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完整版本_第1頁
陶瓷完整版本_第2頁
陶瓷完整版本_第3頁
陶瓷完整版本_第4頁
陶瓷完整版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二章陶瓷一、定義(普通陶瓷、特種陶瓷)二、陶瓷的發(fā)展史傳統(tǒng)概念的陶瓷是指以粘土為主要原料,并與其他礦物原料經(jīng)過破碎、混合、成形、燒成等過程制得的制品,即常見的普通陶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類性能特殊,在電子、航空、航天、生物醫(yī)學(xué)等領(lǐng)域有廣泛用途的陶瓷材料,稱之為特種陶瓷。

從結(jié)構(gòu)上看,一般陶瓷制品是由結(jié)晶物質(zhì)、玻璃態(tài)和氣泡所構(gòu)成的復(fù)雜系統(tǒng)。

返回陶瓷(ceramics)一、定義(普通陶瓷、特種陶瓷)以粘土為原料,調(diào)制成型,低于1000℃燒結(jié)得到的多孔體,稱陶;以更純粘土與石英和長石,調(diào)制成型后,1200-1400℃煅燒并涂釉,得到的致密燒結(jié)體稱為“瓷器”.

傳統(tǒng)的陶瓷材料是復(fù)雜的多晶體,是晶粒、晶界、氣孔和玻璃包裹物的集合體.細化晶粒,提高致密程度,減小氣孔率,增加附加能量消耗材料相,可提高陶瓷的強度和韌性.精細陶瓷(advancedceramics)

結(jié)構(gòu)陶瓷:指具有高硬、高強、耐磨耐蝕、耐高溫和潤滑性好等性能,用做機械結(jié)構(gòu)零部件的陶瓷材料.

氧化鋁:高純超細氧化鋁經(jīng)高溫?zé)Y(jié)而得.使用溫度高達1980℃,用途極廣.高純氧化鋁加入少量Y2O3和MgO等,特殊燒結(jié),可得透明陶瓷.少量Cr2O3與Al2O3形成固溶體,稱紅寶石,是激光材料.

氧化鋯:離子鍵結(jié)合,性脆.加入少量Y2O3和CaO等可實現(xiàn)增韌,得到“陶瓷綱”.

氮化硅:硬度為9.低膨脹,高熱導(dǎo),可適應(yīng)溫度的急劇變化.Si3N4可與Al2O3形成固溶體,制得新材料“塞龍(sialon)”.

碳化硅:SiC,俗稱“金剛砂”,原子晶體.高溫強度極高,摻雜可制得半導(dǎo)體材料,制作發(fā)熱元件.已用于制造無冷卻式陶瓷發(fā)動機.精細陶瓷(advancedceramics)

功能陶瓷:指以其固有的特性或通過各種物理因素作用而顯示某種新性能的陶瓷材料.

壓電陶瓷:具有壓電效應(yīng)的陶瓷材料.主要有:鈦酸鋇系、鈦酸鉛系和鋯鈦酸鉛系.用于制造各種換能器和傳感器.晶體受外力作用而形變,同時在對應(yīng)兩個面上產(chǎn)生電荷,晶體帶電的大小與外力成正比;相反,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在晶體相應(yīng)面上會產(chǎn)生形變,該現(xiàn)象稱“壓電效應(yīng)”.

光導(dǎo)纖維:光通信的關(guān)鍵.SiO2和LaF3已實用化.

固體電解質(zhì):AgI離子晶體,Y2O3和CaO穩(wěn)定的ZrO2,Na-b-Al2O3等.

傳感材料1、原始時代

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遺址彩陶

二、陶瓷的發(fā)展史這既是早期陶器中編織物紋印以及魚網(wǎng)、水渦、樹葉等圖案的延續(xù)和變化,同時也是原始人內(nèi)心音樂涌動和視覺表現(xiàn)彩陶的象形圖案多種多樣,最基本的主題是生殖主題。有大量的魚、蛙、植物果實、花朵的描繪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葬具

1955年陜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

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這件彩陶盆是兒童甕棺的棺蓋。仰韶文化流行一種甕棺葬的習(xí)俗,把夭折的兒童置于陶甕中,以甕為棺,以盆為蓋,埋在房屋附近。這件陶盆上畫有人面,人面兩側(cè)各有一條小魚附于人的耳部。有的學(xué)者根據(jù)《山海經(jīng)》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師“珥兩蛇”的說法以為人面魚紋表現(xiàn)的是巫師珥兩魚,寓意為巫師請魚附體,進入冥界為夭折的兒童招魂。

陶豬

新石器時代晚期,河姆渡文化,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長6.7厘米從事稻作生產(chǎn)的河姆渡氏族,其家畜飼養(yǎng)業(yè)也有一定規(guī)模,飼養(yǎng)的家畜主要是豬、狗和水牛,豬的數(shù)量最多,破碎的豬骨和牙齒在遺址中到處可見。河姆渡遺址還出土一件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齊的稻穗和豬紋,反映了養(yǎng)豬與農(nóng)業(yè)的密切關(guān)系。白陶瓿,商代,高20厘米,口徑18.5厘米。陶質(zhì)潔白細膩,造型及花紋模仿青銅器,工藝極為精細。河南安陽市出土,北京博物院藏。白陶瓿2、夏商周時期原始瓷尊

商朝時期商前期

(約公元前16~前14世紀)

酒器

1953年河南省鄭州市出土

高11.5厘米、口徑18.3厘米中國目前可以確定最早的原始瓷器為商代早期的,其成份是高嶺土,釉色施在器表和部分口沿內(nèi),呈玻璃質(zhì)面,以青綠色釉為主,少數(shù)呈褐色和黃綠色。胎骨細膩,以灰白色居多,燒成溫度約在1200℃左右,質(zhì)地硬,沒有顯著的吸水性,已具有瓷器的特征了。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山東等地都有商代原始瓷器出土,而以南方為多。此尊的形態(tài)和紋飾,頗具南方原始瓷器的特點。東漢.綠釉九連陶燈臺,燈具,1961年北京平谷西柏店出土,高65厘米,寬39厘米,翠綠色厚釉,燈臺中心柱頂有一個托盤,中央有一只鼓翼的瑞鳥雕飾;柱身往下漸粗,底呈喇叭口型。首都博物館收藏。

綠釉九連陶燈臺3、秦漢時代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是用泥土、木或銅等作的像人的物件。

俑的質(zhì)地以木質(zhì)、陶質(zhì)最常見,也有瓷、石或金屬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樂、士兵、儀仗等,并常附有鞍馬、牛車、庖廚用具和家畜等模型,還有鎮(zhèn)墓壓勝的神物。俑大多真實地模擬當(dāng)時的各種人物,因而可以考見當(dāng)時社會的生活習(xí)俗,也是研究各代輿服制度的重要資料。俑還可以反映出各個時代雕塑藝術(shù)的水平。

將軍俑一號坑出土車左俑二號坑出土車右俑二號坑出土

馬前披甲武士俑陶院落

兩漢時期東漢

明器

1956年廣東省廣州市東郊麻鷹崗出土

長41.2厘米、寬40厘米、高29.6厘米

這件陶院落平面呈方形,有供臨窗眺望的譙樓,有執(zhí)兵器的武士,有憑幾端坐的主人和跪伏朝拜的吏役,是東漢時期豪強地主武裝力量的一種真實反映,說明東漢豪強大族已經(jīng)把住宅和防御設(shè)施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揭示了當(dāng)時的階級對立和社會動亂的情況。釉陶

漢:朱砂繪陶尊青瓷水注三國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有著豐富的瓷土,在東漢中晚期,這里的瓷器燒制工藝已基本成熟,至三國時期更有提高,并大量生產(chǎn)。這件蛙式青瓷水注,造型生動形象,釉色勻稱,顯示了當(dāng)時高水平的燒瓷技術(shù)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

青瓷雙流雞首壺南北朝

盤口外侈,束腰,長頸,圓肩,深腹,底略凹。肩前端向上直伸,并排兩個長頸雞首形流,雞首頂部有高冠,圓目凸起,作昂首啼鳴狀,后端為并排兩個曲圓形柄。上端龍首與盤口銜接,龍首雙目前視,作飲水狀。下端與肩相連。柄上端略細,下端略粗,肩左右兩側(cè)各有1個橋形紐。施青色釉,有細小冰裂紋。此器造型精美生動,為當(dāng)時常用的水器。青釉盆西晉太康三年

(公元282年)1982年

江蘇省常熟市石梅西

晉墓出土,口徑13.2

厘米,江蘇省蘇州市

博物館藏。

青瓷雙柄雞首壺酒器

1965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出土

高22.3厘米這件雞首壺造型、裝飾簡練。兩晉南北朝的名士嗜酒成風(fēng),故隨葬品中常出酒器青瓷蓮花尊

盛水或盛酒器

河南省上蔡縣出土

高49.5厘米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許多建筑、日用器物都用佛教圖像加以裝飾。這件蓮花尊頸部有2個天人、4個交腳而坐的佛像?!疤臁笔欠鸾虒ι竦姆Q呼,佛經(jīng)中有20種“天”和其他小神,許多神住在天上,叫做天人,表現(xiàn)他們時多作飛騰狀,故今日又習(xí)稱“飛天”。飛天能奏樂、散花,又能護法,是佛的弟子和侍衛(wèi)。蓮花在佛教信仰中象征潔凈。尊腹部作出浮雕式蓮花4層,上3層下覆,下1層上仰,把器物形體配合得很華貴。青釉人騎獸器,高17.7cm。人騎于獸背,雙手握獸角,頭戴網(wǎng)紋卷沿高帽,帽中空,可插燭。騎獸人高鼻圓眼,頜下有須;獸則伏臥,齜牙瞋目。人、獸之身都戳印圓形紋,獸面篦劃須紋,長尾垂。通體施青黃色釉。此器是西晉瓷塑制品的典范,形象生動,是一件難得的藝術(shù)珍品。青釉人騎獸器5、隋唐五代

隋代雖然時間較短,然而國家的統(tǒng)一與生產(chǎn)的上升,使陶瓷工藝在六朝的基礎(chǔ)上有著較大的發(fā)展。隋代的陶瓷,在北方的安陽隋張盛墓、卜仁墓,西安李靜訓(xùn)墓,南方的長沙、武漢、江西靖江等地隋墓都有出土,武漢周家大灣隋墓出土的陶瓷多達六十余件。在河北賈壁村,河南鞏縣、安陽等地,還發(fā)現(xiàn)了隋代窯址。隋代的陶瓷,除了傳統(tǒng)的的青瓷在南北各地繼續(xù)射干年產(chǎn)外,白瓷也已經(jīng)燒制成功。白瓷是由青瓷演變而來,它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陶瓷生產(chǎn)實踐重,通過對瓷土進行精煉,使原料中鐵分減少,以及燒制火度的掌握,而燒成的白度較高的瓷器。隋代陶瓷的品種,比六朝更為增加,它逐漸代替金屬、漆器等,制成各種生活日用品,有飲食器、盛儲器、生活用器、文具、娛樂器、家具等等。龍柄雙身壺更為隋代出現(xiàn)的新品種,到了唐代才變?yōu)閱紊怼K宕沾傻难b飾,有幾何紋、旋紋、繩紋、雙圈紋、連珠紋等。植物紋有蓮瓣、忍冬、葵瓣、團花、寶相花、梅花、樹葉等。動物紋有龍紋、鳳紋、象首等。此外還有人物紋。一般說來,隋代裝飾較少,而有實用的的四系、六系、八系不等的耳。其中以橋形耳最多也最有特色。隋代的陶瓷在制作技術(shù)上,有較大的提高??梢允固ンw潔白,同時顯得薄而細膩,不象六朝那樣的厚重,并且使用了護胎釉,這樣不僅可以掩蓋胎體的細孔和斑點,而且也提高了潔白度。

陶文官俑

隋朝時期明器

1956年湖北省武漢市周家大灣隋墓出土,高65厘米此俑頭戴方幘,上穿寬袖衣,下著曳地裳,腰束寬帶,腳穿舄。北朝西魏時已開始“罷門資之制”,注意才干。隋文帝廢去九品中正制的選舉制度,命諸州歲貢三人,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又下詔“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舉人”。這說明此時已在走向科舉制度。至隋煬帝時開始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的奠定。

青瓷鼠、牛、猴俑隋朝時期明器

1955年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桂子山出土

鼠俑高15.3厘米,牛俑及猴俑高16.5厘米這是十二生肖俑中的3件,均為人身、獸首、著衣、持笏、盤坐,形象逼肖,釉色青黃,制作精致,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十二肖相之說始于東漢的王充,其實在秦簡中已出現(xiàn)十二生肖的記載。而十二生肖以造型的俑類出現(xiàn),則始于隋朝

秘色瓷碗

唐朝時期食器

1987年陜西省扶風(fēng)縣法門寺塔地宮出土,高7.1厘米、口徑25厘米法門寺相傳始建于東漢,唐時建有護國真身寶塔及地宮,供養(yǎng)佛指舍利。地宮中的許多文物是唐皇室供奉的,其中的秘色瓷是作為貢瓷的越窯精品,屬宮廷專用。因其釉色、形制少為人知,故以“秘色”相稱。器物以青綠釉為主,釉內(nèi)夾雜瑪瑙細末,釉面潤澤晶瑩,釉層有透明感。這次出土的瓷器共19件,器形有瓶、碗、盤、碟等,大部分在同出土的文物帳上被明確記為“秘色瓷”。因地宮封閉于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可知秘色瓷最晚在咸通年間已經(jīng)燒制了。唐法門寺地宮出土,是唐州縣進貢皇室的高級瓷器。因其釉色和燒制方法至今不明,又無實物可證明,故稱秘色瓷。該凈水瓶為佛寺使用的水器。法門寺博物館藏。越窯秘色瓷八棱凈水瓶

唐三彩駱駝,高72.4厘米,美國索士比拍賣公司1997年估價150,000美元

唐三彩馬,高89.5厘米,美國索士比拍賣公司1997年估價400,000美元

唐三彩打馬球,高36.8厘米,美國索士比拍賣公司1998年估價30,000美元

唐三彩馬,高68.6厘米,美國索士比拍賣公司1998年估價280,000美元

唐.倭墜髻女坐俑,高27厘米,1964年洛陽北窯出土。倭墜髻女坐俑6、宋代的陶瓷工藝

宋代的陶瓷,是工藝美術(shù)中最為杰出的一個品種,是我國古代陶瓷發(fā)展的鼎盛時期,也可以說,宋代是“瓷的時代”,人們簡稱它為宋瓷。宋代的瓷窯遍布全國各地,創(chuàng)造了各種獨具特色的陶瓷品種。不論在陶瓷產(chǎn)量或藝術(shù)質(zhì)量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釉色增多,除了傳統(tǒng)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外,還創(chuàng)造了彩瓷、花釉瓷。裝飾方法也是豐富多彩,有刻花、印花、堆貼、繪花,以及運用樹葉、剪紙貼飾等。著名的宋代十大名窯分別是北方的定窯、汝窯、官窯、耀州窯、鈞窯、磁州窯以及南方的哥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宋代的陶瓷,在藝術(shù)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從總體看,陶瓷的造型見解、優(yōu)美,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卓越的美的工藝形象。器皿的恰當(dāng)?shù)谋壤统叨?,使人感到減一分則短,增一分則長,達到了十分完美的的地步。陶瓷的式樣很多,,壺多為長流,流與柄和壺口幾成平行,壺身往往作成瓜棱狀。并有梅瓶、玉壺春等式樣。碗有瓜棱形、葵花形,而以斗笠形為最流行。

陶瓷的裝飾方法有刻花、印花、繡花、畫花等,其中繡花是用針刺出花紋,畫花則為后來的繪慈開創(chuàng)了新的紀元。宋代的裝飾題材,喜用折枝花以及飛鳥蟲魚,紋樣秀麗,線條流暢,規(guī)矩的幾何紋很少,體現(xiàn)了清新、典雅的藝術(shù)特色。從陶瓷的釉色來看,也是豐富多彩。有定窯、景德鎮(zhèn)的白瓷;有汝窯、耀州窯、龍泉窯的青瓷;有建窯、吉州窯的黑瓷;有鈞窯的彩瓷等。宋瓷諸窯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定窯、景德鎮(zhèn)窯之清秀;汝窯、耀州窯、龍泉窯之渾厚;官窯、哥窯之典雅;鈞窯之絢麗;建窯之淳樸;磁州窯、吉州窯之濃厚的民間特色。它們在宋代陶瓷工藝的園地里,如百花爭艷,各自顯現(xiàn)出獨特的風(fēng)格美。北宋被譽為五大名窯的官窯,因窯址未被發(fā)現(xiàn),文獻記載又少,至今仍為陶瓷界的一大懸案。北宋官窯月白釉出戟尊尊高27公分,口徑18公分,足徑16公分,通體月白釉色,內(nèi)外開片小而均勻。官窯小器大片為貴,大器小片為奇。此尊紫口鐵足特征明顯,是一件難得的稀世珍品。

官窯貫耳瓶

陳設(shè)品,22.8厘米、口徑8.3厘米、足徑9.6厘米宋代瓷器的質(zhì)地、釉色、式樣、產(chǎn)量都遠遠超過前代,鈞窯、汝窯、哥窯、官窯、定窯被譽為當(dāng)時的五大名窯。官窯是指由中央官府開設(shè)的窯場,專門燒制御用瓷器,其中有不少是仿古造型的陳設(shè)品。這件官窯貫耳瓶即仿自古代青銅投壺造型,直口闊腹,瓶側(cè)筒狀貫耳與足部兩側(cè)長方孔相對應(yīng),可以穿系繩帶。此瓶釉色厚潤,端莊典雅,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官窯粉青秋水匜,高6厘米,口徑14.6厘米,足徑6.7厘米,深圳璽寶樓青瓷博物館收藏。官窯粉青秋水匜

北宋汝瓷出香宋.定窯白釉蓋罐,通高11.5厘米,口徑5.5厘米,1963年北京市順義縣凈光舍利塔基出土。

定窯白釉蓋罐鈞窯尊宋18.4X22X21.2厘米

河南禹縣出土,為宋代鈞窯瓷器中的精品。通體施釉,器里壁為月白色,器外上半部為天藍色,下半部為紫紅色,器身有"蚯蚓走泥紋"宋澱青釉紫紅斑文花盆,鈞窯,高14.3厘米。

澱青釉紫紅斑文花盆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高15.8cm,口徑22.8cm,足徑11.5cm。

花盆六瓣葵花式,折沿,口沿邊起棱,深腹,圈足。盆內(nèi)外施釉,口沿以內(nèi)呈灰藍色,外呈玫瑰紫色,口沿下流釉,凸棱處釉薄呈醬色。

底呈深淺不同的醬色,有5個圓形滲水孔,刻有標識器物大小的數(shù)字“七”,并有清代造辦處玉作匠人所刻“建福宮”、“竹石假山用”八字款識。哥窯方洗宋5.7*2.6厘米

估價:RMB3000000-6000000成交價:RMB3300000

哥窯方洗釉水肥厚滋潤、開片均勻,胎質(zhì)厚重。底刻"官"宇款,原為同治皇帝的老師李鴻藻所藏之物,后傳至其子手里,被一收藏家征得,一直藏不示人。哥窯弦紋瓶

哥窯弦紋瓶,高20.1cm,口徑6.4cm,足徑9.7cm。

瓶廣口,細長頸,扁圓腹,圈足,頸及肩部凸起弦紋四道,器里外及底心滿釉,通體開金絲鐵線紋片,底足露胎處為醬色。

釉面開片原因釉與胎的收縮率不一致,冷卻時形成一種釉裂胎不裂的現(xiàn)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錯落有致的開片,順其自然,形成一種妙趣天成的裝飾釉。哥窯釉質(zhì)凝厚,釉色沉穩(wěn),其胎體中含鐵量較高,燒成時口沿處釉下垂,形成醬口。

弦紋瓶是典型的哥窯產(chǎn)品,造型端莊秀美,金絲鐵線紋片和肩頸凸起的四道弦紋使單一色釉增添了起伏變化,更具韻律感。哥窯傳世品不多,主要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耀州窯是我國宋代著名的三大民窯之一,歷史上曾一度被列入六大名窯。在宋代我國南北青瓷兩大系中,代表著北方青瓷的最高成就。耀州窯遺址位于今陜西省銅川縣,銅川舊名銅官,宋代屬耀州,故名。耀州窯始于唐,宋代最盛,金元時持續(xù)生產(chǎn),到明代停止。它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產(chǎn)瓷區(qū),主要生產(chǎn)日用瓷,北宋中后期,曾為宮廷燒制瓷器。耀州窯以燒制青瓷為主,也有少量黑瓷、白瓷。青瓷釉色偏綠,近似橄欖色,裝飾多用刻花和印花。北宋中期青瓷刻花技術(shù)日臻成熟,由于刀鋒深,施釉后刀痕處積厚釉,使裝飾花紋的邊緣呈現(xiàn)陰影,富有立體感。耀州窯瓷器樣式較多,僅瓶就有十幾種樣式。這件萊菔尊是仿古尊制成的折肩瓶,瓶體修長,短頸卷口,形似萊菔,是耀州窯特有瓶式。耀州窯是我國宋代著名的三大民窯之一,歷史上曾一度被列入六大名窯。在宋代我國南北青瓷兩大系中,代表著北方青瓷的最高成就。耀州窯刻花三足瓶

瓶口出沿一周,瓶口下部刻四道在弦紋,弦紋中間刻下垂的蕉葉紋。腹部刻纏枝花紋,線條寬厚,有淺浮雕的裝飾效果。充分體現(xiàn)了耀州窯刀法犀利剛勁,精湛高超的刻花技藝。底部刻三力士足,形象逼真。在傳世耀瓷中,是一件極為罕見的藝術(shù)珍品。耀州窯刻犀牛望月紋碗碗高6厘米,口徑18厘米,足徑5厘米。碗外部口沿下刻弦紋一周,碗內(nèi)主紋飾刻犀牛望月紋,胎色灰白,釉色青中泛黃,刀法剛勁有力,直刻,斜刻兼用,立體感強。在傳世耀瓷碗中是極為罕見的藝術(shù)珍品。磁州窯址在河北省邯鄲地區(qū)磁縣的觀臺鎮(zhèn)和彭城鎮(zhèn)一帶,宋代時屬磁州故此得名。其燒造歷史,經(jīng)考古界多方論證,始于北宋元豐年間。而終于明代何時,到目前為止尚無確鑿的證據(jù)。

磁州窯瓷的主要特征是胎釉厚實粗獷,豪放。富有濃郁的民間生活氣息。它把制瓷工藝同書畫藝術(shù)巧妙的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創(chuàng)獨特的綜合藝術(shù)。在河南、山西、陜西以及廣東、江西影響深遠,民間普遍建窯仿造。時有精品問世。在宋代,白地黑花瓷和黑釉凸線紋瓶以及雙系、四系罐是該窯的精絕之品。磁州窯黑釉凸線紋瓶

磁州窯梅瓶

北宋,磁州窯早期產(chǎn)品,小口折沿,短頸溜肩,底部內(nèi)凹成圈足。胎厚質(zhì)粗,呈淺灰色。腹部施較厚的粉紅釉,釉上堆塑美女西施洗衣。并填紅黃綠黑諸釉色。這種釉上施彩的工藝是磁州窯的杰作,對其后中國的釉上五彩的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這是一件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中國最早的釉上五彩瓷。明萬歷磁州窯大罐

該罐高62厘米,口徑15厘米,腹最大徑46厘米,底徑23厘米。肩部書寫"明萬歷乙己年做。"它制作的絕對年代為1604年。是明磁州窯大罐標準的斷代器。有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填補了磁州窯末期瓷器研究缺少實物的空白。磁州窯白地黑花嬰戲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嬰戲枕,宋,高10.4cm,長29.9cm,寬22.5cm。

枕呈腰圓形,枕面前低后高。白釉,枕面及枕側(cè)以黑彩繪嬰戲紋。枕面外周以雙線勾勒如意形開光及雙弦紋,開光與弦紋間飾四組卷枝紋。枕側(cè)繪簡單的花草紋。枕面主題紋飾畫筆簡練,描寫兩個嬰孩玩耍,其中一孩兒頭上落一只小鳥,孩兒驚愕不已,另一孩兒作興奮狀,欲上前捕捉小鳥。

在磁州窯器物當(dāng)中,以嬰戲為題材的很多,如池塘趕鴨、打陀螺、蹴球、騎馬、釣魚、放炮竹等。瓷枕亦如此,不論是做游戲,玩蓮或趕鴨,均寥寥數(shù)筆,就把孩兒天真、可愛的童趣表現(xiàn)出來。即如此枕雖著墨不多,卻生動傳神。

宋.磁州窯人物長方形枕,長33厘米,高11厘米,枕呈長方形,主題花紋為唐僧和孫悟空、豬八怪、沙僧等師徒幾人上路,前往取經(jīng),襯托紋飾還有竹紋、菊花、云朵、回紋等。

磁州窯人物長方形枕宋青白瓷刻花注碗,是一件難得的珍品。注子與注碗渾然一體,挺拔健朗。注碗呈蓮花狀,向外的圓弧給人以豐滿的感覺。圓弧之間向內(nèi)收緊,在整體上造成堅固緊湊的視覺效果。壺身呈瓜棱形,與注碗在形式上相呼應(yīng),肩上的長流以微妙的弧線向上挑起,與另一側(cè)彎曲的壺柄形成對照,給整體帶來輕松舒展的韻味,此壺的點睛之筆蹲坐在壺蓋上的神獸,它高踞上方,昂首翹尾,神完氣足,使整個作品充滿了生機。景德鎮(zhèn)青白瓷1

宋青白瓷刻花注碗油滴天目茶碗,建窯,高8.1厘米,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收藏。

油滴天目茶碗龍泉窯青釉三足爐南宋(公元1127-1279)

這件三足爐是南宋龍泉窯的重要作品,通體表面無紋飾,憑借豐厚釉層使釉色瑩潤蔥翠,屬典型的梅子青色調(diào);微露白色胎體,造成邊角轉(zhuǎn)折處的楞線出筋,使之具有深淺不同的層次變化,燒造技術(shù)之高,可說是代表了中國古代青瓷的最高水平。

7、元代青花瓷是指一種在瓷胎上用鈷料著色,然后施透明釉以高溫(1300度左右)一次燒成的釉下瓷器。因釉下鈷料在高溫?zé)珊蟪尸F(xiàn)出藍色,習(xí)慣上稱之為“青花”。

元青花簫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元44.1X5.5厘米

此瓶線條圓潤流暢,通體繪青花紋飾。肩部為雜寶紋及纏枝牡丹紋,腹部繪漢代典故"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人物故事及梅,竹、松、芭蕉、山石等紋樣,下部有寶蓮紋。雖通體裝飾各種圖案,但繁而不亂,層次分明,其藝術(shù)成就之高,在元青花瓷中似可奪冠。青花壓手杯,高4.9cm,口徑9.2cm,足徑3.9cm。

壓手杯是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創(chuàng)制的新型瓷杯。杯體如小碗狀,口微撇,直壁,豐底,圈足。此杯制作精細,形體古樸敦厚。內(nèi)外均繪青花紋飾,青花色調(diào)深翠。杯心有葵花一朵,花中心青花篆書“永樂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繪朵梅一周,腹部飾纏枝蓮紋。壓手杯的特點為胎厚體重,重心在杯的底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時,正壓合于手的虎口處,給人以穩(wěn)重貼合之感,故有“壓手杯”之稱。明永樂青花壓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的一種實物,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明人谷應(yīng)泰撰寫的《博物要覽》一書中特別提到了這種杯:“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畫有雙獅滾球,球內(nèi)篆書‘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細若米粒,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之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樣精妙,傳世可久,價亦甚高。”在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有雙獅繡球內(nèi)書年款和花心內(nèi)書年款的壓手杯,另有杯心為鴛鴦臥蓮圖案者,系萬歷時期仿制。此種精致高雅且?guī)в杏罉纺昕畹膲菏直?,?jù)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僅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三件。青花壓手杯

景德鎮(zhèn)窯,樞府釉,又稱“卵白釉”,釉層較厚,釉色白中微閃青,呈失透狀,因同類器物常有“樞府”字樣而得名。胎體厚重。器內(nèi)壁刻飾雙龍間云紋。碗心刻花朵及變形蓮瓣。是元代樞府器的典型。樞府釉刻花云龍紋高足碗

高32.1厘米、口徑8.4厘米、腹徑20.1厘米、底徑12.2厘米。

釉里紅亦是釉下彩,先施彩釉,再掛透明釉,然后一次燒成。彩釉中含有銅(Cu)的成分,燒成高后呈紅色,故稱為釉里紅。釉里紅是元代的新創(chuàng)造。此器紅色較淺,說明配制釉料及掌握火候的技術(shù)尚不夠成熟。釉里紅纏枝菊玉壺春瓶我國的陶瓷工藝,經(jīng)過宋代的普遍發(fā)展,到明代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如果說,在明代以前,我國陶瓷的釉色,是以青瓷為主,明代以后,則主要是白瓷。白瓷的發(fā)展,為陶瓷工藝的裝飾,開辟了廣闊的新天地。唐宋時期流行的普遍采用的刻花、劃花、印花等方法,已經(jīng)漸漸衰落。畫花的裝飾方法,主要是青花、五彩等,成了陶瓷的主要裝飾方法。明代以來,景德鎮(zhèn)已形成全國制瓷的中心。常量最多,規(guī)模也最宏大,最盛時有官窯五十多個,民窯達九百多。所謂“工匠來四方,器成天下走”。法人曾記述當(dāng)時制瓷的盛況:“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泵鞔俑G器,開始用年號作款,一直延續(xù)明清兩代,達五、六百年。陶瓷生產(chǎn)分工很細,技術(shù)提高,以吹釉代替蘸釉,以陶車旋坯代替竹刀旋坯。陶瓷品種繁多,大如龍缸,薄如卵幕,陶瓷工藝進入又一個發(fā)展高潮。明代的陶瓷工藝,各個時期具有不同的藝術(shù)特點,并有新的創(chuàng)造!

明朝時期,盛器,高9.4厘米、口徑10.3厘米、底徑14.3厘米這是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的白瓷產(chǎn)品?!疤鸢子浴睂嵤恰鞍子浴?,在“白釉”的生產(chǎn)過程中把鐵的含量減少到最低程度,又在脫胎、半脫胎的潔白胎體上施純凈的透明釉,經(jīng)高溫?zé)凭湍苁埂鞍子浴备诱T人,被稱之為“甜白釉”。明代的“甜白釉”受到后代的極高評價,被稱為“甜白”、“堆蠟美玉”、“純凈無雜”、“透亮明快”等等。甜白釉暗花三系罐明永樂

甜白釉暗花八吉祥番蓮紋僧帽壺

高20.3cm青花瓷是指一種在瓷胎上用鈷料著色,然后施透明釉以高溫(1300度左右)一次燒成的釉下瓷器。因釉下鈷料在高溫?zé)珊蟪尸F(xiàn)出藍色,習(xí)慣上稱之為“青花”。

青花纏枝蓮紋梅瓶青花枇杷綬帶鳥紋大盤,高9.2cm,口徑51.2cm,足徑34.5cm。

盤折沿,菱花口式,通體作16瓣蓮花形,盤心寬大平坦,圈足,細砂底,無款識,露胎處呈現(xiàn)火石紅色。青花底釉青白亮麗,厚潤透明。盤心主體圖案是一只棲于枇杷枝上的綬帶鳥,正回首啄食飽滿的枇杷果。內(nèi)壁繪石榴、桃實、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繪大小纏枝蓮花,外沿下繪海水江崖紋,外壁繪折枝菊花紋。永樂、宣德兩朝是我國青花瓷器史上的黃金時代,其青花瓷之胎質(zhì)、底釉、繪畫,無一不精。此盤使用永樂時由西洋進口的“蘇泥勃青”料,濃重艷麗,滲入胎骨,并有自然暈散形成的“鐵銹斑”,手撫之有凹凸不平之感。國內(nèi)外現(xiàn)存?zhèn)魇赖挠罉非嗷ù桑蟊P往往以花卉為裝飾題材,用枇杷綬帶鳥為主題圖案的較少見,就目前已掌握的資料來看,完整的只有三件:日本東京國立美術(shù)館一件,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一件,而北京故宮博物院現(xiàn)存的這件最為精美。青花枇杷綬帶鳥紋大盤

明朝時期,陳設(shè)品,高45.8厘米、口徑8.1厘米、足徑14.8厘米此瓶是由景德鎮(zhèn)御窯廠制造的。它圓口、長頸、扁圓腹、平底,腹的兩面飾滿青花海水,各有一條白龍,揚爪騰身,出沒于驚濤駭浪之中,頸部用青花飾以卷草紋、纏枝蓮紋各一道。這是宣德年間(公元l426~l435年)青花瓷器中的典型產(chǎn)品。明永樂、宣德年間是中國青花瓷器生產(chǎn)的成熟階段,其產(chǎn)品以造型清秀典雅,胎體薄,紋飾凝重,青花顏色鮮艷而著稱于世。青花海水云龍扁瓶明朝時期陳設(shè)品高19厘米、口徑6.3厘米、底9.5厘米石榴尊是宣德窯的新品種,它以胎體精細,釉色鮮明而濃艷,造型新穎,裝飾生動而影響后代。此瓶的紋飾以靈芝和石榴為主,靈芝代表長壽,石榴代表喜慶,喻意吉祥長壽。永樂、宣德年間鄭和從波斯帶回制造青花瓷的上等釉料"蘇勃泥青"'從而官窯青花釉料則多以進口料為主。人們發(fā)現(xiàn),使用進口釉料燒制的成品,其色彩更為鮮暢明快,對比性極強。宣德青花靈芝石榴樽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高53.1cm,口徑8cm,足徑16.5cm。

梅瓶小口,圓唇外卷,短頸,豐肩,肩下漸收,圈足。肩及足部飾上覆下仰的蓮瓣紋各一周,蓮瓣紋為青花地上繪飾白色輪廓線及圈點紋。腹部主題紋飾為纏枝牡丹、菊花、茶花等花卉圖案。肩部自右向左橫書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明宣德時期50cm以上的琢器傳世較少,此件梅瓶形體高大,端莊規(guī)整,紋飾精美,堪稱明宣德時期大件器物中之精品,體現(xiàn)了宣德時期高度的制瓷技藝。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青花壓手杯,高4.9cm,口徑9.2cm,足徑3.9cm。壓手杯是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zhèn)御窯廠創(chuàng)制的新型瓷杯。杯體如小碗狀,口微撇,直壁,豐底,圈足。此杯制作精細,形體古樸敦厚。內(nèi)外均繪青花紋飾,青花色調(diào)深翠。杯心有葵花一朵,花中心青花篆書“永樂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繪朵梅一周,腹部飾纏枝蓮紋。壓手杯的特點為胎厚體重,重心在杯的底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時,正壓合于手的虎口處,給人以穩(wěn)重貼合之感,故有“壓手杯”之稱。明永樂青花壓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的一種實物,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明人谷應(yīng)泰撰寫的《博物要覽》一書中特別提到了這種杯:“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畫有雙獅滾球,球內(nèi)篆書‘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細若米粒,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之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樣精妙,傳世可久,價亦甚高?!痹诠蕦m博物院的藏品中,有雙獅繡球內(nèi)書年款和花心內(nèi)書年款的壓手杯,另有杯心為鴛鴦臥蓮圖案者,系萬歷時期仿制。此種精致高雅且?guī)в杏罉纺昕畹膲菏直?,?jù)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僅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三件。青花壓手杯青花雙耳葫蘆式扁瓶,明永樂,高25.2cm,口徑3.3cm,足徑6cm。瓶葫蘆式,收口,束頸,圓形扁腹,淺圈足。中部兩節(jié)葫蘆間有如意形雙耳。瓶上部飾纏枝花紋,下腹部兩面各繪輪花一朵,周圍環(huán)繞花葉紋一周。無款識。明永樂青花呈色濃艷,可見結(jié)晶斑。此瓶應(yīng)是受西亞器物風(fēng)格的影響而燒制的。青花雙耳葫蘆式扁瓶青花竹石芭蕉紋梅瓶,明永樂,高41cm,底徑12.2cm。瓶小口,帶蓋,蓋上有寶珠形紐,圓肩,肩下漸收,平底。蓋紐及蓋面中央飾蓮瓣紋,蓋之立壁上繪折枝花卉。梅瓶肩飾正反連貫的如意云紋,如意云紋內(nèi)繪折枝花卉。腹部主題紋飾繪竹石芭蕉,襯以坡地、花草,宛如園中小景。足部繪蓮瓣紋及卷枝紋各一周,蓮瓣內(nèi)繪各種折枝花卉。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澤濃艷而有變化,使畫面具有層次感,為永樂青花瓷器中的佳品。青花竹石芭蕉紋梅瓶青花花卉錦紋雙耳扁瓶,明永樂,高24.3cm,口徑3.5cm,足徑7.4cm。瓶蒜頭口,束頸,圓形扁腹??诩邕B以對稱的如意耳,腹兩側(cè)正中各凸飾一乳釘紋,璧形底足,無款識。瓶口邊繪如意紋,腹部紋飾以六角星開光向四周伸展構(gòu)成六邊形錦式開光,開光內(nèi)繪折枝花、纏枝花、朵花、團花、江崖海水等紋飾,足邊繪朵梅紋一周。此瓶造型仿自阿拉伯銅器,紋飾的題材與布局都具有西亞風(fēng)格。青花花卉錦紋雙耳扁瓶青花纏枝蓮紋花澆,高14.7cm,口徑8cm,足徑4cm?;仓笨冢鳖i,溜肩,碩腹,足內(nèi)凹,一側(cè)以螭龍為柄,柄兩端各有一頭,一銜于外口,一作柄尾。通體繪青花紋飾,口部邊沿繪纏枝蓮紋,頸部繪海水江崖及花瓣紋各一周,腹部主題紋飾為纏枝蓮紋,近足處繪變形如意頭紋一周。此花澆青花色澤濃艷,有黑色結(jié)晶斑。其造型風(fēng)格系仿西亞黃銅壺器物。青花纏枝蓮紋花澆青花纏枝花紋扁壺,通高54cm,口徑6.5cm。壺小口,兩環(huán)耳,器身圓形如龜狀。壺背面素胎,中心凹入一圈。壺正面隆起。釉色青白光潔,青花濃翠,深入胎骨,有鐵銹斑點。正面中心隆起部繪八角錦紋,以海水江崖為地,中心四周為纏枝蓮,外環(huán)以海水江崖。壺頸凸起弦紋一道,上下繪纏枝花及海水江崖一周。壺蓋圓頂。蓋面繪四株折枝花,葉蔓清秀,運筆流暢,花大而葉小,葉紋為纖細齒狀。此壺紋飾精美,式樣別致,是當(dāng)時受西亞金屬器皿的影響而燒制的新器型。青花纏枝花紋扁壺青花纏枝花紋折沿盆,高13.9cm,口徑31.6cm,底徑21.5cm。盆折沿,腹垂直,平底露胎。里外青花裝飾。盆里沿繪纏枝花一周,內(nèi)壁繪纏枝花7朵,盆底繪回紋一周,回紋內(nèi)繪八瓣團花,花瓣呈變形蕉葉紋,紋內(nèi)又繪暗八仙。盆外沿繪折枝花卉8朵,外壁繪纏枝花卉7朵,底邊繪變形朵花紋一周。此盆青花呈色濃艷,有暈散現(xiàn)象,為蘇泥勃青料所致。紋飾繁復(fù)生動,層次分明,是永樂時期受西亞國家金銀器的影響而創(chuàng)燒的一種新器型。青花纏枝花紋折沿盆青花云龍紋盤,高3.1cm,口徑19.4cm,足徑11.7cm。盤撇口,弧壁,圈足。盤內(nèi)壁與內(nèi)底交接處暗劃弦紋一周。內(nèi)底暗劃云紋三朵,呈“品”字形排列。內(nèi)壁模印云龍紋。外壁以青花繪二云龍趕珠紋。足內(nèi)施白釉,無款識。此盤胎薄體輕,造型優(yōu)美,青花發(fā)色艷麗,所繪龍紋筆觸細膩,生動傳神。盤內(nèi)印、劃花紋承襲了元代及明洪武瓷器的作法,反映了景德鎮(zhèn)窯瓷器從元至明永樂朝一脈相承之關(guān)系。青花云龍紋盤翠青釉三系罐,高10.4cm,口徑9.9cm,足徑14.1cm。罐直口,扁腹,圈足。肩部有3個環(huán)形小系,系下凸起海棠托飾,花瓣上有橫線紋。罐里及足內(nèi)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直口蓋合于罐口。此罐制作規(guī)整,胎體細膩,釉色青翠。翠青釉瓷器為永樂時所創(chuàng),傳世品極少。翠青釉三系罐釉里紅牡丹紋軍持,高14cm,口徑2.3cm,足徑7.1cm。

軍持直口,長頸,頸中間出沿,扁圓腹,肩部一側(cè)有一短流,無柄。器身繪釉里紅纏枝牡丹紋,花葉布滿器身,釉里紅發(fā)色紅艷純正。

明初洪武時,景德鎮(zhèn)窯燒造釉里紅瓷器已很盛行,這件釉里紅牡丹紋軍持為佛教僧侶用以飲水或凈手的器皿。其造型獨特,紋飾色彩純正,堪稱洪武釉里紅制品中的珍品。釉里紅牡丹紋軍持

鮮紅釉高足碗,高9.9cm,口徑15.8cm,足徑4.2cm。

碗撇口,弧腹,高圈足微外撇。碗外壁及足滿施鮮艷的寶石紅釉,內(nèi)壁為白釉,有暗云龍紋裝飾。碗心暗刻篆書“永樂年制”四字款。此碗造型秀美,鮮紅釉純凈無瑕,亮麗勻凈,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唯一帶有永樂官窯年款的紅釉器。高足碗盛于元代,又稱靶杯,在明代初年亦十分流行。永樂紅釉高足碗彌足珍貴,最負盛名。鮮紅釉高足碗鮮紅釉描金云龍紋碗,高8.8cm,口徑20.9cm,足徑9cm。

碗撇口,弧腹,瘦底,圈足。通體施紅釉,口沿一周呈白色,稱“燈草邊”。內(nèi)外壁均以金彩描繪二龍戲珠紋,外壁近底處以金彩繪變形蓮瓣紋一周,金彩雖已脫落,但圖案依稀可見,可以想見原初金彩與鮮紅釉相輝映的富麗氣度。足內(nèi)施白釉,無款。

清乾隆帝曾于丁酉年作詩贊此宣德紅釉碗:“雨過腳云婪尾垂,夕陽孤鶩照飛時。沼澄鐵旋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泵餍录t釉的胎、釉都較永樂時期略厚,紅釉發(fā)色微深,有的呈暗紅色,器型也多于永樂時期。由于銅紅釉對窯室氣氛極度嚴格,燒制困難,宣德以后紅釉制品漸少。今日所見明永樂、宣德紅釉器物皆為精品,彌足珍貴。鮮紅釉描金云龍紋碗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高53.1cm,口徑8cm,足徑16.5cm。梅瓶小口,圓唇外卷,短頸,豐肩,肩下漸收,圈足。肩及足部飾上覆下仰的蓮瓣紋各一周,蓮瓣紋為青花地上繪飾白色輪廓線及圈點紋。腹部主題紋飾為纏枝牡丹、菊花、茶花等花卉圖案。肩部自右向左橫書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明宣德時期50cm以上的琢器傳世較少,此件梅瓶形體高大,端莊規(guī)整,紋飾精美,堪稱明宣德時期大件器物中之精品,體現(xiàn)了宣德時期高度的制瓷技藝。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青花人物紋高足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徑15.5cm,足徑4.5cm。碗撇口,下腹內(nèi)收,下承以高足。碗內(nèi)口繪青花雙線,內(nèi)底中央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碗外壁繪仕女賞月圖,一童子侍于側(cè),輔以山水樹石,并繪有云氣紋。足柄上繪松竹梅紋。明宣德青花使用進口青料,此種高鐵低錳料在燒成過程中青料易暈散,故所繪紋飾不夠清晰。此碗青色較為淡雅,紋飾比較清晰,實為難得。其云氣紋用粗、細線勾畫輪廓,此畫法對后世瓷器紋飾亦有影響。明宣德時陶瓷器物中以人物紋為題材者較為少見,故此碗為宣德時期人物紋器物的代表作品。青花人物紋高足碗青花花卉紋執(zhí)壺,高32.1cm,口徑7.5cm,足徑10.7cm。壺直口,細長頸,折肩,長腹,圈足。頸一側(cè)為壺柄,另一側(cè)為長方形流,流口呈葫蘆形。壺頸部繪纏枝花,肩部飾蓮瓣紋,腹部飾八面方形開光,每一開光內(nèi)飾上下兩朵花卉,足部飾卷枝紋。明初青花仿伊斯蘭銀、銅器造型者很多,除執(zhí)壺外,還有折沿盆、花澆、盤座、燭臺、扁腹瓶等。此器形仿自伊斯蘭銀水注。青花花卉紋執(zhí)壺青花海水蕉葉紋尊,明宣德,高15.1cm,口徑16.5cm,足徑10.9cm。尊廣口,扁圓腹,圈足。通體繪青花紋飾,頸部繪蕉葉紋,腹部繪海水波濤,海水上為如意云頭紋。足底青花雙圈內(nèi)有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蕉葉與海水紋是宣德青花瓷器上的常見紋飾。此器紋飾以寫實與圖案化布局相結(jié)合,自然而和諧。青花海水蕉葉紋尊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合碗,高7.4cm,口徑17.4cm,足徑9.3cm。碗敞口,折底,圈足。碗外青花紅彩飾海水龍紋,以青花繪云及海水,紅彩繪雙行龍,下腹部飾凸起的弦紋兩道。碗里光素?zé)o紋飾,中心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這種類型的合碗應(yīng)有蓋,此碗失蓋。宣德青花加彩器物比較少見,此碗造型秀美,為當(dāng)時首創(chuàng)。所繪龍紋下輔以海浪紋飾,愈顯生動。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合碗青花梵文出戟蓋罐,高28.7cm,口徑19.1cm;蓋口徑22cm,底徑24.7cm。罐直口,平肩,碩腹,下部微向內(nèi)收,平底,口上有槽,肩部凸起8個長方平面扳手,附圓蓋。胎體厚重,釉色青白,青花濃艷并有黑疵,以渲染手法描繪紋飾。罐身分層飾海水紋、八寶、藍查體梵文及蓮瓣紋。罐蓋面飾4朵云紋,間以五個藍查體梵文,是佛種子字,蓋之外壁飾海水紋;蓋內(nèi)頂面蓮瓣紋環(huán)圍,九瓣之上各書一藍查體文字,中央雙線圈內(nèi)從左至右篆書“大德吉祥場”五字,與罐內(nèi)底面同樣的五字相對應(yīng)。蓋內(nèi)九字中,前五字為五方佛中的五佛種子字,后四字分別代表前四佛雙身像中的四女像種子字。罐外壁中間一行梵文為密咒真言,其上下兩層文字相同,代表各方佛雙身像中的女像種子字。此種文字組合圖案被密宗信徒稱為“法曼荼羅”。此器在宣德青花中極為少見,其造型、花紋均充滿宗教儀式的含義,當(dāng)為佛教徒作道場時所用的法器,是景德鎮(zhèn)專為宮廷燒制的佛事用具。青花梵文出戟蓋罐青花纏枝蓮紋瓶,高19.8cm,口徑3.8cm,足徑7.1cm。瓶直口,圓唇,細長頸,扁腹,圈足。通體青花紋飾??谘叵嘛椂涿芳y,身部飾纏枝花卉,足墻外飾卷枝紋??谘叵聫挠抑磷罂瑫按竺餍履曛啤绷挚睢4似髟煨蜆銓?,青花明艷,瓶口沿下橫書款者較為少見,是明宣德青花瓷器之佳作。青花纏枝蓮紋瓶青花纏枝花天球瓶,高46.1cm,口徑8.9cm,足徑15.2cm。瓶直口,長頸,碩圓腹,平底。頸部為纏枝蓮紋,繪上仰變形如意頭紋一周,紋內(nèi)繪花蕾。腹部為纏枝花卉紋飾。素底無釉。明代是中國古代青花瓷器生產(chǎn)的黃金時期,青花瓷作為瓷器生產(chǎn)的主流亦在宣德朝達到了其制作的頂峰。宣德年間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進口鈷料,即所謂“蘇泥勃青”料。因含鐵量高,含錳量低,在適當(dāng)?shù)幕鸷蛳?,能燒出像藍寶石一樣鮮艷的色澤,且燒成后往往在青花部分會出現(xiàn)有金屬光澤的黑色斑點,形成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的青花色澤與一般宣德青花發(fā)色不同,從其發(fā)色清淡的呈色效果上看,宣德青花器并不全都使用進口鈷料,也還使用部分國產(chǎn)青料。其紋飾題材以花卉瓜果為主,云龍海水為輔,構(gòu)成了四季鮮花竟相開放,四時瓜果同時飄香的獨特風(fēng)格。石榴花、菊花、蓮花、牡丹、百合、茶花、寶相花、牽?;ā⑸涓苫ǖ容^為常見。每件器物多以偶數(shù)種類的花卉,通過不同形式組合在一起,形成變化豐富的花紋裝飾。反映了明代瓷器裝飾所取得的藝術(shù)成就。青花纏枝花天球瓶鮮紅釉菱花式洗,高3.8cm,口徑15.9cm,足徑13cm。洗通體作十瓣菱花式,敞口,淺身,腹壁近直,平底。通體施鮮紅釉,釉面勻凈,色鮮艷??谘嘏c腹壁花瓣出筋處顯露潔白的胎色,與器身的紅釉相映生輝。底施白釉,無款。純紅釉瓷器創(chuàng)始于元代晚期,至明永樂年間完全成熟。宣德紅釉與永樂紅釉齊名,釉層肥潤,呈色鮮紅,釉面多有桔皮紋,口沿有整齊的“燈草邊”,紅白分明。器物以碗、盤、洗多見。宣德以后,紅釉趨于衰落,歷朝雖仍有少量制作,但成功者罕見。此洗憑其造型和紅釉特征來判斷,應(yīng)為稀有的宣德紅釉器珍品。鮮紅釉菱花式洗藍釉白花魚蓮紋盤,高4cm,口徑19.2cm,足徑12.7cm。盤敞口,弧壁,圈足。內(nèi)外均以寶石藍釉為地,并飾白釉魚蓮紋裝飾。盤心在白色圈欄內(nèi)繪蓮池游魚圖,兩尾游魚潛游于飄浮的水草與盛開的蓮花之間,外壁亦繪蓮池游魚紋,荷蓮與游魚規(guī)則地相間排列。足內(nèi)施白釉,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此盤器型規(guī)整,胎體厚重,藍釉厚潤瑩亮,白釉魚蓮紋刻畫得精美生動,既有天然意趣,又富裝飾美感。魚紋是我國傳統(tǒng)的工藝裝飾題材,由于“魚”“余”諧音,因而民間有“連年有余(魚)”、“寶貴有余”等吉語。藍釉白花魚蓮紋盤明成化青花叁足爐明朝時期,陳設(shè)品,罐高9.3厘米、口徑7.4厘米、足徑9.4厘米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影色相結(jié)合的影色資工藝。在明代一般稱為青花五彩,其制法是在器物上先勾畫出青花花紋輪廓,青花燒成后再上五彩釉,再次入爐用700~800℃的低溫烘烤而成。特點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釉爭奇斗明,故后人稱為"斗彩"。斗彩在明朝宣德時開始出現(xiàn)、成化年|同(公元1465~1487年)成就最突出,是影怪的新成就。這件花蝶紋罐,色彩明快鮮艷、青花與彩釉交相輝映,藝術(shù)效果非凡?!短旃ら_物》中詳盡地介紹了當(dāng)時燒造瓷器的過程與工藝,并且配有圖示。成化斗彩花蝶紋罐明.成化,斗彩雞缸杯,俗稱雞缸杯,繪斗彩紋飾,一為蘭花柱石、二為芍藥柱石,

三為子母雞、另有雄雞昂首長鳴,母雞啄蟲哺雛,紋飾鮮艷,畫工精細,幽雅傳神,

此杯在明萬歷時已值十萬貫,可見其珍貴。高3.3厘米,口徑8.3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明成化斗彩嬰戲杯斗彩高士杯,高3.4cm,口徑5.9cm,足徑2.7cm。杯敞口,口沿微撇,口下漸斂,淺圈足。足內(nèi)雙方欄內(nèi)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杯外壁繪兩組斗彩紋飾,一為“王羲之愛鵝”,一為“俞伯牙攜琴訪友”,故有“高士杯”之稱。畫面中王羲之著紅衣,臨池俯視水中游鵝,身后一綠衣童子手捧書卷,四周環(huán)以垂柳、野花,彩云輕飄。另一面俞伯牙服綠衣,頭扎雙髻,穩(wěn)步前行,一紅衣書童抱琴相隨,四周松柏蒼翠,野菊叢簇。兩組畫面之設(shè)色以釉下青花、釉上紅彩及水綠為主,略施黃、赭二彩,鮮麗明快。此杯造型輕巧,畫面構(gòu)圖虛實得當(dāng),主次分明。斗彩高士杯斗彩嬰戲圖杯,高4.8cm,口徑6cm,足徑2.7cm。

杯深式,直口微敞,腹下漸收,圈足。杯里口繪青花線紋一條,外部通景繪嬰戲圖:天空彩云飄浮,一童雙手持線放風(fēng)箏,另一童觀看,作歡舞狀,其余三童持花為戲,空地輔以葵樹、芭蕉、桂石、花草等紋飾。除青花外,還填以紅、綠、赭三彩,足內(nèi)雙欄中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斗彩初創(chuàng)于明宣德年間,是一種以釉下青花勾線,再以釉上彩繪填彩的方法。此件斗彩嬰戲圖杯即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此杯造型輕盈秀雅,胎體潔白細膩,所繪嬰戲紋飾為成化器中少見的題材,愈益珍貴。明嘉靖年間有此件器物的仿品。斗彩嬰戲圖杯仿哥窯八方高足杯,杯高9.7cm,口徑8cm,足徑3.9cm。杯呈八方形,敞口,深腹,折底,喇叭式高足。口沿作八方式,延至腹底起八條棱線,足上凸起弦紋一周。此杯胎體較厚,里外均施仿哥釉。口、足施醬紫色釉,以摹仿宋哥窯“紫口鐵足”的效果。內(nèi)、外均以開片青釉為飾,淡淡的青灰釉上黑、黃色紋片交織,呈現(xiàn)出宋哥窯“金絲鐵線”的特征,外壁開片較大,內(nèi)里及足部的片紋細碎。足內(nèi)自右向左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明代景德鎮(zhèn)仿宋代哥窯瓷器始于宣德時期,此時,景德鎮(zhèn)除燒制傳統(tǒng)品種外,還創(chuàng)燒了許多新品種,仿哥窯瓷是其中之一。成化時期繼承前制,并形成了自己的時代風(fēng)尚。這件仿哥窯八方高足杯為成化時期新創(chuàng)品種,其形制玲瓏俊秀,裝飾典雅精美,富有成化器的特色。釉面雖仿宋代哥釉,但其釉質(zhì)肥潤,平整光亮,光澤度較強,故無宋哥窯的“酥潤含蓄”之美??凇⒆阌陨敖鸾z鐵線紋也較宋哥窯片紋規(guī)整,少天成之趣。仿哥窯八方高足杯斗彩海水龍紋“天”字蓋罐,高13.3cm,口徑8.7cm,足徑11.2cm。罐短直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圈足,蓋平頂無紐。罐外施斗彩紋飾:肩部及近足處飾仰覆蕉葉紋,腹部飾海水雙龍紋,蓋頂飾海水龍紋。此器胎體細膩潔白,釉汁瑩潤平滑,紅、綠、黃諸彩搭配,諧調(diào)亮麗。罐蓋與罐體的色彩和紋樣有別,是清雍正時期所配。罐底青花楷書“天”字,故有“天”字罐之稱。斗彩海水龍紋“天”字蓋罐青花團花紋臥足碗,明成化,高5cm,口徑13.7cm,足徑6.9cm。碗淺式,敞口,臥足。底釉白潤細膩,碗外口邊飾青花弦紋2道,腹部繪6朵圖案式團花,團花以青花雙勾方法繪制,青花呈色淡雅。足底青花雙圈內(nèi)雙行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成化青花器物以各式小碗、小杯居多,青花原料采用國產(chǎn)的平等青,色澤淡雅,與白潤的釉質(zhì)和小巧的器形相配,自成一種清新淡雅之風(fēng)格。青花團花紋臥足碗青花纏枝花紋瓜棱瓶,明成化,高27.8cm,口徑4.3cm,足徑6.7cm。瓶為4瓣瓜棱形,口微撇,長頸中部起一圈凸棱,將頸分為上下兩部分,豐肩,腹下內(nèi)收,圈足外撇。底白釉無款。頸部共有紋飾三層,凸棱以上為海水紋、折枝花卉紋,其下為纏枝花卉紋,肩及足部邊緣飾海石榴一周,腹部飾纏枝寶相花紋。明成化時期的瓜棱瓶造型比永樂時期更為清秀,其足變矮,胎更薄。成化時期的瓶、罐等琢器傳世較少,類似此件形制的瓜棱瓶更屬少見,此瓶為成化時期琢器中的代表作品。青花纏枝花紋瓜棱瓶青花纏枝蓮八寶紋三足爐,高9cm,口徑10cm,足距9.5cm。爐呈鼓式,直腹,下承三蹄形足??诩白氵叿謩e飾一周鼓釘紋,腹部為青花纏枝蓮?fù)邪藢毤y。爐底中央雙圈內(nèi)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三足爐式在宋代龍泉窯已有燒制,明初龍泉窯延續(xù),景德鎮(zhèn)窯亦有燒制。明成化時的三足爐與明初比較體積明顯減小,蓮花上八寶紋的雙勾畫法也帶有成化時的特有風(fēng)格。青花纏枝蓮八寶紋三足爐

青花海水龍紋碗,高7.8cm,口徑17.2cm,足徑7cm。碗敞口,圈足。外口繪錢紋一周,外腹部海水地上繪不同形態(tài)的9條龍。碗內(nèi)心雙圈內(nèi)飾海水龍紋,底書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此器紋飾構(gòu)圖生動,腹部輕描海水,重繪九龍,形態(tài)威猛生動,氣勢奪人。成化青花器以青色淡雅著稱,此器青花深淺相襯,更烘托出神龍之矯健,為成化青花瓷中的罕見佳作。青花海水龍紋碗明成化鮮紅釉盤,高5cm,口徑20.9cm,足徑13.5cm。盤敞口,弧壁,圈足,底微塌。因形似鳥窩,俗稱“窩盤”。盤里及足內(nèi)均施白釉。外壁施高溫銅紅釉。紅釉釉層肥腴,呈色鮮艷,燦若天然紅寶石。由于釉層氣泡大且密集,釉面泛桔皮紋,使入射光線發(fā)生散射,視之柔和悅目。圈足外墻積釉處紅里透黑,宛如青蝦之背??谘匾蚋邷?zé)蓵r釉料熔融、垂流而顯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圓潤的白邊。胎體較厚,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色澤淡雅,頓挫有力。明成化鮮紅釉盤黃釉描金雙獸耳罐,高32cm,口徑19cm,足徑17.5cm。罐廣口,短頸,溜肩,腹部上豐下斂,平底,肩兩側(cè)置牛頭形耳。罐內(nèi)施白釉,外施黃釉。外壁自上而下飾金彩弦紋9道。底素胎無釉,無款。明代黃釉瓷器造型以盤、碗居多,罐則少見,而為弘治朝所獨有。除雙獸耳罐以外,還有綬帶耳罐。明代黃釉瓷器除作御用餐具外,據(jù)文獻記載,還被用作方丘(地壇)的祭祀用器。《大明會典》卷二零一載:“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行江西饒州府如式燒解。”黃釉描金雙獸耳罐青花人物套盒,高23.9cm,口徑16.1cm,足徑10.6cm。盒為圓筒式三層套盒,平頂蓋,圈足。蓋面中心繪3人騎馬,輔以云山松亭,外圍繪如意云紋一周,蓋邊繪龜背錦紋。盒上、中兩層各繪仕女、庭院,輔以花卉、卷云等。底層及近足處分別繪龜背錦及蓮瓣紋各一周。無款識。人物間之云氣紋的畫法雖然尚有前朝遺風(fēng),但從其青花呈色、器物造型上看,則體現(xiàn)了正德時期青花器物的特點。此盒造型秀麗端正,保存完整,是極為罕見的明代傳世套盒。青花人物套盒青花阿拉伯文燭臺,明正德,高24.6cm,口徑6.7cm,足徑13cm。燭臺分上下兩層,上層托盤小而淺,下承以細長的支柱,下層托盤為敞口,折底,盤下承喇叭形外撇高足。小托盤外壁繪如意云頭紋一周,大托盤外壁飾雙勾花枝紋,間以菱形紋飾。支柱及足壁上中央紋飾為圓形開光內(nèi)寫阿拉伯文,開光之外圍以雙勾花紋及菱形紋,再外之上下邊緣分別飾以連珠紋及如意云紋。盤底青花雙圈內(nèi)雙行楷書“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款。明初常以梵文、阿拉伯文裝飾瓷器,正德時期阿拉伯文更為流行,它出現(xiàn)在各類器物上,文字一般多含吉祥祈福之意。有時內(nèi)容已不重要,相當(dāng)一部分文字已無法釋出原意,而只是作為裝飾紋樣。青花阿拉伯文燭臺明朝時期,陳設(shè)品,高36.3厘米、口徑10.5厘米、足徑11.5厘米素三彩是明代新出現(xiàn)的瓷釉新品種,它以黃、綠、紫三種釉色為主,不用紅色,在白瓷胎體上直接加彩或刻繪,然后罩一層“雪白”,再次入爐經(jīng)低溫?zé)贫?。其中以三色中某一色為地,則被稱為某色地三彩,如黃地三彩、綠地三彩、紫地三彩。素三彩成器后明凈優(yōu)雅素三彩菊花耳瓶素三彩海蟾紋三足洗,高10.8cm,口徑23.7cm,足距17.8cm。

洗口內(nèi)斂,平底,下承三如意頭式足,口沿黃彩暗刻楷書“正德年制”四字款,內(nèi)施青白釉,外壁刻劃16個海中嬉游的蟾蜍,紋飾構(gòu)圖簡練。以黃彩繪蟾蜍,綠彩繪海水,白彩繪浪花,紫彩涂口、足,色彩和諧分明,清爽悅目。傳世的正德素三彩已屈指可數(shù),這件洗可謂是稀世珍品。素三彩海蟾紋三足洗明朝時期,陳設(shè)品,通高46厘米、底徑24.8厘米這件大罐的肩部繪蓮瓣紋一周,腹下部繪蕉葉一周,腹部繪荷花、水藻、游魚,整體圖繪疏密有致。底部用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明代繼各種單色釉成功之后,斗彩、五彩相繼大放異彩,嘉靖五影較前代更加光影奪目。五彩紋飾多以青在為底色,再加紅、黃、藍、綠、紫五色。不過根據(jù)圖紋需要,五色不定俱全。五彩瓷可分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前者亦稱之為斗彩,是經(jīng)兩次燒制而成;后一種則是青花和五彩同時上釉,一次成器。這件五影魚藻紋罐屆青花五彩工藝,是明代影瓷中的精品。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明.嘉靖,青花攀紅魚藻紋蓋罐,

魚藻紋罐,通體用青花繪魚藻蓮

花紋,藻澤間有不同姿態(tài)游魚,

魚體較前期的肥大,魚身施以紅

彩,彩下以黃色為地,魚鱗及魚

身輪廓均用褐彩勾勒,整個蓋罐

繪工精細,釉色光潤。高41.2厘

米,口徑21.8厘米,故宮博物院

藏。明:嘉靖青花象耳瓶青花三羊紋碗,明嘉靖,高10.5cm,口徑16.3cm,足徑5.5cm,故宮舊藏。此碗是一件明代嘉靖年間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造的宮廷用瓷器。碗呈仰鐘式,內(nèi)外均為青花裝飾。碗心繪麒麟,輔以松、石、花草。碗內(nèi)近口沿處繪錦紋。外壁繪神態(tài)各異的三羊,一羊正面佇立,一羊側(cè)面作行走狀,一羊回首觀望。三羊間襯以松、竹、梅及楊柳、芭蕉。外底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雙圈。

此碗所施白釉瑩潤泛青,青花發(fā)色濃重艷麗,所用青料當(dāng)系嘉靖朝盛行的“回青”。所繪三羊圖案為吉祥圖案,寓意“三羊開泰”?!叭蜷_泰”諧音“三陽開泰”,“三陽開泰”本意是《周易》的“泰”卦,為最吉利的一卦,是以三陽爻開始的,象為

,其意之所以吉利,是因其寓意“天地交而萬類通,上下交而其志同?!鼻嗷ㄈ蚣y碗明隆慶青花龍鳳紋盒,高15.3cm,口徑20.9cm,足徑19.2cm。盒扁圓形,盒蓋平頂微隆,子母口,圈足。蓋面繪青花龍鳳穿枝花紋。蓋、盒外壁亦繪龍鳳穿枝花紋,蓋、盒口沿繪卷草紋,上下呼應(yīng),各組紋飾間以雙弦紋相隔。足內(nèi)青花雙圈內(nèi)署“大明隆慶年造”六字款,隆慶時期款識書“造”而不書“制”,成為一明顯的時代特征。明隆慶帝在位時間短暫,僅六年,其間又遇洪災(zāi),因此官窯產(chǎn)量相對較少。今就存世品觀察,其產(chǎn)品以青花、五彩為主,但造型多樣,富于變化,其中僅盒的造型就有四方、長方、八方及銀錠式、盤腸式、瓜棱式等,新穎奇特,且制作精細,獨具風(fēng)格。此盒造型古樸大方,設(shè)色濃重艷麗,紋飾繁復(fù),觀賞性與實用性俱佳。明隆慶青花龍鳳紋盒明.萬歷,青花五彩云龍紋蓋罐,

通高11.1厘米,口徑8.7厘米,上

海博物館藏明.萬歷五彩龍鳳紋筆盒,此筆盒即是奉旨

燒造的供品,盒內(nèi)有支口、筆擱,里外圖案

布滿全器,有龍鳳呈祥,龍鳳戲珠,靈芝彩

云寺。底書“大明萬歷年制”青花楷書款。

高8.9厘米,長29.9厘米,上海博物館藏。五彩鏤空云鳳紋瓶,高49.5cm,口徑15cm,足徑17.2cm。瓶洗口,長頸,垂腹,圈足。頸兩側(cè)貼飾獅耳。通體以褐色或赤褐色勾勒輪廓,用釉下青花及紅、黃、綠、茄紫、孔雀綠諸彩裝飾,全器共繪八層紋飾。瓶腹鏤雕9只鳳凰飛翔于祥云之間,構(gòu)成了器物的主題紋樣。瓶口鏤空如意云頭紋,頸部環(huán)繪五彩蕉葉紋,并鏤雕若干飛舞的蝴蝶。頸部兩側(cè)堆雕的獅耳上有青花篆書“壽”字。頸下飾朵花和八寶紋。無款識。整個器物自口至底,層層花紋密布,無纖毫隙地,可稱艷麗之至。這時期的五彩,一反明成化時彩瓷之疏朗、優(yōu)雅、寧靜,變?yōu)闈馄G熱烈的風(fēng)格,紋飾繁密雜亂,布滿器身。華麗俗艷有余而高雅秀美不足,為萬歷年五彩之特征,此瓶即典型器物。這件鏤空云鳳紋瓶不僅成功地運用了五彩裝飾,而且以熟練的鏤雕技藝,給人以巧奪天工之感。如此繁密的鏤空與五彩裝飾相結(jié)合的工藝,反映出當(dāng)時瓷匠們高超的技能,是萬歷時期官窯五彩瓷中的稀世珍品。五彩鏤空云鳳紋瓶明.萬歷二十一年,青花嬰戲紋長頸瓶,高14.8厘米,

胎質(zhì)堅致,釉澤肥厚勻凈,盤口口徑2.7厘米,長頸,

鼓腹,矮圈足,頸部環(huán)飾蕉葉紋,頭以下勾繪纏蔓草

花紋,花枝間繪一裸童,作舞蹈狀。1971年江西省新

干縣出土,江西省博物館藏。青花魚藻紋蒜頭瓶,明萬歷,高37.5cm,口徑7.7cm,足徑18cm。瓶直口蒜頭式,長頸,溜肩,圓腹,圈足。直口下蒜頭部分飾蓮瓣紋,頸部飾花卉紋,肩部飾一周卷枝紋,腹部繪魚藻紋。魚兒呈各種姿態(tài)游弋,襯以淡色細筆繪出的水波紋,生動自然??诓繒鴮憽按竺魅f歷年制”六字橫款。青花魚藻紋蒜頭瓶青花人物圖鐘,高19.6cm,足徑14.5cm。鐘為銅鐘式,頂置雙頭龍紐。器里白釉無紋飾,器外通體以青花為飾,鐘頂舞部與邊部繪纏枝花卉,腹部繪十八羅漢圖,肩部環(huán)刻陰文“大明天啟元年孟夏月造”銘。明天啟朝歷時僅7年,傳世品數(shù)量極少,此件帶有明確紀年款的青花鐘實屬罕見珍品。此鐘形制系模仿周代青銅打擊樂器中的青銅鐘。其造型秀麗,線條圓滑流暢,龍頭鈕設(shè)計巧妙,使精巧的瓷鐘平添幾分莊重氣派。鐘體潔白瑩潤的釉面上,以工整細膩的淡描青花描繪十八羅漢圖,畫中人物或臥或立,各持法器,各顯神通,形象鮮明生動。此鐘在天啟青花大多畫意粗率的器物中堪稱精美之作。青花人物圖鐘青花出戟花觚,高31.8cm,口徑10.3cm,足徑10.2cm。觚四方形,撇口,長頸,腹部四方呈弧形微鼓,四棱飾凸起的4條花邊戟,高足外撇。頸四面繪洞石花卉,一面口沿下方欄內(nèi)有“天啟年米石隱制”七字橫款。腹部四面分別繪折枝花,各托輪、螺、傘、蓋4件寶器。腹部之下四面繪折枝葡萄,頸下近腹部及足邊各繪火焰紋一周?;w造型修長秀美,其紋飾采用勾邊填色,技法精湛,色澤淡雅,在天啟青花瓷器中尚屬少見。另外,在傳世的天啟瓷器中,帶有年款者不多,此件花觚有明確的天啟年款,實為珍貴。青花出戟花觚明.明崇禎,青花凈水碗,

高15.3厘米,口徑19.3厘

米,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

鶴鹿老人像

德化窯白瓷

高29cm明萬歷磁州窯大罐

該罐高62厘米,口徑15厘米,腹最大徑46厘米,底徑23厘米。肩部書寫"明萬歷乙己年做。"它制作的絕對年代為1604年。是明磁州窯大罐標準的斷代器。有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填補了磁州窯末期瓷器研究缺少實物的空白。青花人物圖鐘,高19.6cm,足徑14.5cm。鐘為銅鐘式,頂置雙頭龍紐。器里白釉無紋飾,器外通體以青花為飾,鐘頂舞部與邊部繪纏枝花卉,腹部繪十八羅漢圖,肩部環(huán)刻陰文“大明天啟元年孟夏月造”銘。明天啟朝歷時僅7年,傳世品數(shù)量極少,此件帶有明確紀年款的青花鐘實屬罕見珍品。此鐘形制系模仿周代青銅打擊樂器中的青銅鐘。其造型秀麗,線條圓滑流暢,龍頭鈕設(shè)計巧妙,使精巧的瓷鐘平添幾分莊重氣派。鐘體潔白瑩潤的釉面上,以工整細膩的淡描青花描繪十八羅漢圖,畫中人物或臥或立,各持法器,各顯神通,形象鮮明生動。此鐘在天啟青花大多畫意粗率的器物中堪稱精美之作。青花人物圖鐘清代陶瓷工藝青花花鳥紋蓋罐,高47cm,口徑20.6cm,足徑20.4cm。罐直口,短頸,豐肩,圓腹,腹下漸收,砂底。傘形蓋。罐通體以青花裝飾,蓋面繪牡丹、竹、菊圖案,頸部飾倒垂的變體蓮紋,頸肩交接處平行細線兩周。器身一面繪一只長尾雉雞獨立于山石之上,仰首翹尾,似高聲鳴叫;雉雞上方盛開著兩朵飽滿的雙犄牡丹花。罐的另一面繪有竹雀紋。此罐胎體潔白,造型敦厚端莊,釉面光潤,白中微微泛青。紋飾生動活潑,充滿生機。青花藍中泛灰,有水墨畫之效果。由于順治朝青花器傳世品較少,因此,這件花鳥蓋罐顯得分外珍貴,是研究順治朝瓷器的重要實物資料。青花花鳥紋蓋罐清.順治青花人物圓直筒瓶,

撇口,束頸,直筒腹微內(nèi)斜,

無釉平底,器外繪青花,口

沿下飾尖狀蕉葉紋,器身繪

高士圖二組,分別為弈棋和

對飲。清.順治青花云龍紋瓶,高54

厘米,口徑15.8厘米,底徑17

厘米,洗口,束頸,長頸,其

上有兩個相對的小圓孔,瓶腹

微鼓,足部外撇,口與底大小

相若,整個瓶體形似橄欖,俗

稱“橄欖瓶”。體胎厚重,胎

質(zhì)比晚明器物堅實細潤,整器

樸拙,但修胎不精。此瓶瓶身

書“順治庚子年”紀年款,是

順治晚期的斷代標準器。作品

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清.順冶青花山水人物圖直筒瓶,

高45.4厘米,腹徑15.8厘米,撇

口,束頸,直筒腹,無釉平底。

自口至底有四組八條暗刻弦紋;

器身接口明顯,此器山石畫法用

“斧劈皴”手法,但下端起凹;

人物畫法帶有明代畫風(fēng)。有暗弦

紋的作品多為崇禎至順治過渡時

期燒造,但芭蕉紋在順治瓷器上

更為流行。清康熙

紅觚尊

郎窯郎窯紅釉琵琶尊

清康熙郎窯紅觀音尊,高

42.5厘米,口徑12厘米,底

徑13厘米,釉面鮮紅明亮,

并開有紋片,釉汁自然流淌

到脛部積存成凝重的深紅色

厚釉,與器口,器里及底部

白釉相映成趣。天津市藝術(shù)

博物館藏。郎窯紅釉觀音尊,高45.5cm,口徑12.7cm,足徑14.4cm。尊撇口,短頸,圓肩,長斂腹,近足處外撇,圈足。外施紅釉,里口和底部施蘋果綠釉。此器風(fēng)格樸實,造型端莊規(guī)整,釉色紅艷光亮,是康熙時郎窯紅釉瓷器的典型作品。郎窯紅釉觀音尊清康熙

豇豆紅印盒

高3.8cm直徑7cm清.康熙郎窯紅釉瓶,

高20.2厘米,口徑6厘

米,故宮博物院藏。

豇豆紅釉菊瓣瓶,高20.3cm,口徑5.2cm,足徑4.2cm。瓶撇口,細長頸,圓肩,肩下漸收,圈足。因近底處凸雕一周細長的菊瓣紋,故稱菊瓣瓶。通體施豇豆紅釉,釉色滋潤淡雅,呈現(xiàn)出深淺變化的粉紅色,其間夾雜少許綠色苔點。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紅釉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最早出現(xiàn)于唐代的長沙窯。元代始成功地?zé)瞥黾t釉器物。明代永樂、宣德時燒制出著名的“寶石紅”釉。清代康熙時,在繼承前代的基礎(chǔ)上不斷創(chuàng)新,先后燒制出郎窯紅、豇豆紅和霽紅。其中以豇豆紅的燒制難度最大,在淡雅的釉色中有萬千變化,人們贊其“綠如青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

豇豆紅釉因燒制困難,故基本無大件器物,主要有瓶、太白尊、小盂、洗等文房用具。此菊瓣瓶釉色明艷勻凈,是豇豆紅釉中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豇豆紅釉菊瓣瓶

甘露瓶

清康熙

孔雀綠釉群獅戲球紋膽瓶

高40.5cm清朝時期,陳設(shè)品,高17.3厘米、口徑19.1厘米、底徑15.8厘米天藍釉是一種高溫色釉,由天青演變而來,為康熙時所創(chuàng)燒。它的釉色淺而發(fā)藍,甚似天藍,故名。它的化學(xué)成分含鈷為2%以下,釉中的銅、鐵、鈦等元素均起呈色劑作用,而且成色穩(wěn)定。天藍釉的器物在康熙時多為小件,以文房四寶類為多。此件菊瓣形的天藍釉尊為康熙時精品,十分稀見??滴跆焖{釉菊瓣尊孔雀綠釉花觚,高27.5cm,口徑19.9cm,足徑7.5cm。觚侈口外撇,頸部細長,長脛,近足處外撇,圈足,無款。通體施孔雀綠釉,開細碎紋片,頸、腹及腹脛相接處各刻弦紋兩道。此觚造型仿古銅器,裝飾簡潔,釉呈青翠色,釉面玻璃質(zhì)感強,是一件精美的陳設(shè)瓷??兹妇G釉花觚天藍釉獸面紋螭耳尊,高22.5cm,口徑11.9cm,足徑11.7cm。尊口微撇,口、足徑度相若,圓腹,圈足外撇,頸部兩側(cè)對稱置螭耳。里施白釉,外施天藍釉,通體飾仿古銅器紋飾夔龍、夔鳳、饕餮、回紋等。底白釉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此尊造型渾厚、端莊,釉色晶瑩淡雅,反映出康熙時瓷器制作工藝已相當(dāng)成熟。天藍釉獸面紋螭耳尊釉里紅四魚紋水丞,高8.3cm,口徑6cm,足徑5.3cm。丞斂口,圓腹,臥足,形似缽。內(nèi)外施青白釉,足沿?zé)o釉。外壁飾釉里紅游魚,姿態(tài)各異。外底心有青花楷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款。釉里紅是康熙時瓷器的重要品種之一。釉里紅四魚紋水丞清.康熙釉里紅鳳凰紋瓶,高17.9厘米,口徑3.9厘米,臺灣故宮博物院藏。

釉里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