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學五年級教科版科學下冊全冊教案集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A/22/wKhkGWc2xfaAJfnSAAB9BTYhscw107.jpg)
![2023年小學五年級教科版科學下冊全冊教案集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A/22/wKhkGWc2xfaAJfnSAAB9BTYhscw1072.jpg)
![2023年小學五年級教科版科學下冊全冊教案集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A/22/wKhkGWc2xfaAJfnSAAB9BTYhscw1073.jpg)
![2023年小學五年級教科版科學下冊全冊教案集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A/22/wKhkGWc2xfaAJfnSAAB9BTYhscw1074.jpg)
![2023年小學五年級教科版科學下冊全冊教案集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A/22/wKhkGWc2xfaAJfnSAAB9BTYhscw10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版教科版五年級下冊
科
學
教
2023年2月
教科版修訂版五年級下冊教材目錄
第一單元沉和浮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2沉浮與什么原因有關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口勺浮力嗎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單元熱
1熱起來了
2給冷水加熱
3液體日勺熱脹冷縮
4空氣日勺熱脹冷縮
5金屬熱脹冷縮嗎
6熱是怎樣傳遞的
7傳熱比賽
8設計制作一種保溫杯
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
1時間在流逝
2太陽鐘
3用水測量時間
4我的水鐘
5機械擺鐘
6擺向研究
7做一種鐘擺
8制作一種一分鐘計時器
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1晝夜交替現(xiàn)象
2人類認識地球及其運動的歷史
3證明地球在自轉
4誰先迎來黎明
5北極星“不動”日勺秘密
6地球在公轉嗎
7為何一年有四季
8極晝和極夜的解釋
第一單元沉和浮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原則。
2、同種材料構成H勺物體,變化它H勺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tài)不變化。
過程與措施:
1、對物體沉浮做出預測,并用試驗驗證,做好記錄。
2、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措施研究沉浮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用試驗驗證猜測,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教學重點】
同種材料構成日勺物體,變化它的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tài)不變化。
【教學難點】
協(xié)助學生及時糾正自己日勺錯誤概念。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試驗:水槽1個,大小相近的磚塊、木塊和塑料塊各一。
小組試驗一:水槽1個,物體7種(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
空瓶、蘿卜、橡皮),試驗登記表(教材第2面)。
小組試驗二:水槽,蘿卜,橡皮(與試驗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針10枚,
木塊3塊,試驗登記表(教材第3面)。
【教材處理】
教材第2面兩個地方出現(xiàn)“泡沫塑料塊”,在仔細研讀教材和教師用書H勺基
礎上,我認為應把演示試驗中日勺“泡沫塑料塊”改為“塑料塊”,把學生試驗牛的
“泡沫塑料塊”改為“泡沫塊”。
【教學過程】
一、觀測物體的沉?。?/p>
1、談話: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哪些物體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體在
水中是上浮的呢?
(預設:在自由刊登的前提下,及時抓住學生的錯誤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
起認知沖突,激發(fā)探究沉浮的愛好。)
2、把磚塊和木塊分別輕輕放入水里,觀測它們在水中日勺沉浮狀況。
操作過程:把水槽放在展示臺上。出示磚塊,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測它
的下沉過程,板書:沉。再出示木塊,同樣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觀測它日勺沉浮狀
況,板書:浮。
(活動要點:規(guī)定放物體的操作規(guī)定,確定判斷沉浮的原則。)
3、把塑料塊輕輕放入水里,觀測它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操作過程:先猜測塑料塊的沉浮。再根據(jù)操作規(guī)定輕輕放入水中,觀測它的
沉浮狀況,板書:浮。
(闡明:若選擇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塊,也許會出現(xiàn)塑料塊的大部分浸入水中,
可指出只要物體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闡明是浮的。限于學生的認知能力,臨時
回避“懸浮”概念。)
二、觀測更多物體在水中的沉?。?/p>
1、教師從小袋子取出7種物體,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
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
2、以小石塊為例,討論完畢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預測”、“理由”
的填寫,并提議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頭符號來表達。
3、學生獨立完畢其他物體的“預測”、“理由”這2行表格的填寫。
4、小組領試驗器材,分工合作,進行試驗觀測,完畢試驗登記表。
5、組織交流:
把我們H勺預測與試驗成果相比較,預測對時時有哪些,預測不對時時有哪些?
整頓自己的J預測理由,想一想物體日勺沉浮也許與什么原因有關呢?(隨機羅
列各原因,如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與否空心等,以備背面活動中進行
探究。)
(闡明:本活動按“教師出示材料樣本一學生預測和思索沉浮理由一小組試
驗觀測”的次序進行,由于觀測前的預測是科學講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調動學
生思維的必然條件。并且選擇的7種物體是一組有構造的材料,既有輕易判斷沉
浮時,也有難以直接判斷沉浮的,例如胡蘿卜、蠟燭頭等,這樣的設計都體現(xiàn)了
用材料有效調控教學的目的。)
6、還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對白,試試其他身邊的小物體H勺沉浮,對
影響沉浮的原因作深入日勺思索。
三、觀測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p>
1、小組整頓試驗材料,留下水槽、蘿卜、橡皮,裝好此外幾種物體放置一邊,
教師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措施(闡明:排除無關材料的干擾,用新材料新活動再次
激發(fā)學生探究愛好,并對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闡明,為防止劃破桌面,提議
墊一塊小木板或硬紙板),引導思索:
橡皮在水中是沉町把橡皮切成二分之一大小,還會沉嗎?再切成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沉嗎?推測把它切得更小會怎樣。
蘿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蘿卜切成二分之一大小,還會浮嗎?再切成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浮嗎?推測把它們切得更小會怎樣。
2、學生完畢教材第3面的登記表“預測”、“理由”這兩列。
3、小組領小刀,試驗操作,記錄試驗成果并思索其中的原因。
(闡明:橡皮和蘿卜不能無程度的切小,由于一旦切分的過小,會出現(xiàn)浮在
水面上的狀況,這是水的表面張力的原因,這樣的狀況不利于教學,會變化活
動探究的方向,提議回避。)
4、組織交流,在這個活動中我們變化了什么原因?(體積大?。?,物體的沉浮
狀況有無發(fā)生變化?通過以上試驗,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同一種材料的物
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小,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補充:這里也
可以用質量來概括,即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質量減輕,在水中的沉浮狀
態(tài)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
5、收回小刀、蘿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針和木塊,引導思索:
一枚回形針在水中是沉日勺,把兩枚回形針穿在一起,還是沉的嗎?把更多日勺回
形針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還是?。?/p>
一塊木塊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膠帶把兩塊木塊粘在一起,放入水里,還是浮
的嗎?假如把三塊、四塊甚至更多日勺木塊粘在一起,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
6、提供材料回形針10枚,木塊3塊,學生試驗。
7、組織交流,概括: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大,在水中的沉
浮狀態(tài)也不會發(fā)生變化的。
8、小結:把剛剛切分和疊加這兩個試驗聯(lián)絡在一起,我們得到了什么結論?
學生記錄中教材第4面的試驗匯報單上。(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變化它們
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
板書設計: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磚塊沉
木塊浮
塑料塊浮
猜測與沉浮有關原因: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與否空心等
由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變化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fā)生
變化的。
材料搜集:
用小袋子把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裝好,并補充大小
輕重相近的蘿卜、橡皮各一,以便下節(jié)課各組試驗使用。
教學后記:
2、沉浮與什么原因有關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物體的沉浮與芻身的質量和體積均有關。
2、不一樣材料構成日勺物體,假如體積相似,重日勺物體輕易沉;假如質量相似,
體積小日勺物體輕易沉。
3、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日勺沉浮原理。
過程與措施:
1、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措施,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
2、學習用分析的措施研究影響沉浮的原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試驗中理解控制變量的科學措施和思想的意義。
2、感受科學原理應用于實際口勺巨大作用。
【教學重點】
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措施,探究物體沉浮日勺原因。
【教學難點】
學習用分析的措施研究影響沉浮日勺原因。
【教學準備】
小組試驗一:物體7種,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日勺空
瓶、蘿卜、橡皮。
小組試驗二:水槽,一套相似體積不一樣質量的小球,一套相似質量不一樣
體積的立方體,試驗匯報單。
小組試驗三:水槽(與試驗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試驗匯報單。
【教材處理】
本課活動內容較多,考慮到探究時間限制,故把制作潛水艇口勺活動略去,但
本活動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愛好,培養(yǎng)動手能力是很故意義的,可作為課外科技活
動貫徹。另把“小瓶子試驗”中時裝液體改為裝沙子,更以便操作。
【教學過程】
一、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guī)律:
1、導入:我們己經懂得,同一種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它們日勺輕
重、體積大小沒有關系。那么,不一樣材料構成H勺物體,在水中H勺沉浮與它們的
輕重、體積大小有關系嗎?
2、按體積大小次序排列七種物體,再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想,
物體的沉浮和它的體積大小有關系嗎?
3、按輕重次序排列七種物體,再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想,物體
的沉浮和它H勺輕重有關系嗎?
(闡明:兩次排列,隱含著怎樣整頓信息的教學意義,在本課教學中重要作
為下面活動的契引,故不專門安排記錄單,僅用實物演示的措施完畢,其中表達
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體位置上移沉的物體位置下移即可。)
4、當我們對這些物體進行比較時,為何看不出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與沉
浮之間的關系?
二、控制其他原因進行研究:
1、引導:當碰到這種狀況時,科學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原因不變日勺措施,
來研究某一種原因與否對物體產生作用。今天老師就為大家準備了兩套特殊的材
料,但愿各位同學都能成為一種優(yōu)秀的小科學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似體積不一樣質量的小球,一套相似質量不一樣體積的
立方體,讓學生推測它們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寫在試驗匯報單上。(提議:為了減少
教師準備材料的辛勞,此活動也可以只給每個小組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類和立
方體類,在完畢自己組的試驗后可以跟其他小組進行互換,既可提高活動效率,
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意識。)
“沉浮與什么原因有關”試驗匯報單
第()小組
試驗一:相似體積不一樣質量孫卜球口勺沉?。◤闹氐捷p排列)
小球1號2號3號4號5號我們H勺發(fā)現(xiàn):
預測
成果
試驗二:相似質量不一樣體積日勺立方體日勺沉?。◤男〉酱笈帕校?/p>
立方體1號2號3號4號5號我們的發(fā)現(xiàn):
預測
成果
3、小組領材料,試驗觀測,記錄分析。
4、組織交流:從這兩組材料的試驗中,我們得出什么結論?(第一層次:物體
的沉浮與自身的質量和體積均有關。第二層次;不一樣材料構成的物體,假如體
積相似,重的物體輕易沉;假如質量相似,體積小的物體輕易沉。第三層次:體
積大、質量小的物體輕易浮,體積小質量大的物體輕易沉。)
5、為何用上節(jié)課口勺物體進行比較看不出物體大小、輕重對沉浮口勺影響,而
用這兩組材料進行研究時可以看出物體的輕重、體積大小與沉浮口勺關系?(提醒
學生對研究過程進行反思,認識到變量控制試驗的意義和作用,體會科學研究措
施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繼續(xù)研究:
1、潛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應用了什么原理呢?讓我
們來做個模擬試驗。
2、提供試驗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試驗匯報單,學生小組合作。
小瓶子沉浮試驗匯報單
第
()小組
小瓶子狀態(tài)大部分浮小部分浮沉究竟
沙子數(shù)量
闡明:沙子數(shù)量可用無、一點點、較多、裝滿來表述,也可以用占瓶子缽積
H勺大體分數(shù)來闡明。最終一列給學有余力日勺小組作其他狀態(tài)研究,例如教材第6
面的中間“浮在水中”(即懸?。顟B(tài)”
3、組織討論:這個活動變化了什么原因,什么原因是沒有變化的?(變化了
物體的質量,物體的體積沒有變化。)
4、學生嘗試用這個試驗結論去分析潛水艇日勺工作原理。在此基礎上閱讀教
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潛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潛艇有一種很大
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艇會下潛,打開進氣管道,
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口勺海水擠出艙外,潛艇就開始上浮。
5、提議有興致的同學課外去制作簡易潛水艇。
板書設計:
2、沉浮與什么原因有關
小球的沉浮]物體沉浮與自身日勺質量和體積均有關
立方體日勺沉浮J控制變量
小瓶子H勺沉浮體積大質量小易浮,體積小質量大
易沉
潛水艇應用沉浮原理
教學后記: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變化物體排開H勺水量,物體在水中日勺沉浮也許發(fā)生變化。
2、鋼鐵制造日勺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過程與措施:
1、用刻度杯測量橡皮泥排開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一樣的形狀,使之可以浮在水面上。
3、根據(jù)橡皮泥排開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過程中,懂得證據(jù)日勺重要性。
【教學重點】
變化物體排開H勺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也許發(fā)生變化。
【教學難點】
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
【教學準備】
水槽1個,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塊,刻度杯1個,登記表(教材第8面)。
【教學過程】
一、觀測橡皮泥的沉浮(實心):
1、導入:有歐I物體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浮的。我們能想措施變
化它們日勺沉浮嗎?
2、把一塊橡皮泥放入水里,觀測它的沉浮。
3、把一塊橡皮泥做成多種不一樣日勺形狀,放入水中,觀測它日勺沉浮。
4、分析:變化橡皮泥形狀,橡皮泥日勺質量有無發(fā)生變化?橡皮泥的體積有無
發(fā)生變化?(預設:若學生對橡皮泥的體積與否變化無法確定,可出示刻度杯測
量。從而得出,變化橡皮泥的形狀,質量沒有變,體積也沒有變,橡皮泥的沉浮
狀態(tài)不會發(fā)生變化。)
二、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無措施能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變化橡皮泥的形狀,
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措施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討論:同一塊橡皮泥,做成不一樣的形狀,有時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
上,這是什么原因呢?(在學生充足討論的基礎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體積發(fā)生
變化,導致在水中排開的水量發(fā)生了變化。)
三、比較橡皮泥排開的水量:
1、講授: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I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排開日勺水量可
以用量杯來進行測量。措施是:放入物體后的刻度減去量杯原有水內刻度就是物
體排開口勺水量。(補充:排開的水量與我們平時說的是排水量是有區(qū)別的,前者
指的是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而后者是物體排開水的重量。此外用量杯測量排開的
水量還不是很精確,因此在讀數(shù)的時候一定要細致,尤其是觀測刻度時視線要
與水凹面持平。)
2、取一種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實心團,放入量
杯中,觀測它排開日勺水量,做好記錄。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多種形狀,
觀測它們排開的水量,也記錄在表格中。(教材第8面)
3、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沉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體
積小,浮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體積大。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
橡皮泥浮起來的原因在于它的質量不變,而浸入水的體積增大。)
4、鐵塊在水中是沉的,鋼鐵造的大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還能裝載貨品。對
于這個問題,我們能解釋了嗎?假如要制造能裝載更多貨品的超大輪船,你認為
個怎樣做呢?
板書設計: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的量杯里的水量放入后排開H勺水量
沉浮狀況
形狀(毫升)水面刻度(毫升)
實心團200
沉的形狀200
浮形1200
浮形2200
浮形3200
變化物體排開的水量沉浮也許發(fā)生變化
船浮在水面上排開日勺水量很大
教學后記:
4、造一艘小船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相似重量口勺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輕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2、科學與技術緊密相連,它們?yōu)槿祟恘勺發(fā)展做出了巨大奉獻。
過程與措施: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停改善船日勺形狀,增大船浸入水中的體積。
2、按照自己設計H勺方案制造小船,并不停改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不停改善設計對成果的影響。
2、感受人類發(fā)明發(fā)明H勺歷程,激發(fā)發(fā)明欲望。
【教學重點】
相似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輕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大。
【教學難點】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停改善船的形狀,增大船浸入水中的體積。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水槽一種,橡皮泥若干,墊片或玻璃彈子若干。制作多媒體。
學生準備:搜集船的發(fā)展史資料和多種船日勺模型,造個性船需要的多種材料。
【教材處理】
本課教材安排了5個活動內容,為了更有效運用時間,我對教材作了比較大
時調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裝載的貨品多”合并為“橡皮泥小船制
作比賽”,把原教材“船的發(fā)展史”和“船的展覽會”合并作為第二個教學內容,
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終,可以比較機動的處理課堂教課時間。
【教學過程】
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賽:
1、談話導入:
船是人類的偉大發(fā)明。自從有了船,人們可以自由以便地在水面上行駛,也可
以把諸多的貨品運送到遠方。今天讓我們來造一艘小船。不過,我們使用的造船
材料是橡皮泥,并且我們進行一場別開生而日勺橡皮泥小船比賽。
2、集體制定比賽規(guī)則:用同體積日勺同種品牌橡皮泥,不準有其他日勺添加物,
比誰制造的小船裝載量大。時間限制在10分鐘內。
3、學生分小組制作,教師提醒要考慮裝載物以及船的穩(wěn)定性。并控制時間。
4、測試:哪艘船裝載H勺貨品多。
先在黑板上記錄各小組日勺序號和船名,再挑選幾種同學作為記錄員和監(jiān)督
員,由教師統(tǒng)一放墊圈的個數(shù),每個組只有一次機會,提醒放的時候動作要輕,
墊圈在船體里的分布盡量均勻,一開始可以先統(tǒng)一多放幾種,然后再逐一增長,及
時記錄各組的小船的載重量(以沉下時小船里口勺墊圈個數(shù)減1作為小船的載重
量)。
5、讓幾種裝載量比較大的小組上臺簡介經驗。
二、船的發(fā)展史和展覽會:
1、閱讀教材11面內容,教師隨機簡介(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次序):木
筏、獨木舟、明輪、帆船、氣墊船、遠洋貨船、現(xiàn)代客輪、航空母艦。
2、學生補充簡介自己搜集的有關船的知識,規(guī)定精要。
3、學生出示各類船的模型,集體觀看。
三、造個性船:
1、學生說說理解了船的發(fā)展、觀看了多種船模型后的體會。
2、討論怎樣制造自己喜歡的個性船,重點討論:我想造什么樣的小船?我但
愿它有什么特點?造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出示《我日勺造船計劃》,學生分組按計劃進行個性船日勺制作。
一、準備
1.決定造一艘什么船;
2.準備需要日勺材料。
二、制作
1.畫出船的設想草圖;
2.動手制作。
三、改善和完畢
1.放到水里試試,找出需要改善口勺地方;
2.演示、簡介我晌小船。
我的小船有哪些特點?
我的小船尚有哪些需要改善日勺地方?
4、交流:我日勺或同學日勺小船尚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四、拓展活動:
進行一次個性船展示會,舉行各類獎項H勺評比。
板書設計:
4、造一艘小船
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賽
造個性船
《我日勺造船計劃》
一、準備
二、制作
三、改善和完畢
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越輕易浮裝載量增大
教學后記:
5、浮力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日勺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歐I存在,可以用
測力計測出浮力日勺大小。
2、物體浸入水中日勺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小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
于重力。
過程與措施:
1、學習用彈簧秤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懂得措施的改善有助于研究的順利進行。
2、懂得數(shù)據(jù)在分析解釋現(xiàn)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J存在,可以用測
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準備】
小組試驗一:精確刻度杯一種,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等物體。
小組試驗二:彈簧秤一種,一塊大泡沫塑料塊,一種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
度杯(共用),細線,登記表(教材13面)。
小組試驗三:在試驗二的材料基礎上,補充二塊大小不一樣的泡沫塑料塊,
登記表(教材14面)。
【教學過程】
一、感受浮力:
1、觀測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狀況,用手指輕輕按
壓小船,有什么感覺?分別把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壓人水中,有什么感覺?
2、出示有關浮力的描述性定義: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能感受到
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種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水的浮力。板書:
浮力。
3、生活中我們什么時候感受到水時浮力?
4、出示教科書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圖,講解示意圖的含義。(當泡沫
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日勺重力,且方向相反。)
(設計闡明: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課開始的基礎。教師要提供某些
能浮的物品,讓學生感受,為繼續(xù)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礎。)
二、測量一塊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討論怎樣測量浮力:當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有變化嗎?
是多大呢?我們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嗎?
2、教師根據(jù)學生討論的狀況,演示規(guī)范口勺測量措施,講解注意的地方。尤其
要講清晰浮力的計算措施,可以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3頁的示意圖,理解浮力等于
重力加拉力口勺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測量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再用線拉住泡沫
塑料塊,使它進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讀出彈簧測力計上拉力的數(shù)值。把拉力加
上泡沫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塊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學生測量泡沫塑料塊浸人水中日勺浮力,按照教科書的規(guī)定測量三種狀況,
分別把測量成果(拉力大小和排開日勺水量)記錄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B勺浮力登記表(自重:牛頓)
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所有浸入水中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開U勺水量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開日勺水量之間的J關系,得出:(板書)浸人水中的體
積(排開的水量)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測量不一樣大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教師出示三塊不一樣大小的泡沫塑料塊或者三塊不一樣大小的木塊,讓
學生預測:假如把大小不一樣的泡沫塑料塊或者木塊,完全浸人水中,它們受到
的浮力大小相似嗎?
2、學生參照前一種活動的測量措施,獨立自主完畢測量,把測量成果填入
登記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與體積大小之間的關系。
大小不一樣日勺泡沫塑料塊受到水口勺浮力登記表
小泡沫塑料塊中泡沫塑料塊大泡沫塑料塊
自重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開H勺水量
3、讓學生把前后兩個測量活動中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泡沫塑料塊在水
中受到日勺浮力大小與什么原因有關?有怎樣口勺關系?0
4、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里,一松手,為何它會上???(浮力不小于重力)
板書設計:
5、浮力
浮力
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浮力不小于重力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
教學后記:
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
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不不小于重力時就下沉。
過程與措施:
1、設計試驗驗證下沉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彈簧秤測量下沉物體受
到日勺浮力大小。
2、畫示意圖,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驗試驗驗證日勺重要意義。
2、懂得數(shù)據(jù)在分析解釋現(xiàn)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
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設計試驗驗證下沉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兩,用彈簧秤測量卜沉物體受到
的浮力大小。
【教學準備】
每組一種彈簧秤、一種鉤碼、一種底部帶小滑輪日勺精確刻度杯、三塊大小不
一樣的石塊或磚塊、細線、登記表(教材15面和16面)。
【教學過程】
一、下沉的物體與否受到水的浮力:
1、提問: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水日勺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體會
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嗎?
2、聯(lián)絡生活情形,并進行推測。假如學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師可以出
示一種系有細線的鉤碼,讓每組學生把鉤碼浸人水中,體驗一下鉤碼與否受到了
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闡明鉤碼受到了水的浮力?
3、手的感覺是不太準的,我們能否設計一種試驗來驗證自己的推測呢?
小組討論設計驗證措施,尤其規(guī)定把自己的措施用圖示畫出來。
交流學生的設計計劃,并按照計劃驗證,匯摘成果。
研究的問題:
試驗措施:
所需器材:
試臉成果:
二、測量下沉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p>
1、測量鉤碼在空氣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記錄在表格中。
2、測量鉤碼分別浸人水中不一樣位置時對彈簧秤的拉力,記錄在表格中。
3、計算鉤碼受到的浮力大小,與鉤碼排開的水量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的聯(lián)絡。
(發(fā)現(xiàn):一種下沉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登記表
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所有浸入水中
在空氣中的重力
在水中日勺重力
浮力大小
排開日勺水量
4、分別測量大、中、小三塊石塊完全浸人水中時受到口勺浮力大小,記錄在
表格中。
5、計算石塊受到H勺浮力大小,與它們排開的水量進行比較,找出其中聯(lián)絡。
小石塊中石塊大石塊
在空氣中日勺重力
在水中H勺重力
浮力大小
排開的水量
6、分析兩次測量所得H勺數(shù)據(jù),找出下沉口勺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人小規(guī)律。
(大小不一樣的物體完全浸人水中,它們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與物體排開水的
體積有關,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解釋沉出現(xiàn)象:
1、概括: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浸人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有關,
浸人水中的I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參照教科書第12頁的示意圖,試著用物體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圖來解釋沉浮
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達物體沉浮的原因。(詳細見教師用書)
板書設計:
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
下沉的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日勺浮力也越大。
浮力不不小于重力下沉
浮力不小于重力上浮
教學后記: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液體的性質可以變化物體的I沉浮。
2、一定濃度歐I液體才能變化物體歐I沉浮,這樣日勺液體有許多。
過程與措施:
1、經歷一種經典日勺“觀測一發(fā)現(xiàn)一推測一驗證”日勺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2、通過加熱液滴和調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
3、學會給液滴加熱的技能。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需要諸多的證據(jù)。
【教學重點】
經歷一種經典的“觀測一發(fā)現(xiàn)一推測一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日勺性質,需要諸多的證據(jù)。
【教學準備】
演示試驗:一種馬鈴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組試驗:每組一種馬鈴薯、酒精燈、不銹鋼調羹2個、濃鹽水、40克食鹽、
40克白糖、2只燒杯、一根筷子。
【教材處理】
考慮到學生往往已經有鹽水能讓馬鈴薯浮起來的認知,在演示試驗中教師故
意識的把此外一種杯子里溶解味精,當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這
樣就防止了讓學生?卜.子猜中答案,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愛好。
【教學過程】
一、馬鈴薯的沉浮:
1、觀測馬鈴薯的沉浮。
(1)推測馬鈴薯放人水中是沉還是浮。
(2)把馬鈴薯輕輕放人清水中,觀測它的沉浮狀況。
(3)把馬鈴薯從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輕輕放人另一種杯子中,觀測它H勺沉
浮。
怎樣解釋馬鈴薯在不一樣杯子中H勺沉?。坑绊戱R鈴薯沉浮日勺原因是什么?怎
么解釋馬鈴薯的沉出現(xiàn)象?
二、觀測比較兩種液體:
1、觀測兩杯液體有什么不一樣。
2、做液滴加熱試驗,教師先指導加熱的措施,然后從兩個杯子里各取幾滴液
體,分別滴在不銹鋼調羹上加熱,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液滴加熱:各
取一滴液體來觀測一下:把液體滴在不銹鋼調羹上,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測
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加熱后,其中一種不銹鋼調羹上會留下比較明顯
的白色顆粒物。)
3、觀測兩種留下的痕跡,有什么不一樣樣,兩種液體同樣嗎?能使馬鈴薯上
浮n勺液體有什么特點?
三、調制一杯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
1、提問: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就可以使馬鈴薯浮起來呢?
2、每個小組調一杯鹽水試試,馬鈴薯在鹽水中能上浮嗎?
注意調制鹽水H勺規(guī)定,取100亳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鹽,食鹽溶解后,
放人馬鈴薯檢查與否浮起來,并做好記錄,直到馬鈴薯浮起來為止。(提醒:這里
不要學生一下子把所有食鹽倒人杯中,假如這樣,學生就探索不到液體濃度與
馬鈴薯沉浮的關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就可以使馬鈴薯浮起來的,
濃度不夠、液體的密度不夠大,馬鈴薯是不會浮起來的學生在調制的過程中,一
次次地加鹽,馬鈴薯沒有立即浮起來,當食鹽溶液的密度超過馬鈴薯的密度時,
馬鈴薯才浮起來。)
試臉記錄
水H勺量食鹽H勺量沉浮狀況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3、假如時間容許,讓學生用同樣措施,制作一杯糖水進行檢查,或者制作更
多日勺溶液進行檢查。(設計目的:不局限于用食鹽做試驗,調制不一樣的液體來檢
查學生的猜測,這樣對學生形成嚴謹?shù)乃季S有很大的協(xié)助。)
4、思索:從試驗現(xiàn)象和成果分析,怎樣的液體才會使馬鈴薯浮起來。
四、閱讀資料:
閱讀本課的I資料,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
板書設計: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液滴加熱
調制液體
觀測一發(fā)現(xiàn)一推測一驗證
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變化物體的沉浮
教學后記:
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不一樣液體對物體H勺浮力作用大小不一樣。
2、比同體積的水重日勺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日勺物體,在水中上
浮。
3、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H勺物體,在
液體中上浮。
過程與措施:
1、通過簡樸的推測、驗證活動獲得數(shù)據(jù),并轉化為證據(jù),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
力。
2、整頓所學的知測進行概括總結,形成科學概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物體日勺沉出現(xiàn)象是有規(guī)律日勺,規(guī)律是可以被我們認識日勺。
【教學重點】
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日勺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測
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運用浮力和重力日勺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準備】
每組一種鉤碼、一種馬鈴薯、一種彈簧秤、一杯清水、濃鹽水、糖水、酒精、
量筒、天平。
【教學過程】
一、測量鉤碼在不一樣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p>
1、討論:馬鈴薯在有的液體中下沉,在有時液體中上浮,是不是馬鈴薯在不
一樣液體中受到日勺浮力有大有???
2、討論:怎樣用試驗驗證自己的推測。
3、用鉤碼替代馬鈴薯進行研究。按照第6課學過日勺措施,分別測量鉤碼在
清水、濃鹽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驗證本來
的推測。
鉤碼在不一樣液體中受到日勺浮力大小
清水濃鹽水濃糖水酒精
在液體中口勺重量
受到的浮力
4、根據(jù)鉤碼受到的浮力大小,深入類推馬鈴薯在不一樣的液體中受到的浮力
大小狀況,從而驗證學生本來的I推測。(提議:在這個分組試驗中,測量鉤碼在酒
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動,只要有一種小組完畢即可,這樣可以節(jié)省試驗材料,
又不影響驗證的成果。)
二、推測與驗證:
1、思索:物體在不一樣日勺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為何會不一樣呢?影響馬鈴著浮
力大小H勺原因是什么?
2、從馬鈴薯和液體日勺重量去比較會有什么成果?比較重量的前提條件是什
么?(引導學生思索要在同體積的狀況下比較重量。)
3、推測同體積的清水和濃鹽水重量與否相似,深入推測與同體積的馬玲薯
比較,重量與否相似。
4、假如要驗證我們的推測,那么怎樣比較同體積的馬鈴薯、清水和濃鹽水的
輕重?
5、用天平比較同體積日勺馬鈴薯、清水和濃鹽水的輕重,得出數(shù)據(jù)。
同體積日勺馬鈴薯、清水和濃鹽水H勺輕重比較
馬鈴薯清水濃鹽水
重量
6、分析表中日勺數(shù)據(jù),我們懂得馬鈴薯沉浮的秘密了嗎?物體的沉浮與液體有
什么關系呢?
小結:馬鈴薯比同體積的清水重,而比同體積的濃鹽水輕,這就是導致馬鈴
薯沉浮變化的原因。
三、判斷塑料塊的沉?。?/p>
1、觀測教科書提供日勺資料,判斷塑料塊在不一樣液體中H勺沉浮狀況,并說說
判斷的理由。
2、觀測教科書第20頁中間口勺2張圖片,根據(jù)這些物體口勺沉浮關系,我們能
判斷這些物體的輕重嗎?注意:判斷輕重的前提條件是同體積。
四、沉浮原理的應用:
比重計H勺作用可以教師講解為主,或者用多媒體課件配合講解。
五、整個單元的總結:
這是對整個單元的科學概念的梳理和總結。教課時,教師可以從簡樸到復雜
進行梳理,從現(xiàn)象到本質進行梳理??梢栽O計某些有層次的問題進行整頓:
1、怎樣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來解釋物體的沉出現(xiàn)象?
2、不一樣材料構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規(guī)律?
3、石塊在水中日勺沉浮與什么原因有關?(同體積的石塊與水日勺輕重比較有
關)
4、木塊在水中的沉浮與什么原因有關?(同體積的木塊與水的|輕重比較有關)
5、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什么原因有關?(同體積的物體與水的輕重比較有關)
6、物體在液體中的沉浮與什么原因有關?(同體積的物體與液體H勺輕重比較
有關)
板書設計:
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
不一樣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一樣。
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
比同體積的液體輕口勺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測力計
教學后記:
第二單元熱
1、熱起來了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有多種措施可以產生熱。
2、加穿衣服會使人感覺到熱,但并不是衣服給人體增長了熱量。
過程與措施:
1、自主設計試驗探究衣服與否能為身體增長熱量。
2、觀測、記錄、分析試驗現(xiàn)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邏輯的試驗結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對熱現(xiàn)象產生探究的愛好。
2、尊重客觀事實。
【教學重點】自主設計試驗探究衣服與否能為身體增長熱量。
【教學難點】設計、驗證“衣服能不能自己產生熱”日勺活動
【教學準備】溫度計、毛巾、試驗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與學生握手感覺手涼手熱。
師:你有什么措施使我(或你)的手熱起來嗎?(板書課題:熱起來了)
師:大家思索過沒有,為何搓手能使我們的手熱起來?(摩擦產生了熱)
二、討論使我們身體熱起來的原因
1、冬天,我們覺得很冷時,有什么措施使我們的身體熱起來?
2、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板書時分四類板書1、外界物質直接予以熱;2、
外界物質吃進我們身體變成熱;3、自身運動產生熱歐I;4、保溫時)
3、分析使我們身體熱日勺原因
師:分析這些措施是怎么使我們日勺身體熱起來的?
板書:曬太陽、溫泉、烤火……(外界物質予以熱量)
吃食物(外界物質吃進身體產生熱量)
跑步等運動(血液循環(huán)加緊)
加穿衣服、蓋被子--------?
師:加穿衣服后,我們的身體為何會感覺熱起來呢?
討論匯報(加穿衣服使我們熱起來的原因-------衣服能生熱;衣服不能生
熱,,衣服日勺作用是保溫,制止熱量散發(fā),同步阻擋冷氣進入……)
(通過提出這樣一種發(fā)散的問題,引起學生積極思索,為何會熱起來,熱的產
生跟什么有關?在師生交流活動中,懂得使身體熱起來的某些措施,同步引出衣
服能不能自己產生熱H勺問題。)
三、研究衣服否生熱的問題
1、師: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窩時,你的被子是涼還是熱的呢?闡明什么?
2、學生交流。
3、衣服究竟能不能生熱呢?我們怎么研究這個問題?
4、小組討論:設計試驗方案,驗證加穿衣服是不會給身體增長熱量。(鼓勵學
生說出不一樣的措施)
5、交流研究措施。
(通過討論、驗證衣服能不能自己產生熱的活動,使學生經歷“問題一一解
釋一一思維論證一一試驗驗證”日勺探究過程。在交流活動中學生的方案也許存在
不嚴謹日勺地方,教師要和孩子們集體研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調整提議)
6、學生分組驗證試驗,根據(jù)試驗現(xiàn)象進行交流。
四、小結:
1、通過試驗,你們目前是怎么認為的?
2、通過試驗研究你們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3、通過試驗研究你們有什么新口勺想法?
4、通過試驗你們有什么新的問題?
板書設計:1、熱起來了
曬太陽、溫泉、烤火……(外界物質予以熱量)
吃食物(外界物質吃進身體產生熱量)
跑步等運動(血液循環(huán)加緊)
加穿衣服、蓋被子——(衣服不能生熱,衣服的作用是保溫,制止熱量散
發(fā),同步阻擋冷氣進入)
教學后記:
2、給冷水加熱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水受熱后來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過程與措施:
1、從影響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去分析水受熱后產生日勺變化。
2、設計試驗,觀測水受熱后來重量和體積與否發(fā)生了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樂于發(fā)現(xiàn)新日勺問題,樂意積極探索。
【教學重點】
1、關注水在加熱過程中『、J變化;
2、設計試驗,觀測水受熱后來重量和體積與否發(fā)生了變化
【教學難點】研究水受熱上浮日勺原因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可封口日勺小塑料袋,水槽;熱水,冷水;天平,試
管;氣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要使一杯冷水變成熱水,有哪些措施?
2、師生交流。
(預設:這個活動讓學生自主討論,讓學生充足體現(xiàn)自己的想法。)
二、給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熱
1、師:在密封的個塑料袋里裝滿冷水,然后浸入熱水中,仔細觀測冷水袋的
變化。
2、根據(jù)看到日勺現(xiàn)象嘗試做出解釋。
3、小組討論,誰日勺解釋更有說服力。
(預設:讓學生充足刊登自己觀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解釋或推測。)
4、全班交流。
5、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原因有關?
6、冷水由沉變浮能不能用物體沉浮的幾種原因來進行解釋?
7、再次對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H勺推測。
(啟發(fā)學生從影響物體沉浮的重要原因重量和體積大小方面去思索促使水
袋上浮的也許原因,最終把問題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變的狀況下體積的變化引
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1、師:我們用什么措施來證明我們的)推測呢?為了把試驗做好,在研究之
前要設計好試驗方案。
2、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重量與否發(fā)生變化。
3、研究水在變熱過程中體積與否發(fā)生變化。
4、分析整頓
水在變熱過程中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我們觀測到了什么現(xiàn)象?有什么疑
問?
板書設計:
給冷水加熱
水受熱------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教學后記:
3、液體的熱脹冷縮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日勺體積歐J這種變化叫做熱
脹冷縮。
2、許多液體受熱后來體積會變大,受冷后來體積會縮小。
過程與措施:
1、改善試驗以到達更好的試驗效果。
2、制作一種簡易H'、J觀測水1向體積變化11勺裝置。
3、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例如瓶裝水為何不裝滿)。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學習科學知識,要運用到平常的生產和生活。
【教學重點】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I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能設計改善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試驗現(xiàn)象。通過
試驗探究,懂得液體有熱脹冷縮日勺性質。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熱水,溫
度計、紅墨水、滴管“
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教學過程】
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測
觀測:冷水變成熱水后水面口勺變化
教師演示:把氣球皮包口的裝滿水口勺大試管放進熱水中,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
(學生看現(xiàn)象進行描述)
再出示同樣的兩套試驗裝置,把它們放進溫度不一樣的兩個大燒杯中應當可
以看到什么現(xiàn)象呢?
(學生根據(jù)H己的猜測進行描述)
請兩位同學上來看一下,你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jù)現(xiàn)象描述)
師:換過來看一下,你們能不能從看到H勺現(xiàn)象判斷出哪個燒杯的水熱呢?
(預設:通過試驗學生不能清晰進行表述,從而引出怎樣清晰地觀測到水在
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研究:清晰地觀測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1、師:通過氣球皮的鼓起程度,我們無法判斷這兩杯水日勺冷熱了,老師給大
家提供了如下口勺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試管、瓶塞、細管、紅墨水、滴管。
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種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fā)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
一下,并思索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
什么好處?
2、小組討論、完善試驗方案。
師:那在做試驗時,我們該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組要分工合作。②仔細觀測水柱有什么變化?③做好記錄。④注意
安全,小心熱水。)
3、學生試驗(老師巡視、指導)
4、學生匯報交流。
小結:我們懂得了水受熱后體積會膨脹。
師:我們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了水受熱,體積發(fā)生了變化,會膨脹。那么水遇冷后
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試驗時我們觀測什么?(學生簡樸闡明)
5、學生試驗。
6、小組匯報試驗狀況
小結: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做水的熱脹冷縮
(板書:熱脹冷縮)。
活動二:觀測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1、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無這種性質呢?除了水,你還懂得有哪
些液體?
2、老師這里給大家提供了紅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組可以選擇你們最感
愛好的一種來試驗。用同樣的措施來試驗,觀測和水的試驗現(xiàn)象有什么相似和不
一樣的地方。
3、學生選擇液體來試驗。
4、小組匯報試驗狀況你們組是用什么液體來試驗?試驗看到什么現(xiàn)象?闡
明這種液體有什么性質?
(有了水熱脹冷縮試驗的基礎,這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試驗,并讓學
生自主提出試驗觀測點,理清試驗的思緒。)
5、歸納總結:通過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液體受熱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H勺性質?
小結:像醋、飲料、褥油等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液體的熱
脹冷縮)
拓展:出示一瓶水、飲料。去超市買飲料,木想挑選一瓶裝滿的飲料。不過
卻發(fā)現(xiàn)貨架上的瓶裝飲料都沒有裝滿,這是什么原因呢?
(讓學生學以致用,處理問題“瓶裝的液體為何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
熱脹冷縮的認識。)
板書設計:
液體日勺熱脹冷縮
水
醋[受熱體積膨脹-熱脹
果汁'
褥油受冷體積縮小—冷縮
牛奶
液體熱脹冷縮
教學后記:
4、空氣的熱脹冷縮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氣體受熱后來體積會脹大,受冷后來體積會縮小。
熱脹冷縮現(xiàn)象與物體內部微粒的I運動有關。
過程與措施:
1、用多種措施觀測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2、用文字或圖畫進行描述和交流。
3、嘗試用“模型”解釋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對熱現(xiàn)象產生更濃口勺探究愛好。
【教學重點】用多種措施觀測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教學難點】觀測空氣體積變化的措施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xiàn)象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燒瓶、L型玻璃管;熱水、常溫水、冰水;錐形瓶,
氣球、紅墨水。
【教學過程】
一、觀測空氣與否熱脹冷縮
1、引入
水和許多液體均有熱脹冷縮的I性質,空氣與否也會熱脹冷縮呢?今天我們一
起來研究:空氣在受熱或受冷后,體積會怎樣變化?(學生討論推測)
2、空氣受熱受冷后體積H勺變化研究
師:空氣是流動日勺,又是看不見的,我們怎欄試驗才能清晰地看到空氣受熱
受冷后體積日勺變化呢?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試驗方案
(2)交流試驗方案,確定措施。(預設:教師的引導很重要,我們要看到原本
看不到的空氣的體積變化是需要其他物體的,可以用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主設計
多種也許想到的試驗措施,因此教師要充足準備某些試驗材料如氣球、液柱、紅
墨水......)
(3)分組試驗,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討論。
(5)小結:通過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空氣受熱后來體積會脹大,受冷后來體積會
縮小。
(預設:空氣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非常明顯,同步也能比較出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的
區(qū)別)
二、怎么解釋熱脹冷縮現(xiàn)象
1、師:溫度變了,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會發(fā)生變化,這是怎么回事?當我們
緊挨著站在教室中間,和每個人都起勁地在教室里跳躍時,哪種狀況下占據(jù)的空
問大?
2、模擬空氣“微?!边\動日勺游戲。
3、交流:從游戲中我們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們的假說。
(預設:這個游戲指向了對物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本質解釋,學生只有實踐、體驗過
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在。)
板書設計:
空氣的熱脹冷縮
受熱體積脹大
空氣熱脹冷縮
受冷體積縮小。
教學后記:
5、金屬熱脹冷縮嗎
【教學目的】
科學概念:
1、許多固體和液體均有熱脹冷若冰縮日勺性質,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
過程與措施:
1、設計簡樸操作日勺試驗活動,有效地觀測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xiàn)象。
2、對日勺使用酒精燈給物體迅速加熱。
3、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嘗試用模型試驗加以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對探究多種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更濃的愛好。
2、初步意識到事物遵照普遍日勺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學重點】設計試驗觀測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xiàn)象。
【教學難點】設計試驗觀測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xiàn)象。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泗精燈、銅球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綠色能源項目施工合同規(guī)范文本
- 2025年度生態(tài)公園建筑設施修繕管理合同
- 2025年度網(wǎng)絡安全風險評估與防護服務合同范本-@-4
- 2025年度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合同范本共
- 2025年度藝術品拍賣居間代理合同樣書二
- 2025年度航空航天材料研發(fā)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智能化冷鏈物流貨物運輸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咨詢合同
- 2025年度航空航天技術合作開發(fā)合同-@-2
- 2025年度股份公司合作研發(fā)成果轉化合同
- 鮮切水果行業(yè)分析
- 《中國探月工程》課件
-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測試題文本版(附答案)
- 人工智能在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中的應用
- 第7章-無人機法律法規(guī)
- 藥劑科基本藥物處方用藥狀況點評工作表
- 拆遷征收代理服務投標方案
- 完形療法概述
- 說課的技巧和方法專題講座
- SL631-637-2012-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標準
- 監(jiān)理質量管理講義監(jiān)理工作的基本知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