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社會福利中心服務管理規(guī)范DB41-T 1737-2018_第1頁
縣級社會福利中心服務管理規(guī)范DB41-T 1737-2018_第2頁
縣級社會福利中心服務管理規(guī)范DB41-T 1737-2018_第3頁
縣級社會福利中心服務管理規(guī)范DB41-T 1737-2018_第4頁
縣級社會福利中心服務管理規(guī)范DB41-T 1737-2018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3.080

A16

DB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1737—2018

縣級社會福利中心服務管理規(guī)范

2018-12-06發(fā)布2019-03-06實施

河南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41/T1737—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基本原則..........................................................................2

5機構設置..........................................................................2

6機構職責..........................................................................2

7人員要求..........................................................................3

9.1兒童福利院(兒童部).............................................................3

9.2社會福利院(成人部).............................................................5

10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6

11養(yǎng)老院............................................................................6

I

DB41/T1737—2018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民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洛陽市民政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經(jīng)宇、師戌平、王海健、金平平、趙月俠、李沛釋、岳偉、田峰、黃鼎、

丁玉軍、魏迪。

II

DB41/T1737—2018

縣級社會福利中心服務管理規(guī)范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縣級社會福利中心服務管理的術語和定義、基本原則、機構設置、機構職責、文化建

設、服務管理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縣級社會福利中心的服務和管理。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28223-2011救助管理站服務

GB/T28224-2011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服務

MZ008-2001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guī)范

MZ/T032-2012養(yǎng)老機構安全管理

MZ010-2013兒童福利機構基本規(guī)范

MZ/T056-2014兒童社會工作服務指南

DB41/T802—2013河南省養(yǎng)老服務機構服務質量規(guī)范

《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國辦發(fā)〔2010〕54)

《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民政部令第19號)

《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規(guī)程》(民發(fā)〔2014〕123號)

《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檔案管理辦法》(民發(fā)〔2014〕228號)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縣級社會福利中心建設的通知》(豫政辦〔2014〕79號)

《社會福利機構消防安全管理十項規(guī)定》(民函〔2015〕280號)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fā)河南省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辦法的通知》(豫政〔2016〕79號)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豫政辦〔2017〕47號)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縣級社會福利中心

指由當?shù)卣鷾什⒒I資興建、民政部門運營管理的為孤兒、棄嬰等困境兒童、特困人員、生活無

著流浪乞討人員、流浪未成年人、孤老優(yōu)撫對象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兜底安置、養(yǎng)育(護)、康復教

育、醫(yī)療和殯葬等服務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服務組織。

3.2

兜底保障

政府對當?shù)靥厥饫щy群體的基本生活給予政策保障,做到應救盡救、應養(yǎng)盡養(yǎng)。

1

DB41/T1737—2018

3.3

屬地管理

按照戶籍所在地或長期居住地進行的管理。

3.4

“七心”

指縣級福利中心應重點培育的組織文化:愛心、良心、責任心、耐心、細心、安心、放心。

3.5

特困人員

指城鄉(xiāng)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yǎng)、撫養(yǎng)、

扶養(yǎng)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

3.6

困境兒童

困境兒童包括因家庭貧困導致生活、就醫(yī)、就學等困難的兒童,因自身殘疾導致康復、照料、護理

和社會融入等困難的兒童,以及因家庭監(jiān)護缺失或監(jiān)護不當遭受虐待、遺棄、意外傷害、不法侵害等導

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侵害的兒童。

4基本原則

4.1兜底保障

主要為孤兒、棄嬰等困境兒童、特困人員、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流浪未成年人、孤老優(yōu)撫對象

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安置、養(yǎng)育(護)、康復、教育、醫(yī)療和殯葬等保障性服務,做到應救盡救、應

養(yǎng)盡養(yǎng)。

4.2屬地管理

按照屬地化原則,做好本行政區(qū)域內(nèi)各類服務對象的集中安置工作,并提供與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水平相

適應的福利制度。

4.3社會參與

鼓勵、引導、支持社會力量通過承接政府購買服務、慈善捐贈以及提供志愿服務等方式,為特殊困

難群體提供服務和幫扶,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特殊困難群體福利保障救助供養(yǎng)工作的良好氛圍。

5機構設置

縣級社會福利中心統(tǒng)一名稱為:XXX縣(市、區(qū))社會福利中心。內(nèi)設兒童福利院(兒童部)、

社會福利院(成人部)、救助管理站、養(yǎng)老院等多個業(yè)務功能區(qū)。兒童福利院加掛兒童福利指導中心牌

子;救助管理站加掛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牌子。

6機構職責

主要職責,包括為孤兒、棄嬰等困境兒童、特困人員、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流浪未成年人、孤

老優(yōu)撫對象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專業(yè)的分類救助和福利服務,并受民政部門委托,對轄區(qū)內(nèi)社會救助、

社會福利工作提供指導、培訓、走訪、監(jiān)督檢查等服務。

2

DB41/T1737—2018

7人員要求

7.1從滿足服務對象需求出發(fā)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工勤技能人員。

7.2專業(yè)技術人員,應當持相關國家職業(yè)資格證書上崗,其他專業(yè)人員應當接受職業(yè)技能培訓并持證

上崗。

7.3宜配備社會工作者,明確社工在機構工作的職責,建立完善的社工管理與服務流程。

7.4福利機構工作人員著裝應當整潔、統(tǒng)一。

8文化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七心”文化為重點,開展

豐富多彩的文化建設活動,打造融匯傳統(tǒng)文化精華、具有時代特色和福利機構自身特點的機構文化。

9服務管理要求

縣級社會福利中心的服務管理應符合《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

9.1兒童福利院(兒童部)

9.1.1基本要求

兒童福利院(兒童部)應堅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服務宗旨,努力拓展服務功能,

為孤殘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康復、教育環(huán)境,保障孤殘兒童的合法權益。兒童福利院(兒童部)管理

服務應符合MZ010-2013的要求。

9.1.1.1兒童福利院(兒童部)經(jīng)所屬民政部門批準,接收下列未滿18周歲的兒童:

a)無法查明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的;

b)父母死亡且沒有其他依法具有監(jiān)護能力的人的;

c)父母沒有監(jiān)護能力且沒有其他依法具有監(jiān)護能力的人的;

d)經(jīng)人民法院指定由民政部門擔任監(jiān)護人的;

e)法律規(guī)定其他應當由民政部門擔任監(jiān)護人的。

9.1.1.2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受當?shù)孛裾块T委托,負責困境兒童(含孤兒)分類建檔造冊(紙質、

電子),做到1人2檔,專人負責。應對孤兒養(yǎng)育狀況進行定期巡查和監(jiān)督評估,對監(jiān)護人進行指導和

培訓,負責代理孤兒權益的相關事務,為孤兒成長提供必要的服務和支持。應加強對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

兒童福利督導站、村(居)兒童之家(兒童福利主任)的指導。

9.1.2工作程序

9.1.2.1接收棄嬰(兒)工作程序

9.1.2.1.1接收被遺棄兒童,應確認公安機關已進行查找其生父母和其他監(jiān)護人的相關工作,登記保

存公安機關出具的查找不到生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的撿拾報案證明、兒童隨身攜帶的能夠標識其身份或

者具有紀念價值的物品,并與公安部門簽訂臨時代養(yǎng)協(xié)議。

9.1.2.1.2接收公安機關送入棄嬰(兒)后,應及時發(fā)布尋親公告,填寫《兒童入院信息登記表》,

為兒童建檔(起名),做好醫(yī)療觀察、臨時代養(yǎng)等工作。公告期滿后,仍查找不到生父母和其他監(jiān)護人

3

DB41/T1737—2018

的,經(jīng)所屬民政部門審批,同時解除與公安部門簽訂的臨時代養(yǎng)協(xié)議,持相關材料,到當?shù)毓矙C關辦

理戶籍登記,并依法安置。

9.1.2.1.3棄嬰(兒)尋親公告內(nèi)容:棄嬰(兒)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身體特征、被撿拾的時

間、地點、隨身攜帶物品、身穿服裝、公告期限、認領方式,并附棄嬰(兒)被撿拾時的一寸正面免冠

照片一張。棄嬰(兒)在撿拾前姓名不詳,出生年月是估算的要特別注明。以上內(nèi)容應在市級以上報紙

上進行公示,公示期為60d(日)。

9.1.2.2接收孤兒工作程序

9.1.2.2.1接收經(jīng)相關程序認定為孤兒的兒童,應登記保存兒童生父母死亡證明或宣告死亡的判決書、

沒有依法具有監(jiān)護能力的人的證明及近親屬放棄監(jiān)護聲明、所在地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及村(居)委會

意見、監(jiān)護人轉移公證書、縣級民政部門孤兒審批表及戶口遷出等相關材料。

9.1.2.2.2接收后,送定點醫(yī)院體檢,病殘孤兒應進行有效治療;身體健康孤兒,應直接按照年齡、

性別轉入兒童福利機構撫育部門。

9.1.2.3接收父母沒有監(jiān)護能力且沒有其他依法具有監(jiān)護能力的人的兒童工作程序

9.1.2.3.1父母沒有監(jiān)護能力包括:

a)父母均為一、二級重度殘疾人;

b)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為重度殘疾人;

c)父母均為重特大疾病人員;

d)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為重特大疾病人員。

9.1.2.3.2接收父母沒有監(jiān)護能力且沒有其他依法具有監(jiān)護能力的人的兒童,村(居)委會應提供人

民法院指定民政部門擔任監(jiān)護人的書面文件、戶口所在地縣(市、區(qū))民政局及鄉(xiāng)(鎮(zhèn))村(居)委會

意見、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書、監(jiān)護人轉移公證書、兒童體檢、戶口、轉學遷出等相關材料,經(jīng)縣(市、區(qū))

民政部門批準后,依法安置。

9.1.2.4接收民政部門承擔臨時監(jiān)護職責的兒童的工作程序

9.1.2.4.1民政部門承擔臨時監(jiān)護職責的兒童包括涉案人員子女、受虐待或被惡意棄養(yǎng)兒童、打拐解

救兒童等。

9.1.2.4.2接收民政部門承擔臨時監(jiān)護職責的兒童,應當與未成年人保護、救助管理等機構簽訂委托

協(xié)議,并登記保存由公安機關或司法部門提供的相關證明、醫(yī)療機構出具的兒童體檢報告、兒童詢問筆

錄(4周歲以上含4周歲)等材料。

9.1.2.4.3屬于服刑人員、被強制隔離戒毒人員未成年子女的,登記保存服刑人員、被強制隔離戒毒

人員知情同意書、司法判決書或者強制隔離戒毒決定書等證明材料以及接收、照料兒童的有關材料;

9.1.2.4.4屬于不履行監(jiān)護職責且經(jīng)公安機關教育不改人員的未成年子女的,登記保存公安機關進行

教育的證明材料和接收、照料兒童的有關材料。

9.1.2.4.5屬于打拐解救兒童的,應當保存未查找到生父母和其他監(jiān)護人的證明、兒童隨身攜帶的能

夠標識其身份或者具有紀念價值的物品。

9.1.2.5臨時監(jiān)護管理

9.1.2.5.1臨時監(jiān)護期間費用,按《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

執(zhí)行。

9.1.2.5.2臨時監(jiān)護關系解除或再續(xù),由相關機構或部門與兒童福利機構解除協(xié)議或續(xù)簽協(xié)議,并辦

理兒童交接或兒童繼續(xù)留院手續(xù)。

4

DB41/T1737—2018

9.1.2.5.3臨時監(jiān)護期間意外受傷或死亡的兒童,應由醫(yī)療機構出具證明文件,及時通知委托監(jiān)護的

相關機構或部門,并按照有關規(guī)定做好善后工作。

9.2社會福利院(成人部)

9.2.1基本要求

社會福利院(成人部)主要接收、安置、養(yǎng)護18周歲以上的特困人員和符合入院條件的特殊困難

群體,保障其衣、食、住、康、娛、醫(yī)、葬等需求。

9.2.2工作程序

9.2.2.1接收特困人員工作程序

9.2.2.1.1由本人向村(居)委會提出申請并附以下材料:

a)身份證、戶口證明、婚姻證明等;

b)縣級以上醫(yī)院一個月內(nèi)的體檢證明,體檢項目包括但不限于:傳染病五項(甲、乙、丙肝,愛

滋、梅毒)、胸片、癲癇病等;

c)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證、醫(yī)保卡、殘疾人證;

d)親屬提出的無贍養(yǎng)、撫養(yǎng)能力申請,并由所在單位或社區(qū)開具的生活困難無贍養(yǎng)、撫養(yǎng)能力證

明。

9.2.2.1.2村(居)委會審核批準后,公示7d(日)。公示期滿由村(居)委會報街道辦事處(鄉(xiāng)鎮(zhèn)),

符合條件的人員填寫《特困人員入住社會福利機構審批表》,由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上報縣(市、區(qū))

民政局,縣(市、區(qū))民政局將審核后的完整材料交縣級福利中心評估,縣級福利中心10日內(nèi)將完整材

料和評估報告報縣(市、區(qū))民政局。符合條件的由縣(市、區(qū))民政局保管原件材料并通知街道辦事

處(鄉(xiāng)鎮(zhèn)),由村(居)委會在10日之內(nèi)送往入院。不符合條件的,由民政部門說明請況,并將原件材

料退回。

9.2.2.1.3特困人員在社區(qū)公示內(nèi)容

姓名:XXX;性別:X;年齡:XX;住址:XXXXXXXXXXXXXXXX;身份證號:XXXXXXXXXXXXXXXXXXXXX。

無勞動能力,無經(jīng)濟收入,無法定贍養(yǎng)、撫養(yǎng)人(其法定贍養(yǎng)、撫養(yǎng)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無旁系近親

屬愿意承擔監(jiān)護責任?,F(xiàn)向社會公示7d(日),7d(日)內(nèi)對公示內(nèi)容無異議,按照有關規(guī)定由社區(qū)送

XXX社會福利院(中心)安置。單位:XXXXXXXXX

9.2.2.2接收兒童福利院送養(yǎng)人員工作程序

9.2.2.2.1由兒童福利院向民政局提出申請并附以下申請材料:

a)身份證、戶口本、殘疾證、醫(yī)???;

b)被送養(yǎng)人的檔案材料及1寸照片6張;

c)縣級以上醫(yī)院一個月內(nèi)的體檢身體證明,體檢項目包括但不限于:傳染病五項(甲、乙、丙肝,

愛滋、梅毒)、胸片、癲癇病等;

d)精神衛(wèi)生機構鑒定的精神病史證明。

9.2.2.2.2縣(市、區(qū))民政局審核批準入院,并保管原件材料。

9.2.2.2.3社會福利院按照程序辦理特困人員認定。

9.2.2.3接收救助管理站送養(yǎng)人員工作程序

5

DB41/T1737—2018

9.2.2.3.1由救助管理站向民政局提出申請并附以下申請材料:

a)符合《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檔案管理辦法》要求的被送養(yǎng)人檔案;

b)被送養(yǎng)人1寸免冠照片6張;

c)公安機關采集DNA,進行面部識別,并通過今日頭條、全國救助尋親網(wǎng)、廣播、電視、報紙等

適當形式發(fā)布尋親公告仍未尋親成功且滯留三個月以上的有關材料;

d)縣級以上醫(yī)院一個月內(nèi)的體檢身體證明,體檢項目包括但不限于:乙肝五項、胸透、癲癇病等;

e)精神衛(wèi)生機構鑒定的精神病史證明。

9.2.2.3.2入院,為無姓名人員起名,按性別安排宿舍。

9.2.2.3.3及時到公安部門辦理戶籍手續(xù)。

9.2.2.3.4社會福利院按照程序辦理特困人員認定。

10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

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管理服務應符合:GB/T28223-2011、GB/T28224-2011、《生

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規(guī)程》、《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檔案管理辦法》的要求。

11養(yǎng)老院

養(yǎng)老院是專為接待自理老人或綜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護老人安度晚年而設置的社會養(yǎng)老

服務機構,設有生活起居、文化娛樂、康復訓練、醫(y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設施。

養(yǎng)老院管理服務應符合MZ008-2001、MZ/T032-2012、DB41/T802—2013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DB41/T1737—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基本原則..........................................................................2

5機構設置..........................................................................2

6機構職責..........................................................................2

7人員要求..........................................................................3

9.1兒童福利院(兒童部).............................................................3

9.2社會福利院(成人部).............................................................5

10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6

11養(yǎng)老院............................................................................6

I

DB41/T1737—2018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民政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洛陽市民政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經(jīng)宇、師戌平、王海健、金平平、趙月俠、李沛釋、岳偉、田峰、黃鼎、

丁玉軍、魏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