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禮》第五-整本書閱讀《經(jīng)典常談》名著閱讀與練習(xí)(原卷版)_第1頁
《三禮》第五-整本書閱讀《經(jīng)典常談》名著閱讀與練習(xí)(原卷版)_第2頁
《三禮》第五-整本書閱讀《經(jīng)典常談》名著閱讀與練習(xí)(原卷版)_第3頁
《三禮》第五-整本書閱讀《經(jīng)典常談》名著閱讀與練習(xí)(原卷版)_第4頁
《三禮》第五-整本書閱讀《經(jīng)典常談》名著閱讀與練習(xí)(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經(jīng)典常談》名著閱讀與練習(xí)

06《三禮》第五

【內(nèi)容梗概】

三禮,一指祭祀天、地、宗廟之禮;二指《儀禮》、《周禮》、《禮記》儒家經(jīng)典。

古代中國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tài),是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quán)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

的影響最為深遠。三禮者,《周禮》、《儀禮》、《禮記》是也。昔人謂《周禮》、《儀

禮》系周公所作,《禮記》則系漢戴德(人稱大戴)、戴圣(人稱小戴)叔侄所刪記也。

按漢何休疑《周禮》作于六國之時,宋儒亦多疑之。惟劉歆、鄭玄信為周公致太平之書,

但亦有謂為劉歆偽造者。清方苞《周官義》已開其端,近人康有為為《新學(xué)偽經(jīng)考》,

則亦言為歆偽造無疑也。

《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的根本是“禮治”,儒家有拿禮來包羅萬象的野

心,他們認為禮為治亂的根本。那什么叫做禮治呢?儒家說每個人一味地滿足自己的欲

望,就會造成社會的混亂,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得定出森嚴的等級制度、長幼次序,是

所謂“天地君親師”等,這便是禮治主義。由此引申出一切日常生活都有了一套程序和

規(guī)矩。甚至王道不外乎人情,禮也是王道的一部分。此外,從來禮樂并稱,但其實樂附

屬于禮,是用來補助儀文的不足的,因為樂可以讓人平心靜氣,互相和愛,有改善人心、

移風(fēng)易俗的功用。

【原文呈現(xiàn)】

《三禮》第五

許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著“天地君親師”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親是祖先的意思,祖先

是家族的本源。君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著這些。荀子只稱這些為禮的三本①;大概是

到了后世才宗教化了的。荀子是儒家大師。儒家所稱道的禮,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儀式、社會風(fēng)俗習(xí)慣等

等。卻都加以合理的說明。從那“三本說”,可以知道儒家有拿禮來包羅萬象的野心,他們認為禮為治亂

的根本;這種思想可以叫做禮治主義。

怎樣叫做禮治呢?儒家說初有人的時候,各人有各人的欲望,各人都要滿足自己的欲望,沒有界限,

沒有分際,大家就爭起來了。你爭我爭,社會就亂起來了。那時君師們看了這種情形,就漸漸給定出禮來,

讓大家按著貴賤的等級,長幼的次序,各人得著自己該得的一分兒吃的、喝的、穿的、住的,各人也做著

自己該做一分兒工作。各等人有各等人的界限和分際;若是只顧自己,不管別人,任性兒貪多務(wù)得,偷懶

圖快活,這種人就得受嚴厲的制裁,有時候保不住性命。這種禮,教人節(jié)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會的秩

序,可以說是政治制度。

天生萬物,是個很古的信仰。這個天是個能視能聽的上帝,管生殺,管賞罰。在地上天的代表,便是

天子,天子祭天,和子孫祭祖先一樣。地生萬物是個事實。人都靠著地里長的活著,地里長的不夠了,便

鬧饑荒;地的力量自然也引起了信仰。天子諸侯祭社稷,祭山川,都是這個來由。最普遍的還是祖先的信

仰。直到我們的時代,這個信仰還是很有力的。按儒家說,這些信仰都是“報本返始”②的意思。報本返

始是慶幸生命的延續(xù),追念本源,感恩懷德,勉力去報答的意思。但是這里面怕不單是懷德,還有畏威的

成分。感謝和恐懼產(chǎn)生了種種祭典。儒家卻只從感恩一面加以說明,看作禮的一部分。但這種禮教人恭敬,

恭敬便是畏威的遺跡了。儒家的喪禮,最主要的如三年之喪,也建立在感恩的意味上;卻因恩誼的親疏,

又宣出等等差別來。這種禮,大部分可以說是宗教儀式。

居喪一面是宗教儀式,一面是普遍人事。普通人事包括一切日常生活而言。日常生活都需要秩序和規(guī)

矩。居喪以外,如婚姻、宴會等大事,也各有一套程度和規(guī)矩。不能隨便馬虎過去;這樣是表示鄭重,也

便是表示敬意和誠心。至于對人,事君,事父母,待兄弟、姊妹,待子女,以及夫婦、朋友之間,也都自

有一番道理。按著尊卑的分際,各守各的道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朋友互相敬愛,才

算能做人;人人能做人,天下便治了。就是一個人飲食言動,也都該有個規(guī)矩,別叫旁人難過,更別侵犯

著旁人,反正諸事都記得著自己的分兒。這些個規(guī)矩也是禮的一部分;有些固然含著宗教意味,但大部分

可以說是風(fēng)俗習(xí)慣。這些風(fēng)俗習(xí)慣有一些也可以說是生活的藝術(shù)。

王道不外乎人情,禮是王道的一部分。按儒家說的是通乎人情的③。既通乎人情,自然該誠而不偽了。

但儒家所稱道的禮,并不全是實際施行的。有許多只是他們的理想,這種就不一定能通乎人情了。就按那

些實際施行的說,每一個制度,儀式或規(guī)矩,固然都有它的需要和意義。但是社會情形變了,人的生活跟

著變;人的喜、怒、愛、惡,雖然還是喜、怒、愛、惡,可是對象變了。那些禮惰性卻很大,并不跟著變。

這就留下了許許多多遺形物,沒有了需要,沒有了意義;不近人情的偽禮,只會束縛人?!独献印防锕?/p>

禮,說“有了禮,忠信就差了”④;后世有些人攻擊禮,說“禮不是為我們定的”⑤;近來大家攻擊禮教,

說“禮教是吃人的”。這都是指著那些個偽禮說的。

從來禮樂并稱,但樂實在是禮的一部分;樂附屬于禮,用來補助儀文的不足。樂包括歌和舞,是“人情

之所必不免”的⑥。不但是“人情之所必不免”,而且樂聲的綿延和融和也象征著天地萬物的“流而不息,

合同而化”⑦。這便是樂本。樂教人平心靜氣,互相和愛,教人聯(lián)合起來,成為一整個兒。人人能夠平心

靜氣,互相和愛,自然沒有貪欲,搗亂,欺詐等事,天下就治了。樂有改善人心、移風(fēng)易俗的功用,所以

與政治是相通的。按儒家說,禮、樂、開心政,到頭來只是一個道理;這四件都順理成章了,便是王道。

這四件是互為因果的。禮壞樂崩,政治一定不成;所以審樂可以知政⑧?!爸问乐舭惨詷?,其政和;亂

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雹釁枪蛹驹紧攪^樂,樂工奏那一國的樂,他

就知道是那一國的;他是從樂歌里所表現(xiàn)的政治氣象而知道的⑩。歌詞就是詩;詩與禮樂也是分不開的。

孔子教學(xué)生要“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11);那時要養(yǎng)成一個人才,必需學(xué)習(xí)這些。這些詩、禮、樂,

在那時代都是貴族社會所專有,與平民是無干的。到了戰(zhàn)國,新聲興起,古樂衰廢,聽者只求悅耳,就無

所謂這一套樂意。漢以來胡樂大行,那就更說不到了。

古代似乎沒有關(guān)于樂的經(jīng)典;只有《禮記》里的《樂記》,是抄錄儒家的《公孫尼子》等書而成,原本

已經(jīng)是戰(zhàn)國時代的東西了。關(guān)于禮,漢代學(xué)者所傳習(xí)的有三種經(jīng)和無數(shù)的“記”。那三種經(jīng)是《禮儀》、

《禮古經(jīng)》、《周禮》。《禮古經(jīng)》已亡佚,《儀禮》和《周禮》相傳都是周公作的。但據(jù)近來的研究,

這兩部書實在是戰(zhàn)國時代的產(chǎn)物?!秲x禮》大約是當(dāng)時實施的禮制,但多半只是土的禮。那些禮是很繁瑣

的,踵事增華的多,表示誠意的少,已經(jīng)不全是通乎人情的了。《儀禮》可以說是宗教儀式和風(fēng)俗習(xí)慣的

混合物;《周禮》卻是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那些制度的背景可以看出是戰(zhàn)國時代;但組成了整齊的系統(tǒng),

便是著書人的理想了。

“記”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論之作;所述的禮制有實施的,也有理想的。又叫作《禮

記》;這《禮記》是一個廣泛的名稱。這些“記”里包含著《禮古經(jīng)》的一部分。漢代所見的“記”很多,

但流傳到現(xiàn)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記》和四十九篇?!缎〈饔洝?。后世所稱《禮記》,多半專指《小戴

記》。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戴德的侄兒。相傳他們是這兩部書的編輯人。但二戴都是西漢的《儀禮》

專家。漢代有五經(jīng)博士;凡是一家一派的經(jīng)學(xué)影響大的,都可以立博士。大戴儀禮學(xué)后來立了博士,小戴

本人就是博士。漢代經(jīng)師的家法最嚴,一家的學(xué)說里絕不能摻雜別家。但現(xiàn)存的兩部“記”里都各摻雜著

非二戴的學(xué)說。所以有人說這兩部書是別人假托二戴的名家纂輯;至少是二戴原書多半亡佚,由別人拉雜

湊成的,可是成書也還在漢代。這兩部書里《小戴記》容易些,后世誦習(xí)的人比較多些,所以差不多專占

了《禮記》的名字。

注釋:

①《禮論篇》

②《禮記?郊特牲》。

③《禮記?樂記》。

④《老子》三十八章。

⑤阮籍語,原文見《世說新語?任誕》

⑥《荀子?樂論篇》,《禮記?樂記》

⑦⑧⑨《禮記?樂記》

⑩《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11)《論語?泰伯》。[參考資料]洪業(yè)《禮記引得序》,《儀禮引得序》。

【隨文練習(xí)】

一、根據(jù)原文填空

1.儒家所稱道的禮,包括、_______、等。

2.三禮:、、。

3.“——”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論之作,所述的禮制有實施的,也有理想的。

4.有拿禮來包羅萬象的野心,他們認禮為治亂的根本,這種思想可以叫做禮治主義。

5.按著__的分際,各守各的道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朋友互相敬愛,才

算能做人;人人能做人,天下便治了。

6.樂有改善人心、移風(fēng)易俗的功用,所以與__是相通的。

7.漢代學(xué)者所傳習(xí)的有三種經(jīng)和無數(shù)的“記”,三種經(jīng)是《》《》《》:

《禮記》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述之作。漢代所見的“記”很多,流傳到現(xiàn)在的

只有三十八篇《》和四十九篇《》。后世所稱《禮記》,多半專指《》o

8.據(jù)近來的研究,這兩部書實在是時代的產(chǎn)物。

二、請你閱讀《經(jīng)典常談》的前五章,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說文解字》是西漢許慎所作,書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還分析偏旁,定出部首,

并解釋了書中每個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兇,周代有了筮法,作為卜法的輔助,以蓍草數(shù)目的奇偶來斷定吉兇。

C.《尚書》是中國最早的記言的歷史《尚書》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流亡更迭,其偽作一直到清朝才被

證實。

D.歌謠可分為徒歌和樂歌,徒歌是隨口唱,樂歌是隨著樂器唱,其中樂歌的節(jié)奏更規(guī)律化。

三、閱讀語段,完成后面小題

《三禮》第五

許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著“天地君親師”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親是祖先的意思,祖先

是家族的本源。君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著這些。荀子只稱這些為禮的三本①;大概是

到了后世才宗教化了的。荀子是儒家大師。儒家所稱道的禮,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儀式、社會風(fēng)俗習(xí)慣等

等。卻都加以合理的說明。從那“三本說”,可以知道儒家有拿禮來包羅萬象的野心,他們認為禮為治亂

的根本;這種思想可以叫做禮治主義。

怎樣叫做禮治呢?儒家說初有人的時候,各人有各人的欲望,各人都要滿足自己的欲望,沒有界限,

沒有分際,大家就爭起來了。你爭我爭,社會就亂起來了。那時君師們看了這種情形,就漸漸給定出禮來,

讓大家按著貴賤的等級,長幼的次序,各人得著自己該得的一分兒吃的、喝的、穿的、住的,各人也做著

自己該做一分兒工作。各等人有各等人的界限和分際;若是只顧自己,不管別人,任性兒貪多務(wù)得,偷懶

圖快活,這種人就得受嚴厲的制裁,有時候保不住性命。這種禮,教人節(jié)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會的秩

序,可以說是政治制度。

天生萬物,是個很古的信仰。這個天是個能視能聽的上帝,管生殺,管賞罰。在地上天的代表,便是

天子,天子祭天,和子孫祭祖先一樣。地生萬物是個事實。人都靠著地里長的活著,地里長的不夠了,便

鬧饑荒;地的力量自然也引起了信仰。天子諸侯祭社稷,祭山川,都是這個來由。最普遍的還是祖先的信

仰。直到我們的時代,這個信仰還是很有力的。按儒家說,這些信仰都是“報本返始”②的意思。報本返

始是慶幸生命的延續(xù),追念本源,感恩懷德,勉力去報答的意思。但是這里面怕不單是懷德,還有畏威的

成分。感謝和恐懼產(chǎn)生了種種祭典。儒家卻只從感恩一面加以說明,看作禮的一部分。但這種禮教人恭敬,

恭敬便是畏威的遺跡了。儒家的喪禮,最主要的如三年之喪,也建立在感恩的意味上;卻因恩誼的親疏,

又宣出等等差別來。這種禮,大部分可以說是宗教儀式。

居喪一面是宗教儀式,一面是普遍人事。普通人事包括一切日常生活而言。日常生活都需要秩序和規(guī)

矩。居喪以外,如婚姻、宴會等大事,也各有一套程度和規(guī)矩。不能隨便馬虎過去;這樣是表示鄭重,也

便是表示敬意和誠心。至于對人,事君,事父母,待兄弟、姊妹,待子女,以及夫婦、朋友之間,也都自

有一番道理。按著尊卑的分際,各守各的道理,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朋友互相敬愛,才

算能做人;人人能做人,天下便治了。就是一個人飲食言動,也都該有個規(guī)矩,別叫旁人難過,更別侵犯

著旁人,反正諸事都記得著自己的分兒。這些個規(guī)矩也是禮的一部分;有些固然含著宗教意味,但大部分

可以說是風(fēng)俗習(xí)慣。這些風(fēng)俗習(xí)慣有一些也可以說是生活的藝術(shù)。

王道不外乎人情,禮是王道的一部分。按儒家說的是通乎人情的③。既通乎人情,自然該誠而不偽了。

但儒家所稱道的禮,并不全是實際施行的。有許多只是他們的理想,這種就不一定能通乎人情了。就按那

些實際施行的說,每一個制度,儀式或規(guī)矩,固然都有它的需要和意義。但是社會情形變了,人的生活跟

著變;人的喜、怒、愛、惡,雖然還是喜、怒、愛、惡,可是對象變了。那些禮惰性卻很大,并不跟著變。

這就留下了許許多多遺形物,沒有了需要,沒有了意義;不近人情的偽禮,只會束縛人?!独献印防锕?/p>

禮,說“有了禮,忠信就差了”④;后世有些人攻擊禮,說“禮不是為我們定的”⑤;近來大家攻擊禮教,

說“禮教是吃人的”。這都是指著那些個偽禮說的。

(選自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有刪改)

1.第1段畫線句有何作用?

2.“禮”最初是如何產(chǎn)生的?“禮”包括哪些內(nèi)涵?

3.聯(lián)系實際,談?wù)勀銓Ξ?dāng)今“禮”的認識。

【變式練習(xí)】

一、課內(nèi)閱讀

(湖南省永州市2022年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題)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

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貸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故外廣而不閉窗戶B.盜竊亂賊而不作興起

C.壯有所用效力D.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培養(yǎng)

2.下列各項中朗讀節(jié)奏正確的一項是()

A.是故謀閉而/不興B.故人/不獨親其親

C.天下/為公,選賢/與能D.不必藏/于己

3.下列與文章相關(guān)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表述簿送的一項是()

A.《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的各種禮儀

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

B.儒家經(jīng)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

經(jīng)》《春秋》。

C."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聞為依據(jù),經(jīng)過加工提煉而后構(gòu)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的模式。

D."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充分體現(xiàn)了全社會的關(guān)愛,其中"孤"是指無父無母的孤兒。

4.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

(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5.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從2017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試分析當(dāng)今社會我們基本實

現(xiàn)了哪些"大同”社會的構(gòu)想。

二、課外閱讀

(2023春?吉林長春?八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張湛修整

漢張湛,矜嚴?好禮,動止有則。雖居幽室,必自修整,遇妻子以禮法。及在鄉(xiāng)黨詳言正色輔以為儀表。人

或謂湛為詐,湛聞而笑曰:“我誠詐也,人皆作惡,我獨詐善,不亦可乎?”光武臨朝,或有情容,湛輒

諫。嘗乘白馬,帝見湛,輒②言白馬生且復(fù)諫矣,后為太子太傅久

——《后漢書?張湛傳》節(jié)選

【注釋】①矜(jin)嚴:矜持嚴整。②輒(zh。:總是,就。③太子太傅:官名。

6.解釋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人名謂湛為詐()②湛閘而笑曰()

7.用"/"為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斷句(限斷二處)。

及在鄉(xiāng)黨詳言正色三輔以為儀表。

8.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本文通過哪幾件事來表現(xiàn)張湛的為人?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2022春?河北邢臺?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不一樣的成人禮

①那一年秋天,罕見的干旱,父親說,地里干得都裂口子了,可刨花生的時節(jié)到了,再不刨,那些花

生就會落到地里去,那就更麻煩了。

②我的成人禮就在那年秋天干旱的季節(jié)。

③家里沒有人記得,成人禮在莊戶人家的眼里,簡直不值一提,值得提的,只有時時刻刻掛在嘴邊的

干旱和莊稼。

④我愛讀書,除了讀課本,還愛讀課外書。18歲的我,從書本里早早地領(lǐng)略了成人禮的美好。而那些

美好,大多是來自城里知識分子對他們子女成人禮的祝福。

⑤說真的,我有小嫉妒,同時,我又有小憧憬。同樣的成人禮,我為什么就不能有一個像樣的成人禮

呢?可是,父母根本就不懂什么成人禮,更別提什么操持一個像樣的成人禮了。

⑥我呢,只能在心里偷偷地做夢。但夢就是夢,離現(xiàn)實有海角天涯的距離。

⑦這不,成人禮這天,剛好我們高中放月假,父親一大早就把鎬頭、竹籃子等農(nóng)用工具放到三輪車上。

我一看這架勢,馬上就明白了,我的成人禮注定要在大山中,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度過了。

⑧雖然我的心里有一百個不情愿,但我只能接受這個現(xiàn)實。

⑨父親的話一點都不夸張,花生地里都硬結(jié)了,鎬頭刨下去,震得手臂都發(fā)麻。我看了一眼,我刨了

一壟,手心就起了白白的水泡。

⑩我們這里是山坡地,這一塊地連著那一塊地,全靠人工干活。我看到父親在另一塊地里,揮汗如雨

地刨花生,一刻也不曾停歇。我可受不了了,我這可是提鋼筆的手啊,還真提不住這硬邦邦的?頭呢!我

就想:歇歇吧,反正不差這一時,哪知我坐在地上歇了一會兒,又想歇一會兒,就是不想干活。

?我想:我的手掌都起水泡了,再干,肯定就磨破了,得多疼啊。我干脆坐在地上,用一個草莖逗螞

蟻玩,再用一個樹枝在硬邦邦的地上寫上幾個淺淺的字。

?父親干完一塊地,可能是渴了,就走到我這邊地頭的三輪車上喝水,他一瞅,我只干了一壟花生,

氣就不打一處來,父親是個暴脾氣,他的脖子青筋蹦出來了,破口罵道:“你這個小兔崽子,好不容易盼到

你放月假回家,你倒好,坐在地頭上當(dāng)大爺呀?”父親越說越生氣.舉起拳頭捶在我的肩膀上,接著說:“我

養(yǎng)你有什么用?吃白飯呢?”

?那一拳很疼,疼的不僅僅是肩膀,還有心。

?我發(fā)現(xiàn)父親的頭上有白發(fā)了,父親的頭上是什么時候有白發(fā)的呢?我竟然不知道,我還看到父親脖

子上的汗水順著皺紋往胸脯上淌。我沒說自己的手掌心上起了水泡了,只是默默地舉起了鎬頭,像父親那

樣,一下一下地刨下去。

?那天,天上飄起了小雨,父親也沒有要停下的意思,他說,趕緊搶收完花生,還要在這塊地上趕著

種小麥呢,老天爺開眼了,終于下了一場小雨了,這簡直就是及時雨啊。我們在雨絲中刨花生,那些刨好

的花生秧躺了一地,而我,已經(jīng)感覺不到手心里的疼了。

?我考上了大學(xué)的時候,父親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一向不會說好話的父親第一次說了一句讓我暖

心窩子的話,他說:“到了大學(xué),別太省,該花的地方就花,別縮手縮腳的,讓人看不起?!蔽抑?,這些錢

是父親從地里一鎬頭一鎬頭刨出來的,上面有他的汗水,當(dāng)然還有一點,我手掌心里的血絲。

?那一刻,我覺得我度過了一個盛大的成人禮——在花生地里的成人禮,讓我懂得了責(zé)任和擔(dān)當(dāng)。

?我的成人禮,讓我在一天之內(nèi)迅速成長了起來。勞動讓我理解了成人禮的真正內(nèi)涵,還有比這更有

意義的成人禮嗎?

9.概括上面所選文字敘寫的故事?

10.第⑤段"說真的,我有小嫉妒,同時,我又有小憧憬"中的"小嫉妒"和"小憧憬"分別指什么?

11.請對第?段中的畫橫線句子作簡要賞析。

他的脖子青筋蹦出來了,破口罵道:"你這個小兔崽子,好不容易盼到你放月假回家,你倒好,坐在地頭上

當(dāng)大爺呀?"

12.文章結(jié)尾寫道"還有比這更有意義的成人禮嗎",你認為"有意義"表現(xiàn)在哪里?

(2022春?河南平頂山?九年級統(tǒng)考期中)閱讀下面兩個文本,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古人的謙讓

①謙讓,囊括了很多內(nèi)容,比如禮讓、忍讓、退讓、避讓以及“溫度恭儉讓”的讓,等等,這些都屬于做

人必須具有的品德。今人如此,古人亦然,春秋時代的先人,尤其如此。

②司馬遷作《史記》時,中國的封建社會已經(jīng)定型,遂有詩書禮樂,遂有制度文明,大家進入物質(zhì)世

界,遂也有多寡之分,高低之別,當(dāng)然,也就有了競爭與禮讓,拳頭和微笑的不同對待??鋭e是那些大大

小小的諸侯統(tǒng)治者,讓國讓權(quán),這種最根本的謙讓,是絕對做不到的,哪怕打破頭,也要爭個上下,高人

一頭。因此,吳太伯和他的弟弟仲雍,以及他們十九世孫季札的讓王,應(yīng)該是堯、舜、禪讓以后唯一的、

絕無僅有的奪平過渡范例。此后那三百多位皇帝,無一不是在刀光劍影、血腥屠殺中進行朝代乏迭。因此,

司馬遷將吳世家列名為這一章的第一,或是這位大師“皮里陽秋”的筆法。

③西周王朝初年,吳太伯偕弟仲雍,為讓王位,斷發(fā)文身,來到長江以南開辟新區(qū),向當(dāng)時的蠻荒之

地,拓展中原禮樂文明,延至季札當(dāng)政時期,已經(jīng)19代了,吳國逐步走向強盛。季札的父親名壽夢,有子

四人,日諸樊、曰余祭、曰余睞、日季札。季札雖幼于其兄,卻以賢德和博學(xué)著名當(dāng)世,壽夢為吳國長久

計,下決心打破慣例傳位于他,未成。后來,壽夢死,長子諸樊,次子余祭,也都要求季札接位為王,主

持國家大政。季札是個崇尚禮樂,潔身清行,嚴格遵守嫡長子繼承制,穩(wěn)定國家和政權(quán)的謙謙君子,更何

況太伯和仲雍做出了榜樣,他便回到自己的封地延陵,即大約今之常州、江陰等地。如此季札的"三讓”,

隨即成為一段歷史佳話。

④季札的故事除了"守節(jié)"與"讓國"外,還有"掛劍"一節(jié),也許能讓后人更加欽佩這位古人的風(fēng)節(jié)。

⑤季札初次出使途中,路經(jīng)徐國(都城在今江蘇宿遷河洪一帶),徐國的國君盛情接待了他。禮尚往

來,談笑風(fēng)生中,季札看出這位國君非常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