暗反應階段產生的酒精等有機物質D.該體系產油量的高低不受溫度和pH等影響〖答案〗B〖解析〗〖祥解〗1.光合作用的定義: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將CO2和H2O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反應和暗反應)①光反應:場所:類囊體薄膜上。條件:光照、色素、酶、H2O、ADP、Pi、NADP+等。物質變化:水的光解、NADPH的合成和ATP的合成。②暗反應:場所:葉綠體基質。條件:酶、CO2、C5、ATP、NADPH等。物質變化:CO2的固定和C3的還原。光反應與暗反應的聯(lián)系: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了ATP和NADPH,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了ADP、Pi、NADP+?!荚斘觥紸、光照時,微藻產生ATP和NADPH供給暗反應,A錯誤;B、圖中①為海洋微藻呼吸作用產生的CO2,外源添加CO2可促進海洋微藻的光合作用,進而增加產物生成量,B正確;C、圖中②為呼吸作用產生的酒精等有機物質,C錯誤;D、該體系產油量的高低受溫度和pH等影響,D錯誤。故選B。16.對下面圖解分析錯誤的是()A.①將進入線粒體或出細胞,②可為暗反應提供能量B.突然停止供應CO2,短時間內C3的含量將下降C.圖示過程為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過程D.H2O中H元素的轉移途徑為H2O→〖H〗→C3→C5和糖類〖答案〗D〖解析〗〖祥解〗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水的光解產生〖H〗與氧氣,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基質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應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還原生成淀粉等有機物。①為氧氣,②為ATP?!荚斘觥紸、①為氧氣,可進入線粒體用于有氧呼吸,也可釋放到細胞外,②為ATP,可為暗反應C3的還原提供能量,A正確;B、突然停止供應CO2,短時間內CO2的固定速率減慢,但C3的還原速率不變,故C3的含量將下降,B正確;C、原核細胞沒有葉綠體,類囊體存在于葉綠體中,因此,該圖是真核細胞的光合作用過程,C正確;D、H2O中H元素的轉移途徑為H2O→〖H〗→(CH20)和C5,還原氫還原C3,H不能直接轉移到C3中,D錯誤。故選D。17.下圖為在有氧條件下某高等植物體內有關的生理過程示意圖,①~⑤表示有關過程,X、Y、Z和W表示相關物質。請據(jù)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X、Y、Z物質分別表示C3、ATP和丙酮酸B.①~⑤過程中能產生ATP的有①②③④C.②⑤過程分別表示C3的還原和CO2的固定D.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時,④過程產生的CO2會釋放到細胞外〖答案〗C〖解析〗〖祥解〗分析圖示,①過程表示光反應階段,②過程表示C3的還原,⑤過程表示CO2的固定,③④過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Z物質是光反應階段產生的ATP,Y物質是呼吸作用第一階段產生的丙酮酸,X物質是暗反應的中間產物C3。〖詳析〗A、Z物質是ATP,Y物質是丙酮酸,X物質是C3,A錯誤;B、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①)和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③④)均能產生ATP,而光合作用暗反應階段中的C3的還原過程(②)不能產生ATP,B錯誤;C、圖中②過程表示C3的還原,⑤過程表示CO2的固定,C正確;D、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時,④過程產生的CO2會釋放到細胞外,D錯誤。故選C。18.下圖為高等植物葉綠體部分結構示意圖,PSⅡ和PSI系統(tǒng)是由蛋白質和光合色素組成的復合物,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PSⅡ和PSI系統(tǒng)分布在高等植物葉綠體內膜上B.H+向膜外轉運過程釋放的能量為合成ATP供能C.PSⅡ和PSI系統(tǒng)中的蛋白質和光合色素屬于脂溶性物質D.如果e和H+不能正常傳遞給NADP+,暗反應的速率會下降〖答案〗A〖解析〗〖祥解〗據(jù)圖可知,圖示過程可以發(fā)生水的光解和ATP的過程,可表示光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荚斘觥紸、PSⅡ和PSI系統(tǒng)是由蛋白質和光合色素組成的復合物,光合色素存在于類囊體薄膜上,且圖示PSⅡ和PSI系統(tǒng)參與的過程是光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而非葉綠體內膜,A錯誤;B、據(jù)圖可知,H+向膜外轉運過程釋放的能量可作為ADP和Pi合成ATP的能量,B正確;C、PSⅡ和PSI系統(tǒng)是由蛋白質和光合色素組成的復合物位于磷脂內部,故PSⅡ和PSI系統(tǒng)中的蛋白質和光合色素屬于脂溶性物質,C正確;D、暗反應過程需要光反應提供的NADPH,據(jù)圖可知,如果e和H+不能正常傳遞給NADP+,會影響NADPH的合成,進而導致暗反應的速率下降,D正確。故選A。19.我國科學家設計了一種如圖所示的人造淀粉合成代謝路線(ASAP),成功將CO2和H2轉化為淀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①、②過程模擬暗反應中CO2的固定,③過程模擬C3的還原B.植物體內,C3的還原過程需要光反應提供NADPH和ATPC.該過程與植物光合作用的本質都是將電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于有機物中D.ASAP代謝路線產生的淀粉經(jīng)過糖化可以為細胞呼吸提供底物〖答案〗C〖解析〗〖祥解〗分析題圖可知,該過程利用無機催化劑將二氧化碳還原為甲醛,再通過酶轉化為三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最后轉化為聚合淀粉;①②過程模擬二氧化碳的固定,③④過程模擬三碳化合物的還原?!荚斘觥紸、分析題圖,①②過程模擬暗反應中二氧化碳的固定,③過程模擬暗反應中三碳化合物的還原,A正確;B、在有關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光反應提供的ATP和NADPH釋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還原,該過程為C3的還原,B正確;C、植物光合作用的本質是利用光能將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同時將光能轉化為有機物中的化學能,C錯誤;D、ASAP代謝路線是人工合成淀粉的路線,產生的淀粉經(jīng)過糖化可以為細胞呼吸提供底物,D正確。故選C。20.如圖表示某高等綠色植物體內的部分生理過程,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階段Ⅰ生成的NADPH可作為還原劑用于⑤過程生成水B.過程①可為葉肉細胞吸收Mg2+等提供動力C.過程③、④、⑤進行的場所分別是葉綠體基質、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內膜D.④過程釋放的能量大多數(shù)以熱能形式散失〖答案〗D〖解析〗〖祥解〗分析題圖:①為ATP的合成,②為三碳化合物的還原,③為二氧化碳的固定,④是無氧呼吸,⑤是有氧呼吸。Ⅰ表示光反應,Ⅱ表示暗反應,Ⅲ表示細胞呼吸。〖詳析〗A、階段Ⅰ生成的NADPH只能用于暗反應C3的還原,不能作為還原劑用于⑤有氧呼吸過程生成水,A錯誤;B、過程①產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應,不能為葉肉細胞吸收Mg2+等提供動力,B錯誤;C、過程③是CO2固定,發(fā)生在葉綠體基質,④是無氧呼吸,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⑤是有氧呼吸過程,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C錯誤;D、④過程是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大多數(shù)以熱能形式散失,D正確。故選D。21.下圖所示生理過程中,PQ、Cytbf、PC是傳遞電子的蛋白質,CF0、CF1構成ATP合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PSⅡ、PSⅠ內含易溶于有機溶劑的色素B.小麥光合作用產生的O2被呼吸作用利用至少需要經(jīng)過5層生物膜C.PQ轉運H+的過程需要消耗電子中的能量D.圖中ATP合酶合成的ATP只能為暗反應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祥解〗分析圖示可知,水光解發(fā)生在類囊體腔內,該過程產生的電子經(jīng)過電子傳遞鏈的作用與NADP+、H+結合形成NADPH。ATP合酶由CF0和CF1兩部分組成,在進行H+順濃度梯度運輸?shù)耐瑫r催化ATP的合成,運輸?shù)饺~綠體基質中的H+可與NADP+結合形成NADPH,H+還能通過PQ運輸回到類囊體腔內。〖詳析〗A、PSⅡ、PSⅠ上含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機溶劑,A正確;B、光反應中水的光解產生的氧氣是發(fā)生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內,O2擴散到鄰近的線粒體中被利用至少要經(jīng)過類囊體膜、葉綠體和線粒體各兩層膜,共5層膜,B正確;C、H+能通過PQ運輸回到類囊體腔內,此過程為逆濃度梯度運輸,需要消耗電子中的能量,C正確;D、圖中ATP合酶合成的ATP并不止為暗反應提供能量,例如:當處于高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況下,綠色植物可吸收氧氣,消耗ATP,NADPH,分解部分C5并釋放CO2,這個過程叫做光呼吸,此時的光呼吸可以消耗光反應階段生成的多余的ATP和〖H〗又可以為暗反應階段提供原料,D錯誤。故選D。22.拉布拉多獵犬毛色分為黑色,巧克力色和米白色,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將純合黑色犬與米白色犬雜交,F(xiàn)1均為黑色犬。將F1黑色犬相互交配,F(xiàn)2犬毛色及比例為黑色:巧克力色:米白色=9:3:4。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米白色相對于黑色為顯性B.F2米白色犬有3種基因型C.F2巧克力色犬相互交配,后代米白色犬比例為1/16D.F2米白色犬相互交配,后代可能發(fā)生性狀分離〖答案〗B〖解析〗〖祥解〗假設控制拉布拉多獵犬毛色的等位基因為A/a和B/b。將F1黑色犬相互交配,F(xiàn)2犬毛色及比例為黑色:巧克力色:米白色=9:3:4,符合9:3:3:1的變式,故推測F1帶黑色犬的基因型為AaBb。由于親本為純合黑色犬與米白色犬,且F1黑色犬基因型為AaBb,故黑色個體基因型應為A_B_,米白色犬基因型為aa__,巧克力色犬基因型為A_bb。(或米白色犬基因型為__bb,巧克力色犬基因型為aaB_。)這兩種情況只影響基因型,不影響計算結果?!荚斘觥紸、黑色犬基因型為A_B_,為顯性個體,A錯誤;B、F1黑色犬基因型為AaBb,故F2米白色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種。(或AAbb,Aabb,aabb,也為3種),B正確;C、F2巧克力色犬中,AAbb占1/3,Aabb占2/3,其中A配子概率為2/3,a配子概率為1/3,b配子概率為1,當F2巧克力色犬相互交配時,后代中米白色犬aa__,所占比例為1/3×1/3×1=1/9,(另一種情況同理結果也相同),C錯誤;D、F2米白色犬基因型有aaBB、aaBb、aabb。當F2米白色犬相互交配時,子代基因型只可能是aa__,均為米白色,(另一種情況同理結果也相同),D錯誤。故選B。23.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態(tài)和顏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別控制大花瓣、小花瓣、無花瓣;BB和Bb控制紅色,bb控制白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四種表型B.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紅色大花瓣植株占3/16C.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自交,能穩(wěn)定遺傳的后代有四種基因型、四種表型D.紅色大花瓣植株與無花瓣植株雜交,后代的兩種表型為紅色大花瓣、白色小花瓣〖答案〗B〖解析〗〖祥解〗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植物花瓣的形態(tài)和花瓣顏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在遺傳過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且A對a是不完全顯性,B對b是完全顯性,所以紅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b,紅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b,無花瓣基因型是aa__?!荚斘觥紸、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子代表現(xiàn)型是3種,Bb×Bb→后代的表現(xiàn)型2種,但是基因型為aaB_和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無花瓣,表型相同,因此后代有5種表現(xiàn)型,A錯誤;B、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后代大花瓣為1/4AA,Bb×Bb→后代紅色為3/4B_,因此后代中紅色大花瓣植株占1/4×3/4=3/16,B正確;C、AaBb自交,能穩(wěn)定遺傳的個體是純合子,基因型為AABB、AAbb、aaBB、aabb共4種,其中aaBB、aabb沒有花瓣,因此屬于同一種表現(xiàn)型,共3種表現(xiàn)型,C錯誤;D、紅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_,無花瓣基因型是aa__,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紅色小花瓣)、AaBb(紅色小花瓣)、Aabb(白色小花瓣),不會出現(xiàn)紅色大花瓣,D錯誤。故選B。24.某種小鼠的體色受兩對基因的控制,某同學用一對純合灰鼠雜交,F(xiàn)1都是黑鼠,F(xiàn)1中的雌雄個體相互交配,F(xiàn)2體色及比例為黑:灰:白=9:6:1。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小鼠體色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F2黑鼠有四種基因型C.F2灰鼠中雜合子占1/2D.若F1黑鼠與白鼠雜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黑:灰:白=1:2:1〖答案〗C〖解析〗〖祥解〗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F2中小鼠的體色為黑:灰:白=9:6:1,是“9:3:3:1”的變式,這說明小鼠的毛色受兩對等位基因的控制(相應的基因用A和a、B和b表示),且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黑色鼠的基因型為A_B_,灰色鼠的基因型為A_bb和aaB_,白色鼠的基因型為aabb?!荚斘觥紸、F2體色及比例為黑:灰;白=9:6:1,是“9:3:3:1”的變式,這說明小鼠的體色受兩對等位基因的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B、F2黑鼠有四種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AaBB、AaBb,B正確;C、F2灰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比例為1:2:1:2,其中雜合子個體占2/3,C錯誤;D、若F1黑鼠(AaBb)與白鼠(aabb)雜交,后代基因型為AaBb、Aabb、aaBb、aabb,即表型及比例為黑:灰:白=1:2:1,D正確。故選C。25.某種哺乳動物,其毛色由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決定,其中一對位于X染色體上。A是有色基因,a為白化基因;A與B相互作用表現(xiàn)為棕色,A與b相互作用表現(xiàn)為黃色。現(xiàn)有白色、黃色和棕色三種純合品系,研究人員利用其進行了相關實驗:♀棕色與♂黃色雜交,F(xiàn)1均為棕色,F(xiàn)1雌雄相互交配,F(xiàn)2中♀棕色∶♂棕色∶♂黃色=2∶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根據(jù)實驗結果可以判定A/a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B.上述棕色品系與白色品系雜交,可能會產生白色個體C.上述黃色品系與白色品系雜交,若出現(xiàn)兩種性狀的后代,則父本的基因型為aaXBYD.某兩個棕色個體雜交,若出現(xiàn)三種性狀的后代,則后代中黃色個體占3/8〖答案〗C〖解析〗〖祥解〗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減數(shù)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總是和性別相關聯(lián),叫伴性遺傳,伴性遺傳也遵循分離定律,是分離定律的特殊形式;伴性遺傳和常染色體上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荚斘觥紸、由題意知,A、B同時存在表現(xiàn)為棕色,A存在B不存在表現(xiàn)為黃色,aa__表現(xiàn)為白色,由實驗可知,♀棕色與♂黃色雜交,F(xiàn)1均為棕色,F(xiàn)1雌雄相互交配,F(xiàn)2中♀棕色:♂棕色:♂黃色=2:1:1,雌性都是棕色,雄性黃色:棕色=1:1,與性別有關的基因是B(b),不位于Y染色體上,位于X染色體上,由于有一對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則A(a)位于常染色體上,A錯誤;B、A、B同時存在表現(xiàn)為棕色,棕色品系是顯性純合子AAXBXB,所以與白色品系雜交后代不會出現(xiàn)白色個體aa__,B錯誤;C、A/a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黃色品系基因型AAXbXb,白色品系為aaXBY,則雜交后代為AaXBXb,AaXbY,有兩種表現(xiàn)型,符合題意,C正確;D、某兩個棕色個體雜交,A_XBX-×A_XBY,若出現(xiàn)三種性狀的后代,則親本基因型為AaXBXb×AaXBY,則后代中黃色個體占3/4×1/4=3/16,D錯誤。故選C。26.影響同一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中的一對基因(顯性或隱形)掩蓋另一對基因中顯性基因的作用時,所表現(xiàn)的遺傳效應稱為上位效應,其中的掩蓋者稱為上位基因,被掩蓋者稱為下位基因。如上位效應由隱性基因引起,稱為隱性上位,由顯性基因引起則稱為顯性上位,在某植物的雜交過程中子二代的花色和花型出現(xiàn)以下性狀分離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植物F?代花色出現(xiàn)9:3:4的原因是隱性上位B.控制花色的基因間相互作用的生化途徑可以用該鏈式反應來說明白色底物紅色產物紫色產物C.該植物F?代果形出現(xiàn)12:3:1的原因是顯性上位D.控制花形的兩對基因中R對P為上位性的〖答案〗D〖解析〗〖祥解〗基因相互作用的實質上是不同的基因對同一生化過程產生的不同影響;當上位基因是隱性基因時,必需為一對隱性基因才能引起上位作用。當上位基因是顯性基因時,存在一個以上顯性基因即可產生上位作用;隱性上位(假設b為上位基因),9A_B_為一種表型,3A_bb和1aabb為一種表型,3aaB_為一種表型,所以表現(xiàn)型的比例為9∶4∶3;顯性上位(假設B為上位基因),9A_B_和3aaB_為一種表型,3A_bb為一種表型,1aabb為一種表型,所以表現(xiàn)型的比例為12∶3∶1?!荚斘觥紸、隱性上位(假設b為上位基因),9A_B_為一種表型,3A_bb和1aabb為一種表型,3aaB_為一種表型,所以表現(xiàn)型的比例為9∶4∶3,該植物F?代花色出現(xiàn)9∶3∶4的原因是隱性上位,A正確;B、若控制花色的基因間相互作用的生化途徑可以用該鏈式反應,即用來表示,則F2的表現(xiàn)型比例為紫色∶紅色∶白色=9∶3∶4,B正確;C、顯性上位(假設P為上位基因),9P_R_和3P_rr為一種表型,3ppR_為一種表型,1pprr為一種表型,所以表現(xiàn)型的比例為12∶3∶1,C正確;D、若控制果形的兩對基因中R對P為上位性的,則9P_R_和3ppR_為一種表型,3P_rr為一種表型,1pprr為一種表型,則與事實不符,D錯誤。故選D。27.蠶豆的生長習性分為無限生長、有限生長和亞有限生長三種類型。研究人員用G、R、F三個純合蠶豆品系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推論錯誤的是()項目親本F1表型F2表型及數(shù)量無限生長型有限生長型亞有限生長型實驗1♂G(有限生長型)×♀R(無限生長型)無限生長型3639129實驗2♀G(有限生長型)×♂R(無限生長型)無限生長型118289實驗3♀G(有限生長型)×♂F(無限生長型)無限生長型?600A.通過實驗1、2可判斷蠶豆的生長習性這一性狀的遺傳受細胞核基因控制B.控制該性狀的等位基因有兩對,兩對均為隱性基因的個體表現(xiàn)為亞有限生長型C.實驗2中,F(xiàn)2無限生長型蠶豆的基因型有3種,有限生長型蠶豆的基因型有2種D.實驗3中,F(xiàn)2無限生長型蠶豆數(shù)量理論值應為180〖答案〗C〖解析〗〖祥解〗分析題表可知:實驗1和實驗2為正反交實驗,親本為相對性狀的純合子,子一代都表現(xiàn)為無限生長型,說明無限生長型為顯性性狀;又因為兩個實驗的子二代性狀分離相同,都接近于12:3:1,是9:3:3:1的變形,說明該性狀受常染色體上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因此蠶豆的生長習性這一性狀的遺傳是受細胞核中的基因控制?!荚斘觥紸、分析題表可知:通過實驗1、2正反交結果一致,都接近于12:3:1,可判斷蠶豆的生長習性這一性狀的遺傳受細胞核基因控制,A正確;B、分析題表可知:通過實驗1、2正反交結果一致,都接近于12:3:1,是9:3:3:1的變形,說明該性狀受常染色體上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無限生長型為顯性性狀,且子一代為雙雜合子,子二代中的亞有限生長型為雙隱性個體,因此控制該性狀的等位基因有兩對,兩對均為隱性基因的個體表現(xiàn)為亞有限生長型,B正確;C、分析題表可知:假設控制該性狀的兩對等位基因是A、a和B、b,實驗1和實驗2中,無限生長型:有限生長型:亞有限生長型=12:3:1,由此推斷無限型的基因型可能為A_B_、A_bb,即無限生長型蠶豆的基因型有4+2=6種,有限型的基因為aaB_,即有限生長型蠶豆的基因型有2種,兩對均為隱性基因的個體表現(xiàn)為亞有限生長型,亞有限型的基因型為aabb,即亞有限生長型的基因型有1種,C錯誤;D、分析題表可知:無限型的基因型可能為A_B_、A_bb,有限型的基因型為aaB_,亞有限型的基因型為aabb,根據(jù)實驗1和實驗2可知,品系G的基因型應為aaBB,實驗3的F2無亞有限型個體,可推知品系F無b基因,由于品系F為無限型,又是純合子,因此品系F的基因型為AABB,則F1基因型為AaBB,因此F2中無限生長型與有限生長型理論比為3:1,故F2無限生長型蠶豆數(shù)量理論值應為60×3=180,D正確。故選C。28.現(xiàn)有三個純合的水稻淺綠葉突變體X、Y、Z,突變位點不同,這些突變體的淺綠葉性狀均為單基因隱性突變。X、Y、Z兩兩雜交后,三組雜交實驗的F1均為綠色葉,為判斷X、Y、Z的淺綠葉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育種人員將三組雜交實驗的F1自交,觀察并統(tǒng)計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下列預測結果正確的是()A.若X、Y、Z的淺綠葉基因均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則F2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均為綠葉:淺綠葉=1:1B.若X、Y、Z中僅有兩個突變體淺綠葉基因在同一對染色體上,則應有兩組結果,一組結果為綠葉:淺綠葉=15:1,另一組結果為綠葉:淺綠葉=1:1C.若X、Y、Z的淺綠葉基因位于三對不同染色體上,則三組結果應均為綠葉:淺綠葉=15:1D.突變體X、Y、Z的出現(xiàn)說明了基因突變具有高頻性和隨機性〖答案〗A〖解析〗〖祥解〗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荚斘觥紸、若X、Y、Z的淺綠葉基因均在同一對染色體上,假設X、Y、Z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CC、AAbbCC、AABBcc,X、Y、Z兩兩雜交后的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CC、AaBBCc、AABbCc,若淺綠葉基因均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第1組F1的自交后代F2為1aaBBCC(淺綠葉)、1AAbbCC(淺綠葉),2AaBbCC(綠葉),即綠葉:淺綠葉1:1,同理第2組和第3組的結果也是綠葉:淺綠葉=1:1,A正確;B、假定X、Y、Z中僅有兩個突變體淺綠葉基因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進而可推算出有兩組F2的表型及比例為綠葉:淺綠葉=9:7;另一組為綠葉:淺綠葉=1:1,B錯誤;C、若X、Y、Z淺綠葉基因位于三對不同染色在上,三組雜交的計算方法的結果應均為綠葉:淺綠葉=9:7,C錯誤;D、突變體X、Y、Z的出現(xiàn)說明了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和不定向性,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D錯誤。故選A。29.栽培品種香蕉染色體組成為AAA(字母代表染色體組),易患黃葉病。野生蕉染色體組成為BB,含有純合的抗黃葉病基因。經(jīng)過雜交、篩選,獲得染色體組成為AAB的抗黃葉病香蕉新品種。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栽培品種高度不育 B.新品種含有三個染色體組C.新品種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 D.栽培品種減數(shù)分裂時聯(lián)會紊亂〖答案〗C〖解析〗〖祥解〗根據(jù)題干可知,栽培品種香蕉為三倍體,野生香蕉為二倍體。自然狀態(tài)下,這兩種物種無法交配產生子代?!荚斘觥紸、由于栽培品種香蕉為三倍體,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紊亂導致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從而不育,A正確;B、根據(jù)分析可知,新品種為異源三倍體,含有三個染色體組,B正確;C、新品種體細胞中含有兩個來自栽培品種的染色體組AA,可以存在同源染色體,C錯誤;D、栽培品種香蕉為三倍體,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由于每對同源染色體都含有3條,從而導致聯(lián)會紊亂,進而不能形成正常配子,D正確。故選C。30.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香蕉均來自三倍體香蕉植株,下圖表示某三倍體香蕉的培育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染色體加倍的原因是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的分裂受阻B.若圖中野生芭蕉的基因型為Aa,則圖中無子香蕉的基因型可能有4種C.圖中野生芭蕉、有子香蕉和無子香蕉是三個不同物種D.該過程說明生殖隔離的形成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離〖答案〗B〖解析〗〖祥解〗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用秋水仙素處理野生芭蕉,可抑制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形成四倍體有籽香蕉。二倍體有籽香蕉經(jīng)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一個染色體組,四倍體有籽香蕉經(jīng)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二個染色體組,所以雜交后形成的個體含三個染色體組,其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紊亂,所以不能產生種子,為無籽香蕉,據(jù)此答題?!荚斘觥紸、圖中染色體加倍的原因是有絲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受阻,而不是著絲粒的分裂受阻,A錯誤;B、若圖中野生芭蕉的基因型為Aa,則圖中無子香蕉的基因型可能有AAA、AAa、Aaa和aaa共4種,B正確;C、二倍體野生芭蕉和四倍體有籽香蕉都是可育的,且二者存在生殖隔離,所以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它們的雜交后代三倍體無籽香蕉是高度不育的,不是一個新物種,C錯誤;D、該過程說明生殖隔離的形成可以不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離,D錯誤。故選B。31.下圖是三倍體無籽西瓜的培育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三倍體植株比二倍體植株瘦弱矮小 B.四倍體植株不能正常開花結實C.秋水仙素能抑制染色體著絲粒分裂 D.西瓜的一個染色體組含11條染色體〖答案〗D〖解析〗〖祥解〗染色體變異可分為染色體結構異常和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兩大類型。低溫或秋水仙素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引起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多倍體植物的優(yōu)點是莖稈粗壯,葉片、果實和種子都比較大,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含量豐富。無子西瓜的培育過程中,二倍體西瓜幼苗加倍成四倍體,四倍體和二倍體雜交后,子代是三倍體,此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了變異。〖詳析〗A、三倍體植株比二倍體植株多一個染色體組,莖稈粗壯,果實和種子較大,營養(yǎng)物質含量較高,A錯誤;B、四倍體植株含有四個染色體組,減數(shù)分裂中能進行同源染色體的聯(lián)會,能正常開花結實,B錯誤;C、秋水仙素能抑制紡錘體形成,使細胞不能繼續(xù)分裂,C錯誤;D、二倍體西瓜2n=22,西瓜的一個染色體組含11條染色體,D正確。故選D。32.六倍體小麥與二倍體玉米雜交是誘導小麥單倍體最有效的途徑之一、用普通小麥與玉米雜交,授粉后在部分膨大子房中剝取到發(fā)育幼胚,經(jīng)組織培養(yǎng)后,獲得單倍體小麥植株。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受精卵內丟失之前的玉米染色體可能會影響小麥的基因表達B.因小麥和玉米存在生殖隔離,若雜交后對子房鑒定,其內應有胚乳C.利用秋水仙素將單倍體小麥幼苗染色體加倍,可獲得純合六倍體D.該育種過程可縮短育種年限、加快育種進程、提高選擇效率〖答案〗B〖解析〗〖祥解〗單倍體育種原理:染色體變異,方法與優(yōu)點: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植株,再人工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優(yōu)點:明顯縮短育種年限,原因是純合體自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荚斘觥紸、表現(xiàn)型是基因型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基因表達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受精卵內丟失之前的玉米染色體可能會影響小麥的基因表達,A正確;B、精子和2個極核結合會發(fā)育形成受精極核,受精極核會發(fā)育形成胚乳,因小麥和玉米存在生殖隔離,無法形成受精極核,因此無法形成胚乳,B錯誤;C、六倍體小麥是異源六倍體,單倍體植株的親本為異源多倍體,或者由2種不同生物雜交而形成時,通過秋水仙素處理該植株后,也一定為純合子,因此利用秋水仙素將單倍體小麥幼苗染色體加倍,可獲得純合六倍體,C正確;D、據(jù)圖可知,該育種過程屬于單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具有縮短育種年限、加快育種進程和提高選擇效率特點,D正確。故選B。33.下圖是科研人員利用陸地棉(異源四倍體,4n=52)與索馬里棉(二倍體,2n=26)培育栽培棉的過程示意圖,圖中不同字母代表來源于不同種生物的一個染色體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雜交后代①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共39條染色體B.雜交后代②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形成39個四分體C.用秋水仙素處理雜交后代①的種子可以獲得雜交后代②D.通過誘導多倍體的方法可克服遠緣雜交不育的障礙,培育作物新類型〖答案〗C〖解析〗〖祥解〗題意分析,陸地棉(AADD)與索馬里棉(EE)進行雜交,得到F1,其中的染色體組是ADE,由于在減數(shù)分裂時無法完成聯(lián)會配對,因此F1表現(xiàn)為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處理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后恢復育性,得到F2,其染色體組成為AADDEE,讓其與陸地棉(AADD)雜交后,獲得的栽培棉的個體染色體組成為AADDE?!荚斘觥紸、雜交后代①由陸地棉與索馬里棉雜交而來,陸地棉含有4個染色體組,52條染色體,索馬里棉含有2個染色體組,26條染色體,雜交后代①的體細胞含有3個染色體組,(52+26)/2=39條染色體,A正確;B、雜交后代②的染色體組成為AADDEE,共含有78條染色體,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形成39個四分體,B正確;C、由雜交后代①得到雜交后代②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處理雜交后代①的幼苗,C錯誤;D、分析題圖,通過誘導多倍體的方法克服了遠緣雜交不育的障礙,培育作物新類型(栽培棉),D正確。故選C。34.育種專家利用普通小麥(6n=42,AABBDD)與其近緣屬簇毛麥(2n=24,VV)進行相關的育種實驗,(注:每個字母代表一個染色體組。)如下圖所示,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技術Ⅰ可為誘變處理,品系2發(fā)生染色體丟失B.技術Ⅱ表示花藥離體培養(yǎng),其過程需添加糖類等物質C.品系1、2和3在培育過程中都發(fā)生了染色體變異D.品系1和品系3均為單倍體,因而均不可育〖答案〗D〖解析〗〖祥解〗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品系3(ABD)是六倍體普通小麥(AABBDD)通過技術II得到的單倍體,則技術II為花藥離體培養(yǎng)技術;六倍體普通小麥(AABBDD)×二倍體簇毛麥(VV)→品系1(ABDV)是異源四倍體植株,其染色體組的組成為ABDV(染色體數(shù)為33),品系1(ABDV)通過技術I得到品系2(染色體數(shù)為49、55等),經(jīng)過技術I處理發(fā)生了染色體的丟失?!荚斘觥紸、由于品系1(ABDV)染色體數(shù)為33,通過技術Ⅰ處理得到品系2(染色體數(shù)為49、55等),由此可推測是技術Ⅰ為某藥物處理,使品系2發(fā)生染色體丟失所致,A正確;B、由育種流程圖可知,技術II表示花藥離體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細胞全能性,培養(yǎng)過程中需要添加蔗糖等物質,B正確;C、品系1(ABDV)是異源四倍體,染色體數(shù)目為33,品系2(染色體數(shù)為49、55等)和品系3為普通小麥的單倍體,染色體數(shù)目為21條,因此在培育過程中都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C正確;D、普通小麥屬于六倍體,簇毛麥屬于二倍體,二者雜交得到的品系1(ABDV)是異源四倍體植株,品系3屬于普通小麥的單倍體,D錯誤。故選D。35.普通小麥是目前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糧食作物,其培育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擬二粒小麥的體細胞中一般有14條染色體B.可利用秋水仙素處理雜種一產生的種子,誘導其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C.普通小麥屬于多倍體,莖稈粗壯、營養(yǎng)物質含量豐富D.雜種二有3個染色體組,不含同源染色體,屬于單倍體〖答案〗C〖解析〗〖祥解〗1、一粒小麥與斯氏麥草屬于不同物種,雜交子代獲得雜種一,經(jīng)過人工處理,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后獲得擬二粒小麥。2、擬二粒小麥與滔氏麥草雜交,獲得雜種二,再經(jīng)過人工誘導處理,獲得普通小麥,屬于多倍體育種,原理是染色體變異?!荚斘觥紸、A、B、D代表不同的染色體組,每個染色體組含有7條染色體,雜種一含有A和B兩個染色體組,染色體條數(shù)為14條,經(jīng)過染色體加倍后形成的擬二粒小麥的體細胞中一般有28條染色體,A錯誤;B、雜種一的兩個染色體組來自不同物種,因此雜種一不育,不能產生種子,B錯誤;C、普通小麥中含有6個染色體組,屬于多倍體,具有莖稈粗壯、營養(yǎng)物質含量豐富的特點,C正確;D、雜種二有3個染色體組(A、B、D),由于三個染色體組來自不同物種,因此不含同源染色體,雜種二是擬二粒小麥與滔氏麥草雜交的后代,屬于異源三倍體,D錯誤。故選C。高三模擬試題PAGEPAGE11.下列關于噬菌體、大腸桿菌和酵母菌共同特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都能發(fā)生基因突變 B.都能進行細胞呼吸C.遺傳物質都是DNA D.組成成分都含蛋白質〖答案〗B〖解析〗〖祥解〗1、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相比,最大的區(qū)別是原核細胞沒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細胞核,沒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原核生物沒有復雜的細胞器,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細胞膜、細胞質結構,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質等物質,原核生物只能進行二分裂生殖。2、細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細胞中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其中DNA是遺傳物質,非細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種核酸、其遺傳物質是DNA或RNA?!荚斘觥紸、噬菌體是DNA病毒、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均含有基因,均能發(fā)生基因突變,A正確;B、噬菌體是DNA病毒,無細胞結構,故不進行細胞呼吸,而大腸桿菌和酵母菌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可進行細胞呼吸,B錯誤;C、噬菌體是DNA病毒、大腸桿菌和酵母菌是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均是DNA,C正確;D、病毒是由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構成,而大腸桿菌和酵母菌中存在膜成分等,故組成有蛋白質,D正確。故選B。2.下列各項敘述中,正確的是()A.在酵母菌細胞中,基因轉錄和翻譯是同時進行的B.在蛙紅細胞的細胞核、線粒體和核糖體中,都可進行堿基互補配對C.細胞中的膽固醇、磷脂和維生素都屬于脂質D.HIV病毒和肺炎雙球菌兩種病原體中都含有RNA聚合酶〖答案〗B〖解析〗〖祥解〗基因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其中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該過程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參與;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該過程發(fā)生在核糖體上,需要以氨基酸為原料,還需要酶、能量和tRNA?!荚斘觥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細胞中存在核膜,因此在酵母菌細胞中,基因的轉錄和翻譯不是同時進行的,而是先轉錄后翻譯,A錯誤;B、在蛙紅細胞的細胞核(DNA的復制和轉錄)、線粒體(DNA的復制和轉錄)和核糖體(翻譯)中,都可進行堿基互補配對,B正確;C、細胞中的膽固醇、磷脂都屬于脂質,但維生素不一定都屬于脂質(維生素D屬于脂質),C錯誤;D、HIV病毒無細胞結構,屬于逆轉錄病毒,含有逆轉錄酶,不含有RNA聚合酶,D錯誤。故選B。3.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夠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且主要侵染T細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HIV能侵染T細胞與T細胞表面含有的特定受體蛋白有關B.HIV與T細胞的識別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細胞間信息交流功能C.培養(yǎng)HIV的培養(yǎng)基應含有碳源、氮源、無機鹽和水等D.HIV的遺傳物質進入T細胞后會整合到T細胞的DNA中〖答案〗D〖解析〗〖祥解〗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荚斘觥紸、HIV能侵染T細胞,與HIV能夠識別T細胞表面的特定蛋白有關,A錯誤;B、HIV沒有細胞結構,HIV與T細胞的識別不能體現(xiàn)細胞膜的細胞間信息交流功能,B錯誤;C、HIV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所以不能用培養(yǎng)基直接培養(yǎng),C錯誤;D、HIV的遺傳物質逆轉錄形成的互補DNA整合到T細胞的DNA中,潛伏在被感染(T)細胞中,D正確。故選D。

4.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引起鼻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結構包括包膜、核衣殼、基因組RNA等,其中包膜是上一個宿主細胞的部分細胞膜,核衣殼包括多種蛋白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核衣殼是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中合成的B.呼吸道合胞病毒含有磷脂雙分子層C.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上D.培養(yǎng)呼吸道合胞病毒需使用含有活細胞的培養(yǎng)液〖答案〗C〖解析〗〖祥解〗病毒是非細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進行生命活動。病毒依據(jù)宿主細胞的種類可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噬菌體;根據(jù)遺傳物質來分,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荚斘觥紸、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核衣殼包括多種蛋白質,病毒不含有細胞器,其蛋白質是在宿主細胞的核糖體中合成的,A正確;B、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包膜是上一個宿主細胞的部分細胞膜,因此含有磷脂雙分子層,B正確;C、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遺傳物質為RNA,且不是逆轉錄病毒,而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因此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遺傳物質不能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上,C錯誤;D、病毒無細胞結構,其增殖依賴于宿主活細胞,培養(yǎng)呼吸道合胞病毒需使用含有活細胞的培養(yǎng)液,D正確。故選C。5.放線菌(原核生物)產生的寡霉素能夠改變線粒體內膜上ATP合成酶的結構,從而阻斷ATP的合成。據(jù)此推測,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放線菌合成寡霉素時需要多種具膜細胞器參與B.放線菌內的放能反應一般與ATP的水解相聯(lián)系C.ATP合成酶能夠降低ATP合成反應的活化能D.寡霉素可抑制放線菌細胞內需要能量的代謝過程〖答案〗C〖解析〗〖祥解〗原核生物除核糖體外無多余細胞器,由題分析寡霉素能夠改變線粒體內膜上ATP合成酶結構,說明能夠抑制細胞通過線粒體有氧呼吸合成ATP,從而抑制細胞代謝?!荚斘觥紸、放線菌(原核生物)無具膜細胞器,A錯誤;B、ATP的合成消耗能量,故放能反應一般與ATP的合成相聯(lián)系,B錯誤;C、ATP合成酶能夠降低ATP合成反應的活化能,從而提高化學反應速率,C正確;D、放線菌不含線粒體,寡霉素無法抑制放線菌細胞內需要能量的代謝過程,D錯誤;故選C。6.關于真核細胞線粒體的起源,科學家提出了一種解釋:約十幾億年前,有一種真核細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細菌,被吞噬的細菌不僅沒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細胞中生存下來了。在共同生存繁衍的過程中,需氧細菌進化為宿主細胞內專門進行細胞呼吸的細胞器。以下證據(jù)不能支持這一論點的是()A.線粒體內的蛋白質,大多數(shù)是由核DNA指導合成B.線粒體內存在與細菌DNA相似的環(huán)狀DNAC.線粒體內核糖體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特征與某些細菌的核糖體相似D.線粒體能像細菌一樣進行分裂增殖〖答案〗A〖解析〗〖祥解〗線粒體:真核細胞內的主要細胞器(動植物都有),機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狀、棒狀,具有雙膜結構,內膜向內突起形成“嵴”,內膜和基質中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的場所,生命體95%的能量來自線粒體,又叫“動力工廠”。線粒體含少量的DNA、RNA?!荚斘觥紸、線粒體的多數(shù)蛋白質由核DNA指導合成,不能說明線粒體由需氧細菌進化而來,A符合題意;B、線粒體內存在環(huán)狀DNA,根據(jù)上述解釋,線粒體來自于原始好氧細菌,而細菌細胞中存在環(huán)狀DNA,這支持題干中的論點,B不符合題意;C、若線粒體是真核細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細菌形成的,則線粒體內核糖體來自原始的需氧細菌,因此其核糖體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特征與某些細菌的核糖體相似支持上述論點,C不符合題意;D、據(jù)題意可知,由于線粒體是由真核生物細胞吞噬原始需氧細菌形成的,因此線粒體可能起源于好氧細菌,線粒體能像細菌一樣進行分裂增殖,這支持題干中的論點,D不符合題意。故選A。7.支原體是導致人類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等疾病的病原體之一,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能在無生命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繁殖的最小細胞。如圖為支原體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與病毒相比,支原體在結構上的根本區(qū)別是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等細胞結構B.支原體不能合成組成細胞結構、維持細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質C.與細菌的擬核不同,支原體的環(huán)狀雙螺旋DNA均勻地分散在細胞內D.抑制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能治療支原體感染導致的疾病〖答案〗B〖解析〗〖祥解〗支原體屬于原核生物,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荚斘觥紸、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支原體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等細胞結構,A正確;B、根據(jù)題意,支原體能在無生命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繁殖,因此能獨立合成組成細胞結構、維持細胞功能所必需的蛋白質,B錯誤;C、分析題圖支原體的環(huán)狀雙螺旋DNA較均勻地分散在細胞內,不像細菌的DNA分子位于細胞內特定的區(qū)域構成擬核,C正確;D、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因此以抑制細胞壁合成為主要功效的抗生素不能治療支原體感染導致的疾病,D正確。故選B。8.氰化物(CN-)對線粒體具有毒害作用,下圖顯示其對細胞膜電位的影響。下列相關分析,合理的是()A.線粒體產生ATP維持細胞膜電位 B.CN-對線粒體的損傷是不可逆的C.CN-會導致細胞膜產生動作電位 D.CN-導致線粒體的外膜產生ATP〖答案〗A〖解析〗〖祥解〗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階段的場所依次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有氧呼吸第一階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階段是氧氣和〖H〗反應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靜息時,K+外流,造成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為內負外正;受刺激后,Na+內流,造成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為內正外負。〖詳析〗A、據(jù)題意可知,氰化物(CN-)對線粒體具有毒害作用,線粒體能產生ATP,移除CN-,細胞膜電位能恢復到原來水平,說明線粒體產生ATP能維持細胞膜電位,A正確;B、氰化物(CN-)對線粒體具有毒害作用;據(jù)圖可知,加入CN-,細胞膜電位升高,移除CN-,細胞膜電位能恢復到原來水平,據(jù)此推測CN-對線粒體的損傷是可逆的,B錯誤;C、據(jù)圖可知,加入CN-后,細胞膜電位的絕對值變得更小,膜電位沒有發(fā)生逆轉,因此不會產生動作電位,C錯誤;D、線粒體內膜和基質能發(fā)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和第二階段,產生ATP,但線粒體的外膜不會產生ATP,D錯誤。故選A。9.乙酰膽堿(ACh)的受體有M、N兩種類型,位于心肌細胞膜上的M受體與ACh結合后,激活K+通道,引起K+外流;位于骨骼肌細胞膜上的N受體與ACh結合后,激活Na+通道,引起Na+內流。筒箭毒堿是N受體阻斷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支配心肌細胞的神經(jīng)應屬于交感神經(jīng)B.Ach可以使骨骼肌細胞產生興奮C.神經(jīng)遞質的作用效果與突觸后膜上受體類型有關D.臨床靜脈注射筒箭毒堿可使肌肉松弛〖答案〗A〖解析〗〖祥解〗K+外流形成靜息電位,Na+內流形成動作電位。〖詳析〗A、支配心肌細胞的神經(jīng)主要有交感神經(jīng),副交感神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等,A錯誤;B、位于骨骼肌細胞膜上的N受體與ACh結合后,激活Na+通道,引起Na+內流,形成動作電位,骨骼肌細胞產生興奮,B正確;C、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ACh與M和N結合所引發(fā)的效果不同,C正確;D、筒箭毒堿是N受體阻斷劑,使ACh不能正常與N結合,從而不引起骨骼肌細胞產生興奮,達到使肌肉松弛的效果,D正確。故選A。10.為揭示神經(jīng)調節(jié)中動作電位產生的生理機制,科學家做了如下實驗:將蟾蜍的神經(jīng)細胞依次浸浴在低、中、高3種濃度的NaCl溶液中,然后給予相同的刺激,記錄膜電位變化,結果如下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未受刺激時,神經(jīng)細胞仍有離子的進出B.受到刺激時,膜電位的變化主要依賴于Na+內流C.外界溶液中的Na+濃度與動作電位幅度呈正相關D.改變外界溶液中的K+濃度也會得到圖中所示結果〖答案〗D〖解析〗〖祥解〗靜息時,神經(jīng)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大,鉀離子大量外流,形成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受到刺激后,神經(jīng)細胞膜的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大,鈉離子內流,形成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荚斘觥紸、未受刺激時,神經(jīng)細胞電位表現(xiàn)為外正內負,此時神經(jīng)細胞會發(fā)生K+外流,A正確;B、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內流,膜電位出現(xiàn)暫時性的電位變化,表現(xiàn)為內正外負的興奮狀態(tài),此時的膜電位為動作電位,B正確;C、據(jù)圖可知,高濃度的NaCl組、中濃度的NaCl組和低濃度的NaCl組的動作電位的幅度逐漸降低,因此推斷,外界溶液中的Na+濃度與動作電位幅度呈正相關,C正確;D、改變外界溶液中的K+濃度對動作電位無影響,因而不會發(fā)生圖示的結果,D錯誤。故選D11.蠶豆缺水后根系能迅速合成脫落酸(ABA),激活葉片保衛(wèi)細胞膜Ca2+通道,使Ca2+內流形成電流(內向正電流)。研究者用ABA處理保衛(wèi)細胞后測定相關指標,結果如圖。下列表述錯誤的是()A.ABA隨蒸騰傳輸?shù)饺~片表皮上的保衛(wèi)細胞后引起氣孔迅速關閉B.ABA調節(jié)氣孔運動時,胞質Ca2+增加與內向正電流產生基本一致C.測定電流強度與測Ca2+濃度時,ABA不一定均在箭頭所示處施加D.植物對缺水環(huán)境的響應涉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答案〗C〖解析〗〖祥解〗脫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葉片中合成較多,在將要脫落和進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組織中含量較多。脫落酸是植物生長抑制劑,它能夠抑制細胞的分裂和種子的萌發(fā),還有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促進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荚斘觥紸、ABA隨蒸騰傳輸?shù)饺~片表皮上的保衛(wèi)細胞后引起氣孔迅速關閉,以減少水分的散失,A正確;B、據(jù)圖可知,胞質Ca2+增加與內向正電流產生基本一致,B正確;C、測定ABA處理后內向正電流和胞質Ca2+變化的時間,ABA應均在箭頭所示處施加,以探究二者之間的關系,C錯誤;D、植物對缺水環(huán)境的響應涉及ABA激活葉片保衛(wèi)細胞膜Ca2+通道、Ca2+運輸和保衛(wèi)細胞失水,涉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D正確。故選C。12.如圖1是用電流表研究突觸上興奮傳導的示意圖;圖2、圖3分別為該突觸結構浸泡某種毒素前、后給予突觸前神經(jīng)元相同剌激后,測得的突觸后神經(jīng)元的電位變化。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刺激圖1的a處時,指針偏轉兩次;刺激b處時,指針偏轉一次B.清除c處的神經(jīng)遞質,再剌激a處時,指針也會發(fā)生偏轉C.神經(jīng)元從產生興奮到恢復靜息狀態(tài),同一種離子會出現(xiàn)不同的跨膜運輸方式D.該毒素的生理作用可能是阻礙突觸間隙中神經(jīng)遞質的分解〖答案〗D〖解析〗〖祥解〗1、靜息時,神經(jīng)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大,鉀離子大量外流,形成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受到刺激后,神經(jīng)細胞膜的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大,鈉離子大量內流,因此形成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2、神經(jīng)遞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使下一個神經(jīng)元產生興奮或抑制?!荚斘觥紸、刺激圖1的a處時,興奮可以傳到電流表的兩端,指針發(fā)生兩次偏轉;刺激b時,由于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興奮只能傳導至電流表的右側,指針偏轉一次,A正確;B、清除c處的神經(jīng)遞質,再剌激a處時,會影響神經(jīng)元之間興奮的傳導,但興奮仍可傳遞到電流計的左側,故指針也會發(fā)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